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白金尧先生花鸟散文(整理4篇)由网友“贺吴虎儿”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记白金尧先生花鸟散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记白金尧先生花鸟散文
记白金尧先生花鸟散文
白金尧先生的作品,简洁明快,轻轻几笔,勾勒的已经不再是花鸟的妩媚,而是久经风雨之后的心境:宁静与沉思,玄奥妙哉于此。通篇作品里描写的并非只是自然界里的花鸟世界,而是滚滚红尘里自然的永恒和真谛!
于似与不似之间,白金尧先生有一种笔趣,热热烈烈的色,用到后面,就好比是佳色美景是朝念,暮色间怕辜负花落人谢而乐极生悲,惟胡靠着一支笔,记下。笔墨记下的全是好,着实是让人世间留了一份余念。那些浅浅的色,炫染着一点情怀,说不清道不明。是画里的念,是一个画着的信徒。他在乎着一幅幅作品里,凹凸描染的就是一个繁华之后的千疮百苦,无声的美丽;还在乎的,是一份明艳的笔墨色调,相思禁锢隐于那一份渲晕之中。
笔法和修炼,人世的修为,白金尧先生兼而得。在他的画里,象他的人生,爽净、实在,没有过多的装饰成份。他将继承和创新作为他艺术的基点,将北方的富丽凝重和南方的娟秀细腻融容贯通,从极致中求雍容,从笔法、色调、构图、立意中见诗情。
他的画情容易为蛊,并不细腻也不会枯藤似的线条着墨,象是浑厚的萨克斯旋律,但音调的变换又极尽了花鸟声色之中的娉婷之致。这种在画风里不屑机巧式的实中求变,画作中便处处灵秀飘逸、诗韵十足,透着艺术大美之雅趣。
略微泛黄的纸,是一片心动的入了髓的精气神。画法之中用色虽然也动用了现代的大多幻丽的笔法,但那些洒脱精炼的笔墨,构铸出作品雍空的气度,使得作品间始终如一地流溢着浓郁的书香。
白金尧的创作之中,有一种安详的痛楚,这种类似于忧郁,其实在是一种优雅的笔墨,是极为不好表达的。纸上画花创作的`心态,并不是为了花鸟有多么明艳,而是花鸟就应当气韵生动,笔墨传神。如果只是靠制作、大制作,靠形不是靠神,靠逼真而不是形意,倒不如放弃。他的创作,只是运用着一波三折的笔墨,写出它的生与意,写出它的神与韵,从而得了自己画里画外的真髓。
世上真能戏墨人生的人并不多,多的不过是戏墨的戏字,不过就是一份心境。当先生置身于物我两忘的状态之下,只有自己的心境才能够感受到画画的种种乐趣,如同好酒之人无法回避酒香诱惑的感觉。达到此时的笔墨要求之时,白金尧先生能够赋予画面以文学的性恪、清虚明艳、秀美安静的意境,在简约的同时更突出自然的生机,强调在画图中体现天趣,赋与了作品以生机勃勃的境界,于无声处张扬生命的魅力。这种透了骨似的对画法的探索,用在笔墨之中,是用色吝惜之故,有如花趣鸟语,几点翻飞,便是留白,其中花鸟意味的小小心思,变成了墨动自然的大世界。书画这样的载体的表达,就算是表面看来的眼界小,然而没有时间性,地方性,所以,反而得以是世界的,永久的。
白金尧先生便得了这草木之情,为有情人平添了许多诗意,入花入画,与草木同住,只觉得一切有情,守住温暖,恩慈满满。所以,世间事,白金尧就用了笔墨来表达与传承,横拖了一场花事入得世间来。
篇2:朱多锦先生遗体告别仪式记散文
朱多锦先生遗体告别仪式记散文
1月30日下午,慧敏大姐来电话说,刚才给朱老师打手机,一个女的接的,咋说朱老师在医院里不能接电话了他没了呢。我说不可能,26日我还去齐河见他呢,身体挺好的。大姐说你还是打个电话问问吧,我于是给朱先生的长子存真去电话,存真哽咽着说父亲下午两点去世了,现在一家人都还在医院。这时才相信这是真的,心里抽得很,当时秀峰兄正在身边,便决定明一早过去吊唁,并分别打电话给先生之前熟识交好的文友们。
