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的鉴赏能力(精选7篇)由网友“coway”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的鉴赏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之我见
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之我见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欣赏课的`重要目的.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让学生大胆地评判音乐,大胆地想象音乐,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从而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作 者:党田丹 作者单位:西安铁一中学,陕西西安,710016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音乐鉴赏 大胆评判 大胆想象 大胆描述篇2: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的鉴赏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的鉴赏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的鉴赏能力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塔尔气镇小学 范婷婷
新课标中“指出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德智体美劳均衡”.艺术教育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音乐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音乐有启迪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研究表明:常听音乐能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思维。俄国的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过, “我们注重音乐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听众”.由此可见,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走上音乐这条道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音乐赏析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大支柱。
那么学生的鉴赏能力应该如何去培养呢?本人作为一名小学的音乐教师,结合平时教学的经验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供各位同行参考,也希望各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在课上多播放或演奏古典音乐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做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书本上所写的歌曲,还要让学生们多欣赏其他曲目类型,特别是一些古典的音乐。
古典音乐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特别是一些名家的作品,如贝多芬的《英雄》(第三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降D大调圆舞曲“小狗圆舞曲”,升c小调圆舞曲,降A大调圆舞曲“离别圆舞曲”,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等等。
古典音乐,已经是一个文化范畴的概念。是西方并逐步意味着全球的主流音乐的一部分。确实如此,时至今日,西方古典音乐如同摩天大厦,而它周边的是大片没有影响力的小房子。前后的差距使西方古典音乐已经可以用全球主流音乐,乃至为主流文化的代名词了。()古典两字已经不代表时间或者历史性,而是一个文化概念。由此可见古典音乐在音乐这一领域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多听古典音乐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
多年来,在音乐课的课堂上,教师讲的从来都是书本上的歌曲或者是其中推荐的曲目。而对于流行音乐却避而不谈,在当今的华语乐坛上的经典之作很少进入课堂之中。
流行音乐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和烙印,如Beyond的《海阔天空》《光辉岁月》等等,它已成为了一个象征,象征着那个时代的.流行符号,是华语乐坛经久不衰的神话。又如小虎队的《爱》《青苹果乐园》等,都是经典之作。如果在课堂上避开这些不谈是不能够培养全面的音乐鉴赏能力的,所以流行音乐引进课堂非常之必要。
三、了解相关音乐历史背景,体会音乐的内涵
每一段音乐都有它的创作背景,都是对于当时时代的一种侧面的反应。如贝多芬等人的音乐就充满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色彩,Beyond乐队是当时香港乐坛的象征,是90年代的流行符号。
在学生欣赏这些音乐时,听到的仅仅是旋律和歌词是远远不够的,音乐的真正含义除了词和曲,还有它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只有了解了这些藏在音乐深处的东西,才能真正读懂音乐,才能体会到音乐打动人的地方。
四、帮助学生赏析音乐
小学生的欣赏能力有限,一些古典、高雅的音乐,他们还无法完全理解和欣赏,如莫扎特等人的作品,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在学生们无法领悟的时候,教师就要帮助他们来欣赏。
比如,在音乐播放的时候告诉学生们哪部分的旋律是特别的,哪里有什么深刻的寓意,指出的部分让学生们着重的去聆听。在播放音乐结束以后,让学生们写出对这段音乐的看法和理解,字数不限,这样可使学生们更好地去思考音乐中的艺术成就和表达的情感,还有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写出自己的感想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听过音乐的印象,可以防止课下的遗忘,从而达到提高鉴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五、布置赏析作业
在听完下次赏析音乐之前,教师要将同学几个人分成一个组,然后布置任务。预先告知他们下次要赏析的曲目是什么,然后几名同学作为一个团队,去了解这首曲子的作者、时代背景等信息,做到对下次赏析的曲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样以来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就不会显得很仓促,不能很好地欣赏音乐。
教师还可以要求在下次上课的时候,某一个小组的同学给全班的同学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和思想感情。介绍的小组每次轮换,让大家都可以上台介绍。这样不仅可以让上台的小组准备的更加充分,也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所介绍的音乐,既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又能促进团队之间的协作。对音乐鉴赏的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五个方面是我对于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看法,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欣赏音乐的教学中,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进行了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通过音乐欣赏丰富了学生的听觉感知,扩大了他们的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也大大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欣赏美的能力和良好的音乐素养。这样学生才可以成为有思想、懂情趣、有温度的人,这样学生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长远、走得更稳健。
篇3:音乐鉴赏能力培养论文
音乐鉴赏能力培养论文
