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论文

时间:2022-11-10 09:28:18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论文(整理14篇)由网友“专专啊”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浅谈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论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浅谈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论文

篇1:浅谈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论文

浅谈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论文

浅谈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海南省保亭县思源学校小学部 石金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学生学起来往往觉得难学,难做。我认为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应用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因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也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内容。从解题的步骤来看,我把应用题的训练分为单一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和复合应用题的基本训练。而复合应用题的教学是应用题教学的难点,解题步骤多,所隐含的中间条件也多,其中包括有几个单一应用题。因此,单一应用题的基本训练是复合应用题教学的基础,也是解答较难应用题的突破口。从应用题基本训练的内容上看,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逻辑思维维力的训练

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理解应用题的能力,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的前提。在教学中,应经常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概括与抽象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应用题,同时教给学生常用的解题的方法,例如,王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各买了5篮球和足球,共花700元。一个足球76元,一个篮球多少元?用“综合法”分析:已知篮球和足球的个数以及足球的单价,可求出足球的总价,再通过篮球和足球的总钱数和足球的总价可求出篮球的总价。最后,通过篮球的总价和它的数量求出篮球的单价。这道题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分析法”分析:要求出篮球的单价,必须先知道篮球的总价和数量,题中已知篮球的数量,没有直接给出篮球的总价,那可通过足球的数量和单价先求出足球的总价,再通过足球的总价和总的钱数,求出篮球的总价,最后求出篮球的单价。用分析法、综合法、交换条件法等方法,让学生逐步提高运用思维方法去解决应用题中的问题。加强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并应贯穿于整个应用题的教学中。

二、剖析应用题的结构训练

应用的结构包括条件和问题两部分。题中的条件是解题的依据,问题解题的目的。所以,弄清条件和问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应用题的结构训练也就是指对应用题条件和问题的训练。应用题的结构训练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补充应用题

这是训练中常见的类型,它包括补充条件和补充问题。补充条件或问题要根据本题中所给定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条件既要符合题中的要求,又要符合实际。例如,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千米,45天修完,实际每天修3.6千米, ?像这样的题是通过已知条件把问题补充完整,这就培养了学生利用现有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理解,才能把问题补充完整,问题可以多样但问题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2.找出条件和问题

找条件和问题首先要认真读题,并要求读懂题,因为读题是审题的入门,是理解的基础。找出与解题有关的`条件,去掉多余的条件,弄清隐藏的条件和问题中的关键句,如在一周、一个季度、一年度。例如,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还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是多少天?这道题中它隐藏了时间的条件(一周),需要学生在读题时要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关键句(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还多13天)、关键词(比、倍、多)以及隐藏的时间条件(一周),这样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弄清条件和问题的常用方法也可以用图解法和画线段图,这样一来它的结构就明显了。

3.条件和问题的搭配训练

就是把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组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这种训练能使学生产生各种联想,从而得到多种关系的组合,掌握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为庆祝“六一”节老师做了12朵花:①学生做了60朵;②学生做10束花,每束6朵;③学生做的花是老师的4倍;④学生比老师多做48朵花;⑤学生比老师多做7束花,每束6朵,问:学生比老师多做多少朵?以上选择训练,让学生分析该题是一步还是两步,条件是直接还是间接,并辅之一些互逆转化的练习,以此巩固并加深学生对两步题结构的认识。

三、理解数量关系的训练

在解答应用题中,理解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分析过程中,由于题型不同,采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只有正确理解数量关系,才能正确选择计算方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有:相差关系、分总关系和倍数关系等。它也包括四则运算应用的其它基本类型,比如求总数、求剩余等。加强基本单一的列式训练,是为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为复合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列式训练可以列成算式训练,也可以列成方程。这项训练要经常进行,因为文字题可以直接表现数与数的关系。如128比58多多少?还与应用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通过文字题训练能比较熟练找出计算方法。因此,在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可将应用题缩短为文字式题,利用解文字题的方法理解应用题。

解答复合应用题是建立在简单应用题基础之上的,怎样把复杂应用转化成几个简单应用题,使学生更直接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

1.把一道复合应用题拆成几道简单应用题,这里关键是弄清有联系的条件,提出相关的问题。

2.根据所求问题,将复合应用题缩短成简单应用题。

3.将简单应用题中的条件转化成复合应用题的中间问题,改变叙述方式。

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训练的重点性,方式上要有灵活性,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形式上要多样化,不能太单一、枯燥。同时训练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坚持训练,才能达到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目的。

小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中,解题技能的迁移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尽管题型的变化及数量关系的变化给学生的解题带来的障碍,但当学生进入实质性的解题思维活动,学生就能应用已掌握的基本数量关系来解决新的问题,这是就培养了学生解题的迁移能力。总之,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应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篇2:如何提高学生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的提高, 一直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尽管我们很多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但还是有不少学生的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此,我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调查:

学生做应用题时解题思路清晰度、数学思想方法明晰度等情况

优等生

解题思路

清晰度  99G

数学思想方法

明晰度  98G

解答习题的

准确率  98G

学生学习兴奋度  98G 中等生

解题思路

清晰度 87G

数学思想方法

明晰度 85G

解答习题的

准确率 86G

学生学习兴奋度 85G 学困生

解题思路

清晰度 42G

数学思想方法

明晰度 39G

解答习题的

准确率 32G

学生学习兴奋度 28G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思想方法明晰度高的学生,解题思路就清晰,解答应用题的准确率也高,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厚;反之,数学思想方法明晰度低的学生,解题思路就模糊,甚至根本就不会,解答应用题的准确率自然就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就相当低了。由此看来,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能力低下,和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欠缺有很大关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正是由于很多学生只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一些显性的知识,没有把其内化为属于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导致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总是出现偏差,降低了我们教师应用题教学的效率。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我们教师如何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又帮助学生内化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提高他们的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保驾护航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方面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用语言阐述的数学问题干瘪无味,学生难于分析理解,特别是空间观念差的学生,而借助于一些线段图、点子图、模象图、树形图、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图、集合图、直观图等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便会使问题简明、形象、直观。这种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从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我们即可称之为数形结合的思想。我们来体会一下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好处。

【案例】“红红喝一杯果汁,第一次喝了这杯果汁的一半,第二次喝了剩下的一半,第三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第四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请问:她四次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这道题如果直接让学生列式做,多数学生肯定会无从下手,易发蒙,但如果把这样一个长方形图引用过来,图形结合,学生就会迎刃而解。(附图如下)(矩形图)

第一次喝这杯水的1/2

第二次喝这杯水的1/4

第三次喝这杯水的1/8

第四次喝这杯水的1/16

从这个图形中,我们可以快速地算出,红红喝了这杯水的1/2+1/4+1/8+1/16=15/16,看出还剩这杯水的1/16.

另外,一些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植树问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等都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问题化难为易,调动小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发挥他们创造思维的潜能,提高他们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在转化的思想方法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转化的思想实际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或是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通过转化,可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得解法更加灵活多变。可以说,转化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的一种常用的并且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案例1】王爸爸剪一条绳子,已剪的长度是未剪的1/4,如果再剪14米,这样已剪的长度是未剪的3/5,问这条绳子共有多长?

