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地认识人生的正反比例散文

时间:2023-07-02 07:34: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清醒地认识人生的正反比例散文(通用8篇)由网友“俺滴”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清醒地认识人生的正反比例散文,方便大家学习。

清醒地认识人生的正反比例散文

篇1:清醒地认识人生的正反比例散文

清醒地认识人生的正反比例散文

每个人都期望付出与收获成为正比例,付出得越多,收获越丰厚,现实却往往令人无比失望,付出了很多汗水,却只能收获微薄的成果。

许多在工厂里打工的人,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工作环境恶劣,超强体力劳动,每月的薪水却是薄薄数张钞票,不敢奢侈地乱花,节俭着从胃里省下几张匀给父母与子女使用。即便是未婚的青年男女,捏着那几张钞票,也不敢进入服装专卖店,只能从路边摊上捡几件衣衫涂抹青春的色彩。

认识很多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他们的梦想与汗水洒落一地,却从未收获过理想中的闪光镜头,参差不齐的文字怎么会获得名刊的欣赏?即便地方小报,也不一定给他们留下零星版面,供他们崭露头角,倒是那些炙手可热的人物,得以连篇累牍地尽情挥洒用来教诲别人。

见过一位酷爱文学的中年人,他从青年开始,对文学不离不弃,在别人纷纷抛开文学,去社会舞台上寻找更多精彩时,他还是躲在文字里,寻找那片精神的高地。他付出了时间、精力、汗水,还有他的激情与梦想,可是文学对他是那么吝啬,只会偶尔给他一点机会,让他的名字在报刊上露一下脸,然后再也提不起半点兴趣。就像沙漠里遥远的绿色,在旅人几乎绝望时,又会在风中摇曳,激发起旅人的欲望与信念。

越是在底层,付出的汗水越多,获得的越少。有人说:在向上走的过程中,不要介意得失,多付出是为了以后的多获得。道理是如此,却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收获季节。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并非全是坚持与否的缘故。

有的人,为了一个理想,矢志不渝,终生都在为之奋斗,也未必能够如愿以偿,其境况往往凄凉不堪,尤其是那些看似耀眼光鲜,却是令很多人无法做到的行业。明星、大款,成功者往往是众人趋之若鹜,他们背后的辛酸,及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有多少人可以承受?

而当成功之后,人生往往呈现出另一种反比例,即付出并不多,收获的却是丰厚的回报,不论金钱,还是荣耀。同一所学校里出来的学生,能获得学校邀请的,都是成功者,那些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者,一样被教书育人的学校所忽略与漠视。无论是舞台,还是灯光,甚至掌声与鲜花,都留给了拥有声望与地位者,他们的话语成为名言,他们的经历成为榜样,他们的习惯与动作被镜头摄下,在各种场合反复播放。

其实,成功者看似幸运与风光,也需要能力去把握。有的人,在这种舞台上享受此等荣耀时,往往忽略了之前的种种付出,变得头重脚轻,忘记了自己的位置与真实的分量,在飘飘然中又会跌下台来,成为众人口中的笑料。

秤砣虽小压千斤,不是秤砣的能耐,而是秤杆带来的能量,在成功者的舞台上,荣耀、地位、权力、财富,都是那秤杆,他们占有的越多,所能代表的分量越大,不过,也需要好好地使用,不能把属于社会与大众的东西统统揽进自己的口袋,虽然当时他们可以做到,最终却会得不偿失,把自己也装进去囚禁起来。

所以,无论人生的正比例,还是反比例,都要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付出的时候,要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积极信念;在获得的时候,要有自我与大众之间的合适位置,秤杆再长,那是别人赋予的,都不应全部归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唯有如此,人生的比例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与运用。

篇2:清醒地成长散文

清醒地成长散文

没有什么“形势永远比人强”,因为所有的墙壁,其实都是门。如果有一千个人中,有一百个人,有自己与大环境格格不入的内心世界。一百个人中,有十个人有离开这个跑道,忠于内心的勇气。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获得了成功。那么未来的社会,也许会大不一样吧。

前两天,我看了网易新闻做的一个专题,叫做“CBD的午餐”。专题采访了在北京CBD工作的商业顾问、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媒体人等等。每天的午餐成为了他们最大的烦恼,好的太贵,便宜的太脏。每天在食堂吃太单调,在便利店吃人多得像要打仗。

CBD是北京的中心,它在短短几十年内是变得如此繁华漂亮,每次我路过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中国真的成为盛世强国”这一类复杂的感叹。每年都有很多面孔新鲜的年轻人涌入这里,建设这里,维护这里的正常运转,把自己的梦想,捆绑在中国的“强国梦”上。

然而,每天最基本的吃,都成为很大的烦恼,消磨着对生活的热情。而这只不过是年轻人每天几十万烦心事中的一件而已。

今年3月份,我搬出了学校,在外面租房子住。我住的地方叫做五道口,这里有一个别名,叫做“宇宙的中心”。很多站都在这里,例如xxxx网易之类的。

每天早晚,我上课放学,都与这些网站的年轻员工们同进同出。我看他们每天早上挤下地铁,晚上再重新挤回拥挤的地铁。脚步匆忙、面色疲惫。他们几人合租一间屋子,个人空间只有一间卧室、一张床和一台电脑而已。

我每次看到他们,总会产生很大的恐惧,我在想:是不是就是这样了?生活就是这样?未来就是这样?理想,也就是这样了?

