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大勇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Ⅱ)((锦集8篇))由网友“成y1989年生”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大智大勇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Ⅱ),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大智大勇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Ⅱ)
大智大勇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Ⅱ)
苏格拉底有西方孔子之称,这是很有道理的.首先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它称为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大致涵盖公元前8到公元前200年.
作 者:刘冠杰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英文刊名:SCHOOL JOURNAL OF MATHEMATICS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篇2: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语录
1、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2、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3、最热烈的爱情会有最冷漠的结局。
4、我们的需要越是少,我们越近似神。
5、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6、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7、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8、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9、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10、德行就是知识或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11、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12、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13、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啦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
14、告诉我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15、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16、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
17、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18、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
19、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20、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21、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22、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23、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24、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25、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或: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26、没有人因为知道啦善而不向善的。
27、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28、分手的时候到啦,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
29、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
30、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啦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31、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我也是世界的公民。
32、神灵为自己保留啦那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
33、如果我能忍受啦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啦!
34、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35、逆境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高学府,难题是人们取得智慧之门。
36、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7、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38、男人活着全靠健忘,女人活着全靠牢记。
39、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40、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41、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我知我无知。
42、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43、时间到啦,我们各走各的路,是活在这个世上好还是死啦好,只有神知道答案。
44、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45、凡是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也算是懒!
46、在这个世界上,除啦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篇3: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语录
1、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2、我不知道爱情将造成什么后果,因为我不能建议你分担我的贫穷。然而,假如你不爱我,生命对于我又有什么意义。
3、用物质来供奉的爱情,当你停止给予的时候,它就很快消灭啦。
4、真正爱的人没有什么爱得多爱得少的,他是把自己整个儿都给他所爱的人。
5、如果命运这样注定,如果我有一百只眼睛,一百只眼睛都会看着你。
6、我不仅要爱的肉眼认识我的肉身,我要你的灵眼认识我的灵魂。
7、爱是可以宽恕一切的。
8、为啦爱情而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9、人们活着是为啦爱,这是生活的要旨。
10、爱的实质是不断提出新想法,经常感到感情的“饥饿”和永无止境的对美的追求。
11、在爱情的一瞬间,人们享受的生活乐趣比常年累月的更多。
12、爱情能使一个女孩完全除去装假和矫饰的态度,变得简朴、自然,出落得更加美丽。
13、纸上求爱,这也许是最有趣的求爱方式。因为这是最能持久的。
14、不管情感是哭是笑,是爱是憎,您想去问个明白,那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15、梦想中的爱情不是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而是说,你一定要加上自己的真诚,去把对方美化。
16、人在爱着的时候是宽容的。
17、因爱而受苦,那就爱得多一点吧。为爱而死,便是为爱而生。
18、真正的恋爱婚姻,无论形式如何简便,总之是神圣的婚姻。
19、爱情和幸福是同义词。
20、沉默是爱的表示。
篇4: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经典对话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经典对话 -资料
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爱情,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麦田里, 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的麦穗,其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以向前走, 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麦田。
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 其间即使见到一棵又大又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所以没有摘; 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 早就错过了;于是,我便什么也摘不到,
资料
”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选摘 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 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 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完大半路程 还是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悔, 最后又什么也带不来。”
老师:“这就是婚姻。”
篇5: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吗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格拉底、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的学生是柏拉图,他开创了柏拉图学园。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他开创了吕克昂学园。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柏拉图:
柏拉图,原名:亚里斯多克勒斯,(前427年至前347年),出身于雅典贵族,师从苏格拉底,直到苏氏逝世。后游历四方,到前387年返回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并执教40余年。
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名言
1、许多赛跑者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几步。
2、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
3、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4、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5、有理智的教育和培养能带来益处,而失去理智将带来危害。
6、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7、做少许事情而做得很好,胜于做许多事情而做得很糟。
8、快乐的秘密并不在于寻求更多想要的,而是在于培养清心寡欲的能力。
The secret of happiness, you see, is not found in seeking more, but in developing the capacity to enjoy less。
9、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的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
10、我认为闲暇是所有财富中最美好的财富。
11、未经思索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12、你是为了吃饭而生存,还是为了生存而吃饭呢?[5]
13、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或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14、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15、凡是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也算是懒!
