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与教学(共12篇)由网友“tqt”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鉴赏与教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鉴赏与教学
鉴赏与教学
鉴赏与教学江苏省滨海县八巨镇玉民小学 董仁东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文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学生的语言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当前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无法有效帮助他们语文作文成绩提高,因此,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鉴赏与教学,并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鉴赏 教学 语文作文 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有效吸收程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主动作文的积极性意义重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其思维特点和智力水平的发育程度决定着教学方法要尽量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鉴赏式作文教学的必要性
以往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单一的作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与乏味,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因此我们要创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作文的学习,增加对作文的兴趣,让作文课生动活泼。鉴赏式的作文教学是我们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其它文章的鉴赏,让学生在品味的时候,感受到作文自身的魅力,又能结合其他文章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无疑,对增加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现下的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模式单一,作文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既不是很好,有难以提起对作文的兴趣。综合来说,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堂主要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2.1作文课堂缺少对学生兴趣感情的重视
在现在的小学作文课堂上,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不落实在写作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上,而是单纯的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技能的训练,增加应试技巧,这一方法,主要要求学生重视作文中的结构特点,材料的选择和安排上等方面。舍本求末,忘记写作文的本身意图是表达真实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作文没有多大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显然是与新课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要求所不相符的。
2.2忽视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
很多年来,学生的写作一直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体,而忘记学生的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这种以教师评价为主体的体系,就会导致学生刻意迎合老师的喜好,从而获取较高的分数,然而,这种方式是与作文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的。
2.3作文的取材过于脱离生活情境化
现在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在强调作文的中心思想的高尚性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系发育还很不健全。教师一味的追求作文思想的深度对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的。这样,学生只能似懂非懂的套用空话,假话。这样的作文严重脱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对学生真实情感的抒发严重抑制,也会使学生的作文产生抵触心理。
3.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鉴赏教学的方法
3.1自主讲评,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学生的写作完成后,可以让学生之间的作文互相传递,用学生自己的视角去评价同学作文写作的优缺点。然后借鉴同学的优缺点与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在每次作文结束之后,教师要转变以往为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做老师,为自己和同学修改作文。鉴赏后的修改,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养成了严谨的写作习惯;另一方面,在借鉴修改之后,学生自己的作文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3.2让学生在鉴赏中评价
评价是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日常作文的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情出发,表达自己对某一篇文章的看法和鉴赏点,开始的时候,这种鉴赏可以是学生鉴赏完后,自己写读后感,或多或少,都可以,只要有自己独特的简介,将读后感写成文与大家一起分享。当学生对鉴赏的各个角度熟练之后,可以让学生当堂发挥,从自己的见解所想,直接向老师和同学说出来。在鉴赏力和写作力提高的同时,学生的逻辑分析力和口才也得到了提高。
3.3课文写作,学习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学生最多接触的就是教材,最后作文的教学也要回归教材。教材课文的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理解水平。对课本上写作方式的学习可以贯穿到日常的学习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引领、指导学生对课本中选择的课文进行有自己理解的鉴赏。对鉴赏过程中自己欣赏的写作情感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技巧,有选择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模仿。在赏析鉴赏过程中,学生既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的文学修养也有了一定地提高。当然,鉴赏的内容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向同学进行鉴赏推荐。让学生培养用自己的见解吸引更多同学欣赏自己推荐的能力。在推荐的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总结
