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3-08-14 07:31:1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锦集5篇)由网友“陶志鹏”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1: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现代教学管理必须更新观念,以新的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课堂教学,采用刚性管理手段,纠正当前教学工作中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    为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一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无疑对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挑战。显然,过去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不相适应,广大一线干部教师呼吁,中小学教学管理亟待改革,如果不紧紧抓住管理这根缰绳,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应当看到,经过多年的学习宣传,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相当多的干部和教师还仅仅停留在认识水平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更没有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是一些管理行为有悖素质教育,相当多的教学管理还是围绕着知识传授进行的,仍然停留在考试管理、分数排队层面上,一些管理部门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并按升学率和分数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队,以此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有的学校对国家规定的课程随意更改,或增加课时总量,或减少和挪用非考试科目课时,办复读班和反复进行模拟考试,滥编滥印复习资料,向学生硬性推销。有的剥夺学生休息权利,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追求所谓的高分数。有的对个别教师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采取默许的态度,甚至大加赞扬、示为样板,这样的教学管理不可能使中小学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无从谈起。    由于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些教师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认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合作、交往等行为的养成;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综合评价等。为此,有必要采用刚性管理手段,加大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纠正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改变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通过规范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北京崇文区清华街小学校长景芳玲认为,校长应当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比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老师让学生动手做三角形,学生做完后,老师让学生把三角形放在一边,拿出教具让学生到讲台上比较三角形的大小,为什么不让学生拿自己做的三角形互相比一比呢?很显然,教师在完成教案,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相脱节,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环节,却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思想,看似一个简单的方法,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如果让学生把自己做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比一比,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个过程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会很深刻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然而恰恰被许多教师忽略了。忽视学生的直接体验,代替学生的认知过程,把知识强加给学生,正是今天教育的弊端。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在这些地方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教师一旦掌握了现代教育思想,就会焕发出极大的改革热情,结合他们的实际工作,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当前,为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当把改进课堂教学作为主攻方向。那么,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究竟是怎样的?专家认为,首先应该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专家认为,当前在教学管理中亟待澄清的几个问题是,第一,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什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当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次”。第二,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师教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这是教育思想的重大转变,按照这样的教育思想,教学活动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衡量一节好课,评价一节好课也理所当然地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尺度。教学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更新观念,用新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教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尚凤祥到中小学听课后十分感慨,课堂教学并未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讲课十分投入,但更多的'是在单纯传授知识,尚未体现能力培养、方法训练、行为养成等,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有全面科学的基础目标,还应当体现发展性目标。不可否认,大多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但不是有意识的自觉的,因此是低水平的,如何将这种不自觉的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正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    现在,在教育界有一种说法:“课外抓能力,课内抓知识,热热闹闹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这句话引人深思,课内课外为什么两张皮?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不是故意为之,广大校长教师对改革课堂教学有着强烈的愿望,但深感无从下手。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支撑点究竟是什么?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梅汝莉认为,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只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起来,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之路。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统一,首先要弄明白知识的内涵是什么。知识和智慧是相伴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当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智慧的结晶,任何把智慧排斥在外的知识传授都是盲目的、片面的,不可能把人教聪明。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在这瞬间的结合中产生成功的愉悦感。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向已知发问,任何创新都是以发问为前提的,学习前人的知识,就是要把前人走过的创新过程再次发现、再次体验,教师要有这个意识,由已知不断地引出未知,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在有些课堂教学表面看是启发式,实际上仍然是灌输,教师提问,学生答问,学生思维完全是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应该是启发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学有创见,回答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提的问题是否具有思维价值。启发学生智慧要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得多,传知已不重要,启智才是良师。    其次,在教学管理中要弄清楚能力是什么。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实践能力,也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为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2: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现代教学管理必须更新观念,以新的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课堂教学,采用刚性管理手段,纠正当前教学工作中不适应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做法――

