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

时间:2023-05-24 07:38:3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推荐9篇)由网友“任性的天使猫猫”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

篇1: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事件多、涉及到的人物也多。竹西中学的王老师在讲本课时是以成语连线题导入:

一箭之仇 齐桓公

退避三舍 晋文公

一鸣惊人 楚庄王

采用成语故事导入,方法很新颖,既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又可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后我上课时可以借鉴此种方法。

在讲授新课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平王东迁,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2)两个时期。补充“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春秋”名称的由来是孔子整理编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而“战国”名称的由来始见《战国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呢?让学生根据书本来回答。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老师补充了史学上的另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让学生找出两种说法中相同的3个人物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很自然地过渡到讲解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过渡极为自然。老师提问:“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1、地理位置优越;2、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3、重用管仲,进行经济改革。

在讲晋文公和楚庄王两位霸主的时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来描述城濮之战的惨烈和体会楚子问鼎的别有用心。

在讲战国七雄这一标题时,首先介绍战国七雄的由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在幻灯片上打出战国形势图。由学生根据形势图,归纳巧记的方法。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各式各样的口诀应有尽有,最后老师给予肯定并总结:“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最后一个标题是:合纵连横。就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讲,对于他们而言,太过于抽象。所以王老师在处理时,是结合地图解释:什么是合纵?(六国联合对抗秦);什么叫连横?(秦利用各国矛盾,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原则),使学生一目了然。以张仪的故事为例,让学生自己说出什么地方体现合纵?什么地方体现连横?学以致用,及时巩固。最后及时复习本课的内容以一条讨论题“东周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战争?”落幕。

听后感: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的处理,王老师采用的方法极其独特,大都采用成语故事,然后再将这些成语故事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本课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位置,采用探究、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篇2:《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本课是这段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要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本课,对于以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学习不利。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几课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历史有了比较直接的概念,对于夏商西周的历史沿革已经基本掌握,西周的分封制的实施使得周朝诸侯国林立,这些基础知识为学生理解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奠定了基础。作为初一新生对历史故事是十分喜爱的,本课又是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源流,其中有的成语学生比较熟悉。对于不了解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并整理。在教学中将成语故事贯穿于全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又使他们掌握查找历史资料的途径,让学生课上课下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针对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成语故事大串联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方法。    通过有关春秋战国时的历史典故,给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从中突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 根据史实,总结出此时的社会主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一步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质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现 通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通过争霸战争的学习,明白人要兴,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国要兴,要有贤才、能人来治理,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针对本课内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第一,指导学生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具体的地理位置。第二,争霸斗争的史实具有较大的趣味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成语典故,课堂上按小组展开成语故事知多少知识竞赛,拓展学生视野,较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竞赛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从战争的性质看,“春秋无义战”,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丁深重的灾难.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争霸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丁奴隶主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它客观上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些问题相对比较抽象,理论难度又比较大,特别是运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要明白这个问题比较困难。所以诸侯称霸的历史作用是本课的落脚点,学好它对于后面历史学习作了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设计理念: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学习法,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预习:如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等。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预习。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抓住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的心理和有利因素,通过组织竞赛等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情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历史问题。   四.教学方式: 鉴于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读、观察相结合,通过学生思考来突破课文难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有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小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回答,使之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这样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有: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1.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2.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和网站,请同学查阅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资料。  3.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课前从媒体、网络、课外书籍中搜集春秋战国争霸历史资料,搜集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   2.自主组成历史学习小组。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提出问题: 1.同学们还记得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2.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 3.是不是采取分封制,西周的统治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呢? 4.你认为这一制度有哪些弊端?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归纳:世袭制使无能的人为天子,周王室的实力越来越弱,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势力越来越大,他们想取代周天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此中原大地上刀光剑影、战乱不断。在争霸战争中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在这段时期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段动荡历史。 2. 学习新课:   (一)齐桓公称霸  1.春秋五霸: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西周灭亡后建立了什么国家呢? 【师】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你们知道春秋与战国的起止时间吗?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称作“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生】看书思考回答:春秋―前770――前476年,来源于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战国―前475――前221年,当时各大诸侯国连年交战,战国名称由此而来。  〖课件显示周王势力变化表〗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师】东周的统治是不稳固的,从表格的对照中可以看出周王的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 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认识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产生自行扩张领土的野心。从此,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霸权,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   【师】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五个,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包括哪五个人?他们是怎样出现的? 〖课件显示《春秋五霸形势图》〗 【生】回答问题:春秋五霸市相继出现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在图中找出“春秋五霸”的具体地理位置并填图,益于学生掌握。(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   2.齐桓公首霸: 【师】请同学们看图,想象你就是齐 国的国君,要想成为第一个霸主,需要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生】回答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可以将此问题分为若干子问题,减轻学习难度,突出重点) ①齐国在什么位置,其自然环境怎么样? ②齐国争霸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为称霸齐桓公采用什么高明的手段? ④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 【生】看书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回答老师问题。 第一,齐国在今山东北部,靠近渤海,盛产渔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优越地理位置为其称霸争霸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的优越地理位置是争霸的有利条件。 第二,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他改革内政与军事,发展经济,使齐国国富兵强。管仲相齐改革成为其争霸成功的根本原因。 第三,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用“攘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获得诸侯国的支持,增强齐国的号召力。“尊王攘夷”口号的提出是是齐桓公成功的对外政策,也是他争霸的有力手段。 第四,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师】归纳:〖屏幕显示〗 [知识拓展]

