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版

时间:2023-08-04 08:07:1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版(整理12篇)由网友“有点想睡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版,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版

篇1:浅谈临床输血的不良反应

在各种出血性疾病、手术、创伤及纠正贫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人类血液成分的复杂性,使得输血者有可能发生多种输血性不良反应。因此充分了解输血的副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的输血就显得尤为重要。

1输血的不良反应

1.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血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患者0.5%-3%发生该反应,尤其常见于多次输血者。发热反应大多发生于输血后15分钟至1小时以内,患者常有颜面潮红、畏寒、脉率增快,也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常可达到38℃-41℃左右,血压多无变化。

1.2循环超负荷反应常见于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老年、幼儿和低蛋白血症病人。输血过量或输入速度过快,超过病人心脏负荷能力,就会导致急性肺水肿和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一小时,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加快、颈静脉怒张、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咳出大量血性泡沫痰,肺内可闻及大量湿啰音,胸片可显示肺水肿影像,严重者可致死。

1.3输血溶血反应输血中的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是因为误输入与血型不匹配的红细胞所致,也可因输入变质血,输入rh因子不同的血,输入红细胞被破坏溶解的血所致。典型临床表现为:输入异型血l0-20ml后病人出现全身不适,高热、寒颤、呼吸急迫、脉搏细速、心前区压迫感,随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及异常出血,甚至休克。

1.4输血过敏反应如果患者是过敏体质,体内有反应素,输血时轻者可出现瘙痒、红斑、荨麻疹、关节痛、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可有支气管痉挛、哮喘、呼吸困难、低血压,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1.5细菌污染反应当采血和输血用具消毒不严格,血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采血时无菌操作不规范,采血用具放置时间过久,血液储存温度过高,献血者皮肤消毒不严格时,输血者可能出现细菌污染反应。临床表现取决于细菌、病毒的种类和进入人体的数量及患者自身免疫力,可出现头胀、面部潮红、剧烈寒颤、高热、脉弱、血压下降,也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症状、急性肾衰竭、肺水肿,短期内致病人死亡。

2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2.1备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输血史、疾病史、妊娠史等,如实地填写在备血单上,以便及时掌握患者信息。

2.2采输血器具应用一次性合格产品,采供血时严格按照流程在无菌环境下操作,严格执行各项采血、储血、输血规章制度,确保血液及制品在低温状态下贮存和运输,保证血液及制品的质量,最大程度下避免受到污染,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保障供血安全。

2.3有妊娠史及输血史的患者输血前应做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不能只用盐水介质配血,要用他方法交叉配血,短期内多次输血者,输血前还应再次做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

2.4掌握输血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在需要输血时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提倡输入成分血意识和自体输血,这也是减少输血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2.5输血时要仔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严格控制输血速度,早期发现输血不良反应,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2.6当发现血袋内血浆混浊、有絮状物,血浆呈粉红色或黄褐色及血浆发现较多气泡者均应认为有细菌污染而不能使用。

2.7血液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能滤除白细胞、大部分血小板及微聚体,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

2.8使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可去除血浆蛋白、微聚体、细胞因子等,有效降低发热性荨麻疹及其他过敏反应发生。

3总结

临床输血作为临床急救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手段,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科学用血意识,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合理选择用血成分,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合理规范操作流程,从源头起保障血液质量,掌握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篇2: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

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二条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交血库备血。少量出血(出血量少于400毫升)者可以不输血,为维持血容量可输晶体液或胶体液代替品。

第三条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入病历。申请血量超过1600毫升者,填写大量输血申请表,报医教科批准。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输血,审批手续后补。

第四条 申请输血患者,应进行输血前的检查。首次输血,应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输血前检查4项指标;曾输过血的患者,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如上次输血超过3天,应进行抗体筛检;如本次新入院,应进行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血传性疾病8项指标: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门诊病人3个月进行1次输血前检查。

第五条 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六条 输血申请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检

第七条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与申请单号相同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案号、病房(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采集血液时不准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采集血液后注意拔下针头后再将血液注入试管,以防溶血。采集后注意混匀抗凝剂,以防血液凝集。输血申请单联号粘贴试管时,要注意将血液上沿露出,以便血库人员观察血样情况。

第八条 血液采集后,由门、急诊病区医护人员或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非急诊病人输血前要先做血型鉴定,避免发生抽错血样,输血时重抽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合格后血库保存备用。

第九条 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2天之内(包括血样采集当天)采集的,超过3天的必须重新采集。

第四章 交叉配血

第十条 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2天之内(包括血样采集当天)采集的,超过3天的必须重新采集,输注血小板患者每次输注都要采集血样。

