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与公正:现代人的道德目标((精选7篇))由网友“鸡仔收藏夹”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和谐与公正:现代人的道德目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和谐与公正:现代人的道德目标
和谐与公正:现代人的道德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在客观世界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与此相关联,人们对未来世界发展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人总是依据一定的道德目标进行选择.现代人的道德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与公正的现实世界.而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协调的发展,要实现社会公正,关键是要塑造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格.
作 者:何建华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杭州,310012 刊 名: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NINGBO MUNICIPAL COMMITTEE 年,卷(期): 25(3)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和谐 公正 现代人格篇2:论现代人道德选择的基本目标
论现代人道德选择的基本目标
根据现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代人道德生活的状况,现代人的道德目标应该包括四个统一,即德行与幸福的统一、个人至善与社会至善的统一、民族主义与天下主义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作 者:何建华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杭州,310012 刊 名: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年,卷(期): 16(4) 分类号:B82-02 关键词:现代人 道德选择 基本目标篇3:道德选择的经济分析与公正制度建设
道德选择的经济分析与公正制度建设
人们在进行道德行为选择时,源于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福利和效用的'最大化,而进行利益权衡和成本收益分析.一个公正的制度体制设计,应当正视且根据人们的这种心理特点,因势利导,通过相应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建立利益制约机制,为人民进行善恶选择提供制度保障,使民众通过生活体悟到,德行既是美好的,也是有用的,从而使人们在做出某一行为前,在社会利益、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之间以及个人利益的成本与收益之间作出平衡和比较,找到利益平衡点而实践道德的行为.
作 者:刘丽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列德育教研部,辽宁沈阳110034 刊 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7(2) 分类号:B82-053 关键词:道德选择 经济分析 收益分析 公正制度建设篇4:双效并重 和谐发展 奋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标
双效并重 和谐发展 奋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标
,##县环境保护局按照“常规工作提质量、重点工作上水平、特色工作求突破”的思想和“抓班子带队伍、抓工作创一流、强素质树形象”的目标,不断强化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双赢之路,始终把保护汉江、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夯实责任抓落实,扎实工作求实效,整体工作继续保持在全市十县区之首,先后荣获全省环保系统“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全省环境监察先进集体;全市环保系统“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全市环保目标综合考评获市政府一等奖。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被县委授予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被县政府授予全县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一、抓班子,增强内部合力。
县环保局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来抓,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把班子建设成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一是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党组议事规则、会议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岗位执法责任制等25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理事。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发挥班子集体的智慧。二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政策理论水平。局党组高度重视理论学习,把学习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牢牢把握学习重点,保证学习效果,增强班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团结协作,努力维护班子内部稳定,在工作中主要领导既总揽全局,又对班子成员有明确分工,既严格要求,又关心帮助,使班子成员的事、责、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配合协助主要领导,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成员彼此坦诚相待,形成了互敬、互信、互谅、互让、互补的团结和谐的`氛围。四是为人表率,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对局党组议定的事项,领导班子成员一身作则,率先垂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扎实有效。
二、抓队伍,提高综合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环保工作干部队伍。一是抓好学习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干部职工参加在岗学习教育,有10人参加了与环保业务有关的在职研究生和本、专科函授学习,有12人参加了计算机培训学习,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为环保事业注入新活力。二是扎实开展行风政风建设暨“创佳评差”竞赛活动。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以创佳评差和行风评议为载体,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的工作环境。焕发了开动脑筋想实招、兢兢业业干工作的良好精神状态,塑造了行业新风,提高了服务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三是推行竞争上岗,激活用人机制。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全局15名干部通过激励角逐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做到了知人善任,用其所长,切实解决了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出现了目标同向、干部同心、困难同当、责任同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局面。
三、抓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高度重视环保宣传工作,坚持保护环境,宣教先行,牢牢把握宣传教育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抢抓媒体时效,展示##环保,宣传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提高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领导重视是搞好环保工作的关键。为增强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主动向各级领导作好汇报,
