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获奖课堂实录的内容

时间:2022-05-06 11:52:2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隆中对获奖课堂实录的内容((共9篇))由网友“pooooooootat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隆中对获奖课堂实录的内容,欢迎参阅。

隆中对获奖课堂实录的内容

篇1:隆中对获奖课堂实录的内容

一、文从句顺辨读疑──合作为旋律,疏通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一会大家共同解答(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长句如“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

师:本文长句不多,朗读起来比较顺畅那我们就重点来扫除一下理解上的障碍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理解大致的含义,概括一下文章先后写了哪些内容?如果不太理解的词句,就标记下来,我们共同讨论(师范读)

生:文章第一段介绍了这个诸葛亮的基本情况,第二段是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事,第三、四段写三顾茅庐见面后的一番对话,第五、六段写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感受

师:这位同学们已经把文章的大意逐层予以了准确的概括文章中还有哪些词句你不太理解,请提出来向大家请教

(学生就“时人莫之许也”、“遂用猖獗”、“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语句的理解提出质疑在同学中进行讨论和解答)

师:扫除了阅读的障碍,让我们回到阅读的主阵地上来,欣赏这为后人景仰的会面

二、先生分鼎画图中──对话为重点,品读

师: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一番对话这番对话是否确实让刘备有如获至宝之感呢?如果让你通过阅读来判断这一点,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

生:我会诸葛亮是否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

生:我会分析诸葛亮的筹划究竟有没有道理?

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生:还可以观察刘备在隆中会面前后对诸葛亮有怎样的变化

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方面自己选择一个阅读任务和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合成小组,认真阅读课文,共同发现,一会儿,结合原文或者你了解的资料把你们的收获谈出来让大家鉴别和分享(生分组,自由阅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参与,重点参与从“诸葛亮的筹划是否有道理”的角度来思考的同学)

生:我们是从诸葛亮才筹划究竟有没有道理这个角度来阅读的我们共同阅读了文章第四段,感到诸葛亮的分析是面对现实、讲求实际的

师:为什么说是“面对现实”的呢?

生:诸葛亮分析了刘备面临的现状只有一种发展方向,就是占领荆州和益州因为,背面的曹操十分强大,“已拥百万之众”,军事力量强大,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舆论优势;而东边的孙权,“国险而民附”,也是很难战胜而荆州的占领者“不能守”,益州的刘璋“暗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最适合刘备去发展

师:为什么说诸葛亮的分析是“讲求实际”的呢?

生:诸葛亮指给刘备的出路是一个退可守,进可攻的地方益州拥有有利的地形条件──“岩阻”,可很好地“内修政理”,而荆州四通八达,是“用武之国”,“天下有变”则可以“向宛、洛”,益州之军也可以“出于秦川”这样的政权所在地可谓攻守兼备

生:我们是从“诸葛亮是否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的角度来看的刘备在寻找诸葛亮时已经是一败再败了,只能在小小的新野县藏身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有一块稳定之所,而自己有无计可施,就向诸葛亮求教刘备的话指出了他的出路

生:我们感到刘备在与诸葛亮会面前后的态度变化明显先前,刘备对诸葛亮还有轻视之心,在别人推荐时,根本请没有打算去请,只是说了句:“君与具来”;在徐庶的劝告下才发生了变化三顾茅庐之后,与诸葛亮情感“犹鱼之有水”,显得十分欣喜和满足

师:大家的发言都说明诸葛亮隆中一席话确实有充分的价值除了象刚才同学们谈到的那样解决了刘备安身之所外,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呢?我们在听听这段谋略,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和课文,辨别出这番话中还有哪一条治国良策?(师朗读)

生:诸葛亮还向刘备提出了“与孙权联合”的思路──“可一为援而不可图也”

师:这条谋略有什么价值呢?结合课文的分析谈以谈

生: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他强大的军事力量依靠单个力量是难以应付的

师:“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这也正是诸葛亮谋划的“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关键所在