读完此题,我们会发现,如果用方程来解,虽然思路畅通,但解方程会很麻烦;如果用算术法解,我们又会发现虽然题中表示分率的两个条件中,单位“1”的量都是未剪绳子的长度,但是这两个未剪的长度是不统一的,怎么办?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它们转化为相同的标准量,也就是把“已剪的长度是未剪的1/4”转化成“已剪的长度是全长的(1/1+4)=1/5”,同理,把“已剪的长度是未剪的3/5”转化成“已剪的长度是全长的(3/3+5)=3/8”,这时“1/5”和“3/8”这两个分率的标准量就都表示绳子的全长了,这样14米所对应的分率就可转化为:(3/8-1/5),至此,我们可求算出绳子全长为:14÷(3/8-1/5=80(米)。如果我们学生在脑中没有建立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这道题恐怕对某些学生来说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

【案例2】一个合唱队,男演员36人,女演员30人。

问题:1、女演员数量是男演员的几分之几?

2、男演员数量是女演员的`几分之几?

3、女演员数量是合唱队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4、男演员数量是合唱队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5、女演员比男演员少几分之几?

6、男演员比女演员多几分之几?

此题虽然问题在不断变化,但最终都可转化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的数学问题,这其中不仅渗透了转化的思想,还渗透了比较、对应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问题变得简便起来。

另外,整数乘除法应用题和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以及分数应用题和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等都有着内在联系,他们之间都可以互相转化,使应用题解法更加灵活、简便,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在比较的思想方法方面

我们知道各种看似相像,又不一样的题型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而后确定他们之间的异同,都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而这种分析比较的数学思想在应用题教学中也常常用到,特别是在小学中、高年级。

【案例】1、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两种果树,其中苹果树1300棵,占果树

总棵树的65G。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果树?2、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两种果树,其中苹果树1300棵,园中35G是梨树。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要解决这两道题,就要充分发挥比较的价值,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加深

对不同数量关系的理解,正确解题,否则,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也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在建模的思想方法方面

数学建模是指根据具体问题,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数学框架,求出模型的解,并对它进行验证的全过程。在小学数学中,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及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模型思想在义务教育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非只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案例】1、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慢车时速为70千米|时,快车时速为90千米|时。3.5小时候后两车相遇。请问甲、乙两地相隔多远?

2、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有一只长颈鹿高5米,比一头大象还要高2M3.这头大象高多少米?

第一题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相遇问题的基本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来轻松解决,第二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构建这样一个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大象的高度×(1+2M3)=长颈鹿的高度,用方程法或除法来突破,否则,个别学生就极易列出一个运算相反的算式。

以上,我重点介绍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比较的思想和建模的数学思想在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方面的能力方面的运用。其实,在实际教学中,还有许多思想,如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对应思想、分类思想、归纳思想、统计思想等,也在我们的应用题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可贵的数学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统一体,我们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努力使各数学思想方法内化为属于学生自己的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发挥良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篇3: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之我见论文

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之我见论文

应用题是从客观现实生活和生产的数量关系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对应用题的分析解答,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情况,而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用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能力,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还要学会自编应用题或根据已给的条件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对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用题的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粗浅的几点体会:

1 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必须加强训练

训练的目的,既可以使学生牢固的掌握已学过的数量关系,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比如:一个体操运动员掌握了精湛的动作要领,而不坚持刻苦练习,也是不能取得好的成绩的。还有就是,一只小鸟的妈妈已经教给它精湛的飞行技巧,如果它不去练习,也是不能飞得高和远的,小鸟的飞行是这样,解答应用题也是这样。因此,怎样训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1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来叙述解题思路。在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解,而忽视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这是不好的。所以,在一节课上,要充分让学生口头分析,可以节约时间,练习的题量也会增加。但是,学生用口头叙述应用题的分析过程,开始时往往语言嗦,层次不够清楚,因果关系说的不确切等等。这时,作为教师,不妨给学生一个分析过程的模式――分析法:要求什么问题,就要得知道什么和什么;综合法:已知什么和什么,就可以求出什么。

例如:李小红原计划5天写600个生字,实际提前两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写了多少个生字?

用综合法分析:已知原计划5天写600个生字,就可以求出原计划每天写的生字的个数,已知原计划用5天,实际提前两天就完成了任务,就可以求出实际的天数,已知要写600个生字,又知道实际完成的天数,就可以求出实际每天写的个数,根据实际每天写的个数和计划每天写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实际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写了多少个?

用分析法分析:要求平均每天实际比原计划多写了多少个生字,就先得知道实际平均每天写了多少个和计划平均每天写多少个。要求计划每天写多少个,就得知道要写多少个和计划用几天写完,这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要想求实际每天写了多少个,就得知道要写的有多少个和实际用了多少天写完,要写的个数是已知的,要求用几天完成,就得知道计划用几天和实际比计划提前了几天,这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

1.2 让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来补充有关的问题。这方面的应用题,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出现过,在那时只不过是只要求提出一个问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让学生提出多个有关的数学问题。比如:李明家养了20只公鸡,15只母鸡,让大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只?

生2:公鸡比母鸡多多少只?

生3:母鸡比公鸡少多少只?

生4:再养几只母鸡才与公鸡的数量一样多?

生5: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分之几?

生6: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几分之几?……

1.3 使学生把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拓展为多步应用题。是使学生看清怎样把一个与问题有直接关系的已知条件隐蔽起来,变为间接条件,看清一道多步应用题是怎样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比如:李师傅原计划做570个零件,已经做了215个,还差多少个没有做?(一步)拓展:①李师傅原计划做570个零件,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43个,还差多少个?(两步)②李师傅原计划做570个零件,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43个,剩下的5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个?(三步)   做这种拓展题的练习时,题目的变化都要围绕着基本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变化已知条件或问题。

1.4 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一题多解的应用题,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也能使学生的思路开阔,助于培养学生多变的解题能力。

比如:赵丽和米雪买《雷锋的故事》这书,赵丽买了3本用了3.6元,米雪用了14.4元,米雪比赵丽多买了多少本?

思路分析(一):先求出买一本《雷锋的故事》的价钱,再求出米雪买了几本,就可以求出她们买的本数差。

解:14.4÷(3.6÷3)-3=14.4÷1.2-3=12-3=9(本)

答:米雪比赵丽多买了9本《雷锋的故事》。

思路分析(二):米雪比赵丽买《雷锋的故事》多花的钱包含有几个一本的价钱,就是米雪比赵丽多买的本数。

解:(14.4-3.6)÷(3.6÷3)=10.8÷1.2=9(本)

思路分析(三):米雪所花的钱数是赵丽的几倍,就是米雪买的本数也应该是赵丽的同样的倍数,从而求出米雪买的是本数,进而就可以求出她们所购买的本数的差。

解:3×(14.4-3.6)-3=3×4-3=12-3=9(本)

思路分析(四):把赵丽买的本数看作1倍,先求出米雪的钱比赵丽多的倍数,就是米雪买的.本数比赵丽多太阳的倍数,用多的倍数去乘1倍数的实际数量即可。

解:3×(14.4-3.6-1)=3×(4-1)=3×3=9(本)

进行一题多解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几种方法的优劣。以上题为例,解法一是最常用的解法,解法三由于思路巧妙,故而解法最简捷。从而使学生懂得,在解应用题时,要尽可能地选用最简捷的方法。

