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理随笔:补内,养外

时间:2022-04-29 11:34:3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别烦”为你分享15篇“生活哲理随笔:补内,养外”,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生活哲理随笔:补内,养外

篇1:生活哲理随笔:补内,养外

人其实跟植物一样,种子落在了哪里,别无选择。我们唯有做到的就是,把自己扎根深埋大土地上,先补内,再养外。

去年夏天在父母家,他们每晚必追一剧——《海棠依旧》。

我跟着看了些,被电视画面里,庭院中,一棵高大的,开满白色小花的海棠树吸引——绿色的枝头上,簇拥着一朵朵黄蕊白瓣的小花。

花瓣随风飘落,铺成一地洁白的绒毯。那飞扬的落花,满地的白绒,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没多久,一株四年期的海棠苗来了我家。拆开包装,几根光秃秃的枝干上只有两片绿叶在晃悠,犹见可怜。我不禁替它们担心起来——能披上绿衣,开花结果吗?

显然我的担心多余了,因为好苗不愁长。

没几天,枝干上星星点点地冒出了绿色的小芽,接着便是锈红色的细叶探出头来,在阳光下摇头晃脑地做着运动,再一天接一天地变大,变绿起来。

今年春节前后,竟然又有新的枝干从土里冒了出来,再是第三根、第四根……到现在,已有八九根围着主杆密匝地向上攀长着。新发的根茎虽细,仍是新芽、绿叶不断交替着繁盛了起来。

“它的生命力怎会如此旺盛?这下面的根系长成什么样了?”我看着它们,很想把土刨开瞧个究竟。

但我又担心伤了它们,最终忍住了好奇,没有动手。

最近,我在看由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的《文学回忆录》。

木心曾说,“一路多是小信的人。我不比人慧,不比人强,数十年间认识的精英分子前后六批,凡五十人,有大才,甚至天才,至今剩我一人。如果他们成了,文艺复兴。”

他提到,“信心到底哪里来?——信心就是忠诚。”

可忠诚对于人来说,是个很难的东西,尤其是对自己内心的忠诚。因为外界的干扰及诱惑,再加上太多的选择,总使人心猿意马,沉不下心来,愿意花功夫死磕到底,稍不如意,就把自己否定了。

我们从来都不会被别人打败,但会被自己说服而主动放弃。

我在想,如果人同植物一样,种子落在了哪里,就别无了选择,只能面临两个后果:要么,扎根生长;要么,在根系不够强大前就被别的根系倾覆而亡。那我们,是否都会是一片广袤的森林?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毛竹。

毛竹一生中最初的五年,几乎观察不到它的生长。但只要五年一过,它就会迅速长高,开枝散叶,郁郁葱葱起来。原因就是头五年,它在发展它的根系——扎得够深,铺得够广,能吸收到更多的养分。当存储够了,自然水到渠成地快速生长起来。

就如我的海棠,看到它光秃秃的枝干时,我并没想到,它的根系已经存满了四年的能量,只要给它一个生长环境,它就会给我一个惊喜。

而我们,有选择权的人类,能否愿意把自己扎根深埋的先补内,再养外?

作者:又耳

公众号:又耳夜读

篇2:补包生活随笔

补包生活随笔

女儿三年初中用过的书包坏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说起这个书包,是当时女儿读初中时买的,那包无论从颜色到花样到质地,在当时来说都算得上是好的,只不过使用三年后,有一边的拉链拉脱了,并且颜色稍微褪了些,其实要用的话,还是一个挺不错的书包,顶多换一个拉链就行了,可如今女儿大了,读高中了,嫌这个书包有点旧了,不好看了,其实也是的,如今读高中了,眼光高了,欣赏水平也高了,何况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就读高中的女儿也应该买一个好点的书包了,于是这个书包便闲置到一边了,专门到包行看了一个比较时尚且颜色好看的包。看着好好的包放置太可惜了,这不,哥的女儿在城里读初中书,要买一个书包,我便说姐姐读初中买了一个书包,看喜欢不,侄女看了后便说,要得,就用姐姐的.书包,买书包的钱还可以买书看呢,于是这个书包便又成为有用之物了,好在侄女还喜欢这个书包,于是便把这个书包找出来,拿到修补店去上一个拉链,换上拉链,再洗一洗,简直和新的一样。

我想,书包拉链坏了可以换,破了还以补,正如我们的衣服破了可以补一样。生活中,许多许多的东西随着年长月久,岁月沧桑,再好的东西也要受到损坏,或破或损,都免不了要修修补补,于是不可用的成为可用的,年月使用短的便可以使用长一点,能使用到今天的便可以使用到明天。生活也因各式各样的修补而且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因为修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完美。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在进行修补,修补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正如书包,质地好,色彩鲜艳,装饰我们的服装,充实大脑的知识,修养,于茫茫人海中穿行,就会象包儿一样,拉链会滑掉,所装东西要掉落,有时还会有一个洞,这时,我们要随时将我们身上所掉的拉链换上,将我们身上的洞补上,将我们空虚的头脑里装上满满的书,让我们的大脑真正的涨起来,让书包能真正的自立。