语文作文的鉴赏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文章中感受作者情感的表达,感受到文章的画面美,结构构建的思路。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力,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他们写作的精华,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鉴赏性写作,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向往自己写出像所喜欢的文章的那样的作文,增强对写作的热情。这种鉴赏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值得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实践。
篇2:名言与鉴赏
爱国主义和其它道德感情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凯洛夫
人类最有价值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人们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雨果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除非你能消除人类爱国的心,否则世界永远不会太平。——肖伯纳
要统治一个别的国家,不但是被统治者苦恼,统治者尤感严重。——蒙森
祖国是人民的共同父母。——西塞罗
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林耐
认为艺术家的自由在于他想干什麽就干什麽,那麽是错误的。这是胡作非为者的自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车尔尼雪夫斯基
爱国经典名言名句
祖国的伟大和力量原来就蓄存在祖国的自己身上。——泰戈尔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巴斯德
只要是人,我的祖国就是世界。——阿渥雷琉欧斯
宁可一死,也要把从先辈手中接管的祖国交给我们的后代。这就是我们的信念,这就是我们的忠诚。——华兹华斯
名在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要像鹰爱巢一样爱你的祖国。——阿尔巴尼亚
背弃祖国的人,如同失去森林的夜莺。——维吾尔族
为祖国的利益而献身,就是死得其所。——西塞罗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尚、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我决不选择任何其它国家做我的祖国,即使我有这种选择的极大的自由。——克洛普斯洛克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唐·韩愈
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柏拉图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元·萨都刺
祖国的伟大和力量,原来就蓄存在祖国的自己身上。——泰戈尔
必须经过祖国这一层楼,然后更上一层楼,达到人类的高度。——罗曼·罗兰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宋·王安石
我们称祖国为父亲的土地,我们称语言为母亲的舌头。——洛弗
虚荣的注视着自己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古巴
军队得捍卫祖国的土地,思想家昨捍卫它的思想。——罗曼·罗兰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明·赵弼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我从不因为自己属于这个国家,就认为自己的母亲、姐妹及故乡一定比别人的更美好!——肖伯纳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在所有痛苦中,亡国之苦最难忍受。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牛顿
为国捐躯,虽死犹荣。——荷马
爱国主义怎么会和悲观主义一样呢?爱国主义的支柱是希望。——劳合·乔治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清·王瑟斋主夫
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清·钱采·金丰
异国他乡见得越多,我就越爱我自己的祖国。——伯洛伊
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之情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失去好友,难过七年;失去祖国,痛苦一生。——苏联
爱国心再和敌人的仇恨有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苏联
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宋·曾几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清·屈大均
哪里好,哪里就有祖国。——西塞罗
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奥尔丁顿
对祖国的爱,就是对凡是压迫它的人们的不可战胜的仇恨,就是对侵略它的人们的无终止的深恶痛绝。——柯塞·马蒂
多么遗憾,我们只能为祖国献身一次!——爱迪生
连祖国都不爱的人,是什么也不会爱的。——拜伦
如果胃囊空空,谁也难以成为爱国志士。——布拉恩
祖国是我们心心向往的地方。——伏尔泰
热爱祖国的人绝不会憎恨人类。——查.丘吉尔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宋·苏询
篇3:名言与鉴赏
1、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
2、有了人生的价值,就不觉得黄金昂贵。——倪志兵
3、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4、只要手里拽着钥匙,总会走进家的房门。——杨澜
5、看似寻常最崎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
6、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7、为时代的伟大的目标服务,才是不朽的。——苏联
8、甘心做奴隶的人,不知道自由的力量。——贝克
9、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王尔德
10、最大的希望产生于最大的悲惨境遇中。——罗素
11、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12、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3、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14、没有了目的,生活便郁闷无光。——乔治·埃略特
15、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16、失去信用等于碎了的镜子,不可能修复。——德国
17、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苏轼
18、顺利时结交朋友,逆境中考验朋友。——拉丁谚语
19、在顺境中要节制,在逆境中要谨慎。——佩里安德
