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3-07-20 08:13:1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由网友“小土豆鼠”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赏析

项脊轩志 明朝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阶寂寂一作:堦寂寂)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里。”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事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我认为:巴蜀寡妇名叫清的,守着丹砂矿井,得到的好处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表彰她而筑了女怀清台。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诸葛孔明从隆中出山建功立业。当这两个人无声无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时,世人哪里能知道他们?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当我扬眉眨眼时,认为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说我跟浅薄的浅井之蛙没什么不同?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项脊轩志》注释

项脊轩(xuān):归有光家的书斋名。轩:小的房室。

旧:旧日的,原来的。

方丈:一丈见方。

尘泥渗(shèn)漉(lù):(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渗:透过。漉:漏下。

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下:往下。雨泽:雨水。

案:几案,桌子。

顾视:环看四周。顾:环视。

得日:照到阳光。

昏:光线不明。

修葺(qì):修缮、修理,修补。

辟:开。

垣(yuán)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垣墙:砌上围墙。周庭,(于)庭子周围。

当:挡住。

洞然:明亮的样子。

栏楯(shǔn):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增胜:增添了光彩。胜:美景。

偃(yǎn)仰:安居。偃:伏下。仰:仰起。

啸(xiào)歌:长啸或吟唱。文章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冥(míng)然兀(wù)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兀坐:端坐。

万籁(lài)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珊: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往往:指到处,处处。

东犬西吠(fèi):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

逾(yú)庖(páo)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庖:厨房。

已:已而,随后不久。

凡:总共。

再:两次。

相为应答:一一回答。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

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阖(hé):通“合”,合上。

瞻(zhān)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牖:窗户。

殆(dài):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凭几(jī)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书:写字。

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手植:亲手种植。手:亲手。

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

篇2: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赏析

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表达了深厚的感情。全文语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饰,不用奇字险句,力求朴而有致,淡而有味,营造出一种清疏淡雅的感觉。

文章所记的一切,都紧扣项脊轩来写,而以“悲”“喜”作为贯串全文的意脉。第一段写项脊轩经过修葺和美化环境之后的幽雅可爱和自己在轩中“偃仰啸歌”、自得其乐的情景,是从“喜”字立意,也反衬下文所叙项脊轩环境遭到破坏之可悲,引出对往事的无限追怀。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叙父辈分家,完整的庭院被分隔得杂乱不堪,项脊轩不再是一个读书的幽雅所在。第二层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母亲与祖母遗事,抒发自己怀念亲人的凄侧之情。这段从“悲”字立意。第三段写“轩凡四遭火”的变故,虽“得不焚”,亦足见项脊轩命运之乖蹇。这是“悲”的内容的进一步补充。补记的一段,写项脊轩后来又发生的变化,重点追叙与亡妻共同生活的情趣,抒发沉痛的悼亡之情,进一步增添了悲凉的气氛。由于文章自始至终贯串着悲、喜的感情变化,又有项脊轩作为全文的轴心,所以一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散而神不散。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的语言、行动和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情态各别。对母亲,写她听到女儿呱呱而泣时以指叩扉的动作和“儿寒乎?欲食乎?”的问话,突现了慈母对儿女衣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对祖母,写她的“吾儿,久不见若影”的爱怜的言辞和离去时的喃喃自语和“以手阖扉”的动作等,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老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和期待。对妻子,写她的“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简洁地表现了少年夫妇相依相爱的情状;写她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充满稚气的问话,不但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夫妻依依情话的场面。总之,作者对于各个人物,都能分别抓住他们的特征,用寥寥几笔描绘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和真挚的感情,富于生活情趣,并从中表达出自己对亲人一往情深的怀念。