我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城市,家里都是铁路系统的。这个系统非常封闭,几乎买断了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我的很多小学同学,现在已经像他们的父母一样,进入了铁路系统工作,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铁路职工,一生大概都不会离开那座小城市。

我放假回家和他们聊天,他们会表达对自己生活的愤懑与不满,说自己原来的理想是能够去一线城市当白领。他们羡慕我能够离开这所鸡犬相闻的小城,觉得能够来到北京的我,前途是无可限量的。我想到每日所见的白领生活,不知该说些什么。

十五岁的时候,我去湖北最好的高中上学,周围有很多同学是“富二代”,家庭提供的物质保障让他们可以去享受漫长的青春与轻狂,整个世界都像是他们的。今年再次和他们偶然在网上遇见,却发现其中的绝大部分已经出国了,有的是去读书,有的干脆已经移民。他们也劝我出国,说:“中国什么都不好,出去了你就不再想回来了。”

听说这个世纪,就会是中国的世纪了。如果世界是个环形大跑道,那么中国已经跑在了前面。

中国内部,则更像一个大跑道。所有人朝着同一个目标狂飙猛进,同心同力,身不由己。终点是什么呢,是幸福么?是成功么?是北京三环内的一所房子么?大家都一直跑,一直跑,渐渐的,所有人都忘了这个目标是什么,甚至也不敢去过问。

我的小学同学们,那些一辈子也许都生活在故乡的年轻人们,认为自己起步慢、起点低,永远不可能赶超,因此放弃了,把自己视为社会的底层而在后面慢慢踱步。

我的高中同学们,看不起这场游戏,所以干脆离开运动场,不陪你们玩儿了。

而其他所有人,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离开这个跑道,去反抗这个规则,因为所有人都在跑啊。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不断创造出大量的财富,金钱在中国流动着,资本便调配着每个人的生活。钱流向一线城市,便杀进北上广。钱流向体制内,便冲进体制内。

要清醒地成长,必须有脱离这个轨道的勇气。即使轨道之外,并不许诺成功。今年,我陆陆续续接触了一些年轻人,一些与众不同的`年轻人。有的高中生放弃了名校,去就读企图建造乌托邦的南方科技大学;有的大学生,刷海报、拉选票,去参选人大代表;有的师兄师姐毕业了,也放弃名校、外企这样的选择,去做一些他们认为能够改造社会的事情。

没有什么“形势永远比人强”,因为所有的墙壁,其实都是门。

如果有一千个人中,有一百个人,有自己与大环境格格不入的内心世界。一百个人中,有十个人有离开这个跑道,忠于内心的勇气。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获得了成功。那么未来的社会,也许会大不一样吧。

未来的中国,会变成一片原野。有跑的、跳的、在阳光下晒太阳的。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安。盛世强国下的年轻人们,人人有选择的自由,和择善从之的勇气。

篇3:许我清醒地沉睡着散文

许我清醒地沉睡着散文

你是否相信,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在你惊鸿一瞥的那一刹那,便已深深熔铸进你的记忆。一如一次旅途中偶然瞥见的一江山水,第一秒的倾注,便已心神皈依?

遇见它,或许,是一次冥冥之中的偶然相遇。时至如今,我尚不曾遇见生命中注定了的那个男子。我想,也许我始终会是合欢世界里的一个过客,慕名而至杏花烟雨的江南,看尽戏台上别人的俱散离合。微雨扶风,隔窗传来咿咿呀呀的唱和,我只身凭栏细数无数遗落在手边木质楼梯扶手上的细细条痕,辨不清那浅浅沟槽里刻下的究竟该是伤痕还是落寞?眼底可以竭力自持,但心却坦诚如斯,终究是割舍不下那些故事里层层荡开又层层敛起的开开合合。

我想我始终不够洒脱,不知该如何从别人的全世界路过。但,也许,无论你愿意与否,都曾经、正在亦或是将要从别人的全世界路过。

生产是肉体剥离肉体的痛苦,可我们仍甘之如饴。生命是灵魂剥离肉体的决绝,宣告这世界的第一声啼哭,便是与沉睡的.过往果断割裂。那些尘封在胚胎里的如水梦境,摇曳着就此踏上波光粼粼的征程。生命自此成为一个人的事情,自你从娘胎里坠落的那一刻起,便成了踏上那条通往彼岸泊舟的唯一主客。

生活演绎着形形色色的错过。身边常有无数的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归根结底只是路过,或许唯一的不同便是多了些轻重缓急的错落。如落英缤纷,纷纷洒洒的从眼前坠落。你可以心痛,但即便是那种来自生命本身最真实最刻骨铭心的同依旧无法挽回注定了的纷落结局。