20、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21、失败不要垂头丧气,胜利不要得意忘形。——佚名
22、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23、过去算罪行的现在都成了疾病。——比尔·马赫
24、不论成功或失败,都系于自己。——朗费罗
25、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26、不论成功或失败,皆存乎自己。——朗费罗
27、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28、成功并非重要的事,重要的是努力。——泰尔多尔
29、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芭芭拉·金索尔夫
30、贞操是从丰富的爱情中生出来的资产。——泰戈尔
31、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32、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奥维德
33、在你的生命中最荒谬的一天,就算你有一台电动的骗人机器,你也骗不过你的母亲。——荷马·辛普森
3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35、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卡莱尔
36、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拉罗什富科
37、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歌德
38、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邱吉尔
39、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刘向
40、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雨果
41、成功之秘诀,在始终不变其目的。——毕困士腓特
42、可见似锦繁华的夜,处处有寂寞的信徒。——柴静
43、气质应该说是功力所显,也是情操所现。——柏杨
44、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
4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鉴赏: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
46、所谓勇气就是知道不畏惧什么。——伯拉图
47、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48、美貌常常比酒更坏,因为它能使持有者和欣赏者双方沉醉。——齐默尔曼
4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是最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中选取最珍贵的珠宝。
50、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51、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体衰而爱渝。
5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
53、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列宁
54、我必须承认,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达尔文
55、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
56、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司马迁
57、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58、守信的人是最快乐的,诚实是最天真的。——鲁迅
59、要相信高贵的品质,而不要相信誓言。——梭伦
60、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贵的东西。——乔臾
61、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62、人都应该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马云
63、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范晔
64、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坦
65、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66、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雪莱
67、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冯延巳
68、理想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柏拉图
69、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约·凯恩斯
70、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71、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会得到宽恕。——巴尔扎克
7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佚名
73、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热豆腐
74、欣赏,这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达·芬奇
75、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76、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柴静
77、谁口口声声说“我不爱”,谁就在爱。——奥维德
78、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陈安之
79、丽质只可以自己欣赏;优美才使人无法抵抗。——歌德
80、狩猎才能得禽兽,勤劳才能有收入。——鄂伦春族
81、获取信用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杰罗尔德
82、青春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的春天——雨果
83、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
8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佚名
85、为其所应为,这样的人才是勇敢的。——托尔斯泰
86、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森村诚一
87、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歌德
88、工作的目的便是获得空闲。——亚里士多德
89、没有力量的意志就如同假装士兵的孩子。——坎宁
90、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但丁
91、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明智。——富兰克林
92、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人生就是跋涉,人生就是开拓,人生就是与苦难争斗角逐;假如因我们承受苦难,能使后代免于受苦,那就是我们无上的幸福。