2 让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还要掌握分析方法

是否掌握分析方法是教学应用题成败的标志。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是综合法和分析法,这两种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综合法的解题思路是由已知条件出发转向问题,而分析法的解题思路是从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在分析应用题时,往往是把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从已知找到可知,从问题找到需知,这样逐步使问题与已知条件建立起联系,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另外,还要瞻前顾后,统观全题。

3 还要更好地掌握应用题里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

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未知的过程,要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学生必须要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把握清楚,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什么是基本的数量关系?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决定了加、减、乘、除的应用范围,应用范围所涉及的内容就是基本的数量关系。如加法是求两个数的和,减法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乘法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把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概括成关系式,例如: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对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及寻找应用题的解题线索都有好处,再有,学生对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也要使学生很好的掌握。比如:和、差、积、商的意义,提高、提高到、提高了、增加、减少、扩大、缩小等意义。否则,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容易造成错误。

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所涉及到的问题是很多的,以上就这个问题谈了几点个人的体会,仅供老师们参考。

篇4:如何培养聋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应用题在聋校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聋生由于听力损伤、语言的障碍,导致他们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下降 ,不能理解应用题中一些关键的字、词、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题型,抓住关键的字、词、句,帮助聋生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让聋生逐步弄清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由于聋生语言发展迟缓,在教学中存在着知识不同步的现象等原因,聋校低年级应用题中常常存在许多聋生没有学过的词、句。如聋校二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词和简单句为主,而数学应用题已经进入了叙述阶段,许多应用题存在理解困难,必须进行指导。在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题目读通、读懂、读熟。应用题的解答主要分为四步: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解答。最关键的是前两步: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弄清楚了,自然而然就能列出计算,解答出应用题,下面我就简单地讲一下怎样帮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                          一、培养聋生数学阅读的能力。                                     有的教师和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的事,与数学没有关系,其实数学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课本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 阅读课本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阅读课本要聚精会神,一边读,一边想,先对每段每一层次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前后联系起来思考. 对于课本的一般原理(定义、公式、法则、规律等)要反复地阅读,反复地思考,深入分析,斟词酌句认真推敲,这样才会对一般原理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在课堂上有必要针对课前阅读时所作的标记和批注,仔细听老师的讲解.通过师生的互动,进一步阅读课本,从而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解决课前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自主合作发现问题、勇敢表达提出问题、主动想法解决问题,以使他们养成尊重课本、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就加强了。

二、帮助学生读题。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读题。教师边带领学生读题,边强调重点的字、词,并用彩色的粉笔把重点地字、词圈出来,读完题后,再把重点字、词的意思讲解一下,讲解时最好加上动作,也就是说教师能用肢体语言来讲解。如“跑走了、飞来了、吃完了、游走了、拿、给”等,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读题中应用缩句,显示题意。有些应用题的叙述冗长,学生理解困难,可以利用语文的缩句方法: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减化次要条件进行缩句。这样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显现出来了。如: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参加美术小组的有57人,比参加律动小组人数的3 倍少24人,问参加律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这道题中的关键句是“参加美术小组的有57人,比参加律动小组人数的3倍少24”把这段文字简缩为“美术小组57人,比律动小组的3倍少24人”。这样文字简化,题意明显,学生也就易于理解。学生马上想到:美术小组的人数加上24人,正好是律动小组人数的3倍。那么求律动小组的列式便是:(57+24)÷3。这样一来,就能克服语言文字的繁琐对学生思维造成的障碍。                         三、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1、呆板的方法有时很管用。聋生入学后遇到的“第一道坎”就是比较型的应用题,如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很多聋生都很难迈过这道坎,他们往往分不清那个多,那个少。有的小学毕业时还是“云里雾里”,甚至到初中毕业时还是一知半解,针对这种情况,我苦思冥想,在教学中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最后还是觉得用一种“死”的方法比较牢靠。例如:鸡有15只,鸭比鸡少3只,求鸭有多少只?聋生往往不知道鸡多还是鸭多,鸡少还是鸭少,我教学生在“比”字底下画一条波浪线,然后把“比”字后面的“少”画一个圈,那么“比”字前面是谁,谁就少,在这道题里“比”字前面是鸭,那么鸭就少,相反鸡就多,现在要我们求鸭的只数,鸭少,就用减法。又例如:鸭有15只,鸭比鸡少3只,求鸡有多少只?利用这种“死”的方法先在“比”字底下画一条波浪线,然后把“比”字后面的“少”画一个圈,那么“比”字前面是谁,谁就少,在这道题里“比”字前面是鸭,那么鸭就少,相反鸡就多,现在要我们求鸡的只数,鸡多,就用加法。虽然这种方法比较死板,但学生遇到了比较型的应用题,大部分学生一下就能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很少出错了。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初一学分数应用题时找“单位1”。例如:某锅炉厂五月份烧煤80吨,比原计划节约 ,原计划烧煤多少吨?学生不仅能分清谁多谁少,而且还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单位1”。方法是:在“比”字下画一条波浪线,然后把“比”字后面的几分之几画一个圈,几分之几前面是谁,谁就是“单位1”。这种方法虽然“死”,但对理解力较差的聋生,无疑就是一条学习应用题的捷径。                                               2、利用线段图帮助聋生分析数量关系。                             聋生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使应用题化难为易,简单易学。线段:-- 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画起来很简单,可就是这简单的线段却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起了奇妙的作用。它帮助低年级、高年级的同学轻松、愉快地学会了简单、复杂应用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张华和李诚同时从家里向学校走来,张华每分钟走65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他俩同时到校,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教师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教师根据线段图问:题中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引导学生看线段图),实际上就是求什么的呢?(相遇时他俩所走路程的和)就是说要求的路程包括哪几段?(张华4分钟走的一段路程和李诚4分钟走的一段路程)也就是张华行的路程+李诚行的路程=两家间的距离,让学生们先求出张华行的路程,然后在求出李诚行的路程,把他俩行的路程加起来就是两家间的距离。线段图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线段图可以提高学生判断的准确性,线段图能开阔学生思维,还能帮助学生一题多解,对于聋生来说把抽象的语言转化成了直观的图表,更符合聋生的特点。在低年级可以先培养学生看懂图,从中年级开始可逐步培养学生画图。画图的过程就是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画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总之,帮助聋生理解应用题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聋生理解应用题,理解应用题就是理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

篇5:如何培养聋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聋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聋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应用题在聋校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聋生由于听力损伤、语言的障碍,导致他们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下降 ,不能理解应用题中一些关键的字、词、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题型,抓住关键的字、词、句,帮助聋生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让聋生逐步弄清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由于聋生语言发展迟缓,在教学中存在着知识不同步的现象等原因,聋校低年级应用题中常常存在许多聋生没有学过的词、句。如聋校二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词和简单句为主,而数学应用题已经进入了叙述阶段,许多应用题存在理解困难,必须进行指导。在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题目读通、读懂、读熟。应用题的解答主要分为四步: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解答。最关键的是前两步: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弄清楚了,自然而然就能列出计算,解答出应用题,下面我就简单地讲一下怎样帮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

一、培养聋生数学阅读的能力。

有的教师和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的事,与数学没有关系,其实数学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课本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 阅读课本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阅读课本要聚精会神,一边读,一边想,先对每段每一层次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前后联系起来思考。 对于课本的一般原理(定义、公式、法则、规律等)要反复地阅读,反复地思考,深入分析,斟词酌句认真推敲,这样才会对一般原理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在课堂上有必要针对课前阅读时所作的标记和批注,仔细听老师的讲解。通过师生的互动,进一步阅读课本,从而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解决课前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自主合作发现问题、勇敢表达提出问题、主动想法解决问题,以使他们养成尊重课本、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就加强了。