叹不尽离殇,挽不回逝去。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错过,才让曾经天真无知的孩童变成了今日西装革履的你我。无忧收进岁月渐渐染成落寞,少年丢失自我背负起重责。

你说:这世界有太多的东西值得错过,比如:你我。是的,然后我们的确彼此错过。只是,谁都偷偷私藏了、背向对方头也不回决绝离开时那滴错怪了风沙磨砺出的眼泪。碎了亦世界的记忆,落了一天地的心,交给时间去慢慢治愈。

岁月的洪荒太无情,生命的径流太寂寞,青春的朝露怎忍蹉跎?如果注定了要就此漂泊,下一次的偶然相遇时应笑着从容而过,在彼此转身分离时默道一句:谢谢你曾经与我擦肩而过。

谢谢你曾经从我的天空轻轻划过。这场喧嚣的盛宴里,谁不曾遇见错过?谁又能说得清对错?既然无从辩驳,不如转身假装洒脱。

爱情错过了却留下回忆;亲情错过了却留下珍惜。爱情错付了仍留下祝福;亲情迟到了便从此别离。最后,或许只剩下友谊陪你颠沛流离。

一个人突然不顾一切地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是想要抛却所有的鲜血淋漓,独自去远方忘记。打包所有的伤痛丢弃到无人知晓的深山里,发誓从此不再拾起。

道一句:后会无期。就让我从你的世界里安静退离。我自离去,君且珍重。

我不知那些故事里的悲欢离合有几分真实,亦不想过分计较去一一斟别。描写与想象又有何太大的区别?都不过是在叙述一段故事。最重要的是,你曾在这些故事里收获了什么。巴蜀深山里的播种季,那些蹲坐在田间地头默默看别人弯腰收割稻穗的农人,是在别人的身影里进行着一场心与魂的无声演习。

从不曾遇见过一个男子的笔迹会如此细腻。那些被他一一采撷进书页里的男男女女,画面一点点拼合,拼合成一部讲述百家百态的慢镜头电影,落幕时留有一句:“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待在你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

有多少风景,曾从身旁轻轻掠过,心却终究还是偏爱独守一个人时的寂寞;有多少人,曾经热烈相拥到泪流满面,曲终人散后依然难逃擦肩而过的宿命;有多少事,曾与之日日夜夜的苦苦纠缠,最后流落到记忆里却只剩下只影片段,随年华一点点剥离。

让结局扑朔迷离,让回忆归于沉寂,让背影渐行渐远,让岁月谱就一曲不悲不欢、不浓不淡、不愠不火的挽歌,以此来祭奠我们早已要相忘于江湖的约定,以及,那些被谁悄悄写进发黄日记本里的、积痕越深,越会消蚀人骨血的段落:

愿青春没有离歌,愿爱情永不败落,愿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岁月也不曾静静剥落,而我们依然留在那年,谁都不会成为谁生命里的过客。

跌落在地平线的日落,将我们的身影撕扯成一曲悠扬舒缓的老歌,彼时的你我,就那样手牵着手一直默默地目送夕阳点点沉没。

是谁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有你陪伴的日子里,似乎,光阴也暂缓了脚步,变成了点点消磨,日月亦总是莫名迟落。

“在季节的列车上,如果你要提前下车,请别推醒装睡的我。这样我可以沉睡到终点。假装不知道你已经离开。”

篇4:有多少人能清醒地作出选择散文

有多少人能清醒地作出选择散文

人的一生里,总该有一种高贵的心灵和姿态,对权力,对金钱,对地位,都应该这样。当满世界都趋之若鹜时,你应该对它淡淡一笑。因为,所谓的“自在”,就是不为念头和现象所困,也不要刻意去束缚和压抑自己的心。

有一天,我跟一个年轻的朋友聊天,谈到死亡的启示,我告诉他,我的弟弟二十七岁的时候就死去了,他的死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和感悟。至今,我在武威的家里仍藏有一个警枕,是个死人头骨,它一直提醒着我,死亡随时都可能降临。朋友听后谈到大前年的一些想法,他说那段时间他身体不好,就觉得健康的时候一定要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我问他,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他说,就像现在这样,开着车在街上跑,时不时出去旅游几天。他还说,其实他对现在的生活已经比较满意了,但总是免不了感到痛苦,有时还会对未来感到莫名的恐惧,对别人的误解和伤害也会感到愤怒与伤心。我告诉他,他需要的是自由,但不是他现在的那种自由。他现在仅仅达到了一种身体上的自在,这种自在虽然也不错,但还是被动的,因为它需要物质保障。如果有一天,经济危机影响了他的公司,他的自在就会马上大打折扣。何况,既然他经常会感到恐惧、愤怒、伤心,就说明一定的物质基础并没有带给他心灵的自由。