篇2:隆中对获奖课堂实录的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点击课件,屏幕上出现这样一幅画面:黄昏下的古城背景前,大江滚滚东去,一渔夫撑一扁舟划过同时,在悠扬的古筝乐曲的烘托下,《三国演义》的开篇词缓缓出现)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老师带头,学生齐声诵读)

师:一位退隐江湖的高人,或闲情垂钓,惯看秋月春风;或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开怀畅饮,笑谈古今往事许多的人事已随滚滚江水飘然而逝,而那些杰出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却如同璀璨的明星长留于人们的心中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隆中对》中的诸葛亮今天,我们也来笑谈一把《隆中对》(点击画面,出现课题)

(画面切换到刘关张 “ 三顾茅庐 ” 的图片,图片的前景制作成雪花漫天飞舞的动画效果)

生:(倍感新鲜、交头接耳)呀!下雪了!

师:《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 “ 三顾茅庐 ” 大多数同学都听过、看过,谁来简单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一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故事大致讲述了一番)

师:由于刘备的诚心拜访, “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 的诸葛亮为刘备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特点,对发展前景作出了天才的预见,这就是有名的 “ 隆中对策 ” ,后人也称它为 “ 隆中对 ” (点击画面,出现相关文字简介)

(再次点击鼠标,出现三国时期的战略形势示意图 , 展示出曹操、孙权、刘表、刘璋的势力范围)

师:我想请同学们来指出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大致在什么位置?谁来指指?

(几个学生上来指点,但不是很准确)

师:(指着地图上的 “ 夏口 ” )汉朝末年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区叫 “ 夏口 ” ,属于荆州管辖,刘表

是荆州牧,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长我们孝感就在夏口的西北面

生:噢,原来《隆中对》里讲的很多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这啊!( “ 找位置 ” 的环节一下子从时间和空间上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学生啧啧连声,气氛渐渐活跃)

二、进入角色,积极探究

(先布置学生齐读文章核心部分 “ 隆中对策 ” ,即文章第 4 自然段,教师纠正字音错误、停顿不当的毛病)

师:读完了课文,接着我想请四位同学来扮演刘备的四位竞争对手曹操、孙权、刘表、刘璋,我们来进行一个表演,谁来试试?

(几个大胆的学生跃跃欲试,高高地举起了手指定了四位同学后,再开始布置任务)

师:假设你们就是曹操、孙权、刘表、刘璋,请你们分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刘备的四位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说出来,记住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最好能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和神态来表现大家先快速看课文,旁边的同学可以为这四位同学出谋划策作战最有利的条件是 “ 人和 ” ,这四位同学可要好好利用啊!

(学生开始通读课文,接着就开始小声交谈,渐渐声音大起来,甚至有人在指手画脚几分钟后,大家示意已经准备好了)

师:好!下面我们先请 “ 曹操 ” 来表演!(底下有学生笑)

生:我曹操拥兵百万,皇帝小儿还在我手里,我利用皇帝可以号令各诸侯,没多久,我就要一统天下!

师:注意神态!再来一遍!好不好?

( “ 曹操 ” 想了想,然后故作昂首挺胸状,拍拍胸脯,又表演了一番)

师: “ 曹操 ” 表演得怎么样?

生:他把曹操的不可一世、骄横的样子表现出来了

师:很好!下面请 “ 孙权 ” 来表演!

生:(语速较缓慢)我孙权在势力上虽然比不过曹操,但我们据有长江天险,从我父兄到我已经历三朝,而且我们地势险要,百姓归顺敌人要想攻打我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师: “ 刘表 ” 呢?

生:唉,想我刘表身为荆州牧,却无法守住自己的地盘!惭愧呀惭愧!

(另外一男生举手,老师示意他起来发言)

生:老师,我想把 “ 刘表 ” 的表演发挥一下!

师:请!

生:(装出一副黯然伤神的模样,捶胸摇头道)想我刘表不就是刘备和诸葛亮菜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吗?唉! “ 谁知盘中餐,便宜刘备家 ” !(师生鼓掌,笑声四起)

师: “ 刘璋 ” 来表演一下!

