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至于的用法(共8篇)由网友“恭喜恭喜”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文言文中至于的用法,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文言文中倒装句用法
文言文中倒装句用法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篇2:文言文中省略句用法
文言文中省略句用法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篇3:文言文中是的用法
文言文中是的用法
1 用作指代词,例如:
(1)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我的祖父死在这件事上,我的父亲也死在这件事上。
(2) 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所在的地方都这样。
(3)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孙子兵法·势》)
——落下去又重新开始,太阳和月亮就是这样。
2 后来发展为系动词,如:
(1) 问今是何世。(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现在是什么年代。
(2)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不知道木兰原来还是个姑娘。
“是”的用法还有两种特殊情况。
3单独作谓语时,除了本身的指代作用,还兼有“对”“是这样”“这样是对的”等动词的味道。如:
“是鲁孔丘与?”曰;“是也。”(《论语·微子》)
——那个人是鲁国的孔丘吗?
——对,就是这个人。
4 与宾语提前有关,如: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宫之奇谏假道》)
——将要灭掉虢,还对虞有什么爱惜呢!
将虢是灭”即“将灭虢”的倒装,“虢”作宾语提前了,“是 ”成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这种用法有个特别的固定结构“唯(惟)……是……”“唯(惟)……之”,:如: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率领**前来,就是为了找敌人打仗!
现代成语中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等仍是这种用法。
5 形容词,正确。
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感到现在是正确的',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
6 动词,以……为是,认为……正确。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
——以自己为是,以别人为非,这是世人的通病。
7 复合词,是故,是以,因此,所以的意思。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篇4:文言文中至于的用法
文言文中至于的用法
1.“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选自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张岱的《于园》)
对于其中“至于园可无憾矣”一句的理解,出现较大争议:
第一种观点,遵照课本节选的文字来理解,“至于园可无憾矣” 应读作:“至/于园/可无憾矣”,“至”解释为“到”,“于园”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句子理解为:(游人)到了于园(观赏这样的假山奇景)就不会感到不满意了。应当说,这种理解较为合理,于词的用法、节奏的停顿、句子的理解都是讲得通的。
第二种观点,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12月第7版)对此句的翻译是:“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至于园可无憾矣” 就应理解为:“至(之)于园可无憾矣”。至,解释为“放,安置”。 之,解释为“假山石”。于,解释为“在”。为什么要这样翻译呢?课本注释及教师用书并没有提供一点点信息。通过查阅原文和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12月第2版)得知,最近几年的课本和教师用书在节选时省略了关键的几句话,课文末句原为:“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假山)胎于石,(假山)娠于磊石之手,(假山)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之)于园可无憾矣。”苏教版版的配套教师用书对部分重点词的解释是:胎:怀孕成胎,这里是形成雏形的意思。娠(shēn):妊(rén)娠,孕育。男女:动词,生男生女,即生养孩子,即诞生。琢磨搜剔(tī):指精心地构思。此句翻译为: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心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这样一比较,终于恍然大悟,原来现在教师用书所用的翻译是有来历的。大概编者考虑到删掉的几个句子中生僻词较多,且又有词语的活用情况,要想准确地翻译,估计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所以才巧妙而不露痕迹地把课文和教师用书作了适当删改吧。现在,课文直接删去三个句子,教师用书也删去了这三个句子,以及相应的重点词解释和这三个句子的翻译。但末句“至于园可无憾矣”大跨三步,接在“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的后边,翻译仍保留原样,显得有些突兀,让师生摸不着头脑。可见,教材在节选时的删除造成句意前后较大幅度的跳跃,影响了师生的理解。建议编者在课文注释或教师用书中对删改情况作一点补充说明,以便让师生更好地理解末句翻译的由来。
第三种观点,认为句子应读作:“至于/园/可无憾矣。”将“至于” 看作现代汉语仍在沿用的.连词,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句子直译为“至于说园林便无不满意的了”。“天津人民出版社”《非常讲解》即采用这种观点,将此句翻译成“这样建园就没有遗憾了”。结合上下文来看,这样的理解显然有些牵强附会。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选自郦道元《三峡》)
不少老师和学生将此句朗读为: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这种读法是不对的。准确的朗读节奏应当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解释为“到”。全句理解为: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
《唐雎不辱使命》中也有一个含有“至于”《战国策·魏策四》 的句子: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此句中的“至于”也解释为“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3.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这两句中的“至于”,都是连词,用于句首,表示两件事情或是两段的自然过渡,为现代汉语所沿用。
篇5: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有孚颗若。——《易·观卦》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2) 用于句首
若昔朕其逝。——《书·大诰》
篇6: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 禾秆皮 [stem’s skin]
稣,杷取禾若也。——《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2) 香草名
杜若,香草。——《说文》
华采衣兮若英。——《楚辞·云中君》
顺微风,挥若芳。——傅毅《舞赋》。注:“杜也。”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3)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 灵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5) 秦、汉时县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6) 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7) 姓。如:若口引(复姓)
篇7: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 如此,这样 [such]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3) 你 [们] ;你 [们]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5) 其;他的 [he;his]——用于他称
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6) 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this]。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7) 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where]。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8) 这么;那么。用同“偌” [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篇8: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 至于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5) 或;或者 [or]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有会同。——《周礼·稍人》
(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 与,和 [and]
旅王若公。——《书·召诰》
(8) 而 [but]
抑若扬兮。——《诗·齐风·猗嗟》
宠辱若惊。——《老子》。顾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三国志·魏志》
★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 游褒禅山记教案
★ 文言虚词于的用法
【文言文中至于的用法(共8篇)】相关文章:
若在文言文中表示你的用法举例2023-05-31
高中文言文虚词2023-10-12
高中常用文言文虚词2023-10-14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2022-06-20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网友来稿)2023-08-23
文言文虚词2022-06-03
高中文言文中乃的用法2022-09-12
文言虚词且的用法2023-05-26
王翦将兵阅读答案2022-09-04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