现实生活中,许多朋友都想赚很多钱,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就可以生活得自由自在。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因为,他们拥有的更多,看到的就更多,不想失去的也更多。他们拥有和憧憬的更多,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维持和追求,这样的心境之下,他们很难实现一种心灵的自由,有时连身体的自由都无法保障。

我的学生们有过许多这样的经历,比如,一个学生告诉我,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她不断努力着,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与应酬当中,从来没有耐心地听孩子说过话,也没有好好地给家人做过一顿饭。她的孩子从小就缺乏母爱与关怀,变得敏感而自卑,无法自如地跟别人交流。长大之后,她的个性当中就形成了难以修补的缺陷。

现代社会中,这样的故事非常多。好多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忙于上各种补习班,没时间玩游戏,没时间亲近大自然,小小的他们总是包着硕大的书包,一个人在街上徘徊。每次看见这种情景,我就觉得非常心酸。我不知道,是否有一天,社会上的父母们都能明白,孩子们最需要的,并不是越来越好的物质条件,而是爱、关怀与正确的教导。而父母的诸多欲望,社会上不断异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总在污染和伤害着孩子们水晶般纯净的心灵,无情地打碎了他们的梦想与向往,让他们像父母一样,在社会的挤压中烦恼地生活,无法品尝一种真正的快乐与自由。

其实,自由并不像好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它非常质朴,非常简单,也非常纯净。而且,它跟物质是没有绝对关系的。陈亦新的'妈妈说过一句非常好的话:“拣垃圾也能吃上饭的。”她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活下去并不难。只要一个人能活下去,他就有主动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所以说,剥夺你的自由的,好多时候并不是命运,而是你那颗充满了欲望的心。举个例子,假如你觉得一定要有小车,有楼房,一定要每年出国旅行一次,才叫过得好,那么你就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因为你要为得到这些物质而舍去好多东西,包括宝贵的生命时间,有时候还包括你的善良与道德底线。再者,命由心造,如果没有自由的心灵,又怎么能活出自由的命运?

我活得非常自由,非常快乐,就是因为我舍去了好多东西。好多年前,在我还没有成功的时候,我曾经开过一个书店,那个书店能为我挣很多钱,但是它浪费了我大量的生命时间,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把它给关掉了。跟我一起做图书生意的人,现在有好多都成了千万富翁,但他们都羡慕我,因为我出了好几本书,更因为我留下了一些岁月毁不了的东西。如果我想要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还想开小车,那么我就不得不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常说,人的一生里,总该有一种高贵的心灵和姿态,对权力,对金钱,对地位,都应该这样。当满世界都趋之若鹜时,你应该对它淡淡一笑。只要你有了这样一颗不被欲望所缚的心灵,你就自然能活得自由自在。因为,所谓的“自在”,就是不为念头和现象所困,也不要刻意去束缚和压抑自己的心。

佛家所追求的解脱,便是一种绝对的自由,我们也称之为自在。它跟许多人理解的“自由”不太一样。人们通常认为,外界制约了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所以他们才感到不自由;但佛家认为,自由应该是完完全全的自主,是一种“纵横尽得”的境界。而且,佛家提倡的自主,是一种心灵的自主,是不被虚幻的现象所迷惑的清醒,是一种主动且坚定地做出选择的勇气,而不是一种盲目的固执,更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不过,人们心中的“自由”与佛家所说的“自由”之间,还是有相通之处的,那便是两者都强调要“摆脱束缚”。仅仅因为佛家对“束缚”的理解与社会共识不太一样,才造成了两者在解读“自由”时出现的许多分歧。人们总是认为,束缚是外部世界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东西,所以他们习惯于要求外部世界发生改变;而佛家则认为,束缚是人们认假成真后生起的诸多执着,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东西。所以,真正的佛家行者向往且追求的,永远都是自心的改变,而不是外部世界的改变。在他们的眼中,真正的“摆脱束缚”,应该是放下一切执着。

不同的观点催生了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催生了不同的追索之路,这本是非常正常的。我也常说,太阳有太阳的轨迹,行星有行星的轨迹,正是许许多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丰富。不过,这世上,到底有多少人能清醒地做出选择,又有多少人甘愿承担选择带来的一切后果呢?

篇5:认识自己,把握人生散文

认识自己,把握人生散文

我们很多人也许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不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可能工作了好几年了,却发现自己根本就不适合这个行业。一个人的成功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认识的过程,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伴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和阅历的不断丰富而完成的。虽然自我认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完全有能力正确地认识自我。因为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我,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决断和准确的选择,才能把握机会,成功人生。

古代思想家老子告诫我们:“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做人最贵的是“自知之明”。然而,“聪明人”很多,他们习惯于揣摩别人别人的心理和处事准则,于是对别人了如指掌,对自己反倒是不清不楚。因而说知人易,知己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对自己多一分了解,也许对生命会多一分正确的认识。

有很多人认为,认识自我就是认识自己的缺点。于是,有很多人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们会说:“我的能力恐怕不足,何必自找麻烦!”认识自己的缺点固然是很好的,可以此谋求改进。但如果只认识自己的消极面,就会陷入混乱,让自己变得没有了什么价值。因此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首先就不能看轻自己,还要认识自己的优点。要正确评估自己的优点。