篇5:双效并重 和谐发展 奋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标
双效并重 和谐发展 奋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标
20,##县环境保护局按照“常规工作提质量、重点工作上水平、特色工作求突破”的思想和“抓班子带队伍、抓工作创一流、强素质树形象”的目标,不断强化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双赢之路,始终把保护汉江、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夯实责任抓落实,扎实工作求实效,整体工作继续保持在全市十县区之首,先后荣获全省环保系统“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全省环境监察先进集体;全市环保系统“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全市环保目标综合考评获市政府一等奖。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被县委授予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被县政府授予全县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一、抓班子,增强内部合力。县环保局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来抓,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把班子建设成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一是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党组议事规则、会议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岗位执法责任制等25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理事。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发挥班子集体的智慧。二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政策理论水平。局党组高度重视理论学习,把学习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牢牢把握学习重点,保证学习效果,增强班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团结协作,努力维护班子内部稳定,在工作中主要领导既总揽全局,又对班子成员有明确分工,既严格要求,又关心帮助,使班子成员的事、责、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配合协助主要领导,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成员彼此坦诚相待,形成了互敬、互信、互谅、互让、互补的团结和谐的氛围。四是为人表率,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对局党组议定的事项,领导班子成员一身作则,率先垂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扎实有效。 二、抓队伍,提高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环保工作干部队伍。一是抓好学习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干部职工参加在岗学习教育,有10人参加了与环保业务有关的在职研究生和本、专科函授学习,有12人参加了计算机培训学习,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为环保事业注入新活力。二是扎实开展行风政风建设暨“创佳评差”竞赛活动。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以创佳评差和行风评议为载体,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的工作环境。焕发了开动脑筋想实招、兢兢业业干工作的良好精神状态,塑造了行业新风,提高了服务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三是推行竞争上岗,激活用人机制。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全局15名干部通过激励角逐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做到了知人善任,用其所长,切实解决了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出现了目标同向、干部同心、困难同当、责任同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局面。 三、抓宣传,营造舆论氛围。高度重视环保宣传工作,坚持保护环境,宣教先行,牢牢把握宣传教育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抢抓媒体时效,展示##环保,宣传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提高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领导重视是搞好环保工作的关键。为增强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主动向各级领导作好汇报,争取理解和支持。由于各级领导对环保工作认识的提高。县乡两级政府都建立了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把环保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年重点从加强环保法规的宣传教育入手,面向社会,深入群众,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保工作,把环保变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为有效开展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县 城设立宣传咨询点,局领导带队,走向街道散发宣传资料3000余份、印制并散发《法律汇编》1000余册,在县城和各重点工业企业悬挂宣传横幅30幅,制作永久性标语108幅,接待咨询130余人次。在电视台开办“绿色环保行”栏目,系列报道我县环保工作动态。同时,充分利用“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及时受理投诉、举报、咨询,将国家环保法规及政策传送到广大群众之中。三是提高企业经营者环境意识。企业是环境保护的重点,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利用给服务对象办理审批手续和到企业检查指导工作的时机,宣传环保法规政策,实地查看解说,提供相关法规文件等形式,促使其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和依法办事,提高企业治污自觉性,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确保环保达标。 四、抓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环境保护最终要体现在环境质量改善上。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双赢之路,矿产、黄姜等重点污染行业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加强,全民环境意识日益提高。全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一是专项行动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国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9个环保专项行动中,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部署,围绕整治目标,突出整治重点,严明整治纪律,夯实整治责任,落实整治措施,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整治工作有的放矢。