16、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17、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
18、清闲是一切财富中最难得的。
19、Other men live to eat, while I eat to live。
20、最热烈的恋爱,会有最冷漠的结局。
21、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22、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23、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24、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25、爱情犹如麦地里采麦穗,弄不好就会空手而归。
26、许多赛跑的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的几步。跑“应跑的路”已经不容易,“跑到尽头”当然更困难。
27、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28、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29、逆境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高学府,难题是人们取得智慧之门。
30、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31、不懂得工作真义的人,视工作为苦役。
32、真理有三部分:考查,即求取它;认识,即它已存在;信心,即运用它。
33、父子兄弟间相爱,本出于天性,而要讲究利害,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夫妇结合,本出于情爱,而要以经济为条件,就失去了相爱的本意。
34、田野与树木没有给我一点教益,而城市的人们却赐给我颇多的教益。
35、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36、人有两耳双目,只有一舌,因此应多听多看少说。
37、分手后我选择死去,你们可以继续活着,我们之间到底谁过的更幸福,这个答案唯有神知道。
38、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39、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
篇6: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家庭思想的论文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家庭思想的论文
摘要:古希腊古典时期是希腊哲学的鼎盛时期, 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的著名哲学家。他们在深入探讨善与恶、幸福、正义等道德伦理问题的过程中, 对于家庭中的伦理道德也进行了分析, 逐步形成了古希腊时期有代表性的家庭思想。他们认为, 家庭就是为了满足日常重复的各种需要自然形成的第一种联合体, 在家庭中包含着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之间的关系。若使家庭进一步发展, 必须使家庭富裕起来, 必须对家庭进行管理。
关键词:古希腊; 雅典; 家庭; 妇女;
古希腊古典时期“大体上是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四十年代马其顿统一希腊以前。”[1]1这一时期希腊哲学进入鼎盛时期, 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的著名哲学家。他们对当时希腊雅典的经济、民主政治、思想观念等进行深刻反思, 集中讨论了人和社会的问题, 其中包括关于家庭的问题, 形成了古希腊古典时期的家庭思想。
一、古希腊古典时期家庭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古希腊城邦众多, 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古希腊众多影响深远的哲学家都来自雅典。探讨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雅典的经济、政治、古希腊人的观念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对研究古希腊的家庭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上, 从公元前8世纪到6世纪至古典时期, 雅典经济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雅典地处阿提卡半岛, 三面环海, 良好的自然条件使雅典适合发展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随着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完成, 雅典的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雅典人用银币就可以买到谷物、鱼干、大枣、乳酪等各种物品。公元前492年―449年希波战争雅典获得了胜利, 随后成立了“提洛同盟”, 雅典成为盟主, 日益强大起来, 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经济发展达到了鼎盛。雅典的经济繁荣为政治、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雅典出现了科学、文艺和哲学空前繁荣兴盛的时期。”[1]10但同时, 雅典和斯巴达、科林斯等城邦存在日益尖锐的矛盾, 终于在公元前431年爆发了持续多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最终战败, 经济陷入萧条, 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以前的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随着雅典经济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 雅典的民主政治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古希腊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存在着公民大会。