篇3: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测试试卷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测试试卷

1、春秋时期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哪一个国家

A、秦国B、楚国C、齐国D、晋国

2、春秋时期,继齐桓公之后,第二个称霸的诸侯是()

A、秦穆公B、宋襄公

C、楚庄王D、晋文公

3、“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A、城濮大战B、牧野之战

C、泓之战D、之战

4、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伍子胥B、勾践

C、孙武D、夫差

5、晋楚双方进行了一次(),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了霸主。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到争霸的队伍,吴王大败越国。

6、春秋时期,九鼎是王权的象征。_________北进中原,问九鼎的轻重,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历史上称为_________。

7、在春秋五霸中,霸业没有成的是( )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晋文公

8、使楚庄王跃升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战役是( )

A.城濮大战B.牧野之战C.泓之战D.之战

9、“战国七雄”是指……七个国家。

10、简要说明“春秋”名称的由来。

11、在下面的战国形势图上按要求填写:

(1)图2―7―1中方框内填写战国时期的主要国家名称。

(2)在图中圈出城濮之战和之战的地点。

12、请将下列历史人物和相关的成语用直线连接起来。

(1)管仲A、完璧归赵

(2)蔺相如B、卧薪尝胆

(3)廉颇C、老马识途

(4)勾践D、负荆请罪

13、熟读教材,回答问题。

(1)为什么春秋时期一些诸侯能称霸成功?如何评价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有什么时代特征?

(3)什么叫合纵连横?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14、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

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C、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15、楚庄王向周王问九鼎的轻重,目的是()

A、解开九鼎重量之谜

B、希望收藏具有特殊意义的九鼎

C、希望取代周王的天子地位

D、表示对周王的谦卑和尊重

创新题

16、一个生活在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人可能看到的是()

A、齐桓公在此举行诸侯会盟

B、晋楚在此争霸

C、齐桓公在此被管仲射了一箭

D、齐楚在此争霸

17、楚庄王时,楚国再度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

小轻重,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后来楚庄王真的跃升为霸主。由这个历史典故引出的成语应是

()

A、老马识途B、卧薪尝胆

A、问鼎中原D、一言九鼎

18、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A、齐和秦B、燕和楚

C、韩和赵D、赵和楚

19、阅读下列材料: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中原一百多年后,孔子赞叹齐国的霸业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请回答:

(1)孔子说的是什么意思?

(2)“管仲相桓公”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

(3)谈谈你对“管仲相桓公”的故事的感受。

20、(调查研究题)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提出了“尊王”的口号,你认为他真的是要尊重周王、捍卫周王对各诸侯国的'统治吗?

综合应用拔高

综合题

21、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B、①②③D、③④⑤

22、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23、下列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是()

A、晋国B、吴国C、齐国D、宋国

24、阅读下列材料:

管仲束缚(被捆绑),自鲁之(去)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地名)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

而食之(sì,给人吃),甚敬。封人因窃(偷偷地)谓仲日:“适(偶然)幸(侥幸)及齐不死而用(掌权)齐,将何以报(报答)我?”日:“如子之言,我且(将)贤(贤能)之用,能(才能)之使,劳(功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请回答:

(1)材料所说的管仲后来被谁重用?并成就了什么大业?

