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的生活意蕴

时间:2023-04-26 07:52: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习作教学的生活意蕴(集锦14篇)由网友“原来如此”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习作教学的生活意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习作教学的生活意蕴

篇1:习作教学的生活意蕴

习作教学的生活意蕴

习作教学的生活意蕴

甘肃省榆中县Ⅱ合岘乡柳树村雁字小学 魏其裕

生活是习作之源,习作是对生活的描摹。叶圣陶先生说: “写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准备工夫,准备工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生活经验丰富了,好的习惯养成了,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淌了。”可见习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但现在,儿童的习作似乎越来越游离于生活了。

作文因生活而写,内容来自生活,形式顺应生活,情感充盈生活。生活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得到凸显。

一、回归生活

尽管学生生活看来较单调,但实际上他们的世界还是缤纷的,校园内的书声、大街上的喧嚣及生活的苦辣等都是活生生的材料。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立足于周围熟悉的生活,文章就有可能写得真切、实在、感人。因此,教师要经常引领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感悟他人。让学生在生活的本原中,加深体验,丰富感受。

春天,我们去远足,去吮吸油菜花的芬芳,感受麦浪的翻涌,躺在田间的草丛中倾听蜜蜂的呢喃细语。秋日,我们忙碌在金色的田野,用汗水来浸润脚下的黑土,体验丰收的快乐。工厂里,涌动着孩子们参观时的雀跃;街道边,留下了大家环保调查的身影……生活本来如此精彩,写作于是更加生动。

二、开发生活

作文回归生活并非迁就生活、被动地等候生活的赐予,而是要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开发生活、发挥教师对儿童学习的导引作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写作契机,它们最能激起儿童的写作灵性。然而,这些宝贵的资源有的则稍纵即逝,更多的是在我们的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湮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个智慧的教师总是善于观察儿童,走进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触摸他们的乐趣、喜好……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从日常事物中获取灵感,捕捉教学时机。以活动为载体,把那些遮蔽的、弥散的生活资源,通过开发、转化、放大,提升为鲜活灵动的习作资源,为儿童预留富有想像力的生活空间,形成引发儿童写作冲动的生活场。

春日明媚,同学们出操回来,被那纷飞的柳絮吸引了,大家惊讶于这阳春时节竟有“雪花”飘舞。我们伫下脚步,注视这些轻盈的小精灵在绿叶中飘忽,在河面滑翔,任她们悄然沾上脸颊,钻入衣襟……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大家欣然提笔写下了《春天,我们与柳树姑娘有约》《柳絮带我去飞扬》《杨柳飞花的奥秘》《春天的信使》《我想飞!》……手捧这些浸透童趣、诗意盎然的文字,怎不使人浮想联翩?

由于校园在进行基建,教室旁的那块空地堆满了黄沙。只要下课铃一响,班上的这群小家伙便争先恐后地奔向沙堆,在上面追逐、嬉戏,直等到大汗淋漓,浑身沙粒,方肯罢休。()于是,我专门安排了玩黄沙的活动,让他们放开手脚疯了一把。这些习作片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绚丽迷人的儿童世界:

“我和张彬选中了一座小沙丘,合作建造古城。我先在沙丘四周打了八个放射形的洞,每个都有手臂深。再把这些洞连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在中心位置打一个垂直洞。张彬又在周围布置了许多‘装饰品’。最后,再用一圈沙子围起来。这多像神奇的楼兰古城啊!”

“我在沙子上刨了个坑,往上一躺,正合适!真是个不错的沙滩椅子!于是我眯起眼睛,调皮地晃动着脚丫子,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倾听着大家的哄笑……”

“瞧!我们的战利品还真不少,都快装满一文具盒了!这些可爱的石子,有的又细又长,有的圆如纽扣,有的形似小孩的脚掌,有的如同一把玲珑的小折扇……火红的、乳白的、漆黑的、墨绿的,还有些令人眼花缭乱,说也说不出的色彩。于是,我赶忙跑到水池边,把黄沙冲掉一看,这些小精灵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鲜艳夺目。”

三、体验生活

作家王蒙说过: “当你拿起笔时,你激动,你感到有一种强有力的.冲击,这首先是生活的冲击。”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画面都可以冲击学生的心头。但对不同个体,产生的感应差别甚大,有的是置若罔闻,而有的则能从中品悟出生活的意蕴,获得常新的写作灵感。只有善于体察的人,生活的冲动才会最终涌上他们的笔端。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去关注生活,放眼去看,凭耳去听,用心去体会,以情去唤醒……善于从平凡中发现博大,学会感动,感受新奇,理解激荡……

今春的一天清早,突然刮起罕见的狂风。看着陆续进校的学生,我想:他们一定也深有感受。于是,我走进教室,一边掸拭身上的浮尘,一边梳理散乱的头发,扬声说道: “今天的风真大呀!”果然,一石激起干层浪,小家伙们争先恐后地讲起了自己的见闻:

“我看到满天的废纸、塑料袋像发疯了似的,夹杂在沙尘中,到处乱窜!”