在古希腊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随着城邦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雅典的民主制度逐渐形成。梭伦改革创立了四百人会议, 规定人民有投票的权利, 如果有些公民不关心国家大事将会丧失公民权利, 从而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进一步推动了雅典民主制的发展, 创立了五百人会议, 提出了贝壳放逐法。“公元前461―429年的长达三十二年的伯里克利时代, 是雅典历史上最繁荣最强盛的时代, 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时代。”[1]19伯里克利每年用抽签的办法选取6 000名陪审员, 这样做不但尽量使审判公正, 而且提高了雅典公民的参政能力和公民的素质, 使雅典成为“全希腊人的学校”, 雅典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但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本质终究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它的内部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 雅典经济由盛转衰, 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大量破产, 这些人原来积极参与雅典政治生活, 是雅典民主制的基础。当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的时候, 自然也就失去了参与政治生活的兴趣, 即使参与政治生活, 也是为了领取津贴以维持生活, 这样非常容易成为别有用心的人进行政治角逐的工具。同时, 雅典所谓的民主派领袖无视人民的利益和法制, 一切都从个人贪欲出发, 公民大会已经成为他们打击异己的工具, 雅典的民主制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这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面临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实际情况, 了解这种背景才能了解他们的哲学和政治思想。”[1]32
随着雅典经济和政治的变化, 雅典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雅典经济繁荣和民主制发展的时代, 随着雅典人改造自然的逐步深入和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 随着家庭和城邦的出现, 随着希波战争雅典的全面胜利, 雅典人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不是由神决定的, 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此时, 人们开始思考和人相关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例如, 和商品经济相关的财产问题、法律问题、正义问题、功利问题, 和家庭相关的门第问题、和城邦相关的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问题、对原有的风俗习惯和宗教的认识问题等等。总之, 雅典人的性格特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日益体现着创新、果断和智慧。“正是在这种观念变革的情况下, 苏格拉底才会那么重视人, 要求认识自己, 重视知识的作用, 将一切美德归为知识;而柏拉图则系统地发挥认识论, 将知识置于人类认识的顶峰。”[1]44但是, 伯罗奔尼撒战争改变了雅典人的观念, 人们开始变得堕落了, 私欲、欺骗“只要有利可图, 一切在所不惜”[1]45。在人们的心里只想着获取钱财和荣誉时, 就把正义、智慧、真理完全抛到了一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想竭力改变这种状况, 于是深入探讨究竟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正义等道德伦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于家庭中的伦理道德也进行了分析, 逐步形成了古希腊时期有代表性的家庭思想。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家庭思想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哲人, 他终生诲人不倦、热爱雅典城邦, 在哲学上强调人的理性精神以复兴雅典, 他“促使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和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思想传统”[1]299。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 黑格尔称柏拉图是“人类的导师”, 柏拉图创立的阿卡德米学园开创了西方学术自由的传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之一。他们流传下来的《理想国》《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等着作中涉及关于家庭的相关问题, 他们的家庭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关于家庭的含义、家庭内部的关系、家庭与城邦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家庭就是为了满足日常重复的各种需要自然形成的第一种联合体。在家庭中包含着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之间的关系。对于夫妻关系, 苏格拉底认为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当夫妻出现矛盾时, 丈夫要忍让、克制。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家庭中男女平等, 但妻子应终生尊重丈夫。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古希腊学者普遍认为作为子女应尊敬父母、要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因为子女从父母那里受到了无比的恩惠。