结构分析

《项脊轩志》原文可分为两大部分,自“余既为此志”以前为《项脊轩志》。若干年后,又加了一段后记,就是“余既为此志”起的一些话。所以全篇可分为四段。

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到“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为第一段,是文中着意描写轩室环境的部分,记项脊轩修葺前后的情况。这段先记项脊轩的“前身”,旧时南阁子破旧的情景。一是很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二是很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三是漏雨:“雨泽下注”,四是昏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总之,项脊轩是一间不折不扣的陋室。经作者添窗检漏,一番修葺之后,使得不漏不暗;又由于花木之置,小小轩室,居然成为胜境,成为幽雅的书斋。“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一小段在全文最具文采,于景可爱,于情则可喜。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段,同时又是一个转折,进入第二段。从写环境转入写人事的变迁,由可喜转入可悲,又分数层。先一层写庭院的几经变故,即诸叔伯分居前后,庭院由通到隔的经过,“东犬西吠”、“鸡栖于厅”等句写分居后的凌乱。客观地叙说家庭琐事中,寓有人世沧桑之慨。此可悲一也。进而通过家有老妪说亡母旧事,写家庭人事变故。作者生母去世时,他年龄尚小,所以母亲的形象在他是记不分明的(参《先妣事略》)。而那位老妪既是祖母的婢女,又做过两代人的奶妈,通过老妪来追忆旧事,是自然入妙之笔。她所说的,不过是先前母亲曾在何处站过,曾有过一些什么对话。然而就是这些平淡处,最为关情。“儿寒乎?欲食乎?”短短的两句,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个闻儿啼而动了怜爱的年轻母亲的形象。这种追忆,无疑会引起过早地失去母爱的作者的伤心。此可悲二也。再有便是作者自己对祖母的追忆。那段往事似乎也很平常,却同样洋溢着淳厚的人情味。“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的垂问,和“吾家渎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自语,以及持象牙朝笏的一段勉励,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以上回忆,看来不过是家庭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然而“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以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以下又带过一笔叙轩中幽静与轩屡遭火而幸存.均关题意。其中轩中关门读书,闻足音而辨人一节,不但善写日常细微感觉,而且还写出了一个耐得寂寞的读书人形象,为下段议论伏笔。

第三段即项脊生(作者自称)的`一番议论。作者以守丹穴的巴寡妇清和高卧隆中的诸葛亮,与处败屋寒窗之下的自身相比附,既自慨局促,又有自矜抱负之意。故语末虽以“坎井之蛙”自嘲,含有对凡夫俗子的反讽与孤芳自赏的意味。

最后是若干年后的补记。续写项脊轩在妻死前后的变化,寓有新近的悼亡之情。文中记妻生前琐事,亦平淡中见隽永,与前文格调毫无二致。“不常居”三字似可收束全文,然文末又摇曳生姿。写到亡妻手植的一树枇杷“亭亭如盖”,寓睹物怀人、悼亡念存之思。较之“墓木已拱”之类成语。尤觉馀味无穷,饶有新意。

艺术技巧

《项脊轩志》表现出很强的艺术功力和写作技巧,分别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细节“撩”情

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环境固然清幽、谧静,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念的是自己的亲人。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发的。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细腻,绘声传神,“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两句话;“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一两个动作,把老年人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的惟妙惟肖。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质朴“增”情

文章动情的另一个原因是语言质朴,不加藻饰。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但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浅显明白的文字却能使景物如画,人物毕肖。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的动作等,也都是通过通俗平淡的语言变现出来的,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的亲情。此外,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小妹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一不是平时如话中露真情。

三、叠字“助”情

文章的叠词也是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姗姗”;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用叠词,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

《项脊轩志》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二、一词多义

1、始

①室始洞然(才,方才,副词)

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

2、过

①日过午已昏(超过,动词)

②大母过余曰(访,探望,动词)

3、置

①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

②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

4、而

①余扃牖而居(助词,表修饰,无义)

②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但,表转折,连词)

③往往而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地”,也可不译,连词)

④某所而母立于兹(你,你的,代词)

5、?为

①始为篱,已为墙(做,动词)

②轩东故尝为厨(作,动词)

③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

④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做,介词)

6、以

①以当南日(用来,介词,表目的)

②以手阖门(用,介词)

③能以足音辨人(凭借、根据,介词)

④执此以朝(用如“而”,介词)

7、谓

①且何谓阁子也(叫作,动词)

②妪每谓余曰(告诉,动词)

8、一

①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名词)

②先妣尝一至(常来,副词)

9、日

①以当南日(太阳,名词)

②不能得日(阳光,名词)

③日过午已昏(太阳,名词)

④一日,大母过余曰(天,一昼夜,名词)

10、先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名词)

②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形容词)

11、前

①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前方,行为方向)

②从轩前过(前面,形容词)

12、之

①顷之,持一象笏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调整音节,助词)

②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

③他日汝当用之(代象笏,代词)

13、西

①东犬西吠(向西边,副词)

②室西连于中闺(…的西边,形容词)

14、得

①不能得日(得到,获得,动词)

②得不焚(能,能够,助动词)

15、已

①日过午已昏(已经,副词)

②已为墙(然后,副词)

16、当

①以当南日(挡住,动词)

②他日汝当用之(应当,应该,助动词)

17、然

①室始洞然(……的样子,词尾)

②然余居于此(然而,但是,连词)