二、帮助学生读题。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读题。教师边带领学生读题,边强调重点的字、词,并用彩色的粉笔把重点地字、词圈出来,读完题后,再把重点字、词的意思讲解一下,讲解时最好加上动作,也就是说教师能用肢体语言来讲解。如“跑走了、飞来了、吃完了、游走了、拿、给”等,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读题中应用缩句,显示题意。有些应用题的叙述冗长,学生理解困难,可以利用语文的缩句方法: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减化次要条件进行缩句。这样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显现出来了。如: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参加美术小组的有57人,比参加律动小组人数的3 倍少24人,问参加律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这道题中的关键句是“参加美术小组的有57人,比参加律动小组人数的3倍少24”把这段文字简缩为“美术小组57人,比律动小组的3倍少24人”.这样文字简化,题意明显,学生也就易于理解。学生马上想到:美术小组的人数加上24人,正好是律动小组人数的3倍。那么求律动小组的列式便是:(57+24)÷3.这样一来,就能克服语言文字的繁琐对学生思维造成的障碍。

三、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1、呆板的方法有时很管用。聋生入学后遇到的“第一道坎”就是比较型的`应用题,如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很多聋生都很难迈过这道坎,他们往往分不清那个多,那个少。有的小学毕业时还是“云里雾里”,甚至到初中毕业时还是一知半解,针对这种情况,我苦思冥想,在教学中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最后还是觉得用一种“死”的方法比较牢靠。例如:鸡有15只,鸭比鸡少3只,求鸭有多少只?聋生往往不知道鸡多还是鸭多,鸡少还是鸭少,我教学生在“比”字底下画一条波浪线,然后把“比”字后面的“少”画一个圈,那么“比”字前面是谁,谁就少,在这道题里“比”字前面是鸭,那么鸭就少,相反鸡就多,现在要我们求鸭的只数,鸭少,就用减法。又例如:鸭有15只,鸭比鸡少3只,求鸡有多少只?利用这种“死”的方法先在“比”字底下画一条波浪线,然后把“比”字后面的“少”画一个圈,那么“比”字前面是谁,谁就少,在这道题里“比”字前面是鸭,那么鸭就少,相反鸡就多,现在要我们求鸡的只数,鸡多,就用加法。虽然这种方法比较死板,但学生遇到了比较型的应用题,大部分学生一下就能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很少出错了。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初一学分数应用题时找“单位1”.例如:某锅炉厂五月份烧煤80吨,比原计划节约 ,原计划烧煤多少吨?学生不仅能分清谁多谁少,而且还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单位1”.方法是:在“比”字下画一条波浪线,然后把“比”字后面的几分之几画一个圈,几分之几前面是谁,谁就是“单位1”.这种方法虽然“死”,但对理解力较差的聋生,无疑就是一条学习应用题的捷径。

2、利用线段图帮助聋生分析数量关系。

聋生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使应用题化难为易,简单易学。线段:―― 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画起来很简单,可就是这简单的线段却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起了奇妙的作用。它帮助低年级、高年级的同学轻松、愉快地学会了简单、复杂应用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张华和李诚同时从家里向学校走来,张华每分钟走65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他俩同时到校,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教师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教师根据线段图问:题中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引导学生看线段图),实际上就是求什么的呢?(相遇时他俩所走路程的和)就是说要求的路程包括哪几段?(张华4分钟走的一段路程和李诚4分钟走的一段路程)也就是张华行的路程+李诚行的路程=两家间的距离,让学生们先求出张华行的路程,然后在求出李诚行的路程,把他俩行的路程加起来就是两家间的距离。线段图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线段图可以提高学生判断的准确性,线段图能开阔学生思维,还能帮助学生一题多解,对于聋生来说把抽象的语言转化成了直观的图表,更符合聋生的特点。在低年级可以先培养学生看懂图,从中年级开始可逐步培养学生画图。画图的过程就是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画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总之,帮助聋生理解应用题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聋生理解应用题,理解应用题就是理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

篇6: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尽管花费了教师的不少心血,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师生主体的错位,造成学生丧失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我们课堂只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尽管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方向上来,但是现实的情况仍是很多学校只抓升学教育,因为这是直接被人们所共识的,能看得见效果的事实。这种事实不仅为学生家长所期待,也被学校所重视,更被社会公众认可。在这种情况卜,造成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把眼睛盯在了学生的分数上,一心想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后果就是学生把分数看成自己的命根。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搞题海战术,课堂教学不是满堂灌就是满堂问,可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却造成学生对于读书和学习过早地失去了兴趣,这也包括学生对阅读兴趣的丧失。当学生对阅读丧失了兴趣之后,就会发生前面学生纸条上所写的情况,教师即便把阅读技巧灌输地再详细、再精彩对于学生来说也几乎是“对牛弹琴”,甚至他们对整堂语文课丧失兴趣。

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探索

(一)变群体性阅读为个性化阅读

群体性阅读,是指全班师生共同读一篇文章,师生之间通过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方法等的分析,逐步地找出文章的精华,群体性阅读,过于重视对阅读技巧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体验。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变群体性阅读为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教学,也就是引导学生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或深或浅、或多或少的感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阅读主动性。在学生与学生之问、学生与教师之问的互动中实现认知教学、智能训练和人格教育三位一体的阅读功能。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的情趣、心理,创设氛围,提供自主阅读和训练的机会和环境。改变过去全班师生共同研讨一篇文章,按照字、词、句、段、篇、章的教学陈旧套路,放手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作品,让学生与学生之问互相提问、互相答疑,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在学生与教师对文章的互动中,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感悟文章的魅力。因为作品是学生喜欢的,所以他们读起来就分为有兴趣,讨论起来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对阅读的兴趣,我们才能让学生加大阅读量。

(二)加大课外阅读量

新课标以全新地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地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地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于学生阅读技巧的提高,以为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提高了。可是课下很多教师反映,虽然教师掰开了、揉碎了地把阅读技巧详细的讲解,结果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无法有效的得到提升,甚至有些学生反而对阅读失去了兴趣。这样是因为教师忽视了一点,就是忘记了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从量变才发展到质变的,没有了量的积累,怎么会出现质的变化呢?阅读技巧就是一个提高阅读能力的理论,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阅读能力不会根本提高的。就好比一个要学习游泳的人,他不论掌握了多少游泳的技巧,如果不下水去游,他照旧是个“旱鸭子”永远也学不会游泳。没有了大量阅读量的积累,阅读技巧就是一个空中楼阁而已。所以,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根本。

其实作为高年级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学生的识字量已经足够独立阅读一篇文章的了。增大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阅读兴趣,语文书的三十余篇文章,远远不够作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数量,学生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中去增大阅读量,况且现在的书籍已经远远不}r纸质书了,电子书、读书网站、智能手机都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读书,当然学生读纸质书更加有味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去读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作品,这样从学生们喜欢的作品读起来,一定能激发起他们的读书习惯。其次,就是学生读完一本书后,不能让它被扔到了学生的脑后,一定要让他有机会和其他学生交流,或者和教师交流,交流读此书的心得,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读书的情感。