第十一条 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操作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 手术备血、有输血史、妊辰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收到患者血标本后,及时作抗体筛查。

第五章 取血(血液的`发放管理)

第十三条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科室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到血库取血,病人家属不得取血。

第十四条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房(门急症)、床号、血型、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及配血实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第十五条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发血: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篇3:临床输血管理规定

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试行)的通知》,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二条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交输血科备血。少量出血(出血量少于400毫升)者可以不输血,为维持血容量可输晶体液或胶体液代替品。

第三条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入病历。申请血量超过毫升者,填写大量输血申请表,报医务处批准;超过3000毫升者,需经主管医疗的院长批准,并通过医务处上报市卫生局。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输血,审批手续后补。

第四条 申请输血患者,应进行输血前的检查。首次输血,应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输血前检查4项指标;曾输过血的患者,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如上次输血超过3天,应进行抗体筛检;如本次新入院,应进行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血传性疾病4项指标: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门诊病人3个月进行1次输血前检查。

第五条 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六条 输血申请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检

第七条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与申请单号相同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案号、病房(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采集血液时不准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采集血液后注意拔下针头后再将血液注入试管,以防溶血。采集后注意混匀抗凝剂,以防血液凝集。输血申请单联号粘贴试管时,要注意将血液上沿露出,以便输血科人员观察血样情况。

第八条 血液采集后,由门、急诊病区医护人员或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非急诊病人输血前要先做血型鉴定,避免发生抽错血样,输血时重抽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合格后输血科保存备用。

第九条 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之内(包括血样采集当天)采集的,超过3天的必须重新采集。

第四章 交叉配血

第十条 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之内(包括血样采集当天)采集的,超过3天的必须重新采集,输注血小板患者每次输注都要采集血样。

第十一条 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操作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 手术备血、有输血史、妊辰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收到患者血标本后,及时作抗体筛查。

第五章 取血(血液的发放管理)

第十三条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科室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到输血科取血,病人家属不得取血。

第十四条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房(门急症)、床号、血型、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及配血实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第十五条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发血: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第十六条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第十七条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第六章 输血(输血管理)

第十八条 输血前有2名护士或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质量是否异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十九条 输血时,负责输血的医护人员带病历到患者床前,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第二十条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第二十一条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继续输注。

第二十二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第二十三条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或记入病历。如无反应,将输血器材存放24小时后毁型消毒处理。

第二十四条 开展自身输血。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如果患者体质符合标准,要动员患者进行自身输血,手术患者如果符合稀释性自身输血标准,要实施稀释性自身输血;出血量较大患者,要采取回收式自身输血,真正落实好血液保护措施。

第二十五条 积极宣传和动员开展择期手术患者和家庭储血及互助储血工作。病房经主治医师宣传动员自己主管的并需要输血的平诊患者家属亲友为其术前献血。

第七章 输血不良反应管理

第二十六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第二十七条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查找原因、积极治疗抢救,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八条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实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实验),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标本、新采集的受血者标本、血袋中的血标本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及交叉配血实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及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含量;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第二十九条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为: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第八章 成分输血

第三十条 成分输血的优点:一血多用,节约用血,制品浓度与纯度高,疗效好,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染病。

第三十一条 成分输血的目的:

1.补充血容量,可以输用白蛋白;

2.补充携氧能力可输用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等;

3.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出血,可以输用血小板、新鲜血浆以及冷沉淀;

4.纠正免疫功能不全提高免疫力,可以输用转移因子、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等。

第三十二条 成分输血的原则: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血细胞破坏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患者对血液成分的恢复能力,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需要,决不可千篇 一律都输全血,对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坚决不输,禁止输安慰血;

2.适合成分血的患者,决不给全血,临床90%的输血患者是需要某种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

3.各种成分血的输注剂量要符合治疗标准剂量,一次要给足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篇4:基础护理知识:临床输血知识

是谁首先将动物血输给人的?

目前公认的是英国lower开创了动物输血的先河,法国denys是第一个在人体上输血成功者。那还是在1665年,英国医生lower首先将一条濒于死亡的狗静脉与另一条健康狗的动脉用鹅毛管连接起来,受血狗竟奇迹般的起死回生。这一实验证明了输血能够救命。1667年,他又用银管将羊的颈动脉连接到人的肘动脉上,把羊血输给了人,又获成功。同一年法国医生denys用同样的方法把羊血输给一名有病的男孩也获成功。以后denys又给一位愿意做实验的健康人输羊血,还是安然无恙。但当他把小牛动脉血输给一名梅毒患者时却出现了意外,输血后患者出现发热、腰痛,并有黑色尿,不久便死亡。死者家属状告denys有杀人罪。法庭判决自1668年4月17日起,未经巴黎医学部批准不得输血。以后法国议会和英国议会均下令禁止输血。在此后的150年间,曾一度轰动医学界的输血技术再也无人问津。

·是谁第一个将人血输给人的?

