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论优秀散文(精选17篇)由网友“小酥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名利论优秀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名利论优秀散文
名利论优秀散文
何谓名?名有何用?曰:名者,事物之称谓也。物有名,则人可置身其间,为物做主,呼来唤去,行走自由,取舍有度,进退有容,俯仰有着,喜怒有形,生死有别;物无名,则人生万物间,无可置足,无可措手,颠倒上下,莫辨南北,聋之瞎之,哑之涩之,如溺身东海,一水灭顶,呼吸不出,抓腾无着,直沉海底,何有主宰万物之力智乎?故曰:有名,则万物各归其形;无名,则世界混沌一片。名者,明也。
何谓利?利有何用?曰:利者,万物之生命也。世界万物,有利则生,无利则死,无论利己利他,利独利众,利种利族,无一利不无用处,无一利不无益处,无一利不无情处,无一利不无来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利,则物质不形,物质不形,则万物消灭,万物消灭,又何言其它?故曰:有利,则万物各得其所;无利,则世界停止不行。利者,立也。
故知万物皆赋名因利,人亦概莫能外。人自呱呱坠地,一生而有名,再生而需利。“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追名逐利人之性也。名为虚,曰“虚名”、曰“浮名”,乃人精神之需求,文明社会之必然产物。人不追名,与禽兽何异哉?利为实,曰“利益”、曰“利害”,乃人生存之条件,社会发展之根本。人不逐利,与鬼神何殊也?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其言诚然。人生必得有人追名,举义,崇高尚,养正气,调运纲常,维系人伦,分清是非,否则天底下皆若蚁蝼般钻臭穴附烂柯,不知所以,人类早已灭绝;孟子曰“何必曰利”,其言缪矣!人生亦必得有人逐利,生利,利利相生,生生不息,若不然,我等生物,个个不食不色,谁愿披星戴月,耕田种地?沐雨栉风,交易运输?社会何以存焉?
“惟名利之都府兮,羌众人之所驰。”人生在世,谁甘寂寂无名,谁不碌碌为利?年轻时追名,年老时逐利;得意时追名,失意时逐利;清高者追名,庸俗者逐利;浪漫者追名,理性者逐利;务虚者追名,求实者逐利。君王弑父诛兄,名利之驱使也;将军抛头洒血,名利之驱使也;商场尔虞我诈,名利之驱使也;宦海你沉我浮,名利之驱使也。贞妇死节,义士死主,忠臣死国,莫不为名?匪寇行劫,盗贼行窃,小人行骗,莫不为利乎?
名利是场,名利是网,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名利是帆,名利是樯,几多奋斗,几多沮丧。有道是一将成名万骨枯,多少名是争夺之根源,血染旌旗,凯旋歌里野鬼哭。多少名是自私之面具,率真丧失,冠冕容中狼子心。名,湮没了多少快乐;名,封杀了多少平和;名,冲昏了多少智慧;名,又掩盖了多少过错,有谁能评说?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多少**因利所生,倾扎正义,燃烧欲望之火。多少贤明为利所惑,迷失自我,涂抹人生准则。利,换走了多少真情;利,抹杀了多少风景;利,挥霍了多少纯真;利,又熏坏了多少人心,有谁能分清?
追名者苦,逐利者劳。名成恶而利败身,其过程也,亦苦亦劳,碌碌不得安生,惶惶不得安心——古今中外,盖棺定论,名利双收者凤毛麟角,名利均败者却屡见不鲜。人生短暂,宇宙无穷。故人之留名,在时间上也相对,在空间上也相对。一个人,奋其一生,可能闻名一时,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然而几百年之后呢,就未必可靠。又奋其一生,可能闻名一地,几里,几十里,几百里,然而几百里之外呢,就未必靠得住。又奋其一生,可能闻名一群,几人,几十人,几百人,然而几百人之外呢,就未必靠得住。大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无非三餐;金钱万贯,难买生还。利欲无尽,聚敛再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到头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如是乎,某问曰:“名利若烫手山芋,双刃利剑。求之既不可得,却之又不可免。吾等芸芸众生何以求之?何以得之?”诸葛孔明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陶渊明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朱熹曰“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洪自诚曰:“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一言以蔽之,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欲望是痛苦之根源,名利乃快乐之阻障。拨开欲望之浮云,何愁不见日?解除名利之缰锁,何愁不清心?山不名自巍峨,海不名自辽阔。风不名自浩荡,雨不名自滂沱,人不名自淡泊;月无利自盈缺,云无利自轻盈。泉无利自喷涌,曲无利自清幽,心无利自快乐。人有淡泊眼,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人怀知足心,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鲁直七岁之诗,与读者诸君共勉。
篇2:论名利作文
问苍天,何以眠!
我躺在床上,听着嚣杂的汽笛声,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惶恐,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天空永远都是昏暗的,没有寂静,没有空灵,大脑已经麻木了。
翻过身子,还是睡不着觉,我这到底是怎么了!
是梦魇吗?
不像,那又是什么?
我不知道,大概是死亡吧。
也好,也好……
活着,又能如何?
只是在时间的轮回中散落一丝微不足道的灵魂罢了。
死了罢。
没有痛苦,不用忍受世间的摧残,默默的消逝罢。
为什么要追逐名利呢?
那些虚无的,飘渺的东西。
本来就是不应该存在的,只是因为人类可怜的虚荣心在作怪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种所谓的'伟人!
只不过是虚荣心过剩的产物吧。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才是我向往的生活!
迷醉在烟花尘世,追逐名与利!
并引以为豪的人,永远也不到真正的快乐。
歌德曾经说过:“不管是国王还是农夫,谁在家里找到了安乐,谁就是最幸福的。”
可怜的人们,我们没有像你们那样追逐名利的心,就成了懦夫了吗?
你们比我们多了几张嘴,就成了英雄了吗?
不,你们不是,你们的金钱已经足够维持生活了,不是吗?
那为什么还要将那些贫苦人民的钱装入你们的口袋。
然后再捐上你们财产的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用来显示你们的伪善。
这难道不是比你偷了别人的东西,然后再还给人家,并说“这是我恩赐你的”更可耻的行为吗!
我也没有所谓的仇富心理,因为这不仅仅指富人,包括大多数人在内的,所有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或已经超越小康的人,你们问问自己有没有做过违背自己良心的事。
举个例子,收红包吧。你们有没有收过连温饱水平也达不到的农民工的红包?
如果收过,我还是建议马上将其退回,并附上道歉信。
因为你在用这些钱去花天酒地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也曾经这样为你奔波!
