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廉洁的人物故事

时间:2023-05-28 07:35:1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古代廉洁的人物故事(精选8篇)由网友“守护阿北”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古代廉洁的人物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廉洁的人物故事

篇1: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

一、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二、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三、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四、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六、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七、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八、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篇2: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

1、大义退玉璧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2、拒收金错刀汉代天文学家张衡:

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间相牗地方官牍。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但张衡法治严明,着力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劣绅。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来“金错刀”贿赂。然而,张衡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愤然拒收“金错刀”,使这些富豪的阴谋彻底破产。张衡坚持“法治不失志”,过了不久,郡中上下肃然,民风大正,百姓安居乐业。

3、妙语辞宝砚北宋宰相王安石:

善诗好文,且酷爱收藏文房诸宝。有一位地方官员为了巴结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宝砚,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奖这方宝砚“呵之即可得水”。王安石听了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牵”羞得那人无言以答,只好收起宝砚起身告辞而去。

4、黄金难换心明代李汰:

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他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他还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檄文禁馈送清代乾隆年间,张伯行出任江苏巡抚。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牵”他正是这样惠政砺己,廉洁自律,始终不违誓言,在历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5、施公施世伦:

当时是有名的`清官,人们把他比之于包公,他的事迹在民间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施公案》讲述的是他在侠士黄天霸的协助下侦破疑难案件,惩治恶霸豪强,救助无辜受害百姓的故事。施公的足迹遍及江苏省:在江都(今扬州市),捉拿佛门败类九黄僧人、七珠姑姑,擒获恶霸关升;在天津关,平息了苏州船帮与杭州船帮的打斗;在徐州、宿迁县,收伏张桂兰、郝其鸾;在沐阳县,捉拿郎如豹;在赣榆县,处决假知县毛志虎;在海州,破落马湖水寨,执水贼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妇杀丈夫案、费德功控民女案,杀盗贼余成龙、杀恶霸。

6、于谦:

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宣德年间,他由河南巡抚调京任兵部侍郎时,河南幕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就带上点土特产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的。”于谦听罢仰面大笑,笑罢秉笔赋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诗里行间的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不要让老百姓指戳脊背。从此“两袖清风朝天去”挂上他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于谦为官之清廉刚正,一生家无私积,是与他青年时代读书写下言志诗《石灰吟》密切关联的:“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郑板桥:

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又是清代著名的诗人,金石、书画家。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深为百姓拥戴,有诗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8、于成龙:

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乃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祯年间,他曾考取过副榜贡生,倡导经世之学。清取代明而起后,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为广西罗城县知县,从此开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后,由于其政绩昭着,又屡被提升。曾先后出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及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168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两江总督任所。死后被谥为“清端”。其着作有《于清端公政书》。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隶巡抚时,康熙就曾称誉他是“清官第一”,其病逝不久,康熙于同年南巡时,又在“延访吏治理,博采舆论”,对各级官吏进行稽核考察的过程中,再次称赞说:“原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其“居官清正,实为天下廉吏第一”。

篇3:古代廉洁故事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古代廉洁小故事6: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篇4:古代人物故事

古代人物故事1:顾恺之的传说

顾恺之是无锡人,生于一千六百年前的东晋,是我国很有名气的大画家。他擅长画人物,尤其喜欢画女人、女神,特别善于点睛。为啥?这是有缘故的。

据说,顾恺之一出世,妈妈就死了,一直由奶妈抚养。顾恺之小时候生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因此大家叫他“小虎子”。

有一天,小虎子正白相得高兴,忽听“姆妈”一声,一个小伙伴一边喊一边向着自己姆妈跑去。姆妈迎上前来,抱起儿子这边吻,那边亲。小虎子看着、看着,心里想:姆妈多好啊,人家都有姆妈,而我的姆妈呢?想到这里,小鼻子一酸,拔起小腿就往家里奔去。