(2)材料中管仲表示将怎样用人?

(3)你觉得这个“封人”人品怎样?

开放题

25、新浪网: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管仲纪念馆(图2―7―2)暨中国宰相馆,9月在山东临淄建成。管仲纪念馆暨中国宰相馆位于临淄田齐王陵风景名胜区,整个建筑气势恢弘,被誉为“北方的布达拉宫”。

图2―7―2

请回答:

(1)利用所学知识,你给来管仲纪念馆参观的游客介绍一下管仲。

(2)查阅资料,除了课本上“桓公拜相”的故事,有关管仲的事迹还有哪些?

同步考点聚焦

26、(20,山东青岛)我们可爱的家乡青岛,在春秋时期属齐国管辖。齐国在齐桓公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主要是因为重用了一位贤相,他就是()

A、管仲B、季斯C、魏征D、寇准

27、(年,山东威海)下列战役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答案

1、C2、D3、A4、B

5、退避三舍

6、楚庄王;问鼎中原

7、B8、D

9、齐楚燕韩赵魏秦

10、“春秋”一名来源于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这部书记载了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历史。因此,人们把这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

11、(1)从上往下,从右往左依次是:燕赵齐魏秦韩楚

(2)点拨:城濮在今山东甄城西南;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12、(1)管仲――C、老马识途

(2)蔺相如――A、完璧归赵

(3)廉颇――D、负荆请罪

(4)勾践――B、卧薪尝胆

13、(1)①一方面是由于周王室日益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一方面是一些诸侯国由于改革、重视人才等原因强大起来,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和经济特权,起来争霸。

②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了,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2)点拨:从称霸方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强权政治、过程“先后相继”、战争影响“既带来灾难,也逐渐减少了诸侯国的数目,趋向统一”等方面回答。

(3)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14、D15、C16、A17、C18、B

19、(1)管仲成为齐桓公的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还能得到他的好处。

(2)春秋时期。

(3)改革是强大的根本;尊重知识和人才是强盛的必要条件。

20、从齐桓公争霸的行为来看,他所提出的“尊王”口号只不过是他用来争取民心的手段。这样一来,他就为自己的争霸找到了一个合法的理由,这也是齐桓公后来能首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一个主要原因。

21、C22、B23、C

24、(1)齐桓公,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任用品德高尚的人,才华出众的人,并论功行赏。

(3)封人乃势利小人。

25、(1)管仲作为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是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创始人,被梁启超誉为“中国最大之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天下第一相”。还有博大精深的《管子》思想。管仲死后葬于临淄牛山北麓。,管仲被中宣部、文化部确认为中国40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2)管鲍之交、管仲治齐、首霸春秋。

26、A

27、A点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均为战国时期发生的战争。而城濮大战是春秋时代晋楚两国间的争霸战争。

篇4: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同步练习题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同步练习题

1.春秋五霸最先称霸的是楚庄王。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欧比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晚了近一千年,中国开始步入封建时代的时期是

A.春秋B.战国C.秦朝D.东周

3.晋文公是春秋时期另一个霸主,决定他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4.春秋争霸时(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桓公任用对内改革内政,对外“”,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5.晋楚双方进行了一次(退避三舍),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了霸主。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到争霸的队伍,吴王大败越国。

6.春秋时期,九鼎是王权的象征。_________北进中原,问九鼎的轻重,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历史上称为_________。

7.在春秋五霸中,霸业没有成的是( )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晋文公

8.使楚庄王跃升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战役是( )

A.城濮大战B.牧野之战C.泓之战D.邲之战

9.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B.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C.维护弱小国家的经济利益D.协调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10.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以下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A.城濮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马陵之战

篇5:与复习评课稿

认真地聆听了顾老师的《整理与复习》,现在就顾老师的课说说我的看法。

一、课前沟通,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课前,顾老师首先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接着引导学生根据P107页上的表格提示进行了交流。我认为,顾老师这一环节设计得很好。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跟上课老师之间比较陌生,上课的老师对学生的学情也不是很清楚,这样一来,既消除了孩子跟老师之间的陌生感,缩短了心理距离,上课的老师也大体上了解了一下学情,以便在接下来的课上有的放失。