生:我刘璋真是一个昏君呀!我不仅生性懦弱,而且不知体恤百姓,我手下的人才都去投奔明主了!看来我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摇头叹息)

(对于几位同学的表演,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从大家热烈的掌声可以看出几位同学的表演都很到位可以看出,曹操、孙权势力强大,诸葛亮认为不可争,不可图,而二刘昏庸懦弱,所以占领荆州、益州就有极大的可能性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刘表、刘璋就没有优势吗?

(短暂的阅读之后,有几个同学举手)

生:刘表的优势是身据交通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书上说 “ 荆州北据汉、沔 …… 此用武之国 ” ;而刘璋的地盘是 “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师:不错!荆州身据要塞,兵家必争;益州物产丰饶,地势险固那么,大家知道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刘备拿下荆州、益州呢?

生:这样地势险要的交通要塞,物产富饶的宝地,谁不想占有呢?

师:对,这样的要塞、宝地就有占领的必要我们再次明确一下曹、孙、二刘的势力情况(分别点击地图上 “ 曹操 ” 、 “ 孙权 ” 、 “ 荆州 ” 、 “ 益州 ” 等字样,依次出现对四人势力的概括)

师:对于这四个竞争对手,诸葛亮替刘备制定了什么样的斗争策略呢?

生:要刘备不与曹操、孙权争锋,并且与孙权结为友好,先拿下荆州、益州

师:这是最终目标吗?

生:最终要打败曹操、孙权

师:然后呢?书上有没有说?

生:(学生看书,有人说)成就霸业,兴复汉室

师:不错,这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最终目标对那些少数民族部落又该怎么办呢?

生: “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

师:谁能完整地用书上的话来回答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斗争策略?

生:(讨论后明确) “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 “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点击画面,出现诸葛亮制定的战略方针再次点击画面,出现两个红色箭头,从荆、益两州向许昌运动,接着,红星闪动,出现 “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 的字样)(形象直观的运动线路让学生对诸葛亮的作战策略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师:诸葛亮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除了表现在他制定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政治方案上,还体现在他深知治国不光要考虑到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要体恤百姓、任用贤能大家能不能在书中找到这样的内容?同桌之间互相帮助,在书中找找有关的句子

(大家齐心协力找到了答案: “ 贤能为之用 ” 、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

师:诸葛亮的这一思想如果用孟子的一句名言来说,应该是哪句?

生: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师:对,就是孟子强调的“人和”刚才四位同学表演成功、同桌之间能很快找到答案,都是大家注重了 “ 人和 ” 作用的结果

篇3:隆中对获奖课堂实录的内容

隆中对获奖课堂实录第三课时

师:今天先给大家说件新鲜事:,湖北省襄樊市半年内5次进京奔走,甚至市长都亲自出马了。有关领导看到了他们以教研报告形式提交的汇报材料感到很惊奇,笑着对他们说:“地方上来找我们都是为了要项目,搞创收,你们为了一篇课文能上教材跑到北京来,我们真是第一次碰到。”春,这篇课文出现在我们大家现在使用的这册教材中。可河南省南阳市又发起举行了“万人签名活动”,他们认为这一课的一个注释出现了错误,并要求“尊重史实,捍卫历史”,纠正这个注释。究竟是哪一篇课文让这两个地方“大动干戈”呢?(生满腹疑惑,议论纷纷)

师:呵呵,新鲜事的谜底有点难猜吧。请大家把课文打开第23课。这篇课文下面有一个注解。“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襄樊。”就是这一句话引发了南阳人的万人签名活动,因为他们坚持认为隆中应该在他们的家乡;而那篇让市长奔走的课文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隆中对》。

师:“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轻松短小四句诗,却颂赞了《隆中对》里惊天动地的一桩事啊。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生:刘备三顾茅庐的请诸葛亮出山的事。

师:你从这诗中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豫州”指的就是刘备,“卧龙”谁不知道啊,诸葛亮呗。

师:看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的事情和收获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了啊。这首诗可不只是写到“茅庐三顾心相知”的佳话,写的还有“先生分鼎画图中”啊!