共出动检查人员361人次,对141家重点排污单位和16个在建项目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发出整改指令书35份,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2家、在建项目5个,提出整改措施100余条,13家企业被责令停产治理,3家企业受到重罚,2家企业被责令限期关停,切实解决了一批久拖不决、屡查屡犯的环境违法案件和群众广泛关注的环境突出问题,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整治。二是环境执法监督效果明显。在做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工作的同时,按照县政府安排,对小河、公馆两乡镇的非法采金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彻底取缔了非法采金行为,并采取综合措施,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整治效果。对日常执法监管工作毫不放松,切实加大现场执法监察频次,对40家重点排污单位开展了排污登记工作;对13家黄姜加工企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监督,凡无治污设施,排放不达标的,一律停产整顿,环保设施运转正常后方可恢复生产;已验收的企业,加大环保设施日常运行情况的监管,防止出现擅自停运环保设施和偷排直排现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出动监察人员281人次,对69个排污单位开展了现场执法监察,防止污染反弹;对新上项目,严把选址关、审批关、验收关,切实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防源头污染。对32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环保审查(批)和“三同时”验收,建设项目的环评率、“三同时”执行率和竣工验收率均达到了100%,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排污收费工作,采取领导分片包抓的办法,共对69家排污单位依法足额收排费35.9万余元,对本县最大的中型国营企业拒缴排污费,经多次催缴未果的情况下,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到位。三是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在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中,始终坚持把环境治理放在首要位置,有污必治,治理必须达标。在矿产领域全面加强环保基础工作和“三废”治理,县内各矿产企业环保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污染治理取得明显进展,选矿企业尾矿实现“零”排放。在医药化工行业重点加快黄姜加工企业污染治理进度,为确保全县13家黄姜加工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全面达标验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两次召开治污工作会,统一思想认识,夯实监管责任,力促调试达标。3家企业达标排放,5家企业通过市上监测,达到排放标准,做好了验收准备;其余5家企业由于缺少资金和市场因素,致使设施无法调试。同时,还重点抓了医疗废弃物处置监管、饮用水源地保护及农村水源污染治理工作,以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为主的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控制,农业化肥施用量和农药施用量分别减少10%和5%,旬河、蜀河等汉江主要支流水质保持在Ⅱ类标准。结合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专项治理,发出并张贴通告50余份,组织执法人员45人次查处噪声源18个,取得了一定效果。四是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工程机遇,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县域生态建设新途径。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不断增强生态涵养能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农村新村建设为契机,加强沼气等新能源开发。深化生态示范区建设。在继续抓好一乡、三村生态示范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全县6乡100村生态示范乡村建设工作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林业工作的决定》,切实抓好“天保工程”和城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全面落实了全县196万亩天然林管护责任,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五是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全县矿产企业和黄姜加工企业积极开发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探索与科研,对高污染行业进行综合治理,着力解决资源开发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突出矛盾。加大矿石废渣处理,积极引进低品位矿石浮选技术,有效提高了矿产资源开发质量,加大选矿企业技术改造,实现废水二次利用,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真正实现废“零”排放;针对矿业生产规模扩张而库容压力日益突出的问题,大力推广节能砖生产项目。五联构元公司利用选矿尾矿渣生产节能砖项目在试产成功的基础上,筹建了年产6000万块节能砖厂。目前,全县新上以选矿厂尾矿废渣和页岩为原料的节能砖厂共7个,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产2亿块的生产能力,其产品经专业鉴定完全符合环保标准,为有效利用尾矿废渣、减轻尾矿库容压力、防治废渣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在黄姜加工业领域,加大了辅产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运通公司和恒源生化公司经过大胆探索和科研攻关,在不影响皂素产量的前提下,提取黄姜淀粉,生产黄姜粉丝,开发生产黄姜酒,实现变废为宝,减少了治污难度,增加了企业收益。下一步以黄姜干等为主的黄姜系列保健食品开发项目正在研究论证之中。黄姜加工企业将在低迷的市场形势下再现旺盛生机。循环经济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亮点。 五、抓廉政,形成清廉集体。按照中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局党组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法规制度建设为重点,以落实廉政责任制为目的,把廉政建设作为提高干部素质和改进工作作风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学习贯彻“两个条例”,清政廉洁,树立正气。一是抓好班子的廉洁自律,积极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规定。将党风廉政建设主要任务细化、量化到领导,到各股、站,实行“一岗双责”,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二是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局长为第一责任人。按照“六条禁令”和环保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与各股、队、站签订党风行风建设责任书和禁赌责任书,坚持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报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健全制度,严格督查,坚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定期召集班子成员研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落实责任,履职到位,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全面有效贯彻实施。 六、抓落实,塑造环保新形象。环保工作线长面广,为全面完成2004年度环保目标任务,县环保局本着责任落实、责任考核、责任激励的原则,采取领导包抓,落实责任的办法,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量化、细化到岗到人抓落实,使各项工作责任落到了实处。一是夯实责任,整体推进目标任务的落实。按照建设“绿色##”的总体部署,始终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来落实,妥善处理环境保护与项目建设的关系。县政府继续坚持与各乡镇以及各环保职能部门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的环保责任。