93、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94、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林肯
篇4:名言与鉴赏
日本,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词。
然而,一直以来我心中的日本都是由电视剧,课本以及人们那儿听说到的。他却像个迷一样存在我心中,随着经济的发达,日本文化走进我们的视野。日本的文字,传统,信仰,军事,国防,服装甚至是商品,动漫,电视剧等都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和许多的年轻人一样,我喜欢上了动漫。日本有许多优质的动漫,我比较喜欢热血的,用日语讲出来特别激愤人心。有一个人很多人都认识,那就是宫崎骏。我也喜欢他的动漫作品。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些美丽的风景。那些小河,开满花朵的山坡,吹散了少女发髻的风,清澈的天空以及有着时代特征的房子。一切都如梦幻一般让人向往。
但是,我今天想说的不是日本的先进的技术,也不是日本优美的环境与风景。我想说的是人的品质。日本人所具有的品质,同时也是世界人民所具有的品质。
我知识浅薄,也没有看许多的书。但能记住的日本小说却有两本。而且对其中一位作家的书情有独钟。那就是《花花饭》。作者是朱某凑人。我能在百度上搜索到他的信息并不多,可见这并不是一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然而在他的笔下,我却能看见内心中的一些细小却闪亮的光。这本书共收录了托卡比之夜,妖精生物,摩诃不思议,花花饭,送终婆,冻蝶几个小故事。
在看书之前,我知道作者的风格是擅于在恐怖中制造柔情,在看似不真实中带给读者真实的感触与共鸣。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微小,却又散发着强大的力量。
在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不想放下了,而且希望书里的故事能无穷无尽,没有看完的那一刻。托卡比之夜,讲述是一个生了病的`移民到日本生活的小孩和一个正常日本孩子的我。或许是因为生病,或许是因为不是日本人,可怜的小主角没有朋友,我是唯一一个比较愿意接受他的朋友。最后在他死之前我因为怕被日本的小朋友挤兑,没有接受可怜的主角。他死了,小小的一个,微弱的一个,然而大家没有谁为他悲伤,然而闹鬼了,大家都觉得他很坏,阴魂不散。甚至让他的母亲在失去儿子的时候,为了给大家道歉挨家挨户的送红辣椒把它拒之于门外。他母亲在那一刻心情是怎样的!怕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终于,我知道了,他的灵魂跳跃于房屋之间是想能和大家玩玩,他是个孩子,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和小伙伴一块玩着心爱的玩具。我取下了辣椒,打开了窗户,不知道是不是在梦里,我看见他愉快的在我身边玩耍着,最后和我说了再见,他愉快的翻出了窗户,在人们的房顶上跳跃着,飞向了自由。之后,人们再也没看见他的灵魂了。读完这个故事,我内心充满暖暖的感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多给生病的孩子一点爱,不歧视无论来自哪里的人们。因为我们都同有一颗心,会感动,会流泪,会欢笑,会渴望被人关注,都会经历一个并不那么完美的人生。这个故事背景虽然在日本,但精神是世界的,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有一颗孩童般美好的心。
篇5:古诗词鉴赏教学
[教学设想]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题从未“缺席”。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鉴赏都有一点畏难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想在教学中安排一个古诗词鉴赏专题,分别从知人论世、把握意象、品味语言、赏析表现技巧等四个方面入手,来提高高三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这节课,从理解意象入手鉴赏诗词。明代诗评家胡应麟曾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可见,品味揣摩意象对鉴赏古诗词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
学会从诗词的'意象入手,解读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想在这堂课上和大家一起探讨古诗词的鉴赏。一提到古诗词,有些同学就有点儿望而生畏。其实,古诗词鉴赏并不像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诗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几百年前的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正是鉴赏诗词的基础。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切入点吧。
[4] [5]
篇6:诗经教学鉴赏
诗经两首教学鉴赏
1、透过事件发展鉴赏《氓》的思想感情的深刻性。
《氓》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婚恋悲剧。诗的一开头从两人定情写起,“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口气活泼俏皮,见出女主人公率真直爽的个性。“送子涉淇……秋以为期”,写她虽然责怪“氓”没有请媒人来正式提亲,没有立即答应“氓”的求婚,可是面对生气恼火的“氓”,她情意绵绵地一路相送,并温柔地劝慰他,最终答应秋天办婚事。这几句表现了她是一个温柔而有主见的女子。两人关系明确后,女子开始享受甜蜜的恋爱生活。“不见复关……载笑载言”写出了女子对爱人的深挚依恋。“尔卜尔筮……以我贿迁”,两人很顺利地结婚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透过桑叶衰败的景像让人预感到不如意的事情终究发生了。第四、五两章总括婚后生活状况,并表明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雪上加霜的是,女子的兄弟不但不同情她,反而笑话她,她只能自己伤心!回忆至此,女主人公的心情低落到极点。最后一章表明女子决绝的态度。回想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复杂情绪一时都涌上心头,但她已经对“氓”彻底失去了信心,只有干脆明了地说算了吧!这种处理方式表现出女子的'清醒与坚强。
2、注意学习鉴赏富有暗示性的词语:
诗歌中往往有些意象是富有暗示性的,《氓》中的“淇水”即是。这首诗中有三处提到淇水,首章的“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四章的“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第六章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三写淇水正为我们提示了女主人公思绪的轨迹。作为弃妇,她的心情悲痛而又惘然,人处于这种心情之下,所产生的忆念,往往是由近边的景物唤起的,这在心理学上称作“暗示”。“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是弃妇归途中的实境,当年初议婚约时,她曾“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正是渡过了淇水他们才订下了“秋以为期”的誓约,也才有了以后的一切。淇水,是她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因此女主人公很自然地从涉淇订约为中心的初恋的回顾,开始了她的歌唱。涉淇订约后经过焦心的盼望,终于盼来了行媒迎娶的归车,“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涉淇订约的自然延展,是他们爱情的高潮,欢乐的顶峰,然而同时也是以后三岁为妇不幸遭遇的起点。正因为这是欢乐与痛苦的交点,所以回忆至此,诗人万箭攒心,不可压抑地迸发出了三、四两节的痛苦呐喊:“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当初那达于顶峰的欢爱,原来是这么不可凭依!可见以“淇水”为证暗示更有力地表达了爱情的悲剧性。