篇4:再别康桥获奖课堂实录

陈美玲

课前播放歌曲欣赏《再别康桥》

师:(伴乐)在中国诗坛上,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不曾带走人间一片云彩,却把另一片“云彩”留给了我们,他就是唯美而浪漫的徐志摩。今天就让我们沿岁月的河流漫溯而上,在大洋彼岸康河的柔波里,去追寻千古诗人徐志摩的精神故乡,重温他的康桥之梦。(出示幻灯:题目、作者)

师: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告别的对象是康桥。

生2:是一首送别诗。

生3:从题目可以看出作者不是第一次离别康桥,可见作者对康桥的感情很深厚。

师:康桥在哪?

生4:文章注释①上写道:康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

师:你预习得很认真,为什么一个异域之城会让诗人如此的魂牵梦萦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歌的写作背景。(出示幻灯:写作背景)(学生齐读)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1922年,诗人曾游学于此,在康桥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他有时在葱绿的草坪上,看书或看云,有时在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有时在星光下听水声……,康桥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开启了他诗人的性灵;康桥浓郁的文化熏陶,使他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写作道路;在康桥,他一见倾心地爱上了活泼美丽的中国少女林徽音,这一段没有结局的恋情让他刻骨铭心。为此,1922年回国前他作了长诗《康桥再会吧》,1926年写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故地重游,思绪万千,在归国的海轮上,创作了《再别康桥》这首传世之作。

师:原来,康桥给诗人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的回忆,怎能不让他眷恋不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名家是如何演绎这份眷恋之情的?用一句话说说这首诗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出示幻灯:配乐朗读)

(学生听配乐朗读)

师:好的诗总是能感染我们每一个人的情绪,听完后,说说这首诗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生5:这首诗的意境很美,首尾呼应,很容易背诵。

生6:我觉得康桥的景色很美丽,我有一股前往一见的冲动。(生笑)

生7:读了这首诗后,我觉得很像王维所写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生8:我从这首诗里感受到作者那一股淡淡的忧愁和依依不舍之情。

师: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出这种依依不舍之情呢?

生9:语速要慢一点。

生10:要读得深沉一点才能表现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师:好,那我们就带着感情舒缓深沉地一起齐读这首诗歌。

(生齐读)

师:看来大家已经提前进入这场告别了,不过刚刚读的时候有几个字音不够准确,例如:满载(zài)青荇(xìng)似的(shì)漫溯(sù)

师:诗人踏着余辉再次来到熟悉的康桥,他是来向谁告别的?

生11:向康桥的人和事。

师:那诗中有没有直接写出他是来向谁或是什么事情告别的.?

生齐:没有。

生12:诗歌是通过康桥的景物来表达对康桥的人和事的回忆眷恋之情的。

师:那么是哪些物呢?

生13:云彩、金柳、青荇、水草。

生14:还有榆阴下的一潭、夏虫。

师:(幻灯:板书景物,桥的图形)在诗歌里我们把这些用来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叫做意象。“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表达眷恋之情的呢?我们先看范例引路,诗歌的第二节。(出示幻灯)

师:请你来朗读一下第二小节,其它同学思考右边的三个问题。(生15读)

(1)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你的理解。

(3)怎样处理停顿、重音、语速、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

(生15读)

生16:作者选取了金柳、夕阳中的新娘、艳影表达了作者对康桥喜爱和无比眷恋之情。

生17:作者把在夕阳映照下镀上一层金色的柳树比喻为美丽羞涩的新娘,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柳树秀美婀娜的美好姿态,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康桥的柳树的喜爱与赞美。

师:不错,能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同学们再想想:作者把柳树喻为新娘,还有没有别的特殊意义。

生18:诗人一定是想起了他与他钟情的中国姑娘在河畔上散步时的甜蜜场景了,这也是作者眷恋康桥的原因之一吧。

(师生齐笑)

师:你想象力很丰富。谁再来分析?

