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曾巩-咏柳 古诗

时间:2023-05-12 07:50:3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咏柳 曾巩-咏柳 古诗(锦集12篇)由网友“自然达物克象”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咏柳 曾巩-咏柳 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咏柳 曾巩-咏柳 古诗

篇1:曾巩古诗《咏柳》

曾巩古诗《咏柳》

《咏柳》

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咏柳》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

②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③解把--解得,懂得。

④飞花--柳絮。

《咏柳》翻译

译文一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译文二

纷乱的枝条还没有变成嫩黄色,便凭借着东风疏狂恣意地生长。只懂得将它的飞花漫天飞舞,蒙蔽日月,却不知道这凛凛的天地间还有清寒冷冽的霜的存在。

《咏柳》全诗赏析

《咏柳》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曾巩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篇2:曾巩《咏柳》 古诗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篇3:曾巩《咏柳》 古诗

《咏柳》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的作品。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篇4:曾巩《咏柳》 古诗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分别分析两首诗中柳的形象及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两首诗以柳为吟咏对象,虽然形象、情感迥异,但表达技巧上有很多相同之处。请找出两点,并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试题答案:

(1)李诗写了春柳的繁盛和秋柳的零落憔悴,借秋柳自喻,表达自已人生的不如意。曾诗写了春柳倚势猖狂、自得意满的情状,以柳喻人,表达对这一类小人的憎恶。

(形象各1分,情感各1分,共4分)

(2) ①拟人:李诗中“逐”运用拟人手法,写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生动地表现柳枝的朝气蓬勃;曾诗“倚”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小人得志猖狂的丑态。

②托物言志:李诗以柳树自喻,表达自已人生不如意的悲叹;曾诗以柳喻人,表达对倚势猖狂的小人的憎恶。(此点也可答“比喻”)

③虚实结合:李诗实写秋柳的零落憔悴,虚写春柳的繁盛,两相对比,表达自已人生的变化。曾诗实写初春柳树倚仗东风猖狂之姿,虚写秋天清霜来临 的无情,虚实结合,表达作者对其的憎恶之情。

(答出两点即可;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共4分)

篇5:曾巩《咏柳》 古诗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篇6:曾巩《咏柳》古诗

曾巩《咏柳》古诗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

1、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2、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3、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曾巩简介

曾巩(10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篇7:古诗《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咏柳》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的作品。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

曾巩(1019年8月25日-1083年4月11日):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篇8:古诗《咏柳》曾巩

翻看唐宋笔记,偶看关于王安石的一则,颇值得玩味。曾巩第一次面圣,神宗问,你和王安石曾经是布衣之交,你看王安石这个人怎么样。曾巩说文学和品行不减扬雄,但是比较吝啬,这一点比不上古人。神宗皇帝说,“安石轻富贵,非吝也”。曾巩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安石勇于有为,吝于改过”。上颔之。

笔记很短,但很能说明问题,笔记主人好像是陈师道。记这则故事的人到底知不知情,举还是有疑问的。记今天的笔记主要基于两点。第一,王荆公改革是破旧立新,以失败告终,与司马光、苏轼等文坛及政坛主流彻底闹翻了。并且连民间都把猪叫拗相公,就是王安石的外号。三言两拍的第二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事,王安石下野,回江南,本以为自己的改革仅仅得罪了利益集团、特权阶级,对老百姓还是好的。可听到老百姓管猪叫拗相公,羞愧而逃。成功改革者的心态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第一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一往无前。一种是畏首畏尾,修修补补,改到哪是哪。王是前一种,但失败归于性格多少有点逃避责任的意思。王的改革现在看来就是激进,与保守主义正好相反。他计划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因为要全盘推倒,要天下大乱再天下大治。可羸弱的宋朝经不起折腾了。其实我不看好王的改革重要的一点,当年王荆公在江宁知府任上,将玄武湖变成了稻田,增产云云。政策本身合理不合理不去讨论,这个节点上王要弄出一点成果出来,估计这个推倒玄武湖就是政绩之一吧。当年张之洞外放山西巡抚,走之前姐夫鹿给他了一个升官锦囊,说一定要有新动作,至于做成了几分不重要。只要搞出动静,让人听见响儿就行。果然张之洞搞了一大堆,3年之后就去了湖广。当然,这是诛心之论,古代最看重的是道德气节,所以有呆在基层的魄力,加上诗文好,自然赢得上层好感,特别是宋朝。康熙50年左右,挑选了一批年轻人外放做官,其中就有张廷玉,他去了四川当一个县令,没几年就进了上书房行走,我想这大概是用人的不二法门吧。我想但凡官运亨通的都离不开大动静这个事情吧。嗯,有点扯远了。王安石的失败方方面面,我还是坚持认为翻天覆地式的改革不可能成功。

