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归氏二贤传》原文及译文(整理7篇)由网友“姐嗷๑奈我何”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归有光《归氏二贤传》原文及译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归氏二贤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归氏二贤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孝子绣,字华伯,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有删改)
【注释】:①摈(bn):抛弃,排斥。这里指被抛弃。
7。下列句中的以与亦贩盐以养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策之不以其道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例句:以:表目的,来。
A.以:因为。B.以:表目的,来。C.以:介词,把。D.以:按照。
答案:B.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两个孝子身份低微但品行高尚,作者为了宣传他们的事迹给他们写了传。
B.后母为了自己和孩子吃饱,在饭将熟时,怪罪归钺,让他父亲发怒,将归钺赶出家门。
C.归钺虽然年少时受后母虐待,但当后母生活困窘时,却关心、赡养她。
D.归绣因贩盐、卖麻发财暴富,在他的弟弟归纬多次犯事后,大力营救。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中归绣因贩盐、卖麻发财暴富于文无据,文中相关的句子为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暴富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D.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又复杖之 杖:
②弟寻死 寻:
③与弟纹、纬友爱无间 间:
④纬以事坐系 坐: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答案:①用棍子打 ②不久 ③隔阂 ④犯罪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译:
②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句中重点的词有:①俯首:低头;窃:暗地里,私下;莫:没有人。②内:内心;惭:惭愧;感:被感动;从:跟从。
答案:
①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
②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
附参考译文:
归氏家族有两位孝子,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们的行为高尚而身份低贱,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们的名声。
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父亲拉住孝子,后妻总是索取大棍子给他说: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家中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孝子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父亲和继母一起说道:有儿子不呆在家中,在外面作贼吗?又用棍子打,屡次近于打死。正当孝子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把孝子赶出门不见面。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正德五年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孝子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弟弟不久死去,他一生和悦。孝子小时候挨饿,脸色发黄身体瘦小,族人叫他是菜大人。嘉靖十一年,孝子归钺无病而死,孝子直至已老将死,但始终不说后母的事。
归绣字华伯,孝子归钺的同族之子,也卖盐来奉养母亲,自己又坐在店铺中卖麻。和弟弟归纹、归纬友爱没有隔阂。归纬因事犯罪被拘捕,华伯拼力为他营救。归纬又不约束自己,犯罪多次。华伯贩卖的收入,计算一下常常整年没有其他事故,才够供应粗劣饮食,一经差役上门勒索就要耗费,但始终没有恼怒的脸色。
篇2:归氏二贤传文言文及其翻译
归有光
原文:
归氏二孝子,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孝子绣,字华伯,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有删改)
【注释】:①摈(bìn):抛弃,排斥。这里指被抛弃。
译文:
归氏家族有两位孝子,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们的行为高尚而身份低贱,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们的名声。
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父亲拉住孝子,后妻总是索取大棍子给他说:“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家中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孝子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父亲和继母一起说道:“有儿子不呆在家中,在外面作贼吗?”又用棍子打,屡次近于打死。正当孝子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把孝子赶出门不见面。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正德五年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孝子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弟弟不久死去,他一生和悦。孝子小时候挨饿,脸色发黄身体瘦小,族人叫他是“菜大人”。嘉靖十一年,孝子归钺无病而死,孝子直至已老将死,但始终不说后母的事。
归绣字华伯,孝子归钺的同族之子,也卖盐来奉养母亲,自己又坐在店铺中卖麻。和弟弟归纹、归纬友爱没有隔阂。归纬因事犯罪被拘捕,华伯拼力为他营救。归纬又不约束自己,犯罪多次。华伯贩卖的收入,计算一下常常整年没有其他事故,才够供应粗劣饮食,一经差役上门勒索就要耗费,但始终没有恼怒的脸色。
篇3:归氏二贤传阅读理解答案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①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讳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諓諓 ②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孝子少饥饿,面黄而体瘠小,族人呼为“菜大人”。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绣字华伯,孝子之族子,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华伯妻朱氏,每制衣必三袭,令兄弟均平,曰:“二叔无室,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叔某亡,妻有遗子,抚受之如己出。然华伯,人见之以为市人也。
赞曰: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③,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华伯夫妇如鼓瑟,汝威卒变顽嚚④,考其终,皆有以自达。由是言之,士之独行而忧寡和者,视此可愧也!