二、创设情境,衔接零散知识板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中,顾老师创设了小华一家逛商场的情境,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24时记时法以及克和千克三个零散的知识板块衔接起来,避免了传统数学复习课讲、练、评的单调乏味,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三、微笑课堂,展示教者人格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对话,其前提是营建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整节课上,我们顾老师的脸上始终挂着一丝温柔、期待的微笑,让我如沐春风,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相比之下,我自己的课堂氛围就没有她明主、平等,这将是我今后要努力的一个方面。微笑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四、建议

1、在某些具体知识点的梳理上,我们是不是可以适当地放一放手。我个人认为;复习课,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没有必要像老鸟喂食一样,把每个知识点都嚼碎了喂给学生。其实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抛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稍加点拨即可。比如在复习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时,我在教学预案中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1)谁来举例说明如何把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

(2)谁再来举例说明如何把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

(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完了之后,我准备了三组题进行反馈练习,第一组是将24时计时法改成普通计时法,第二组是把普通计法改成24时计时法,第三组“我是小包公”,判断改错。

2、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是不是可以出现一个“坡”度,这样孩子可以获得一种“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

3、在复习万以内的数时,顾老师出了这样一组题:用0、9、3、6四个数组成一个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读零最大的是( ),读零最小的是( )。当时顾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即使顾老师当时指名说了思考过程,但我发现本题中的后两个答案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当时想,如果顾老师能把思考这道题的方法剖析给孩子们听,即:读零最大,首先考虑把零放在中间,即十位或百位,因为要最大,所以零只能放在十位上,零的位置定了以后,这个数要最大,所以千位要最大,放9,然后是百位最大放6,最后是个位上放3,这样这个数最大就是9603。

不读零最小是( ),因为零要不读出来,所以只能放在末尾,也就是个位上,因为这个数要最小,所以千位上只能放3,百位上最小放6,十位上最小放9,这样不读零最小就是3690。我想顾老师这样讲一下,对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就会更明白答案的来龙去脉了。

篇6:《学与问》评课稿

《学与问》评课稿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但学生对议论文较少接触,因此,徐老师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论据)——得出观点。

1、初读课文,徐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接着精读课文,点拨学生:文章为了证明这一论点,列举了哪两个事例?在研读哥白尼的事例时,徐老师问学生:为什么作者不举我们的事例,而要举他的事例呢?学生的回答都很有价值:因为他是名人,有说服力;因为我们问的问题很幼稚,而他问的多与自然、科学有关。研读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事例时。徐老师问学生:沈括请教了吗?向谁请教的?徐老师的环环相问让孩子懂得:如果问了得到了答案,但还有疑问,就要通过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整堂课徐老师幽默诙谐,语言丰富,不重复学生的语言,学生轻松自由,思维活跃。

篇7:关于《克与千克》评课稿

《克与千克》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重量单位,但是重量单位并不像长度单位这种这么直观,它让学生理解有点抽象。但易老师能较好的把握教学的脉络,能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攻破教学重难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真的很多很多,我就谈几点我认为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

一、首先在导入环节,新课一开始,易老师就充分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背一背游戏,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物体有轻有重。接着让学生一手托一枝铅笔,一手托书本书来感受重量,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觉,顺利的引出本课的课题。并且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在新课教学中,易教师准备了恰当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切身感受克和千克这两个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尤其是每个学生都发了一个一克的硬币,教师带了很多一克的硬币,让学生知道一个硬币是一克,十个大约是十克,五十个大约是50克,等等一步一步的引导,还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上面标有重量的东西,可以亲手去掂量。很自然的让学生从认识克过度到千克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克和千克。

三、课堂组织得很好,一开始学生积极性不高,但通过老师鼓励性的语言,还有恰到好处的引导,互动环节的设计等让气氛慢慢活跃和轻松起来了,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学生动手了,动口了,动脑了,合作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了,后来甚至等不到老师叫他回答就脱口而出了,当问到比千克更大的单位时,有的学生还欢呼有万克,虽然没有答对,但是可以看得出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了,也可以说是学生有了成功体验时发自内心的欢呼。