通过层层夯实责任,落实任务,督促各乡镇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环保目标责任制的各项要求,涌现出了一批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环境的模范乡镇和部门,守法生产,爱护环境的企事业单位也日益增多。二是夯实基础,扎实推进行风政风建设暨“创佳评差”工作。2004年,全国环保系统开展了行风建设暨创佳评差活动,县环保局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和统一安排,结合环保系统成立晚,队伍整合时间短,自身支撑能力不足的实际,紧紧围绕企业服务年活动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先后举办了环保行政执法培训班,行政许可法培训班,排污收费条例培训班3场次,进一步增强了依法行政意识。在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紧紧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历史性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组织编制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等8个项目可研,争取项目资金110万元。队伍和自身能力建设步伐加快。组建了##县环境监测站,充实了环境监测人员,争取国家配套的监测设备和执法车辆陆续到位,能力建设逐步得到加强。 ,##县环境保护局决心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汉江政治水、生命水水质安全为“抓手”,以推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等五大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为全面发展河源生态经济、建设山青、水秀、天蓝、人富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篇6:中国传统道德和谐思想的解构与现代道德教育模式重构探析
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主张“天人合一”式的“和谐”,其主要实质还是在强调一种“天命”不可违,以抽象的共性和谐压抑人的具体的个性和谐,以相对封闭的、强制式的主观和谐代替主体性的自由式和谐。在封建皇权思想被粉碎的同时,这种传统的道德“和谐”思想结构同时被解体。重构一种符合科学和谐观的道德模式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的主体。
篇7:中国传统道德和谐思想的解构与现代道德教育模式重构探析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爱人”思想,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和谐精神。孔子和儒家提出“仁”的思想,并把它当作最高的道德原则,要求人们应当“舍己利人”“舍己爱人”。与此相近,墨家思想中也有“兼爱”的原则,这同样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思想。墨子认为爱应当不分厚薄亲疏,都施以同样的爱,这就是说,不但要爱一切人,而且要给一切人同等的爱。他从功利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兼相爱”和“交相利”,提出”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的思想。虽然这些思想在以君王至上的封建社会中永远无法实现,但其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仍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崇尚和谐,主张以和为贵。这种“和”的思想不仅是承恩于儒、墨、伦理,更多的是来自对历史事实和传统中国文化的总结。但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渐加快,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伦理正处在深刻的变革时期。与此同时,中国传统道德也在这种变革中慢慢失去了它的光彩与个性。传统道德的和谐思想在现代思想的冲击下,失去了它原有的和谐结构。
一、 中国传统道德和谐思想解构的原因分析
(一) 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本位的“天人合一”式的和谐不能适应现代以人为本的综合式的和谐道德观
儒家文化以天人一体,物我不分的“天人合一”思想为主流,强调物我统一,天人和谐。认为人是“在自己的心境与物境的交融中体验和感受世界万物”,“所取的途径是直觉体验,其结果是一种非理性的境界”。儒家文化视道德为“天理”,并进而将封建统治者视为呈“天命”而行之的“天子”,主张对“天命”的绝对服从。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在此具有道德意义之天成了封建伦常道德之形而上的根据,以此为基础的“天人合一”成了服务于政教伦常、协调人际关系、建构封建社会秩序的政治和道德观念,成为统治阶级把其统治规范、阶级秩序诗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
在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双重作用下,道德教育中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的色彩逐渐增多,道德教育回归其本来应有的位置。“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生活”成为道德教育的主题,“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的核心思想,道德教育突出了“人的发展”的观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即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人的德性发展和道德人格的提升。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争取自身的发展和全面进步,是更高的目标。从实现人的价值看,道德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道德教育的崇高使命就在于通过塑造伦理精神,培养完满人格,改善人们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调节、引导和提升。重视道德教育也就是重视人自身生存素质和生活素质的提高,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潜能。这些现代道德理念从根本否定了“天人合一”传统道德观。
(二) 以抽象的共性和谐压抑人的具体的个性和谐
从孔孟开始,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了以儒家伦理道德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儒家文化虽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际和谐,认为只有人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是宇宙之中心,然而,在儒家所提倡的天人观中,人只具有抽象的意义,并无具体的人性或个性,儒家道德强调“克己”以“复礼”,以牺牲个人为代价,服从于“天命”与“天子”,在很大程度上,儒家所倡导的伦理与道德精神实际上已]变为压制具体的个性的工具。孔子的《论语》便是一部以“天命”为核心的道德教训的学说。儒家文化也因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而一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人伦道德为本位的儒家文化,其突出特点是以抽象的共性和谐否定具体的个性和谐,以形而上学的道德传统否定个体的精神自由,以封建专制压制民主。在儒家文化传统中,其道德观念在价值导向上不是指向个体与整体的结合,而是指向个体对家族和国家间的道德责任,强调个体对家庭、国家利益的绝对服从。在儒家文化笼罩下的个体既没有个人的人格独立,更没有自由与尊严。伦理本位因投合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而成为两千多年的“恒定权威和思想主线”,“就是魏晋之后,佛、道盛行,也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伦理本位”。儒家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近代文化传统中以形而上的普遍性和确定
性对人的本质的抽象化和绝对化压制人的具体性特征极为相似,在西方文化中,虽然超越原始的人与自然的混浊不分的状态,强调主体性,取得了反对封建压迫的民主,然而,西方文化对人的本质的抽象与绝对化又转而压制了具体的、生动的个体性。
(三) 以相对封闭的、强制式的主观和谐代替主体性的自由式和谐