第二点是宋人为何恨王安石,还拿小本本记下来。我猜逃不出这几个原因,政敌,刻意抹黑。宋朝流放了不少官员,改革时期更甚,但就说苏轼,黄州儋州。而主流的利益集团学林士子肯定不待见。第二,古人讲究道德文章,将所有失败归因于性格。王安石本人执拗也是必然,否则改革也推行不下去。曾巩本人还是很客气的,也很客观。所以苏轼想让陈师道拜在自己门下,而陈婉拒了,说我有了老师就是曾南丰。曾巩还是有人格魅力的。王安石遭嫉恨,实属正常,好在那时候不栽赃嫁祸,仅仅是上折子就事论事而已。只可惜,宋朝急转直下。改革前是尚且维持,改革后就是元气大伤,官僚制度也恶化了,派系林立,朝野不得安宁。至于军事失败,也不怪谁,宋朝本就是偏居一隅,本来实力就不够。

篇9:咏柳 曾巩-咏柳 古诗

咏柳 曾巩-咏柳 古诗

咏柳 曾巩,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曾巩写的一首描写春柳的力作。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字词解释:

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作品翻译: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作品赏析:

诗中对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生于10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于108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v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曾协、曾敦)。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以上这篇咏柳 曾巩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10:曾巩咏柳古诗

曾巩咏柳古诗

咏柳

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巩诗词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诗。存诗400余首,其诗特点是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他不但善赋体,也有诗长于比兴,形象鲜明,颇得唐人神韵。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如《西楼》、《城南》、《咏柳》等写景抒情的佳作。就“八大家”而论,他的诗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词仅存《赏南枝》一首。其诗文曾被选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第一,纪实诗。曾巩的纪实诗继承和发扬了唐代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文学传统,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间疾苦、揭弊政、评国事为主要内容,表现了他关注民生、济世兴邦的儒家思想。曾巩所生活的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曾巩以诗歌真实描写了民生疾苦的`状况。在《追租》这首诗中,一句“山下穷割剥”写出了饥荒之年农民还要被层层盘剥的悲惨境遇,由此抨击地方官吏“暴吏理宜除”,并提出“浮费义可削”的政策主张。这首诗没有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写景抒情,而是赤裸裸地针砭时弊,体现了曾巩关注民生疾一脉相承。与《追租》的主题思想类似的还有:描写虫灾肆掠、揭批官忧国忧民忧时的《边将》、《胡使》、《嗟叹》等等。曾巩的纪实诗除了对民生疾苦毫无遮掩地写实之外,还对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政局建言献策,有力地增强了文学在中国古代政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咏史诗。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多偏好以咏史来借古讽今和抒发情怀。曾巩的诗歌也经常以缅怀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来表情达意。曾巩总能以惺惺相惜的姿态与心态去追思感受前人中那些与他理想抱负相似的人的精神世界,从而缅怀先圣、宽慰自我、排解忧愁、坚定决心。例如在《扬颜》一诗中,曾巩敬慕扬雄的立言不朽和颜回的立德不朽,以两人执著求道精神激励自己进业修德。再比如曾巩的《读五代史》,诗文以历史讽喻现实,以史谏言北宋统治者革借管仲与鲍叔牙之交推崇诚信道德的《论交》;表达渴望明主、隐含壮志难酬之情的《隆中》;谏言选贤举能、反对排斥贤臣的《垓下》等等。曾巩的咏史诗或委婉言志,或直言改革,其托物喻人的文笔都源于现实又立意高远,凸显了他恩泽天下、救民济世的儒家仁义思想。