名利,只不过是人间最低俗的东西,但几乎没有任何人能摆脱它的束缚。
但我希望,即使大家在谋取自己私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一下压榨的对象。
名利,天下之祸也!
篇3:成也名利败也名利现代散文
成也名利败也名利现代散文
因为许三多,王宝强出名了,也就是我们惯常说的“名利双收”,但是,我直到现在还没有看过《士兵突击》。因为,现在越来越明白,那只是别人的生活,虽然据说“许三多”身上有许多感动人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自己不努力,仅仅看几部让人感动的影视剧也无法改变我们自己。所以,我并不知道王宝强是何许人,直到偶然看到一篇报道,才想起,曾经断断续续看了几集的电视剧《暗算》中那个“阿炳”就是王宝强演的。我对这个角色很感兴趣,尤其是“阿炳”成名前的那段表演印象很深。只是一直都不知道演这个角色的人叫王宝强。
王宝强成名前的经历很容易让人对他生出“佩服”之情,而且也对他今天的成功抱以敬意,因为他的吃苦,他的努力本就应该得到成功。否则老天不公!
只是,对于王宝强来说,他有没有做好成功后的准备,有没有一颗完全能够驾驭“名利”的心这很难说。
一旦一个人成名了,也就意味着他会“名利”双收,许多不可想象的好事都会纷至沓来。这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是件坏事,问题就是“名利”的收获往往也容易使人莫明其妙地膨胀,然后,让一个人变形。
我们的社会对有名有利的衡量标准向来是超出“大众”的,这种超标准往往是使“明星”们的.行为不再受公众道德的约束,或者打了折扣。
成名成家,这应该是所有人的愿望,因为社会总是会将眼光集中在成名成家的人身上,即使自己一文不名,即使名家永远不知道你是他铁定的“粉丝”,但是众多的永远不会成名成家的人总是会把热情投向“名家”,然后盲目地维护着自己崇拜的名家的一切,甚至会原谅他们有违于道德标准的一些行为。这种潜在的,但是巨大的崇拜力往往会形成一种莫明其妙的推动力,让那些名利双收的人常常失去方向。
借着“名”,这些名人可以去获更大的利,借着“利”,这些名人可以去实现许多普通人不可能享受的生活。名利实在是个好东西!
有报道说,王宝强出名后一下子在他的老家邢台市成了“香饽饽”,今年王宝强还被选为邢台市政协委员。
还有报道说,《士兵突击》让王宝强跻身于一线明星之列,身价迅速飙升,不久前,福布斯调查机构公布了中国名人明星收入排行榜,王宝强以830万元排到了第38位,华谊经纪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曾告诉记者:王宝强去年的收入在华谊的男明星中仅次黄晓明。在去年的“福布斯内地名人榜百人名单”中黄晓明以1200万的收入排名第16位,王宝强去年800万的收入并不离谱。所以王宝强在北京百子湾路置办了首套豪宅,目前这处高级公寓的房价为每平米一万六七千元左右,王宝强的房子大约有150平米,算下来市值有二三百万元。
我对因为一部戏或者类似的原因就成为政协委员这样的事一直不以为然,但也不想去评论。
王宝强凭演出报酬自己买豪宅这也无可厚非。名人首先是人,拥有财富,过高品质生活,这本来应该就是人的追求!从这一点来说,我希望王宝强能够更富有,过更有品质的生活。我们也不能要求成名后的王宝强永远保持本色不变,那不符合人性,人之有变才能更优秀,只是要看如何变!
成也名利,败也名利,这是发生在名人身上极为普遍的规律,一个一直怀惴成功愿望,但未必真正做好成功准备的人,在成功突然到来后,往往会找不着北,找不着北,就会在许多原因下失去方向。
4月11日,有报道写道:“从穷乡僻壤怀揣梦想到北京闯荡的王宝强,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创造了娱乐圈一个‘麻雀变凤凰’的奇迹。日前记者经过一番跟拍调查,发现成功后的王宝强正在复制娱乐明星们五彩缤纷的‘浪漫生活’,彻夜唱歌狂欢,在送一长发美女离开音乐吧时,他紧搂其肩膀,轻抚长发,彻底颠覆了傻根、许三多憨厚的形象。”
我对一些记者像狗一样靠发掘名人的稳私成自己的名同样不以为然,但是,从这则报道中,我想到的是,王宝强在有了“名利”后,还能用“许三多”的形象走多远?
成也名利,败也名利。王宝强应该珍惜经过自己努力得到的名,应该始终像过去一样明白,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应该远离的,至少有些事要做得不要太张扬,自毁形象的事是最可怕的。
篇4:论命运散文
论命运散文
我完全相信命运这种东西,或者说是宇宙人生的某种必然性,无论人机体的流动成长还是意识的改变,无论是社会的变迁还是宇宙世间的演化,这一切都在有迹可寻,有规律的朝着某种既定方向发展变化着,即管无法完全预知但又确实存在着一条有迹可寻的发展轨迹。
人是由哺乳纲灵长类动物演化发展而来的,所以无疑人的行为性格特征都遗传祖先的特性。无论是身体结构的想似度还是行为性格特征,人类都遵循着自然选择进化和变异的规律。于是人类成为社群性,好谈论结交和聪敏爱思考已经爱发明创造的动物,正是这一伟大的遗传优势使人类成为陆地上乃至地球上最为强大的种群。但是人类仍然只是高级的动物而已,所以机体依然保留许多原始的动物器官特性。
任何基因要独立存在,必须遵循最为根本的生物上三天定律,求生自保·繁衍发展·生存斗争。不仅如此任何物种都必然要学会感知了解世界和适应与改造自身等行为本领。尤其是高级的哺乳纲动物包括人类。在人类的一生中都在用自己的感知器官了解适应着世界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行动器官努力的打拼自己的将来。人类一生可分为婴幼儿阶段·少年儿童阶段烦赡曛心杲锥畏老年阶段。婴幼儿是在完善协调身体器官的成长的过程。儿童少年是在学习适应了解社会的过程。而成年中年是在繁衍生育和巩固地位成就的过程。只要稍加留神一下我们身边的哺乳动物有哪种不是如此同样安度一生的呢?生长费?胺竞争贩毖芊衰老这几乎是所以哺乳动物生存发展的最终宿命总结。这其中的每个阶段每个行为特性不会是多余无用的,而这一切几乎都没有悬念的.按着时间的足迹岁月的蹉跎毫不留情的机械发展执行着。人是否违背过我们祖先基因的忠告,不再关心个体的生命安危,冷暖温饱,不再关心自己的家庭亲人,不再关心自己的地位荣誉,与人类整体的命运归宿呢?人类确实如此中肯的安分守己的遵守生命存在的那份遗传契约。无时不刻的牢记祖先基因的忠告教诲。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这几乎是生之约定。撕毁它无疑夺走了人类灵魂了最奇特耀眼的密码。一部关于精神与灵魂何以存在的密码。当我们放下曾驾驭四海,统领万物的光环知道了人类自己仍如此机械的遵守存在的约定。我们是否明白人原来还是动物。人类只是上帝备受关注宠爱的一个。人也不得不必须的遵守着作为动物人应该遵守的那份契约。