为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点。这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观念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模式的根本变革,无疑对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挑战。显然,过去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当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发展不相适应,广大一线干部教师呼吁,中小学教学管理亟待改革,如果不紧紧抓住管理这根缰绳,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应当看到,经过多年的学习宣传,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相当多的干部和教师还仅仅停留在认识水平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更没有将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是一些管理行为有悖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相当多的教学管理还是围绕着知识传授进行的,仍然停留在考试管理、分数排队层面上,一些管理部门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并按升学率和分数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队,以此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有的学校对国家规定的课程随意更改,或增加课时总量,或减少和挪用非考试科目课时,办复读班和反复进行模拟考试,滥编滥印复习资料,向学生硬性推销。有的剥夺学生休息权利,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追求所谓的高分数。有的对个别教师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采取默许的态度,甚至大加赞扬、示为样板,这样的教学管理不可能使中小学走上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轨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无从谈起。

由于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些教师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认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合作、交往等行为的养成;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综合评价等。为此,有必要采用刚性管理手段,加大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纠正当前教育(www.xfh

[1] [2] [3]

篇3: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

【摘要】现代教学管理必须更新观念,以新的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课堂教学,采用刚性管理手段,纠正当前教学工作中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

为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一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无疑对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挑战。显然,过去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不相适应,广大一线干部教师呼吁,中小学教学管理亟待改革,如果不紧紧抓住管理这根缰绳,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应当看到,经过多年的学习宣传,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相当多的干部和教师还仅仅停留在认识水平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更没有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是一些管理行为有悖素质教育,相当多的教学管理还是围绕着知识传授进行的,仍然停留在考试管理、分数排队层面上,一些管理部门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并按升学率和分数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队,以此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有的学校对国家规定的课程随意更改,或增加课时总量,或减少和挪用非考试科目课时,办复读班和反复进行模拟考试,滥编滥印复习资料,向学生硬性推销。有的剥夺学生休息权利,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追求所谓的高分数。有的对个别教师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采取默许的态度,甚至大加赞扬、示为样板,这样的教学管理不可能使中小学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无从谈起。

由于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些教师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认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合作、交往等行为的养成;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综合评价等。为此,有必要采用刚性管理手段,加大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纠正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改变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通过规范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北京崇文区清华街小学校长景芳玲认为,校长应当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

[1] [2] [3]

篇4:“呆滞的思想”对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影响与思考

“呆滞的思想”对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影响与思考

“呆滞的思想”对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影响与思考

教学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教学管理还背负着过于功利的目的而又走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回望昨天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论白猫黑猫,只要逼鼠就是好猫”的俗成思维定势,已被编织进“适者生存”的逻辑之中,而且正在愈演愈烈。许多教学管理者出现了手足无措的恐慌而身不由己。这已不是教学管理者个人的选择和偏好所能左右的了,也不是靠点点滴滴的修修补补所能奏效的了。

教学管理行为自身并不能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延续自己,即便是已经取得了许许多多的急功近利。在教学管理行为背后必须有着支撑它的力量。这就是彻底地反省并调适我们的教学管理理念,才能找到摆脱困境和危机、优化教学和管理的出路。

有价值的思想,总是以不同的面目反复地出现,让理性的光辉照亮人的心灵,昭示着容易遗忘的人们步入沧桑正道。

教学管理是什么?“教学管理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教学原理和方法,对教学系统的人、财、物、事进行有效地组织、协调的活动的过程。管理的重点是人。”通过管理去解决在课程改革中: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使“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行为,使“教学能满足人的基本学习需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习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通过管理去解决在校本教研中:教师个人的自主反思,促进我与自我的对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促进我与同伴的对话;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促进我与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

价值在于自然的沉淀,价值在于社会的关注。

我们并不缺乏教学管理理念。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林林总总的教学管理理念,怎样从各级文本走向教学实践,而不是被束之高阁。怎样从研究者的视野进入一线管理者的视野,而不是“老死不相往来”。要不断地感悟并建构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不断地实施并优化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就必须彻底地反省和剖析在教学管理中普遍、客观地存在的“呆滞的思想”。这是开展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关键。

什么是“呆滞的思想”?引用5月第1期《中国教育创新研究》杂志中,重庆渝西学院刘海燕、朱霖老师合署文章《“呆滞的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中,源自怀特海的话:“呆滞的思想就是仅为大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的新颖的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的思想。”笔者认为:“呆滞的思想”从内含看,仅是被动接受,既不能辨析也不加以有效的利用;或仅是生搬硬套,既不能感悟更不加以有机的融合。从处延看,是熟视无睹、拒不接受的依然固我;是假借其名、曲解其意的我行我素;还是故弄玄虚、牵强附会的附庸风雅。