其实,我们一生中,无不在修修补补,修补我们的房屋,修补我们的梦想,修补我们的希望,修补我们的生活,修补我们的人生,修补我们的阳光,就是我们人的感情也需要修补,这其中也包括家庭、亲情,经过修补,我们生活的环境才得以更加漂亮,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美好,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和睦,我们生活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这正如一个破破烂烂的书包,又少拉链,又被挂破,可是在修补师傅的巧手里,就能让书包仍然有用,仍然让书包有价值,只要我们能随时对自己进行修补,对于我们而言,工作中的修补,生活中的修补,知识上的修补,社会上的修补,我们就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篇3:生活随笔写作:补刀女神

最近家里出了一个神补刀——一岁半瑶瑶。每次都让人哭笑不得。

有一次,我给哥哥计时让他快点儿做事:“快点儿,我给你三个数,三个数之后要马上去吃饭。三——二——”

“一。”瑶瑶奶声奶气的声音已经出来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哥哥苦笑着对她举了举拳头。

还有一次,哥哥睡觉太晚了,被说了一顿,我指着表说:“你看看,都几点了!我早就说让你去洗脸刷牙……”

这时候,瑶瑶也看着哥哥指指表,嘴里说:“嗯——嗯——”表情保持微笑。

我瞬间被逗笑。

接着,哥哥垂头丧气地往门外走,准备去洗脸刷牙,瑶瑶又大声说:“关门,关门!”这是我在他离开卧室时经常说的话,都被她学会了。

哥哥气得把门一摔跑了出去。

这三件让人忍俊不禁的事情,引发一乐,也引发反思。

我们为什么要两个孩子?

很多妈妈佩服我们的勇气,说一个都够累的了,你还要两个,心太大了。

但说实话,现在要二胎的父母,哪个不是为了老大?当然也有个别希冀人生完美,儿女成双的。但在我们无法掌控老二性别的情况下,要二胎的最大诉求就浮出了水面:给老大生个伴儿。

确实如此。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我,受够了年幼时身边缺侣少伴的无边孤独。

曾经在朋友家赖着,很晚很晚都不想回家,直到睡着了被父母抱回家。

曾经非常羡慕朋友有个哥哥。

她哥哥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妹呢?

朋友回家的第一句话则是:我哥呢?

而我回家的第一句却永远是:我妈呢?

一回想起那些抱着树仰头转圈,无聊致死,不知该做点儿什么的日子,或者看到孩子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身影,拼命想找机会去好朋友家,或者让父母陪自己玩的时候,就暗暗下决心:给宝贝再生一个年龄相仿的小亲人吧。

在他孤独的时候能陪陪他;在他有秘密的时候,能分享他的心里话;在他遭遇青春期时,能有个并肩站在一起的人;在妹妹不开心的时候,他懂得去体谅弱小,培养他的责任感,给他带来同胞兄妹才有的亲昵与信赖;在人生路上多一个至亲相互搀扶;在父母老去的时候能和他相互支撑,相濡以沫。

既然生老二是为了老大,那么在教育老大和老二成长的道路上,是不是也不要忘记初心?

有好几次,老大总是抢老二的食物,说你们都向着瑶瑶,给她的肯定更好。

很多时候,老大做错了事,会被责备一通,老二做错了事,则被庇护——她还小,不懂事。

长此以往,老大会不会记恨老二?老二又怎么尊重老大?兄妹之间的亲情会不会因此变了味儿。可能我们没有盼来最初希冀的兄友弟恭,却把和谐家庭演变成了兄弟反目?

社会上一些为了争夺老人财产而兄弟成仇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责备亲情日益式微,社会伦理风气日益败坏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省父母的教育方式?

我觉得正确的教导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老大要成为榜样和楷模。

父母要多看到老大的优点和长项,给予鼓励和帮助,让老大在老二面前树立光辉的权威形象,让老二崇拜老大,觉得老大是父母之外最重要的偶像,让老二不由自主地模仿老大的正能量。

同时要教育老大爱护弱小,帮扶弟妹,父母不在时多让老大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让老大感受到一种爱的力量和责任的力量,起到父母做不到的教育老二的作用。这样,两个人才能真正和谐共处,相互促进,成就对方的成长,成为彼此生命中重要的他人。

有一次,我拿着手机回短信,瑶瑶跑到身边来叫我抱,根本听不见啊。哥哥一声吼:“别看手机了!手机比一个孩子还重要嘛!”虽然被吼,但心里却暖融融的。老大知道护着妹妹了。多好!

谨记斯言。

公众号:读书巴学园

篇4:爱情哲理生活随笔

爱情哲理生活随笔

漫漫人生路上有多少是情感路,在崎岖的情感路途上又有多少爱情故事。

回首以往,从幼稚到冲动再到专情,无不历历在目,在自己伤害别人,被别人伤害,自己伤害自己后,觉得又回到了起点,可不同的是,心已经死了!

明白了感情不能强求,明白真心并不代表什么,真正代表爱情的是感觉,在不在一起全靠感觉,没了感觉,说分手就分手,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爱一个人也一样,无奈啊……这不是个人的无奈,而是所有人的无奈。

明白了,想爱就注定了要被伤害,爱不是罪过,却是毒药, 要么你别碰它,要么注定受伤,可又有谁能躲的过去呢!除非他没了感觉。

有人说,忘情一身轻,自由自在,可当他一人静下来的时候,也难免会感到寂寞,人就是这样,好像被诅咒了一样,又有谁能破掉这诅咒呢?