“路边的树木有的被吹得东倒西歪,有的使劲扭动着自己的身躯,顽强地与风魔抗争,还有的却像随着热烈的乐曲翩翩起舞……”

“我们正好顶风,看到上班的叔叔、驮着蔬菜的菜农、上学的同学都伸着头弓着背,吃力地蹬着车,慢慢向前挪动。我坐在奶奶的三轮车上,很不是滋味。才骑了一点路程,奶奶就已气喘吁吁,好像每蹬一圈,都要下很大决心似的。后来,脱得只剩下单衣。当我按时赶到学校时,发现奶奶花白的两鬓早已湿透。我的心不禁被什么堵住了!”

“我是顺风的。妈妈的自行车就像长了翅膀那样直往前窜,没多大功夫,就到了学校。”

“我半夜就被呼啸的风声惊醒了。它一会儿像低沉的发动机,一会儿像咆哮的猛兽,一会儿又像尖锐的号哭,再加上窗户玻璃的砸碎声,把我弄得心惊肉跳、胡思乱想,久久不敢入睡。”

从生活琐事、细节中开掘涌动的写作之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将睿智的双眼擦亮,将幽闭的情愫开启,将囚禁的想像放飞,将沉睡的体悟激活。通过“一分钟演讲”“心情故事”“师生恳谈会”等活动交流分享,借生活笔记、观察日记、随感随笔加以储存。只要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习作之活水便会源源不断流来!

篇2:习作教学应向生活开放

习作教学应向生活开放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开放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所以,作为核心课程的语文教学应向生活开放,才能改变习作教学自我封闭,与生活隔绝的状况,给习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到生活中观察,丰富习作素材。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每个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由于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因此我有意识地领着学生走进大自然,指导学生去观察千变万化的事物,春天到了,我引导学生留心校园、田野的一草一木;夏天到了,我利用假日小队活动带领学生拥抱自然,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秋天,组织学生到田野里去观看农民伯伯收割的`场景,让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置身于粉妆玉砌的世界,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并要求学生及时将心中的所思所想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脑中装满了孩提时代的故事,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应抓住有利契机。春天,蒙蒙细雨,万物苏醒,紫荆树的枝条也开始缀满了小红点点,我引导孩子们开始观察。那与众不同的先开花后长叶,那盛开得灿烂的细小的花朵聚集在枝条上,吸引着孩子们好奇地观察,当心形的叶片变得愈加葱绿,当叶片间挂着一串串扁豆似的果实,孩子们总是最先发现;金秋时节,校园里的丹桂飘香,热热闹闹地开满枝头,引得学生情不自禁谈论、赞叹,每当这时,我总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观察植物,要求学生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从枝、叶、花、果等方面把形状、颜色、香味等方面的特点,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成一篇篇日记。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日记不再空洞无物,状物的作文写得生动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2.在活动中体验,激发写作动机。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叶圣陶老先生早就强调作文的交际功能,他说:“作文为社会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语文教师强加于学生之作业。”由此看来,学生只有想写、愿写时,才会觉得写作也是一件乐事。因此,我将习作指导融化在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积极引发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例如在指导写人文时,我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开展“夸夸我的好同学”、“你真棒”等演讲活动,让学生搜集所写同学的典型材料,激起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写作的动机。又如: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特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拔河比赛来进行指导。先让学生观察高年级学生把合适的动作、神态,从中捕捉生动的瞬间。然后再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要求将自己拔河时的动作、表情以及心中的想法、感受记在脑中。随后引导进行加工整理,鼓励他们说真话、诉真情,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学生如“鱼梗在喉”,不吐不快,纷纷举手发言,将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习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3在实践中感悟,写出独特感受。 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写自己实践过的、了解的事情,学生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如学生在写到跳绳时,我特地让不会双跳的学生试着跳一下,当他终于跳过一个时,我马上请他说说当时心里的感受,正因为他亲身参与了,体验到了个中滋味,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真情流露。学生在习作写到:“刚开始,我心里直发毛,既担心绳子甩痛自己,又担心自己跳不过惹别人笑。最后,在好朋友的鼓励下,眼一闭、牙一咬,双手用力甩动绳子,没想到竟然被我跳过去了,我将绳一甩,跳起来大声喊:‘我会啦!我会啦!’”短短几行字,将自己由害怕、紧张到成功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也因为它通过体验,感受到了跳双跳的不容易,从而发出了“我真佩服他!为了参加比赛,每天刻苦训练。我应该向他学习,不怕困难,下定决心练好双跳,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光!”的感叹。学生在习作中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诉诸与笔端,佳作应运而生。 我们只有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习作,让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用自己稚嫩的笔法去描绘这个绚丽多姿的世界。