18、书

①借书满架(书,书籍,名词)

②或凭几学书(字,文字,名词)

19、食

①小鸟时来啄食(食物,名词)

②欲食乎(吃,动词)

20、大

①先大母婢也(大母,指祖母)

②大类女郎也(很,非常,副词)

21、所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地方,处所,名词)

②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在此指代枇杷树,特殊的指示代词)

22、从

①吾从板外相为应答(由,自,介词)

②从余问古事(向……学习,动词)

23、自

①余自束发(从,由,介词)自语曰:“……”(自己,代词)

24、归

①吾妻来归(女子出嫁,动词)

②吾妻归宁(回,返回,动词。归宁,出嫁的女儿会娘家探望)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乳二世(乳,抚养)

②客逾庖而宴(宴,用饭)

③执此以朝(朝,上朝)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此指考取功名)

⑤垣墙周庭:(垣,砌)

2、名词用作状语

①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②前辟四窗(前,指阁子北面,因阁子是向北的)

③又北向(北,朝北,指坐北朝南)

④东犬西吠(西,朝西,行为方向,指西家)

⑤室西连于中闺(西,在西面)

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多,许多事)

4、数词用作名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一,一体,整体)

四、句式

1、判断句

①此吾祖太常公宣德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②轩东故尝为厨

③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④妪,先大母婢也

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省略句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主语“余”)

②()借书满架(省主语“余”)

③吾儿,()久不见若影(省主语“吾”)

④使()不上漏(省兼语“之”)

⑤明月()半墙(省谓语“照”)

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介词“于”)

⑦垣墙()周庭(省介词“于”)

3、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下列各句状语(下划线)放在动词、形容词(粗体)之后。翻译时,一般将状语前移。如:

①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②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在这里居住)

③室西连于中闺(与中闺相连)

④鸡栖于厅(在厅里栖息)

⑤其制稍异于前(跟以前不同)

4、被动句

得不焚

《项脊轩志》创作背景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四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篇3:项脊轩志原文翻译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yú)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yù),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上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16课无此段文字)

(下文作者写了这篇志多年以后补写的)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太阳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 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扩展阅读:

赏析

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轩,小的房室。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有纪念意义。“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借记物、事来表达作者的感情。 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 他的风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借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感情。此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意脉,将生活琐碎事串为一个整体。善于拮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

归有光的叙事抒情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平淡自然的笔调记叙日常生活小事,运用追叙、回忆、触景生情、见物思人等方式,从琐屑事件的叙述中抒写出真切的感情,从平淡情景的描绘中表现出悠远的意趣。这一特点在《项脊轩志》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本文以项脊轩的前后变化为线索,写出一系列家庭琐事,表现了作者对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对死去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也表现了作者年青时刻苦读书、怡然自得的乐趣。文章所记的一切,都紧扣项脊轩来写,而以“悲”“喜”作为贯串全文的意脉。第一段写项脊轩经过修葺和美化环境之后的幽雅可爱和自己在轩中“偃仰啸歌”、自得其乐的情景,是从“喜”字立意,也反衬下文所叙项脊轩环境遭到破坏之可悲,引出对往事的无限追怀。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叙父辈分家,完整的庭院被分隔得杂乱不堪,项脊轩不再是一个读书的幽雅所在。第二层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母亲与祖母遗事,抒发自己怀念亲人的凄侧之情。这段从“悲”字立意。第三段写“轩凡四遭火”的变故,虽“得不焚”,亦足见项脊轩命运之乖蹇。这是“悲”的内容的进一步补充。补记的一段,写项脊轩后来又发生的变化,重点追叙与亡妻共同生活的情趣,抒发沉痛的悼亡之情,进一步增添了悲凉的气氛。由于文章自始至终贯串着悲、喜的感情变化,又有项脊轩作为全文的轴心,所以一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散而神不散。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的语言、行动和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情态各别。对母亲,写她听到女儿呱呱而泣时以指叩扉的动作和“儿寒乎?欲食乎?”的问话,突现了慈母对儿女衣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对祖母,写她的“吾儿,久不见若影……”的爱怜的言辞和离去时的喃喃自语和“以手阖扉”的动作等,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老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和期待。对妻子,写她的“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简洁地表现了少年夫妇相依相爱的情状;写她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充满稚气的问话,不但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夫妻依依情话的场面。总之,作者对于各个人物,都能分别抓住他们的特征,用寥寥几笔描绘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和真挚的感情,富于生活情趣,并从中表达出自己对亲人一往情深的怀念。

