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法指导范文

时间:2023-05-14 07:58:1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学法指导范文(精选17篇)由网友“我想一直开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学法指导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学法指导范文

篇1:历史学法指导有哪些

一、妙趣横生、包罗万象的历史学

“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天地间无非史而已”、“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这是先贤们对历史学博大精深的感慨。而历史学最值得称道的特点是:“允许不同声音,欲求一定证据;接受多元理解,欲求符合史实;容纳相悖评论,欲求自圆其说。

二、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和基本素养

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历史学习不单纯靠记忆,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与运用。学习历史需要广泛涉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历史需要情感的卷入,更需要理性的思维。回到历史现场,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才能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学习历史要会对历史史实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才能发现历史真相,获得真知灼见。

三、培养终身学习的方法

1.培养兴趣

生活中可读的历史演义小说,名人传记,旅游到达的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电视报道的各种考古发现等等都是我们触摸历史、亲近历史、玩味历史进而学好历史的素材。

2.培养方法

(1)敢于质疑。对于历史问题的解读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材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学习中要作出独立的判断,敢于对任何传统的观点提出质疑,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2)“熟读精思”——学会读书。包括导语、课前提示、正文、知识链接、课本中的图片、问题、课后习题材料等

(3)“化繁为简”——善于归纳总结。可按时间顺序,也应按空间顺序(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发生的大事)。例如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活动,等等。

3.学以致用,参与实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我们能将历史知识应用于语文作文的思考、活动中的辩论、旅游时感受城市的魅力、观看电影时体会影片的韵味……,那历史学所激发的热情是何其的美妙呢!

四、建议你读的历史著作和影视作品

书目:

⑴《几度东风吹世换——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精选》,琉璃钟,湖北辞书出版社,版。

⑵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⑶《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史冷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版。

⑷《人物中国》(近现代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版。

⑸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

⑹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电影:

《1942》《归来》《美丽人生》《辛德勒名单》《最后一滴血》《生死阅读》等等

五.历史假期作业

阅读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完成下列内容:

1.写一份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表(包括朝代时间 )。

2.把各个朝代皇帝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皇帝权力的措施,按朝代顺序列在表里。

3.简述汉、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

4.列举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标准及监察制度。

5.通读必修一课本的目录,完整了解必修一分为几个专题,各是什么,其中中国史有几个专题,世界史有几个专题,按照中国历史、世界史的时间顺序书写。

错误的思想方式

对于刚踏入高中校门的中学生来说,不适应是很正常的,毕竟高中的节奏和课业与初中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是深入学习的起点。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不同在于,它和高中的其他课程一样,都是需要闭卷考试的。这是高一学生最不能适应的一个表现。大致说来,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障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是副科的思想

大部分学生是要选学理科的,这就导致他们将历史做副业,只求60分万岁,没有将历史学精的心理姿态。这样的思想具有感染性和传染性,这样的学生的历史学习会比较敷衍。

二.初中学习缺陷制约高中学习

举一个例子,辽沈战役之后,解放军入关,我让学生根据“入关”来判断战役名称,学生大多都是出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学生只知道三大战役的名称,而不知道其内容。再加上学生初中的地理学习,人文地理很是薄弱,他们不知道“入关”的关为何指,这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讽刺。对高中历史的教学是很影响的。

三.学科多,作业多,历史学习没时间

同初中的学习内容相比,高中的学习科目已经是多了一倍有余,且几乎各个学科都有作业要完成,同时学科还有相应的考试,这使得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度是不够的。

四.学习的板块不完整

学习有预习、听讲、复习这三个环节,共同构成一个学习过程。因为历史复习的时间被挤兑掉,所以造成学生历史学习的板块残缺问题,这是很有害的。

五.不科学的课堂观

一个课堂过程里,包括眼看、口动、脑思脑记、手动、耳听,这中间,大脑的运动主要内容是思维和记忆。很多学生的课堂观是错误的,一些学生甚至把课堂作为最放松的时间,课下有大量的作业在那里逼迫着,课堂上用脑是轻松的、听讲是享乐的,这种课堂最为轻松的情况,让人哭笑不得。针对上面这些学习障碍,我们组认为,在学习历史上,应该按照如下方面去改善自己的学习:

一.端正学习态度

历史学科是高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是有学分要求的,倘若不能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那么会影响到毕业证的发放和领取,这是不管文理学科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保证历史学习的基本时间

历史学科的基本时间在课堂,要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不要游离于小组之外,不要游离于老师的思维之外。要做好听课笔记,并要学会做听课笔记。

三.保证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历史学科的成绩至少不会太差如果有时间大声朗读课文,培养史感,学习历史更不是难事。

四.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新课程下的历史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论证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如学习中国古代史部分,可以阅读张帆先生的《中国古代简史》,近代史可以阅读《近代史纲要》,现代史可以阅读《中国时代》,世界史可以阅读《革命的年代》《帝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等书目。

篇2: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

如何对学生进行历史学法指导?