总之,一堂吸引人的阅读教学一定不是死板的,而一定是既有学生的感知、互动也有重点突破及对学生语言训练的阅读教学的。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实现了这些课堂因素,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能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篇7:如何提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能力

如何提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能力

如何提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能力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百分数”是六年级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求各种百分率、成数与折扣、纳税等等,研究性学习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正是由于这方面思考,促使我运用“研究性学习”来开展这部分的思考和教学,希望通过这一实践来贯彻探究性学习理念。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实用性比较强,这一内容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开放性,在学习中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更能通过实施研究性学习来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

3、课题介绍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研究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问题,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百分率的方法。

2、能用百分率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联系,通过调查与研究,认识储蓄的意义和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构建用百分数计算的数学模型。

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探求百分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策略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了谁和谁比,根据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计算方法,懂得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认知结构分析:

学生原有的对用分数解决问题与当前所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是相同的`,具有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

学习态度分析:

在活动的安排上有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画图表)等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能增进学生的学校兴趣。

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者是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经历,善于思考和同学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研究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是在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学习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数学的文化意蕴,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一、等价变换――数量关系的不同表述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所给的线段图说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吗?

生:红花是白花的50%(或 );

白花是红花的2倍;

白花比红花多100%;

红花和白花的朵数比是1∶2;

红花是红白花总数的 ;

……

师:可见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表达。

师:你能将下面的数量关系换个说法吗?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比第二次吃的少2千克……

生: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第二次吃了这桶油的20%再加2千克……

一桶油,第一次和第二次共吃去这桶油的40%还多2千克……

……

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不仅给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这种运用不同类型知识表示不同数量关系行为的实质,是学生运用不同方式来表征同一个对象。不同的表征方式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可能某种表征方式比其他方式更有效,因为不同表征能激活长时记忆中的不同事实和程序。从问题决的角度看,重述数量关系不仅有理解题意的作用,而且这种做法的本身就是在进行解题方案的设计。G・波利亚认为,改变已知数据或未知量,以及将两者同时改变,从而使新的已知数据和未知量彼此更加接近的做法就是在设计解题方案。

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它表示数量关系与倍数、比或分数(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表示数量关系形异而实同,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等价变换。这种等价的变换,使问题得到重新组织,从而激活某个适当的解题知识块,如倍数知识块、比的知识块和分数知识块等,有助于学生接近或找到解题的路径。其实,小学数学解题的过程是一个填补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空隙的过程,而这种填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持续的等价变换行为。

二、条件变换――基本解法的训练

教学片段二

师:现在我们在上面的线段图上增加一个数量――20朵,你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还是白花的朵数?你能求出另一种花的朵数吗?

生1:我想将它作为白花的朵数。

生2:我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

师:你们会解答吗?

师:如果将20朵作为红花和白花一共的朵数可以吗?你能根据它算出红花和白花各是多少朵吗?

师:如果将条件“红花是白花的50%”换成“红花比白花少50%”,你们还会解答吗?

生:……

常见的百分数问题依据解法有几种基本形式,如A×B%、A÷B%、A×(1±B%)等。学生对这几种基本形式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解答较复杂问题的基础,其理解的程度和运用的熟练性直接影响着较复杂问题解决的效率。通过条件变化的方式将百分数问题几种基本形式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几种题型的数量关系及其解法。对于前面所论的等价变换而言,其最终归宿就在于解题者已经掌握的基本问题及其解法。

三、画线段图――数量关系的直观化

教学片段三

问题情境: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

20%,是第二次吃的50%.

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上面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师生交流。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

生:我是将上面的话换了一种说法。“第一次吃的是第二次的50%”可以说成“第二次吃的是第一次的2倍”,这样就好画了。

师:是啊!这样我们很容易地从图上看出第二次吃了一桶油的40%.

师:现在将条件中的“是第二次吃的50%”换成“比第二次吃的50%少2千克”,你还能画出线段图吗?

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师生交流。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比第二次吃的50%少2千克”这个条件等价变换为“第一次吃的加上2千克是第二次吃的一半”,即“第二次吃的=(一桶油× 20%+2千克)×2”.

“画一张图”,这是许多解题高手常用的解题策略。图形较之于文字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数量关系,使许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数量关系显现于解题者的眼前,从而使解题者易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小学生的认知主要处于具体运演阶段(2――7岁)。其特点是外部的行为活动逐步转化为内部的心理运演,即是在心理上进行内部的组合、对应、分类等思维活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直观的支撑,脱离不了对图形表象的依赖。因此,画图对小学的解题来说尤为重要。从小学生数学学习来看,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学会解题才是最重要的。秉持这种“学解”的教学观点,教会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直观显示数量关系的方法是一项重要而必须完成的任务。画图是解题过程中的理解题意阶段,其实质是对问题进行形象表征,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也是一种等价变换――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等价变换为一种直观的状态。

篇8: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黑龙江省北安农垦管理局长水河农场小学 韩金玲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曾令许多教师头疼不已,该如何打开这扇神奇之门,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更好地让他们将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展示出来,是我一直探究与实践的,今日将这些收获汇成文字。

一、从日记开始,循序渐进,培养积累素材、布局谋篇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每天里最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一件两件事记下来,它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积累材料的习惯。日记的内容要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的特点进行引导,从基础开始,不作统一规定,但必须是真实的。从句入手,然后扩展到片段,进而发展到篇,这一引导过程,其实就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的过程。一篇篇日记洋溢着孩子们的童心、童真、童问、童趣,字里行间充满了他们的欢欣、喜悦、疑惑与感恩。一篇篇日记就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他们将自己色彩斑斓的生活,五花八门的奇思妙想真实的呈现在你的眼前。日记不仅仅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好见证,也是他们的第一部书。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与习惯,激发他们抒发激情与展示才华的渴望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精彩分层的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就看你怎样将这些流光溢彩的场景栩栩如生的描述出来。

1.从身边起,从小事起,写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心理体验。这些素材源于自身的生活经历,学生不陌生,写起自然言之有物,活灵活现。即:写我所见我所想我所历我所感。例如写《一次最深刻的经历》习作课上,一个学生写了昨天放学时风特别大,他发现天空都变色了;而另一个学生则写了自己顶风走在回家路上的经过,他没有写风如何如何大,而是通过写自己艰难的行进,一棵大树在风中的哭泣以及两个黑色塑料袋在空中的叫嚣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风的肆虐,风得危害,结尾时,他谈了自己感想――“如果人类还不能自觉保护绿地,合理采伐,或许有一天我们连在风中哭泣的机会都没有了。”由此不难看出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它直接反应在学生的表达中。

2.从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入手。文题不宜生涩过大。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加之生活环境的影响与局限,作文难免有一定的为难情绪,有时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想象。()因此,从他们最熟悉的事物入手,学生言之有物,叙之有情。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流。例如《第一次――》习作课上,一名学生通过第一次帮妈妈买柿子的经过,将聪明善于因势利导的母亲和机灵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女孩这两个人物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读罢不由令人如亲眼所见,由衷赞叹。