顾恺之的父亲是当时朝廷官员,因勿满朝政,弃官在家写诗作词,又做爷来又做娘。

这时小虎子急急匆匆来到爷身旁,哭丧着脸说:“爹爹,我要姆妈,我要姆妈……”他父亲一听,伤心地抱起儿子说:“小虎子,你姆妈到很远很远的外婆家去了。”爷怕小虎子难过,说了句慌话骗骗他。小虎子却追根究底问:“姆妈啥个时光回家?”爸爸只得含糊其辞说:“大约个把月吧。”

于是小虎子扳着手指头一天一天数着,眼巴巴三十天。这天,小虎子没有等到天亮就一骨碌爬下床,呆呆守在大门口。等着等着,快到中午了,可是姆妈还没有回来。

小虎子急得哭了,哭声惊动了爷,他走过来抱起小虎子,心痛的说:“小虎子,我告诉你姆妈的事,可是你勿要哭。”说着就把妈妈生下他后就死去的经过讲给他听,小虎子伤心得昏了过去。

从此,小虎子勿白相也勿笑,只是缠着爷,要爷讲妈妈的脸形、身材、长相……他日也问,夜也问,问个不断头。爷被儿子思娘的精神感动了,总是有问必答,从勿厌烦。为了使儿子能听懂并能记牢,就编了顺口溜。小虎子问娘面貌,就回答他:

樱桃小口鹅蛋脸,

凤凰眼睛眉毛一条线。

两手齐膝指头尖,

两只小脚象金莲。

勿胖勿瘦象姐样,

勿长勿短齐我肩。

爷说一句,儿子复一句,爷爷讲完了,儿子也背熟了。儿子并勿满足,又眨巴着眼问:“姆妈喜欢穿啥衣裳?”父亲又说:

冷天喜穿兰布棉。

热天爱穿丝绸袍…

打这以后,小虎子日日背诵,直背到滚瓜烂熟。有时半夜梦头里还在琅琅背诵哩!

一日,他蹦蹦跳跳来到爷身旁,煞有介事说:“爹爹,我想给姆妈画个象。”父亲连连摇头说:“你呒不见过姆妈,又呒不学过画,勿要孩子脾气了!”

小虎子呒不灰心,他早晨迎着太阳画,晚上点着油盏画,画了一张又一张。半年过去了,小虎子拿着一张画给爷看,爷看了一眼便说:“就是小脚有点象。”

小虎子听爷说他画得有点象,浑身更来了劲,他仍象往常那样认真琢磨,刻苦习画。一转眼,半年就过去了,小虎子拿着张画又给爷看。爷看了看,说:“手是画象了,身体也有点象了。”

小虎子心里象灌了蜜似的,更加用功了。光阴真快,勿觉又是半年,小虎子再把自己画的拿给爷看,他爷看了连连点头说:“除眼睛的眼神外,其他都象了。”

开花要结果,造塔要结顶。小虎子狠下功夫,天天画睛。日日点睛。又过了半年,一日,小虎子拿着画象去见爷,爷仔细端详了一遍说:“象象,全象了,特别是眼睛更加有神。”

可是,小虎子并勿以此为满足,继续苦练。二十岁时光,他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一定高度。那一年,南京建造一个大寺院,当家和尚请当时的高官大富捐款。可是,认捐呒不一个超过十万,勿料顾恺之认捐了百万。有人说他吹牛,他却勿以为然,只是专心致志在寺院雪白的墙上画了一幅女神像,就是呒不点睛。

初一那天,许多高官大富都来看他点睛了。只见顾恺之登上高台,挥笔一点,那画象眼睛里顿时发出灵光,满堂生辉。那班有钱人个个跪倒,人人叩头,抢着许愿认捐。勿一会认捐薄上已写了上百万元。

顾恺之从勿满足,越老越是严格认真。据说,他老年时画人物,从勿点睛。大家问他,他说:“哪可点睛?要是点了,人像勿但要说话,而且会从画上走下来呐!”