3、鉴赏《氓》中比兴句的妙处:
《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妙处主要体现在:
结构上:
⑴ 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⑵ 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
⑶ 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
⑴ 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
⑵ 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4、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像来反衬。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篇7:古诗词鉴赏教学
古诗词鉴赏专题教学
古诗词鉴赏专题教学
[教学设想]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题从未“缺席”。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鉴赏都有一点畏难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想在教学中安排一个古诗词鉴赏专题,分别从知人论世、把握意象、品味语言、赏析表现技巧等四个方面入手,来提高高三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这节课,从理解意象入手鉴赏诗词。明代诗评家胡应麟曾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可见,品味揣摩意象对鉴赏古诗词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学会从诗词的意象入手,解读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想在这堂课上和大家一起探讨古诗词的鉴赏。一提到古诗词,有些同学就有点儿望而生畏。其实,古诗词鉴赏并不像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诗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几百年前的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正是鉴赏诗词的基础。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切入点吧。
先让我们来看一首唐诗。这首诗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几年前香港的一位女歌星还为它谱了曲,把它请进了流行歌坛。它就是李白的《静夜思》。请同学谈谈对这首诗的感受。
1、“月”是客观的景物,没有感情色彩。而在这首诗中的“月”,寄寓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情怀。这种能够传达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歌中称为意象。
2、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明朝的诗评家胡应麟曾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只要把握了诗词中的意象,就不愁对整首诗境的领会了。今天,我们就从意象这一角度入手,来解读诗意,体会诗情。
二、积累惯用意象
1、曾经照耀过李白的那一轮明月,不知打动了多少人心。很多诗人词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句。(请同学来说说)
2、为何月亮会引人思乡?(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而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看见月亮很容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同一轮圆月照耀着游子同时也照耀着故乡和亲人。不禁引人遐想:今夜,月下的故乡该是一如既往地美丽而宁静吧。故乡的亲人又在干什么呢?)
3、可见,“月”因为有这样一些公认的特点,才成为众多诗人笔下思乡怀人的意象。这种在古诗词中反复出现的、表达某种特定情感的意象叫做惯用意象。
4、除了“月”之外,还有“柳”。如果我们在读古诗词的时候留意一下,会发现:“柳”出现在送别诗中的频率奇高。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 《淮上与友人别》
篇8:美术鉴赏教学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 以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篇9:多媒体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
学生:“聂耳”“冼星海”
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3.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通过欣赏和提问导出课题“聂耳”)
二.学习新课
1. 介绍聂耳生平
老师:请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聂耳生平资料
学生:“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5年7月1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游泳时不幸身亡”。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老师再来补充一点。1933年开始为左翼电影、戏剧作曲。
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金蛇狂舞》。你们还知道聂耳有什么主要作品吗?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
学生:《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等等。
老师:很好,同学们还有一首是你们从小都在唱的儿歌《卖报歌》。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首《卖报歌》,大家跟着一起唱。
2.下面欣赏《金蛇狂舞》民乐合奏
老师:同学们要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这段视频
1、你从中得到什么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注意一下里面用到了什么乐器?
3、想想你以前是不是也听过这首曲子?
学生:热闹、欢腾、好像在庆祝节日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见解,这首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音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热闹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挥,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学们,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这首曲子?有同学可以哼唱一下吗?