爱就好像无限的宇宙,无穷无尽,等到你真的走到那尽头时,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爱就像一本哲学书,说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写尽人间冷暖情长,而且它仍然续写的人间爱情的哲理,没人知道它的终点在何方,一切都像是冥冥被注定的,没人能改变的了,只能说一切随缘。

篇5:生活随笔:养宠二三事(三)

再接下来是到了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了,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那时正在等留学通知书,没找工作,闲暇着,于是又动了养宠的念头。跑到动物市场,花了180元买了一只小京巴。全白的一只小狗,选它是因为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起来很傻,取名叫太郎。太郎很温顺,总是一副任人欺凌的样子。这次是下决心要好好养的,特意买了狗窝狗食,上网查了养狗事宜,比如怎么训练大小便,怎么洗澡等等。为了让它养成睡狗窝的好习惯,把狗窝放在卧室门外并关上门。过一会偷偷开门看,却看到它居然直接仰躺在门口地板上睡,看到我开门马上试图钻进来,连忙抓住,塞回狗窝,教育了几句。再过一会心里不放心,又偷偷开门看,还是趴地板上,于是又重复上回动作。就这样花了大半夜,重复了n次。到第n+1次,门一开,它立马从地板一跃而起,飞快地蹿到狗窝里。。。

花了三日,太郎终于习惯了狗窝,它睡觉的姿势也是千奇百怪,最喜欢四脚朝天地睡。 一切都似乎很美好,然而第二个星期,太郎就病了,而且一病不起,直接挂了。后来我才知道,宠物市场里买来的狗也叫“星期狗”,很多都原本就带有病菌,很难养活。那天回家看到狗窝里冰冷僵硬的尸体,忍不住哭了,于是把它拿到学校花园里,选了个幽静的小竹林,埋了,还把它生前最喜欢的玩具一个网球一起埋下去。

那天晚上,我做梦梦见了太郎,站在我床边对着我叫唤,非常留恋的目光,又好像对我说什么。第二天醒来,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不自觉地走到埋它的地方。结果发现它的小坟塌了一角,网球露了出来,还有几只蝇虫围着飞。连忙清理干净,把小坟修好。至那以后再也没梦见过太郎,它真的是离我而去了。

有时候我会在想,那晚太郎是否真的回来过。究竟是我自己思心过重,还是它留恋主人来做最后告别呢?

我宁愿是后者。

(文章来源于网络)

篇6:生活哲理随笔:浅显,易懂

在生活中,过多的揣摩只会使自己深陷其中,做人何必那么累。浅显而易懂,做人还是简单点好。

阅人如同读书,需要花费时间去体味。

只是阅人比读书费劲,花费了大把时间却不一定看懂看透,更没有读书那么方便和快捷。

怎么讲?

因为书可以选读;快读;可以看了开头,直接翻到最后了解结尾,决定是否再读;更允许读了几页实在读不下去,罢了,丢在一边,不再理会!

不管你如何虐它或爱它,它就一个态度:你来,我在;你走,我依然在。不会为了人的喜好厌恶而镌改内容,始终是全须全尾地迎接每一位看客。

可人就不同了。

不能挑也不能拣。碰见了喜欢的,自是不必多说。若是不喜欢,不能说看看他的结局再决定对待他的态度。有时还得屈于名利的裹挟,耐着性子一天天地往下读。即便读得泛起了酸水,还要一边叫好,一边偷偷背着人擦掉。

至于有些没开头,也没有结尾的过客,也只是凭着相处过的那一部份,按着自己的意愿,发挥想象力去拼凑完全。而这个拼凑出来的形象,说不定哪天就会轰然倒塌。因为他的内容——灵魂,有可能随着时间和地点而千变万化。

其实,对于读书和阅人,不管我们如何解读,都不可能全然看懂,看懂的已然是存在内心的那点东西。

善良的人看不见隐藏的恶,“智商低“的猜不透谜一样的人物,情商高的也理解不了低级别的缺心眼。

读书也是一样,雅俗共赏的同一本书,不同层面的人读出来的味道也会不一样。

所以,打开眼界与知识的积累是同等的重要。

读过了万卷书,才能使内心仅有的那点东西积腋成裘,自身的层面才会水涨船高。

阅人无数后,知道了人有良莠之分,了解了善与恶就同美与丑一样,都是大自然并存的一种现象,自然也能更加包容一些。

说到底,”读万卷书“同”阅人无数“无不是让自己储备的知识容量更多,更广。见识多了,自会见怪不怪;理解了,自然也就求同存异。

木心曾说,”读书,要确切理解作者的深意,不要推想作者没有想到的深意。“

我认为,这里的”理解“与”推想“就是一个客观与主观的态度。太主观的过度解读,只会曲解作者的本意,而使自己误解。

就同阅人一样,理解就好,过多的揣摩只会使自己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人可以因误解而结合,却会因了解而分手。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都是同样的适用。

浅显更能易懂!