生19:诗中说“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我想这里的“荡漾”也表明康桥的人和事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表达出了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师:这位同学能从动词的角度来分析,这一节里,还有哪些词也很特别的?

生20:“金柳”的“金”和“艳影”的“艳”两个词语描绘出了色彩鲜艳的画面,也能衬托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师:那我们怎样朗读才能传达出作者的那种愉悦和眷恋之情呢?

生21:“金柳”、“新娘”、“艳影”、“荡漾”这几个能表表达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语要重读。

生22:“那”后要停顿一下, “夕阳中的新娘”要读出那种喜爱之表,语调高一点。“在我的心头荡漾”要读出那一片深情,所以读得深沉一点,特别是“荡漾”那个词。

师:那你带着你的理解朗读一下这一小节。

(生22读,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带着感情齐读一下这一小节。

(生齐读)

师:我们刚刚通过诗人笔下美丽的金柳体会到作者对康桥的眷恋之情,大家从范例中能总结出哪些赏析诗歌的方法?

生23:要抓住意象。

生24:从修辞、词语来分析情感。

师:具体分析诗句表达情感的过程我们叫品意境。

生25:还要读出情感。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动情读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选取你喜欢的一节或几节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生小组合作讨论,师行间指导)

(全班班交流讨论结果)

师: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参与讨论,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探究结果?

生26:我喜欢第三节,作者抓住青荇、水草来表达作者对康桥的无比眷恋。诗人说“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里的“甘心”表明也心甘情愿地做一条康河里的水草,那样就能与康桥形影不离,与康河“水乳交融”了。

生27:我想补充一下第二小节,诗人说“青荇”是绿油油地,说明在康河里生活得很幸福,暗示着诗人在这里的回忆也很美好。“招摇”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表示对诗人这个老朋友的招手欢迎,所以才说“甘心做一条水草”。

师:能抓住修辞、意象、词语来品析诗歌,那你们这个小组有声音来传达你们所理解到的情感,其它同学作点评。

(小组读)

生28:我觉得语速稍快了点,最后一句里的“甘心”要读得深情一点。

师:那你带着大家读一读这一小节。

生28:我们选的是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第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好像是不忍打扰康桥的一切,表明作者很爱惜带给他美好回忆的康桥,又与结尾的“悄悄的”形成呼应,可我还没有想到为什么要用“悄悄的”来结束?

师:这位同学不仅善思,还善问,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29:“悄悄”渲染了一种无边的寂静,强化了心中对康桥的恋恋不舍的情感。

生30:作者是不想破坏在康桥的美好回忆,所以用“悄悄”来作渲染。

师:是呀,诗人用“悄悄”地更多了一份宁静,多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伤感,升华了情感。下面请男同学读第一节,女同学读第二节,体会诗人的情感。

(生读)

生31:我喜欢第四节,诗人把余辉照射下的清澈的潭水疑为天上的虹,五彩斑斓,很富有诗意,这么美的地方怎么会舍得离开呢?

师:诗人不仅说潭水是天上的虹,还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

生32:说明这里有作者美丽的梦,像背景里提到的爱情梦,诗人梦等。

师:彩虹除了美,还有什么特点?

生33:稍纵即逝,表明这些梦虽美,但容易破碎,难以实现。所以才会显得更珍贵,告别起来才更难。

师:你的理解很有创见,那你试着朗读一下这一小节。

(生读)

(生鼓掌)

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是对你最大的肯定,第五六节谁来说说?

生34:我选第五节,诗人想到这里有着自己这么多的梦,就不由自主地撑起竹篙前去寻找自己的梦,因为诗人沉浸在美好的梦境里忘记了回家了,一直到到深夜。

师:诗人忘情到一种什么程度?