目前公认的是英国医生blundell首先开创了直接输血法,并第一个把人血输给了人。那是在1817—18,英国妇产科医生blundell由经常看到产妇失血死亡而想到用输血来挽救生命。他进行了动物之间的输血取得成功后,开始将健康人的血液输给大出血的产妇,一共治了10例,除2例濒死未能救活外,其余8例中有4例救活。国为当时还不知道血型不同的人输血时,红细胞会遭到大量破坏、所以无法解释为什么输血后有人出现致死性的输血反应,有人却活了下来。尽管如此,1818年12月22日他在伦敦举行的内科学会上所作的输血报告,还是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他还首创了重力输血器,利用重力来作输血时的推动力,这种输血方法一直沿用了1左右。

·目前临床输血进展如何?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都推动着输血医学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在蓬勃发展: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怎么办?

《献血法》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然而,目前临床用血尚不尽合理和科学,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少数医生喜欢用等量的全血补充所估计的失血量,并认为越是新鲜的血越是好;个别医生明知木中出血不多也要输上几百毫升全血以保病人“平安”;还有人认为输血能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等等,这些都是应改变的陈旧观念。

·临床医生应怎样对待输血?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手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出血量在10毫升/公斤体重以下者原则上不输血。积极开展手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稀释等技术。对估计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者,争取手术野血被回收,减少或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杜绝“营养血”、“安慰血”、“人情血”等不必要的输血。积极实行成分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的补充,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手术中适当采用控制性低血压等措施,减少出血。

·输血前应做哪些化验项目?

输全血前,必须做abo血型的正向和反向定型,以及患者和献血者之间的交*配合试验(含抗球蛋白试验),输血液成分,按成分血的要求配血。在rho(d)阴性率较高的地区,还应常规做rho(d)血型检定。对经产妇或有输血史的患者做不规则抗体检测,交*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必须相容才可输血。

·输血的途径有哪些?

常用的输血途径是静脉内输血,成人身上最暴露最容易穿刺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是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次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对婴儿和儿童,较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对1岁以下儿童可用头皮静脉。下肢静脉壁比上肢静脉壁厚,又容易发生痉挛,所以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为防止输入的血液在进入心脏前从手术部位的创面流失,故凡头颈部和上肢的手术,应选用下肢静脉输血;凡下肢、盆腔和腹部手术,应选择上肢或颈部静脉输血。对新生儿输血或换血可用脐静脉。

·输血应选择什么样的针头?

输血针头的规格为14—20gauge(g),常用18g。当静脉较细或给患儿输血时应选用较细的针头。当需要大量输血时则应选用较粗的针头;输注浓缩红细胞不顺时,可先加入30—50毫升生理盐水后再输注(一般不用葡萄糖液,因其可引起红细胞凝集而堵塞滤器或针头)。

·输血时应注意什么?

(1)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包括患者和献血者的姓名、性别、abo和rho(d)血型、交*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血袋号码、血类和血量等,并且应该有两人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应到患者床前核对病案号、患者姓名、血型等,确定受血者本人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滤网孔径约为170微米,总有效过滤面积为24—34厘米2,可以滤除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中可能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进行输血。

篇5: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年终工作总结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年终工作总结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而输血治疗更是一个专业性强、具有一定风险的治疗措施。由于目前病毒“窗口期”的存在、检测技术的局限,以及新病毒的出现和未知病毒的存在,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还不能完全杜绝。

因此,即便是经过严格程序检验合格的血液,也可能会存在着病毒感染的风险和几率。此外,输血还可能出现过敏、溶血、发热、血小板输注无效、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不良反应。20xx年我们为了规范临床输血医疗行为,将输血的风险降到最低,对于最大限度地保证医疗安全,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我院成立了由院长任主任,医务科科长,检验科科长及有关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照《广元市产科急救用血管理规定》,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

二、加强了医务人员输血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

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熟悉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临床医生应对相关的法规有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到依法、科学、合理和安全输血。

如果对输血相关法律和输血规范不了解,可能会造成工作中的`失误,从而导致医疗纠纷。所以我们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同时,我院还先后派出3批8人,参加了由省卫生厅组织《临床采供血机构专业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有目前与输血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与提高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