三、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学会观察,明确习作方向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对象上;其次指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抓住不同的事物的有趣、有味的一面。学生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方法,也就找到了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如在《昙花一现》一课后,我指了指放在窗台上的仙人球,引导学生回忆:“这几盆花在教室窗台上放了一个暑假了,有谁给它浇过水?”以此引导学生抓住这两种植物的第一个特点:耐旱。然后我指名回答:“假期结束了,谁见过他它们枯黄了?”让学生抓住仙人球的第二个特点:四季常青。最后,我引导学生观察仙人球的干、枝、叶和花形状,得到第三个特点:它的茎像―个个小球;花与白百合极相似,但比百合的的花稍小一些等。因为观察得法,同学们的作文都写得比较具体、准确,同时又写出了对仙人球的赞美。

提高习作能力还要与听说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观察,其实就是将习作大致叙述出来,再将多种形式的评融合进去,这样个体行为与集体合作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与热情。

在习作中,要鼓励学生放飞思绪,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想象是一切创新之源,只有打开想象之门,才能让灵感飞扬,妙笔生花,才能更好地展示与众不同的文采。

不可否认,习作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应,急躁不得,要一步一步稳稳前进。

篇9: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能力

09高专英语一班 14号 唐文婧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现状着手分析,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倡导用足教材,用好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延伸,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读对于中国人学外语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的语言输入是靠读获得的。这样看阅读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设计指导思想上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传授教科书。从生词――句子 ――段落――课文――练习。即,部分+部分+……一整体。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教学不利于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能为英语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展视野。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下面是我在英语阅读上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探究。

一、找出兴趣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阅读能力更是直接受到阅读兴趣的影响,阅读兴趣高,阅读动机就强。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发学生天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使阅读成为令人愉快的活动。这是顺利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根本保证。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办,因此恰当的导入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现在的英语阅读教材体裁广泛,教师要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进行恰当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成功的导入后,教师还应设计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以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来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2、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让学生的思想也受到良好的熏陶,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上进心和进取心,培养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阶段,他们世界观也是在日常的见闻中逐渐形成,通过和他们一起分析阅读教材,探讨其中的寓意,分析作者的意图,并且立足和联系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使他们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流露出真实的感情,让学生体会生观,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的成长到了尊重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世界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英语课堂上的思想教育就是要善于挖掘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实用的教学资料载体,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才能使学生有的放矢的学习,获得双重收益。

二、科学指导,培养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刚刚学习英语的小学生谈到阅读肯定有一定的担忧:我能不能进行阅读;我能不能理解?因此我们首先要解决学生的惧怕心理。相信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一定能树立学生的信心。故教师可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阅读技巧,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再作细读。我认为通读不可忽视。它可以帮助学生抓住文章脉络,捕捉文章大意,提高概述能力,让学生直接感知语群句意,通读时,让学生快速阅读开头的段落,每段的首句和末句以及最后一段;注意文章里作者用来加以强调的一切:标题、黑体、斜体等。这些句子可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概念。了解了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后,我们再全面细读整篇文章。

在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英语阅读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猜词悟意的能力。无论成绩好坏的学生,在最初接触英语阅读时会遇到生词,于是他们会问老师或者翻字典查生词,认为不把生词弄懂就无法理解全文。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词汇再丰富也会遇到生词,但可以“歼灭”,要学会猜。在英语阅读课上,我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含有生词或新表达法的文章,引导学生根据词的构成、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在猜的过程中,只要学生猜测的意思相近就加以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培养了他们猜词悟意的能力,有利于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率。

三、精选题材,讲究欣赏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我从两方面着手:

1、精心挑选阅读材料。所选的文章难度上一定要适合或者稍高于我们学生的实际水平,忌深、忌偏、忌浅、忌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因此我们选用的阅读材料难度应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果子”。如我们六年级选用的课外阅读材料是七年级阅读材料的,我研究过七年级的英语教材,与六年级的教材相比新单词不多,语法几乎也没有新的,难度上不大,学生几乎能看懂,但也有新知识的输入。

2、讲究题材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也可以是新闻报道、史地常识、科普文章,时尚话题,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内涵丰富。例如我现在六年级选择的阅读材料有关于体育巨匠乔丹小时候故事的,有关于圣诞节风俗的,有关儿童眼中的上帝的,有关于外国小学生的课程的,有关于小孩如何与父母相处的,有关于三明治由来的,还有一些说明性文章,如何用英语写信封及信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一些课外知识,比较一些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并向他们介绍一些写作手法,提醒他们欣赏优美语句,了解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要求他们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从字里行间传达出的思想。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不是呆板地“读”文章,而是“欣赏”文章。长此以往,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增长见识,英语写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课外阅读,注重积累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毫无捷径,贵在坚持,重在积累。《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因此,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脱离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例如我充分利用了学生订的《时代英语报》,让学生在读完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后,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在阅读课上交流,或者让学生交流下学到的新单词,有用的句型,有趣的谚语,大家一起读一读背一背。通过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接触英语语料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了解了中外文化差异,从而提升了学生阅读及理解的层次,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积小流而成江海,积硅步而至千里。

总之,阅读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以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依据,不仅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阅读技巧,更要持之以恒,坚持了解。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训练方式,注意消除阅读技能的障碍,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坚持阅读英语报刊杂志,并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及时复习和巩固。英语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教师应经常指导学生的学习,并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汇报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朗读、演讲、表演、比赛等形式展示成果,使学生在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并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朱莹

2.《巧取资源,事半功倍》 李琴

3.《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研究》 曹建娟

4.《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第11期

5.《学会教学》 肖峰

6.《小学英语教师指导手册》张淑琴主编

篇10: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理解的三大步骤

1、阅读全文,掌握一般思路。在回答阅读理解时,学生应首先快速浏览整篇文章,注意标题(中)、开头段(视图)、结束段(结论)和每段第一句(主题句),理清文字的脉络,了解基本概要,不要花时间在困难的词语上。每次仔细阅读一段时,都应及时总结其含义。

2、浏览考试并仔细阅读答案。掌握了文章的意义后,学生可以浏览论文背后的主题,然后第二次仔细阅读这些问题,以达到有目的的阅读。仔细阅读主题中的每个单词并找到原始文本中的一般范围相当于回答问题的一半。

3、重复全文以验证答案。当答案完成后,学生应该从头到尾检查整篇文章的答案,以确保答案正确,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方法

首先,可以学习一些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阅读理解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提高阅读速度5倍左右,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并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我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在读书的过程中或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要学着做点读书笔记,记录一下书本的脉络主旨、主要人物、事迹、以及阅读感悟等,一些优美词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脉络主旨: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中心思想,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中心思想。其三,对于文章、书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一些重点,要有意识的进行记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促成更好的理解。

小学生阅读方法

1.创造气氛激发兴趣。通过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成材的故事;组织参观新华书店、图书馆,让学生感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对书的渴望,对知识的崇拜,形成与书本交友的强烈意向。

2.成果展示激发兴趣。通过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将其阅读课外书籍所了解到的一些国内外大事要闻、惊险有趣的故事,优美的自然风光等讲述给大家听,每学期组织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在学生之间相互传看读书笔记、精美段落摘选等,优秀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同时,通过这种做法,教师获取有关学生课外阅读倾向、内容的一些信息,更好地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3.评比激励激发兴趣。定期组织多形式的阅读比赛,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精神鼓励,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积极分子,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篇11: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作文是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作文提高。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消除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七年来的作文研究,我觉得提高生的作文能力有以下一些基本途径。一、重视说话训练--以“说”促写。上好说话训练课;组织各种活动;利用语文兴趣课,让学生即兴发言。二、围绕阅读中心--以“读”促写。充分利用课文教材;增加课外阅读量,使知识扩展和延伸;多动笔杆--以“写”促写。三、多为学生提供写作“源”。四、作文批改要重鼓励、重交流。