教学管理一旦被“呆滞的思想”所束缚,其过程就是许多的不该有的“理所当然”,就是许多的不景气的墨守陈规,就是许多的不正常的“回光返照”。教学管理一旦被“呆滞的思想”所统治,其结果必然是走向无活力的“植物人”,必然是走向无奈何的烂泥潭,必然是走向无出路的“死胡同”。遗憾的是:昨天,我们对于“呆滞的思想”,尽管谈不上喜闻见乐、称兄道弟,但还是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在任其声长呼短啸不绝于耳,任其行疾步如飞一路春风,任其势横冲直撞难以阻挡。客观地讲,不剖析“呆滞的思想”在教学管理中的影响,就无法警示自己,更无法抑制其强劲的惯性所形成的冲动的力量。

反思在农村中小学,“呆滞的思想”对教学管理的影响,笔者认为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境界方面的不思进取。教育在发展,教学有困难。这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教学困难,可能使我们有过一度的困惑,但不能是永远的无奈。这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就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研究课题。使命要求我们去研究它,责任要求我们去解决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怦然心动、付诸行动。然而,许多人表现出来的那种事不关己的处变不惊,那种不以为然的麻木不仁,却被认同为是一种“心态平和”。这种平和的心态真是令人不敢苟同的耐人寻味。

教育在辉煌,教学有卓越。这教育辉煌过程中的教学卓越,可能使有人相形见绌,但不应该是永远的淘汰。追求成功,追求卓越,正是激荡我们生命的热情、唤发我们生命的活力、彰显我们生命的价值的舞台。然而,许多人表现出来的那种十足看客的袖手旁观,那种无动于衷的无所作为,却被视着为一种“淡泊名利”。这种名利的淡泊真是令人心知肚明的啼笑皆非。

在校本教研中,继续那种“心态平和”就是用“心态平和”遮掩其背后的冷漠。在课程改革中,继续那种“淡泊名利”就是用“淡泊名利”遮掩其背后的凄凉。

2.在教学思想方面的不先进性。教育思想是教育行为的先导。先进的教学理念派生出先进的教学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教育――财富蕴含其中》指出:“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将人的'发展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的思想,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教师就是一门好学科,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更好地发展。只有教学管理者的发展,才有教师更好地发展。学校教育中的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必须共同锁定在人的发展链上。教学是不设观众席的。然而,存在“望子成龙”的思想却大有人在。教学管理者在望教师成龙,教师在望学生成龙。当这种“望”不付诸于行,其结果只能是自生自灭。当这种行而不够善,其结果只能是画虎类犬。

“教学是拥有一定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合作的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素养,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是进行沟通合作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没有一定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不可能与学生沟通合作并将其教学活动上升到一定的文化层面。没有一定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学管理者,不可能与教师沟通合作并将其教学管理活动上升到一定的文化层面。

要做事,做对的事,将对的事做对。我们再不能仅仅是满足于在做事,甚至是做不利于持续发展的事,或是将本不该做的事做出一些急功近利。

3.在教学质量方面的低品质化。“教学质量是符合教育目的要求,并使之具体化为教学活动所能操作的方向标。”德才兼备是教学质量的核心构成,个体的全面发展是教学质量的基本内涵。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趋势下,学校教育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就成为社会关注学校教学质量的显性表征。然而,“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结果轻过程”,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低品质化教学质量观,将为追求教学质量而确立的三维教学目标割裂得支离破碎,而见怪不怪、司空见惯。更为糟糕的是:小升初交接取代了“初考”后,在小学为初中输送合格新生成为了空洞无物的说教;“中考”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在初中为高中输送合格的新生演绎成为重点高中输送合格新生,非重点高中被挤出了初中教学管理者的视野。这种教学质量的低品质化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已是心照不宣,俗成定势。如此,教育要持续高位走强地发展,从何谈起?