三、加强了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不定期检查各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的书写情况和血样标本留取是否规范;检查“输血申请单”是否合乎输血指征,用血量是否经审批、签字后发出;检查月报、年报等统计报表,宏观掌握节约用血及合理、科学用血情况;抽查各临床科室上交的经输血治疗病例的病历,检查有无“输血同意书”并作好记录。

四、监督了输血科的日常业务工作,促进输血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猛发展,成份输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与提高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有效地

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定期检查输血科的各类登记记录本是否完备,存档保存是否齐全、清楚、是否可随时备查。不定期检查血液贮存管理情况,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全年用血301人,输血病例都符合输血指征。其中红细胞悬液总计1758单位,血浆15100毫升,全血76000毫升,成份输血率80.2%全年未发生因临床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篇6: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为( )

A、-20℃以下可保存1年 B、-10℃以下可保存1年 C、-20℃以下可保存2年 D、-20℃以下可保存5年

2、临床输血的原则( )

A、输新鲜血 B、同型输注,患者缺什么成分输什么成分,输成分血

C、全血比较全,输全血

3、冷沉淀应在什么条件下保存,效期为多少时间?( )

A、-20℃以下,采血之日起效期1年 B、-30℃以下,采血之日起效期1年

C、-30℃以下采血之日起效期2年 D、-20℃以下采血之日起效期2年 4、400mL全血分离出的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其容量及Ⅷ因子含量为( )

A、50mL左右,Ⅷ因子含量大于120 IU B、20-30mL,Ⅷ因子含量大于80IU

C、50mL左右,Ⅷ因子含量大于80IU D、10-20mL,Ⅷ因子含量大于80IU

5、冷沉淀在37℃水浴中完全融化必须在多少时间内用于患者( )

A、8小时 B、10小时 C、4小时 D、24小时

6、临床输血一次用血或备血量超过毫升时如何申请( )

A、履行报批手续,经输血科会诊,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紧急用血除外)

B、需经院长签字 C、只要输血科主任签字 D、只要医务科同意签字

7、临床用血机构应向采供血单位提供什么备案资料( )

A、应提供医疗机构许可证、临床用血证、取血人员身份及资质材料、送检人员资质材料 B、只提供临床用血证 C、只提供医疗机构许可证 D、只要检验人员的资质

8、红细胞血型包括( )

A、ABO血型和RhD血型 B、ABO血型 C、RhD血型 D、BO血型

9、何时采集受血者用于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标本( )

A、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B、必须是输血前7天之内的

C、输血前半月之内的 D、输血前24小时之内 E、以上都是

10、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必须核查的主要内容( )

A、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标签填写

B、包括: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制备日期及时间 C、主要是物理现状和包装

二、填空题

1、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 )的患者。

2、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 ( )。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 ( )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4、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 ) (周岁 )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5、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 ) 毫升,最多不得超过 ( ) 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 ) 。

三、简答题:简述输血的并发症。

答案:

一、选择题 1-5:ABBBC 6-10:AAADB

二、填空题1. 凝血因子缺乏 2. 第一责任人 3.800-1600 4.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 5.200,400 ,不少于六个月

三、简答题 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输血相 关 的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疾病传播,免疫抑制,以 及大量输血引起的并发症,包括低体温,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枸橼酸 中毒,凝血功能的变化。

篇7: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凝聚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在一日进行身体检查的正常人120例,采集其空腹血液样本,分别给予凝聚胺、盐水介质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及木瓜酶试验4种方法进行试验,对比分析4种方法的检验效果。

结果 通过对血液样本的检验,凝聚胺技术灵敏度明显高于盐水法等常规配血方法,并且可以快速的检测出IgG抗体。

结论 与盐水介质试验等常规的检验方法相比,凝聚胺技术有灵敏性高、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等优点,同时对临床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溶血性输血症状具有预防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篇8:临床检验实习生输血常识带教体会

摘 要 目的:探讨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的临床输血知识的带教,从而总结出一套切实有效的临床实习带教方案。

方法:结合临床输血检验与临床输血治疗的关系,制定个性化临床输血知识培训带教计划:从制定岗前培训、带教计划、带教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培训。

结果:将本科带教计划和临床输血检验实习大纲内容有机的结合,促使实习生更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并应用。

结论:尽快使学生适应临床输血实验室工作的角色,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顺利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输血知识 实习带教 检验实习生

实验室实习带教是培养优秀检验人员的重要环节[1]。

是培养实习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

而实验室实习带教则是培养优秀检验人员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就带教经验,谈谈作为一名输血技术带教者在带教期间的几点感受,并将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岗前培训