篇3:习作教学应向生活开放

习作教学应向生活开放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开放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所以,作为核心课程的语文教学应向生活开放,才能改变习作教学自我封闭,与生活隔绝的状况,给习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到生活中观察,丰富习作素材。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每个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由于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因此我有意识地领着学生走进大自然,指导学生去观察千变万化的事物,春天到了,我引导学生留心校园、田野的一草一木;夏天到了,我利用假日小队活动带领学生拥抱自然,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秋天,组织学生到田野里去观看农民伯伯收割的场景,让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置身于粉妆玉砌的世界,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并要求学生及时将心中的`所思所想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脑中装满了孩提时代的故事,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应抓住有利契机。春天,蒙蒙细雨,万物苏醒,紫荆树的枝条也开始缀满了小红点点,我引导孩子们开始观察。那与众不同的先开花后长叶,那盛开得灿烂的细小的花朵聚集在枝条上,吸引着孩子们好奇地观察,当心形的叶片变得愈加葱绿,当叶片间挂着一串串扁豆似的果实,孩子们总是最先发现;金秋时节,校园里的丹桂飘香,热热闹闹地开满枝头,引得学生情不自禁谈论、赞叹,每当这时,我总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观察植物,要求学生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从枝、叶、花、果等方面把形状、颜色、香味等方面的特点,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成一篇篇日记。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日记不再空洞无物,状物的作文写得生动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2.在活动中体验,激发写作动机。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叶圣陶老先生早就强调作文的交际功能,他说:“作文为社会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语文教师强加于学生之作业。”由此看来,学生只有想写、愿写时,才会觉得写作也是一件乐事。因此,我将习作指导融化在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积极引发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例如在指导写人文时,我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开展“夸夸我的好同学”、“你真棒”等演讲活动,让学生搜集所写同学的典型材料,激起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写作的动机。又如: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特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拔河比赛来进行指导。先让学生观察高年级学生把合适的动作、神态,从中捕捉生动的瞬间。然后再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要求将自己拔河时的动作、表情以及心中的想法、感受记在脑中。随后引导进行加工整理,鼓励他们说真话、诉真情,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学生如“鱼梗在喉”,不吐不快,纷纷举手发言,将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习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3在实践中感悟,写出独特感受。 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写自己实践过的、了解的事情,学生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如学生在写到跳绳时,我特地让不会双跳的学生试着跳一下,当他终于跳过一个时,我马上请他说说当时心里的感受,正因为他亲身参与了,体验到了个中滋味,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真情流露。学生在习作写到:“刚开始,我心里直发毛,既担心绳子甩痛自己,又担心自己跳不过惹别人笑。最后,在好朋友的鼓励下,眼一闭、牙一咬,双手用力甩动绳子,没想到竟然被我跳过去了,我将绳一甩,跳起来大声喊:‘我会啦!我会啦!’”短短几行字,将自己由害怕、紧

[1] [2]

篇4:“生活连环画”习作教学设计六年级

邹克波(无锡市新吴区硕放南星苑小学 )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学习“生活连环画”的写作,就是让学生学习记录生活当中值得记录的人、事、景、物,这既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渗透和指引。通过“生活连环画”,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精彩,让生活更有意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范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图文并茂的生活连环画的基本形式,了解基本结构。

2.指导学生研读范例,学习生活连环画的写作方法。

课程实施

一、呈现范例,走近“生活连环画”

1.出示连环画图片: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书吗?

这是我们小时候能读到的书,叫连环画,也叫小人书。不过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我们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电脑手机占领了我们的生活,叙事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2.现在,我们在哪里还能见到这样图文并茂的叙事形式?(在微信里,QQ说说里)出示。

3.这样图文并茂的记录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现代的“生活连环画”。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生活连环画”,并学习“生活连环画”的创作方法。

【设计意图】

对于“生活连环画”这种应时而生的新语体,学生的认知是单薄的。教学时,教者从小时候的连环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直观的范例,让学生对“生活连环画”有感性的认识。

二、研读范例,认识“生活连环画”

1.出示一组图文:这是一位有心的妈妈微信记录的儿子的一组生活连环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连环画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交流:

(1)从这组画面我们能知道记录的是什么事吗?(过生日)对,这是孩子过生日的情景,一组照片都是和过生日有关的。“生活连环画”是由主题统整的,形成记录时所有的照片都是围绕主题选择的。