古代人物故事2:林则徐巧布尿壶阵

传说林则徐奉命到广州禁烟,一举烧毁了英国鸦片数万箱,刹下洋人威风,大长中华民族志气。英国佬恼羞成怒,不甘罢休,不久即调集大批军舰炮船来围攻虎门,炮击沿海村庄,声言要我赔偿损失,否则要夷平粤海。当时英国皇家海军风靡五洲,洋枪洋炮更非清王朝所能匹敌。面对这样局势,朝野和战两派众说纷纭。为了稳定军心,提高士气,回答主和派,林则徐决心要来个初战告捷,给英帝国皇家海军一个下马威。

话虽这么说,但真的要打他个英国佬丢盔卸甲,谈何容易!林则徐深知要取胜兵力强大的英军,只宜智取,不可强攻。这天,他亲赴虎门高地观察英军阵容后,回到行辕立即吩咐手下准备八百个尿壶,八百顶斗笠,五百箱黄蜂,三百个灯笼;众人不知钦差大人搞的是什么名堂,但听说是为了大破英军,自然不敢怠慢。没有多久时间,尿壶、斗笠、黄蜂、灯笼等一应准备完毕。林则徐吩咐将黄蜂分装于尿壶内,在尿壶口再用瓜络(即囊)塞住,这样,壶内黄蜂既不会蹩死,又不致飞掉。然后再将八百顶斗笠分别拴在尿壶耳上,接着林则徐又亲自到水军挑选三百骁勇善战军士,每人发一灯笼,嘱他们吃饱喝足,带上大刀长矛,分乘船只潜伏于海边英舰队炮船附近。一切布置完毕,八百个装满黄蜂、戴着斗笠的尿壶,分别纵横,三个一列,五个一组,晃晃荡荡地顺着水流淌向英船炮舰。

这时正是广东八月气候炎热的时候,傍晚时分,英军个个光着身子、穿着短裤在甲板上乘凉。忽见一列头戴斗笠的“清军”从岸边游将过来,由于海浪荡漾,队形时时变幻,忽似长蛇,忽若金龙,时象猛虎驱羊……英将急忙吹哨子,士兵如临大敌,顾不得穿衣戴帽,忙提起洋枪拼命朝海面斗笠“砰!”“砰!”乱打一通;那陶制尿壶个个登时开花,闷在壶里的黄蜂蜂涌而起,就朝着有人的地方飞去……中国的黄蜂见惯汉人,这下乍见碧眼黄发赤毛的洋人觉得新鲜,更是倾力扑了过来,向着那光着身子的洋人猛刺死螫,疼得英国佬哇哇直叫,有的自打嘴巴,有的躺身翻滚,真是乱作一团。

林则徐在岸边炮台上从望远镜中看到英军的一付狼狈相,喜不可言,立即下令燃起烽火,潜伏于岸边的清兵将士,一见火光信号,舢板小船犹如万箭离弦,直往英舰炮船冲杀而去。这三百名军士背刀持矛,头套灯笼(以防蜂螫)

个个奋勇争先跃上军舰,见那洋人,远的矛刺,近的刀劈,那英军更是叫爹喊娘,岸上军民看得拍手叫好,欢呼声声,胜似海啸长鸣。

古代人物故事3:吴道子画“嘉陵”

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因为安史之乱,曾一度逃往四川。后来回到长安,他十分想念流亡期间、途经千里嘉陵的一路风光。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命令着名画家吴道子,重返巴蜀,把千里嘉陵的奇丽风光,描绘出来。

叫画家出门旅游写生,潜心作画,吴道子自然高兴。再说他前两年随皇上逃往四川的时候,一路上的嘉陵山水早在他心中酝酿多次了,只是当时兵荒马乱,颠沛流离,哪有心思作画?如今圣上有旨,这不正合他的心意吗?当下就叫人备鞍牵马,即日上路,他走秦川、翻秦岭,然后顺江而下。

这天,吴道子来到秦陇襟带的咽喉,水陆两运的集散地一—白水江。这里,上有来自河州、狄道、秦州的马帮、驼队,下有来自重庆、合川、广元溯江而上的船只。街上几十家店铺,生意兴红,商贾如云,土特产堆集如山。在长安书斋的画家吴道子,猛一下见到这么多马帮、驼队、船只,人群中有高亢、浑厚的陇地口音,又有诙谐幽默的下江川腔;更叫人激动的是这条源于秦岭嘉陵谷的山溪,汇流到这里竟成为“江”;而千里嘉陵,又唯独上游这段“江”,水清碧蓝,故曰“白水江”,与下行三十华里相会的西牛江,水色截然不同。画家吴道子一时高兴,便走进一家酒铺,买了些酒吃,然后带上画笔,登高作画。