次日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十米。与秀峰兄驱车过黄河,在大桥镇省道旁接了从济阳赶来的《华夏文坛》执行主编张志云及陈总功、徐树爱兄,一道奔齐河县文化中心,会同县作协主席赵方新、副主席孙德奎、县委宣传部石勇、青年诗人杨传刚等,开车到县殡仪馆吊唁。先生静静地躺在水晶棺内,头戴绣着基督红十字的白帽,面容安详如婴儿,如果真有天堂先生这时一定是在天堂了。见先生之面不由得泪水盈睫,仅仅几天前还和先生畅谈,而今阴阳两隔,让人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在这种雾霾天气,一个心肺衰竭的老人,去世前的挣扎想必是短促的。灵堂两侧,山东作协、山东青年作协、山东青年文艺学会、山东企业界文学艺术联谊会、《山东文学》杂志社、《时代文学》杂志社、齐河县委宣传部、齐河文联等敬献了花圈,著名评论家吴开晋、著名诗人桑恒昌、张庆岭、王均镇等个人也敬献了花圈。《小拇指诗刊》主编张庆岭老师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清瘦了不少,站在门口问:“没看见王霁良,王霁良来了吗?”我过去握住他的手,想起多年前与他、与先生在济南南部山区饮酒赋诗,不免唏嘘不已。志云兄等三人留住齐河参加先生明日下午一点半的追悼会,我和秀峰兄折返济南,要与济南的文友明日同来。
返济的路上,想起先生在文学上对我等的培养,不免感慨万千,内心充满穿透的痛苦。也就在一个月前,先生召集七亩园文化论坛的朋友们,宣布因身体原因不再担任七亩园学委主持和《华夏文坛》的社长,七亩园、《华夏文坛》悉数交于我来负责,不想一月之后先生即溘然长逝,难道冥冥中先生已有先觉么?而我,的时候还只是负责整理会议纪要的书记员,还只是在刊物做校对编辑。先生走了,故人未远,而我这个学识尚浅、资质甚鲁又无准备的人,一要不负先生重托,二要不负文友期望,又会带动七亩园、带动《华夏文坛》走多远?
先生追悼会这天,我与济南老诗人曲伟华、老诗人姚陈同、《彼岸》杂志主编王松、专业作家慧敏、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清津、洞见文化沙龙召集人魏东建、《知识分子报》主笔周传虎、《华夏文坛》副主编黄秀峰、省司法学院图书馆馆长邵一劭、《齐鲁周刊》首席编辑吴永强、山东青年作协秘书长郭晓明、省青年文艺学会主席王庆斌、秘书长李文彬等开车去齐河殡仪馆。老诗人曲伟华、姚陈同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也坚持要送先生一程;潍坊七十多岁的老诗人诗孩、孙瑞也要来,但他们坐火车12点才能到济南,到时济南已没人接去齐河,被劝止。山东文企联谊网站之前已刊登先生逝世讣告,规定今天一天不发娱乐帖子,网站站长李清河因大雾阻隔专门委托代献花圈;《初雪诗刊》主编许海明时在深圳,亦委托敬献。
济南一行人到殡仪馆时,德州文友华锋、白寿森、时传杰等过来迎接,济宁、临沂等地的文友已来了不少,《山东文学》杂志社社长杨文学等也赶到了。山东青年作协名誉主席王均镇已年过六十,也从蒙阴老家赶过来,虽是坐车来的,还是走了一裤腿一鞋的泥。他因为路途远来得晚,不知道殡仪馆花圈店在哪,我陪他去买,这时追悼会就要开始,秀峰兄、德奎兄都给我打电话,说要我在追悼会上致悼词,德奎兄到花圈店找到我,说已经开始了,你得讲讲话,只给先生生前所在学校的校长准备了稿子,你没稿子看着说几句吧。我于是匆匆赶过去,台下已是黑压压的人,先生的子女亲属也从灵堂出来分列一边。实验中学的校长是拿稿子念的',我没有稿子,我从校长手里接过扬声器哽咽着说,今天我们在这里悼念朱多锦先生,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不仅是《华夏文坛》的缔造者,也是七亩园的缔造者,先生和我们永别了,但他的作品还在,下步七亩园要整理先生的文稿,结集出版,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朱多锦先生,认识朱多锦先生,了解朱多锦先生。七亩园将捍卫先生的尊严,继承沿袭先生的遗风。我只讲了这些就再也讲不下去。诗孩老师写了《诗歌的悼词》:“一个诗人死了/一颗诗星升上了天空!”贴到我的博客让我替他宣读,可惜因没时间上网未能看到。及晚回家,从网上看到北京吴开晋、济南吕家乡、上海铁舞、哈尔滨谢幕等都发了悼念文章。