作者:又耳

公众号:又耳夜读

篇7:感悟生活的哲理随笔

所有的离开,都蓄谋已久。生活看像是突如其来,其实,都是必然。只是必然中,偶然无数。

不要因为背叛,欺瞒,失望,失去对生活的憧憬,它只是在教你如何珍惜。不要迷惑于平静停止的生活表面,潜流往往在暗黑处酝酿。

所以要做好自己,做好的自己。做一个不会彷徨,或者彷徨了还会回到轨道的自己。我们所有的选择,都会有影响,彼此,互相,左右,高低,都没有关系。只要是好的。

凡事开始了,就会有结束。希望我们经历过后,爱了,恨了,哭过,笑后,还有温暖,可以想起来,不觉得后悔。那就是好的人生。

每个人的能力都不一样,但是追求幸福的历程却都相似。那就是为别人去考虑,帮别人去做一点些事。

充盈的生活,需要自己赋予意义。放下自己去考虑别人,就会在精神上解脱。前提是,你身边的生活,井然有序。

不要小看悲伤,孤独,忧郁,这些情怀可以让人清醒,知道自己的渺小,以及幸福的价值。只是不要被它打败。

今天下午,在盐业公司采访,想到自己的努力,是在获取知识,提醒他人,就有一种幸福。这不是偶然。

偶然是遇见,遇见要缘分。人生又有多少缘分啊?所以,喜欢的时候,要语笑嫣然,离开的时候,请安静平淡。学会两件事——惜有的福,懂有的念。

喜欢的人生和欢喜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知道人世的一切,只是偶然,所以他们懂得感恩。

公众号:敏大叔

篇8:生活哲理散文随笔

关于生活哲理散文随笔

真正面对他,我真的有点拘谨,有点不自在,有点局促。虽然隔了一层薄薄的屏幕,虽然我们只是简单的在一起玩玩游戏而已。

生怕自己呈现在他眼中的形象不好,生怕一不注意露出什么端倪,露出我不好的一面,外在的,也有内在。

一次游戏结束了,我和他都输了,我有点窘迫,也似害羞一样,好像正是因为我的错误而导致我们输了。逃也似的离开了。

有些慌乱,有些无措,好像唯有离开他,离开他的视线我才会心安,才会重新找到我自己一样。

揽镜一照,面色潮红。看我在他面前局促成什么样子了。脸都红了。

不是把他当作多年的老友么,为何这般不自信,这般难堪和这般的不自在?

终于,再没有勇气和他在一起游戏,我可以看到他,他或许可以看到我。

是的,我自卑了,我很自卑。我宁愿留给他的是美好的印象,我不愿意把那些不好不美的一面呈现给他。

虚伪吗?或许是。我太虚伪了。

和他一起散步,从牵手,再到挽手,我们始终不离左右的。我依赖他,他也依赖我。他宠着我,爱着我。一路跟我说着亲密的话语。我的心熨贴而温暖,还有快乐和知足。

可是,为什么脑中总是想起他呢?想他此时在干吗呢?他一个人吗?他是否也快乐着。

他感到孤独寂寞了吗?如果这样了,我却什么都不能帮他。

看那台上年轻的拉丁舞教练,一样的青春年华,一样的清秀俊美。想起隐约看到的,他那副穿着黄色外套,活泼动感造型的图片来。

多么年轻,多么可爱,多么的青春逼人。

心突然升起一种罪恶的感觉,暴敛天物的罪恶感。

为这不可有的情愫,为这不可有的思绪。

心片刻的沉郁。想起年轻时的那场初恋,那时多么喜欢那个年轻的男子啊,那时是多么、多么的喜欢。眼里只有他,只愿天天看到他,因为他机灵活泼,因为他会弹琴唱歌,因为他成熟稳重。

可是,后来呢,我们终于成陌路,朋友都没有做成。是我的`狠心、绝情、或理智?还是他的犹疑、不自信,还有不和适宜的过早的亲昵?

总之,我们终于成陌路了,曾经那么喜欢那么在乎的人终于只能成为我生命中的过客了。只是在极偶尔的时候,才会想起他,想起曾经的片段,想起那无怨无悔的青春华年,依然清晰如昨。

大概总是有一些人,只能成为我们生命的过客吧,虽然曾经深深的喜欢过,甚至曾深深的爱恋过。

我好像陷进这种情感里了,是友谊,又有别于友谊,但它又不是爱情,因为我们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家人,有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有点点担心两人都陷进去,因为我确实不能给他带来什么,除了我的一颗欣赏愉悦爱慕关注的心,我什么都不能给他。对他,是不公平的。

而他却是那样的年轻,出人意料的年轻。

写到此时此刻,心突然莫名出现这样的意识:自己真的是老了。

为什么突然想到年轻时的那段往事呢?这与那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么?

那时是年轻的,而此时的自己是成熟的;那时的自己是狂热的,敢爱敢闯的敢恨的,现在的自己成熟了些,考虑问题周全了些,顾虑担心也多了些。

那时是不管不顾的,现在是谨小慎微的,努力想维持一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谊。

这样的情谊会长久吗?是不是也会想年轻时那样的无疾而终呢?