上得山来,只见四周山势奇峻,峰峦突兀,崖石重叠,色调清晰,心中大喜,马上取出五色调盘,展绢作画。他运笔如行云,立意有诗境,画花花吐芯,画鸟鸟有声;山山岭岭,层林尽染,水泉江河,浪卷波滚。真是拈之即来,得心应手。半天功夫,“千里嘉陵山水图”首卷告成。吴道子是画家又是诗人,这会儿他胸中激情满怀,多年宿愿,今日得以施展,为此他兴奋不已,于是端起五色调盘,顺手一泼,脚下当即浮起一团五色祥云,久久纡绕于山,数月不散……

画家完成了“千里嘉陵山水图”的巨幅长卷,回到长安,受到唐王及满朝文武的称赞。从此,便获得了“一代画仙”的美称。

那五彩祥云笼罩的山上,天长日久,长出了一种“五花石”。这种石头,色彩柔美,光亮如玉,容易雕刻,造型最佳,下江川客专门买这种石头,运往四川进行加工。

到宋朝,大文人苏轼就买得一件五花石雕成的案头玉器。雕刻工艺,十分精美,就其石质来说,也是别处少见之物。他问起这石头的来源,卖者告诉他:这是“仇池国”的五花石。

苏轼一时诗兴大作,便写下了“仇池石”这篇着名诗篇。“仇池”是略阳古时候的称谓,苏轼说这石头“秀色如蛾绿,冷气压三伏。”石头不但质细,色柔,而且幽光闪闪,放在案头给人一种清凉爽快的感觉。能叫人兴奋的睡不着觉,再好看的东西也比不上它。

篇5:古代人物故事

顾恺之是无锡人,生于一千六百年前的东晋,是我国很有名气的大画家。他擅长画人物,尤其喜欢画女人、女神,特别善于点睛。为啥?这是有缘故的。

据说,顾恺之一出世,妈妈就死了,一直由奶妈抚养。顾恺之小时候生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因此大家叫他“小虎子”。

有一天,小虎子正白相得高兴,忽听“姆妈”一声,一个小伙伴一边喊一边向着自己姆妈跑去。姆妈迎上前来,抱起儿子这边吻,那边亲。小虎子看着、看着,心里想:姆妈多好啊,人家都有姆妈,而我的姆妈呢?想到这里,小鼻子一酸,拔起小腿就往家里奔去。

顾恺之的父亲是当时朝廷官员,因勿满朝政,弃官在家写诗作词,又做爷来又做娘。

这时小虎子急急匆匆来到爷身旁,哭丧着脸说:“爹爹,我要姆妈,我要姆妈……”他父亲一听,伤心地抱起儿子说:“小虎子,你姆妈到很远很远的外婆家去了。”爷怕小虎子难过,说了句慌话骗骗他。小虎子却追根究底问:“姆妈啥个时光回家?”爸爸只得含糊其辞说:“大约个把月吧。”

于是小虎子扳着手指头一天一天数着,眼巴巴三十天。这天,小虎子没有等到天亮就一骨碌爬下床,呆呆守在大门口。等着等着,快到中午了,可是姆妈还没有回来。

小虎子急得哭了,哭声惊动了爷,他走过来抱起小虎子,心痛的说:“小虎子,我告诉你姆妈的事,可是你勿要哭。”说着就把妈妈生下他后就死去的经过讲给他听,小虎子伤心得昏了过去。

从此,小虎子勿白相也勿笑,只是缠着爷,要爷讲妈妈的脸形、身材、长相……他日也问,夜也问,问个不断头。爷被儿子思娘的精神感动了,总是有问必答,从勿厌烦。为了使儿子能听懂并能记牢,就编了顺口溜。小虎子问娘面貌,就回答他:

樱桃小口鹅蛋脸,

凤凰眼睛眉毛一条线。

两手齐膝指头尖,

两只小脚象金莲。

勿胖勿瘦象姐样,

勿长勿短齐我肩。

爷说一句,儿子复一句,爷爷讲完了,儿子也背熟了。儿子并勿满足,又眨巴着眼问:“姆妈喜欢穿啥衣裳?”父亲又说:

冷天喜穿兰布棉。

热天爱穿丝绸袍…

打这以后,小虎子日日背诵,直背到滚瓜烂熟。有时半夜梦头里还在琅琅背诵哩!