作文是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实践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贫乏无味、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而伤透脑筋;学生则为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消除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七年来的作文研究,我觉得提高生的作文能力有以下一些基本途径。

一、重视说话训练--以“说”促写。

说话人人都会,而要做到逻辑性强、条理比较清楚,则并非每个生都会,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方言语、口头禅比较多,这对作文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为作文本身是一个说写结合的过程,说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写又使说得到升华,因此必须重视说话训练,为写作铺好基石。

(一)、上好说话训练课。

根据大纲的要求,每册语文教材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说话训练内容,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些教材,让学生进行练习。这些教材,除了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学生作文时必不可少的。

(二)、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供第一手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是说和写的最现实、最客观的材料。教师应根据生好活动的特点,要有目的、有、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游览、清明节扫墓等等,而后让学生说说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活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说话水平,还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使写作兴趣在学生的浅意识中逐渐产生。

(三)、利用语文兴趣课,让学生即兴发言。

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拘一格。如:今天早上来学校的路上遇见什么或昨天晚上家里发生什么事等等。当然说话训练必须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围绕阅读中心--以“读”促写。

如果说“说”是写的基础,那么阅读是作文的'关键,教师通过阅读这一主渠道,将写作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一)、充分利用课文教材。

现行的语文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编写的。每册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知识内容,如低年级从一句完整话到有条理地说几句话;中年级训练重点为片断;高年级则将章为重点,要求文章有中心,有重点,懂得开头结尾的基本方法等,怎样写好作文《小学生作文提高》。教师在时,要抓住每个写作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训练扎实到位。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获取写作的知识与技能。

(二)、增加课外阅读量,使知识扩展和延伸。

教材内容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导航之效应,但它有局限性:其一教材内容必竟较少,不可能襄括所有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其二,写作并非数学公式,每篇文章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其三,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语文教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如班级设立图书角,利用学校图书馆等。例如:在平日的中,我每星期都要抽出二至四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课前准备的材料,写作素材.借书看的同学,看后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或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通过长期的坚持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中,学习和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并将课内外的写作知识融合为一体,使之转化为写作技能。当然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阅读的材料,加强阅读的检查和指导。

三、多动笔干--以“写”促写。

唯物辩证法告诉:任何质的提高都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基础之上。作文也是如此。当学生初步懂得写什么和怎么写后并不就能写出顺理成章的好文章,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多写多练,以达到举一反三、融类旁通之效果。真所谓熟能生巧、勤能补拙。

(一)、写好教材中规定的文章。

教材中作文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规律。它是学生学习选材、理材、编材、改材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抓住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作文。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如《写一次活动》时,我事先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比赛,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去田野找春天,到城市找变化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后,再用所学知识把活动过程写成文章。既解决了无材料可写的难题,又能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

生活作文是学生练笔,提高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好方法。生活作文其优势在于它不受时间空间、形式和内容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因此也喜欢写。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愿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有的学生往往把不愿意口说的话通过生活作文与教师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写评语等形式与学生书面交谈,并给以写作上的肯定和鼓励,这本身也是一种写作的训练。

篇12:高考数学复习及解答能力提高技巧

高考数学复习学好基础知识很重要

初等数学:重基础,更重非基础

数学是什么,其本质就是逻辑推理。从已知的条件推理得出结论,其实就类似于从A地到B地有很多条路,很多种走法,我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不用GPS就找到最近的路线,节省最多的油耗。

谈到数学学习方法大家常会头大,刷题成为普遍认同的真理,但笔者对此存在异议。以存在即合理的眼光看,刷题一定有其意义,但未必是适合每个人的好方法!学习数学,笔者始终认为是建立在思考之上的:思考所学内容,思考适合的方法步骤,同时还要思考自己的状态。一切学习方法,都是在对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而真正说到方法本身,大概分基础与非基础两类探讨。

基础:数学的重中之重

所谓基础,是指比较简单、一般学会就能拿分的题目。例如今年四川高考数学题出现了最简单的等差数列求通项,甚至还有关于集合或是虚实数的题目等等。笔者称这类题目为大杀器。这类题往往让人心烦意乱:做出来觉得理所应当,要是突然糟了便是五雷轰顶,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最简单的基础题会成为埋伏在茫茫试卷间的大杀器?正是因为理论上讲这些题都是照搬知识点,认真学了肯定做得来。于是做不来时会慌张,下来突然想起时会懊恼,恨不得回去做个十遍八遍。这个心理战的最终结局往往是大量的时间被投向基础,正如方法二,合理吗?答案是否定的。

非基础:成为高手的关键

基础部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但绝不是数学学习的全部。想要成为真正的高手,非基础部分才是关键。

在高中,对于该部分的学习主要以老师教授(即非自学)为主。学习方法也很简单,首先就是认真听课。认真听课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学习方法,几乎所有老师、学长、教育界人士都会强调,但在课堂上并不容易真正做到。毕竟,听是一件多么令人痛苦的事情,如果老师的讲法不对自己的胃口,走神在所难免。但认真听课的真正含义并不是认真听,听课的真实意义是思考。老师在讲,那么心中马上就想:他讲的是什么?和前面讲的内容有什么关系?他之后可能会怎么做?如果都能找到答案,那么内心便会油然生出满满的自信,自然变得专注,不会走神了。这才是真正的认真听课。当然,实在是想走神也是正常的,对这种情况,有一个方法是极好的:死盯着老师的眼睛。这种情况下还能走神的大神真是少之又少,如果你是其中一个,那么你还是自己埋头看书较好。

当达到一种境界,题是会做了,听别人讲也觉得轻松了,此时便是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要想保持这种状态,是最难的。依据个人经验,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当老师,找一个学生(同学或是好友),给他讲解、答疑。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思维会越来越清晰,你所吸收的知识会一点一点真正为己所有。当然,如果自己实在是魅力有限,找不到一个学生,那做自己的老师也是极好的。

如何来提高高考数学解题能力

数学在命题方面千变万化,知识点又非常容易综合穿插,所以,对那些不擅长整合知识、对数学概念缺乏理解的同学来讲,难免会感到数学很难。进入11月之 后,玖久办公室接到的咨询电话陆续多起来,一些外地的家长都在帮助孩子寻找数学的复习方法和解题思维,希望能够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早日让孩子的数学 成绩发生变化。汇总了一下同学和家长的咨询内容,基本上,问题都集中在这上面:在数学学科上投入很大精力,很努力,但是到头来,只会做老师讲过的题。考 试的时候,题型稍微一变,马上就答不上来,非常让人着急......