而终于,我们成为了陌路,终于,我们成了彼此生命里的过客。那曾经过往的一切,那些眼泪,那些哀愁,那些牵念的痴言和相思,即会烟消云散……

真会这样吗?真会有这样的一天么?如果真有这样一天,到底是谁先抽身而出的呢?会是我吗?是我看淡一切之后的决绝转身么?还是他的遽然离去?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不知道未来是怎样,我也不知道未来里会发生些什么。

就在刚才,迫不及待的在远离家门的地方发了信息给他,我的心是多么的快乐和欣喜。我愿我的开心和快乐也能传递一点给他,让他知道我心的快乐,也感受到快乐。

是堕落吗?是不贞不洁吗?可是我并不想伤害我的家人和家庭啊,我也不愿伤害他。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呢?怎么总会有这么多的胡思乱想呢?简单点吧,再简单点。或许一切只是你想得太多了。

简单点,轻松点,拂拭掉心灵的尘埃,明天一样是云淡风轻,艳阳高照的好日子。

篇9:生活哲理随笔:真实的我

人是会随着时间、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在现实生活中,变成了不一样的自己。我们不应迷失自我,做回真实的自己。

前几天给仔仔做“语文口语交际”的训练。“口语交际”是中考必须考查的一个项目,通过人机对话完成测试。是考查什么呢?

就是抛出一个话题,思考一分钟后,再演说一分钟,要准确、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是对思维整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我特意选了一个题目——说说你的烦恼。

看出来了吗?我是故意的,就想打听他的秘密。其实,我更想问的是这个——谈谈你对中学生早恋现象的看法。

但他回绝我了,说学校老师已做过,知道该怎么阐述。好吧,既然不想说,咱就不勉强。

他说了两个烦恼,其中一个是对人辨识能力的疑虑。

他说新认识的朋友,初次印象会很好,但交往下来后,发现有些做法是他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他很苦恼要不要继续交往下去?

既然发现了他的烦恼,就要趁机帮他梳理一下,给出我的建议。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有遇到。

很多年未见的儿时同学,因为微信群又走到一起。刚开始很是兴奋,脑中全是儿时的印像,聊了几句感觉聊得来,就主动加了好友。但随着她在群里的发言和朋友圈的动态发现,一些行为处事和言谈举止,有时自己真接受不了,看了感觉心堵。

我也很虚伪。心里不舒服,表面上还要装着对她有关注,维持着一个假象。

但正是这个现象,说明人是有多面性和复杂性的,包括我也一样。

我不喜欢她的一些言论,但依然把她留在朋友圈里,正是因为还有另一面是我可以接受的。

如果一点都接受不了,也就不再关注了。

同样的道理。有些人,刚开始接触时会看不顺眼,感觉不是同类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面的展现,就会发现她身上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自己,影响着自己,于是就路转粉了。

这些,都在说明人有多面性。就如作家林白说过:

人,是没有真相的。

你不会知道,你所接触的人,包括你自己,哪一面才是真实的一面?哪个瞬间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

比如,还有一次,我和一位亲戚在网上。正好那晚我没什么事,也有心情聊天,就和他多聊了几句。我给他留下的印象是热情,懂事。

之后,亲戚生日,发了一些生日照片在群里。我看到了,但那天没有心情做任何的点评,他就很奇怪为什么没反映呢?怎么会这么冷漠?还特意打电话问我妈。

我当时一听就很冒火,为什么一定要有反映呢?我就不能保持沉默吗?

看吧,热情和冷漠,懂事和不懂事在我身上同时具有。我也不知道,哪个是真实的自己?

这也证明了,碎碎老师说过的一段话:在某一特殊时刻,人,也许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成为另一个自己。

所以,我告诉仔仔:这个问题很正常,妈妈也会碰到。如果你认为做个普通朋友没问题,那就不必深交;若是实在接受不了他的行为方式,那就慢慢疏远。

这不是自己判断的失误,而是人本身就是复杂的结合体。他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环境的不同而改变。

作者:又耳

公众号:又耳夜读

篇10:描述生活的哲理散文随笔

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酸甜苦辣,就像一只蝴蝶,只有破茧成蝶之后,才能飞翔在辽阔的天空

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一楼阳光,但是温暖的阳光始终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充满一丝灿烂的微笑

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一颗小草,无论寒冬腊月,只要小草的根不死,明年还会生长起来的

生活是什么,生活一朵花,他在他有限的生命,带给人们一阵花香

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一只燕子,冬天来了,他就飞走,明天还会回来

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河流,无论道路多崎岖,他还是奔腾如海

生活就是这样,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生活永远在你身边,无时无刻不在身边陪伴你,这就是生活

篇11:生活感悟的随笔:墙内开花墙外香

前段时间,秋雨绵绵,躲在横岭的山庄里,望着窗外淅沥沥的秋雨,以及被雨水淋湿的大山,还有那些树木、小草,顿时感觉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映入眼前,于是便有感而写那篇《秋雨横岭》。说实话,那篇文章是给山西阳城的横岭独家私人打造的。发表后的两天,横岭的刘书记专门给我打过来电话,说是看了别人转发我写的那篇《秋雨横岭》的文章,感觉很美很美,当地人都在争相转发传阅等等客套恭维的话。