总之,这节课思路清晰,体现了数学课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觉得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实在要讲缺点,我也只好发表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我觉得在教学称物品的重量时候,因为那个盘秤怀了,所以易老师就没有详细讲解怎么样来认和怎么样来称物体的重量,但是学生还是在上认出了物体的重量,本来要让学生自己拿着物品自己称一秤就更好。还有,讲完了克和千克时候,设计了一些练习,但是我觉得应该再设计一点有猜一猜某些物品的质量的练习,让他们和刚才建立在脑海里的一些物品质量进行对比来猜测某些东西的大概质量。

篇8:《因数与倍数》评课稿

《因数与倍数》评课稿

《因数与倍数》这个单元在编排上与老教材有较大的区别,比如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36的因数”时,应该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36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36的除法算式)。

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要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才能体现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特别是用除法找因数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整除关系的本质,才会想到用除法来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教材的本意是先由教师提出“想一想,几和几相乘得36 ?”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概念,用乘法来找因数,要考虑到本班孩子的学情(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找到求因数的方法),如教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想几和几相乘,势必会造成先入为主,妨碍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用已有的经验自主建构新知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促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能(提高学习能力)应该是教学策略主要内容。至于这两种方法孰重孰轻,的确难以定论。

实际上,对于数字较小的数(口诀表内的),用乘法来求因数还是比较容易,但是超出口诀表范围的数用除法则更能显示出它的优势,如用除法不是更简单直接一些吗?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因此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结果,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专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素材和创造条件,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一定顺序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应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1=36,36÷2=18,36÷3=12,36÷4=9。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教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这样既不容易写漏,而且学生么随着流程的进行,势必会感受到越往下找,区间越小,需要考虑的数也就越少。当找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时,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避免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相信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的。

篇9:《克与千克》评课稿

关于《克与千克》评课稿

《克与千克》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重量单位,但是重量单位并不像长度单位这种这么直观,它让学生理解有点抽象。但易老师能较好的把握教学的脉络,能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攻破教学重难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真的很多很多,我就谈几点我认为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

一、首先在导入环节,新课一开始,易老师就充分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背一背游戏,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物体有轻有重。接着让学生一手托一枝铅笔,一手托书本书来感受重量,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觉,顺利的引出本课的课题。并且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在新课教学中,易教师准备了恰当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切身感受克和千克这两个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尤其是每个学生都发了一个一克的硬币,教师带了很多一克的硬币,让学生知道一个硬币是一克,十个大约是十克,五十个大约是50克,等等一步一步的引导,还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上面标有重量的东西,可以亲手去掂量。很自然的让学生从认识克过度到千克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克和千克。

三、课堂组织得很好,一开始学生积极性不高,但通过老师鼓励性的语言,还有恰到好处的引导,互动环节的设计等让气氛慢慢活跃和轻松起来了,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学生动手了,动口了,动脑了,合作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了,后来甚至等不到老师叫他回答就脱口而出了,当问到比千克更大的单位时,有的'学生还欢呼有万克,虽然没有答对,但是可以看得出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了,也可以说是学生有了成功体验时发自内心的欢呼。

总之,这节课思路清晰,体现了数学课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觉得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实在要讲缺点,我也只好发表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我觉得在教学称物品的重量时候,因为那个盘秤怀了,所以易老师就没有详细讲解怎么样来认和怎么样来称物体的重量,但是学生还是在上认出了物体的重量,本来要让学生自己拿着物品自己称一秤就更好。还有,讲完了克和千克时候,设计了一些练习,但是我觉得应该再设计一点有猜一猜某些物品的质量的练习,让他们和刚才建立在脑海里的一些物品质量进行对比来猜测某些东西的大概质量。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同步练习题

第7课 春秋五霸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科举制度的创立的初一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优质

初一上册历史第四课说课稿

东周列国志的读书笔记

浅析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教案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推荐9篇)】相关文章:

初一期末历史试题2024-03-07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2022-11-18

优秀的中国古代历史故事2023-08-16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主题高考作文素材2023-10-26

七年级上历史试题2023-08-06

初一历史上册教育教学随笔2022-11-20

初三历史人教版说课和教学设计2022-05-03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人教版2022-12-27

初一历史上册教学计划2023-01-04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0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