一、指导阅读教材,提高读史能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堂阅读时,教师就要给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教材,边学习边思考,对疑难的地方要求作上符号,以便在听课中加以解决。

二、采用灵活方法,增强记忆能力。

“对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记忆基础历史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记忆能力是历史能力中的基本能力。初中学生对具体材料的识记多于抽象识记,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记忆。针对学生实际,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1、直观教学记忆

直观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2、前后联系记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教材组织得先后有序,使讲课既能一环扣紧一环,又可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结合巩固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教会纵横比较,培养理解能力

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形成历史概念,抓住事物本质。

四、设置课堂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历史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适时地向学生提出疑问,激发他们解决疑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对教材有关问题的质疑过程是他们积极思维的过程,利于提高他们积极探索的勇气和精于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联系政治地理,加强学科综合

历史本来与政治、地理密不可分,我们可以用政治、地理学的知识分析有关历史现象,也可利用历史知识解决有关的政治、地理问题。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如何在短期内记住大量的历史知识?结合我校的历史教学实践,初步总结了一些巧记历史知识的方法。

1、关键词记忆法(压缩记忆法)。快速有效,方便记忆。化繁为简,把内容压缩成少数几个字或者关键词的记忆方法。但答题时应还采用教材上的原文。如,魏晋以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北人南迁、条件优越、社会稳定。又如隋朝大运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可以压缩速记“永通邗江”。

2、总结记忆法。总结知识,高度概括。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再如:隋朝大运河,一条二长三点四段五河(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多千米长,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抵余杭,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组成,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对比记忆法。同类知识点,对比列表记忆会更加深刻牢固。如列表对比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对比秦朝与隋朝的相似之处。

4、特征记忆法。根据特征来加深印象的记忆方法。

1)“一肩挑两头”式的年代:中间一个数,挑左右两个相同的数组成的年代。383年,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26年,玄武门之变。

2)“反复”式的年代:后两位数字与前两位数字相同的年代。如: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马克思诞生;19,五四运动爆发等等。

3)数字特征:如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尾数3个7,和年份中37吻合。

4)相距时间相同:如前356年商鞅变法与前256年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相距1。隋统一全国(581-589年)、安史之乱(755-763年)都是8年时间。

5、歌诀记忆法。把知识点变成歌诀或顺口溜,有趣又好记。如《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再如唐太宗统治,贞观之治在唐朝,知人纳谏兴科考;三省六部治王朝,政治清明经济好。

篇3: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1.1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跟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

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1.3  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

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篇4: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2.1 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2  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会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2.3  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

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2.4  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

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2.5 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篇5: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生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3.1  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

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3.2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

②相机点拔。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3)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学法最好安排在起始年级(高一、初一)开设,时间一般是每周或每两周一课时,开设一学期或一学年,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要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例如讲授名人和优秀学生学习的事例,或对反面典型进行剖析;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精讲数学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等等。当然,学法课有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上,或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或请有关教师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采用讨论式。

(4)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扎曾、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3.3.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

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由于这方面论述颇多,笔者仅就这方面的指导提出如下几个要求:第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维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6:“学法指导”之我见

“学法指导”之我见

[作者]  盘锦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蔡政权

[内容]

魏书生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之路。他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观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笔者在本文所要谈及的只是魏书生老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部分,仅就“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魏书生的“学法指导”整体结构主要是“一个学科,两条原则,三大部分,九项措施”。

一、一个学科一个学科,魏书生老师任教的是初中语文学科。然而他所教的这一学科并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初中语文,而是“大语文”。也就是说他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受教材的限制,不受学科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时间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空间不受教室或校园的限制等等。

二、两条原则魏书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原则是多方面的,而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如下两条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魏书生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知识占有的水平,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自学内容。魏书生说:“我不要求学生的‘齐步走’,而要求他们‘各自为战’”。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魏书生从不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占有和能力的发挥上“整齐划一”,而是经常鼓励学生要“日有所得,循序渐进”。尤其是教育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在与同学做横向比较看不出成绩时,要做自我纵向比较,“新我一定要战胜旧我”,做经常性的自我竞赛,这样久而久之,自我强化意识自然形成,自学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三、三大部分魏书生常常把学生比喻成一辆汽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动力部分、能源部分和操作部分。

(一)动力部分。魏书生老师常常教育学生要有理想,为了实现理想要终生奋斗,用“理想”作为人生的动力。为了强化学生的动力,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1.明确目标。魏书生教育学生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1)终生的目标。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要熟悉他的传记,记住他的格言,经常用他来衡量自己。(2)现实的目标。在班级内选择最切合实际的经过努力后能够追赶上的目标,写上他的名字,时刻追赶他。(3)定出学科学习任务目标。要做到“定向、定时、定量”。

2.激发兴趣。他千方百计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魏书生把语文学科各项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承包给每个学生,如文字、词汇、文学常识、语法、修辞等等都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由这某一项的承包者为全班学生解答其承包项目中的知识内容,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都有给他人当老师的机会,同时又都是他人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又找到了自身的位置,明确了自身的价值,学习情绪日益高涨。

3.锤炼意志。魏书生针对初中学生意志薄弱的特点,经常给学生们讲以勤补拙的道理。他让差生搜集达尔文、爱迪生等小时候智力不好,经过努力后成为杰出人物的故事,把这些故事拿到“班会上”交流。他给学生讲埃及双目失明的塔哈・侯赛因,讲法国自幼没有双臂的画家戴尼斯,讲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等事例来激励学生。更主要的是经全班学生讨论后规定每天要做的事必做。如规定每天每人写日记一篇,学习笔记300字,左手小楷50字,健身长跑5000米,仰卧起坐或俯卧撑100个等等,要求人人做到,天天如此,用这些方法来磨炼学生意志。

(二)智力部分(能源部分)。智力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魏书生非常重视理论研究,但他更注重实践探索,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他主要采取如下三项措施:

1.培养注意力。初一学生入学伊始,魏书生就狠抓学生注意力的养成。他给学生讲,从小学到初中有个过渡阶段。有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问题,就是培养自己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然后,魏书生就给学生讲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范围、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转移、注意力的培养等有关基本知识。接着让学生写有关注意力方面的日记,如《一谈注意力》一直写到《五谈注意力》。更主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如唱歌时,让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黑板的中缝的中心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要写500字的“说明书”。由于严格训练,即使是自习课,任何人从外边走进教室,学生也不会看你一眼。