前天,出差在外地,在宾馆里通过微信和一位老家里的忠实读者聊天,她说她觉得那篇文章写的太好了,就让她的女儿把整篇文章都背了下来。我问她是哪篇文章?她说就是你写的那篇《秋雨横岭》。聊天完毕,有一丝感动,一位母亲让她的孩子背诵一篇她认为写的很好的文章,这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以及文化素养,也需要一定的智慧以及他人没有的文化境界。

一篇描写山西横岭的文章,本应在山西的横岭引起较大的反响,然而却没有,引起反响的反而是离这里千里之遥的河南桐柏。细想一下,在山西的横岭,还真未必有这么一位认真的母亲——尽管山西横岭的文化建设搞的表面似乎如火如荼。

有句话说的好:墙内开花墙外香。此句话出在海岩的《死于青春》,大意是讲墙里种的花,在高墙之内平淡无奇,墙内人视其为普通品种,浸染香中不觉香,但幽香却飘到墙外,给人美好的感受,令人遐思向往。

据报道,深圳一家名叫“好易通”的高技术企业,经过多年苦心开发,今年5月,好易通推出了我国第一款符合国际主流标准的数字集群电话,在长期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市场上撬开一条缝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令国外同行也不得不服气的产品,国内销售却很不乐观。近日他们公布的一份市场调查说,不少客户表示,即使产品处于同样水平,他们依然愿意选择外国品牌。

“在外有美誉,回家受冷遇”这种状况,有国人一直以来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顽固思想,还有“本地姜不辣”这种固执理念。

联想到公司目前正积极筹拍的某部大型电视连续剧,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都市的有些嗅觉灵敏的人士争相想引进,甚至不惜出巨资。而在山西,由于董事长的老家在山西,就想给老家留个念想,想不到我们在办理相关手续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处,让人啼笑皆非,欲哭无泪。当然这里面有当局对业务不太熟悉的原因,也有怕担当责任的原因;有无过就是功的官场惯用思维,也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官僚旧派作风思想作祟。

让飘香异地的鲜艳芬芳之花在本地灿烂开放,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作者|良子

公众号:良子写作

篇12:生活哲理随笔欣赏:畅销书

当真摆放在书店最醒目位置和书架上的“畅销书”基本已经快滞销了,“畅销”最快,最火的往往是在“当当网”或是“小红书”上。

人云亦云,人们也太容易被忽悠了,说最近什么什么书“畅销”的一塌糊涂,在手机上用手指一戳,没几天,那本书“快递”送来了。先是一套3本的《巨人的陨落》。书籍“腰封”上赫然标明:“全球每三秒钟卖出一本”,全球读者平均3个通宵读完。十年来,最快速度横扫欧美16国排行榜的超级小说。

最近,又一本“美国健康类第一畅销书”——好莱坞和运动明星都在使用的革命性饮食法。

这两套,我家里都买了。前一套,没用一个通宵,我耐着性子,使劲儿“横扫”了几页,没再看下去,搁在一边了。后一套书,越看越可乐,云里雾里的,大脑先是被“谷物”充满,接着一片空白。前言四个字:“谨防谷物”,嚇你一跳。

再往下翻:第一部分:谷物的真相,第二部分:谷物大脑康复计划。第三部分:与谷物大脑再见。

“谷物”是该吃呢?还是不该吃呢?往下翻书,探寻着往下看去,还是没看明白。好像还是跟转基因什么的有关。论证来,论证去,没看出个所以然。先是浅显的道理,很快由浅入深,不知所云,深不可测,一脑袋的“谷物”熬成了一锅浆糊。

类似的“畅销书”确实很蒙人,每本书“腰封”上的推荐语一眼看上去,也很具权威性,,甚至还会打着哪位先知或是明星的旗号,大肆鼓吹。

街面上的实体书店经营已经很不容易了,去逛书店的人多半也就讲究个书卷的感觉,穿梭在书架之间,席地而坐翻翻几页新书,闻一闻可人的书香。看的人多,买的人少。真要是想买,也是记下书名,书号,回去上淘宝,当当了。

“畅销书”多半是出版商策划出来的,当然,也有先在读者群里好评过的。是凡经过出版商精心策划过的,往往会适得其反。尤其他们惯用的推荐用语过于猛烈,过火,适得其反。有那么一两部书被读者当“畅销书”买回去一读,远远不是那么回事,再喊“狼”来了,人们不会再当回事了。

书店里的“畅销书”架一般都安置在读者一进门很显眼的位置,不再往里走,你就很容易被“畅销书”诱惑。早几年确实还真是这样,“畅销书”架前的读者聚集最多。后来越来越稀少了,原因可想而知。

书店的花样不断在翻新,招徕你进门不算,还变着法儿想把你多留一段时间。省城里的大小书店,都会辟出一块地方,让你捧本书喝喝茶,抿一口咖啡,茶香,咖啡香沁在书页里,书更香了。

一本书畅不畅销,其实还是读者说了算。容不得出版商操心,费神。畅销的自然畅销,不畅销的你怎么鼓吹都白费功夫。越上心推荐的,人们越逆反,越排斥。更不能用一些故弄玄虚,自命不凡或者标新立异的书名和论调。

再看,面前这本美国作者编著的《谷物大脑》前言上,是这么写的:“如果你现在还没想明白,我就明确的说出来了,这并非又是一本讲减肥的书,也不是一本通用型的预防性身体保健指南,这本书是颠覆性的”。