学生:听过,在春晚我的偶像王力宏和李云迪演奏过初中那时候欣赏过。
老师:大多数同学都听过了,可能有的同学没听过,下面我们将继续重温这首欢快美妙的音乐,你们来听一下乐曲应该分为几个乐段,等下请同学来回答一下。
播放视频
展示PPT讲解乐曲的分段
3. 欣赏《毕业歌》
老师:同学们,以前毕业的时候有唱过毕业歌么?
学生: “没有唱过”“唱过”
老师:好!那下面我们来学习欣赏一下这首乐曲《毕业歌》,这首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毕业前他们欢聚一堂时唱了《毕业歌》。听完之后发表一下你们的感受,注意里面的歌词。简单的阐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毕业歌》是什么样子的。
播放《毕业歌》
老师:同学们,发表一下你们的感言吧!
学生:“朝气蓬勃”“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老师:这两位同学都回答得特别好,这首歌的主题是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热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没有毕业的离情感伤,没有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的忧愤与担当,就无法把救国的责任心和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表达出来,整首歌曲既有革命的英雄气概,又充满了强烈的乐观主义,表现出了中国革命青年的光辉形象。我们来大声地、有感情朗读一遍这首歌的歌词好不好?
老师:大家朗读的非常好!下面来学唱一下这首歌。等下请一位同学来充当指挥来知道我们唱好这首歌。
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编排、设计,展现他们自己心中的《毕业歌》。
【总结讨论】
1、给出一个表格让同学进行总结,然后进行填充。
2、《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变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闹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3、《金蛇狂舞》运用了螺丝结顶的发展手法来发展音乐。
4、《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我们不仅欣赏聂耳的优美作品更应欣赏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代代传唱。
【结语】
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这样说:“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法埃尔也只会是一介村夫而已。”他形象地一语道破了作曲家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如果把音乐看做是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的讲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决定了他们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聂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和那个特定的民族时代息息相关。他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正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民众心声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篇10: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鉴赏方法
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鉴赏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并提出了了具体的分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要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文的优美;第二学段(3-4年级)要能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要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四学段(7-9年级)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情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此,语文教学内容也做了很大的调整,许多脍炙人口、人文情怀的古诗词篇目充实到了教材中,这些古诗词均闪耀着华夏文明的光芒,洋溢着民族的激情。因而,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鉴于上述情况,我想结合自己对古诗词的教学体会,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与鉴赏方法作浅显的归纳。
一、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因而,学习古诗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
1.古诗词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教师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词,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一定的文学功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古诗词时,不但教会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生平及其重要成就,让学生了解到“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重要诗派的风格与影响,让学生了解到绝句、律诗、散曲、小令等诗词的特点。
2.古诗词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古诗词的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中适当引用“古诗词”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富有文采。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课文中引用《千家诗》中的“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头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的诗句,就将我国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美景呈现于读者面前。再如《十三岁的际遇》的作者田晓菲,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和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在初中时,她就出了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许多作家、诗人,他们在少年时代就积累了不少古诗词,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优秀的诗歌往往离不开诗人对生活的观察,离不开诗人丰富的想象。如诗人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仅16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气派。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诗人观察生活并进而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通过阅读、欣赏这些古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如教师通过教学杜甫的《春望》,激发了他们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激发了他们学习诗人的民族气节;教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的珍贵;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行别校书叔云》,可以教育学生在挫折面前,要有充满乐观宽广的胸襟。