4.在教学内容方面的短视主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学校执行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计划的要事。依据《课标》、依据教材,是教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要素。实施课程计划,用好《课标》教材,是教学管理的要务。然而,随意减少学科课程,随意减少学科课时,随意减少教学内容却屡禁不止,并习以为常。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已经形成不成文的惯例。在小学,除语、数学科外,学生所知廖廖无几。在初中,除中考学科外,学生所知半懂不懂。在高中,除高考学科外,学生所知同样一知半解。这种段段无法偿还的欠债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为高一级学校制造潜伏的危机,输送不合格的生源。

5.在教学对象方面的不公平性。“平等接受教育”“平等享受优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然而,在同一学校变相的“重点班”还仍然存在,这绝对不是“合理利用教师资源”,更不是“分层教学”;在同一班级变相的“重点生”还仍然存在,这绝对不是“让学生主动自由地发展”,更不是“因材施教”。不能“平等接受教育”,不能“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留给学生的将是心灵上永远的阴影。随便放弃一个学生,对于学校也许就是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损失,但对于一个家庭带来的将是百分之百的灾难。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将是良心的永远的不安。

6.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机械刻板。当“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折腾得死气沉沉,原本聪明可爱的学生被压抑得缺少生气的时候,在我们不少教学管理者的口中,却被称作是认真负责。当“满堂练”的教学方法,将原本充满活力的课堂折腾得满目苍凉,原本渴求点拨的学生被困惑得不知所措的时候,在我们不少教学管理者的眼中,却被看作是自主学习。当“满堂问”的教学方法,将原本活而不乱的课堂折腾得形形色色,原本极富灵性的学生被搅动得浮躁浅薄的时候,在我们不少教学管理者的心中,却被认同为探究学习。如此不解其意,不得要领的误导,使原本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的教学过程被演绎得机械刻板。

缺乏科学含量和技艺因素参与的苦战苦缠的教学不是认真负责,只能是一种“南辕北辙”。没有在教师科学指导下的有别于被动的高品质的学习,不是自主学习,只能是一种放任自流。没有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问题环境下的深入探讨、反复研究、求真变异的学习,不是探究学习,只能是一种装模作样。“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是必需的,光像别人的教学方法是不行的。

7.在教学研究方面的形式主义。“教学研究是根据教学现象,探索支配此类现象背后的真相、性质、规律的活动”。然而,我们的教学研究大多停留在:统一教学进度,轮流考试命题,组织相互听课……。应该说,这些是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但仅仅维持在这种层面上,能研究出支配许多教学现象背后的真相、性质、规律吗?当讲课者不说课,听课者就难以听出讲课者为什么这样教?当听课者不议课,就难以使参与者确认教得怎样?当议课者不评课,就难以使参与者明白怎样教得更好?当教师不去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那种形式上的教研不就等同于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是群体在一起闲聊吗?在农村的村级小学,恐怕是多少年来,连形式上的教研也已经早就不复存在了。

8.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急功近利。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在于管理者、被管理的人、被管理的学校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尽管不正常的教学管理也能带来一些急功近利,但它毕竟存在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必将给人与事业持续发展产生不利的负面效应。这应该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教学管理的重点是人。选贤用能不失为一种教学的良策。然而,在农村中小学,发展或变化了的教育形势与有限的教师资源已经构成了一对十分尖锐的矛盾。已有贤能之人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而贤能可以选择的范围又非常有限。此时,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培贤养能。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作为教学管理者,还能固守着选贤用能而一尘不变吗?

人非圣贤,闻道有先后;人非全才,术业有专攻。作为教学管理者岂有不知?然而,在农村初中,本就十分紧缺的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被安排担任中考学科教学,而学非所用。那些不识简谱不懂线条的教师却在兼任着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而用非所学。这是人尽其才和有利学生全面发展吗?早就推行的初一至初三教师大循环教学安排,在不少的农村初中得不到执行,仍然是初一、初二、初三三大块而长期割裂安排。这有利于培养人和提高教学质量吗?