对新来的实习生首先介绍输血科的室内环境要求、作息时间及规章制度等。

严格实习生着装仪表规范,遵守院规科规,遵守劳动纪律。

并且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求说话温和、微笑服务。

尤其是针对本科室的特殊性工作,注重实习生责任、安全、风险意识的培养,严格落实临床输血过程的首问负责制,严禁推脱、敷衍患者,养成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强化敬业精神,形成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氛围。

告诫实习生在输血检测、治疗中出现差错事故会对患者造成的严重危害,养成良好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高度责任心对输血工作者尤为重要[2]。

带教计划

带教老师根据学生临床输血检验实习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输血科的学科特点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和确立带教目标。

实习大纲要求:ABO、RH血型鉴定为掌握内容,交叉配血实验为了解内容。

针对临床输血知识方面相对比较单一,实习学生只能表浅了解临床输血工作,不利于将来进入工作的实践,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及输血科与临床治疗特殊关系等方面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3],按照实习1个月时间安排:第1周:熟悉输血科工作流程、制度、法律法规学习、临床输血案例分析;第2周:掌握血型鉴定原理、标准化操作流程;第3周:熟悉交叉配血实验的盐水介质、特殊介质的操作原理、流程;第4周:带教老师结合实习生对临床输血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有的放矢的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

综合以上带教计划,结合实习生的自身特点,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强化指导,做到对每位学生综合性评估。

以加深学生对临床输血知识实习的印象。

带教方式

实习过程中以老师启发性、互动性带教为主,教育学生针对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操作,多问、多看、多学、多练,主动向老师请教,从而养成自觉获得知识的能力。

具体方式为:带教老师规范操作示教,实习生从旁学习,在实习生充分输悉操作流程及原理后,可在带教老师的监督下亲身操作。

带教过程中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应针对性、目的性和启发性地将相关输血知识重点、难点及相关临床学科的新进展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知识在实习生的学习过程中传授给实习生。

在放手不放眼的情况下,尽快让实习生熟悉各项常规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角色,促进学习效果。

动手能力

由于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异,以致实习生最初不知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面对临床上及基本实验室操作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多数实习生不知从何入手,感到学非所用,或出现动手不动脑的现象。

常规输血工作技能强,操作多,工作繁琐,责任重大,不容许半点误差。

带教老师往往要求学生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却疏于引导教育学生的实际掌握理解情况和学习效果。

因此带教老师要充分利用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指导和检查学生,让学生在熟悉了操作规范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问题,老师从旁指导,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得到理解和验证,使所学知识更形象,更容易掌握。

应用能力

实验室实习是检验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鼓励学生做到大胆、细心。

在将输血科的流程详细介绍给实习生后,细心的`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学会分析患者病情,学会与临床医师学术交流,学会合理指导临床用血,尤其学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掌握输血标本的采集与接收,掌握相关输血技能操作,学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及血液制品的保存与管理等。

记录书写

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带教老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填写各项记录表单的意义及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输血记录的相关表格的记录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知晓输血文书与法律、法规的关联性,体会到法律的神圣和尊严,让学生尝试规范文书的书写,并强调输血相关记录不能丢失、涂改、隐匿、伪造或销毁,需保存十年。

防止松懈

实习后期多数实习生便能基本掌握输血操作,有的人就会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或者变为机械操作。

带教老师应采取口头提问、实验操作小讲座、随时考核等方式,约束和激励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的查缺补漏。

强化理论

要使实习生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可采取师生问答的方式,使双方对输血相关知识、血液免疫学及血清学检测方法等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针对发现的问题可作为考评的一项内容,给学生一些时间去准备、去思考,去解决[4]。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和输血技术知识的水平。

出科考核

本科室依据临床输血检验实习大纲内容安排,组织实习生参加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并根据平时的工作表现,实事求是的填写实习分数及鉴定。

通过对实习生临床输血知识的带教体会,深感加强带教老师自身综合知识、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同时感受在带教中充分发挥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的特点有机结合实际工作,能尽快使学生适应临床输血工作的角色,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他们顺利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确实为培养高素质的检验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武林.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指南,,(6):687-688.

2 邱太华,苏礼华.医院输血科输血医师的培养[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5):370.

3 临床输血规范协作组.临床输血适应性与有效性评价流程[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87-588.

4 王文敬,张玲,李婷婷,吴艳云,黎诚耀.输血医学专业课程的远程教学模式初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60-61.

