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习作:吆喝声((精选9篇))由网友“naniv”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初一学生习作:吆喝声,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初一学生习作:吆喝声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蹦蹦跳跳地跑去上学。妈妈在我身后喊着:“孩子,把伞带去,下雨了怎么办。”“不会的!”我边跑边回答。
没想到到了中午,天空像变了脸一般,黑蒙蒙的。不一会儿,下起了倾盆大雨。
放学了,我看着窗外的大雨,心中十分后悔。这时,身后传来了妈妈的声音,我跑过去,躲在伞下,飞快地跑回了家。
到了家门口,正要进去时,一阵吆喝声传入我的耳中。那是一个收废品的老奶奶,她骑着一辆三轮车,在雨中艰难的骑行着,她的脸上,有岁月摧残的痕迹。尽管她全身湿透,嘴里还发出:“收废品嘞,收废品嘞……”的洪亮声音。我实在不忍心,便大喊:“老奶奶,雨这么大,您进来我家避会儿雨吧!”老奶奶转过头,犹豫了一会儿,向我走来。我让她进了我家。妈妈递给了老奶奶一条毛巾,让她擦了擦淋湿的衣服,她感激地看着我们,用方言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你们太好心了。”妈妈摇了摇头:“您不用客气。”接着,妈妈让我给老奶奶倒了杯热水,她边喝着,边不停地感谢我们。
雨,渐渐小了。老奶奶也要走了,临走前,她丛那些废品中挑出一本旧书送给了我。妈妈想递给她雨伞,老奶奶婉言谢绝了。
她骑上了车子,冒着雨,继续大声吆喝着。
看着老奶奶远去的背影,我内心充满了感动:老奶奶这么老了,还在努力地生活着!我,要好好学习才行!
【本文作者:许皓炵(微信公众号:简单的蜗牛)】
篇2:吆喝声的作文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悦耳的歌声,有尖厉的噪声,有欢快的笑声……而我则喜欢那沙哑的吆喝声。
“来喽!补鞋喽……”“一大早在那里吆喝,烦死了!”我在床上不禁抱怨起来。这种难听吆喝声经常打扰本小姐的美梦,得想个十全十美的办法除去才行,不久我便有了一个“好主意”。
放学后,我看见那老头儿还在补鞋,便从垃圾堆里捡了一对破的.不能再破的鞋,然后脱了自己的鞋放在书包里,走过去说:“帮我补一下这双鞋。”同时脸上装出难过的表情。那老人抬起头,他的面色是那样苍白,额头上的皱纹勾勒出一个醒目的“王”字,两鬓是苍苍的白发。他笑了一笑,说道:“这双鞋你是怎么弄破的?”我只好支支吾吾的的说道:“是刚才上体育课时弄破的。”“怎样?没摔着吧。”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他接着说道:“这双鞋得明天才能修好。现在已经晚了,孩子,你该回家了。明天在来拿吧!”看他认真的样子,我偷偷笑着走开了。
到了第二天,为了不让他看见我,我便绕了路去上学。放了学,我看见他的东西还在那里摆着,人却不见了。
一连几天,我都没有去拿那双鞋。