当然作为人类我们拥有自己的国度,拥有自己的历史,拥有自己的文化习俗,拥有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义务和权利。当然我们还拥有自己的宗族与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享受团队合作分工的乐趣与益处,也忍受社会规则文化环境教条的约束。在社会中家庭中,我们都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的个体,我们都扮演和遵守着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那个角色,并且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不会是不变的。无论是外来文化科技的冲击还是内在体质机制的变革,人类历史的总进程都会因为文化传播的速度。科技发展速度而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人类的社会角色也会愈加不同。过去是奴隶仆人的现在不再是,过去是地主王公的现在也将无在是,于是社会变得更加评定公平和民主。每个个体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与使命责任。每个个体的潜力也都受到足够的重视发掘。
无论是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肺幕??贰I?钭刺?蚴强萍嘉拿鞒潭榷荚谥苯佑跋熳琶扛龉?竦纳?罘思想意识沸形?肮吣酥链┳糯虬纭S谑侨死喔鎏宄晌?艘桓錾缁崾笨盏娜耍?松?钤谝桓錾缁崾笨罩校?⒒雍桶缪葑拍歉鍪笨盏慕巧?K?匀说乃枷胄形?踔撩?艘捕纪??艿降笔鄙缁岬挠跋臁H死辔??娣⒄褂醒≡竦牟??囟ǖ奈幕?涂蒲?拿鞒晒??垂?凑庑┪幕?蒲?拿饕餐??跋熘圃甲湃死嘧陨淼乃枷胍馐兑约靶形??
人生在一个未知的浩瀚的宇宙中,一切仍然充满着神秘。尽管人主体不可能是全知万能的。即管作为人类我们无时不刻要受到各式各样的无论是灾荒氛秸?疾病哪一样足以让个体失去我们曾经所以的美好,但是一旦人类战胜这一切之后自然会向宇宙深处未知神秘事物探索追寻。去了解一个个在人类身上太多未知的谜题,与自然世界无数的奥秘。我们一刻也不会忘记寻找自己曾经遗忘的历史和这广袤宇宙中的未知奥秘,因为我们从来没有遗忘过自己最初探索宇宙人生是婴儿般好奇的动力。
篇5:论百读不厌散文
论百读不厌散文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讨论会,讨论赵树理先生的《李有才板话》。座中一位青年提出了一件事实:他读了这本书觉得好,可是不想重读一遍。大家费了一些时候讨论这件事实。有人表示意见,说不想重读一遍,未必减少这本书的好,未必减少它的价值。但是时间匆促,大家没有达到明确的结论。一方面似乎大家也都没有重读过这本书,并且似乎从没有想到重读它。然而问题不但关于这一本书,而是关于一切文艺作品。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百读不厌”,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是作品的不同吗?是读的人不同吗?如果是作品不同,“百读不厌”是不是作品评价的一个标准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索一番。
苏东坡有《送章秀才失解西归》诗,开头两句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
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
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章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的读下去。
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有许多注解,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考证,读上百遍,也未必能够处处贯通,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但是后来所谓“百读不厌”,往往不指经典而指一些诗,一些文,以及一些小说;这些作品读起来津津有味,重读,屡读也不腻味,所以说“不厌”;“不厌”不但是“不讨厌”,并且是“不厌倦”。诗文和小说都是文艺作品,这里面也有一些语言和历史的课题,诗文也有些注解和考证;小说方面呢,却直到近代才有人注意这些课题,于是也有了种种考证。但是过去一般读者只注意诗文的注解,不大留心那些课题,对于小说更其如此。他们集中在本文的吟诵或浏览上。这些人吟诵诗文是为了欣赏,甚至于只为了消遣,浏览或阅更只是为了消遣,他们要求的是趣味,是快感。这跟诵读经典不一样。诵读经典是为了知识,为了教训,得认真,严肃,正襟危坐的读,不像读诗文和小说可以马马虎虎的,随随便便的,在床上,在火车轮船上都成。这么着可还能够教人“百读不厌”,那些诗文和小说到底是靠了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诗文主要是靠了声调,小说主要是靠了情节。过去一般读者大概都会吟诵,他们吟诵诗文,从那吟诵的声调或吟诵的音乐得到趣味或快感,意义的关系很少;只要懂得字面儿,全篇的意义弄不清楚也不要紧的。梁启超先生说过李义山的一些诗,虽然不懂得究竟是什么意思,可是读起来还是很有趣味(大意)。这种趣味大概一部分在那些字面儿的影象上,一部分就在那七言律诗的音乐上。字面儿的影象引起人们奇丽的感觉;这种影象所表示的往往是珍奇,华丽的景物,平常人不容易接触到的,所谓“七宝楼台”之类。民间文艺里常常见到的“牙床”等等,也正是这种作用。民间流行的小调以音乐为主,而不注重词句,欣赏也偏重在音乐上,跟吟诵诗文也正相同。感觉的享受似乎是直接的,本能的,即使是字面儿的影象所引起的感觉,也还多少有这种情形,至于小调和吟诵,更显然直接诉诸听觉,难怪容易唤起普遍的趣味和快感。至于意义的欣赏,得靠综合诸感觉的想象力,这个得有长期的教养才成。然而就像教养很深的梁启超先生,有时也还让感觉领着走,足见感觉的力量之大。