传统道德的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道德的主体性本质,造成道德教育主体性缺失。传统道德教育实质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强制的教育传统,它试图借助一切可能的教育手段,使人无条件接纳和认同既定的道德价值、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这种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忽视了主体精神活动在道德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道德是贯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道德作用的发挥乃至其存在的'价值无不以主体性的发挥,以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而道德教育的实质是造就道德主体,即造就具有自主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因此,道德获取必须是自觉、自愿的而非强迫的,道德教育方法的选择也应有助于主体自觉性的培养和道德自律的达成。“传统道德教育因其对教育对象‘标件化’的追求而难以培养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和有个性的个体;因其限制主体选择的自由和可能性而难以培养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
因此,道德教育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更加重视人的主体要求,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更加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民主意识,更加体现教育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使主体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道德教育过程是建立在直接性、动态性、体验性基础上的,无论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还是道德教育的方法、途径的选择,都应该充分让受教育者主体主动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或强迫认同。
二、 现代道德教育和谐模式的重构探索
(一) 正确认识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辩证关系,树立以超越传统道德为基础的新和谐道德教育观
传统道德绝非纯粹外在于我们的抽象的思维中,任世人招之即来而挥之即去。作为历史的积淀,它深深的存留于现实世界之中,今日之传统便是过去的现实,而今日之现实又将成为未来的传统,因而传统永远具有相对的意义,以至于我们很难明确地区分出何为传统,何为现实,重视传统与倡导主体现代精神并非一对绝对的矛盾,因而应该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传统道德并对之进行有效的改造和超越。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西化”运动都出现极力主张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全盘否定思想,他们认为中西文化与哲学是根本对立、不可调和的思想体系,坚决主张用西方民主主义文化来取代中国封建主义文化。这一点在“五四”运动时期掀起高潮,陈独秀指出:“科学和民主使欧洲人脱离了‘奴隶之羁绊’和‘蒙昧时代’,从浅化之民进为文明民族。中国只有依靠这两者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建设西洋式的新国家,组织西洋式的新社会,才能适应今世之生存”。胡适也认为:“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然而,我们果真能全盘抛弃中国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的西方文化世界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应当看到,对传统道德的改造与超越是由道德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道德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道德的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对天人关系认识的深化,必然会促进新的道德的产生,从而形成新的道德传统。不可否认,人的主体性总是同文化与道德传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矛盾,如作为主体的自由的个体,他要受到传统的某些限制,要依赖于传统,在对传统的模仿中,个体的创造力被抵消,但是传统并非十全十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总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因而也就为主体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可能,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的扬弃与超越也就从这里开始,且只能从这里开始。一味地否定传统,便会不可避免地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实际上,“全盘西化”的屡屡受挫便是无视文化与道德的发展与创造规律所遭致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在只能由中国的文化传统所决定,正如中国的未来只能由中国的现在所决定一样。因此,我们应该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正确认识传统道德,目的不是在于全盘否定,而是在吸取精华的基础上的超越,构建更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和谐道德教育观。
(二) 构建信息畅通、内容丰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大和谐道德教育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发生改变,知识的垄断、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教师将逐步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社会而不是学校,信息接受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选择性将大大增强。网络文化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社会道德的挑战与冲击已见端倪,不可等闲视之。在因特网上,各种思想都可以跨国界交流,思想“藩篱”形同虚设,不同的政治文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云集网上,这对传统的相对封闭的道德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信息畅通,才有赢得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以受教育者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为基础,引导受教育者养成道德习惯,从事道德判断,进行道德选择,形成富有个性的道德状况。“ 首先从“德”的实质上说。“德”的实质是对自然、生命、自我、社会、民族、国家、人类、世界的义务或道义,集中体现个体为对自由、真理、美、善的崇敬。对社会群众来说,“德”就是个体的升华和凝聚,是国将为国的根基,是人和自然、社会、世界和谐的根基。因此,民族、国家和政党在组织德育的内容时,必须有意识形态的东西,否则德育就失去了方向,犹如没有航向的船。但是,道德教育它具有自己不同于政治教育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我们把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混为一体,甚至内容也趋于同一,把抽象和过多的意识形态内容放到道德教育之中,使受教育者产生反感的情绪和抗拒心理。因此,在现代德育的内容组织时,必须将意识形态的东西具体化,避免无的放矢。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的道德认知现状结合起来,避免要求过高或过低;将德育内容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避免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分离,要用“品德内化和养成”去组织德育内容。