二、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它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其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基础知识。学习古诗词,有的诗词我们需要了解它的作者及生平,甚至还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更有利于我们对古诗词内容与主旨的理解。例如教学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学生对苏轼坎坷的经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较容易理解苏轼在词中“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感慨。
2.品析局部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任何感情和内容,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表达。古诗词中的词语是经过作者反复锤炼出来的,唐代贾岛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也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更有贾岛“推敲”的故事传诵至今。因此,我们在品析词句时,就要注意这一点。
3.整体感知作品。在初步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词的意境、主旨,这样才能将单独看起来似乎也言之有理的理解纳入到诗词的总体去考查。首先,要把握作品的形象、意境。诗歌是借助形象反映生活的,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组合在一起就创造了作品的意境。所以,只有分析诗词中的形象,才能体会出作品的意境,进而把握住诗人的感情脉搏。其次,要捕捉感情,领悟主旨。感情是诗的生命,“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写的花、鸟,实质上写的是诗人自己看到首都沦亡后的内心感伤。这就要从诗中“国破山河在”、“烽火连三月”及“家书抵万金”整体理解诗人感情,从而了解诗的主旨。
4.注意表现手法。许多诗词为了更好地表现主旨,常常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我们在教学时,要教学生学会品析。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人用反衬的表现手法,用听到僧人敲的钟磬声来反衬自然界的寂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
5.判断语言风格。诗词的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艺术个性。鉴赏诗词时要先看作者,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语言风格的词语归纳通常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感、有艺术感染力。学会积累,用一至两个词语来表达诗人在诗中的语言风格,如苏轼、辛弃疾词的语言风格通常是雄浑豪放,李清照、柳永的词通常是笔调婉约。
总之,语文古诗词教学,既是语文课标的要求,也是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途径之一;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也不是孤立的,而要灵活地、综合地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谭义专
篇11:诗歌鉴赏与修辞参考
作者:王焕英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修辞是一项重要的测试内容,诗歌鉴赏与修辞。《考试说明》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所以高考对修辞的考查一般和其他试题类型结合在一起。而与诗歌鉴赏的联合,一直是一个常见题型。其命题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直接考查。也就是命题方式比较直接,题干中直接涉及修辞手法。考查角度主要有以下两种:
1、辨认并具体分析诗句中常见的修辞方法。例如高考全国甲卷《春行即兴》第(1)小题:这首诗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第( 2)小题: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还有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的第(1)小题。
2、对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分析。例如20高考湖北卷《汉宫秋》第(2)小题: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上海卷《望庐山瀑布》15小题: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 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二、隐性考查。有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题干上并没有出现修辞字眼,但是在答案上却体现了修辞手法,考查的比较隐蔽,值得我们重视。具体表现在:
1、通过炼字考查修辞。例如高考福建卷《秋夜》:请从“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两 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答案涉及到双关和顶针修辞格。
2、通过意象考查修辞。例如20高考诗歌鉴赏广东卷《江汉》第(1)小题:“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本题考查的是比喻。
3、通过诗句考查修辞。例如年高考湖南卷《听邻家吹笙》: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疑有碧桃千树花” 。答:诗人用通感的修辞格,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考查的是通感修辞格。
4、通过不同版本的评点考查修辞。例如年高考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第(1)小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考查了拟人修辞格。
以上举例分析可以得知,解答此类试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注意区分以下几种相近修辞格的不同点,以便准确答题。
⑴ 比喻与比拟:前者重在甲像乙,后者是把甲当作乙来描写。 ⑵ 借喻与借代:前者突出事物间的相似点,后者强调事物间的相关点。 ⑶ 比喻与象征:比喻常限于诗歌部,而象征带有全局性,老师笔记《诗歌鉴赏与修辞》。 ⑷ 对偶、排比与对比:对偶重在上下句的整齐,一般为两句;排比强调句式的相同或相似,一般为三句,这两者均侧重形式,而对比意在比较两者的好坏等,侧重内容。 ⑸ 设问与反问:前者是自问自答;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已寓含在问句之中。
二、掌握诗歌中常见修辞格的表达效果,并结合诗歌答题。