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讲述了苏格拉底循循善诱教导他的儿子要尊重母亲。对于不尊敬父母、不孝顺父母、对父母恶语相向的人被视为忘恩负义, 他们会受到惩罚、会失去朋友的信任、会受到神的严厉惩罚[2]13-14。柏拉图在早期对话《游叙弗伦篇》中提出孝敬父母是神为人类制定的最为普遍的律法。据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 雅典当选的各种官吏, 在任职前进行的资格审查时的`其中一项内容即考察他是否恭敬他的父母。对于兄弟之间的关系, 苏格拉底认为弟兄是宝贵的产业, 因为兄弟一起成长, 兄弟之间应有良好的关系, 即使有了矛盾, 也要努力解决以缓和彼此之间的问题。总之, 在古希腊学者看来, 家庭内部的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之间的关系应是和谐的。若无和谐一致, 亲人之间有了埋怨和嫌弃将会非常令人难堪, 一个家庭将不能成为幸福之家。关于家庭与城邦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第一卷中认为, 家庭是城邦的基本组成要素, 每个人天生趋向于城邦生活, 城邦能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 但是城邦先于个人和家庭存在。
第二, 关于家庭的富裕问题。古希腊的学者普遍认为, 若使家庭进一步发展, 必须使家庭富裕起来, 必须对家庭进行管理, 包括对人的管理和对财产的管理。关于对人的管理,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家庭管理中, 夫妻在家庭事务中是有分工的, 可以让女人料理家务, 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同时要对所有的家庭成员进行道德教育, 以达到城邦要求的“善”;关于对物的管理, 要尽力了解家庭的需要, 最好让子女独立经营财产进行竞争, 还要认真考虑财产的继承问题。
第三, 关于妇女问题。柏拉图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家。他认为男女机会均等, 女子也可以通过考试成为普通人、士兵、护国者甚至哲学王, 因为造就一个男子成为一个优良的护国者的教育同样也会造就一个女子成为一个优良的护国者, 男人和女人的本性是一样的。色诺芬认为女子在记忆力、注意力、自我克制力等方面并不低于男子。而古希腊大多数哲学家如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对妇女的态度则比较消极。亚里士多德认为, 对于女人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做家务, “娴静就是妇女的服饰”[3]40, 女子从本性上就不适合城邦的政治生活, 应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汪子嵩, 范明生, 姚介厚.希腊哲学史: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
[2][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吴永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篇7:大智大勇的意思是什么
大智大勇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à zhì dà yǒng
【解释】意思是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称赞
【近义词】智勇双全
【反义词】胆小如鼠、大智若愚
大智大勇造句:
1) 不要误解周恩来吞声忍让,那其实是大智大勇,最有自知和知人之明……
2) 但当狂风恶浪骤起时,却只有像您这样大智大勇的人方能临危不惧,泰然处之!
3) 宋苏轼曾有《留侯论》一文,认为张良有大智大勇、能“忍小忿而就大谋”,正是黄石公教育指点的结果。
4) 虽属青年晚辈,然据我观之,是个有奇志、多谋略、大智大勇,古今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
5) 人的痛苦是只能同敌人作战,不能同朋友作战;或只能同朋友作战,不能同自己作战。只有性格上大智大勇又光风霁月的人,才能自己同自己作战,以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作战。
6) 在浩渺无涯的长河中,正直无私的秘书一般隐性埋名而很少见于经传,但光照日月的辉煌业绩中无不包含渗透了他们无声无形的大智大勇之奉献。
7) 公安人员大智大勇,很快就将罪犯一网打尽。
8) 人少言寡语不一定大智大勇,谈笑风生不一定是不严肃。
9) 革命者的大智大勇,在惊涛骇浪中充分展现出来。
10) 武警战士以他们的大智大勇,终于把逃犯缉拿归案。
11) 大智大勇,必能忍小耻小忿。
12) 他有令人羡慕的大智大勇。
13) “这样的改革既需大智大勇,又需至纤至悉。
14) 卡斯特罗在保护民族独立、不畏强暴方面表现出的大智大勇,博得了世界各国群众的敬佩。
15) 对先生,不再是人对神的仰望,而是在聆听一位大仁大智大勇的哲人的心音,感受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精神遗训。
1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因此,你——大智大勇!因此,你——无私无敌!你就是这样。
17) 卡斯特罗在维护民族独立、不畏强暴方面表示出的大智大勇,博得了世界列国人民的敬佩。
18) 我突然觉得那种‘皮囊已锈但污无妨’的生活态度正是光阴和光明的大道。当时我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顿悟感。即使你侵入她的身体也无损于她的自我,这是大智大勇。王怜花
篇8: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ωκρ τη );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目录生平思想语录轶事收缩展开生平儿时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 苏格拉底生就有着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当然,苏格拉底也属于智者派的代表。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终身信奉。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青年