篇9: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临床应用

凝聚胺技术是临床中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与常规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本研究选取在一日内进行身体检查的正常人120例对其进行采血,将120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凝聚胺、盐水介质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及木瓜酶试验4种方法试验比较,观察凝聚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一日进行身体检查的正常人120例,采集空腹血液样本,其中:男为69例,女为51例;年龄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28.6±2.1)岁。

血液样本的来源均为正常人来院进行健康体检所得,同时排除检验前患者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可能影响血液检验结果的相关疾病;排出患有精神疾病;排除为妊娠、哺乳等特殊时期血液的血液标本;检验前1个月内未服用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 。

采血时,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意识清晰,无昏迷等意识障碍情况发生,积极配合采样活动。

1.2方法

1.2.1检验用品 凝聚胺技术采用日产SeromaticⅡ型离心机,采用试管规格为12mm×75mm。

实验试剂包括:凝聚胺(生产商:瑞士达亚美公司);氯化钠(生产商:成都临江化工厂);葡萄糖(生产商:东北制药厂),分析纯;柠檬酸三钠(生产商:北京化工厂),分析纯;叠氮钠(生产商:上海城关化工厂),化学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生产商:成都化学试剂厂),分析纯。

研究所自制抗AB型和抗-D型血清。

1.2.2检验方法 所有血液样本均为在清晨对空腹进行体检的正常人进行采取获取,每人血液样本均分为四类。

①凝聚胺的试验方法:取1、2号两支试管,在1号试管中加入2滴受血者的血清和1滴献血者的红细胞悬液(浓度为3%~5%),在2号试管中加入2滴献血者的血清和1滴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液(浓度为3%~5%),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进行血清检验。

②盐水介质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及木瓜酶试验等常规试验方法见于《血型工作手册》中相关内容 。

实验室中的临床血液检验人员将所有的受检人员的血液标本均进行这四项检验,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结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件数据比较,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完全抗体的灵敏度检测 与盐水介质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及木瓜酶试验3种常规检测方法比较,凝聚胺技术的灵敏度最高,对抗-D、抗-C、抗-c、抗-E、抗-e五种抗体的敏感度都较高,尤其是对抗-D、抗-C、抗-c三种抗体,当浓度达到于1:32时仍能检出;抗-E、抗-e两种抗体在浓度高于1:8的情况下有较高敏感性;凝聚胺技术的阳性对照结果为“”,阴性对照结果为“”。

盐水介质法灵敏度最低,无法检出抗体。

抗球蛋白与木瓜酶法的灵敏度相似,可以检测出抗-D、抗-C、抗-c、抗-E、抗-e抗体,尤其是对抗-D抗体的灵敏度最高;对抗-C、抗-c、抗-E、抗-e抗体在浓度高于1:4时有较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出;抗球蛋白与木瓜酶法的阳性对照结果为“”,阴性对照结果为“”。

凝聚胺技术的灵敏度与盐水介质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及木瓜酶试验的灵敏度相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

2.2凝聚胺检测技术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凝聚检测 120例受试血液标本中,特异性凝聚在3min内无消失现象。

非特异性凝聚在10s内有87例消失,占总数的72.5%;在20s内有33例消失,占总数的27.5%。

3mim内血液标本的非特异性凝聚现象全部消失。

3讨论

研究表明,采用盐水法进行输血检验,其操作步骤较简单,可以快速得到血液检测的结果,但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较低,无法测出不完全抗体,容易导致输血异常情况出现,因此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低。

采用抗球蛋白以及酶法进行输血检测,这两种方式的血液检测灵敏度均较高,可以检测出不完全抗体,因此可以提供较可靠地输血前检测结果,但是这两种方法操作步骤较复杂,不利于急诊危重患者输血抢救前的血液检测工作,因此在临床中未推广使用。

凝聚胺技术是通过本身自带的正电荷,中和带负电的肝素。

首先用低离子介质使溶液中的离子强度降低,使围绕红细胞的阳离子云减少,从而促进血清中的抗体与红细胞中的相应抗原结合,产生特异性凝结。

加入带亚电荷的凝聚胺溶液后,血清中的红细胞的膜表面电位降低,使红细胞发生非特异性凝聚。

再加入悬浮液,中和凝聚胺与红细胞表面结合的正电荷,则由于凝聚胺作用产生的非特异性凝集会由于电荷的中和而分散。

但抗原抗体结合产生的特异性凝集仍会保留,由此就能检测出红细胞的'表面是否含有相关的抗原 。

凝聚胺技术是一项操作简便的输血检验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得到检验结果,同时具有特异性、准确性高等优点,可以完全检测出不完全抗体,即使血液浓度低时仍能检测出抗体类型,因此可以为临床的输血检验提供准确率高、可信赖的检验结果,便于临床诊断。

同时由于凝聚胺技术的快速获得和高灵敏度,对于临床中急诊血液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总之,凝聚胺技术可以为输血检验提供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检查结果,为输血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海伟.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临床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1):58-60.