常见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是: ⑴ 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⑵ 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⑶ 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⑷ 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⑸ 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⑹ 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⑺ 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⑻ 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⑼ 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⑽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⑾ 双关的作用是使内容含量增加,表达含蓄委婉,有时幽默风趣。 ⑿ 互文的作用是内容丰富、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⒀ 顶针的作用是文气贯通,表达情感严谨周密,富有音乐美。
当然,对于修辞表达效果的分析,不能只引用上文空洞的理论,还应该回归到具体的诗歌中,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加以详细赏析。
三、注意诗歌的隐性考查。也就是我们在分析炼字、意象、诗句以及不同版本的优劣时,不妨从修辞格的角度加以思考,以免在答题时丢分。
[针对性练习]
一、分析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5、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二、阅读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前人在评价此诗时曾说,第二联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一、1、设问和比喻。作者以设问引起读者对满腔愁绪的思索,又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作喻体,把抽象的情感“愁”,写得如春水般汪洋恣肆,长流不断,形象生动的把愁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
2、借代和夸张。作者抓住了赤壁之战“火攻水战”的特点,用“樯橹”代指曹操的军队,用“灰飞烟灭”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同时“谈笑间”是作者使用的夸张手法,表达了战争取胜的轻松,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有为的周瑜将军的倾慕之情。用语精炼、含蓄。
3、对偶。“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下”的落叶声对“滚滚来”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而且两句又多用双声迭字,读来音调铿锵,充满着声韵之美。
4、比喻与通感。 “急雨”“私语”作为大弦与小弦的喻体,使得抽象的音乐旋律变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使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同时显露出来,写出了音乐的清脆悦耳,错落有致。
5、互文。“东西”与“左右”,“枝枝”与“叶叶”彼此补充,互相渗透,用语凝炼。松柏与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的不朽。而且语句工整,韵律和谐,收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二、此联上句些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这两句诗,诗人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篇12:乡愁鉴赏与反思
乡愁鉴赏与反思
原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赏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
(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教学反思
《乡愁》这首诗我很喜欢,备课也很用心,但上下来后感觉并不好。下面我就这节课从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效果两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抒情诗,在教学上我尽量体现其诗意。
1、在教学环节的命名上体现诗意。“走近余光中——读《乡愁》,感觉诗的音乐美——品《乡愁》,体会诗的情感美——说‘乡愁’,展现诗的神韵美”。
2、在教学语言上体现诗意。
课堂上,尽量去掉不必要的口头禅,多用散文化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呈现出一种美感,。如在介绍余光中的生活经历时,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他在南京生活了近十年,紫金山的风光,夫子庙的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期间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他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中华文化早已根植于他的心中,因此,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便化作他心灵深处的一缕缕乡愁。
3、在朗读中体现诗意。这节课,我设计了四次朗读,每一次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读,要求声音响亮,读得字正腔圆;第二次读,要求把握节奏,读得抑扬顿挫;第三次读,要求把握情感基调,充满深情地读。第四次读是美读,分男女声部来读。这样的朗读,是小步轻迈,使朗读技巧及情感能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朗读中一步步感受诗意。
二、课堂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效果,虽然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落实,但上完后总感觉少了什么,原来缺少的是一种感染力。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朗读缺乏情感。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确实,我们的学生才十几岁,对这些离愁别绪并没有一种痛入心肺的感受。在课堂上我又没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引导,因此学生在朗读时并不能很好地把握深情哀伤的情感基调。
2、不必要的紧张使这节课上得很拘谨。站在讲台上整整15年了,可站在丹中多媒体教室却是第一次。情绪紧张使课堂少了些许灵动的东西,缺乏教学的机智,更少了一种教学的激情。由于这种紧张情绪的干扰,使课堂出现两处明显的失误,一是产生错觉,提前下课。二是收束本节课的配乐朗诵,本来是由老师朗诵的,因口误,多说了一句“让我们一起朗诵”,学生便一起朗诵了。学生参与朗诵,情感的表达未能恰到好处,使配乐朗诵缺乏感染力。
总之,这节课有得有失。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在丹中这个大家庭里,我的“得”会越来越多,我的“失”会越来越少。
★ 音乐鉴赏论文
★ 美术鉴赏范文
★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 古典诗歌的鉴赏
【鉴赏与教学(共12篇)】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2023-03-17
美术鉴赏论文2022-06-23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2022-12-14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的教学设计2024-03-30
高中音乐教师工作计划素材2024-03-12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2023-05-04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2023-02-25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2022-09-02
《小班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22-09-29
学习文学鉴赏的个人总结202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