(2)那么,我们再看这组照片可以调换顺序吗?(不能)所以,“生活连环画”图片的排列是有一定顺序的,不是随意组合排列的。

(3)在每张照片的下面,还有什么?(文字)

(4)这些配图文字有什么特点?(简洁,补充画面,是画外之音)

3.有主题统整的一组照片,按一定顺序排列,并有简洁的文字加以补充说明,就是比较完整的“生活连环画”。

4.“生活连环画”还需要一个醒目的标题,能够一下子吸引读者的眼球。那请你来给这个“生活连环画”取个题目吧?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为了表达清晰、交流顺畅,需要有法可依。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是通过典型的“生活连环画”范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连环画”是一种由主题统整,按顺序排列,有画外之音的图文并茂的叙事方式。

三、模仿范例,学写“生活连环画”

1.照片是生活的直观记录,为了以后看起来更加清晰,我们就用简洁的文字来补充画面,使记录更加丰富。那画外之音可以写些什么呢?品读这条记录里的文字,思考。

2.交流:

(1)交代前因

(2)叙述过程

(3)展现心理

提示:为了更加准确地表达,我们也可以引用恰当的诗句或者名言,来补充我们的画面。

3.生活中有许多值得铭记的事情,每天的耳闻目睹,心里的喜怒哀乐,用心发现,及时记录,会成为一份珍贵的回忆。而“生活连环画”这种图文并茂,简洁直观的'方式,能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让我们尝试着来创作一条“生活连环画”。

4.春游的时候,我给一个班级的同学拍了一些照片,我选了几张,准备创作成“生活连环画”,只是还没有配上补充的文字,我们一起来尝试写作这些照片的画外之音。

5.注意围绕主题,突显趣味,挖掘画面背后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文字内容选择多样,必要的时候可以引用诗句或名言。

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连环画”,知道了“生活连环画”就是一组有主题统整、按顺序排列,配有文字画外音的图文并茂的记录,并尝试创作了一条“生活连环画”。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多多运用这样的什么叙事方式,让生活更精彩,更有意思。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习作中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通过重点学习“生活连环画”的写法,让学生学以致用,尝试创作,体会记录生活的趣味和意义。

作者简介

邹克波,任职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硕放南星苑小学,语文教学新秀,小学高级教师。学校课题组、南星诗社骨干教师,曾被评为“无锡市优秀班主任” “推动新经典诵读卓越人物” “无锡新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社区志愿者”等。她,坚守着初遇三尺讲台的热情与信念,默默耕耘在语文教学园地之中。她倾心于语文教学研究,醉心于儿童诗教学研究,《昆虫世界里的曼妙诗意》《美好的慢的艺术》《你是绿叶,我愿为根》等多篇文章在省市区级比赛获奖或发表,辅导学生作文、童诗屡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她热爱孩子,热衷阅读和写作,对儿童诗教学充满热忱,沉浸在一份丰富的安静之中,聆听清亮的童音,书写美妙的诗行,行走在童心诗意的岁月,静待花开。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7-8)

篇5: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并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2、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3、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想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最有特色的内容写具体。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领略家乡的美景,了解家乡的历史、特产,知晓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家乡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组有关家乡的精彩图片,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审题立题,拓宽思路

1、回顾引路。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组课文《香港有棵老榕树》《城市的明眸》的写作特点,谈谈作者是怎样抓住最有特色的内容写具体的,运用了那些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2、引导交流

指导学生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家乡在哪里,说说家乡有哪些让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

3、明确习作要求

阅读自作提示,交流了解本次习作要求

4、交流方法,启发选材

(1)格局所选题材,分组交流。

(2)明确习作着眼点。

A、介绍家乡的风景,应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

B、介绍家乡的特产,应抓住事物的大小、形状、把事物的特征反映写出来。可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

C、介绍家乡的变化,应抓住变化做大的一两个方面来写,不比写得面面俱到。对变化前后不同面貌的描写,对一些具体是咧的叙述,要生动具体,表达出自己喜爱极爱轩昂的感情。

三、构思准备

学生构思,准备作文。

第二课时

一、构思成文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2、教师巡视,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自主评析,修改完善

1、学生交流习作初稿,学生评议。

2、教师指导点评。

3、教师提出修改建议,教授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粗读全文――细读全文――精读全文

三、交流习作,展示成果

1、班级举办一次“爱我家乡”的习作专刊。

2、学习他人习作,谈写作启发。备注:

篇6:习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本次习作要求,通过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3、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4、完成习作后,相互交流,修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可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2、课件:教师完成范文。

四、教学过程

(一)认真阅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

1、默读课本上的写作提示。

出示思考:

(1)这次作文内容写什么?