“来喽!补鞋喽……”不久后的一天清晨传来这熟悉的吆喝声唤醒了我,使我很快没有了睡意。我起床往窗外一看,老人仍然在那儿补着鞋,他看起来更加消瘦了,脸色好像也更苍白了。此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知是因为老人的辛勤,还是为自己捉弄他的行为感到羞耻。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急忙冲下楼去取那双鞋。他一见我就说:“孩子,你的鞋我已经补好了,这几天总不见你来拿,是忘带钱了吧?呵呵,没关系,我帮你们学生补鞋是不要钱的,拿着,可得好好读书啊!”听完他的话,我关心的问:“老大爷,您没事吧?”他笑道。然后我依依不舍地走开了。
鞋补好了,看着这双鞋我仿佛看到了老大爷日夜辛劳的身影。
“来喽!补鞋喽……”我永远忘不了这吆喝声。
篇3:吆喝声的作文
学了萧乾的《吆喝》以后,我突然觉得,听吆喝其实是一件挺享受的事。于是,放暑假的时候,我留心观察了几天,才发现原来我的家乡龙水也有许许多多的吆喝。
清晨时分,刚起床就能听到一个老头骑着自行车在外面叫卖:“平桥――黄馒头!”叫得是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听爸爸说这黄馒头是龙水最著名的特产之一,香甜可口,很受人们欢迎,附近好几个乡镇的人都经常托人从龙水带黄馒头给他们。可不知怎么的,最近那个老头卖的黄馒头分量越来越少了,大概是因为面粉涨价了吧。接着便能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豆浆,油条!”那是一对夫妻,手脚挺麻利,生意也还不错。
到了上午,就没什么关于食品的吆喝了,倒是收各式各样东西的人特别多。“冰箱,洗衣机,旧空调,旧电脑,麻将,捞(拿)来卖!”这是一个提着喇叭的中年男子的声音。“修天然气灶,燃气热水器!”这是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大概二十来岁,据说手艺还不错。有时还能听到一个粗犷的男声:“有没有旧书,旧报纸,捞(拿)来卖!”但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三个人一起走街串巷地吆喝。到了中午还有一个年轻女子的吆喝声:“打豆花喽!河水豆花!”她的声音十分清脆悦耳。可惜我不喜欢吃豆花,不然一定会去买一点儿尝尝。
吃晚饭的时候,外面又会响起一个下岗女工的声音:“加拿大馒头,一块钱四个!”这种馒头是用油炸的,非常好吃,但我保证绝对不是从加拿大“进口”的。每次听到这吆喝,我都会飞奔下楼,买上四个馒头,然后吃得满嘴流油。随后是一个骑自行车的女子:“冰冻银饵,五角钱一杯!”她的声音很好听。听到她的吆喝声,仿佛这天气都不那么炎热了。还有一对夫妻,一个人推车,另一个人打包收钱:“小糍粑,又香又糯,一块钱,二十个!”这东西到处都有卖。唯一不关于食品的吆喝来自于一个总是穿着同一件背心的老头:“磨刀哟!磨剪刀、菜刀!”
那些民风淳朴的吆喝,那些趣味横生的吆喝,那些合辙压韵的吆喝,那些已经消逝的、只保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吆喝,早以不复存在了。大概只有这些从喇叭里发出来的声音,才能把这些被人们所遗忘的民间文化唤醒吧。我的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画面:年轻的农村女子,穿着朴素的碎花布裙,手上挽一个精致的竹篮,哼着古朴的民间小调,大步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四周传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篇4:吆喝声的作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世界,这里有悦耳的鸟鸣,动感的音乐,丁冬的流水声……可是有一种声音,它充满了生活中的滋味,那就是吆喝声。