一日,他蹦蹦跳跳来到爷身旁,煞有介事说:“爹爹,我想给姆妈画个象。”父亲连连摇头说:“你呒不见过姆妈,又呒不学过画,勿要孩子脾气了!”

小虎子呒不灰心,他早晨迎着太阳画,晚上点着油盏画,画了一张又一张。半年过去了,小虎子拿着一张画给爷看,爷看了一眼便说:“就是小脚有点象。”

小虎子听爷说他画得有点象,浑身更来了劲,他仍象往常那样认真琢磨,刻苦习画。一转眼,半年就过去了,小虎子拿着张画又给爷看。爷看了看,说:“手是画象了,身体也有点象了。”

小虎子心里象灌了蜜似的,更加用功了。光阴真快,勿觉又是半年,小虎子再把自己画的拿给爷看,他爷看了连连点头说:“除眼睛的眼神外,其他都象了。”

开花要结果,造塔要结顶。小虎子狠下功夫,天天画睛。日日点睛。又过了半年,一日,小虎子拿着画象去见爷,爷仔细端详了一遍说:“象象,全象了,特别是眼睛更加有神。”

可是,小虎子并勿以此为满足,继续苦练。二十岁时光,他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一定高度。那一年,南京建造一个大寺院,当家和尚请当时的高官大富捐款。可是,认捐呒不一个超过十万,勿料顾恺之认捐了百万。有人说他吹牛,他却勿以为然,只是专心致志在寺院雪白的墙上画了一幅女神像,就是呒不点睛。

初一那天,许多高官大富都来看他点睛了。只见顾恺之登上高台,挥笔一点,那画象眼睛里顿时发出灵光,满堂生辉。那班有钱人个个跪倒,人人叩头,抢着许愿认捐。勿一会认捐薄上已写了上百万元。

顾恺之从勿满足,越老越是严格认真。据说,他老年时画人物,从勿点睛。大家问他,他说:“哪可点睛?要是点了,人像勿但要说话,而且会从画上走下来呐!”

古代人物故事2:林则徐巧布尿壶阵

传说林则徐奉命到广州禁烟,一举烧毁了英国鸦片数万箱,刹下洋人威风,大长中华民族志气。英国佬恼羞成怒,不甘罢休,不久即调集大批军舰炮船来围攻虎门,炮击沿海村庄,声言要我赔偿损失,否则要夷平粤海。当时英国皇家海军风靡五洲,洋枪洋炮更非清王朝所能匹敌。面对这样局势,朝野和战两派众说纷纭。为了稳定军心,提高士气,回答主和派,林则徐决心要来个初战告捷,给英帝国皇家海军一个下马威。

话虽这么说,但真的要打他个英国佬丢盔卸甲,谈何容易!林则徐深知要取胜兵力强大的英军,只宜智取,不可强攻。这天,他亲赴虎门高地观察英军阵容后,回到行辕立即吩咐手下准备八百个尿壶,八百顶斗笠,五百箱黄蜂,三百个灯笼;众人不知钦差大人搞的是什么名堂,但听说是为了大破英军,自然不敢怠慢。没有多久时间,尿壶、斗笠、黄蜂、灯笼等一应准备完毕。林则徐吩咐将黄蜂分装于尿壶内,在尿壶口再用瓜络(即囊)塞住,这样,壶内黄蜂既不会蹩死,又不致飞掉。然后再将八百顶斗笠分别拴在尿壶耳上,接着林则徐又亲自到水军挑选三百骁勇善战军士,每人发一灯笼,嘱他们吃饱喝足,带上大刀长矛,分乘船只潜伏于海边英舰队炮船附近。一切布置完毕,八百个装满黄蜂、戴着斗笠的尿壶,分别纵横,三个一列,五个一组,晃晃荡荡地顺着水流淌向英船炮舰。