2.培养记忆力。魏书生总是由浅入深地从理论解说到实际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他给学生讲记忆力的规律,说记忆力是人脑的一种能力,它和人民币相反,不是越花越少,而是越用越多,越锻炼能力越强。每人平均具有140亿个脑细胞,根本用不完。目前杰出的科学家也不过仅用了脑量的十分之一。我们这些平常人就用得更少了。他把记忆力形象地比喻成开发露天煤矿,上面的煤层挖掘得范围越大,潜在的煤层露出来的就越多。如果开巴掌大的小孔,那么大量的煤层只好一辈子埋藏着。魏书生更注重实际训练。他讲课常常从报刊上选取一些教学内容,让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听,然后让同学凭着自己的记忆写出内容提要或复述提纲等等。有时搞5分钟的记忆力比赛,如背诵课文,或在听读后,写一段长长的话等等。他还教给学生做记忆力“体操”,让学生每天晨跑后拿出20分钟背诵各科知识,由学习委员将一个月中每天要背诵的知识列成一张表,叫作“记忆力体操计划”。

3.训练思维力。魏书生认为,训练学生的思维力比培养学生记忆力更重要。记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真正理解的东西才便于记忆。魏书生从来不让学生死背硬记每篇文章的段意、中心、写作特点,对于这些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之后自己去解决。魏书生结合议论文教学,教给学生简单的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方法。利用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如理解每篇文章从字、词、句、段、篇到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就是一个分析、综合、再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另外,魏书生也常常通过写作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力,让学生用同一个文题写一百篇日记,也就是让学生变换身份,变换角度,变换时空来写。如《谈学习是乐趣》由“之一”写到“之一百”。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能力大大加强。

(三)操作部分。操作部分是“学法指导”的主要部分,有了理想作为动力,有了智能作为基础,然而不去实际操作,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果。魏书生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采取了如下三项措施:

1.计划、预习。魏书生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上非常重视计划。因为只有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才会避免盲目性,减少无效劳动,于是他让学生制订出若干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等。计划订完后,同学们彼此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这样就形成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机制。预习,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然而,魏书生的预习指导与众不同。他不单单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还指导单元预习,学期前的.一册书的预习。明确预习内容,交给预习方法,然后及时进行预习检测。例如,寒暑假前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预习,开学的第一天便进行“期末考试”,也就是进行全册书预习检测,这样便于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自己本学期要学的知识体系,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2.听课巩固。听过魏书生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的课,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视学生为主人,以导学法为主要教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他探索出一条切合初中生实际的教学规律,创立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堂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讨论、自学、答题、自测、自结。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正是学生制订自学计划、认真预习的延伸。学生们可以利用课堂这一有利时机,把自己预习中所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加以解决,把自己已经学懂的知识加以巩固。

3.复习、检测。魏书生非常重视这一过程,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他强调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联系自己的实际,不会什么复习什么,全班同学一般不集体复习什么知识。因为魏老师已为学生绘出了语文“知识树”,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树”的内容顺蔓摸瓜。如果有的同学通过复习后还有弄不懂的知识,就去请教承包这一知识点的同学。这样,同学们复习的过程也就是互相学习互相较量的过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复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复习的乐趣。检测是学生检验自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或操作能力如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处理上,魏书生首先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分析典型试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们了解各种语文知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然后学生自己出试题“自测”、“他测”或“互测”。检测后学生通过自己分析,互相分析,找出缺陷,继续自学。这样做有效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学习能力的逐渐形成。

总而言之,魏书生老师的“学法指导”是系统而科学的,基本上使学生达到了无师自通的程度,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是为了不要教”,解决了60年代初,教育部长蒋南翔同志所说的“是交给学生野鸭子还是交给学生猎枪”的问题。当然,这种学法指导必须建立在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篇7:高中物理学法指导

1、弄清高中物理过程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

因此做题前首先要弄清完整的物理过程,.倘若物理过程不清楚也就无法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我们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如果我们通过审题,弄清了完整的高中物理过程,建立了清晰的物理情景,便会找到问题的入口。因此在做题之时,我们必须做到:过程不清不动笔。分析物理过程,首先,通过审题,弄清物理过程并找到各细节之间的联系;其次,要抓住本质剔除次要因素;第三,要注意捕捉关键句,挖掘隐含条件,对关键句可用笔作标记,注明隐含条件。

2、分析高中物理问题做图必不可少。

物理图象突出的特征是物理知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化抽象为具体的巧手,平时常有这种情况:有些学生他们听老师讲物理思路基本上能跟上,但自己独立做作业时,往往无从下手。仔细分析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后发现,他们听课时,忽视老师讲解的思路,喜欢记录解题步骤。不记老师的分析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等物理草图。因而解题时也就没有作图的习惯,当然这些学生遇到解题困难时,老师只要给他们画出物理情景图,思路大多豁然开朗,由此可见,高中物理的作图能与知识产生共振,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行。

3、高中物理坚持题后总结。

当我们完成一道题后尤其是由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时,我们要把握”领会方法的最佳时机”。想一想:这道题的关键在哪里?重要的困难是什么?什么地方可以完成的更好一些?我为什么没有觉察到这一点?要看出这一点我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应该从什么角度去考虑?这里有没有学习的诀窍可供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用?良好的题感正是通过总结培养出来的,相反仅热忠于解题,就题论题结果就会食而不化,事倍功半。考试时许多题目似曾相识但有百思不知其解,由此可见,平时解题时,不能仅重视解题的数量和结果,更应重视高中物理题后深思多想。