生35:在星辉斑斓的深夜里纵声歌唱。

师:诗人唱了吗?

生齐:没有。

生36:第六节里写了“但我不能放歌”。

师:为什么?

生37:不想破坏不想打破这宁静,想一直生活在这些美好的梦里,就连平日里叫个不停的“夏虫”也仿佛理解我的想法。

生38: 这叫做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无声是真爱的最大境界了,怎么舍得离开呢?这两节在朗读上要怎么处理?

生39:第五节要读得高昂一点来表达喜悦的心情,特别是“放歌”,第六节想着要离别产生的伤感情绪,因而要读得低沉一点。

师:你试着朗读一下。

(生读)

师:一二组的同学读第五小节,三四组的同学读第六小节,读出这种情绪的变化。

师:合作就是力量,在刚刚精彩发言中又一次得到了印证。我们刚刚运用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动情读的方法体会到作者的无比眷恋之情,诗人的这种情感在面对回忆和离别的现实时情绪有什么变化吗?(幻灯10)

生40:面对回忆是喜悦、快乐的;面对离别是伤感、惆怅。

(出示板书:愁——乐——愁)

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同桌合作互读互评或愉快或伤感地朗读诗歌,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生互读互评)

师: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大家一起来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生配乐朗读)

师:好的诗,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读上,还要能背出来灵活运用,请同学们自由背诵你所喜欢的一节或几节。

(生自由背诵)

师:诗人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走了,带走的是那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与忧愁,假设你是志摩的好友,或者就是志摩告别的康桥,你会用什么样的“话语”来恰当的安慰?可以用学过的诗句,也可以自己写一两句优美的话。

生4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志摩,豁达点!

生42:相见时难别亦难,西边不亮东边亮。

生43:志摩: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师:生活并没有欺骗你!

生44: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伤。

师:好,你还知道用徐志摩自己的《沙扬娜拉》来安慰,来,你带着大家一起读一下这几句诗。

(生跟读)

生45: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师:人贵相知。

多善解人意啊!有再天之灵的徐志摩一定会感到宽慰的!

师:(伴乐)同学们,假如今天课上, 徐志摩在你心中投下了长长的身影,那就去读徐志摩的诗吧!假如今天的这节课,让你离现代诗更近了一步,那就去读现代诗吧!让我们的心灵徜徉在诗歌的花园,让我们的生活因为诗歌变得更加美丽!谢谢大家!(出示幻灯:推荐阅读)

篇5:月光曲课文获奖课堂实录

月光曲课文获奖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洁

生3:月光如水

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

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教师与学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建构。学生是充满好奇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教师角色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必定能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生1: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陶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

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

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这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主体的发挥以及得到他人的赏识。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与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舞]

生7:老师,我知道为什么?

师:请讲。

生7:这首曲子是他现想出来的,

师:这叫即兴创作。

生7:对,他即兴创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生8:他为什么能够即兴创作?

师:也就是说是什么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呢?问得太好了,抓住了最关键的问题。现在咱们就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这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知识与知识的互补,凸现了现代课程的新理念--在互动合作中学习。问题是教学的生命,只有学生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才构成了有生命的教学。]

篇6:雨说获奖课堂实录

雨说获奖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直接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是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的《雨说》。(师极书课题及作者)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后会想到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雨说了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雨怎么会说话呢?

生:我想知道雨是怎样说的?

……

听范读,整体把握——师: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大家耐心地倾听,你都听到雨说些什么?还有没有听不懂的地方?(师配乐朗读,生倾听)

师:大家听到雨说些什么?(谈感受,整体感知)

生:雨说,在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生:雨说,要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生: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

生: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

生:雨说,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生:雨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

……

字词关——师: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很细心。还有听不懂的地方吗?(提问题,自主质疑)

生:我不明白“禁锢”是什么意思?

师:请你把这句诗读一下。

生:“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师:你能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吗?