早晨,当我们早早起来时,卖早点的吆喝声,在十字路旁边,叫着“馒头,包子,花卷,豆沙包,糖三角”这种声在这个小街上回荡,尾音悠长。那边有几位老奶奶在买几个包子,有的还买豆浆,有的出来打几声招呼。
中午,那吆喝是最多的啦!你听“粘苞米,热乎的,热乎的粘苞米——”有的小朋友拿着几块钱,把金黄色的苞米拿回了家。“凉糕——豆面卷”一位老奶奶推着车子,里面的凉糕、豆面卷摆的整整齐齐。吆喝声还不时地停顿几声。老人,小孩子,手里都多多少少地拎着几块。还有的声音更让我们听不懂。那天姥姥给我妈妈打电话,卖玉米粥的过来了,“玉米粥,一块钱一水舀子”大声音高高低低,姥姥听了,说“什么买一块钱粥还给水饺?”我们哈哈大笑。还有的卖白莲鱼的,“卖大花白莲鱼——活的。”我听成了“大白莲鱼——活了!”大家哄笑一片。我们虽然不买,但感受到了吆喝声里那种浓浓的生活情趣。有的吆喝声能让我不再睡懒觉,早早起床,而有的吆喝声则让我慢慢入睡……
吆喝声声,吆喝出来祥和的气息、安宁的生活、和谐的社会……
篇5:最美吆喝声初二作文
兴安菜市场,人山人海,吆喝声如同雨点一样多。看那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有气无力叫着:“黄瓜,新鲜的黄瓜。瞧一瞧。”那边的叔叔正准备狮吼功,深吸一口气:“火红的石榴,大放价了。”那声音简直是最大的喇叭,震耳欲聋。
走着走着,一位卖土豆的奶奶和一位阿姨开始PK大砍价:“你这土豆不新鲜,5毛卖给我吧”。“那不行,最低8毛,少一分也不卖。”
再看那卖肉的摊位,小伙子用力的剁骨头“当”,过一会又“当”的一声。剁完骨头,又剁起了肉馅“当、当、当”一声接着一声,刀飞快的上下移动着,真像是一个鼓手,不是变幻着节奏。嘴里还不停的说:“我的肉最新鲜,价最低,瘦肉、肥肉、五花肉唻,要啥肉有啥肉。”
到了卖香料的地方,香气扑鼻,吆喝声也千奇百怪,有编成快板形式的:“香料香,香料妙,香料下厨全家笑”;有商家把广告词都用上了,用个音响放在门口,有模有样的大声喊叫:“X X牌香料你值得拥有。”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卖鱼的商人,为了快点把鱼卖出去,竟然在鱼箱旁安装一个超级无霸大喇叭,震耳欲聋的声音好不威风。行人不得不加快步伐从旁边走过去。鱼儿吓得好似疯了一般把水弄得“哗哗哗”响。
几个大妈聚在一起,齐声吆喝,这下可吸引了不少人。
卖酸菜的大妈叫着:“看一看,这种酸菜爽口开胃,酸掉你的牙。”
另一位大妈也不甘示弱:“白菜好,白菜妙,我家白菜让人忘不了。”卖汤圆的大妈:“卖汤圆,卖汤圆,滴溜溜的汤圆圆又圆”。
卖苹果的,直接把《小苹果》改变成大苹果,大声叫唱:“你是我的红呀红苹果。”卖米的阿姨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边说便把米捧起来:“我的米是一等米,最香、最棒、最好吃。”
各种吆喝声聚在一起,为菜市场增添热闹,更增添了乐趣。
篇6:天籁之音――吆喝声作文
“诶――卖草药嘞――”走在街上,悠扬的吆喝声在我耳边回响,又一次润湿了我的心田。阿婆,我有多久没听到你那悠扬的吆喝了?