如何快速记住高中物理公式

1、时间:高中物理记忆的时间选择很重要,我建议用零散的时间来记忆,且要选择学习效率高的时间段。切忌在困的时候、学习疲劳的时候背公式,效果一定不好。

2、状态:背高中物理公式之前要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不想背或有畏难情绪时,一定要调整好以后再背。很多同学忽视这点,把记忆公式当成一个任务,只追求做了,而不要求结果(能否记住、熟练掌握),结果事半功倍。

3、动笔:记高中物理公式的时候一定要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而且动笔是“输出”的过程,只要“输出”就需动脑,所以即有助于记忆效果,还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

4、思考:不要“死记硬背”,主动思考公式的内涵外延,对公式理解的越深越有助于记忆,还可以利用联想记忆、对比记忆等记忆技巧,加快记忆的速度和印象。

5、默写:当认为自己记住了以后需要进行默写,检查一下是否真的记下了。目的是对记下的公式起到了巩固的作用,没有记下的公式继续记忆(或作为以后再记忆时的重点)

6、应用:当高中物理公式记完以后,最好找一些相关的题应用一下,可以对公式加深印象,还有助于对公式更深入的理解。切记,背完不应用,很容易产生遗忘。

7、复习:有些高中物理公式背的快,遗忘的也很快。这种现象很正常(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所以我建议一定要及时复习,刚背完时复习的要勤一些,随后复习的间隔时间逐渐延长进而形成永久记忆。例如第一天背的公式,在第二天、第四天、第七天、第十五天、第三十天...进行复习。有助于公式的记忆。

8、习惯: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即遇到不会的或叫不准的公式(尤其是背过)一定要花时间去记忆。这样记公式针对性强,印象深。

篇8:诗词学法指导

诗词学法指导

一、学习古典诗词应达到的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典诗词,能理解古典诗词的内容,能对古典诗词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进行鉴赏,能背诵并默写诗词曲20首,古典诗词学习指导。

二、解析

(1)诗词材料的内容是“浅易的”而不是“艰深的”,像《村行》、《登鹳鹊楼》、《江楼旧感》和《题都城南庄》这样的诗歌,主要特点是八句以内、语言较平易的诗词。

(2)材料的体裁是“古典诗词”,这中间应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当然近年来高考的诗歌材料都为近体诗,但词尤其是一些有名的词人的词我们不能忽视,应有所准备。

(3)鉴赏的范围是:语言、表达技巧、意境。这个范围实际涉及到了诗词鉴赏的所有方面,从形式到内容。

三、明确知识点

(1)弄清古典诗词的体裁分类。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通过一定的景物意象,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古典诗歌首先分为诗、词、曲。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包含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杜甫《羌村三首》)、七言古诗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乐府诗(题目上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近体诗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和绝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2)它们的特征。

律诗:律诗共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或末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句都押韵。1、3、5句的平仄可不管,2、4、6句的平仄一定要相对。

绝句:一共四句,又叫“截句”,是律诗的一半。

古体诗:一般是指唐以前的古代诗歌。但唐以后还有人写古体诗。在字数、音韵、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比较自由灵活。

乐府诗:一般是指汉、魏、南北朝的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的简称。魏晋和唐代的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也不少,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均是乐府诗。

词:句子长短不一,词牌限定了词的字数、音韵、文字的形式,词中用典较多。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分为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和婉约派(柳永、秦观和李清照)。

(3)古典诗歌的内容。它的内容应包括表层内容(写什么)和深层内容(观点、态度、思想、情感)。要把握好诗歌的内容,必须先熟悉古典诗歌涉及到哪些题材和常见的表达技巧。

古典诗歌根据内容来分大致有以下几类:

写景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咏物诗(托物言志)

怀古诗(即事抒情)

咏史诗(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送别诗(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边塞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此外还有爱情诗、说理诗、游仙诗、感怀诗等,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古典诗词学习指导》。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还要结合作者的生平、际遇、时代背景、相关典故。

四、对一些具体的写法也要有深的领悟:衬托、对比、间接描写、卒章显志、讽喻、比喻、夸张、对偶、互文、婉曲、动静、虚实。

五、建议:1、选择自己喜爱的诗或词。2、自读自悟。3、阅读相关的鉴赏文章。4、认真抄一遍并写出25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5、每周一首,持之以恒。

附作文

从《蝶恋花》读苏轼

高二(1)班 王 娴

每每提及苏轼,“大江东去”的旷达豪迈便首先从人们脑海中跃出,然后挥之不去。的确,作为一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首屈一指;然而当我读到他那十余首别具韵味的《蝶恋花》,便被“花褪残红青杏小”的细致之美深深感染了。

后面很多首《蝶恋花》怕已都不为大家所熟悉;恐怕只剩第一首了。先来品品文字的韵味吧。“花褪残红青杏小”,这花一“褪”,只有“残红”,还是“青杏小”,可见得作者是在伤春了。再加上后面一句“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便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一幅暮春图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一“墙”,便隔出“墙外”和“墙里”两个天地,“佳人”那“笑”,更是衬托了“墙外行人”的心绪。其实细细一品明白,那“行人”便是正在贬谪途中的苏东坡,心情失意,自然看到的是“残红”,而且“枝上柳绵吹又少”了。上半阙皆是写景,无论花、杏、燕子、绿水还是柳绵,全都浸入淡淡的伤感中,属于“伤景”的部分;下半阙是真的“触景生情”了,“伤情”也是写得别有风致,要么怎么会“多情却被无情恼”?