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和功名未就时的忧愤之情,这是应该正确地加以分析的。

篇4: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

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

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yú)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yù),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上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16课无此段文字)

(下文作者写了这篇志多年以后补写的)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 《项脊轩志》(与苏教高中必修五相同)

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这里不翻译成”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篇5: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

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

项脊轩志

朝代:明朝|作者: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堦寂寂 一作:阶寂寂)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无此段文字;沪教版无此段。)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释

1、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轩:小的房室。

2、旧:旧日的,原来的。

3、方丈:一丈见方。

4、尘泥渗(shèn)漉(lù):(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渗,透过。漉,漏下。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5、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下,往下。雨泽:雨水。

6、案:几案,桌子。

7、顾视:环看四周。顾,环视也。(许慎《说文解字》)

8、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9、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

10、为(wéi)修葺(qì)。修葺:修缮、修理,修补。

11、辟:开。

12、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垣墙:砌上围墙。周庭,(于)庭子周围。

13、当:挡住

14、洞然:明亮的样子。

15、栏楯(shǔn):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16、增胜:增添了光彩。胜:美景。

17、偃仰:偃,伏下。仰,仰起。偃仰,安居。

18、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19、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兀坐,端坐。

20、万籁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21、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22、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23、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24、往往:指到处,处处。而:修饰关系连词。是:这(样)。

25、东犬西吠: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

26、逾(yú)庖(páo)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庖,厨房

27、已:已而,随后不久。

28、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29、相为应答:一一回答。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

30、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31、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32、阖(hé):通‘合’。合上。

33、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4、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牖,窗户。

35、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36、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37、凭几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书:写字。

38、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39、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40、手植:亲手种植。手:亲手。

41、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

翻译/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这里不翻译成”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地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地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地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地祖母地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地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地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地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地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地,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做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了。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篇6:《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

《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释

1、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轩:小的房室。

2、旧:旧日的,原来的。

3、方丈:一丈见方。

4、尘泥渗(shèn)漉(lù):(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渗,透过。漉,漏下。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5、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下,往下。雨泽:雨水。

6、案:几案,桌子。

7、顾视:环看四周。顾,环视也。(许慎《说文解字》)

8、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9、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

10、为(wéi)修葺(qì)。修葺:修缮、修理,修补。

11、辟:开。

12、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垣墙:砌上围墙。周庭,(于)庭子周围。

13、当:挡住

14、洞然:明亮的样子。

15、栏楯(shǔn):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16、增胜:增添了光彩。胜:美景。

17、偃仰:偃,伏下。仰,仰起。偃仰,安居。

18、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19、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兀坐,端坐。

20、万籁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21、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22、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23、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24、往往:指到处,处处。而:修饰关系连词。是:这(样)。

25、东犬西吠: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

26、逾(yú)庖(páo)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庖,厨房

27、已:已而,随后不久。

28、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29、相为应答:一一回答。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

30、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31、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32、阖(hé):通‘合’。合上。

33、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4、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牖,窗户。

35、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36、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37、凭几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书:写字。

38、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39、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40、手植:亲手种植。手:亲手。

41、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

译文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灰尘泥土不断渗滴出水来,雨水也往下流,每每挪移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安置。项脊轩坐南朝北,照不到太阳,每天一过中午屋里就很昏暗。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上面不再掉土漏水,前面开了四个窗子,环绕庭院盖起围墙,用北墙来挡南面的阳光,阳光照在墙上,反射进屋里,屋里才亮堂了。又在院里种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时卧时起,长啸高歌,或者静静地端坐,种种声音都能听到。庭院的台阶上静悄悄的,小鸟时时来啄食,人过去都不飞走。每月十五的夜里,明亮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桂花的影子杂乱地映在墙上,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袅袅婷婷,十分可爱。

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

轩的东面,过去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就要从轩前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久而久之,能通过脚步声分辨是谁。这座轩曾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

我认为:巴蜀寡妇名叫清的,守着丹砂矿井,得到的好处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表彰她而筑了女怀清台。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诸葛孔明从隆中出山建功立业。当这两个人无声无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时,世人哪里能知道他们?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当我扬眉眨眼时,认为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说我跟浅薄的浅井之蛙没什么不同?