天色微亮,阿婆就背上竹篓,上山采草药去了。太阳还在云层间半睡半醒,只微微地透着粉红色的光。衣袖上沾着清晨的露水,鞋底上留下了清新的泥土,阿婆的竹篓里满是草药――半枝莲、紫苏叶、绞股蓝、金银花和枇杷叶。小桥头早起干活的大伯向她打招呼,就换来阿婆清澈的一笑,蓝汪汪的水映着蓝汪汪的天和她的笑颜。
阿公在村里开了一家小诊所。在这样的穷乡僻壤,这里仿佛成了人们唯一的医院。清晨,阿婆采下的草药就在这里被溪水洗净,经双手搓揉,被小锤捣烂,再裹好放进火中烘烤,最后被欣喜的村民接过,为病痛之人送去健康和舒畅。住得近的,就自己上小诊所取药,远的则是阿婆踏着小三轮送去。
小时候,我也常常跟去,阿婆踏车,我坐后头。只要不是紧急的,阿婆总是缓缓地踏着车,在绿野小道上吆喝。青黛的瓦,灰白的墙,袅袅依人的柳,还有老墙上金灿灿的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都缓缓地流入视线又轻轻流出,最终融入了远方农家生火做饭的炊烟里,融进了水天一色的缥缈中。阿婆悠扬的吆喝声衬着这山水,轻轻哼唱,宛如一首小曲儿,缥缈在天地间。现在想起,真可用五柳先生的一句诗来形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只不过,这如画的美景里又添了小曲儿似的吆喝,吆喝似的小曲儿。
慢慢接近人家,阡陌小道似乎传递了阿婆的吆喝,一位姓王的人家已经出来等着了。递药、收钱的时候,对方只是尴尬地一笑。阿婆瞬间明了,笑着摆摆手:“孩子的病最要紧,药就先拿着吧。”然后转身就去踏三轮。耳边的黄鹂叽叽喳喳啼叫,阿婆的心情却是很好,那小曲儿也唱得更昂扬了。
如今,我明白了:阿婆是把她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对大山的感恩,细化成一句句吆喝,编成小曲,唱进了人们的心坎里。恰似一只翩翩的蝴蝶在心头起舞,美好幸福的花朵随之盛开,温暖的阳光也洒进来……但这一切的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永恒地消逝了,随着那动人的吆喝一起尘封在我的记忆中。
山河犹在,故人已逝。如今再次踏上阿婆生活过的土地,回忆起她给我讲的故事――阿婆,你那幸福的吆喝宛如小曲儿于我心中再次回响。
篇7:最美吆喝声初二作文
“卖——红——薯——喽——又香又甜的红薯喽——”又是一身苍老而慈爱的声音。我撑一杆高篙,在记忆的河中飘荡。 ——题记
“小姑娘,要来个红薯吗?”多年前,那楼房还是低矮的,那小巷还是黑白的。
每次的每次,当我经过巷子口时,老人总会叫住我:“小姑娘,要来个红薯吗?”但因为小时候的我不善于和别人说话,每次听见总会结巴:“不,不用了...”然后小跑着离开。
小时候的小巷青砖白瓦,而那小巷的尽头便是我的家。小巷很窄,很长。走在路上,可以听见两边人家厨房里乒乒乓乓锅碗瓢盆敲击的声音,但在那么嘈杂的环境里,我也能听见小巷口老人的叫卖声。
冬日的早晨,当金光把小巷蒙住时,老人的声音总想约定似的响起,当我呵着热气,裹着羽绒服来到巷口时,老人都会问我一样的话,我也总回一样的话。
但每天每天,我们都这样一问一答,仿佛是在玩一个游戏,乐此不疲。
后来有一天,老人叫住了我。老人第一次对我说不同的话:“小姑娘,最近不太开心啊?”因为那个时候要准备转学的事情,杂事好像怎么做都做不完一样,使我十分烦躁。
我只好点头:“嗯。”
“小姑娘哟,我给你唱首歌吧。”
“好。”
“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锕!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
老人的歌声不似南方小镇人们的秀气,而是一种带着北方人的豪迈与直爽。说实话,老人唱的不好听。这首歌本身很喜庆,老人这么唱出来。让人忍俊不禁。
但是,我没有笑。
我不明白我是因为当时的气氛或是老人唱的带着浓浓的忧伤使得我没笑,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也许我至今也不会明白。
那种声音像是看透了世间的一切事物,是一种经历了沧桑,历经了繁华,看透了生死的声音。老人的声音太过沙哑,使我看不透。
“和你喝一壶呀!红红的高粱酒呀!红红的高粱酒!”
老人的歌唱完了,起身,拍拍身上的土,对我说:“小姑娘,我的走啦。”
“走?去哪?”