致完悼词,大家涌进灵堂瞻仰先生遗容,泫然泪下,掩面而哭,追悼会之后先生将接着火化,骨灰运到百里之外的家乡赵官镇程官庄安葬。我因为要送曲老、姚老回济南,没有送到先生坟前。与朋友们议,以后一定会到先生坟前祭拜。
“你是否记得在天堂之颠/有一个过去的奥德尹车站(魏尔兰诗句)”,先生走了,一只暮春的布谷,一个守正不挠、和今天这个社会不合辙的未来的先贤,永远离开了我们,葬在了济南以远的黄河岸畔;先生尽管走了,在文明最后的壁垒上,先生披褐而怀玉,白发苍然身影犹在,他的作品也必有流传。
篇3:记我的老师程致中先生散文
记我的老师程致中先生散文
毕业十年了,在芜湖求学的日子好像是很遥远的梦了,现在能够记清的人已经不多,但是书生对自己的现代文学老师——程致中先生一直记忆犹新,久久无法忘却。
在书生的记忆中,程老师是一个很和蔼朴实的老师,讲课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缜密。先生是研究鲁迅的专家,他教我们的时候也主要讲鲁迅,对鲁迅一生的思想成长和文学创作可谓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令听者无不陶醉动容。书生在高中的时候就特别崇拜鲁迅,但是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却肤浅之极,而听了程老师一个学期的鲁迅专题之后,一座思想的丰碑就坚实厚重的矗立在了我的面前和心间,特别是对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思想,对先生博大的胸怀和改造“国民性”的拳拳之心,更加的敬重。记得程老师除了教授我们现代文学之外,作为文学院的一个知名的教授,他还经常面对全校的学生开办一些现代文学方面的讲座,而且听讲座的几乎场场爆满。有一次,书生有幸聆听了程先生的一节讲座,记忆中好像是分析鲁迅的小说《伤逝》,程先生不但把作品的思想内涵讲的深入浅出,而且还联系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谈了自己的看法,使在座的同学获益匪浅。当时很多人都很热烈的加入到了对作品的'讨论中,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现在想想我后来的毕业论文选择这篇小说多少受到了先生的影响。
说来也巧,我的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竟然是程老师的爱人——李传璋先生,这样书生就比其他同学多了一些接触程老师的机会,更多的受到了程老师那诚恳朴实的教诲,这真的是书生的荣幸。记得程老师在指导我写论文的时候曾经非常严肃的告诫我:做学问一定要诚实,要能够把自己的心深入到自己所研读的作品中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多方面的去占有尽可能多的材料,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现在自己再回味当年程老师的话,心里仍然很感动,这些教诲可是自己一生用心治学的宝贵财富啊!