我写了这篇记之后,过了五年,我妻子嫁了过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问古代的事情,或者靠着几案学写字。她回娘家去,回来以后转述几个小妹妹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阁子,那什么叫阁子呢?”过了六年,我妻子去世了,房屋坏了也没有修理。又过了两年,我长时间生病,无事可做,于是使人又修整了南阁子,它的形式和以前稍稍有些不同。但从此以后我常年在外,不常住在那里了。

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现在已经长得挺拔高大,枝繁叶茂像伞一样了。

写作手法

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反映归家家庭的败落。归家原本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自从”诸父异爨”后,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四分五裂之状)。先用篱笆相隔,后来更用一堵堵墙壁阻断往来(”始为篱,已为墙”)。尤其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寥寥几笔,将一个封建大家庭分家后所产生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写祖母到项脊轩来,鼓励作者读书求仕,光宗耀祖这件事,同样可透析出归家家道衰落的状况。归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间担任朝廷官员(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读书久不效”,儿辈们科举无望,反以分家为能事,闹得个钟鸣鼎食之家四分五裂,乌烟瘴气,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孙儿归有光的身上了。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的语言、行动和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情态各别。对母亲,写她听到女儿呱呱而泣时以指叩扉的动作和”儿寒乎?欲食乎?”的问话,突现了慈母对儿女衣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对祖母,写她的”吾儿,久不见若影……”的爱怜的言辞和离去时的喃喃自语和”以手阖扉”的动作等,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老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和期待。对妻子,写她的”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简洁地表现了少年夫妇相依相爱的情状;写她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充满稚气的问话,不但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夫妻依依情话的场面。总之,作者对于各个人物,都能分别抓住他们的特征,用寥寥几笔描绘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和真挚的感情,富于生活情趣,并从中表达出自己对亲人一往情深的怀念。

结构”关”情:文章先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继而写经过修葺之后的优美、宁静与恬适。轩内积书,轩外花木;白日小鸟,月夜挂影;构成了一种和谐清雅的小天地氛围。而居于这小天地中心的,正是作者自己。他的.清贫的生活,高洁的志趣,怡悦的心境,于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多可喜,亦多可悲”几个字,承上启下,思路陡转。”喜”字应上文,”悲”从以下几个方面而来,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了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最后两节,补记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断和轩在以后的变迁,抒发了作者怀念妻子的真挚情意。平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

细节”撩”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是归文的一大特色。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环境固然清幽、谧静,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念的是自己的亲人。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发的。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志〉评语》)。

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细腻,绘声传神,”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两句话;”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一两个动作,把老年人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的惟妙惟肖。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质朴”增”情:文章动情的另一个原因是语言质朴,不加藻饰。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但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浅显明白的文字却能使景物如画,人物毕肖。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的动作等,也都是通过通俗平淡的语言变现出来的,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的亲情。此外,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小妹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一不是平时如话中露真情。正所谓”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公墓志铭》)含而不露,以情动人,不去刻意追求强烈的效果,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确实是归有光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叠字”助”情:和一般叠词一样,文章的叠词也是为了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姗姗”;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用叠词,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

一篇散文,作者六用叠词,单纯是为了状物、写景、绘情的说法,难于令人信服。”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刘勰老先生一语中的。写物关情,情景交融,是文章多处用叠词的真实用意。如”寂寂”一词,既强调环境的清幽、静谧,又充满了对”项脊轩”的生活的怀念;”往往”一词既强调门墙到处都是,语言中又流露出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不满和对家族衰败的哀痛。再如”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在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

鉴赏

《项脊轩志》原文可分为两大部分,自“余既为此志”以前为《项脊轩志》。若干年后,又加了一段后记,就是“余既为此志”起的一些话。所以全篇可分为四段。

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到“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为第一段,是文中着意描写轩室环境的部分,记项脊轩修葺前后的情况。这段先记项脊轩的“前身”,旧时南阁子破旧的情景。一是很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二是很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三是漏雨:“雨泽下注”,四是昏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总之,项脊轩是一间不折不扣的陋室。经作者添窗检漏,一番修葺之后,使得不漏不暗;又由于花木之置,小小轩室,居然成为胜境,成为幽雅的书斋。“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一小段在全文最具文采,于景可爱,于情则可喜。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段,同时又是一个转折,进入第二段。从写环境转入写人事的变迁,由可喜转入可悲,又分数层。先一层写庭院的几经变故,即诸叔伯分居前后,庭院由通到隔的经过,“东犬西吠”、“鸡栖于厅”等句写分居后的凌乱。客观地叙说家庭琐事中,寓有人世沧桑之慨。此可悲一也。进而通过家有老妪说亡母旧事,写家庭人事变故。作者生母去世时,他年龄尚小,所以母亲的形象在他是记不分明的(参《先妣事略》)。而那位老妪既是祖母的婢女,又做过两代人的奶妈,通过老妪来追忆旧事,是自然入妙之笔。她所说的,不过是先前母亲曾在何处站过,曾有过一些什么对话。然而就是这些平淡处,最为关情。“儿寒乎?欲食乎?”短短的两句,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个闻儿啼而动了怜爱的年轻母亲的形象。这种追忆,无疑会引起过早地失去母爱的作者的伤心。此可悲二也。再有便是作者自己对祖母的追忆。那段往事似乎也很平常,却同样洋溢着淳厚的人情味。“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的垂问,和“吾家渎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自语,以及持象牙朝笏的一段勉励,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以上回忆,看来不过是家庭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然而“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以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以下又带过一笔叙轩中幽静与轩屡遭火而幸存.均关题意。其中轩中关门读书,闻足音而辨人一节,不但善写日常细微感觉,而且还写出了一个耐得寂寞的读书人形象,为下段议论伏笔。