小说的“百读不厌”,主要的是靠了故事或情节。人们在儿童时代就爱听故事,尤其爱奇怪的故事。成人也还是爱故事,不过那情节得复杂些。这些故事大概总是神仙、武侠、才子、佳人,经过种种悲欢离合,而以大团圆终场。悲欢离合总得不同寻常,那大团圆才足奇。小说本来起于民间,起于农民和小市民之间。在封建社会里,农民和小市民是受着重重压迫的,他们没有多少自由,却有做白日梦的自由。他们寄托他们的希望于超现实的神仙,神仙化的武侠,以及望之若神仙的上层社会的才子佳人;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会变成了这样的人物。这自然是不能实现的奇迹,可是能够给他们安慰、趣味和快感。他们要大团圆,正因为他们一辈子是难得大团圆的,奇情也正是常情啊。他们同情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的“替古人担忧”,这也因为事奇人奇的原故。过去的小说似乎始终没有完全移交到士大夫的手里。士大夫,只是看闲书,就是作小说,也只是游戏文章,总而言之,消遣而已。他们得化装为小市民来欣赏,来写作;在他们看,小说奇于事实,只是一种玩艺儿,所以不能认真、严肃,只是消遣而已。
封建社会渐渐垮了,五四时代出现了个人,出现了自我,同时成立了新文学。新文学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文学也给人知识,也教给人怎样做人,不是做别人的,而是做自己的人。可是这时候写作新文学和阅读新文学的,只是那变了质的下降的士和那变了质的上升的农民和小市民混合成的知识阶级,别的人是不愿来或不能来参加的。而新文学跟过去的诗文和小说不同之处,就在它是认真的负着使命。早期的反封建也罢,后来的反帝国主义也罢,写实的也罢,浪漫的和感伤的也罢,文学作品总是一本正经的在表现着并且批评着生活。这么着文学扬弃了消遣的气氛,回到了严肃――古代贵族的文学如《诗经》,倒本来是严肃的。这负着严肃的使命的文学,自然不再注重“传奇”,不再注重趣味和快感,读起来也得正襟危坐,跟读经典差不多,不能再那么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但是究竟是形象化的,诉诸情感的,跟经典以冰冷的'抽象的理智的教训为主不同,又是现代的白话,没有那些语言的和历史的问题,所以还能够吸引许多读者自动去读。不过教人“百读不厌”甚至教人想去重读一遍的作用,的确是很少了。
新诗或白话诗,和白话文,都脱离了那多多少少带着人工的、音乐的声调,而用着接近说话的声调。喜欢古诗、律诗和骈文、古文的失望了,他们尤其反对这不能吟诵的白话新诗;因为诗出于歌,一直不曾跟音乐完全分家,他们是不愿扬弃这个传统的。然而诗终于转到意义中心的阶段了。古代的音乐是一种说话,所谓“乐语”,后来的音乐独立发展,变成“好听”为主了。现在的诗既负上自觉的使命,它得说出人人心中所欲言而不能言的,自然就不注重音乐而注重意义了。――一方面音乐大概也在渐渐注重意义,回到说话罢?――字面儿的影象还是用得着,不过一般的看起来,影象本身,不论是鲜明的,朦胧的,可以独立的诉诸感觉的,是不够吸引人了;影象如果必需得用,就要配合全诗的各部分完成那中心的意义,说出那要说的话。在这**时代,人们着急要说话,因为要说的话实在太多。小说也不注重故事或情节了,它的使命比诗更见分明。它可以不靠描写,只靠对话,说出所要说的。这里面神仙、武侠、才子、佳人,都不大出现了,偶然出现,也得打扮成平常人;是的,这时候的小说的人物,主要的是些平常人了,这是平民世纪啊。至于文,长篇议论文发展了工具性,让人们更如意的也更精密的说出他们的话,但是这已经成为诉诸理性的了。诉诸情感的是那发展在后的小品散文,就是那标榜“生活的艺术”,抒写“身边琐事”的。这倒是回到趣味中心,企图着教人“百读不厌”的,确乎也风行过一时。然而时代太紧张了,不容许人们那么悠闲;大家嫌小品文近乎所谓“软性”,丢下了它去找那“硬性”的东西。
文艺作品的读者变了质了,作品本身也变了质了,意义和使命压下了趣味,认识和行动压下了快感。这也许就是所谓“硬”的解释。“硬性”的作品得一本正经的读,自然就不容易让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于是“百读不厌”就不成其为评价的标准了,至少不成其为主要的标准了。但是文艺是欣赏的对象,它究竟是形象化的,诉诸情感的,怎么“硬”也不能“硬”到和论文或公式一样。诗虽然不必再讲那带几分机械性的声调,却不能不讲节奏,说话不也有轻重高低快慢吗?节奏合式,才能集中,才能够高度集中。文也有文的节奏,配合着意义使意义集中。小说是不注重故事或情节了,但也总得有些契机来表现生活和批评它;这些契机得费心思去选择和配合,才能够将那要说的话,要传达的意义,完整的说出来,传达出来。集中了的完整了的意义,才见出情感,才让人乐意接受,“欣赏”就是“乐意接受”的意思。能够这样让人欣赏的作品是好的,是否“百读不厌”,可以不论。在这种情形之下,笔者同意:《李有才板话》即使没有人想重读一遍,也不减少它的价值,它的好。
但是在我们的现代文艺里,让人“百读不厌”的作品也有的。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茅盾先生的《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笔者都读过不止一回,想来读过不止一回的人该不少罢。在笔者本人,大概是《阿q正传》里的幽默和三部曲里的几个女性吸引住了我。这几个作品的好已经定论,它们的意义和使命大家也都熟悉,这里说的只是它们让笔者“百读不厌”的因素。《阿q正传》主要的作用不在幽默,那三部曲的主要作用也不在铸造几个女性,但是这些却可能产生让人“百读不厌”的趣味。这种趣味虽然不是必要的,却也可以增加作品的力量。不过这里的幽默决不是油滑的,无聊的,也决不是为幽默而幽默,而女性也决不就是se情,这个界限是得弄清楚的。抗战期中,文艺作品尤其是小说的读众大大的增加了。增加的多半是小市民的读者,他们要求消遣,要求趣味和快感。扩大了的读众,有着这样的要求也是很自然的。长篇小说的流行就是这个要求的反应,因为篇幅长,故事就长,情节就多,趣味也就丰富了。这可以促进长篇小说的发展,倒是很好的。可是有些作者却因为这样的要求,忘记了自己的边界,放纵到se情上,以及粗劣的笑料上,去吸引读众,这只是迎合低级趣味。而读者贪读这一类低级的软性的作品,也只是沉溺,说不上“百读不厌”。“百读不厌”究竟是个赞词或评语,虽然以趣味为主,总要是纯正的趣味才说得上的。
篇6:论醉散文
论醉散文
一声炮竹,新年又至。
屋外是徐徐的东风 ,温柔的暖阳,屋内是一团和气 ,盘盏溢香觥筹交错间,又满是对未来这一年的祝福与祝愿,结末是无一例外的醉。那今日便要写一写这醉。
想之前是写过一篇论酒的,其中也提了一些醉的表态,表述的不甚单纯,很有些文不对题的嫌疑。况且酒属名词,醉有动词和形容词的词性,本不该混淆而论,论酒即该写酒,论醉即是写醉,但是想来想去,酒方能醉人,醉也无非是因贪酒,我这样一个俗人说不分明,总还不至于招人非议。
话虽如此说,今日再写这一篇论醉,却要自我要求一回,只写醉,而且是把所谓的陶醉与沉醉全都抛开,只写一写酒醉。
我想,醉是分两个种类三个层次并且是相对于的,所谓两类,即醉分君子之醉和小人之醉;三个层次,就是微醺,小醉,大醉;所谓相对于,就是相对于你我他而言醉是如何表象的。