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自己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还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神把他赐给雅典的目的,是要用这只牛虻来刺激这个国家,因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责备它、劝说它,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出精神。苏格拉底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和由此而来的思考探索,便成为他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宗旨。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十分恼怒,要踩死这只牛虻,但神给自己的使命不可违,故冒死不辞。在此意义上,他自称是针砭时弊的神圣牛虻。
中年
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结论说:“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 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并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
流放
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终年70岁。 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 苏格拉底热爱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许最神圣的信仰有丝毫的被亵渎,因此,他毅然选择死亡。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他相信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是神有意识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他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也许人们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顽固,执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内心世界的人,才会为他的智慧与忠诚所折服:智慧使他看到并一直紧紧关注着的众人未曾察觉的美德,忠诚的是于他自己热爱的城邦,于他一生遵从的法律,于他永恒不变的理想追求。 在苏格拉底一案中,一方是追求真理、舍身取义的伟大哲人,另一方则是以民主自由为标榜、被视为民主政治源头的雅典城邦。孰是孰非,谁善谁恶,不那么泾渭分明,感情上的取舍则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因而其悲剧色彩愈加彰显。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更以其灵魂转世与净化的基本思想,给柏拉图以极其深刻巨大的影响,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乃至后世的西方哲学。
思想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著作,我们只能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对于何者的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争论的话题。有些人认为苏格拉底其实没有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只会加以盘问每种信仰;在《理想国》中他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的想法。有些人认为他其实没有半点自己的信仰和理论,但对此又有许多争论,因为要从记载中区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概念相当的困难,同时要解释他们的概念又更为困难。也因此,要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的记载中寻找苏格拉底的理念并不简单――必须留意这些理念很可能不是苏格拉底本人所提出的,而可能更接近于这些记载者自己的看法。 从对话录里得到的证据显示苏格拉底只有两个导师:文法家普罗迪科斯(Prodicus)、以及一名女祭司狄奥提玛(Diotima),狄奥提玛教导了苏格拉底有关爱的知识。一些对话录也显示出苏格拉底曾受到了当时的思想家如巴门尼德和阿那克萨哥拉的影响,历史记载通常也将这两人视为是苏格拉底的导师。古典历史学者John Burnet主张苏格拉底的主要导师是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学者阿基劳斯(Archelaus),有关阿基劳斯的记载其实也是苏格拉底自己的理论。而Eric A. Havelock则认为苏格拉底与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关系证明了他与柏拉图的哲学理念差异。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灵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 ,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 ,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灵魂
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 ,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明确对立起来的观点,成为哲学史上的滥觞。
真理
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 ,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哲学开辟了道路。
辩证