为了响应国家“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号召,现行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要通过音乐鉴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既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具体来说,培养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评价能力,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教学上的借鉴。
一、营造良好的气氛,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高中生经过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但是缺乏音乐鉴赏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音乐中的美,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那么如何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中,感受音乐之美呢?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比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准备充足的教学素材,音响资料要形象、准确、生动,要以抒情性的乐曲为主,而且要适时地挑选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面对喜欢的音乐作品,学生会产生浓厚的鉴赏兴趣。另外,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还应当注重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要使课堂动静结合,“动”就是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聆听音乐,进而积极思考、大胆发问,而且“动”要有秩序、有规律;“静”是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专注思维。动静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严谨而不威慑、宽松而不涣散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他们自然会对音乐欣赏有浓厚的兴趣,而音乐鉴赏活动也会顺利高效地进行下去,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虽说鉴赏对象是音乐作品,但欣赏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重视他们对音乐的点滴感受,要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此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才能够激发出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提高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故去《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先讲述乐曲的内容:作品描绘了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之后让学生听乐曲,并提问:“乐曲中使用了哪几种乐器?”大部分学生能够答出使用了琵琶、箫、筝几种乐器,之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的画面,并让学生根据这三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来欣赏这首乐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优美的画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翱翔于音乐的空间中,体会到了这首乐曲的意境,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高中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有了明显的改变,但是大部分音乐作品是学生不熟悉的。虽然高中生喜欢听音乐,但基本上都是流行歌曲。所以对音乐课本中的乐曲,尤其是民族音乐提不起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多选择一些学生喜欢,或者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流行音乐作为鉴赏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吸收流行音乐中的有益元素,增强他们的音乐体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事实上,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有着内在的联系,很多流行歌曲的素材选自于民族音乐,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发如雪》等采用了民族音乐中的“宫调式”;阿牛的.《桃花朵朵开》中运用民族打击乐增强了乐曲的欢乐气氛;王力宏的《花田错》将京剧唱腔与说唱巧妙结合在一起,体现了音乐无国界的特点;还有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国色天香》等都是带有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用专业化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喜爱的流行歌曲,使学生明白各类流行音乐的特征,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流行音乐的辨别能力。
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学生就会主动获取与评价流行歌曲相关的知识。而且他们会在辨别和评价中逐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此外,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诗词、散文有选择的与合适的音乐进行匹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文学完美的结合。总而言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为依据,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产生较强烈的审美热情,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而促进他们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篇4: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文学鉴赏活动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从理性的高度认识、感受、欣赏、品评文学形象,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美读品味,培养语感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最简易的方法,反复美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感受更加细腻,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文学鉴赏的能力。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这样的美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能使学生将视觉符号转化为听觉形象,用心灵去与作者对话、交流,由感知美、欣赏美到体味作者精心构筑起的艺术天地。
通过文学语言把握艺术形象,从而获得思想上的启发、情感上的体验,使整个心灵感到满足充实,欢欣愉悦。反复美读,把学生带到作品所创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感悟中体味,感受语言,增强语感,提高鉴赏力。
二.启发想象,深化理解