其实,数学是一个简单的学科,因为答案是唯一的,问题又非常明确,比其他学科都容易掌握,分数也更容易提高。那些认为数学难、遇到新题没思路、做了大量习题,收效却不大的同学其实还是没有抓到数学的学习窍门。从大的方面讲,是学生不懂得什么是学习?从小的方面讲,是学生缺乏数学学习胃口,没有数学思路。学习是让我们发现一种内在的存在方式,思路是连接知识与问题之间的过程。如果你清楚了解这点,你会非常轻松,也会非常有方向。然后,你就会像阿基米德一样, 发现这个世界。

首先,你要培养三项能力:

这三项能力对于数学成绩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即:

1、理解知识,知道知识是从哪里来的,要用到哪里去;

2、善于分析,一道题目,能够快速找到可以利用的条件,对应前面的恰当知识;

3、精于思维管理,思路灵活并且善于主动式思考,可以快速精准的解决问题。

在形容这个解题能力的时候,曹老师举个很恰当的例子:一道题,给出我们一些条件,又给出我们一个目标。但是在目标和条件之间,还有一些空,需要我们去填 补,怎样填补?用我们解决问题的思想,将自己理解的知识点填充在空白处。好,这道题你就做的很漂亮。其实学习和工作一样,跟我们应对生活中的任何问题都一 样。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都会率先抓住问题的要害(善抓重点的人,问题都处理的高效精准。相反,都一盘散沙)?抓住要害就 等于抓住了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首先数数当前我们拥有什么有利条件,接下来创造一些条件,完成目标。在数学题中,题目就是目标;有利条件就是已知 条件;创造条件,就是利用解决问题的思维,找到的知识点。如果这样去看待问题,你还认为数学抽象吗?我常常对学生讲:学习不应该很辛苦,坚持、努力、鞠躬 尽瘁、呕心沥血这些词语都带有痛苦的成份,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学习的光明境界是,了之一种内在的存在形式,找到究竟。当我们了之知识存在的形式之后,我们会与他们轻松相应,我们认识每个知识,他们也认识我们,这样的相处才很愉快。

在解题思想上,通过不断寻找目标前提也就是必要性思维,是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大道无形。庄肃钦老师送给全国学生的数学感言数 学,有着无穷的魅力!她具有音乐般的和谐、图画般的美丽、诗意般的境界;她赋予真理以生命,给我们思想增加光辉;她澄清智慧,涤尽有史以来的蒙昧和无知;平淡中见新奇,新奇中有艺术,这就是数学。我会和同学们一起,遨游数学之海洋、赏析数学之瑰丽、解除数学之谜题、享受数学之绝妙,在享受数学的道路上不断 探索

其次,我们要有一套训练有素的数学复习标准步骤,下面就让我们循着通往数学满分的路,看看如何驾驭自己的思想走上数学高分的捷径。

一、解题思路的理解和来源

平时大家评论一个孩子聪明或者不聪明的依据是看这个孩子对某件事或很多事得反应以及有没有他自己的看法。如一个聪明的孩子,往往反应快、思路 清楚,有自己的主见。那么我们认为反应快、思路清楚、有主见是聪明的前提。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反应快、思路清楚、有主见就是他们的必备条件。

那么解题也如此,必须反应快、思路清楚、有主见。同一道题,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由不同的看法最终汇聚成正确的解题过程,这是解题的必然。无论 是推导、还是硬性套用、凭借经验做题,都是思路的一种。有的同学由开始思路不清渐渐转变为清楚,有的同学根本没有思路,这就形成了做题的上的差距。

如果能教会给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上,第一时间最短的思考路径,并且清晰无比,这样,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孩子,在做题上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解题思路的来源就是对题的看法,也就是第一出发点在哪。

二、如何在短期内训练解题能力

数学解题思想其实只要掌握一种即可,即必要性思维。这是解答数学试题的万用法门,也是最直接、最快捷的答题思想。什么是必要性思维?必要性思维就是通过所 求结论或者某一限定条件寻求前提的思想。几乎所有数学命题都可以用这一思想进行解除。这里我用视频来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数学必要性思维是如何应用的。

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试题加强了对知识点灵活应用的考察。这就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大大加强。如何才能提升思维能力,很多考生便依靠题海战 术,寄希望多做题来应对多变的考题,然而凭借题海战术的功底仍然难以获得科学的思维方式,以至收效甚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解题思路随意造成的,并非所谓 不够用功等原因。由于思维能力的原因,考生在解答高考题时形成一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法找到解题的切入点,二是虽然找到解题的突破 口,但做这做着就走不下去了。如何解决这两大障碍呢?本章将介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考生获得有益的启示。

三、寻找解题途径的基本方法从求解(证)入手

遇到有一定难度的考题我们会发现出题者设置了种种障碍。从已知出发,岔路众多,顺推下去越做越复杂,难得到答案,如果从问题入手,寻找要想获得所求,必须 要做什么,找到需知后,将需知作为新的问题,直到与已知所能获得的可知相沟通,将问题解决。事实上,在不等式证明中采用的分析法就是 这种思维的充分体现,我们将这种思维称为逆向思维目标前提性思维。

篇1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许多学生头痛的问题。因为阅读几乎包含了语文的所有知识与能力,而且经常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宋代朱熹关于文章有“三熟”(读时熟,看时熟,玩味时熟)的论断,更加具体而深刻地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阅读并非是单纯地为朗读而朗读,为浏览而默读;也不是阅读的次数越多越好。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阅读,达到理解字词,读懂句子,能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了解写作方法和技巧,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的目的。无论课程改革怎么创新,它变化都不会离开其内在的本质。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去读懂一篇课文呢?我认为应分为五步进行。

一、初读课文

教师要先指导学生审清课题,了解课文意思。然后再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弄清字形,了解字义。同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达到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有个初步印象的.目的。

二、再读课文

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一句一句地读,一句话一句话地分清楚,尽力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特别是对不理解的词,一定要放到句子里去加以理解,这样词义才更准确。而句子呢?则要联系上下句去思考,才能读懂它的意思,达到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熟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课后作业中提示的问题和自己质疑的问题去进一步读课文,读到一层意思完的地方,再想想它的层意,并理解有关的问题。这样一步一步地读,一层一层意思地想,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直到读完全文为止,达到全面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四、细读课文

教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作者思路,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再连接每段段意,这便抓住和掌握了课文主要内容。

五、精读课文

在透彻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一方面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并把它归纳出来;另一方面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这就是从“审题入手,自读设问,以问促读,读文思义,细读入情”的读问结合的“五步阅读法”.如果教师能够按照此步骤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语言感知课文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阅读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有随时贯穿能力培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篇14: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论文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论文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平时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差,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去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人认为是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即使孩子在计算中他虽然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二、注重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如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二想:确定运算步骤.

三算: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四、重视口算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低年级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和一位数乘法.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到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巧批作业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每册都安排有专门的计算教学单元.进行这类教学时,多数老师都有同感,教学枯燥乏味,虽然计算教学的练习题解题思路简单,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至低谷,教学效率极低.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一般不按照传统的“老师批改,学生改错”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做法是:作业全部正确的老师给一个红色的“100”分,如果有少许错误的作业老师不做任何标记,发回给学生自己找错误,订正完以后,如果正确老师给一个蓝色的“100”分.如果作业错误特别多的学生,老师则是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对这种特别的作业批改方式很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主动拿着作业找老师评分.虽然这种批改作业的方式很占用老师的时间,但效果很好.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教育中常用的数学思想论文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实践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的论文

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研究论文

一题多解教学方法浅谈论文

物理说理题的解答与讲授论文

浅谈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论文
《浅谈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论文(整理14篇)】相关文章:

分析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论文2022-12-23

商务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可行性论文2022-09-12

数学教学研究论文2022-05-07

小学语数教学方法研究论文2024-04-26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论文2023-10-09

护理教育WPBL教学法的应用论文2022-05-29

基于J2EE平台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论文2023-05-08

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2023-03-24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2024-02-08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