当我们从各类媒介上接受了类似这种“颠覆性”的理论和引导,我们已经变得越来越无所适从了。有些快报和晚报的生活常识和健康知识版面,今天教你这样,明天教你那样,今天说这样如何如何好,明天一个跟头翻过去,会说那才是最好的。只是一面泛滥着,爆炸着,一面又失效着,报废着。

畅销的,意味着它的关注度和喜好度,不一定具有永久意义和货真价实的口碑。书是用来静读的,不是用来疯抢的,真正读进心里的那本,才是自己心中的“畅销书”。

作者:张波

公众号:张波纯文学杂志

篇13:感悟生活国内哲理性散文随笔

“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不能充其饥。”饥寒困厄往往使人难以忍受,但是一心向上求进的时候,总需要这么一种来自于生活善意的考验和历练。

曾记否,年少时节,当肚子饿得嗷嗷叫时的隐忍读书。一面是家里热气腾腾的喷香饭菜,一面是手捧经典精思妙进的学习启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而今,每当身处困境难以自拔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老训诫犹言在耳。

尤其生在农家的人们,饥饱交替中的成长是坎坷而幸福的。粥米饭面、清菜淡汤,培育出一个个勤劳坚韧、不屈服于生活的后起之秀。春去秋来的等待,幼苗茁壮成长,硕果满园的丰收景象见证了一次次风雨兼程后的可喜成果。土地之母,令我们心生豪迈,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难,去成就天之骄子的辉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愚昧无知将人推向堕落贫困的悲惨境地,但是在好学不倦的日子里,正是它们鞭策着我们将自己的阅历引入宽泛和深入。

在文明昌盛的时代,无欲无求、得过且过的人生追求是不能满足于发展现状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问的欠缺,诲人不倦的知识教导成为桃李满天下的永在延续的优良传统。韶华易逝,岁月的无情,在催促着我们抓紧时日去充实自身,打造出一身的本领。

求知欲总是难以满足的,它让我们的人生基础变得丰厚而坚实。落后挨打的耻辱感,践踏着本就敏感的尊严,无力的反抗是不必要的。沉默中的磨砺,汲汲不尽地吸收和消化着获得的知识,渐渐地让面子成为表面的浮华,让里子盛开出实质的荣耀。求学的经历是温馨的,也是富有弹性力度的。进入社会的我们,因为厚积薄发,所以脱离了幼稚,脱离了平凡,脱离了各种人生的束缚。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志得意满会使人骄傲得不知所以,但是在知足常乐的天性下,保持适度的不足感让我们学会持续地进行提升。

每个人的物欲追求得到实现,纵然如此还是难以折服潜伏已久的不甘于寂寂无闻的雄心壮志。“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境况的糟糕,会激发出超乎想象的身体潜力。不断地拉近远大目标,将奋斗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一次次自我施压和自我激励中冲向人生的巅峰。

你我的精神不是瓷娃娃,它需要在不断的锻炼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和成熟。过度的沉溺会腐蚀我们的精神,继续下去只会扰乱我们的生活,进而拖垮我们的整个人生。快速的反击,抵制精神的沉沦,是需要立即采取的行动。精神不死,我们才能保持人的活力,去打造出更多的传奇,将身而为人的荣光传承下去。历史是存在耻辱柱的,拥有了精神的我们在后代人们看来就是不朽的。

保持饥饿感,让我们变得坚韧、充实、不死。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要勇于接受这份来源于天地、社会和人生馈赠的神奇礼物,同时也要努力地去回报它们、给养它们。

篇14:生活哲理随笔:常识才是最重要的知识

人们不断的陷入烦恼,总以为是自己不够聪明,于是就去追求那些高深玄妙的道理,学校教育也是偏向这里,想把学生都培养成专家,以为可以据此解决问题。然而我们走过了多少年之后,却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常识。我们的烦恼,来自于我们对常识的蔑视和不遵从,我们做了很多违背常识的事情,其后果就是我被常识鞭打得遍体鳞伤。

饿了吃饭,困了睡觉,走路看路,上班工作,下班回家,对亲人好则家庭和睦,对同事和气则工作环境好,遵纪守法则社会形象好,诚实做人则普遍受尊重,帮助别人多则人脉关系广,积德行善则久则福寿康宁长……

这些都是常识,见诸传统教育的启蒙读物或普及读本,比如《三字经》、《幼学琼林》、《弟子规》。也传承于普通家庭教育,比如在街头巷尾、乡僻山偏之处,也能听到人们随口说出这些话来。

但是,我们也看到太多太多违反常识的事。不教人孝,却要人忠;不信任下属,却要下属尽职;不做一点帮人的事,还抱怨社会不好;天天睡懒觉,还嫌自己体质不好;时时低头看手机,还怪颈椎疼;处处瞧不起别人,还怪没人尊重;总是不给人让半步,还怨自己的路窄;从不爱护环境,还嫌空气恶化;从不关心孩子成长,还嫌孩子没教养;自己不孝还要儿女孝敬,自己不节俭还怪别人浪费……