其次,从现代德育的概念上来看,现代德育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要求,在现代大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构建具有现代化社会属性,现实与历史共存的,时代与未来相统一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现代化为目标的主体发展性德育。可见,现代德育的背景是社会和人的现代化,是在物质层面高度发展下,使人文层面也得到充分发展。它的特点是现实与历史共存,时代与未来相继,具有现代社会属性,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现代化,其属性是现代的,因此在组织德育内容时一定要适应现代化的趋势和时代特点,既要保留和发展原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给它们注入时代的内容,比如抗洪精神、奥运精神,又要加入新的人口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科技道德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和平与发展教育、生产安全、网络安全教育等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构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制建设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现代德育体系。
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要充分利用传播媒体的优势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抽象的道德教育理论直观化,久远的历史“现实化”,让道德教育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时代气息。
(三) 现代道德教育要以学校道德教育为基础,构建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和谐道德教育体系
道德教育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容低估,自古而今,人类对道德社会的追求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 “中国的‘天人合一’说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人从世界万物之内直接体验、感受世界万物,而不是站在世界万物之外认识世界万物”。现实与未来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境界,是一种克服了自我规定性的,超越主客二分式的高远境界,在真、善、美三者的关系中,美是对真与善的超越和综合,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由此,可以认为对美育的重视,对审美意识的强化和追求将使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克服西方所经历的科学与主体意识对人的异化。
当然,对美育的重视,绝非轻视道德教育或其他教育,而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审美意识具有直观性、非知识性、非道德性等特点,它代表着人与世界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是本能欲望的满足、知识的充实、功利的牵绕、善恶的规范,但又与这些东西紧密相联,是对它们的克服与超越。与传统的“天人合一”不同,这种以审美意识为基础的“审美境界”的特点是:以传统的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为基础,同时又包含和超越了这两个阶段。对审美境界的追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美育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长期以来,传统美育形成了一套以自我修养为主的美育方法。如《周易》提出“君子以反身修德”、孔子主张“修己以安百姓”、“吾日三省吾身”等。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美育常常同道德教育相结合而进行,如在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中,美育被置于重要的位置。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倡导一种“近之以应世务,远之以穷物理,内之以娱情性,外之以张治教”、“得其理趣而畅其生机”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然,传统美育也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有着严重的缺陷,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审美意识是不能等同的。与西方社会哲学家、科学家二者同一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哲学与文学、哲学与诗
保持了高度统一,因而,中华民族便有了“诗化的民族”的美誉。这正是西方社会在历经沧桑之后所力图追求的诗化哲学境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无视甚至鄙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是不足取的。须知,传统、现实与未来三者绝非孤立的三点,它们是彼此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传统作为一种文化积淀,永远地、不断地存留在现实之中,而未来则以先在的形式给现实以召唤。审慎地研究传统,积极地面对召唤,这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建立现代和谐道德教育体系的基础。
道德是社会运行的润滑剂,没有健全而有效的道德规范的社会是畸性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变态社会。但是道德也不是一种抽象的社会口号,不是人们可以随意选择、随意废弃的一套抽象概念,它毋宁说是一套与社会有着内在关联的、行之有效的具体的规范系统,因此,现代道德建设是一项细致而繁重的复杂社会工程。尤其是在现代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的社会中,现代道德重建更是需要有耐心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存在一种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的社会道德良方,它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因此,辩证的认识中国传统道德“和谐”思想及其解构的原因,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础,吸取传统道德解构的经验教训,深入探索现代道德教育的和谐模式,构建富有成效的现代道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载集・张子语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3]论语[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
[7]丁祯彦,臧宏.中国哲学史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葛懋春,李兴兰.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穴上?雪[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 依法治国的演讲稿
★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和谐与公正:现代人的道德目标(精选7篇)】相关文章:
浅谈树立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2023-04-07
人民法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2022-05-07
关于和谐社会的论文2022-11-21
初论《药言》的德教思想及其现实价值2023-08-22
学习社会主义五百年心得体会2022-06-07
精选的党员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推荐2023-06-05
法院院长工作会议讲话2023-09-03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2023-05-31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22-04-30
文明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会心得体会202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