典型的伤景伤情,要数李清照,一写怕就又是“人比黄花瘦”,那是典型的婉约派。可苏轼的笔毕竟是苏轼的笔,它不同于李清照,不同于柳永,“枝上柳绵吹又少”又何妨?“天涯何处无芳草”!好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既伤了春,伤了情,又表达了作者非同寻常的胸襟。于是这一千古名句流传至今,也被多少失意人奉为座右铭。它不同于普通的缠绵绯恻,儿女情长,这也正是苏轼的风格。

朴素、简单,我想是这儿首《蝶恋花》所体现出的又一特点。“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我思君处君思我。”真的是几近白话了,“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这与南北朝那些华丽的词藻稍一比较便显得简单了,可俗归俗,它没有多用一个累赘的字,言简意赅,正是此意。它是经得起琢磨,经得起推敲的,“人长久”不就是比“黄金”重要吗?舍弃了金钱,独求真爱永远,着实令人感动,爱得这般执著,我深表敬意。

也曾读过其他几首有名的《蝶恋花》,像柳永的“为伊消得人憔悴”,像欧阳修“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问花花不语”,谁读了不感伤,不落泪?苏东坡以他清灵的笔,绘出一幅幅图景,我们读了,却是“只感不伤”。难怪后人评苏东坡永远是有鲜明的个性。他多才多艺,多姿多彩,天下无双;更该说他“旷达任性,独具卓见”才对。读着“雨后春容青更丽”这类的语句,我着实感动了一回,可还是笑着并感动着,由此我便更佩服苏东坡,难怪有人评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同时又是“一个月夜徘徊者”,矛盾吗?看似是不小的矛盾,其实真是恰如其分。

人们常说,从一个的文章便可见其为人。字里行间所体现出的丰富、智慧、真挚、诚恳,也可由人见得。他一生都嬉游歌唱,痛苦终是短暂,永远自得其乐;即便有悲哀,有不幸,他也会微笑着接受。因为此,他会“且伤且笑着”;因为他单纯,不装腔作势,所以用笔自由、不见雕琢。就如他自己的话,“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也许这才是他快乐真谛。

短短几首《蝶恋花》,几读几诵,读出苏东坡情感丰富自不必说,真实简单也往往最打动人。挂着泪珠的笑,东坡体会得最真最切,因为他总能将悲苦描成快乐,

篇9:如何落实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不同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即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

如在教学第十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时,我将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作为展示学法的范例。指导学生分五步进行学习:1、初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纠正春错误读音。3)教师示范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以唤起学生的注意。4)学生试读,达到能读准字音,会停顿的程度。2、细读,理解字词。1)学生自读诗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诗句等方法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3、精读,体会诗意。1)指导学生再读诗句,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讲的是什么。2)学生逐句讲述诗句意思,要说得通顺、连贯、明白。4、赏读,想象意境。1)再读《江畔独步寻花》,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自由朗读,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3)反复朗读,欣赏诗的韵律,感受诗的情趣。5、诵读,背诵诗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诗的意境,欣赏诗的美感,并能熟领略了诗的意境,同时使学生从这一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发现和领悟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回顾小结,归纳学法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和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不能深化,也就达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当学生对学业法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对第一部分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使其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发现的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如在学完《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后,我就问学生:“我们刚才是分了几个步骤来学习这首诗的?每一步又是怎样做的?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对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回忆思索,把发现和领司到的学法简明准确地归纳出来。

三、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已经领悟和归纳了学法。但学法作为一种方法和本领,不但要靠讲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所以,领司和归纳学法并不是学法指导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起始。在此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学第二首古诗《游园不值》时,我就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出人头地通向旬才理解和归纳的学法自学这首诗。在学生自学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学法,强化学生的意识,防止自学过程的混乱性;同时我还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学习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学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学。在学生自学焊,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进行自学。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使他们也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逐步提高自学水平。

学生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自己去朗读诗句,分阅读、品味、想象、诵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阅读的理解过程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理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真正转 化为技能。理实证明,这样做,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四、检查效果,巩固学法

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检查,可以纠正不足;通过检查使学生盾到自己运用学法所取得的成绩,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激发学生运用学法的兴趣。所以在学生自学后,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检查自学效果,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检查自学效果: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不值”、“游园不值”、“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扉”。2、作者未能进园赏花,但他并不扫兴,你从哪里看出来?3、图文结合,讲述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4、感情朗读和诵背全诗。在检查过程中,允许学生发现不同意见,并善于用“不同”去效地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评议、争论和互相启发。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学法继续自学、检查,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法指导的学法指导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指要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思维特点、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

2.操作性原则。所谓操作性原则是指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方法训练和相应的学科运用实践(即操作),使之完成学习方法的输入、储存、转化、输出的全过程,从而将学习方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构成要素。

3.综合性原则。所谓综合性原则是指在实施学法指导的过程中要坚持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规律研究的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提高的结合,学法指导与教学方法同步改革的结合,学法的理论指导和学法实际训练的结合,以使学法指导取得最佳效果。

4.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性原则是指学法指导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规律、学习原则、学习过程、学习心理、学习修养、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等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全体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5.多样性原则。所谓多样性原则是指学法指导应采取多样的方法,既可以开设专门的学法指导课,也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学法指导;既可以直接讲授学法知识,也可以由学生感悟总结。

6.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实施学法指导的过程中时刻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自我明确学习目标、自我激发学习动机、自我保持学习兴趣、自我反馈调节学习行为与策略,从而加速学生对学法的内化过程。

7.诊断性原则。所谓诊断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实施学法指导前应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诊断,以使学法指导更具针对性。一般来说,实施诊断性原则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找到信号并发现问题,进而对学生进行学情诊断。

篇10:初三化学学法指导

一.认真抓好“听、思、问、练”的学习四个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提高课上吸收率。

听是关键,思是核心,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些同学课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儿,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而在课余时间补课,就如同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样,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要学会巧妙地完整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还要记清课本内容和发散性问题及要求当堂完成的巩固性、检验性、提高性的训练试题。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这个过程可以提高每个同学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思”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论,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理解。