譬如吧,我饮了酒,在你眼中是已是小醉,在他心中也许不过是微醺而已,但是在于我自己,或已实实的大醉了,反而论之,亦可。
醉在他人眼中,总是一种癫狂,一种过于的兴奋,伴随着莫名其妙的大话,空话,无休止的车轱辘话,使人厌烦,但在每一个醉酒人
自我的感受中,却是恰恰的相反,他会感觉那是一种超脱心灵的享受,一种压抑许久的情绪的发泄,所有的大话空话未必不是计划已久的愿景,翻来覆去表达的意思亦不可不视为执着的强调。所以我说一句不一定是所有的人都认同的话吧,醉其实是心灵的反抗!只有同醉的人方能体会,但也仅限于醉时,醒后不仅自己不再认同自己,也必然嘲笑同醉的人。以上所述就是那第一类醉――君子之醉。
另有一类醉,让人厌恶,并且因着这一类醉,使心灵升华的'君子之醉也同样蒙羞了,我称之为小人之醉。这一类醉,是不可原谅的。
小人之醉一样分那三个层次,微醺则对睬他的人口出恶语,小醉便要无端滋事,挥拳舞棒于无辜的人,到了大醉时,简直无法无天,人间极恶之事亦可随性为之。还有一点,那小人之醉若是真醉,还不失为真小人,若是佯醉装疯,真该堕阿鼻地狱不得超生了!
综上所述,君子之醉是外人眼中的自伤,虽伤世人的视听,总还无伤大雅,使人淡淡一笑便过了;小人之醉却是自身对心魔的放纵,专以伤人身心自尊为本,伤了别人未必不会追悔,却已莫及。
我已饮酒多年,醉过许多次,回首时,总觉不堪多于心安理得,写出这样一段文字,算是小小的心得。君子之醉或是小人之醉的共通之处倒还有一点,便是一般的伤人身智。
与饮酒诸君共勉,不拼一醉而得亲情,爱情,友情,也不至于因不屑一醉而伤了心情,真情和交情。酒是生命的一味调料,适量则美,过量便不是一个苦字可以形容的了。
篇7:论输赢散文
论输赢散文
这跟讨论诸如幸福.价值.爱情一样,同样是个含混的话题。我们都有个人的见地。
“ 两个人去见上帝,上帝告诉他们,只有一个人可以生存,另一个人必须死去,于是他们决定用石头剪子布”(网络分享,不作赘述)......一个人抱着死去的兄弟说:说好了都出剪刀的,可你却出了石头。想输的人用善良赢得了活的机会。所以就有了--善良下去,想输都输不了的云云。事情真是这样吗?
如果用探究真相的眼光去深究我想未必是这样,刚才的结论是我们站在输赢的.的角度,去度量的结论。
在我看来,活下来的那个人已经输了。他之所以活下来是因为他出了布。我丝毫不怀疑他的真心。是想把生的机会留给兄弟。可他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诉求,所以说他输了。除非他想让对方活的想法不是真实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用“输赢”来定义成败,我觉得欠妥,事实上成败输赢,往往没有明显的分水岭。智慧往往在两个极端之间。就像前边讲的那个人,他赢了,赢得了活。赢得了赞。可他输掉了自己的心意(把生留给对方),一个连生死都看得轻的人,他心里想的一定不是输赢。我们应该在输赢之间去寻求智慧的闪光点--周国平在他的文章里有详贴的论述,照抄如下:
“它(这里指赢)是侥幸落到我们手上的一件暂时的礼物,我们迟早要把它交还。我们宁愿怀着从容闲适的心情玩味它,而不要让过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了我们,使我们不再有玩味的心情。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在终极的意义上,人世间的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过眼烟云,彼此并无实质的区别”
有位小女孩,正是恋爱年纪,有一次他微信给我,说她失恋了。她为对方付出了很多(我分析,这可能是她自己的想法),可对方还是离开了她,跟别的女孩结婚了。她说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一定要搞明白,让对方知道。他问“过来人”的我:这样可以吗?
庸凡的我实在不敢给她断章建议,我只能告诉她,学会放手。在这场博弈中,表面看她已经输了,继续探究真相,甚至跟对方讨个说法,只能加剧输的范围。真诚的向对方道别,并祝他幸福是最智慧的做法。输了恋爱,却赢得了别人的加分。也许这场恋爱对她来说,只是生命海洋中,两粒沙的碰撞。继续寻觅,说不定有一天,投进蚌的怀抱,就能变成珍珠呢。。。。
“赢”固然令人欣喜。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善待.爱抚“输”。才是一份恬适的超然。说不定早上一睁眼。希望就随太阳跃出了人生的地平线。
篇8:论广告散文
论广告散文
提起“广告”一词,不得不想到一点――有了商品就有广告。我国古代酒楼前迎风招展的幌子就是广告。今天,无论在家里打开电视机,收音机,或是在公交车,火车,墙上,都会接触到广告。
有细心人统计,大约有60%的人买东西,是受广告的影响。广告就是一种推销商品的行为,然而,总看目前广告,有些内容和形式是不让人们满意的。
目前,广告的缺点有三者缺点: 其一是“美丽动人”,即“美女攻势”。现在广告的新潮流有三种特点:美女,泳装和歌曲,可以看出当今广告中的“美女攻势”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告模特都穿泳装、紧身衣,这样的形象在化妆品中比较适合,可在饮料,手表等的广告中,那就太不适合了。制作者不顾商品性质,用美女粉墨登场,婀娜多姿,袒胸露背,衣服越来越少,表情越来越风骚。记得一个汽车广告里,从车里走出一个穿泳装的美丽少女,让人啼笑皆非。真不知道那些广告商们是怎么想的,他们是否意识到这是一种精神污染。
其二是“偷梁换柱”。利用汉字谐音字的特点,把一些成语改头换面,给学生们上一节“成语精华”课:要买鸡肉,就要记住“鸡不可失”;要买摩托车,就要记住“骑乐无穷”;想洗个舒服的热水澡,就要记住“随心所欲”;夏天点蚊香,一定要记住“默默无蚊”;还有眼药水的“一明惊人”,帽子的“以帽取人”……学生就认准这些“成语”好好学习,不料作文本写下的尽是错别字,让语文老师叫苦不迭。作为一个中国人,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认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保护祖国文字的纯洁和健康,如果广告如此泛滥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其三是“夸大其词”。某些商品过分将商品的性质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造成人们思想的'误区。比如旺旺雪饼的广告:“吃了旺旺雪饼,人旺气旺身体旺”。人生没有困难,过得有什么意义?不可能吃了雪饼就会一帆风顺。还有一种广告说:“喝了口服液,考试准得100分”,这是什么话?如果真是如此,有学校和老师何用处?这简直是对中国人的愚昧无知啊!