“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想象和联想是作品艺术的翅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联想和想象活动,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头脑中进行文学形象的再创造,从而实现从一个文本到另一个文本的跳跃。如从《荷塘月色》中写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联想到周邦彦《苏幕遮》中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感想摇曳多姿无限美态的动人荷叶;写月色“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使学生联想到杜牧《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那朦胧迷离的月色。在这诗与散文相交融的比较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陶醉在如诗如画的世界里,既增强了美感,培养了想象力,又深刻理解了作品。
三.感受形象,审美判断
文学作品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生活。文化内涵厚重,审美趣味浓郁,其内容包罗了人文历史、社会生活与自然景观的极其丰富性。作品中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道德美、艺术美、意境美等,所有这些美又都用语言文字这个文化载体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审美观照。
在鉴赏的过程中必须感受形象,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象,在作者的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人物的形象。如孙犁的《荷花淀》,充满诗情画意,美不胜收。景美,人更美。景,美在清新,美在丰富的内涵;人,美在质朴,美在崇高的精神。景烘托了人,人美化了景,充分展示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妇女们如同白洋淀荷花一样美丽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到感染,心灵得到美化。如朱自清的《春》所描绘的欣欣向荣的春天之美;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勾勒出的一幅美丽的海滨仲夏夜水墨画,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大自然的美感,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这就是凭借对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和审美经验作出的审美判断。
四.不同体裁,侧重鉴赏
文学作品体裁样式的不同,其鉴赏的重点也应各有侧重。如诗歌的鉴赏可侧重意境,鉴赏意境时,不停留于客观因素和主观感情的交融渗透的理解上,而应崇尚那高雅蕴藉的余味不尽的意境。
散文可侧重于探究其深邃的意境以及灵活自由的表现手法,既要欣赏散文寓意之物象,又要推本溯源,领悟其中所含之理、所寓之情;品味意境后,再琢磨作品体现意蕴的特殊的艺术手法。
小说应侧重于剖析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而另外两要素环境、情节都是为人物服务的,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广阔的背景,情节是推动和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因素,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又是多元的复杂的,要让学生学会多侧面多角度多思维的分析方法,从而洞察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由其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环境和反映出的时代风采。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广泛的阅读和积累,这样既能使学生吸纳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增加文化积淀,提高文化修养,又能培养起高尚的人文情感,不断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陈玉焕,河南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教师。
篇5: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论文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是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古诗文阅读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很重视这种作用,对古诗文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80篇”。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古诗文阅读教学突破知识型教学模式的框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阅读体验,养成习惯和培养能力,最终形成文化积累。
然而,传统的古诗文阅读讲读解译的教法,造成古诗文阅读教学“少、差、慢、费”的症结:少,课堂容量少;慢,学生形成积累慢:费,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摆在语文教师案头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归纳出“查、释、探、品、悟”的五字古诗词教学法。
1 查――查询了解诗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根据这些要求,我们设计了“查”这个教学环节。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通过查询获得信息,既看得见,又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的方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更有利于记忆。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在上新课前布置学生查询(查询方式自定)所学古诗作者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又助于学生对作品进行准确的解读。
2 释――介绍背景解释诗题,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赤瑞特拉的另一个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际。在旧的教学模式中,诗的写作背景是由教师介绍的。现在我们让学生自己有选择地介绍搜集来的信息,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获取、运用信息。学生在介绍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的同时,解说古诗诗题的含义,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为进一步理解古诗做好准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3 探――质疑讨论探诗意,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能力。培养其合作探究精神。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要鼓励学生学而思,思而疑,在阅读时划出对诗文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来,再通过独立探究形成初步结论,最后让学习协作小组讨论、筛选,把难以饵答的问题归纳整理后,通过小组或班级交流、评议。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意的理解以及诗文的写作技法赏析等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就是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潜能。众所周知,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并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这种协作学习方式无疑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构。