所谓的优点,就是你能运用的才干、能力、技术与人格特质,这些优点也就是你能有贡献、能继续成长的要素。我们大家总是觉得自己说自己的优点是不对的,会显得太不谦虚。其实,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优点,却要去否定它,这种做法既不符合人性,也表示不诚实。肯定自己的优点绝不是吹牛,相反的这才是诚实的表现。

要想清楚自己的优点,首先需要重视自己,要塑造自己对自己的好印象。如果你能用积极的心态看自己的过去,就能用积极的心态看自己的现在,更会用积极的`心态去规划自己的将来。必须仔细地看自己,发现自己具有哪些优良的特质,这些特质也是你本质的一部分,这些都是你的优点,而优点就是力量,你的优点能使自己更自由、更自在。

认识自己方能更好地认识人生,驾驭人生,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与其花费心思去揣摩别人的喜好,还不如好好认识自我。一个了解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生。

篇6:人生天地间地篇五散文

人生天地间地篇五散文

地篇: 地,孕育万物,消耗着自己,我们应该加倍回报与她。

8三块大洋

在记忆中,我听到的第一个故事,是母亲讲给我的。

母亲从小不记得自己的母亲,是我的姥爷(齐玉玺)把她拉扯大的,父女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就在母亲十五岁那年,她的父亲因为饥饿和劳累卧床不起了。因为家里穷,没钱买药治病,只能是“坐以待毙”了。

母亲不甘心她唯一的亲人离她而去,听人说,亲人之间的寿命是可以转借的。于是在低矮的土屋里,在昏暗的油灯下,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

土炕上面,姥爷奄奄一息,正在用他越来越微弱地喘息向人世作着最后的诀别;土炕下,母亲长跪不起,虔诚的祷告,要苍天保佑,愿意把自己的寿命缩短,以此来延长父亲的寿命。

这一场面算不上惊天地,泣鬼神,却引起深夜行军的一支八路军队伍的注意,他们要找水喝,又不便惊扰百姓,昏暗的灯光把这支队伍引来,他们目睹了屋内的一切,当然不相信这“借寿”的效力,只是从本来就不充裕的给养中拿出三块大洋,交给母亲,让她给姥爷看病。

姥爷的寿命没有因此延长,三块大洋的大部分成了他入土的费用,但母亲却因此对共产党有了认识。

9家的感觉

与父亲相同的是,母亲也有一绰号——“大脚省”,原因是与那个时代的妇女不同,母亲有一双缠过又放开的大脚。

不知是因为因为家境贫寒,需要保存双脚用于谋生?还是母亲思想解放,不愿受这一封建礼教的束缚?或许是姥爷爱女心切,于心不忍?这都无从考究了,每当看到与她同龄的妇女因为“三寸金莲”,而站立不稳,走三步退两步的可怜样子,我总是庆幸这一决策的英明。

就是靠这双“天然”的双足,母亲走完了她的人生道路。跑反,支前的路上,她肯定要比别人走得稳当。母亲从天津回家以后,独当一面,勤俭持家,拖儿带女,就是靠的这双脚。

母亲干练聪明,心灵手巧,裁裁剪剪,缝缝补补的活计经常有人求教与她;母亲心地善良,待人友善,家中经常是宾朋满门,大部分时间炕上炕下都坐满了人。

母亲衣服做得好,我们虽然没有值钱的衣服,但合体的裁剪,新颖的样式领导着乡亲们着装的潮流;母亲的`饭做得好,就是家常便饭,她也做得有滋有味。记得小时候,我串门的时候,不吃别人家的干粮,不是因为不贪嘴,而是因为别人家的干粮不如母亲做的好吃。

“棒子干粮杂面汤”是我记忆中的佳肴,那就是家的味道。自从母亲去世以后,我再也没有品尝过那个味道。

自己过日子以后,我尝试着让妻子做过几次,总感到不是那个滋味。妻说我是犯了朱元璋皇帝“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毛病,这不无道理,但我内心深处还是存着深深的眷恋,觉得和“红米饭,南瓜汤”的感觉类似。

母亲持家的日子,虽然清苦,给我留下的是家的感觉,温馨的回忆。

10深刻记忆

与母亲相处最深刻的记忆,是1958年的大跃进,到处放卫星,创造万斤良田,深翻土地,大炼钢铁,把家家户户的铁门鼻和做饭锅都拿去,为了打井而拆房扒砖,多年以后,村里还留着被扒过砖的房屋,活像满目疮痍的伤兵。

大跃进更要人们的干劲,这就是让人们大干苦干,昼夜不停,超英赶美,要一天等于二十年。

有一件事,印在我的脑子里.