更有一些人,在商品包装方面加上一些西洋商标,真的好悲哀!盲目崇拜使某些青年要穿阿迪达斯牌衣服,穿上迈克牌鞋,难道中国人非披上“洋装”才神气,而且这些青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岂不可悲? 广告应当是一种艺术,好的广告能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广告和中华民族风格完美结合。鲁迅说过:“越过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民族与时代的结合才能是广告兴盛的重要元素。广告并不是凭一些妙龄少女,改头换面,或夸大其词就能成为艺术,它更应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污染源。
广告反应着一个时代的各种色彩,我愿明天的广告真正步入艺术殿堂。
篇9:论孝散文
论孝散文
古人讲孝道,并没有说孝是孝顺。至于后人觉得孝顺就是顺从,更是荒谬。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故事出自于曾参和孔子的对话。曾参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曾子杀彘中的曾子。曾参问孔子说,子女顺从父母就可以称之为“孝”吗?孔子连说了两句,你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如果父母有不义的地方,作为子女不能及时劝阻反而一味顺从从而陷亲不义,怎么能叫做“孝”呢!
还有一句话谬传至今,便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出自于《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有三件事,最大的不孝是不守作为后代的职责,舜作为子女在没有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就结婚了,这就犯了“无后”的错误,但是舜的品行天下皆知,并且尧作为圣人明君要将女儿嫁给舜的事情也是天下皆知,这不告而娶就和告了没什么区别。现在常把这句话理解成了没有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于是好端端的孝道变成了告诉我们要生儿育女,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后来汉代赵岐写了《十三经注》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翻译成现代文: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即最大的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最大的不孝是什么?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有人就要问了,这么多年一直说的孝顺孝顺竟然不是说的要顺?当然,其实孝敬更为合适。作为子女,最重要的是要尊敬父母,而不是顺从父母。当然,父母作为长辈,有着更加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我们需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但并不是全盘接受,当我们发现错误,必须及时指出,这是作为子女的职责,也是孝的基本要求。
真正意义上的.孝是父慈子孝,其实这是两方面。父母长辈慈祥和蔼,子女谦恭孝敬。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方便君王统治天下而已。于是父母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把自己当成了皇帝,遇到子女反对的时候用一句“真是君不君臣不臣”作为标杆,并将子女的行为称之为“不孝”。然而,父母除了生养子女之外,教育子女才是最大的责任,子女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赡养父母的职责,却没有完全顺从的义务。父不父子不子也谈不上孝了。
不孝可以一一列举,而真正的孝却难以言表,因为孝其实是一颗心。
关心父母的身体,努力工作赡养父母,常与父母沟通,使父母心情愉悦,发现父母的错误及时指出,数不胜数。最重要的是时刻用真心和爱心了解关怀父母,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孝义孝道去做事。当然,我们需要考虑一下长辈的颜面,不要公然反驳,但不代表顺从。
孝作为美德,同样是不应该有标准的,讲究的是真情实意。而有人说的孝就是孝顺,一味顺从父母,其实是大不孝啊。
篇10:论嫉妒散文
论嫉妒散文
嫉妒好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
嫉妒是个贬义词, 所以很多时候人们都忌讳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或是评价他人,生怕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我倒是觉得承认它的存在也没什么不可的,它所能带给我们的也未必就全是消极和负面的,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并善加利用,它还是可以转化成正能量,激励我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家境不是很好,不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衣食住行都与其她同学相差甚远,尤其相比班上那几个家境相对富裕的同学来说,更是天壤之别。当我还裹着厚重的棉袄、穿着褪色的解放鞋的时候,别人早已穿上了颜色鲜艳、款式新颖的毛衣和时尚、大方的运动鞋了;当我还在啃着玉米棒、吃着红薯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别人的`书包里早已揣着我都叫不出名字的各类零食和水果了……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若说不嫉妒,恐怕连自己都不会相信。
只是那时候对于每个学期如期交上学费,顺利上学都困难的我来说,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羡慕、嫉妒别人优渥的物质条件和家境罢了。因为父母交给我的学习任务是只要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进不了班上的前三名,下一学期就只能放弃上学资格老老实实的在家砍砍柴、打打猪草了,为了能够继续学业,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父母的严格要求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成绩优秀的我也成了别人嫉妒的对象。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班上一个平常在我面前非常有优越感的女生在多次考试成绩落败于我之后竟说出了一句令人汗颜的骇人之语:我要用知识的刀子杀死你!可见,嫉妒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和不可估量。
笛卡尔说过:对于心胸卑鄙的人来说,他是嫉妒的奴隶;对有学问、有气质的人而言,嫉妒却化为竞争心。有史为证:三国时期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典故便是笛卡尔所说的前者,而廉颇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便是后者的代表。在我看来,能够让人心生嫉妒的一定是优秀、美好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争取的。嫉妒之心,能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激发我们的斗志与上进心,从而不断的完善自我,努力的向我们嫉妒的对象看齐。