4 品――吟诵品诗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感情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情操。做法分四步:1 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吟读,教师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等方面给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2 变换形式阅读,使学生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3 利用古诗本身具有感染性强和陶冶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审美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所创造的意境,做到“披文人情”、“身历其境”,如对诗歌中所描写的祖国秀美山河为之赞赏、热爱,对诗文所歌颂的英雄人物从心底里升腾起崇敬之情,对诗文所表现的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不幸倾注同情和关切……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最合适的曲子给诗歌配乐,然后进行朗读,进一步品味感情,加深理解。
5 悟――迁移拓展悟诗质,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获取的感悟
“诗言志”是历代诗人的共识。“志”不仅反映在诗人的言谈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诗作里。任何一首诗歌,或对某事物表示一种态度,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无不表现为人之“志”。教学古诗,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的本质所在。从这点动探索,主动发现,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这种协作学习方式无疑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构。
篇6:论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论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 诗词的传承源远流长, 它既是一种高雅艺术, 又是一种文化素养,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古诗词具有及其精炼的语言, 丰富的联想以及真挚的情感, 所以能够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 构建起中华文化的靓丽风景线。对于古诗词来说, 优美的诗词歌赋往往蕴含着极为深邃的意境与情感, 优美精炼的语言色彩, 惟妙惟肖的形象描述, 都有着极为特殊的审美理念蕴含其中。
一、培养学生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时, 因为学生普遍在小学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广大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依据作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感情、艺术特色等将诗人描写的人物形象加以总结归纳,进而提升学生把握各类诗词的思想内容及其情感的能力, 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也要让学生了解这类归纳也同样会有特例存在, 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将一些较为特殊的案例单独分析。只有拥有了分析归纳的基础, 才能够让学生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及其情感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例如, 依据写作风格来说: 李白的诗词通常豪放洒脱, 杜甫则忧国忧民, 而陶渊明则重视归隐田园、寄情于山水, 陆游则心系国家、慷慨激昂等; 若依据诗的类别则可以划分为: 送别诗 — —无比眷恋、无限忧愁, 怀古诗 — —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思乡诗 — —含情脉脉、厌恶战争、渴望和平, 边塞诗 — —利用边塞风光展现奋勇杀敌的'爱国激情和对统治阶层急于开疆拓土的无限愤怒等。学生只有对这些诗词背景有了一定的理解,才能够为他们鉴赏古诗词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 也有例外比如在学习李煜的 《相见欢》 时, 就需要学生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着手, 发现它是一首咏别诗, 再依据作者的写作背景可以发现该词是被囚于宋国时所写, 展现的是李煜背井离乡的锥心之痛以及作为亡国君王的悲切情怀。
二、培养学生把握诗词意象的能力
在进行诗词鉴赏的教学进程当中,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把握诗词意象能力的培养, 目前许多教师通常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归纳分类的思想。首先, 应该让学生明确所谓意象实质上是指客观事物经过作者创作诗词时的情感变动, 而展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来讲, 意象就是借物抒情, 利用物来寄托诗人的主观情感, 所谓 “象” 是指生活当中的自然景色或者生活场景。从诗词所展现的意象着手, 利用丰富的想象或者联想对诗词所描述的意境或者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把控, 是提升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 第一, 在送别类诗词当中, 通常利用杨柳、酒、长亭等词来描述诗人送别之后恋恋不舍的情怀。比如在柳永的 《雨霖铃》 中, 有这样一句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 其中的 “长亭” 就是指古代在路旁的亭子, 它是专门供人休息或送别所用的, 它就具有非常浓烈的惜别之情; 第二, 在思想类诗词当中, 诗人通常借月亮、鸿雁等意象来表达作者对于故乡浓烈的思念之情或者对于亲朋好友的无比牵挂。比如苏轼在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中的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一意境就抒发了极为浓烈的思念情怀, 其意境描写使人豁然开朗、回味无穷。
三、培养学生品析诗词语言的能力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 要想教会学生品析诗词的能力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 利用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知识储备, 感悟诗词描写当中的重点词汇或者诗句的含义及其妙处; 第二, 利用诗词作品的语言特色、使用技巧对诗词语言的寓意加以品析; 第三, 利用诗词韵律、节奏对诗词描写的意境加以品析,具体的做法是教会学生在整体掌握诗词的基础上, 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怀是直抒胸臆还是寓情于景或物。当然, 部分诗词的品析则要从一些关键词句入手, 把握好诗词当中的重点动词或者色彩词的意义与作用, 在精确性、形象性、生动性等方向加以品析。此外, 在古诗词鉴赏时还要重视典故的运用, 因为典故往往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独特效果等。
例如, 在学习温庭筠的 《商山早行》 时就要教会学生在 “鸡声” “茅店” “人迹” “霜” “月” 这些特点明显的景物当中, 领悟诗人羁旅早行的凄凉情怀。同时, 在课堂上, 教师讲授典故时, 则要注意分寸, 不能讲得过于深奥, 只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在平时可以接触到或者一些较为常识性的典故即可。比如, 在赏析古诗词时学生可以从诗词所用典故当中知道该典故的出处, 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诗词所描绘的事物及其抒发的情怀。
中国古典诗词歌赋都讲究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一理念, 在进行教学时, 只有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归纳诗词, 从诗意当中去领悟意境, 在意境当中把握景观与情感的变化。同时, 还要掌握 “字不离句, 句不离篇” 这一基本规律, 才能培养学生基本的鉴赏能力, 为其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7:小学音乐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论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多媒体;学生学习;鉴赏小学