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搞简单的重复或题海战术。要通过作一定量的题自己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的过程。能否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互换来重解,这便是一题多变。回忆一下这道题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这便是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听、思、问、练四个学习环节,提高课上的吸收率,使所学知识不断地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的知识,不仅能达到懂、会,更重要的是达到透,这样你就能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培养了应变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二.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给固体受热无论是一种药品还是两种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同制氧气一样的装置-即试管。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氧样。再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抓好思路,什么题用化学式来计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质量分数的题就先要根据化学式来计算。如求nh2o和mh2so4中氧元素的质量比就不属于元素质量分数的题,n和m分别表示的是分子个数所以其质量比为n:4m。再如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测得其中碳元素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该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是多少?此题的已知条件无元素的质量分数,就不能用化学式来计,,而分别设co和co2的分子个数分别为x,y根据题意列出的比例式(12x+12y) : (16x+32y)=1:2 解得x = y,则质量比为28 : 44。

三.要培养自己的自我完善能力

每次单元测验后都要进行自我评价,找出成绩与存在问题,特别是要分析所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各占多少分如失6分,其中粗心失2分,不会的失2分,复习不全面失2分,再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粗心、不会,找出原因以利以后的学习,坚持下去必有好处。达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能力。建立错题本,把自己在各次各类考试中及综合练习中做错的题集中收集起来,写在错题本上。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题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经掌握的题做上标记进行淘汰,使不会的题逐渐减少,直到减少到零,这样坚持下去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三学生中对概念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也是中考易失分的知识之一。

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2.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拽元素,分子拽原子避免出现错误。

3.要理解概念的组成和系统

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为化合物,二为两种元素组成,三为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关键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弄清并搞懂了,书写和判断氧化物就容易了。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为一定温度,二为100克溶剂,三为达到饱和状态,四为溶解的质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断和溶解度的有关计算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随着学习过程中概念的不断出现,要善于总结,归纳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其逐步地纳入到所属的系统里去,形成系统的概念体系。这样可把零散的概念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地建起网络,成为整体有利于概念的掌握。

4.要注意概念中关键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记忆。

每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在理解和记忆时切不可顾名思义,更不可断章取义,要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关键词为纯净物,若不强调纯净物而改为物质的话,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o2与o3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可组成两种单质。由此延深的题: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与可能是混合物。很明显应选d。

五.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

1.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要把这两者结合好。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之大,硫酸由于浓、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质上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必须把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联系起来。

2.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 性质用途制备的顺序进行的。而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去带动其余的。如依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推导它的用途、存在不要去死记硬背。

3.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即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即记通性又记特性。如hno3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c、p、s、mg、蜡烛等演示实验使你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所以一定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达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理解透彻。

如何学习呢?

1. 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如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揭示了元素性质特别是元素化学性质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揭示了分子形成过程及化合价的实质。这就为正确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要总结规律并掌握物质的特性。要抓住典型物质总结出一般规律同时还要把握住物质的特性以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有机化合物可总结出甲烷、甲醇、乙醇、乙炔蜡烛等与氧气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规律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再如学习第八章酸,通过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的化学性质学习总结出酸的一般规律,但对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浓h2so4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硝酸的强氧化性都要掌握就全面了,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3. 要定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注意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繁多、零碎,但根据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联系串成一个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

4.将元素化合物中类别相似的知识归为一知识块进行横向比较,辩清异同点使知识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如h2、c、co可从具有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比较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实验操作看h2、co分别还原cuo的操作一样,不同点是co还原cuo需进行尾气处理。h2和co的可燃性的火焰颜色不一样,还原性的产物都有金属或水或co2。从反应类型看co与cuo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六.化学计算的学习方法

1.牢固掌握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是进行化学计算的依据。若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物质的变化规律不十分明确,就会把题做错。如式量这个概念它只表示一个化学式如h2o的式量为18,5h2o中水的式量仍是18而不是90,再如a+2b=c+2d中已知c和d的式量比为22:9,若生成4克c同时还有多少克d生成。其c和d的质量比一定是22:2×9=22:18然后再进行有关计算。如把c和d的质量比仍按22:9进行计算就是错误的,反映出你对式量的概念还不清楚。

2.掌握并运用好解题步骤

解题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了解特点和类型弄清已知和未知,要防止不看全题断章取义,粗心大意。析题就是剖析原题,在审题基础上弄清关键词语的含义,对众多事实或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挖出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在析题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已知求出未知得出正确结果。

3.注意解题规律和思想,掌握解题技巧

要善于从典型题的分析中找出其特点、规律和思路,能举一反三,要做一题知多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初三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题和用字母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中的主要思路。如a克kclo3和b克mno2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c克生成o2多少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o2质量是a克+b克-c克。再如已知kclo3中氧的质量分数为39.2%,kmno4中氧的质量分数的40.5%,若各取100克加热完全分解后哪种物质产生氧气多。表面上看kmn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kcl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大,但要是认真分析抓住完全反应这个关键词语,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kclo3中虽含氧元素的质量略比kmno4低,但它的氧元素全部都转化为o2,而kmno4中的氧元素只是部分转化为o2,近而得出是kclo3生成的o2多。再如有feso4和fe(so4)3的混合物测得混合物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此题按元素质量分数求可做出来但很繁索,可以巧解。即从物质宏观元素巧妙地过度到微观原子个数来找出质量比从而可以进行计算。无论feso4或fe2(so4)3中“so4”是不变的所以:

s : o

原子个数比 1 : 4

质量比 32 : 64

1 : 2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已知s元素质量为a%,则o元素的质量为2a%,那“so4” 的总质量为3a%所以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a%