当我们嫉妒别人的聪明能干时,就该好好学习,取长补短;当我们嫉妒别人的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时,就应埋头苦读、迎头赶上;当我们嫉妒别人的气质与涵养时,就要修身养性,提升自己……
我们所嫉妒的,一定是我们所缺乏的;我们被嫉妒的,一定是我们所拥有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让它变得更美好;补充、争取我们所缺乏的,让我们变得更完美,才是真正的嫉妒之道。
篇11:论水散文
论水散文
水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七种,分别是:第一,水是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为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点为零摄氏度,沸点为一百,四摄氏度密度最大,为一克一毫升;第二,河流;第三,指江河湖海洋;第四,稀的汁;第五,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第六,用于洗衣服等的次数,第七,姓。我为什么要列举这些解释在这里呢,就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到词典里的水的解释是什么,是怎么划分的。既然说到怎么划分的,那么我先来归纳一下词典有关的解释,我认为可以两大类,第一类为自然意义,上面列举的前四个;第二类为社会意义,上面列举的后三个。我为何要这样归类呢,因为接下来我就要讨论这两方面的即自然意义和社会意义这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先从自然意义说起。根据第一点解释,水的在化学学科的解释,由于我不是化学专业,所以在这里我就略去这方面不谈。那么我要说的是它第二第三点解释,关于这两点解释,在古籍中倒有一些记录,如“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的水就是广泛意义上的水,那么进一步延伸,到它对自然的功用上来,那么就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或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这里的几句诗说的就是它能滋润其他植物,以帮助它们成长茁壮。当然了,平时所说大地干旱,求降甘霖,这里的甘霖说的也是水,只是它不同形式的化身而已。自然中的水,合理利用就好,不合理利用就会被农作物带来灾害。例如,连降暴雨,或者降雨很少,尤其在庄稼的生长季,太多太少的水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从而影响到它的产出。不过这个我们也无法控制,毕竟下雨时自然现象,我们无法掌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能做就是预测,及早做好防范,把水对植物的危害减到最少。不仅水对植物重要,对鱼等的动物也同样重要,鱼离水而亡。在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那么接着我要继续说的是它社会意义的方面,因为我们生活的圈子就是社会,这是必须要谈谈的话题,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记得我们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学到一篇有关水的文章,不过那说的只是水的形式,而不是从社会层面说的。不过考虑到我们的小学时的智商发育还不健全,说那么多那么深奥的意义我们也不懂,因为小孩头脑简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我们能了解的不是是比较感性的东西,而且还要是比较日常的东西,这样才能加入我们小学那时的理解,不然,就如囫囵吞枣,也不知其意,学了白学。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的身体大部分都是由水组成的。如果减去水的部分,可能我们就如同枯槁那样的身材了,那么皮肤也是干皱皱的了。正因为水是我们身体的终于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大量的水进行补充,因为我们体内的水一直都透过我们的皮肤进行蒸发,不管我们发没发现,它搜蒸发了。只不过有的蒸发比较明显,有的蒸发不明显。例如出汗就是很明显的蒸发。蒸发我们体内的水分,可以帮助我们排毒,从而促进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维护我们的健康,我们才能有强壮的身体去学习和工作。
好了,到这里才是我最想它的,那就是它被赋予人格的那方面。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首先我解释一下它的意思,不然太文言了而显得文绉绉的。根据我电脑理解,我认为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具有崇高品德的人,像水一样。水对万物有好处,但不去争功,生活在人人都讨厌的地方,所以它就接近于道了。老子这里的水就是赋予它独特的人格魅力,有功不争,所处地方不好也不去管它。这是一种淡泊,一种只求自己心安,造福别人去低调到尘土里去的精神。在那个战乱频发的时代,发出这样的感慨很多人或许就认为老子是明哲保身,但是我想说的是这里的.不仅仅是明哲保身的问题,更是有人家的仁爱之心,甚至可以说比儒家做得更好。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见这个帮助是有在穷富之间徘徊的,可是老子的帮助呢,确实同等的,在这句话中品出的水的做法就是爱人助人而不去争名夺利,一切为了至善,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恬淡。
这种水精神在那个时代尚且做到,可是到了现在反而做得不太好。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应该是越来越好,越来壮大才对,为何是走下坡路的趋势呢?那些拾金不昧,那些功成名就而激流勇进,那些做好事不留名的水一样的精神到底被人们遗忘到了哪里呢?人们那颗质朴的灵魂到底安放在那里?如果说,是这个世界的喧闹,或者说是这个世界的繁华,让我们迷途而不知返,我们为何不去像古人那样,做人做事若水。做到水一样淡泊低调,还会有那么都为争名夺利而弄得妻离子散,弄得家破人亡的事件吗?有水那样的无争,去努力造福人们而不留名,而不是处处想超越别人,会有那么多大学生被投毒时间吗?若果有水那样的坚韧,那样的刚柔并济,会有那么多轻生的现象出现吗?如果人人都有一份水的明净,这个世界会那么地庸俗不堪,会那么尔虞我诈吗?拥有水品格的人,是不会有这些不好的念头的,因为他们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欲望的存在,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华富贵,在他们眼里都是浮云,都是粪土。
生活中,有小小挫折,小小磨难,心里就承受不住,从而逼自己走到生的对岸。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意之事仅有一二,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这八九不如意之事呢?要我们就是要有水的锲而不舍,越挫越勇,不汇到大海誓不罢休的豪情壮志,正如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工那样。人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没有跨不过的坎,只要我们自动水精神激励自己,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拥有水的游刃有余,不苛求别人,不埋怨自己,不卑不亢,坚持那么结果便是一番优美的风景。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人成语负荆请罪来,负荆请罪相信大家对此都不陌生,说到就是蔺相如靠三寸不烂之舌而位居廉颇上面,廉颇就不服,就想报复他。但是蔺相如就是不想和他见面,免得发生冲突。这是为什么呢,蔺相如说,为了国家安全,我们一文一武,缺一不可。我躲着他不是害怕他,而是不想与他发生无谓的争论,更重要的是不想让国家有危险。在大堂之上我连皇帝都敢直谏,只要我有理。廉颇后来知道了就负荆请罪,最后两人成为了刎颈之交。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运用水的以柔克刚真是到了极致,近乎完美,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可谓智人也。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之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呀。