音乐虽然一度是大家公认的副科,但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通过音乐学习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这就使得音乐教学必须提升到新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开始对小学音乐课进行改革,创造了很多值得推广的方法,下面将简要分析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可上的应用情况并浅显的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小学音乐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电视或电脑播放图画、影视、歌曲、歌词等等展现音乐的独特的魅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观看或者聆听中,用更加科学和可操作的方式掌握课堂的节奏,传递乐曲的内容和气氛,使学生在无形中增加乐趣,找到自己学习音乐的方向。同时多媒体能很好的结合教学,是因为它可以通过声音教会学生阅读,进而识字。比如教师在传统的教学生唱“上学歌”的时候,学生几乎不能全部认识那些歌词,教师幸苦了半天,学生只记得了调,却记不住词。而当教师用最普通的手机链接电视播放这首歌,学生看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歌词和电视上的花草、太阳等动画,跟着唱了几次,不少学生就记住歌词了。多媒体这种教学方法把抽象的音乐内容转化成易于理解的图片、动画、声音,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和简便,所以很多音乐内容应该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教学。随着教改的推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改革步伐也越来越快,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上可以更加开放,不必拘泥于课前或者课上,教师应该能省时度势在适当的时机把多媒体技巧灵活应用,突破传统的僵化思想,把小学音乐课打造成充满画面、声音、乐趣的课堂。另外多媒体的录音录像播放功能很好的解决了学生从不同歌曲中了解音乐特色,感受音乐魅力的难题。传统的教师教唱是千姿百态的,高低不齐的,甚至千篇 一律,学生没能从中感受到音乐的壮阔与低沉,也没能感受欢快与悲伤,这就严重损坏了学生感知音乐魅力,鉴赏音乐特色的能力。但引入多媒体教学后,学生从教师播放的原声中学会了从《欢乐颂》不同的声调中感受合唱欢乐,从《保卫黄河》高亢的曲调中感受齐唱的壮阔。而且学生们还能直接在聆听独唱时分辨出不同的男声、女声、童声等,感受不一样的音乐塑造的形象。进而避免教师的教学尴尬。当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声音曲调中感受音乐的变化风格,掌握了一定的鉴别技巧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新的音乐知识,比如在戏曲教学时,完全可以播放京剧,讲讲变脸的故事,引入京剧中花旦、刀马旦等不同角色,讲解他们在京剧戏曲中的定位,告诉学生怎么识别他们之类的知识。这就即加强了学生学习的探究心理,又让他们学到了鉴赏音乐的相关知识,还能在观看中获得直接经验印证自己的猜想,帮助其观察歌曲描绘的世界,发现的其中的美好,并且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开始引导小学生们想象自己想要用音乐造就什么样的世界,发挥其创造的才能。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某些弊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几个存在的问题,例如:
(一)、设施维护与保管存在很大的漏洞。
有些教师公物私用,有的粗暴使用,有的随意摆放,有的用完之后就让学生随意摆弄等。很多学校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多媒体设备管理,导致不少设施维护难,保管不当,形成浪费的现象。多媒体设备不能得到良好的管理和维护会严重缩短其寿命,比如电子琴若不能保持其干燥和清洁,那么使用一个学期或许就会坏掉;电脑的主机有太多微尘会使得其反应速度降低甚至无法启动。
(二)、应用能力和技巧严重不足。
特别是学校年纪偏大的老师,几乎不会使用这些现代化的音乐教具或多媒体设备,年轻老师使用的方式较为单一,图片、影视、歌曲是主要形式,几乎每节课都是这种模式,无法结合ps、c++等更多的剪辑技巧进行创造,因此多媒体音乐设备很难在小学音乐教学得到充分的合理的利用中,更加不可能发挥其最大化促进音乐教学的作用。
(三)、相关部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关注度仍需继续提高,并且提供紧密相关的培训。
小学这个阶段教师比较辛苦,不少教师身兼数职,很难在工作之余花功夫查找多媒体相关的资料创作切合实际的应用,而相关部门对此提供的更新设备或维护帮助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多媒体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其无法完全掌握课堂时间,对操作者有很大依赖性。
多媒体教学往往富含音乐相关的图画,声音,视频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否处理得当关系着学生能否从中获得学习的信息,如果过于混乱,音乐太长或太短,播放翻页时间的把握,这些都取决于操作者的操作手法是否合理,时间把握是否到位。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那么学生很有可能沉迷在观看视频、图画、听歌曲的情绪中,忘记自己学习的方向。显而易见的是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切实满足了教师化抽象音乐知识为直观图画、声音等要求,改进了小学音乐课的上课形式,化解了一个个情感与艺术的结合问题,促进了学生在和美音乐、视频环境中体验音乐的魅力,优化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思维,打开学生学习音乐的源泉之门,也促进了实现教改提高教学的目标。同时学生在聆听和观摩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图像等的变化,感受音乐的风格曲调变化,易于学生加强鉴赏思维的锻炼。学生在优美的曲调、丰富的插画中学习兴趣空前提高,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模式的音乐课,从音乐课开始感受世界声音的不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着眼于外面的世界,用自己的心感受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和技术带来社会的种种巨变。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应用上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将学生的认知情感摸排清楚,灵活多变的与音乐教学融合起来,巧用技术真正发挥出对媒体教学的优势,实现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成玲.如何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率[J].音乐大观.2014(06)
[2]陆晓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J].基础教育研究.2012(13)
[3]冯丽红.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做法[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2)
★ 音乐鉴赏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的鉴赏能力(精选7篇)】相关文章:
高一音乐专业特长生教学计划2023-05-04
论高校速度滑冰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2024-02-14
音乐审美教育论文2023-12-19
高中作文鉴赏2023-02-24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2022-05-02
上高中音乐鉴赏课的一点体会2024-04-07
登高语文教案说课稿2022-08-17
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乐感的培养论文2024-02-15
高中音乐教师年终工作总结2023-12-12
高中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