注释:①乘(shèng):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用“乘”称史书。②諓諓(jiàn):巧言善辩。③罹(lí):遭遇。屯(zhūn):艰难。④嚚(yín):愚蠢而顽固。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即諓諓罪过孝子 罪过:即过错
B.孝子由是失爱 失爱:失去父爱
C.一经吏卒过门辄耗 过门:经过门前
D.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 完洁:同“完结”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 辄索大杖与之
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已又坐市舍中卖麻 孝子之族子
纬以事坐系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两人共同特点的一组是
①其行之卓而身微贱 ②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
③以德报怨 ④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
⑤面黄体小,终无愠容 ⑥贤妻相助,孝母爱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用两件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归氏二孝子的高尚情操,以小见大感人至深。
B.本文着重讲述了两位孝子的身世和他们对世人的极大影响。
C.篇末的'“赞”是史传的传统写法,一般以作者议论为主,兼有抒情。
D.归有光的散文简洁畅达,感情真挚,《项脊轩志》如此,本文亦如此
9.(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3分)
译文:
②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5.B(A、列举过错;C、上门勒索;D、完好整洁的衣服。)(3分)
6.D(A、因,连词;来,连词。B、给,动词;结交,动词。C、坐着,动词;犯罪,动词。D、家族,名词。)(3分)
7.A(③⑤⑥各说明一个人的特点。)(3分)
8.B (因文首说“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3分)
9.(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每处0.5分,共4分):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①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第一句译出倒装1分,“私”字1分,“致”字1分。)(2分)
②没有固定的财产来资助自己,却不被难倒,这已经很难了。(“恒产”1分,“困折”译成被动1分,“斯”字1分。) (3分)
附:【译文】
归氏家族有两位孝子,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们的行为高尚而身份低贱,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们的名声。
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父亲拉住孝子,后妻总是索取大棍子给他说:“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家中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孝子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父亲和继母一起说道:“有儿子不呆在家中,在外面作贼吗?”又用棍子打,屡次近于打死。正当孝子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把孝子赶出门不见面。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正德五年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孝子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弟弟不久死去,他一生和悦。孝子小时候挨饿,脸色发黄身体瘦小,族人叫他是“菜大人”。嘉靖十一年,孝子归钺无病而死,孝子直至已老将死,但始终不说后母的事。
归绣字华伯,孝子归钺的同族之子,也卖盐来奉养母亲,自己又坐在店铺中卖麻。和弟弟归纹、归纬友爱没有隔阂。归纬因事犯罪被拘捕,华伯拼力为他营救。归纬又不约束自己,犯罪多次。华伯贩卖的收入,计算一下常常整年没有其他事故,才够供应粗劣饮食,一经差役上门勒索就要耗费,但始终没有恼怒的脸色。华伯的妻子朱氏,每做衣服一定三件,让兄弟平均,说:“二位小叔子没有家室,难道可以让您独自穿得完好洁净吗?”有个小叔子死去,他妻子留下个男骇,朱氏抚养爱护他如同自己生下的。然而华伯,人们见到他只认为他是城中普通居民。
赞曰:两位孝子奔走于集市之间,一生不认识诗书,而能用纯真美好的品行,在无人之处约束自己,遭遇艰难变故,没有固定的财产来资助自已,却不被难倒,这已经很难了。华伯夫妇如同钟鼓琴瑟一样和谐,汝威终究使顽固愚蠢的人转变,考察他们的一生,都有表现自己胸怀宽广的品格。由此说来,独特行事而担忧很少响应的士人,看到这样的孝子应当感到惭愧啊!
篇4:《明史归有光传》阅读解析及原文译文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解析及原文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②.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③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史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④,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选自《明史 归有光传》)
【注】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即争执。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B.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C.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D.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B.根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一般能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
C.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赐进士及第。
D.《太史公书》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即记载历史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归有光在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如果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但若与上级有所争执,最终还是会遵照上级的指示去办。
C.王世贞岁不被归有光认同,但后来依然很佩服、推崇和尊重归有光,称赞归有光“千载有公,继韩、欧阳。”
D.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②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参考答案
(1)C “之”为代词,作“恶”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B;“顺德通判”为官职名,作“调”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看起来是升迁,实际上是打击他.
(2)C一甲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3)B“最终还是会遵照上级的指示去办”,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若与上级有所争执,会“直行己意”,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
(4)①(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已全部通晓《五经》《三史》等各种书籍(或“众多书籍”),对同乡魏校以师礼相待(或“拜同乡魏校为老师”).
②当时王世贞为文坛 盟主,归有光竭力反对他,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
①属:写;弱冠:二十岁;诸:各种,众多;师事:以师礼相待,拜师;同邑:同乡.句子翻译为:(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已全部通晓《五经》《三史》等各种书籍(或“众多书籍”),对同乡魏校以师礼相待(或“拜同乡魏校为老师”).