这时正是广东八月气候炎热的时候,傍晚时分,英军个个光着身子、穿着短裤在甲板上乘凉。忽见一列头戴斗笠的“清军”从岸边游将过来,由于海浪荡漾,队形时时变幻,忽似长蛇,忽若金龙,时象猛虎驱羊……英将急忙吹哨子,士兵如临大敌,顾不得穿衣戴帽,忙提起洋枪拼命朝海面斗笠“砰!”“砰!”乱打一通;那陶制尿壶个个登时开花,闷在壶里的黄蜂蜂涌而起,就朝着有人的地方飞去……中国的黄蜂见惯汉人,这下乍见碧眼黄发赤毛的洋人觉得新鲜,更是倾力扑了过来,向着那光着身子的洋人猛刺死螫,疼得英国佬哇哇直叫,有的自打嘴巴,有的躺身翻滚,真是乱作一团。

林则徐在岸边炮台上从望远镜中看到英军的一付狼狈相,喜不可言,立即下令燃起烽火,潜伏于岸边的清兵将士,一见火光信号,舢板小船犹如万箭离弦,直往英舰炮船冲杀而去。这三百名军士背刀持矛,头套灯笼(以防蜂螫)

个个奋勇争先跃上军舰,见那洋人,远的矛刺,近的刀劈,那英军更是叫爹喊娘,岸上军民看得拍手叫好,欢呼声声,胜似海啸长鸣。

篇6:古代人物故事

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因为安史之乱,曾一度逃往四川。后来回到长安,他十分想念流亡期间、途经千里嘉陵的一路风光。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命令着名画家吴道子,重返巴蜀,把千里嘉陵的奇丽风光,描绘出来。

叫画家出门旅游写生,潜心作画,吴道子自然高兴。再说他前两年随皇上逃往四川的时候,一路上的嘉陵山水早在他心中酝酿多次了,只是当时兵荒马乱,颠沛流离,哪有心思作画?如今圣上有旨,这不正合他的心意吗?当下就叫人备鞍牵马,即日上路,他走秦川、翻秦岭,然后顺江而下。

这天,吴道子来到秦陇襟带的咽喉,水陆两运的集散地一—白水江。这里,上有来自河州、狄道、秦州的马帮、驼队,下有来自重庆、合川、广元溯江而上的船只。街上几十家店铺,生意兴红,商贾如云,土特产堆集如山。在长安书斋的画家吴道子,猛一下见到这么多马帮、驼队、船只,人群中有高亢、浑厚的陇地口音,又有诙谐幽默的下江川腔;更叫人激动的是这条源于秦岭嘉陵谷的山溪,汇流到这里竟成为“江”;而千里嘉陵,又唯独上游这段“江”,水清碧蓝,故曰“白水江”,与下行三十华里相会的西牛江,水色截然不同。画家吴道子一时高兴,便走进一家酒铺,买了些酒吃,然后带上画笔,登高作画。

上得山来,只见四周山势奇峻,峰峦突兀,崖石重叠,色调清晰,心中大喜,马上取出五色调盘,展绢作画。他运笔如行云,立意有诗境,画花花吐芯,画鸟鸟有声;山山岭岭,层林尽染,水泉江河,浪卷波滚。真是拈之即来,得心应手。半天功夫,“千里嘉陵山水图”首卷告成。吴道子是画家又是诗人,这会儿他胸中激情满怀,多年宿愿,今日得以施展,为此他兴奋不已,于是端起五色调盘,顺手一泼,脚下当即浮起一团五色祥云,久久纡绕于山,数月不散……