生:就是在寒冷的冬天里种子在地里不能发芽,动不了。

师:那你就结合句子猜猜这个词的意思吧。(猜读法,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训练)

生:就是限制、束缚的意思吧。

师:大家还有没有没听懂的地方?

生:我不明白“忍冬的新苗”是什么意思?

生:“忍冬的新苗”是一种植物,可能是忍冬花吧。

师:去看牧场就要抽发的忍冬花。不太合适吧,我们把这个词再放回诗句中,看看是什么意思?

生:“忍冬”就是忍受寒冬吧。“忍冬的新苗”就是“忍受了冬寒刚刚返青的禾苗”。

生:我不明白“我是在白云的襁褓里笑着长大的”这一句。

师:请你看一下课下的注解。(立体读书法)

生:“襁褓”就是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师:那这句是说——

生:是说雨是由云生成的。

师:科学的说法就是云遇冷凝结成雨,雨从云孕育而来,所以说是雨的襁褓。你看诗人把白云比喻为雨的襁褓,多么富有想像力啊。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说“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深入地朗读诗歌吧。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诵读就不能含英咀华,不诵读就不能深谙诗味,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去细细地品读诗歌,再去听听雨到底说了些什么?

生品读——师:下面,首先请一位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诗歌的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注意听。

一生朗读,众生点评。

(活动说明:主要是做到字正腔圆,注意字词,读准字音;抑扬顿挫,注意断句,读出节奏;气韵流畅,注意韵脚,读出韵律。教师适时点拨,课件映示字音、断句、重音、韵脚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朗诵方法的指导。边朗读,边想像,边表述。

环节一:雨说——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板书对话句式:雨说)

引导语:法国作家左拉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

幻灯1: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指导:等待久了,要重读,语速要急切,要读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朗读指导:我们读的是诗歌,怎样才能称其为歌?有节奏,有韵律,容易唱,容易读。古代的诗词都是可以和乐歌唱,近体诗虽然在音律上没有古体诗要求那么严格,但仍然讲究节奏和韵律,闻一多先生就曾主张,现代诗应具有三美,其中一美就是音乐的美。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音乐之美来呢?抑扬顿挫,注意断句,读出节奏;气韵流畅,注意韵脚,读出韵律。

指导后朗读,再谈听到了什么。套用格式,雨说:板书:雨说(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

篇7:孔子拜师获奖课堂实录

孔子拜师获奖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引导新课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知道是谁说的吗?(板书孔子)

2、交流: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 么?(学生课外收集资料)

同学们能通过问父母、上网查、看书等多种途径了解信息,可见大家会学习的方法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你还能记住哪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 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板书:孔子拜师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品质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端起书自由朗 读课文,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扫清文字障碍。

看黑板,刚才在同学读书时老师发现有些词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 佩服 纳闷 曲阜

大家把这些词读准了,还要能写准这些词,谁知道哪一些词语要注意?(餐、尘、佩)感谢这些同学的提示,我们赶快在本子上把这几个难词写一遍,写的时候做到姿势端正、书写正确。

3、检查读书情况。

拦路虎被我们解决了,现在谁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抽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读错的地方,给他们记着,读的好的地方我们向他学习。

篇8:蒹葭获奖课堂实录

蒹葭获奖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课前播放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

师:有这样几句诗,大家可能听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们知道这些诗句出自哪一本书吗?

生(齐):《诗经》。

师:没错,出自《诗经》。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今天我们要学的《蒹葭》也出自《诗经》。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生1: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师:对这本诗集我们还有哪些了解?

(屏显《诗经》简介。)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这说明它来自于哪里?

生(齐):民间。

师:对,来自于民间。也就是说它是一首民歌,是最有生活气息和生命力的。下面,我们就来听读一遍这首诗歌。听读的时候注意节奏、读音、感情,还要注意它结构上的规律,并看看我国古代的民歌都有些什么特点。

(师配《在水一方》二胡曲诵读,学生聆听。)

师:老师发现你在听读的时候摇头晃脑,非常陶醉。对这首诗你一定很有感觉吧,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觉得这首诗开头所写的景物很美。

师:噢,景物之美。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可以从诗的结构或是韵律方面谈谈。

生2:这首诗有三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押韵。

师:押的什么韵?举个例子。

生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押“ang ”韵。

师:还有其他的韵吗?