那时候我还没上学,大概是六七岁吧,我弟弟不到一岁的样子。母亲参加大跃进干活去了,留下我来照看弟弟。

时间长了,总也等不到母亲回家,弟弟饿的一直在哭,我没有办法,就抱着他坐在大门口的石头上等我母亲。

天都黑了,没有月亮,只看见满天的星星。黑暗中我瞪大眼睛,使劲盯着街上偶尔走过的人影,盼着母亲回来。

一次次的由希望变成失望……

弟弟再也没力气哭了,我也彻底失望,靠在墙根边抱着弟弟睡着了……

后来,听母亲说,她在工地干活,老是惦记在家的我哥俩,几次请假都没被允许。后来母亲偷跑回来,还有人跟回家来,说她逃避劳动,老人家还被不懂事的人踹了一脚。

当晚,母亲就带着我们兄弟两人,由姐姐护送,逃难似地上火车去了天津,找我父亲去了。

那一次,弟弟很长时间不睁眼睛,母亲则急得把眼睛都哭肿了。在天津的儿童医院里,我第一次见到一个大暖瓶样的东西连在弟弟的头上,把一大瓶水注入了他的脑袋。(现在知道,那是小孩子在打点滴。)

弟弟睡醒了,……

那个踹母亲一脚的人,后来与我相处过,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他对于自己在疯狂年代做的对不起乡亲们地事情,深感愧疚。特殊的环境,有时候真的能把人变成鬼。

11古道热肠

母亲没有文化,不懂得理论,没留下处世格言,但是,她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扶危济困,什么是古道热肠。乡亲们碰到难事找她,心里不痛快找她,就是没事也愿意和她聊天。好像她就是大家的主心骨和灵魂似的。什么婆媳关系,兄弟分家,就没有母亲不管的事,家里人来人往,都赶上老舍先生写的“茶馆”了。

我在这种环境里长大,耳濡目染,从母亲那里学到许多东西,受益匪浅。

大跃进过后不久,就是三年困难时期。我没有亲眼见过文学作品里描述的“饿殍遍野”的情况,但忍饥挨饿却是亲身经历的,偌大一个村庄,人们饿的抬不动饿死的乡亲而没法出殡,也是我亲眼见到的,以致后来在忆苦思甜时,有人错把它作为素材。

大黑奶奶,是我们家的一个邻居,八十多岁,是一个豁达乐观的老太太,小孩子有什么不舒服,经她的手一胡啦就好了。她的儿子我称他为大亭爷爷,也有七十来岁,一缕长长的白山羊胡子,他每天端着一大一小两个碗到我们家吃饭,我则经常把他的头作为我的玩具。他的日常工作就是给生产队放羊,他放的那一大群绵羊,干干净净,个个膘肥体壮。每到快中午的时候,三声清脆的鞭声告诉人们:“我放羊回来了,是你们做午饭的时候了。”

困难时期,身强力壮的人家都难以度日,更不用说这孤寡的母子两人了。我们两家住的很近,关系也很好,母亲始终把他们当亲人对待,因为我们家有父亲在外接济一点儿,日子相对好那么一点儿,只要我们有的,总忘不了给他们送去。

日子越过越难,粮食比什么都金贵,我们家也断炊了,大人尚可忍受,我和弟弟饿的经常吵闹,母亲使尽浑身解数,什么树叶,野菜,水草我们都吃完了,还是挡不住肚子的饥饿。母亲则是什么都舍不得吃,有时候我们问她,她总是说已经吃过。也就是在那时候,母亲饿出大病,这是后来我们才知道的。

尽管如此,对大黑奶奶一家的照顾,仍然继续着。有一次,母亲做了几个窝头,没让我们看见,给大黑奶奶送去。老人家已经饿的不会动了,见到母亲,她对母亲说:“五臣家的,我没有病,就是饿的。你的孩子还小,照顾他们要紧,我这么大年纪,咋着都行了。”她说着说着就哭了,母亲也哭了。这句话成了大黑奶奶的临终遗言。这一情景,母亲念叨了多年。

也是多年以后,我在电视里看到,当时的国家主席刘主席在他的故乡花明楼对乡亲们说“乡亲们挨饿,是我的工作没做好,向大家赔罪。”

有这一句话,乡亲们都释然了,何况是“七分天灾,三分人祸”方方面面的原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可见,这“载舟之水”,是多么的深明事理啊!

12刻骨铭心

我上初中的时候,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但也仅仅是最低层次的温饱。供养一个孩子上学,已经是很大的开支了。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一年的学费是四元钱(分两次交,每学期两元),一个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是六元钱,尽管不多,但到时候就得拿出来,母亲还是很吃力的。

为了供我上学,母亲有病舍不得看,省吃俭用,节省了一切开支,全力攒够我上学的费用。

有一天,刚刚上完第一节课,接到消息,母亲病重,让我回家。我预感大事不好,从县城到家二十里的路程,没有自行车,我好像被风吹着一般,一溜小跑就回来了。

还是晚了,这时母亲已经不会说话了,听到我的声音,她吃力地睁开已经失神的双眼,一只手颤巍巍的从怀中掏出几张纸币,挣扎着递到我的面前……

这是带有母亲体温的六元钱,正好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用,是老人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交到我手里的。双手接过它,我感到无比的沉重,它寄托着母亲对我的全部希望……

尔后,老人家阖然长逝 ……

说句不恭敬的话,这简直就是巴尔扎克笔下欧也妮.葛朗台的最后定格!其内涵又是截然不同,一个是冰冷的索取,一个是滚烫的奉献!