②力:竭力;相:动作偏指一方;抵排:抗拒、排斥、反对;目:动词,看、视;妄庸:狂妄平庸.句子翻译为: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归有光竭力反对他,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
参考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同乡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他满口江苏口音,断完案,把罪犯遣归,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调任通判名为提升,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篇5: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原文及译文赏析
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原文及译文赏析
庄氏有二子。其伯曰文美,予字之曰德实。其仲曰文华,予字之曰德诚。且告之曰:文太美则饰,太华则浮。浮饰相与,敝之极也,今之时则然矣。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巧不如拙,辨不如讷,富不如贫,贵不如贱。欲文之美,莫若德之实;欲文之华,莫若德之诚:以文为文,莫若以质为文。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一日节缩,十日而赢。衣不鲜好,可以常服;食不甘珍,可以常飧。
吴在东南隅,古之僻壤。泰伯、仲琅之至也,予始怪之,而后知圣人之用心也。彼以圣贤之德,神明之冑,目睹中原文物之盛,秘而弗施,乃和于俗。若入裸国而顾解其衣,以其民含朴,而不可以漓之也。洎通上国①,始失其故。奔溃放逸,莫之能止。文愈胜,伪愈滋,俗愈漓矣。
闻之长老言,洪武间,民不粱肉,闾阎无文采,女至笄而不饰,市不居异货,宴客者不兼味,室无高垣,茅舍邻比,强不暴弱。不及二百年,其存者有几也?予少之时所闻所见,今又不知其几变也!大抵始于城市,而后及于郊外;始于衣冠之家,而后及于城市。人之欲,何所底止?相夸相胜,莫知其已。负贩之徒,道而遇华衣者,目睨视,啧啧叹不已。东邻之子食美食,西邻之子从其母而啼。婚姻聘好,酒食晏召,送往迎来,不问家之有无。曰:吾惧为人笑也。文之敝至于是乎?非独吾吴,天下犹是也。
庄氏居吾里中,独以朴素自好。务本力业,供役于县,为王家良民。德实自树立门户,而德诚赘王氏,皆以敦厚为人所信爱。此殆流风末俗所浸灌而未及者。其可不深自爱惜,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求其所谓诚,而勿事于浮!礼失而求之野,吾犹有望也。
(取材于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
注:①上国:指文化较为发达的中原各国。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太美则饰 文:外在形式
B.洪武间,民不粱肉 粱肉:吃精美的食物
C.相夸相胜,莫知其已 胜:美好
D.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 事:追求
1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莫若德之实 若入前为寿
B.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 徘徊于斗牛之间
C.以其民含朴,而不可以漓之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吾惧为人笑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负贩之徒,道而遇华衣者,目睨视,啧啧叹不已。(4分)
(2)礼失而求之野,吾犹有望也。(4分)
16.文章借为庄氏二子取字一事展开议论,并将洪武年间与当今之世的民风民俗进行对比,主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或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3. C (胜:争胜)
14. D (A、一为如,动词,一为你,代词。B、一助词,主谓之间,不译,一为助词,译为的。C、一为因为,连词,一为相当于而,并且,连词。)
15. ①挑担子的小贩,走在路上遇到穿着华丽的人,就会斜着眼睛看他,啧啧赞叹不停。(4分,大意对给1分,3个关键词:道:走在路上;睨视:斜着眼睛看;已;停止各
占1分,意思对即可))
②礼节丧失了就到民间去找,我还是抱有希望的。(4分,大意对给1分,3个关键词:失:丧失;野:民间;望:希望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16.赞颂庄氏二子不受流俗的影响,保持自己的质朴本色,为人处世无愧于其“字”;/对民风不古透露出作者深深的叹惋之意;/表达了作苕对朴实淳厚的民风的期待。(4分,答出一方面给1分,两方面3分,三方面满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庄氏有两个儿子。那个大儿子叫文美,我给他取字为德实。那个二儿子叫文华,我给他取字为德诚。并且告诉他们说:外在形式太漂亮就会夸饰,太华丽就会虚浮。如果虚浮和夸饰相加在一起,弊病就极大啊,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聪明而用于私,不如愚笨而用于公。(从这个意义上说)灵巧不如拙笨,善辩不如言语迟钝,富有不如贫困,高贵不如低贱。想要外在形式优美,不如品德诚实;想要外在形式华丽,不如品德真诚:用外在形式来作装饰,不如用内容来作装饰。着眼于内在修养可以生成无尽的外在形式啊。一天缩减用度,就可以十天宽余。穿衣服不追求新鲜漂亮,就可以经常有衣服穿;吃东西不追求甘美,就可以经常有饭吃。
吴地在东南一角,是古时候的`偏僻之地。泰伯、仲雍到了那里。我起初对此很奇怪,后来才明白了圣人的用意。他们凭着圣贤的品德,圣君后代的身份,目睹了中原文化的繁荣和物产的丰盛,(到了此地之后却)隐秘在心而不表现出来,反而同当地风俗相融。好比进入了裸身之国就特意脱掉自己的衣服,因为当地的民众心怀质朴,所以不可以使风俗变坏了。自从这个地方与中原各国交往,才失去旧有的民风。古风崩溃,百姓放纵,没有什么能够制止。外在装饰越华美,虚伪越滋长,风俗越败坏啊。