[2]张斌,张敏,张三旺.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越性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7(5A):95-96.

[3]李双兴.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2):102.

[4]付俊玲.凝聚胺技术的优越性以及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6):117-118.

[5]廉维,杨世英,魏庭萱.凝聚胺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5(9):994-995.

[6]刘旋.探讨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运用[J].健康必读,,11(2):79-80.

[7]高乐俊,王树诚,石效荣,等.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2,4(2):48-49.

[8]王丽,李浩,朱阳泉,等.凝聚胺及抗人球蛋白法在AA-PNH患者疑难配血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163-164.编辑/王海静

篇10:基础护理知识:回收式自身输血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0-70岁者3例,47岁者1例,其中3例病人搭桥3根,1例病人搭桥5根。4例患者中回输自身血量250ml者2例,450ml者1例,600ml者1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例患者:王某,男,47岁,血型为rh(-)o型,术后回输自身血液600ml,未给予异体输血。4例患者在回输自身血过程中及输血后均未发生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及其它不良反应,均无因自身输血而导致的出血倾向和不明原因的发热反应。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4位患者均在术后十天内平安出院。

2.操作配合

2.1.操作前准备

备齐用物:肝素生理盐水(肝素15,000单位/生理盐水500ml)附带滴注管道,血管钳两把,血液处理装置:贮血器、离心分离转筒、转筒废液袋、回输血袋及其连接导管、高密度输血过滤器。

打开墙式负吸装置,调节吸引压在10.7~16.0kpa,接吸引管道和接头并检查血液回收机器的性能,妥善连接导管及各装置。

2.2.回收血液:

夹闭近病人侧引流管后,无菌操作下把引流瓶的导管和负压接头分别接于贮血器上的两个侧孔,把手术野流出的血液或引流出的新鲜血液由吸引管吸引与肝素生理盐水混合,流入贮血器内。

2.3.回收装置的操作:

2.3.1.过滤、离心、洗涤、浓缩

操作盘上有四个自动按键,按启动键(自动处理键)后,机器开始运作,血液过滤、离心,使红细胞与血浆等分离,当转筒内的红细胞的ht值约达0.50时,装置的光电传感器感知,停止从贮血器送出血液。然后经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层内含有的游离血红蛋白、肝素、激活因子(血小板、凝血因子)等被清除,即成为洗涤浓缩红细胞液。运转过程中,有需要时可按暂停/再启动键使机器暂停或恢复运转。

2.3.2.最终处理

按下最终处理键,泵逆转将处理过的血液送人回输血袋,然后按停止键,血液处理完毕。整个过程由机器自动控制进行,也可手动操作。帮助键可议定选择、回路以外的调节、故障处理方法。

2.4.回输自身血液:

回输血袋接上高密度输血过滤器,遵医嘱适时的向患者输用自身血液,输血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时测定act,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及dic等并发症。

2.5.操作后处理:

用肝素生理盐水清洗贮血器内部,各管道、废液袋、回输血袋等一次性使用,经消毒后废弃。

篇11: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的应用

方法 本研究选取240例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盐水法和卡式微柱凝胶法对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 在240例患者血液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检测到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为100.00%,反定型为99.17%;使用盐水法检测出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为95.83%,反定型为91.67%,RhD型共5例,占2.08%。

结论 卡式微柱凝胶实验操作更为简单,并且易于观察,检测结果具有稳定性和明确性,便于对血液的检验结果进行判断,是交叉配血和血型检验的有效方法。

篇12: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的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rd column weak gel test in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inspection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 This study selected 240 patients who needed a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respectively by the methods of brine and the decline of column gel for the research object of blood samples for testing.

Results In 2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lood use card decline column gel method detected one-time accuracy is already set is 100.00%,the shape is 99.17%;Use brine method to detect the one-time accuracy is already set is 95.83%,the shape is 91.67%,RhD type 5 cases,accounting for 2.08%.Conclusion Card column weak gel experimental operation more simple,and easy to observe,test results with stability and clarity,easy to judge the blood test results,the test of blood and blood type is type and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Card column weak gel test;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inspection;Application value

临床输血是救治患者的'一种重要方式,及时的输血治疗能够缩短患者危及生命的时间[1]。

输血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安全,传统的输血检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基本要求。

卡式微柱凝胶是一种新研究的检测血腥血清的方法,并且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血液配对[2]。