“是个很远的地方。”老人的眼睛望向很远的地方,眼中是我永远触不到的天际。
“小姑娘,现在你遇到的困难也许对你来说是无法克服的,但记住,这世界上有很多人遇到的困难比你大的多。我遇见过一个人啊,他后来死了。”
“嗯?”
“嗯,没什么好说的了。他啊,后来遇到了一些事,把之前的自己舍弃掉了。”
“嗯,舍弃。所以我说,他死了。”
“不说了不说了。小姑娘,我走啦。好好的去看这个世界。”
他这么说着也就离开了。一边走,一边背对着我挥手:“再见啦,小姑娘!”
说完便一边走一边唱:“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呀头!”
我听见有人说他是个疯子。但我明白,他不疯。
多年后,那青砖白瓦的小巷和老人的吆喝声,歌声都在耳边。
“卖——红——薯——喽——”
“和你喝一壶呀!红红的高粱酒呀!红红的高粱酒!”
篇8:最美吆喝声初二作文
“买包子喽,新鲜出炉的包子喽!”早晨,灿烂的阳光照进了我的房间里。我披上衣服,便下去买早餐。
楼下的包子店是我常去的地方。一打开盖子,蒙蒙的雾好像蓄势待发,“怦”一声冒上来,给人置身于仙境中的感觉。一个个白胖胖、热乎乎的包子静静地躺在里面,优美的花纹印在上面,令人忍不住想要吃一口。
卖包子的是一对热心肠的夫妇。他们勤劳能干,乐于助人,引得路人都过来买包子。有一次,我问他们累不累,他们说不累,很快乐。我顿时领悟到了在他们眼里的“快乐”是什么含义。
“卖包子咯,新鲜出炉的包子咧!”每天早晨,我的耳边都响起这嘹亮的吆喝声,这仿佛是我的闹铃,又像阳光般温暖着我的心。
有一次,我上完课回家,正好路过包子店,我在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幕感人的景象:卖包子的夫妇见路旁有一位年纪稍大的老人跌倒了,急忙去扶他,又给了他一个热乎乎的包子,老人感激不尽。那夫妇俩只是浅浅一笑,说:“帮助老人是应该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嘛!”
自我出生开始,那包子店就一直在那,成为我童年生活的一个象征,那嘹亮的吆喝声伴我度过了多少个春秋,那洋溢着灿烂笑容的夫妇,那热气腾腾的包子……
现在,包子店搬走了,原本热闹的楼下似乎少了点什么,我知道,是那对夫妇金灿灿的的光辉,在我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它,他,她,伴随我一同成长,让我受益匪浅。
“买包子咯,新鲜出炉的包子咯……”早晨,耳边似乎还回响着那嘹亮的吆喝声,时常萦绕于耳,萦绕于心……
篇9:最美吆喝声初二作文
我对于吆喝声的认识起源于我的出生地。我出生在辽源市,有印象时就在姥姥所居住的人烟稀薄连邻居也隔着几十米的小山村。那里只有一条偷工减料的羊肠小道,轿车进不去出不来,货币不流通——买不着东西。
于是不知什么时候就出现了推三轮车或露顶的小货车,姥姥家那里叫“方箱”,我一直以为是带着香气的“芳香”,所以每次它以来就觉得诗意油然而生,吆喝声很全面:“豆腐——芹菜——大柿子——”朴素的吆喝声尾音拉得长长的,男生雄浑女声悠远,山间密密麻麻的反弹回来,染着一种极深极广的山色蔚然,远近十几户都听得到这调子,不管自己需不需要,都会有人一溜烟跑了出来,手里攥着汗津津的纸币,哼着小调,怡然地等着车上的吆喝声靠近。