生3:还有“i”。

师:能把韵脚找出来吗?

生3:“苍”“霜”“方”“央”押的是“ang ”韵;“凄”“ 晞”“跻”“ 涘”“已”押的是“i”韵。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所有的韵脚都被你找出来了。它是押韵的,景也很美,还有吗?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4:结构很整齐。每个段八句,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和事。

师: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结构很整齐,它一共有多少章?如果是现代诗,我们就会说它有多少节,古代就称为章。也就说,这三章诗的结构是非常一致的,而且又押韵。所以,读起来会给我们什么感觉?

生(众):琅琅上口。

师:这就体现了《诗经》民歌的特色了。现在,请大家美美地自由朗读这首诗。

(屏显。)

四言句式;“二二”拍;押韵;运用叠词;重章叠韵。

(生自由诵读。)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能代表咱们班朗读水平的男同学朗读一遍,看看能否读出韵味。老师为什么要找男同学来朗读呢?

生1:因为这首诗是男的写给女的。

(生推荐语文科代表朗读。)

师:老师感觉到你的深情款款了,不过情意还可以更浓一些。咱们更充分地了解这首诗之后,相信情意会更浓厚。

篇9:月光曲课文获奖课堂实录

月光曲课文获奖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一、分节细读,探究贝多芬创作灵感的产生

师: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文章的第二小节,仔细体会一下贝多芬的心情。

生读。

师:从“幽静”一词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线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围很安静。

师:对,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吗?

生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他肯定很惊讶,很好奇,这么一个小镇上有人在弹我的曲子,他是谁呀?

生3:弹得断断续续的,肯定不熟悉,有没有人教他?

师:体会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师:接下去读第三小节,继续体会他的感情。

生读。

师:从兄妺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亲耳听一听贝多芬是怎么弹的。

生2:兄妺俩相互体贴。从哥哥的话中我体会到他很伤心,因为他不能满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觉到了,就连忙安慰他,说自己不过是随便说说罢罢了,实际上她非常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是教师如何把问题呈现出来,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时机的把握,顺其学生的心理需求,“画龙点睛”式的一问,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

师: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

[换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怀--生命的弘扬]

生:很激动,我会进去为他们弹奏一曲。

师: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质和她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激动,正你们所想,他推门进去要为这位盲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小节。

生读。

师:“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盲姑娘觉得只有贝多芬才能弹得这么好。

生2:从两个叹号可以看出盲姑娘听到贝多芬演奏的音乐太激动了。

师:理解得好!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演奏不只是凭技巧,而是凭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的感情。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时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动

师:此时对贝多芬来说,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为姑娘再弹奏一曲。

师:是的,他想为姑娘再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请读课文第八小节。

生读。

[此环节,教师牵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设计教学进程,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哪怕是脱离的文本的内容与价值,教师也不必紧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导向是先顺其发展,再策略的迂回,这样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隆中对》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教研室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出师表教学课件

《老人与海》教学实录参考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等奖

晒书城小学常识组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学校教研年度工作计划方案

《三顾茅庐》教学教案

安全教育月活动总结

摄影社团活动策划书

隆中对获奖课堂实录的内容
《隆中对获奖课堂实录的内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隆中对获奖课堂实录的内容(共9篇)】相关文章:

摄影社团活动策划2023-02-21

《陋室铭》教学实录2023-08-29

学院副院长处级干部工作述职报告2023-03-24

初中文言文理解练习题目及答案:曾子曰2022-07-30

出师表教案2023-09-03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2023-03-02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24-03-02

Book Two Unit21 Lesson 81课堂实录2022-12-12

摄影比赛活动策划2023-12-12

关于《管仲列传》课堂实录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