程老师在指导书生的过程中,不但在专业上给与自己很多的教诲,而且在为人和生活上也倍加关怀,记得那时是的暑期,书生还没有结婚,当时老师问到我的婚姻,知道书生还没有结婚时,程老师就意味深长的说,年轻人就应该先立业后成家,年轻的时候应该多在事业上追求进步,这样自己才会有一些成就感。老师所言极是,可惜这些年书生一直没有做出什么令自己满意的成绩,真的有点对不起老师的期望了。虽然如此,但是自己一直保持着老师当年所训导的诚实做人的为人处事的风格,即使在事业上受了点挫折,也从来没有屈服于世俗的压力,面对坎坷和磨难,不怨天尤人,不愤世嫉俗,永远努力的去尽力让自己飞得更高,这也许是自己可以告慰老师当年谆谆教诲的恩情的报答了吧。
现在自己离开老师已经很多年了,但老师讲课时的音容笑貌难忘,老师当年的师恩难忘。也许时空隔开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但是老师真诚朴实的为人为文风格会一直影响着我。在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中,很多的人都变得圆滑世故起来,不知还有多少学人可以保持传统文人敢于担当、关心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拳拳之心,而书生以为程老师应该是其中的一位。
篇4:梁实秋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读
梁实秋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读
闻知今秋启用的高中语文新课改教材,首次收录了梁实秋先生的文章,心头不由一喜。相较往日鲁迅先生文章一统天下,先生之“宿敌”梁实秋文章亮相语文教材,无疑是语文教材编写的一大进步。 梁实秋先生,祖籍浙江杭县(今馀杭),出生于北京。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为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由于当年与鲁迅先生的知名论战,他长期被大陆知识界疏离。事实上,梁实秋的影响近年正在回升,其散文的典雅隽永,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称道,我就是梁实秋散文的一个忠实读者。此次入选教材的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便是我很喜欢的一篇。 一直以来,梁任公先生的声名自然好过梁实秋。他的《少年中国说》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初中时语文课本里学过,印象很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惊天地泣鬼神;康梁变法更是青史留名,梁启超的大名谁人不晓?梁实秋笔下的任公先生又是怎样一番风致呢?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文章起笔,明告读者,文章所写的是晚年之梁任公。晚年的梁任公专心学术,但透过一次演讲,亦流露出其革命家恣肆的风采。任公先生演讲的开场白别具一格: 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感谢梁实秋先生的细心描摹,仅仅两句话,梁任公先生诙谐灵动的形象即跃然纸上。加之“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的外貌,让人陡然而生钦敬之意。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在梁实秋笔下,宛如一场出神入化的艺术表演。吟诵《箜篌引》的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以至于作者若干年后临黄河而“哀从衷来”了。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从梁实秋的描述中,特点可以概括为“投入”。他可以为“桃花扇”的悲情痛哭流涕,也可以为杜子美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而张口大笑,“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这样的演讲,完全是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可遇而不可求呢。 梁实秋抓住鲜活的细节,刻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梁任公先生。出口成章,名词佳句倒背如流,即使偶有阻塞,敲击脑瓜儿延续,其情态可掬,令人莞尔。任公先生的口音,也成为梁实秋欣赏的亮点。梁实秋写道: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如此爱屋及乌的描述,可见作者对任公先生的爱戴之深。梁实秋还写到任公先生的书法,写到先生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写到其他种种行迹,字里行间,通篇洋溢着追慕智者的深婉情思。 梁实秋此文最大的特点是情真、传神。情真是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一位率真之人,质朴之笔,倾心描摹,描写对象和作者“相看两不厌”,遂成传世佳篇。本文传神之处在于诸多细节的捕捉。肖像、言语、动作、情态……经作者妙笔勾勒,任公先生的音容笑貌完整地得以呈现。 读毕此文,对文末作者的感叹“心有戚戚焉”: “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梁实秋借助一次演讲,给任公先生做了传神画像。睹像思人,品文怀远,读者诸君对任公先生和梁实秋这样的学者,能不肃然起敬、心向往之乎? 诚如是,则不枉品读此文,亦不负我在此一番饶舌也。★ 山海经读书笔记
★ 美丽的临汾作文
★ 教案《说茶》
【记白金尧先生花鸟散文(整理4篇)】相关文章:
西安小升初考试必考常识2022-07-23
生活本来就很简单美文2023-01-26
初中文学常识试题2023-03-19
博物馆讲解稿范文2023-08-05
《汗明见春申君》语文阅读和答案2023-02-20
昆明的雨读后感作文2022-12-17
若石惨死的故事2022-08-15
江苏个园的导游词2023-09-29
临汾华门导游词2024-01-23
昆虫记前两章读后感300字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