谈语文基础题的解题技巧

时间:2023-04-21 07:57:4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谈语文基础题的解题技巧(集锦5篇)由网友“一定要看到花开”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谈语文基础题的解题技巧,供大家阅读参考。

谈语文基础题的解题技巧

篇1:谈语文基础题的解题技巧

时下,正是高三学子备战高考第二轮复习的关键时期,也是语文绝对分数的上升期。高三复习是知识的回归,更是技巧的提升。作为一位一线的毕业班语文教师,我时常在思考一个语文的备考问题――能否用一些简洁实用的总结帮助学生在考场中又快又对地解答基础题。本文仅以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为例,试图去总结一些简单实用的解题技巧,以期帮助学生快速地提高语文的绝对分数。

一、成语辨析题

(一)考题展示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_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二)技巧分析

本题答案选C。这是成语辨析题中难度最小的一种题型,它只考基本义。按理说,成语辨析最起码要考虑成语的褒贬、谦恭、对象、情境和基本义,本题只需从基本义的角度加以辨析即可。当仁不让,强调动作的主动性,而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侧重于动作的被动性,而且义不容辞强调从道义上讲不能推辞,责无旁贷强调从责任上讲不能推辞。很明显,第一、二句话分别从职业道德和教育责任角度突出动作的被动性,因此只能分别选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很快可以选出正确答案C。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务必要学会从褒贬、谦恭、对象、情境和基本义五个层面对常见成语进行归类记忆,并逐渐学会快速切入,快速排除。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基本义的回归让双重含义成语逐渐走到了考试的前列,尤其要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如:左右逢源、龙飞凤舞、平易近人、平铺直叙、不翼而飞、乘风破浪、洁身自好、百花齐放、指手画脚、粗枝大叶、秀色可餐、国色天香、铤而走险、垂涎三尺、不三不四、不绝如缕、无为而治、高谈阔论、万紫千红、登峰造极、非同小可、高山流水、海阔天空、狗尾续貂、粉墨登场、美轮美奂、明日黄花、不赞一词、想入非非、老气横秋、光怪陆离、灯红酒绿、洋洋洒洒等。

(三)拓展应用

例: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________,成就“中国梦”。

②巴西世界杯开幕在即,但仍有个别场馆还未完工。对此,国际足联表示将_______,同巴西政府一起,确保场馆按时交付使用,为全世界球迷奉上一场足球盛宴。

③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添砖加瓦 竭尽全力 鱼目混珠

B.添砖加瓦 鼎力相助 鱼目混珠

C.添枝加叶 竭尽全力 良莠不齐

D.添枝加叶 鼎力相助 良莠不齐

解题指导:本题答案选A ,涉及成语运用的基本义、谦恭和特殊对象问题。

添砖加瓦,比喻为宏伟的.事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和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在做第①题,很多考生可能会因为对“添枝加叶”基本义的不了解而选错。

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表态帮助别人的情况。竭尽全力,指使出全部力气。从成语的谦恭角度考虑,可以排除“鼎力相助”。

鱼目混珠,比喻以假冒真,以次充好。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做第③题时,很多考生可能会因为不了解“良莠不齐”的特殊对象而选错。

二、病句辨析题

(一)考题展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述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技巧分析

本题答案选D。病句辨析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划分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发现是否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等六大病因,并通过排除法选出唯一的正确答案。通过结构分析,发现: A答案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的主干分别为“他充满辩证法”和“他被誉为黑格尔”,但是第一个分句的动(充满)宾(辩证法)搭配不当,故错误。

B答案的谓语“希望”可以管到句末,故需放在关联词“不仅”前。

C答案的固定词组“就……而言”不完整,造成成分残缺错误。

(三)拓展应用

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解题指导:本题答案选B。本题答案的选择再次印证了语法结构分析的重要性。

A答案第一个分句的主干是“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明显属于句式杂糅,要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因”。

C答案通过划分句子结构发现明显存在“多层状语排列不当”的错误,需把“最初”移到“因五十年前”之后。

D答案存在成分残缺的错误,其中一个分句的谓语是“改善”,其缺少宾语“的状况”。

三、句子衔接题

(一)考题展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二)技巧分析

本题答案选B。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对应解释,②④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⑤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句子衔接题的解题方法主要有“扎堆、搭前言和搭后语”三种,本题首先运用了“搭前言”的方法,从“借助算盘和口诀”这句话得到文脉启示,即下文从“算盘”和“口诀”两方面展开介绍,而且先说“算盘”后说“口诀”,因此接下来要围绕“算盘”和“口诀”分别扎堆介绍。②④扎堆,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扎堆,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当然,运用搭前言和扎堆方法后,基本可以排除了其他答案组合,故选B。

(三)拓展应用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朴学又称考据学。清代朴学的兴起,首先与清代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最终促进了朴学的繁荣。

①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

②文化高度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

③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

④这直接带来了清代图书事业的繁荣

⑤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反对,也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⑥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专注于校勘,辨伪工作,从事文字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

A.⑤③①④②⑥ B.②④⑥⑤③① C.⑤①③④②⑥ D.②④⑥⑤①③

解题指导:本题答案选D。前文说到“文化成熟”,从搭前言的角度讲接②很合适,故排除AC。另外从内容的连贯性来讲,⑤①必须扎堆,所以答案选D。

篇2:语文老师谈散文语句题的解题技巧

语文老师谈散文语句题的解题技巧

语文高级教师,南开中学语文学科主管,天津市首届市级学科带头人,南开区“三青三名工程”名师,南开区中语会副会长。从教27年,先后任教于南开中学初中、高中。十几年来,参加了天津高中多次课改试验教学,近三年又参加了天津首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试验教学,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从几年来高考试题考察,现代散文阅读试题中有关语句的试题命拟得不少,可谓是一道常见的试题。这类试题常见以下几个类型:

1.解释(理解、谈谈、简析)句子的含义。如08全国Ⅰ卷15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某一个句子在文章中(结构上)的作用,或某一句话的使用好在哪里,或分析某一句话的表达特色等。如07江西卷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的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如07上海卷8题:第5段“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在哪里?如07江苏卷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赏析某一句话。如06天津卷19题: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第一类试题——解释句子的含义,它在语句类试题中最多。

我们在回答这类试题时,首先要明确这类小题的答题内容往往侧重于思想性,而一般不关联艺术性。第二要思考、理解语句的字面意义,并从字面意义出发,进而深入理解它的深层含义。“深层含义”这时理解不了或理解不完全,那么可以实施第三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阅读理解原则,我们可以考虑上下文句的表意,用上下文语句意义串联、帮助解释本句意义,往往能理解被解释句子的含义。

这是因为文章写作是有逻辑性的,几个句子组成一个句群或一个段落,句与句之间有着逻辑的关联。命题人从中抽取一个句子来命题提问,实际就是考查考生对语句关系、语句句群表意、语句句群中一个重要句子表意的理解能力。

如08全国Ⅰ卷15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句话的前一句是“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林带”一词可以理解为“像带子一样的宽宽的树林”,这与它前面交待的“平沙千里”、“荒无人烟”、“荒凉”的戈壁滩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句话的后一句是“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这句话表现了“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给作者“江南水乡”的感觉。“平沙千里、荒无人烟”、“荒凉”的戈壁上,突然出现“林带”,这一定会使人产生“反差”之感,一定会给人以“惊喜”。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很容易得出:“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除此以外,对句意的理解,还可关注文章主旨、文章体裁、文章外部语境等因素。它们对解释语句含义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这类试题中,有时一些高考试卷在答题思考范围上有所交待,在题干上标明,引导考生注意在某一个区域内思考问题。如“联系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联系上一段”等,这给考生答题带来了方便。

在这类试题中,有时命题者也使用“理解”、“谈谈”、“简析”等字眼,“理解”、“谈谈”与“解释”的'意思基本相同,答题内容的考虑也可以与“解释”大体相同,将语句的含义解释出来就可以了。而“简析”则可以多说两句,从用词、含义、作用等方面作简明的分析。

第二类试题——某一个句子在文章中(结构上)的作用,或某一句话的使用好在哪里,或分析某一句话的表达特色等。

这类试题往往偏重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于“作用”的试题,我们要看语句所处的位置,位置往往决定作用。位置居于文章开头,常有引起话题、领启下文、引带出中心内容的作用。位置居于段落开头,常有领启、点明段落内容的作用。位置居于文章中间,常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位置居于文章结尾,常有收束全文,点示出文章中心、深化主题、抒情或照应等作用。

如05广东卷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这道题就是问开头语句的作用。

如07江西卷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的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这道题就是问文章中间语句的作用。

如04浙江卷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及其表达上的作用”。这道题就是问文章结尾语句的作用。

当然,某一个句子在文章中(结构上)的作用,有以上位置所决定的一般作用,但我们决不能只作这样的思考,还要结合文章语境、写作意图,题干具体要求,作更加有针对性、更为完善的内容思考。不然,答题就不准确、不完整。

如05北京卷19题:“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这道题的题干提示给我们“特别的作用”,如果我们答题没注意到它,而按位置决定的一般作用答题,就不会写出准确的答案而得不到理想的分数。

对于“好处”“特色”这类问题,答题时要根据语句的具体内容,从思想和艺术上作具体解说分析。可以从使用重要词语的局部上解说分析,也可以从使用语句的整体上解说分析。语句使用了修辞手法,可以从修辞上解说分析,语句使用了特殊表达方式(议论、抒情、描写),也可以从表达方式上作解说分析等等。

如07上海卷8题:“第5段‘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在哪里?”一个“住”字,表明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在语句表意和修辞两个方面理解答题。

如07江苏卷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这句话比较长,我们可以从描写的画面、人的感觉、修辞、语言等方面理解答题。

第三类试题——赏析某一句话。

回答这类问题大多也应该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来考虑的,只回答内容一个方面,或只回答艺术一个方面,都是偏误的。

如07天津卷19题:“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试题的答案是这样的:“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我们从试题的答案上分析,“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这两句是内容性的。“运用拟人手法”“用鲜活生动的语言”这两句是艺术性的。所以,回答“赏析”类试题,要从思想内容、艺术两个方面回答问题。

思想内容方面可以从句子表达意义、思想内涵、感情等方面考虑答题。艺术方面可以从具体语言功效、修辞、表达方式及效果等方面考虑答题。

篇3:中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篇4:中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篇5:中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议论文阅读技巧㈠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中心论点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浅谈怎样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

高三物理化学基础差怎么学

高三语文教学的计划

高三语文个人教学计划

各类型题的一般答题套路

高中学习经验总结:理科学习经验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谈学习方法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指导

谈语文基础题的解题技巧
《谈语文基础题的解题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谈语文基础题的解题技巧(集锦5篇)】相关文章:

地理答题技巧及套路2022-09-25

谈学习方法作文2022-08-08

初中语文作文应试技巧2022-07-22

有关高考状元数学学习方法2023-09-09

写好作文的技巧套路有哪些2022-09-11

浅谈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2022-08-05

浅谈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论文2022-11-10

高三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论文2024-03-10

初三备考作文2022-04-30

高考生:掌握这些高考答题技巧,高考总分至少能涨20分!2023-03-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