(2)写作思路是什么?

(3)写作时要求是什么?

2、讨论、提问,归纳、明确要求。

(1)写作内容:写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板书:相互关爱的事)

(2)写作中心:围绕相互关爱的事情,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

(3)写作思路: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4)写时要求: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二)根据“提示”,认真选材。

师:课前大家都留意了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助骑车受伤的你看病;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1、出示课件:

同学们,有一次,我在去往市场的马路上,看到有一群围观的人,我也好奇地挤到人群中,发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搀扶一位老大娘,原来她昏倒在地,没人敢救。这时,老大娘家里来人,对这位中年妇女连声道谢:“你真是个好人,太感谢你了!”

师: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感受(这位妇女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2、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们收集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或者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都有哪些相互关爱的事呢?相信他们中一定有一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有过关爱。你们愿意把这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所做的关爱介绍给老师吗?

(学生自由发言)

3.这次习作我们可以写哪些人的相互关爱?要特别注意写出这个人的什么品质?

4、引导学生围绕“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来选择材料。

(三)根据范文,积累方法

佳作引路。为了帮助大家习作,老师带来了一篇上届学生的习作,供大家学习参考。

1、出示课件:范文《相互关爱》

2、自由读一读下面的习作,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好方法。

相互关爱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

记得有一次,我们还在教室里学习,天空突然阴下来,不久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放学后,雨还在下,许多家长都来给孩子送伞,我坐在教室里,等呀等,就是不见妈妈来接我,我突然想起妈妈今天有事,不能来接我。我失望的想:看来只好我自已挨雨淋回家了。就在我感到无助时,听见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同学――李云。“怎么啦,没有人来给你送伞吗?”我点点头。“没关系,我有伞,我们同打一把伞一起走吧!”说着,她撑开了伞。一路上,她老是把伞向我这边移,我很不好意思,又把伞向她那边移。“没关系,不用关心我,我的身体很健康,只要你不被雨淋湿就好。她一边说一边把伞又向我这边移过来。”她对我说。我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全身。在大雨的洗礼下,我们走到了交叉路口,就快到李云家了。这时,我发现李云的衣服已被雨水淋湿了一大半,李云对我说:“给你伞,我快到家了,你继续用吧!”说完她在雨中向家里奔去。“谢谢!”我大声地对她说。

第二天,我来上学而李云却没来上学,原来她昨天淋了雨发了高烧。放学后,我急忙去看她,给她补习所缺的功课。补课后,她说:“谢谢”。我说:“不用谢!”相互关心嘛。

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那首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师:引导学生体会、交 流、总结、点拨。

4、根据范文,讨论写作方法。

师:引导学生体会、交 流、总结、点拨。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下着大雨)

(2)文章讲了什么事情?(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以及我给她补习的事。)

(3)事件的经过怎样?

(4)如果这件事,只写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不略写我给她补习的事,行不行?(不行,不突出相互关爱。)

(5)文中的事例表现了人们的什么品质的?

(6)作者抓住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事情的过程。(语言,动作,心理)

(四)根据方法,完成习作。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很多。请大家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过电影,回忆我们亲眼目睹,或者是亲身经历的那些人与人 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

1、在写之前,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2、运用积累的方法,把你的习作拿给我们看,我们看了一定感到很快乐,因为有你善于发现的眼睛,真心实意地赞美,相信你的作文一定很出色。赶快拿起笔来完成习作吧!

3、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作文写好后,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作讲评课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先说一下我讲的第三单元以“关爱”为主题的习作讲评课的教学思路:导入环节,我以鲁迅和海明威的名言引入,让学生认识到大作家对作文修改的重视,也激发学生对作文修改的重视,其次让学生回顾本组课文的习作要求,为下文点评和修改文章做铺垫,让学生在点评和修改时能有章可循。在整体评价环节,我总结我班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让学生对这次习作有整体的印象,认识到自己在这次习作中的状况,接着我出示了写作优胜者名单,是及时鼓励这些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长处,感受到成功,这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变相的鼓励。在体悟写法这一环节,我先从“赏题”入手,出示这次习作中个别学生与众不同的题目,告诉学生一篇好的文章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为学生今后写作定题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在“美文”欣赏环节,我让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因为学生已经知道了本次写作的要求,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点评,随后我总结并板书,让学生潜意识里知道一篇好的文章要从内容、选材、写作方法几方面来完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悟写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每次习作都有一得。在“自赏”环节,我出示9个优秀句段请作者朗读,创设自我欣赏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让其他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进行点评,形成写作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在集体修改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朗读有待于修改的文章,然后小组里讨论文章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小组讨论好之后,学生自由修改,培养学生学会诊断,学会创新地修改,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享受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双重角色,提高作文评改的效果。最后一环节是自我诊断,自我修改,因为学生在上面的环节已经掌握了评改习作的要领,让学生趁热打铁修改自己的文章,滋生了重新修改自己习作的想法,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在修改病文时应该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让学生对照修改要求画出该修改的地方,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之后再自由修改,这样会给中差生提供修改的方法和思路,效果会更好些。