本研究对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的价值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240例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35例,女105例,年龄25~62岁,平均(41.25±2.55)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被抽取3ml肘静脉血,加入EDTA-2K抗凝。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具体过程如下:①根据血液检验规章制度,使用生理盐水检验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血液;②取卡式凝胶管并做好对应标记,将生理盐水配置成0.05%的红细胞悬液;③在A、B两个试管中分别滴入50 l的5.0%红细胞悬液、抗A血清20?滋l、抗B血清20?滋l以及待测血清50?滋l;④在D管中加入待测血清50?滋l和抗D血清20?滋l;⑤在A、B两个管中分别加入A、B型50?滋l的0.5%的红细胞悬液以及50?滋l的待测血清;⑥将温度设定为37℃,并进行10min的孵育;⑦向凝胶管中加入50?滋l的O型血混合血小板,随后进行900~1000转/min离心3min,完成之后取出并观察结果。

1.3评定标准 若管中红细胞全部沉淀于柱底则判定为阴性;若管中红细胞部分甚至全部和柱内凝胶结合则判定为阳性。

2结果

在240例患者血液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检测到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为100.00%,反定型为99.17%;使用盐水法检测出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为95.83%,反定型为91.67%,RhD型共5例,占2.08%。见表1。

3讨论

传统的输血方法主要有聚凝胺法以及酶法和盐水法,但是这些方法不但操作过程过于复杂,最低检测限高,自动化水平较差,标准化强度较弱,并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3]。

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若患者的血型和血清不匹配,则极易导致抗凝现象的出现,使血管出现内栓塞,并最后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导致患者出现残疾或者死亡。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必须快速而又准确的进行配对。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4],使用传统方法对血清和血型进行配对时,极易发生医疗事故。

卡式微柱凝胶实验法是一种新研发的血型血清配对方法,该方法的滤网由大量细小的凝胶颗粒构成,与系统迪调控离心速率相配合,可以使非凝结的红细胞和凝结红细胞迅速分离[5]。

卡式微柱凝胶实验法弥补了传统法中的缺陷,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血液配对,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快速性[6,7]。

该方法主要通过实现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和凝胶过滤技术相结合,依据凝胶的浓度对间隙的大小进行调控,保证其相仿于红细胞的大小,从而使游离红细胞顺利通过[8]。

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红细胞在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之后,其体积变大,无法从凝胶间隙通过,并且大都在上层凝集漂流[9]。

凝胶中包含多种类型的血型抗体和抗人球蛋白,加入样本细胞就可以达到定型效果,使操作步骤得以简化[9,10]。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传统法和卡式微柱凝胶实验法进行样本检测可以发现,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检测到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为100.00%,反定型为99.17%;使用盐水法检测出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为95.83%,反定型为91.67%,RhD型共5例,占2.08%。

从而表明了卡式微柱凝胶实验法检测效果更好,更具有安全性。

综上所述,卡式微柱凝胶实验操作更为简单,安全性更高,并且易于观察,检测结果具有稳定性和明确性,同时便于对血液的检验结果进行判断,是交叉配血和血型检验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宋淑清,夏鲁宁.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3(05):646.

[2]张敏,王喜洪,辛琪.微柱凝胶试验联合聚凝胺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2011,02(01):93-95.

[3]黄龙,郑定容,罗俊生,等.微柱凝胶试验在交叉配血和抗体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6,01(04):681+683.

[4]彭道波,兰炯采,王梁平,等.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32(06):481.

[5]王忱,曹志刚,张艳.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筛检中应用[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3(06):71-72.

[6]郭勇,向尹,石小彬.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J].四川医学,2010,31(08):1176-1178.

[7]董海伟.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0(07):145-146.

[8]叶巧国,张卫良,卢德权,等.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11(01):54-56.

[9]王小平.微柱凝胶法应用于血型鉴定[J].广州医药,2007,22(02):60-62.

[10]张军.微柱凝胶卡式血型检定法的临床应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6,31(01):95-96.

临床用血规章制度

血库用血年终工作总结

输血科实习个人总结

输血科个人工作总结

临床输血管理规定

血库工作计划

血库护士工作总结怎么写

血站供血科个人总结

临床实习生年终带教总结

临床科主任年终工作总结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版(整理12篇)】相关文章:

医院零星改造工程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2023-10-13

血站个人工作总结2022-09-28

医院护理缺失及影响论文2023-05-09

基础护理知识:回收式自身输血的临床应用及护理2023-10-21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外科学2022-10-04

医务科年度工作总结2023-11-17

输的作文2022-05-06

临床科室工作计划2023-02-09

社区护理与医院护理的区别论文2023-03-14

检验年度工作计划2024-03-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