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 。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由爱利亚学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这种谈话也有几个特点:第一、谈话是藉助于问答,以弄清对方的思路,使其自己发现真理。唯在谈话进行中,苏氏则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在发问的过程中,苏氏给予学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苏格拉底反诘法(Socratic irony)。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 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系统思想观的哲学家,开始了主体和理性、抽象思维,以自然神论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
教育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 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发生,在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手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呢。可是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他的全部学生中却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个人继他之后成为新一代思想家,这个人叫柏拉图。苏格拉底其实有一个助手,这个助手才是他真正的继承人。
伦理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辩论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象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的生命诞生。 苏格拉底教他的朋友欧提德谟斯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的有趣的例子。 欧提德谟斯: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欧提德谟斯: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欧提德谟斯: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欧提德谟斯: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欧提德谟斯:这是善行。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这一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治国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语录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什么。 一位医生跑来询问苏格拉底,说他吃任何东西都淡而无味。苏格拉底说:“你只需停止饮食就行了。” 苏格拉底被处死前,朋友悲伤地说:“我亲爱的苏格拉底,我是多么不希望你被如此不公正地处死啊!”苏格拉底平静地说:“朋友,难道你希望看到我被公正地处死吗?” 时间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是活在这个世上好还是死了好,只有神知道答案。 无知即罪恶。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知道的越多,才知道的越少。 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 逆境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高学府,难题是人们取得智慧之门。 最热烈的爱情会有最冷漠的结局。 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识,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认识你自己。 我们的'需要越是少,我们越近似神。 神灵为自己保留了那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美是难的。 德行就是知识或美德,即无知愚昧是罪恶之源。 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对所有事情都一无所知。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男人活着全靠健忘,女人活着全靠牢记。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我知我无知。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 或: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在多人之前,吾舌尤健。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 告诉我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 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 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凡是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也算是懒! 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我也是世界的公民。 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 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同样,禀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因为他们能够做出极多、极大的业绩来;但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因为由于不知应该选择做什么,就往往会插手于一些罪恶的事情,而且由于狂傲激烈,禀性倔强,难受约束,就会做出很多很大的坏事来。
轶事毒酒