青山绿水中除了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或牛羊鸡鸭纷乱的啼叫声分外宁静。忽然一声冲破天际的:爆米花喽——糖葫芦哎——“的叫卖声由远及近,隔着木板石块反弹到这里时就只剩一点儿余音了。每次一听到这种微弱的声音,姥姥就急忙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全家人都屏息凝神地听着,一旦听清了小贩的声音,所有人枯燥的脸上忽然神采飞扬起来,眼睛里像褶皱的糖纸忽然伸展开来而熠熠生辉。6岁的妹妹一跃而起,踏着拖鞋欢呼地跑向大院,母亲一边穿上大衣,一边喊着妹妹慢点。
这种声音一年四季早晚都有,只是人不同而已。他们口渴了会跳进路边的瓜地摘个瓜。见了红得像蒜辫一样的樱桃也会驻足吃一会。脸黑黑的,冲着我这样的小孩子憨憨地笑,转过身骑上生锈的破车,清清嗓子,震彻山谷的回声又悠绵地缠绕在每一家的梁子上了。
姥姥家身处山村,落后的很,电视鼓着”大屁股“,还是男尊女卑,甚至还有几个裹小脚的老婆子成天坐在炕上不动弹。也因此,我见到了很多古老的东西,例如集会。姥姥称为赶集。
集会很盛大,离姥姥的村子足有10里地。从医院大桥两边到盘山公路下面,我印象中的集会浩浩荡荡,人头攒动。呈”丁“字形。南北有500米,东西1公里,全是个村子的人摆摊支蓬。人挤着人,小贩挨着小贩,车挤不进水流不出,只站在那里就有一股野菜地般气味的热浪袭来。吆喝声此起彼伏,一个赛一个地高,连麦克风都用上了,这时候像要吸引人就只能拼吆喝比嗓门了。
最常见的就是一个秃瓢拿着麦克风站在一个高搭的大太子上喊”瞧一瞧来,看一看,药到病除,立马见效,假一赔十哎——看一看哎——“再不就是“祖传秘方——”虽说也能治病,但顶多也就是狗皮膏药,绝不会有说的那么玄乎。
还有就是卖干果点心的,卖的人不是妇女就是夫妻,身后一辆大卡车或方箱,吆喝得中气十足,夫妻的不是轮流吆喝就是相声式吆喝,什么“糖果饼干新做的嘞——”“五块一斤随便挑——”之类的通俗一点。夫妻合吆喝就是女的喊“煎饼榛子无花果,样样便宜不用躲!”另一个就喊“真的嘞!"或”可便宜了!“这些人穿得破破旧旧,腰上围着装钱的小包,仿佛早就被油锅炸过似的。眼里溢满了喜悦,喊得红红的脸上疲倦而又可爱。人又敦实又不会耍滑,一是一二是二,买的向来好吃便宜。
卖种子的小贩最神气。买的人不多,他们几乎不喊,就有一帮农民用生满老茧的手翻来覆去地掂量,他们只有感到来自同行的威胁或嗓子痒痒了才吆喝两声。这种吆喝等同于没吆喝:”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高产高效,种啥出啥。“干巴巴的没水分,一如秋天的苞米杆子。”
在这种大集上没有乞丐,有条命的都不干这事,要么自己拿路边的柳条编点小玩意,再不济还能跳神算卦。
吆喝声各有特色,他们要的是有口饭吃。每种高低不同的叫卖声背后都有一种生活,孩子也罢,妇人也罢,都是古老生活的凝聚力。
反观城市的菜市场——我经常一个人从那里放学回家。寂静得像坟墓,玩手机还是聊天,反正就是不吆喝。
最美吆喝声初二作文
★ 我的老板作文范文
【初一学生习作:吆喝声(精选9篇)】相关文章:
给表姐的一封信550字2022-07-21
初一作文辅导技巧2023-05-29
给外地表姐的一封信2022-12-09
烦恼周末的作文500字2024-04-22
给表姐的一封信_2022-08-18
给表姐写的一封信2023-02-17
八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2023-09-06
给表姐的一封信作文450字2023-05-05
语文工作计划2023-01-24
初三优秀日记500字外婆的家乡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