这一定格,给我终生记忆,使我灵魂震颤!事情过去五十多年,仍然是刻骨铭心的,为了她老人家的遗愿,我必须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母亲去世两年,我完成了中学学业,由于国家停止了高考招生,母亲对我的期望暂时是没法实现了。

适逢“珍宝岛”战事发生,我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巡逻站岗,军事训练,立功受奖,业余时间我一刻也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紧张之余,虽然远隔千里,仍然割舍不断对母亲的缕缕思念之情,每次探亲,我都要到母亲坟前厮守一个时辰。

亲人们不放心,总是默默陪伴,其实,我心里明镜似的。按理说这是母子天性,我却认为,这是母亲的人格力量使然。

提笔书写此文,距母亲去世已经五十多年,但是,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稀可见,件件往事历历在目。对母亲的回忆,使我再次领略了母爱的伟大与真挚。

它恰似一杯陈年的老酒,时间越长,愈加醇厚绵软,回味无穷。这么长的一段文字,竟然一气哈成。对于一向疏于动笔的我,算是一个奇迹,仔细想来,这里面又有必然性,这绝不是什么灵感,只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尾声:祈望绕梁三日,又盼落地无声

对于父母的期望,我始终铭记在心并把它付诸行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没有正式跨入大学之门,但是,通过艰苦的自学之路,我取得了大学文凭,成为一位合格的高中教师,看着自己的一批批学生进入大学之门,我或许能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如今,我也已年近古稀,一双儿女早已大学毕业,现在在各自的岗位上做着自己的事情。与父母在世的时候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又逢祭日,我去祭扫父母的坟茔,突然想起一个故事:一个人说,他的一生一半是在还债,一半是在放债。

说他穷吧,有钱放债;说他富吧,有债要还。人们不能理解,请他解释:“受父母养育,需要报恩,这是还债;为人父母,要尽责任,这是放债。”

通俗,明了。称得上是哲人睿语。

人生天地之间,承前启后乃分内之事,要认真的从老一辈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并且要努力的把它传给下一代,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用咱们庄稼人的话,也可以说:一半是在收获;一半是在播种。这是我这个故事的理解。

篇7:认识自己,方能规划人生散文

认识自己,方能规划人生散文

直觉思维是神圣的礼物,理性思维是它(直觉)的忠实的仆人,而我们现在却创造了一个社会,它给“仆人”以荣耀,却忘记了自己神圣的礼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在无意识品牌定位中,道格拉斯·范·普雷特(Douglas Van Praet)引用了哈弗大学商学院教授杰拉尔德·奥特曼(Gerald Zaltman)的观点,教授认为当我们做决定时,高达95%的情况是我们对自己的理由毫不知情。世界知名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克里斯·弗里斯说到90%的大脑活动都没有到达头脑的意识层。

换句话说,做决定的理由主要取决于大脑边缘系统,大脑的深层中心部位。大脑中的这部分通常就是指你的“胆量”或直觉。当你做出一个糟糕的决定或是说谎时,就是这部分令你的胃紧张起来。

当你规划好了生活的外在方面却没有把内在放在首要位置考虑的时候,你的这一部分就会进行自我麻痹。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暴饮暴食,和变成工作狂。

所以当你想要规划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你首先应该审视的是自己的身份、是你的内心,最后才应该去考虑你身处的外界环境。

所有成功人士都遵循了一个模式。当然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其中的秘诀。你必须规划你的人生和你的生活才能取得成功,而不是围绕一个目标、一个梦想甚至是一个任务。

在你规划自己的人生以获取成功之前,你必须了解自己。

你是左脑发达的人还是右脑发达的人?你喜欢在安静的场所工作还是享受在人群中的感觉?你喜欢交谈还是倾听?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怎样被人记住?如果你还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么突破表面形式的规划而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未免会有些困难。

不管你的环境多么艰难,你都可以做到。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已经卖出了两千五百多万份,传达的希望和纯真的信息影响了数以万计的人。但是她却是一边和家人四处躲藏以免被捕或被杀,一边奋力为自己赢得写作空间。她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并且在这一基础上规划自己,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你不必完全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你必须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这样,你的选择就会是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指导下完成。

篇8:自信人生会是怎样地美好快意散文

自信人生会是怎样地美好快意散文

自卑心重,以前总想做孤儿,到广阔的天地去流浪。所幸遇到的长者都鼓励:你很棒,再自信些就成了。又费尽心思,猜想自信人生,该是何类样状。

自信的人,想必在哪种场合,都是志气昂扬,因为相信自己非常棒。无论见何等人物,从不仰视,也不俯视,皆以平等心对待,因为可以把对自己的信心投射到对方身上。生命既出于宇宙,人在猴子眼里都一样,主观上看,似乎也没有很大差异。