七.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老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本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 是通过实验求得和论证的。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要认真观察和思考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其本质的,只有正确地观察和分析才能来验证和探索有关问题,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对老师的演示实验(80多个)要细心观察,学习和模仿。要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要认真分析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现象。如弄清烟、雾、火焰的区别。要正确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弄清现象与结论的区别并进行比较和分析。要会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来推断和检验有关物质。如六瓶无色气体分别为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气、氢气和一氧化碳气如何鉴别?其思路为从它们不同的化学性质找出方法即用点燃的木条和石灰水最后从现象的不同来推断是哪种气体。

3.要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不要袖手旁观。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想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要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能解答一些实验问题。要做到理解基本操作原理,要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并能根据实验装置图,解答实验所提出的问题。

总之在初三这个学年里只要充满信心,勤奋学习,总结掌握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把化学这门课学好。

篇11:高中物理学法指导

高中物理学法指导

在中学物理课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许多具体的物理知识,而且要掌握好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一、虚设法

很多物理题目是把生活中的情景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来出题,我们解题时根据“先特殊,再发散”的原则,先虚设一个物理情景,就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答案。

例如:某人在匀速向东行驶的船上跳远。他是向东跳得远些还是向西?(不计空气阻力)

解题时可以虚设此人在地上跳远。船在匀速行驶,地球也在匀速运动,所以我们可以把地球看作是一艘匀速行驶的船,

在地上跳远各个方向都一样,所以在匀速行驶的船上跳远,向东和向西跳得是一样远。

二、发散思维法

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多种规律的表述。这是掌握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三、对称方法

对称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对具体的物理问题而言,运用对称的方法往往可以化繁为简。比如,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具有“时间反演操作”规律不变性。时间反演就是让时间流向倒转,如同将物体的运动用录像机录下后倒过来放映,则竖直上抛就会变成自由落体。还有,静电场和引力场的合场也可当作等效引力场处理,这对于我们处理问题可带来很大的方便。

篇12:[中学数学]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中学数学]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此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1 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1.1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跟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

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1.3  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

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2  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2.1 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2  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会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2.3  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

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2.4  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

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2.5 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3  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生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3.1  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

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3.2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

②相机点拔。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3)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学法最好安排在起始年级(高一、初一)开设,时间一般是每周或每两周一课时,开设一学期或一学年,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要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例如讲授名人和优秀学生学习的事例,或对反面典型进行剖析;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精讲数学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等等。当然,学法课有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上,或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或请有关教师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采用讨论式。

(4)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扎曾、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3.3.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

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由于这方面论述颇多,笔者仅就这方面的指导提出如下几个要求:第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维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13:浅谈数学学法指导

浅谈数学学法指导

浅谈数学学法指导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此问题从四个方面做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1.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3.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三、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  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准则.

就目前数学教学研究情况和学生学习经验来看,笔者以为有以下几条原则.  1.系统化原则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学习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的要求.

2.针对性原则  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一般来说,初中生知识面较窄,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学习技能不很熟练,因此,对初中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多举典型事例,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生则不同,知识面较广,理解力较强,因此,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侧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开设学法课.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指导.学生的类型大致有四种:第一种,优秀型.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较高,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第二种,松散型.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习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第三种,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四种,低劣型.学无兴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处于“学习脱轨”和“恶性循环”状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对第一种侧重于帮助优生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第二种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第三种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四种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

3.实践性原则  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训练(即实践),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学而不用.进行方法训练时,要与具体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

4.实用性原则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可读性,便于学生接受.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如怎样记笔记,怎样积累资料,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阅读,等等.

5.自主性原则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自主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自学,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6.及时巩固原则  及时巩固原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例如,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等是数学特有的表现形式.教学实践表明,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没有学会和记住,是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发生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及时巩固,才能迁移应用.

四、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为其内容及范围.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2.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②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3)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学法最好安排在初一开设,时间一般是每周或每两周一课时,开设一学期或一学年,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要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例如,讲授名人和优秀学生学习的事例,或对反面典型进行剖析;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精讲数学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等等.当然学法课有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上,或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或请有关教师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采用讨论式.

(4)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3.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  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

[1] [2] 下一页

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由于这方面论述颇多,笔者仅就这方面的指导提出如下几个要求:第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一页  [1] [2]

篇14:[中学数学]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中学数学]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此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1 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1.1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跟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前苏联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

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1.3  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

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2  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2.1 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2  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会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2.3  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

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2.4  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

[1] [2] [3]

篇15:“学法指导”之我见

“学法指导”之我见

[作者]  盘锦市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科学研究所 蔡政权

[内容]

魏书生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之路。他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观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笔者在本文所要谈及的只是魏书生老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部分,仅就“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魏书生的“学法指导”整体结构主要是“一个学科,两条原则,三大部分,九项措施”。

一、一个学科一个学科,魏书生老师任教的是初中语文学科。然而他所教的这一学科并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初中语文,而是“大语文”。也就是说他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受教材的限制,不受学科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时间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空间不受教室或校园的限制等等。

二、两条原则魏书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原则是多方面的,而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如下两条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魏书生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知识占有的水平,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自学内容。魏书生说:“我不要求学生的‘齐步走’,而要求他们‘各自为战’”。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魏书生从不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占有和能力的发挥上“整齐划一”,而是经常鼓励学生要“日有所得,循序渐进”。尤其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在与同学做横向比较看不出成绩时,要做自我纵向比较,“新我一定要战胜旧我”,做经常性的自我竞赛,这样久而久之,自我强化意识自然形成,自学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三、三大部分魏书生常常把学生比喻成一辆汽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动力部分、能源部分和操作部分。