画家完成了“千里嘉陵山水图”的巨幅长卷,回到长安,受到唐王及满朝文武的称赞。从此,便获得了“一代画仙”的美称。

那五彩祥云笼罩的山上,天长日久,长出了一种“五花石”。这种石头,色彩柔美,光亮如玉,容易雕刻,造型最佳,下江川客专门买这种石头,运往四川进行加工。

到宋朝,大文人苏轼就买得一件五花石雕成的案头玉器。雕刻工艺,十分精美,就其石质来说,也是别处少见之物。他问起这石头的来源,卖者告诉他:这是“仇池国”的五花石。

苏轼一时诗兴大作,便写下了“仇池石”这篇着名诗篇。“仇池”是略阳古时候的称谓,苏轼说这石头“秀色如蛾绿,冷气压三伏。”石头不但质细,色柔,而且幽光闪闪,放在案头给人一种清凉爽快的感觉。能叫人兴奋的睡不着觉,再好看的东西也比不上它。

篇7:古代廉洁小故事

古代廉洁小故事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包拯的《诫廉家训》

北宋包拯,他为官清廉公正是妇孺皆知的,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

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洁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孙中有贪污受贿者,不能被称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不遵从此训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孙。”

马寅初拒贿

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寅初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厅长。有一天,德清县有一个想当县长的人托人将一千大洋送给马寅初,请马寅初开开后门,让他就任某县县长。马寅初勃然大怒,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真的当了县长,一定是个贪官。凭这一条,他就不能当县长。立即吩咐来人把钱退回。

篇8:关于廉洁的古代故事

关于廉洁的古代故事四:钱入水

刘宠,东汉时人,官至太守,为官清廉,不贪财,为民办实事,深受百姓爱戴,他任太守几年,后调入京城任职,当他要赴京城时,百姓们依依不舍,并计划如何送别刘太守,

而刘太守 和夫人商定悄悄离开,不让百姓知道,那知他刚走不远,百姓们冒着寒冷,早在路口等着送别他了,有的拿鸡蛋、鸡子、鱼,牛肉、羊肉,太守一律拒收,并说;“谢谢各位父老乡亲们,你们的心情我领了,大家请回去吧,天气太冷,以防冻伤身体,回家吧。”

老人们说;“以前的官员只知道贪财,搞得大家鸡犬不宁,你来了百姓们安居乐业,我们实在感谢刘太守,临别之时无以为报,我们每人出一百文钱,请太守收下,

刘太守说;“大家的心意我领了,钱坚决不能收,”

百姓们执意不肯,无奈,刘太守从每人手里拿下一文钱,作为象征性的收下了,

百姓们才称谢作别,百姓们走后,刘太过和夫人将钱放入水中,只留下一文钱作为纪念,人们知道此事 后,称他为一文太守,

关于廉洁的古代故事五

魏征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着名的宰相。他直言不讳,曾提出“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思想,加上为人俭朴,病危时还没有像样的房子,所以一直深受人民的称道。

而魏征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历史上出名的贤内助。

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那么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那间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而毫无怨言。

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

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

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简直不相信,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她说:“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

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魏征于64岁那年去世了。唐太宗听到噩耗后非常伤心。他想,这样一个好臣子理应受到表彰与敬重,于是下令举行盛大的葬礼。这时又是魏夫人出来讲话了。她说:“魏征一生俭朴,葬礼排场太大,与他平生志愿有违。”

唐太宗最终拗不过魏夫人,细细想来,她所说的也在情理,于是只得为魏征举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葬礼。

葬礼结束以后,魏征夫人裴氏也没有去住皇上给盖的新房子,她依旧与儿子住在原先翻修过的老房子里,过着清贫、淡泊而宁静的生活。

强项令教案设计

鉴史问廉学习心得体会纪检组长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清官之念》

鉴史问廉观后感

人物廉洁范文

千年包公第二集心得体会

包公观后感精选600字

四年级下册秉笔直书教学反思

《陋室铭》写作的故事

教师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古代廉洁的人物故事
《古代廉洁的人物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古代廉洁的人物故事(精选8篇)】相关文章:

廉洁征文2023-09-22

《警鉴高悬》观后感2023-02-20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2022-08-02

乡镇干部观看千年包公观后心得体会2022-05-08

二十五 治水必躬亲 教案(八年级上)2023-08-02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作文2023-09-29

小学语文《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2022-09-30

《资治通鉴》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2022-12-15

范仲淹教子廉洁戒奢的历史故事2022-05-04

《强项令》阅读附答案2023-04-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