第三段即项脊生(作者自称)的一番议论。作者以守丹穴的巴寡妇清和高卧隆中的诸葛亮,与处败屋寒窗之下的自身相比附,既自慨局促,又有自矜抱负之意。故语末虽以“坎井之蛙”自嘲,含有对凡夫俗子的反讽与孤芳自赏的意味。

最后是若干年后的补记。续写项脊轩在妻死前后的变化,寓有新近的悼亡之情。文中记妻生前琐事,亦平淡中见隽永,与前文格调毫无二致。“不常居”三字似可收束全文,然文末又摇曳生姿。写到亡妻手植的一树枇杷“亭亭如盖”,寓睹物怀人、悼亡念存之思。较之“墓木已拱”之类成语。尤觉馀味无穷,饶有新意。

篇7:项脊轩志翻译

项脊轩就是旧日的那间南阁子。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容得下一个人居住。这是间历经百年的老屋,泥浆渗漏,由小孔滴下,积聚的雨水,透过缝隙直往下淌。我常想挪动一下桌子,但左看右看也没个可以安置的地方。屋子又是朝北的,照不进阳光,一过中午,室内就昏暗了。我略为修补,使它屋顶不漏,前面开了四扇窗,在庭院的四周筑起了围墙,用来挡住南射的阳光,借助阳光的反射,室内才透亮起来。又在庭院中栽种了兰花、桂花、竹子、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加了光彩。书籍放满了书架,大声吟诵,晏安自得,有时则默然端坐,外界的各种声音都听得见。可庭院中显得特别寂静,小鸟不时飞来啄食,有人来它也不飞走。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着半个墙面,桂树的投影,纷杂错落,随着风的吹拂,影子也在移动,舒缓轻盈,十分可爱。

然而我居住在这里,可喜的事多,可悲的事也多。在这之前,庭院南北贯通,是个完整的院子。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庭院内外开了许多小门,隔墙垒得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冲着西家叫,来了客人得穿过厨房去吃饭,鸡都栖息在厅堂上。庭院中先是扎下篱笆,后又垒起了墙,一共变动了两次。我家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间屋里住过。她是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奶娘,我母亲生前待她很好。屋子西面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来过,老婆婆常对我说:“那里,就是你母亲曾经站立过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的怀里,呱呱地哭着,娘听到哭声用手指敲敲房门说:‘女儿冷吗?是想吃东西吗?’我隔着门板应声回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了,老婆婆也哭了。我从儿童时代起,一直在这项脊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对我说:“我的孩子,很久没见到你的人影了,为什么整天不声不响地待在这儿,像个女儿家呀!”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上房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读书,很长时间不见成效了,这孩子的成功,那总是可以期待的吧!”一会儿,祖母拿着一块象笏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的,将来你用得上它。”回想起这些往事陈迹,就像发生在昨天似的,叫人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项脊轩的东面,以前做过厨房,人们到那里去,要从轩前经过。我关上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凭脚步声辨别出行人。项脊轩共四次遭受火灾,却能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我写完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她时常来到项脊轩中,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我妻回娘家看望父母,归来后转达她的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间阁子,为什么叫阁子呢?”又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了,阁子也坏了,没有修理。又过了两年,我因久卧病榻,心情无聊,于是叫人再次修理了这间南阁子,式样与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我以后大部分时间出门在外,不常在这里居住。

庭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的妻子在她去世那一年亲手栽种的,现在已经长得高大挺拔,像伞一样了。

篇8: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读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全文翻译: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  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

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院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变动过好几次了。家里有一个老妈妈,曾经在这里住过。这位老妈妈,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老妈妈时常对我说:“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过的。”老妈妈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我从门外一一向你母亲回答。”(老妈妈)话未说完,我(感动地)哭了,老妈妈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从童年起就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象个女孩子呀?”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