篇7: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件让你感到伤心的事写一篇作文。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重点、难点:

重点:把感受和体会写具体。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交流平时发生了哪些令人感到伤心的事,提供一些材料供学生选择。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谁都会有伤心的时候,遇到伤心的事,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向亲人朋友诉说,也可以借纸笔倾吐。你有什么伤心事?赶快说出来吧!

二、明确目标

选择一件最令人伤心的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三、资料链接

《站起来》一文中,作者把父亲的感受和体会写得非常具体。当男孩再一次被摔倒,父亲说:“我简直羞愧死了!……”当男孩倒下去,站起来来回一共16次时,作者写道:“父亲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对教练说:‘开始……现在我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啊!’”这两段描写把父亲当时的感受写得细致、逼真。

四、习作构思

想一想,你有什么伤心事?为什么伤心?当时的感受怎样?先把你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写下来。

五、资源共享

“我”不小心打伤了小狗、“我”和小明的争吵、“我”做了一件错事而感到伤心、爸爸和妈妈做的某件事令“我”伤心等等。

六、习作方法

1.这是一篇记事的习作,那么记叙文的六要素就必须交代清楚。记事离不开人,把事情写具体必须把人物的动作神态、感受体会描写出来。

2.把你选择的意见伤心事先在小组内说出来,小组内同学相互评讲。

3.注意段落层次分明,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七、佳作赏析,开心练笔

教师读两篇相关例文供学生赏析、参考。

教师指导学生写开头或精彩段落或结尾等。

例:每当我看见别的狗,我就想起我的“小狼”,可惜它已离我而去,那伤心的往事让我感到深深的内疚。

八、交流探究

学生把自己写的开头、结尾或精彩片段,以四人为小组共同交流评析。

九、小结归纳

1.让学生总结那些好的写法。

2.把别人好的写法进行借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生围绕“我的伤心事”写作。

一、开心点评

1.回顾上节课总结的好的写法。

2.借鉴和修改自己的成果。

二、实践练习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指导修改

1.看自己的作文稿有无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

2.事情讲述得是否具体,人物神态、动作等是否描写细致。

3.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评讲作文。

一、习作讲评

1.出示需要修改的作文。

(1)生读作文。

(2)在小组内讨论需要修改的地方。

(3)小组合作修改作文。

(4)吧合作修改的作文在全班评比,比一比谁修改后的作文好一些。

2.欣赏佳作。

(1)生读作文。在小组内讨论:作文好在哪里?

(2)在全班交流:作文那些地方值得我们鉴赏?

二、总结

1.生再次修改作文稿。

2.师总结:对作文稿进行评析,表扬写得好的作文。

3.誊写作文。

篇8:《习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帅鸽》的片断,领会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写法。认识过渡句的作用并练习运用。

2、学习本文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

3、按作业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要有顺序地去观察动物,观察中要善于捕捉到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特点;练习写好过渡句。

2、观察和描写要抓住特点,学写过渡句。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

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习作。

(二)学习例文,探讨写作方法。

1、出示书中插图,问:图中画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你是怎样去观察的?你见过鸽子吗?喜欢鸽子的哪些方面?

2、学生自学例文,讨论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教师在学生自学中检查点拨。

3、了解小作者是怎样写鸽子的,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哪些地方定既具体又生动,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自然衔接起来的。

4、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作方法:

(1)要有顺序,抓住特点。

(2)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详细描写。

(3)写好过渡句。

(三)学生自读例文,体会写作方法。

1、联系实际观察生活,进行习作练习。

2、通过观察进行口头作文练习。

(1)学生认真阅读书上的最后一段,领会这次写作的要求和有关内容。

(2)指名学生简要汇报一政自己的观察笔记后,其余的互相交流。

(3)学生运用例文中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进行口头描述。

3、学生按要求进行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篇9:《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描绘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写景状物的课文,让我们领略了许多好景致。只要你仔细观察,你也会发现美。

二、明确习作要求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描绘一个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并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表达你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自主选材,小组合作

1、汇报选择描绘的景物,。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习作的内容、方法。

四、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

2、师生评议。

(1)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2)按一定的顺序写

(3)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五、指导写作

1、指导学生列出提纲。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组推荐一两名学生,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向学生推荐范文。

二、誊写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小结习作情况。

2、提出任务。

这次习作讲评的重点是:(1)是否抓住了景物特点;(2)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写;(3)是否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欣赏习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段,共同评议。

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习作,抓住上面三点进行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自评自改,继续完善习作。

四、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次习作的收获。

板书设计:

习作8

一、抓住景物特点

二、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篇10:《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通过阅读例文,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 读懂习作要求,了解日记的格式、内容及写日记的好处。

3 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仿照例文选择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写成日记,并逐步培养自己写日记的习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弄清日记的格式

1、同学们,你们知道日记的格式吗?