在农村小学,除语、数学科课程外,其它学科课程几乎都未开设。理由是少有懂行教师。作为教学管理者,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只要在片区内有懂行教师,就应该尝试安排其“跑教”,以解燃眉之急。语、数学科课程在农村小学也全部实行包班教学。理由是便于评价。作为教学管理者,为了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就应该尝试同学科跨年级或跨班级安排教学。在农村小学,几乎就不存在教学研究。理由是没有时间。作为教学管理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尝试利用“双休”中的某个单位时间,集中同学科教师在中心小学集体教研。

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学评价。但是,教学评价手段不仅仅是统考排名。作为教学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生问卷调查,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要通过随堂听课,让自己评价教师的教学;要通过人人上优质课,让教师评价教师的教学;要通过家长问卷调查,让家长评价教师的教学。尽管我们热衷于统考排名,但在统考排名中,对学生个人的考分名次不能公之于众。以保护“后进生”的人格尊严。对班级学科教学的统考排名,要同时计算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人平分,才有利于教学面向全体。

校本教研的开展,要求我们彻底剖析“呆滞的思想”对教学管理的影响。解读教学理念,建构教学理念解读。校本教研需要教学理念的支持。课程改革需要校本教研的支撑。

改革的时代,从不拒绝智者的加盟与强者的角逐,也从不迁就愚者的趣味与弱者的呻吟。“呆滞的思想”造就不了智者和强者,只能产生愚者和弱者。

行动起来吧!投身于校本教研,投身于课程改革。让我们的声音一起唱,让我们的思想一起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篇5: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和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误认为是心理治疗,将学生视为有心理疾病的患者,用测量病人的量表来测量学生,用医生记录病史的办法建立心理治疗档案,有的辅导教师甚至穿上白大褂,给学生造成心理紧张和压抑。更为严重的是,有的竟然给学生用药物治疗。一些专家呼吁,要防止医学化的倾向,决不能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医学意义上的心理治疗混为一谈。

上海彭浦中学校长冯永熙说,首先应当弄清楚的是,学生到底是病人还是健康人,媒体宣传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也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如何科学地使用量表、解释量表值得研究。有的专家认为,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大类上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障碍性问题属心理疾患,比较明显,人数也比较少。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而非心理疾病。这类问题在中小学生中比较多,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和解决,有的也会发展为障碍性问题。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认为,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目前我国少年儿童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现在孩子所面对的问题有许多是从前的孩子不会遇到的,而适应这种变化,不仅是他们面临的发展任务,同样也是成年人面临的发展任务,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认识。很有必要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分析研究结论是如何得出的,研究过程本身是否客观科学。

预防胜于治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些专家认为,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应当划分出几个层次,以进一步明确学校的任务,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二是心理咨询,是被咨询者的心理需要,是有一定心理问题人的一种自我要求;三是心理治疗,即具有较严重心理疾患的人所需要的专门心理治疗。这种情况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较少。因此,心理治疗不应当是学校的主要任务。

原上海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张声远认为,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一种消极目的,预防和发展才是积极目的.。学校心理辅导不只是防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而是要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个性性格的完善发展、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

“预防胜于治疗”,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比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重要得多。正如上海师大心理学教授傅安球所指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和发展,而不是问题矫正。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务之急是转变教育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坚持学生心理各要素的协同发展。

当前,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一些学校尚存在模糊认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些地方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手段,一切围绕提高学习成绩,只偏重于学习心理教育。比如,进行智商测试、学习焦虑测试、学习方法指导、考试前心理调适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应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抗挫折耐力的培养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层次是,第一,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心理潜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

石家庄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曹朝阳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几项原则:一是发展性原则,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而不仅仅限于心理健康的一般要求;二是坚持主体性原则,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学性和积极性;三是相容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创造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形成师生间最佳的“心理场”,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四是活动性原则,要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五是成功性原则,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六是协同性原则,在心理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懂得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心理教育中对学生心理的各种要素要协同发展,以收到协调、同步、互补的功效。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当在心理发展水平上达到正确与充分的程度,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上表现出全面与和谐的特征,在发挥潜能和适应环境方面有高效和成功的表现。

新课改呼唤新作业观(教师中心稿)

教学管理论文

班级教学管理论文

新课改呼唤新作业观议论文

《创建魅力课堂》读书心得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让烦恼走开》的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论文浅谈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对社会人生的体验与反思五年级作文

初一作文举例

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锦集5篇)】相关文章:

关于教学管理的论文题目2024-05-07

学校教师教育培训总结2023-08-28

七年级语文课题研究计划2023-02-03

数学教学呼唤创新教育2023-06-04

浅谈珠宝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2023-03-26

小学语文科研课题计划2022-04-30

教学管理平台系统论文2022-12-09

教学管理系统c 论文2022-08-26

创建魅力课堂读后感2023-07-05

开题报告课题来源2023-12-1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