听长辈们说,洪武年间,百姓不吃精细的食物,居民住家不装饰,女孩子到了成年也不修饰打扮,市场上不囤积奇货,宴请客人不吃两样菜,屋室没有高墙,茅屋彼此相邻,强者不欺凌弱者。不到二百年,那存留下来的(民风)有多少呢?我年少的时候听到的、看到的,现在又不知道变了多少!(这种变化)大概是从城市开始,然后影响到郊外;从有身份有名望的人家开始,然后才影响到城市的。人有欲望,哪里是尽头呢?大家都彼此夸耀,相互争胜,不知停止。挑担子的小贩,走在路上遇到穿着华丽的人,就会斜着眼睛看他,啧啧赞叹不已。东家的孩子吃美食,西家的孩子就会追着母亲哭闹。结婚出嫁下聘礼,用美酒宴请宾客,饯行接风,不问家里是不是有足够的财力。说:(如果太简陋)我害怕被别人取笑。追求外在形式的害处到了这种程度了吗?不仅仅我们吴地,全天下都是这样啊。
庄氏居住在我们村里,独自凭借朴素而自我完善。致力于根本而尽力本职,在县里供职,是国家的良民。德实自己建立门户,德诚入赘王家,(他们)都因为人敦厚而被人们信赖喜爱。这大概是流行的不良风俗还没有影响到他们吧。他们怎能不深深地自我爱惜,来达到他字中的“实”,而不去追求外在装饰;追求他字中的“诚”,而不去追求浮华呢?礼节丧失了就到民间去寻找,我还是抱有希望的。
篇6:《明史 归有光传》阅读答案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②.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③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史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④,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篇7:《明史 归有光传》阅读答案
【注】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即争执。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B.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C.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D.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升迁实/重抑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B.根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一般能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
C.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赐进士及第。
D.《太史公书》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即记载历史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归有光在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如果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但若与上级有所争执,最终还是会遵照上级的指示去办。
C.王世贞岁不被归有光认同,但后来依然很佩服、推崇和尊重归有光,称赞归有光“千载有公,继韩、欧阳。”
D.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②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参考答案
(1)C “之”为代词,作“恶”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B;“顺德通判”为官职名,作“调”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看起来是升迁,实际上是打击他.
(2)C 一甲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3)B “最终还是会遵照上级的指示去办”,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若与上级有所争执,会“直行己意”,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
(4)①(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已全部通晓《五经》《三史》等各种书籍(或“众多书籍”),对同乡魏校以师礼相待(或“拜同乡魏校为老师”).
②当时王世贞为文坛 盟主,归有光竭力反对他,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
①属:写;弱冠:二十岁;诸:各种,众多;师事:以师礼相待,拜师;同邑:同乡.句子翻译为:(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已全部通晓《五经》《三史》等各种书籍(或“众多书籍”),对同乡魏校以师礼相待(或“拜同乡魏校为老师”).
②力:竭力;相:动作偏指一方;抵排:抗拒、排斥、反对;目:动词,看、视;妄庸:狂妄平庸.句子翻译为: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归有光竭力反对他,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
参考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同乡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他满口江苏口音,断完案,把罪犯遣归,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调任通判名为提升,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 项脊轩志教案
【归有光《归氏二贤传》原文及译文(整理7篇)】相关文章:
课文《项脊轩志》教案2023-04-15
《项脊轩志》高中语文教案2022-08-27
我教《项脊轩志》 (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11-17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教案与基础训练2022-10-10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2023-09-01
《明史 归有光传》阅读答案2022-07-24
关于项脊轩志心得2022-06-03
《项脊轩志》2024-04-07
项脊轩志翻译2023-04-17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