2、指名学生回答。

3、我们不妨再看看例文的格式。

4、教师小结。

二、使学生明白例文的内容

1、观察插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

2、阅读例文,想想:这则日记写的是什么事?

3、朗读书上的分析部分,说说日记的内容包含哪些?(日记就是写下一天中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也可以记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收获、体会,如,读了什么书,听了什么故事,自己有什么想法,参加了什么活动等。还可以写自然界中的风霜雨雪,日月星辰等等。总之,不拘一格。)

三、引导学生了解日记的选材

1、师:现在我们知道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是不是不加选择,每件事都要写呢?

2、学生同桌讨论,交换意见。

3、教师不忙下结论,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吃桃子”这件事?

4、师生交流,共同小结:选择的材料要有意义,不应该胡乱编造

5、学生讨论交流。

四、简要介绍日记的基本要求

真实、明白、通顺。

五、引导学生掌握叙述的顺序。

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教师讲解一些中外作家勤写日记的小故事。

2、师生共同谈写日记的好处。

3、号召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让学生谈谈今后将如何写日记。

七、指导写作。(注意指导日记的格式)

篇11:习作教学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各位同仁也许深有同感,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让师生不为之“头痛”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多读多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我从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做起,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为写作文夯实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语文课本中选用的教材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如,肖复兴的《荔枝》用朴实的语言建筑着真情的殿堂,让学生无不感同身受;《梅花魂》中的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对祖国的眷恋均融于那点点滴滴的小事当中,读之无不动容……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诱导学生多读、善读,教会学生读,让他们爱读,经过读强化训练,在增强学生语感的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与情感内含,引起最终的共鸣。

从古至今,名篇佳作数不胜数,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背诵能力是成人的4―5倍,背诵这些名篇佳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词汇、语汇,更能让学生在背诵中体会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其中乐趣,为今后的作文打良坚实的基础。

二、抓基本功,让学生稳步发展。

作文训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写起作文来难度很大。根据这一情况,作文要从打牢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导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二是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写日记,看图写短文,把一件事按顺序写下来等,其中应以写日记作为常练之内容。在指导写日记时,要根据小学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日记内容各有侧重。例如,三年级侧重于摘抄好词、好句、优美片断,四年级侧重记事、写人,五年级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学习写景、状物,六年级在三至五年级的基础上开始写读书笔记。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日记内容,使学生由抄到写,由易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日记水平,为各年级学生写好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这样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断加强,而有了一定基本功,学生作文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三、敢说敢写,增强自信。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础的特点,而写作水平的高低又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直接体现。因为写作其实就是用笔交谈,教师应坚信“能说便能写”,对学生低起点,低要求;写前指导中充分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说――口头作文的欲望。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与适宜的情境之下,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自法与体会,并租机点拨、指导,帮助他们挖掘内心最深处的感动,如:“我最喜欢的一只小动物”“我的爸爸(妈妈)”“我的老师”“童年趣事”“一件傻事”……这些话题能激起他们记忆的涟漪;他们爱说。能说也想说,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来,只不过他们碍于面子,没有自信,即便私下写了,也怕被老师说成“内容不具体,”“表达没有方法”,“感情不到位”,最终不爱写作了。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写真人,说真话,诉真情,这写作文可能很粗糙,没有华美的词汇,可能很丑陋,没见精细的雕琢,但我们应相信“真实是最美丽的”,对教师而言,这类作文比披着“抄袭”外衣的作文更欣喜。

四、教学相长,保持写作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作文的老师。我常常给学生出《老师,请您到我家》、《给老师的一封信》、《和老师说悄悄话》等,作文题目。既让学生练习写作文又拉近师生距离,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和他们一起阅读课外书,一起讨论读后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2、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作文审题训练时,有时可以把命题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而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有时则把审题的目的、范围、要求、重点、体裁等几个要素在课堂上分析讲解,然后拟一命题让学生当堂练习,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争议。但是一蹴而就的,师生间需要经过相互了解磨合,不断训练。对这样的课,认真设计教学计划,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