古希腊最卓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西方哲学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不断探索真理,因为善于辞令,常常把那些自认为知识渊博的浅薄之辈驳得目瞪口呆,因此他在广大青年中享有很高威望,可不幸于公元前399年被民主派贵族以煽动青年、污辱雅典神的罪名当众受审,处以死刑。 根据当时雅典法律规定,处死犯人的方法是赐以毒酒一杯,但在处死前关押的一个月中,法庭允许犯人的亲友探监。当时便有许多青年人天天去监狱探望苏格拉底,其中有位名叫克利托的青年问苏格拉底有无什么遗言时,苏格拉底回答说:“我别无它求,只有我平时对你们说过的那些话,请你们要牢记在心。你们务必保持节操,如果你们不按我说的那样去生活,那么不论你们现在对我许下多少诺言,也无法告慰我的亡灵。”说完他便起身去洗浴了。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在苏格拉底即将处死的那天晚上,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他把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打发开,而去同他的学生斐多、西米亚斯、西帕斯、克利托等谈论灵魂永生的问题。不久,狱卒走了进来,说:“每当我传令要犯人服毒酒时,他们都怨恨诅咒我,但我必须执行上级命令。你是这里许多犯人中最高尚的人,所以我想你决不会恨我,而只会去怨恨那些要处死你的人,我现在受命执行命令,愿你少受些痛苦。别了,我的朋友。”说完泪流满面,离开了牢房。苏格拉底望着狱卒的背影说:“别了,朋友,我将按你说的去做。”然后他又掉转头来,和蔼地对那些青年说:“真是个好人,自我入狱以来,他天天来看望我,有时还跟我谈话,态度亲切。现在他又为我流泪,多善良的人呀!克利托,你过来,如果毒酒已准备好,就马上叫人去取来,否则请快点去调配。”克利托回答说:“据说有的犯人听到要处决了,总千方百计拖延时间,为的是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请你别心急,还有时间呢!”这时苏格拉底说:“诚然你说得对,那些人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延迟服毒酒就获得了某些东西;但对我来说,推迟服毒酒时间并不能获得什么,相反,那样吝惜生命而获得一顿美餐的行为在我看来应当受到鄙视,去拿酒来吧。请尊重我的要求。” 一会儿送毒酒的人来了,苏格拉底镇定自若,面不改色,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他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 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在场的人无不为将失去这样一位好友而悲泣。苏格拉底见状大为不悦,他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为了避免这种场面才打发走家里的人,常言道: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请大家坚强点!”苏格拉底接着在室内踱了一会儿,说自己两腿发麻,便躺了下来。送酒的人走过来摸了摸他的身体,觉得已没有热气。突然苏格拉底又喃喃地说:“克利托,你过来,我们曾向克雷皮乌斯借过一只公鸡,请你不要忘记付钱给他。”他的最后遗言是“克利托,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说完,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合上了眼,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同他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的,而他个人的命运同雅典的命运是不可分的。他为了祖国追求善的理想,而他的祖国则用死刑酬答了他的贡献,成全了他的哲学。苏格拉底没有丝毫的激愤、畏惧或是悲哀,而是依旧用他智慧的语调诚挚地奉劝着一切。他明白他是神的使者,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他还有他生命未完成的部分,而死恰恰能给他一个完美的结局。 在古希腊,法律被视做城邦安全的基础,具有女神般的尊严,可以说是城邦真正的保护神。在此神灵的保护下,古希腊的城邦按法律治理,任何人的地位都不得高于法律。苏格拉底认为城邦的法律是公民们一致制定的协议,应该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只有遵守法律,才能使人民同心协力,使城邦强大无比,严守法律是人民幸福、城邦强大的根本保证,他的价值远远高于个人的生命。 苏格拉底还认为,法律同城邦一样,都来源于神,是神定的原则。法律最初体现为自然法,自然法也就是自然规律,它纯粹是一种神的意志或神有意的安排。后来城邦颁布的法律称为人定法。虽然人定法不像自然法那样具有普遍性,而具有易变性,但是,由于人定法来源于自然法,人们接受和服从人定法的指导就意味着人们接受和服从自然法的约束,也就是服从神的意志。一个城邦的理想状态必须是人人从内心守法的状态,这既是苏格拉底一生的理想和信仰,也是他最后慷慨以身殉法的内在动力。 苏格拉底在被自己同胞不公正地判处死刑之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认为人生价值莫过于此,真算得上自由精神洋溢了。苏格拉底是位英雄,他意识到道德理想的力量,并自觉、自愿去实现它,即使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是个悲剧,悲剧在于冲突双方都有存在的理由,又不可调和。于是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身躯托负起这个伟大的冲突,托负起自由人格的责任与使命。对苏格拉底而言,他的事业就是他的精神,自觉,自愿,自律从而自由的精神,通过他得到了光大。
说服