有一本书,台湾蒋雅琪写的,《没经验,是你最大优势》,书中讲述了她从小白一路披荆斩棘成为知名的媒体人和创业家的故事。她的每一次重大经历,几乎都从零经验开始,却勇往直前,拼尽全力,克服所有困难,达成所愿,收获了极大的成就感。

她的奥秘,强调勇气,而背后支撑着这份勇气的,正是她的自信。小白只是初始状态,信心不必基于初始状态,不论最开始是什么样子,我都对自己的潜力无限信任,站在起点看愿景,虽然有些远,但把愿景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渐次达成时,就离愿景越来越近,最终只要再努力迈一步,整个愿景就可达成。

基本上任何事,起步后保持一定加速度,每天比昨天做的再好一点,持续足够长的时间,终将达成。最典型的例子,世界首富巴菲特。不用像首富那样聪明,那样枯燥,就把自己持续成长、写一本书、旅游一国作为目标,一生的时间,足够做得成。

当全身心地投入自己要做的事情时,可以爆发出的创意是无限的。自卑的人,花在纠结状态的时间太长,做事情的有效时长就短,来不及实现目标。人大脑里的神经元可能有宇宙里的星星那么多,大脑像宇宙一样复杂,按理应发挥极大的功效才对。

每个人,大脑神经元的量级应该都差不多,表现估计也差不离。可大脑的表现似乎是有个阀门的,阀门打开,状态就很high,让人自由调用各种深层记忆库里的知识,自由地链接复杂资讯,无限创建创意组合。阀门打不开,大脑就像瓦塌了,一堆浆糊,只有蒙圈。

这个阀门,或许就是信念。自信的人,独立掌控了这个阀门。不给大脑设置任何障碍,理性而乐观。大脑摄入没有障碍,便可随时随地吸收新知,再用自己的方式转化演绎,输出也没障碍,总能自如地应用出来,最理想的状态。或许,禅宗传承时,推崇顿悟,那些顿悟的大师,了然此阀门,即可从容应对祖师的考验。

这么看大脑,有点绝对化,自信不能点石成金,全然自信的人不是天才,也不是超人。而那些曾经自我实现,做出骄人成就的人,不一定都是全然自信的。但自信可以支持人,自主地吸收成长的动力,让一个小白在成长中,加载其他各类成事所需的'装备,升级飞跃。

自信,对于普通人的意义,不在于成为超人或天才,在于消除由于自卑而产生的纠结。人不纠结,就会奔着目标直接去,全力高效,即使达不到最理想的状态,没办法在短时间限制内,表现得绝佳,也会在一个合适期限内,实现目标,肯定会超越以前的自己。

自信者不后退,即使我现在很烂,还可以站在人前面灿烂地笑,再过一天,就会更好一点,让你刮目相看;自信者从不软弱,在自己的理性边界内,坚定甚至强硬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有一种幸福的状态,来自于心流。当全心投入一件事,专注而沉浸,就会忘我,进而愉悦,是能够超越普通物质享受带来的刺激感的大愉悦。只有能力和目标均处于高水平,才能产生心流。显然每个人都会产生心流,而自信者更容易些。首先,不论目标多高,自信者都会勇于应对。只要是人提出来的目标,人就可以自己找到解决方案。如果能力低,自信者就会想尽办法提升能力。持续地勇敢,即是耐心,进而坚韧,便有量变到质变。

人最高的满足在于自我实现,自信者,能够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向着这个目标,不断趋近。而短期目标实现后,自信者又会重新设定目标,继续挑战,在一个人生里,不断挑战目标的心流体验,带来充分的幸福与满足。有人会担心,陷入稳定的舒适圈,怎么办?自信者大概不会有此恐慌,因为总是相信自己还有潜力做到更好。

每个人经历不同,是天赋和生长环境不一样,所做的选择不一样。而论到品质,却是不管什么情境下长大,都可以向着真诚、开明、温暖、善良、坚毅这些精神之峰,不断攀援的,自信也一样。不论是谁,无论曾经经历何等境遇,选择何种路途,人生总是还有很多机会,放出自信的光,让自己这一生不可替代。

青年有所为的作文

何其芳《预言》赏析2

何其芳《预言》赏析

初一作文提纲

初一作文提纲范例大全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高考作文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山东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高考作文指导:整句巧用

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高一必修)

清醒地认识人生的正反比例散文
《清醒地认识人生的正反比例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清醒地认识人生的正反比例散文(通用8篇)】相关文章:

反思的意义2022-12-08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022-10-08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023-10-29

高三语文答题方法2023-04-10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高考作文写作需要三种支撑2022-04-30

高三语文典型的15个问题与六个重点环节2022-09-03

人教五上数学教学计划2023-02-18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2022-11-09

六年级复习比和比例教学设计2023-11-21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