3、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老师要及时批改作文,让学生及时知道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哪怕小小的肯定,几个重点符号都能使学生兴奋,产生对作文的热情。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做有心人,注意发现“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都要尽量找机会予以展示;或许讲评中作为范例,或用红笔画上肯定的符号,有进步就及时加以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我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讲评比展出,或推荐给有关报刊发表,并让作者在全班同学前讲述写这篇作文的体会。鼓励指导作文水平高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的作文竞赛,为他们提供发挥写作能力的机会。身边同学的成功给大家带来喜悦,带来鞭策,也带来写好作文的欲望。

篇12: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

陆游诗有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要强调“躬行”,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作诗如此,习作也应如此。

近年来,我在习作教学中发现学生一直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讲作文,怕批改作文”的现象。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因为脑子里没有素材,因为不能巧妙组织语言,因为没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老师为什么怕?因为仅仅一节课的引导,往往是老师声嘶力竭,学生无动于衷,了了无几的学生也只会发表干巴无力的观点,又何谈什么面向全体,往往批改几本作文下来,老师会唉声叹气、无可奈何,有的甚至满肚怒火。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也一直在摸索,试图找到一种能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质量的方法。

在我科组的精品课程建设中,我负责了习作三中《说说我自己》的教学。对于这节课,我更多的思考是如何提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愿写、乐写。

首先,我在教授前设计了一系列能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活动,如:让学生大喊我能行。目的都是想打破师生间的陌生感,让学生先喜欢上我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上写作。其次,作文课上我出示了范文,并分析范文,让学生了解自己将要写的`文章的架构,为等一下的写铺路。最后,我让学生结合上一节的口语交际课所说的进行写作。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我的课堂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我没有充分地利用口语交际课中的内容,不能做到资源善用。第二,课堂上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创作,同时也导致修改这一个环节只能草草了事,造成了课堂环节的严重缺失。在以后的磨课里,我一定要把课堂的环节好好把握,尽量做到高效、实效。

另外,“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作教学功夫在“文”外,应亦步亦趋,在以后的课堂里,我要注意引领学生不断积累,留心观察,用心体验,方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篇13: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3要求写一则体育新闻报道,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朗读范文,初步感知。

这是一篇新闻报道,其形式和语言都是学生不太熟悉的,我先让学生朗读范文,在朗读时注意观察题目,体会文章的内容。读后学生交流,总结出这样几点:题目要突出报道的最重要的内容,可以分两行写;在开头要交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比赛结果;在写作中注意不要使用第一人称、不要进行详细地描写、不要出现对话。

二、扩充内容,加深印象。

有了初步的感知还不够,还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新闻报道。我让学生从报纸上找了几则新闻报道,并认真读了《口语交际和写作指导中的》几篇范文,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了对新闻报道的印象,尤其是注意新闻报道的语言要简练、概括,使用书面语。

三、提供素材,下笔写作。

前不久,为了完成习作2,我带领学生们开展了激烈的拔河比赛,这正好是一个很好的素材,于是,课上,学生们讲述了拔河的人员、赛事、结果,一篇体育新闻报道就水到渠成了。

篇14:习作教学反思

写人的文章看似简单,然实属不易,看完学生的作文发现问题不少:

1、没有内容可以写,大多数学生想不到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事。(询问才知: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体贴才是事情,那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想不到内容可写了。)

2、不知道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刻画人物,让人物鲜活起来,而是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儿地说完。

3、对于细节描写还比较的陌生。许多同学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不是典型事例,惊天动地的事才能体现老师的品质,这也是造成学生没有内容可写,文章空洞的主要原因。

4、学生的词语匮乏。学生原先的词语、句子的积累少,也造成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少,“肚子”中没有东西,又怎么能好文章?

针对这些问题,我加强了对“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刻画人物,让人物鲜活起来”“用小事刻画人物”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用小事刻画人物,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掌握最基本的写人方法。另外:教学中教给学生编写提纲的.方法,这也是写好作文的捷径。

让作文评语亮丽起来

“思”与“诗”的巧妙结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谈小学作文的教学

如何指导孩子写作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比赛点评语

一分钟评课稿

小学生想象文评语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技巧 (作文指导)

习作教学的生活意蕴
《习作教学的生活意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习作教学的生活意蕴(集锦14篇)】相关文章:

教学中对语感的一些思考(网友来稿)2023-05-11

五年级集体备课中心发言材料-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习作能力2022-08-28

论歌曲创新作文300字2023-05-19

4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下册2024-04-23

论文:小学语文教材的把握与运用2023-01-04

高三高中语文教学计划2022-09-16

教师资格证数学知识点总结2023-08-25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2023-04-20

教案:作文指导 拟题 刘燕2023-09-08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2022-07-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