第三,离别诗。离别愁绪是古代诗人借诗所抒之情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情怀。在《曾巩集》中有100余首诗歌蕴含离别之情。例如诗《奉和滁州九咏九首》显示,曾巩看望身在滁州的欧阳修返回时,离愁别绪顿生,对欧阳修的才学与人品大加赞赏。再比如《上杜相公》中所言,曾巩前去拜访仰慕已久、刚刚去职宰相的杜衍,临别时曾巩表达了对两人友情的珍重和对杜衍的敬仰之情。曾巩的此类诗歌还有:怀念好友王安石的《寄介甫诗》、《江上怀介甫》;惜别友人的《送陈商学士》;感伤人才离去、叮嘱学生的《送钱生》;送别、劝慰失意者的《酬吴仲庶龙图暮春感怀》、《送孙颖贤》;怀念、惜别亲人的景交融,感染力极强。此外,离别诗也是曾巩本人各个重要人生阶段与思想状态的真实记录。

篇11:曾巩《咏柳》

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拓展: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两首《咏柳》诗(贺知章、曾巩)

比较赏析

第一篇《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第二篇《咏柳》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贺知章,他自号“四明狂客”,一生豪放不羁,本诗最能体现他的清新洒脱的风格。全诗以精巧的比喻、奇特的想象和清新的语言完美地塑造了柳树和春天的形象,创造了一个美妙的意境。它以“碧玉”喻柳,柳树形象则浑然一体,柳的婆娑、袅娜、妩媚多姿,春天的绮丽柔媚,尽皆呈现出来;它又用移觉的手法,把读者只有靠触觉才能感受到的“二月春风”喻为可以亲眼看到的.具有神奇功能的“剪刀”,从而状无形为有形,实乃造语新颖而想象奇特。特别是诗的最后两句,自问自答,问得新奇,答得有理,意趣盎然,饶有兴致。全诗言近而旨远,借咏柳赞春天,不言春之美好而言柳之婀娜,以柳之可爱衬托春之妖娆,可谓匠心独运。

在这两首诗中,同是春天的柳树,贺诗把它写成优美动人的形象,曾诗却把它比作奸邪小人;同是早春的东风,贺诗把它喻为能裁出尽含翠绿、齐整美丽的柳叶的剪刀,曾诗却把它当作那些不屑一顾的喽罗们得以逞强施威的主子后台,罪魁祸首。贺诗借咏柳而赞春,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曾诗却言在此而意在彼,借诗讲出一种道理,指出一种社会现象:奸佞专权、小人得志所造成的混乱而黑暗的局势是不会长久的,得志一时的小人尽管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他们必将得到应有的可耻下场。——曾诗这种借物说理的写法,正表现了宋诗的特点。我们把两首《咏柳》作一比较,就可以了解到唐诗与宋诗的一些不同的地方。

总之,贺知章的诗借景抒情,耐人寻味,曾巩的诗则托物言志,引人深思。前者是对柳的歌颂、赞美,后者则是对柳的讽刺、嘲弄。一褒一贬,又都能曲尽其妙,两首《咏柳》,各有千秋。

篇12:《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

倚——仗恃,依靠。

飞花——柳絮。

翻译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发黄,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就变绿了,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意指清霜临降、柳叶飘零)。

作者介绍

曾巩(1019年8月25日-1083年4月11日):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咏柳曾巩写的古诗

咏柳 古诗

咏柳古诗曾巩拼音版

《咏柳》曾巩

咏柳的古诗

咏柳古诗的意思翻译

咏柳古诗的诗意

《咏柳》诗句带拼音

咏柳诗意是什么

《咏柳》原文 翻译

咏柳 曾巩-咏柳 古诗
《咏柳 曾巩-咏柳 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咏柳 曾巩-咏柳 古诗(锦集12篇)】相关文章:

咏柳曾巩拼音2023-05-21

咏柳宋曾巩拼音2022-09-02

咏柳译文及赏析2023-11-26

秋天的古诗及翻译2024-01-26

唐宋八大家曾巩简介的文学作品介绍2023-03-12

描写柳树的古诗2023-07-29

古诗咏柳的意思2022-09-16

古诗教学的新尝试论文2022-08-19

春天柳树的诗句2022-09-12

写春天的柳树的诗句202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