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文言文答案(合集8篇)由网友“liutianchi66”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孙权劝学文言文答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孙权劝学文言文答案
孙权劝学文言文答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不同的一项
A、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并由写出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4、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吕蒙努力治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正解:B、C
分析:“以”常用解释有①用 ②把 ③凭借 ④因为 ⑤认为 ⑥相当于“来”。
A、D“以”译为“用”,B“以”译为“凭借”,C“以”译为“认为”。
2、正解:涂,邪
分析:“涂”通“途”,“邪”通“耶”
3、正解: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分析:“更”译为“重新”,“刮目相待”译为“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译为“擦擦眼”,“见事”译为“认清事物”
4、正解:说明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很重要,也形象地说明了后天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分析:结合《伤仲永》一课中仲永的情况来思考、讨论。
篇2:《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关于《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文史大观园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宋代______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因宋神宗的_____的评价而得名。
2古代的经特指____、____、_____、______、《春秋》等儒家经典作品。古代的博士指______.
3面对不同的对象,称呼不同,感情也不一样,请说说下列称谓所指对象及感情。
卿:对象:感情:
孤:对象:感情:
大兄:对象:感情:
二词汇万花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及鲁肃过寻阳
蒙乃始就学
2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见往事耳古义:今义: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今义: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三探究训练营
1翻译下列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孙权是怎样劝吕蒙的?为什么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言,而没有吕蒙的对话?
3鲁肃与吕蒙是如何对话的?为什么要详细交代?结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什么深刻含义?
4请同学们写一则与学习有关的名言警句,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启示。
四拓展大舞台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事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一个不想开门探寻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聊地徘徊。当别人为大自然和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睡。
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工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丈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
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语境义:
沉睡:
心声:
2、本文题目是为你打开一扇门,门在本文的具体指什么?它有何特点?(用文中两个词回答)
答案:门具体指文学;特点是重要、神奇。
3为什么说一个不想开门探寻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弱的人?
4、文中划线句子,先从阐述阅读文学作品的益处;后从阐述不阅读文学作品的危害!最后得出的结论。从结构上说是形式。
5、文中说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你也一定有这种体验,请你仿照下列句式,写两个句子,使其形成排比。
阅读《论语》,收获坦然自如的人生智慧;阅读______,收获________;阅读______,收获______。
篇3:文言文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文言文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见往事耳
(3)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4)及鲁肃过寻阳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
B.炳烛之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D.结友而别少而好学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小题4: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推辞、推托了解戏弄到了……时候
小题2:(4分)A. C.
小题3:(4分)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吕蒙了。
②怎么有当臣子却戏弄他的.君主的呢?
小题4:(4分)要求联系文章内容说明观点。一个观点1分,分析1分。
答题要点:孙权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有的放矢,注重实效;平等对话,坦率真诚,说清其中1个方面得1分。师旷委婉,巧妙设喻(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中古今异义的字词,比如“见”古义是“了解”,“及”是“到了……时候”。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以”皆为“用”,C项“为”皆为“做”。B项“之”一为“的”一为舒缓语气不译,D项“而”一作连词一作助词。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卿:对对方的爱称;才略:才能谋略;非:不;复:再。第二句,安:怎么;为:做;而:却;戏:戏弄;其:他的;君:君主。
小题4: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孙权是以事(自己的情况)劝学,师旷是用比喻的方法来劝学,要运用文中具体的情节来说明他们劝学的不同。
篇4: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②卿今当涂掌事( )
③及鲁肃过寻阳( )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小题2: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2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题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小题4:阅读短文,结合实际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推托(2)当道,当权(3)到(4)认清事物
小题2:反问语气, 感叹语气
小题3:只当作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小题4:结合实际(1分)启示(1分)意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这几个词语均为该篇中的关键词语,也都是文言实词.其中"辞""过"和今天的意思相仿,注意理解即可."当涂"和"见事"则要在学习中积累.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个句子,根据其中的"岂 邪"可知是反问句,应读反问语气.第二个句子根据其句子意思,及句末的"乎"可知是吕蒙感慨的话,应读出感叹语气.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但”“ 涉猎”‘ 耳’等。“但”是只,只是的意思,“涉猎”是粗略地阅读的意思,‘耳’是罢了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文中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读书,结果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从他的变化中可知,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才可能去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还可以看出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在拟答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可以是的自己的学习实际,也可以是身边人的学习实际.
篇5:《孙权劝学》答案参考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北宋时期的 政治家 家、史学 家 司马光 主持编写的, 它是我国的第一部 编年 体通史。(2分)
1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当涂: 当权、当道 (2)孰若: 哪里比得上
(3)才略: 军事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4)刮目:擦擦眼
1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读书,了解历史罢了。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13、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2分)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4、用横线画出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2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志士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了.(读书人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必须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不要拿老眼光看人)
15、简略说说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岗位也要加强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翻译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篇6:《孙权劝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题目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卿今当涂掌事()
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题2】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2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题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小题4】阅读短文,结合实际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1)推托(2)当道,当权(3)到(4)认清事物
【小题2】反问语气,感叹语气
【小题3】只当作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小题4】结合实际(1分)启示(1分)意对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几个词语均为该篇中的关键词语,也都是文言实词.其中"辞""过"和今天的意思相仿,注意理解即可."当涂"和"见事"则要在学习中积累.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个句子,根据其中的"岂邪"可知是反问句,应读反问语气.第二个句子根据其句子意思,及句末的"乎"可知是吕蒙感慨的话,应读出感叹语气.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但”“涉猎”‘耳’等。“但”是只,只是的意思,“涉猎”是粗略地阅读的意思,‘耳’是罢了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文中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读书,结果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从他的变化中可知,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才可能去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还可以看出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在拟答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可以是的自己的学习实际,也可以是身边人的学习实际.
篇7:赵普孙权劝学比较文言文答案
赵普孙权劝学比较文言文答案
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文《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孙权劝学》
初,权①谓吕蒙②曰:“卿今当涂③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④为博士邪!但当涉猎⑤,见事⑥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⑦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②吕蒙,三国东吴名将。③当涂:当权。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⑤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⑥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⑦即:就。
1、解释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
(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2)次日临政( )
(3)但当涉猎( )
(4)及鲁肃过寻阳( )
2、翻译文中划线的两句话。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普》一文围绕哪句话来表现赵普的精神品质?结合甲乙两文,具体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因循;(2)处理;(3)只;(4)当……时
2、(1)总是关门打开书箱取书,整日读书。
(2)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3、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限制了水平的发挥;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意思对即可)
篇8:《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1—5题。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粗的字。
(1)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了解,知道 (2)重新
2.积学修业的人分别了几天之后,就要重新擦擦眼睛,另眼相看,老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
3.原因:卿今当涂掌事。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掌握军队,事情多。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文言文答案(合集8篇)】相关文章:
《孙权劝学》公开课课堂实录2023-03-16
《孙权劝学》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2-28
炳烛夜读和孙权劝学课后阅读2023-05-06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2022-09-06
《孙权劝学》阅读题2022-04-30
优质课《孙权劝学》教学教案2022-04-30
孙权劝学教案2022-05-08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备课教案2022-11-23
《孙权劝学》 阅读答案2022-05-12
《孙权劝学》阅读训练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