不一会儿,拿了一个象牙做的手板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时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它!”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轩的东边以前曾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然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门住在里边,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我已经作了上面这篇志,又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到一些古往的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

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从那以后又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此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家到轩中居住。  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干直叶茂,象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篇9:项脊轩志原文与翻译

项脊轩志原文与翻译

项脊轩志

作者: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yú)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yù),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上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16课无此段文字)

(下文作者写了这篇志多年以后补写的)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与苏教高中必修五相同)

注释

1、轩:小的房室 。

2、旧:旧日的,原来的。

3、方丈:一丈见方。

4、尘泥渗漉 :(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渗,透过。漉,漏下。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5、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下,往下。 雨泽:雨水。

6、案:几案,桌子。

7、顾视:环看四周。 顾,环视也。(许慎《说文解字》)

8、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9、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

10、为(wéi)修葺。 修葺:修缮、修理,修补。

11、辟:开。

12、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 垣墙:砌上围墙。 周庭,(于)庭子周围。

13、当:迎接

14、洞然:明亮的样子。

15、栏楯(shǔn):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16、增胜:增添了光彩。胜:光彩。

17、偃仰:偃,伏下。 仰,仰起。偃仰,安居。

18、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咏文,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19、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兀坐,端坐。

20、万籁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21、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22、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23、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24、往往:指到处,处处。 而:修饰关系连词。 是:这(样)。

25、东犬西吠: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

26、逾庖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庖,厨房

27、已:已而,随后不久。

28、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29、相为应答:一一回答。 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

30、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31、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32、阖(hé):通‘合’ 。合上。

33、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4、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牖,窗户。

35、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36、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37、凭几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书:写字。

38、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39、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40、手植:亲手种植。 手:亲手。

41、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

42、修葺:修补。

43、诸:各个

古今异义

1、室仅方丈(方丈,古:一丈见方 今:庙宇里的住持)

2、墙往往而是(往往,古:到处 今:经常)

3、余自束发(束发,古:表示儿童 今:扎头发)

一词多义1、始

室始洞然 (副词,才)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副词,起初,起先)

2、过

日过午已昏 (动词,偏过)

大母过余曰 (动词,探望)

从轩前过(动词,经过)

3、置

顾视无可置者 (动词,放置)

内外多置小门 (动词,设置)

4、而

余扃牖而居 (连词,表修饰)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连词,表并列)

墙往往而是 (连词,表修饰)

某所,而母立于兹 (通“尔”,代词,你的)

呱呱而哭泣 (连词,表修饰)

5、为

始为篱,已为墙 (动词,扎/砌)

轩东故尝为厨 (判断词,是)

庭中通南北为一 (判断词,是)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介词,为,给)

余稍为修萁(介词,为,给)

6、以

以当南日 (连词,表目的,用来)

能以足音辨人 (介词,凭借)

执此以朝 (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

7、谓

且何谓阁子也 (叫做)

妪每谓余曰 (告诉,对……说)

8、一

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

先妣尝一至 (副词,时而)

9、日

不能得日(阳光)

日过午已昏 (太阳)

一日,大母过余曰 (天,一昼夜为日)

10、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在……之前)

先大母婢也 (去世的,已故的)

11、前

前辟四窗 (名词作状语,在前方)

从轩前过 (前面)

12、之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

他日汝当用之(代词,指象笏)

儿之成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顷之(助词,调节音节)

13、西

东犬西吠 (名词作状语,向西边)

室西连于中闺 (西边)

14、得

不能得日 (照到)

得不焚 (能够)

15、已

日过午已昏 (副词,已经)

已为墙 (副词,不久)

16、当

以当南日 (挡住)

他日汝当用之 (应当)

17、然

室始洞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余居于此 (连词,然而,但是)

18、书

借书满架 (书籍)

或凭几学书(写字)

19、食

小鸟时来啄食(食物)

欲食乎 (吃)

20、大

大类女郎也 (副词,很,非常)

先大母婢也 (大母,双音节词,指祖母)

21、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 (地方)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动词前的指示代词,……的……)

22、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介词,由,自)

从余问古事 (动词,跟从)

23、自

余自束发 (从,由,介词)

自语曰:“……” (自己,代词)

24、归

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 (动词,返回。归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亲)

25、每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副词,每次)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副词,常常)

通假字

1、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的'

2、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珊珊,通“姗姗”,形容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乳二世 (用乳汁喂养)