苏格拉底很喜欢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他常根据不同情况,对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对于遗传条件优越而轻视学习的人,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要受教育。这好比烈性而桀骜不驯的良种马,如果在小时候加以训练,就会成为最有力、最骁勇的千里马;否则,将始终是难以驾驭的驽马。一个人如果受的教育不好,他的意志越坚强,就越容易犯罪。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苏格拉底就教导他们,只有愚人才会这样想。他指出,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在于对人类做出贡献。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 据说,柏拉图的堂弟格老孔,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朝思暮想做城邦政府的领袖,非常荣耀而潇洒地面对众多的人进行演讲。按理说,一个青年人有这样的理想,并非坏事。遗憾的是,格老孔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才能都很欠缺。家里人都明白他这是好高骛远,想入非非,真怕他冒冒失失地闯上讲坛,弄得不好被人拖下来,落下笑柄。可是没有一个人能说服他不要这么做。这件事被苏格拉底知道了,鉴于和柏拉图的关系,他决定开导开导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 一天,苏格拉底看见格老孔迎面走来,老远就喊;“喂,格老孔,听说你决心做我们城邦的领袖,这是真的吗?”为了使格老孔乐意听自己的话,苏格拉底故意装出十分热情的样子,选择了格老孔最感兴趣的话题。 “是的。我的确是这样想的,苏格拉底。”格老孔回答。 “那好极了。如果人间真有什么好事的话,这又是一桩好事了。因为,倘若你的目的能够实现,你想有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将能够帮助你的朋友;为你的家庭扬名,为你的祖国增光;你的名声在传遍全城之后,还会传遍整个希腊,甚至在异邦中享有盛名。那时,你无论到那里去,都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果然,格老孔听了这番话,大为高兴,就停下来同苏格拉底交谈。 看到格老孔留下来,苏格拉底接着说:“看来很明显,格老孔,如果你想要受到人们的尊敬,你就必须对城邦有贡献。” “正像你所说的。”格老孔回答。 于是苏格拉底请格老孔谈谈做贡献的打算。正当格老孔思考的时候,苏格拉底问他是不是首先让城邦富裕起来,实现富裕的途径是让税收增多。格老孔表示同意。苏格拉底又问,税收从何而来?总数多少?不足的补充来源是什么?格老孔回答对这些问题没有考虑过。之后,苏格拉底又问他对治理国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的看法,如削减开支、国防力量、防御战略、粮食供应等。格老孔要么回答没有考虑,要么说不清楚,要么推托这类事没必要亲自照管。 看到格老孔为难的样子,苏格拉底进一步开导他说,“国、家一理。国家人口多,一些问题确实很难说上来,但如果能帮助一家,就可以着手帮助更多的人家,你为什么不从增进你叔父家的福利试一试呢?” 格老孔说:“只要叔父肯听我的劝告,我一定能对他们有所帮助的。” 苏格拉底笑了;“怎么?你连叔父都说服不了,还想希望包括叔父在内的整个雅典人都听你的劝吗?年轻人,要当心,你一心想要出名,可不要弄个适得其反呀!看看现实,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些知识最广博的人。反之,都是些最无知的人。如果你真想在城邦获得盛名并受到人们的赞扬,就应当努力对想要做的事求得最广泛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胜过别人;当处理事务的时候,你也就会很容易地获得你所期望的目标了。” 高傲的、一心想做领袖的格老孔被说服了。
麦穗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那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房子
从前,在希腊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名叫苏格拉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来投奔他,向他学习聪明智慧。他讲了许多开心的事情。他讲述的方式非常生动,所以听的人都不感到厌烦。 一个夏天,他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非常小,他的邻居都很纳闷,这房子怎么会使他满意呢? “您这么一个大人物,却把自己的房子盖成这么一个小盒子,有什么道理吗?” “确实没有什么道理。”他说,“不过这个地方虽小,但是如果我能使它容下真正的朋友,我将会认为自己是快乐的。”
新歌
苏格拉底坐牢时,听见隔壁牢房里有个新来的犯人在哼歌,那是一首新歌,他以前从未听过。苏格拉底急忙请求唱歌的狱友教他那首新歌。 监牢里的人都知道苏格拉底是死囚,行刑日期迫近。听了他的请求,唱歌的囚犯很吃惊:“您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处决了吗?” “我当然知道。”苏格拉底轻松地回答。 “那您为什么还要学新歌呢?”狱友不解地问。 这位伟人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 ――摘自《环球时报》
悍妻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出了名的“妻管严”,他的太太十分厉害。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好友到他家做客,刚吃完饭,苏格拉底的妻子就当着那个朋友的面,要求苏格拉底帮她倒洗脚水。苏格拉底觉得很扫面子,执意不肯。于是,他的妻子就非常生气地跟他大吵大闹。为免生事端,苏格拉底就和他的朋友一起离开,下楼出去,当他们刚走出楼门口时,他妻子突然将一盆洗脚水泼到了他的身上。场面十分尴尬。 好友在场,这使妻子骑在自己头上已久的苏格拉底不恼怒生气,自然说不过去。但这位著名的哲学家就是与众不同,他没有同一般人一样雄狮惊怒,而是以大度气量,调侃戏谑地说了一句:“我早就知道,打雷过后一定要下雨。”轻松化解了当时的窘境,妻子和朋友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想必这名厉害的“恶妻”自“泼水事件”后,总该有所收敛了吧!
★ 启发式教学
★ 精选人生励志故事
★ 《词》备课笔记
★ 跟自强的名言
【大智大勇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Ⅱ)(锦集8篇)】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的备课笔记2022-10-02
勇气和成功的名言2022-10-15
关于人生选择的励志故事2022-05-06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023-04-08
《茶馆》读后感心得领会2023-12-16
读《幸福超越完美》有感:让花成花??让树成树2022-05-04
励志故事:困难只是人生中的顿号2022-08-17
简洁的励志名言警句摘录2023-10-24
名人名言摘抄2022-11-19
成功要从小事做起作文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