(一)动力部分。魏书生老师常常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要有理想,为了实现理想要终生奋斗,用“理想”作为人生的动力。为了强化学生的动力,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1.明确目标。魏书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1)终生的目标。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要熟悉他的传记,记住他的格言,经常用他来衡量自己。(2)现实的目标。在班级内选择最切合实际的经过努力后能够追赶上的目标,写上他的名字,时刻追赶他。(3)定出学科学习任务目标。要做到“定向、定时、定量”。

2.激发兴趣。他千方百计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魏书生把语文学科各项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承包给每个学生,如文字、词汇、文学常识、语法、修辞等等都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由这某一项的承包者为全班学生解答其承包项目中的知识内容,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都有给他人当老师的机会,同时又都是他人的学生。学生学

[1] [2] [3]

篇16:高中文言文学法指导

高中文言文学法指导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愿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收获美好的未来吧!

篇17:初一英语新教材学法指导

江都市第一中学 童志刚

新教材从内容安排到编排结构以及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努力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学好新教材呢?下面就一下几方面做一些探讨,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可培养同学们的求知欲,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自己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古今中外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培养自己学习外语的兴趣,首先就得明确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英语的重要地位,从而培养自己远大志向,形成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教材安排了新颖有趣、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就第一册而言,就安排有歌曲、游戏、谜语、压韵诗、小对话、小表演等活动,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树立信心

要想学好英语,除了有浓厚的兴趣外,还得有坚强的决心和高度的自信心。古人曾指出:“学者须先立志”,“无志则不能学”。一旦有了自信心,就能克服困难,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养成良好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学习习惯。好习惯能帮助一个人提高学习效率,使他终生受益。但良好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一时之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通过不断的积累,多次练习之后才能逐步形成。学生学习英语之初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时机,否则,一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包括:用汉语注释英语单词,一字一字地用手指着文字进行阅读,阅读课文时喜欢念出声音,写作业时不愿意回头检查,不能坚持使用工具书,遇到问题总喜欢先问别人而不愿意自己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例如:上课时专心听讲,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认真记笔记。学习单词时要知其音,明其形,懂其义,要掌握正确的字母及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在学习语法时,强调语言应用,善于归纳总结。在做听力练习时,要克服紧张心理,第一遍光听不写,明白大意;第二遍边听边写,掌握细节;第三遍复习检查,查漏补缺。在进行口语训练时,要克服怕羞心理,踊跃发言,敢于开口说英语,积极参加课堂上的各种教学活动。在阅读课文时,注意方式和速度,善于了解事实,发现问题,推断未知信息。在做写作练习时,起始阶段要注意标点符号,大小写,字迹要清楚。平时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勤用工具书,科学利用时间等好习惯。

(四)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

外语学习策略是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它涉及到学习背景、学习目标、个人知识、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和技能及学习中的自我监控与调节等各种与学习有关的因素。如怎样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支持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等。其中,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方法,我们提供以下建议:

1.语音学习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理由很简单,如果单词读不准,句子不能上口,那就无法学好任何语言。要学好语言,首先要用心听老师的发音或听正确的录音,听准了,就要大胆开口,反复摸仿,耐心纠正,直到发准了为止。不要怕错,开始模仿时不可能就很正确,只要肯用心而又耐心,没有学不会的。

2.词汇学习英语用的是拼音文字,中国学生从习惯于方块字到学习拼音文字,本来就不容易,何况英语单词的拼法又很不规则,困难就更大了。尽管如此,大部分的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从开始学单词起,就要注意单词的读音和拼法之间的关系,即拼读规则,切记不要像记电话号码那样去死记硬背单词的拼法,要逐步掌握了拼读规则以后,遇到符合规则的单词,就可以举一反三,知道怎样读法,做到“见形知其音,听音知其形”。

3.掌握正确的学习语法的方法 要学好英语,语法是不能不学的。但是光听懂老师讲的语法规则,或是能背诵语法规则,是学不好英语的。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对于各种词形变化,不但要能辨认,而且要用得熟练准确。句法比词法更重要。不掌握句法就无从造句。不会造句,就不能表达思想、不能运用英语达到交际的目的。句法的重点是句子结构。对英语的常用基本句型要多练,达到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步。

(五)端正学习态度

1.要勤学苦练 外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外语就是学到熟练地使用这个工具的本领。掌握工具的主要途径是练。学外语的过程是一种练功夫的过程。学英语,语言知识是必须学的,但是只有通过足够的练习,才能领会所学的知识,逐渐达到纯熟地运用的地步。而要达到能听懂、看懂英语,能用英语说和写,也就是能使用这个交际工具,非勤学苦练不可。

2.要积极大胆 要大胆地说,大胆地读,注意克服畏难、怕羞、不敢开口的心理。

3.要持之以恒 学习英语,要靠日积月累地坚持学习,最忌一曝十寒。开始学习时,觉得新奇,兴趣很浓,往往忽视学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不少学生,开始学得不错,渐渐跟不上了,原因很多,而怕困难,不能坚持,往往是原因之一。

二〇〇五年八月

高中历史图示教学法的巧用的论文

历史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历史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把“问题教学法”引入历史教学

高二历史教师工作计划总结1000字

初三下学期历史教学总结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高二历史教师工作计划精选教案800字

学校高二历史教师工作计划精选

历史学法指导范文
《历史学法指导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历史学法指导范文(精选17篇)】相关文章:

高二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2023-11-22

历史七年级教学计划2022-08-15

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2023-06-08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范本2023-03-16

高二历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2023-01-04

情境教学法在秘书专业教学中的运用2022-07-21

初三历史上册教学计划2023-03-31

初三历史教学计划2023-03-17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024-01-15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2023-01-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