种种违反常识的行为随处可见,举不胜举。甚至由太过普遍,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不管我们视而不见也好,得过且过也好,抛弃了常识后的行为已经给我们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深重的伤害。看看那些长成野草的孩子,再看看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还有尔虞我诈的社会现象,就该知道自我伤害有多深。 对这些伤害,高尖科技无济于事,深奥哲学无从下手,精英人才无能为力。唯有人们恢复常态,依常识说话做事,凭常识解决问题,用常识谋划未来,我们的生活才能减少非正常因素干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当然,解决特殊问题,的确需要特殊知识。管理者,特别是领袖们,的确用了很多特殊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但他们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用的还是常识。况且,管理者也不是时时解决重大问题,即便解决重大问题也不能抛开常识,不顾基本条件和实际力量。有些管理者可能缺乏常识,但更多情况下,管理者违背常识做事,却是一己之私在作怪,比如转基因种植强行推广,就有巨大私利。由管理者而延伸至民众,不顾常识者,并非不懂常识,而是为了谋取私利,其行为自然与常识相悖,显得可笑,但又被人们接受并学习,以至于成了正常风气!

不管我们对抛弃常识、违背常识之危害是否警觉,也不管我们对此是明知故犯还是麻木不仁,因果定律永远在那里,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谁违逆谁承担,不分贵贱,无一幸免。

那些尊重常识,依循常理的人,看上去傻傻的,实际上避免了许多灾祸,才是真正符合大道的。《老子》有言,“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

作者:范笠

公众号:怡心苑

篇15:生活哲理随笔:“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修行

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一种态度,但要做到,并不容易。但这份成长的经历,也是我们重要的经历。

早上看懂懂日记。

他谈到修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修行。

什么情况?

啥年代了,还要两耳不闻窗外事?!

事情是这样的。

他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号主每天发一小段摘抄。文章不长,但能感觉到号主的用心。

最近,停止了更新。

他以为出了什么事,联系到号主。

原来是号主放弃了。

她遭受身边人的打击,说她做的事没有意义,个人喜欢并不代表别人也会喜欢,瞎折腾!

看到这里,我在想,如果是我,会放弃吗?

如果身边有人问我,整天写些平常小事,没新意也没深度,浪费时间,还没收入,有意义吗?

我此时的答案是不放弃,有意义!

因为我本就不会写,不可能一写就成了爆文,被人关注,开了原创,被人打赏。

如果真这么容易,人人都可以来做了。

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学习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急不得。

就比如我在公众号写文章,给自己一年的时间,看能否坚持?

在此期间,我坚持每天写。写的过程中就会梳理自己的思维,即能开始思考又锻炼了语言的组织能力。

这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可以说这是一个技能的学习。

如果有人抱着开原创,得到打赏的心态来做。必定走不远。

首先,他的初心就不对。

他的关注点是在开通原创上,必然觉得自己的文章不错,没把关注点放在“写”上,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少了一份感情,不会打动人。

其次,就算他已开通了原创,如果文章不能打动人,怎会有人打赏?读者又不是傻子,是人,就只会为价值买单。

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赏的心情。反正我打赏时,是觉得我从文章里确实学到了很多,为作者的付出而打赏。

我想,那位号主选择放弃,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她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被人一质疑,就打了退堂鼓。

拿出诚心来做,真的没人看吗?

当然不会!只是有些认同的人没有发声,她只听到了不认同的声音。

我的公众号关注的人不多,每篇的阅读量平均十二三人,高的也只有四十多。

但我知道,这十几人才是目前认可我的。他们中间也有不发声的,我并不知道是谁,可我很感动那份存在。

坚持并不容易,很难!

难在会因外部的声音干扰自己的信念。

“两耳不闻窗外事”,是让我们望回内心。

是主张我们屏蔽开周围的喧嚣和不良的杂音。

知道坚持的是自己的成长,而不是用一些数据来判断坚持的意义。

即使观众席上只剩下一个人,也有坚持的必要,因为他认可了你的付出。

如果一个人都没有,也要坚持,因为成长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

坚持给自己看,先感动自己,再感动他人!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把公众号留给孩子,也许是送给他最好的礼物。

在这里留下与我相关的一切,曾经的过往,现在的经历,和对未来的期许。

他现在是不屑来看,会有一天,他会在这里,看到妈妈成长的印记。

作者:又耳

公众号:又耳夜读

读《诗意语文》有感

诗意语文和本色语文的关系论文

县档案检查汇报材料

济南泉水作文

江西中考满分作文:我也想任性一次

冬季养生短信 冬季养生短信

羊肉萝卜汤的做法 高级厨师来教你

女人冬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古代经典格言

有时,我也想任性一次作文700字

生活哲理随笔:补内,养外
《生活哲理随笔:补内,养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生活哲理随笔:补内,养外(共15篇)】相关文章:

保健养生健康短信 美容院养生馆专用2022-12-09

冬季养生短信2024-01-14

冬季养生保健的祝福问候语2022-09-02

霜降时节巧如何养生2023-03-25

研修总结反思2023-12-04

县统计巡查自查汇报2022-05-06

校园三题叙事散文2023-09-29

霜降节气有什么含义_霜降吃什么食物2024-01-29

培根哲理随笔读后感2023-12-15

培根随笔读书批注2023-06-1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