(2)客逾庖而宴(吃饭)

(3)执此以朝(上朝)

(4)吾家读书久不效(有成效,此指考取功名)

(5)或凭几学书(写字)

(6)垣墙周庭(砌上围墙。)

2、名词用作状语

(1)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2)前辟四窗 (在前面,指阁子北面,因阁子是向北的)

(3)东犬西吠 (向西面)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自)

(5)内外多置小门(在内外)

(6)时至轩中(不时)

3、数词用作名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束发读书(于)轩中 (省介词“于”)

3、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下列各句状语(斜体)放在动词(粗体)之后。翻译时,一般将状语前移。如:

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居于此(在这里居住)

连于中闺(与中闺相连)

栖于厅(在厅里栖息)

异于前(跟以前不同)

4、被动句

得不焚(意念被动句)

5、宾语前置句

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太阳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 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赏析

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轩,小的房室。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有纪念意义。“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借记物、事来表达作者的感情。 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 他的风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借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感情。此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意脉,将生活琐碎事串为一个整体。善于拮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

归有光的叙事抒情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平淡自然的笔调记叙日常生活小事,运用追叙、回忆、触景生情、见物思人等方式,从琐屑事件的叙述中抒写出真切的感情,从平淡情景的描绘中表现出悠远的意趣。这一特点在《项脊轩志》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本文以项脊轩的前后变化为线索,写出一系列家庭琐事,表现了作者对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对死去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也表现了作者年青时刻苦读书、怡然自得的乐趣。文章所记的一切,都紧扣项脊轩来写,而以“悲”“喜”作为贯串全文的意脉。第一段写项脊轩经过修葺和美化环境之后的幽雅可爱和自己在轩中“偃仰啸歌”、自得其乐的情景,是从“喜”字立意,也反衬下文所叙项脊轩环境遭到破坏之可悲,引出对往事的无限追怀。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叙父辈分家,完整的庭院被分隔得杂乱不堪,项脊轩不再是一个读书的幽雅所在。第二层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母亲与祖母遗事,抒发自己怀念亲人的凄侧之情。这段从“悲”字立意。第三段写“轩凡四遭火”的变故,虽“得不焚”,亦足见项脊轩命运之乖蹇。这是“悲”的内容的进一步补充。补记的一段,写项脊轩后来又发生的变化,重点追叙与亡妻共同生活的情趣,抒发沉痛的悼亡之情,进一步增添了悲凉的气氛。由于文章自始至终贯串着悲、喜的感情变化,又有项脊轩作为全文的轴心,所以一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散而神不散。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的语言、行动和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情态各别。对母亲,写她听到女儿呱呱而泣时以指叩扉的动作和“儿寒乎?欲食乎?”的问话,突现了慈母对儿女衣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对祖母,写她的“吾儿,久不见若影……”的爱怜的言辞和离去时的喃喃自语和“以手阖扉”的动作等,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老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和期待。对妻子,写她的“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简洁地表现了少年夫妇相依相爱的情状;写她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充满稚气的问话,不但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夫妻依依情话的场面。总之,作者对于各个人物,都能分别抓住他们的特征,用寥寥几笔描绘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和真挚的感情,富于生活情趣,并从中表达出自己对亲人一往情深的怀念。

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和功名未就时的忧愤之情,这是应该正确地加以分析的。

篇10:古文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灰尘与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特别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动桌子,看来看去没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一过中午,太阳偏了,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上面不再漏雨、落灰。室前新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前我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悬,照在墙上。月光下,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很多。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室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邻居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总共变动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位老婆婆,是侍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曾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么?我在门外—一向你母亲作回答。”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动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激动的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影子。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了?”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呀!”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笏到轩里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到它!”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真叫人长声悲号不已啊!

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

我已经作了上面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以后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此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闲极无聊之际,才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到轩中居住。

庭前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今天已经高高地矗立着,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着的巨伞一样了。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

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读

古文翻译在线

《项脊轩志》高中语文教案

项脊轩志说课稿ppt

课文《项脊轩志》教案

我教《项脊轩志》 (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教案与基础训练

高二语文必修五《逍遥游》的文言文翻译

东轩笔录范文正翻译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赏析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总结2023-02-10

项脊轩志(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11-26

天地一沙鸥作文2023-10-17

《独坐轩记》的阅读答案及翻译2022-10-15

项脊轩志教案2022-05-05

《天地一沙鸥》读书笔记2023-07-03

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文言文阅读答案2023-02-21

天地一沙鸥随笔2022-05-04

项脊轩志翻译2023-04-17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课时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