如杨修,鳌拜,年羹尧这样的有各自才能的人,为何下场是如此的惨?大家想过没有,因为他们太过恃才傲物,太过个性张扬,不得懂内敛,也就是说缺乏水的帮助别人而不去争功,缺乏低调的作风,从而给自己造成杀身之祸。谁说他们又不是自食其果,玩火自焚呢?纵观中国历史,开国名臣大多在取得胜利后,被杀害。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功臣不懂得及时抽身退隐,想要加官封爵;其二是皇帝心胸太过狭隘。但是总的原因总离不开他们缺乏水的柔韧,水的宽广,做不到水的无争。若果大臣功成及时抽身退隐,做到水的无争精神,那么至少可以安度晚年,保得全身;如果皇帝懂得水的宽广,能够刚柔并济,那么也不会造成自己的皇城被蚕食鲸吞,因为朝中人才济济,谁还敢去侵略呢?所以治国离不开水的精神,一旦脱离了水的精神,一切皆是荒唐。“狡兔死,走狗烹”这样的名言更是荒诞不经,真是一点水的哲学都不懂。用这名言去做事的更加无法理喻,有功无争,清静无为,便能安身立命。
再如拿破仑,一个军事奇人吧,可惜最终也兵败滑铁卢,终究不得安身立命,为什么呢?因为他太争强好胜,穷兵黩武,不懂用水的柔软去征服臣民,靠得的是武力,其失败也在情理之中。不懂运用水的精神去处理具体事情,必败无疑。
为人处事处世,都要讲究水的精神。水的精神,不是天生下来就会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不断感悟,不断实践总结,然后才能它融进自己的血液里,在给我们的成长提供营养。如果现在还没有认识到水的精神,读书吧,书海里看看先哲的精辟的话语,然后把这些精辟的话语活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其中也是水灵活性的具体体现。不经过实践的知识是死的,经过实践才能让水的精神更加灵动地展示出来,迸发出更多的能量,让我们更加受益匪浅。
刚柔并济,以柔克刚,这才是水的最重要的东西。中国功夫最讲究这个以柔克刚,所以中国功夫才得以代代延续,薪火相传,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水的精神的融会贯通,不断发散,不断拓展,才能让它自身的生命力经年不衰。如果人人都能稍微做到一点点水的坚韧,水的刚柔,我想这个社会会更加和谐安定,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切,皆从水开始,认识水,了解水,领悟水,活用水,(这里说的水不仅是它是自然意义,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意义。从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不够全面的,自然意义说得太多了,社会意义说得太少了。而恰恰相反,自然意义从属与社会意义的,排在首位的应属它的社会意义。脱离了社会,它功用再大,也毫无意义,从而变得一文不值。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离不开社会。而它的作用要人利用它,并且需要不断有人去传承它,它才会更加更加丰满,不断被完善,不断地去规范大家的行为,从而形成一种自动的约束力,这个自觉的约束力可比法律的约束力要有用得多,因为这个是内心的纯净。要正其人,必诚其意,齐其心!)才得以安身立命,得以继往圣绝学,天下才得以太平!
篇12:论对错散文
论对错散文
差不多有一阵了,我也渐渐的麻木在家,我能思考,我能理解事态。我知道我该做什么,但是却不会付诸于行动。
利益观已经让人们欲望满身,我都是理解的。
或许渴望在深夜有一个女孩和我交谈这世界的是是非非。
大概没有这种耐得住寂寞的女孩。人生是一句话,船到桥头自然直,却没有人会问这中间的过程,怕麻烦的人有我,我却能知道这种过程,或许是求生欲吧。从小学开始我就上了很贵的封闭学校,大部分人都知道这种学校,却不知道封闭学校的人性如何。老师多数于闲,不会教多,喜怒,喜骂,喜择,如果说一个学生一天时间,那么有百分之35时间是在郁郁寡欢,这种环境更能让人激发各种优点我倒是不否认,两极分化也是必然的,有好有坏,但目标都是指向对自己有利,我认为封闭式好在更能培养人的'价值观,从一张白纸的孩子开始争利益,有了利益开始内心膨胀欲求不满,诗人说这过程是一种消遣,我只认为,这是迷茫的开始,你相信哲学吗?理解吗?人半生中找不到自己的哲学一直迷茫着,快节奏的社会,已经不会给人悠闲的时间去想,大脑的负荷运用根本就是让人的身心疲惫,麻痹了思想,所导致的便是恨这世界,已经有很多素材都是在讽刺如今了。
我当了个小偷,在夜里翻窗户去教室偷别人书包里面的钱,也一直没被发现,可意料总是有的,朋友两三人,见我每日吃喝自然追问,我想看看他们是不是真心,可惜他们也只是被利益驱使,我冷静不下来,慢慢沉浸在这种生活里,我相信我想生活好年纪小没能力只能偷,而且回报大,一当就是5年,大学了我也不会天真的去相信朋友,深交的人少,总归是落寞的,我便开始讽刺这社会,就算是想的,我想写出来,我想让你们理解更深层,我有心理问题?我都知道了为什么不让你们知道这社会背后的瑕疵?人是不会回头看路的,中年人懂的是享受,年少的人意气风发争这一利益,老年人呢?回头过了,却不懂别人的想法一味地教孩子怎么样不吃亏一味的用语言来说道理,这算什么?强盗吗?孩子都是一张纸,你非要他理解这社会,知道什么是抵制吗?大概没有人会知道。
曾经看到学心理学的博士轻生了,要对比的话,什么都不懂的三岁孩子很快乐的在学校玩耍。论人的接受能力,孩子的接受能力最低不知道就是幸福,所以仍然快乐着。心理学的博士认知极广,为何轻生留下悬念在电视新闻播放?只要是事,都有道理,大概没人会去认知,人是感性的动物,知道节奏是什么,并且会考虑对自己有无利害。
突然酒醒了,不明觉厉。
篇13:散文:论诸葛亮
散文:论诸葛亮
在中国,诸葛亮这个人物因《三国演义》的广为传布,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无论是长相,还是才艺、文章、为人、道德,诸葛亮都堪称千古一男,简直就是智慧和忠诚的化身,没人不爱,没人不敬。
中国人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历来喜欢以“忠”和“奸”、“善”和“恶”作标准,进行二元划分。好的什么都好,被捧上天;坏的什么都坏,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这个标准以及思维方式,很不科学。
自古以来,就有大奸似忠、大恶若善的说法,“似”也罢,“若”也罢,无非是说“忠”与“奸”、“善”与“恶”,在表现形态上,很容易混淆视听,不易区分。一个人,可能此忠彼奸、此善彼恶,定起性来,往往悖谬。况且,评判者所持立场不同,结果可能迥异。
何谓“忠”?一般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作为政治人物,诸葛亮官拜蜀国丞相,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就是要服从君王刘阿斗,为蜀国及其民众谋福祉。诸葛亮是忠臣吗?有人曾断言读《出师表》不流泪不可谓忠,言者将《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忠”的铁证。
我们不妨翻检几则史料看看。写《出师表》时,诸葛亮以顾命大臣自居,可谓朝纲独断,权倾朝野。文章中不仅规定了内政外交的方略,而且对军政人事进行一一安排,一竿子插到底,没刘禅说话的份。就以人事而言,表面上是举荐,其实就是安排。这些人,一个个首先就被定性为忠臣良将,并说成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毫无商量的余地,堵住刘禅的口,将刘禅套得死死的。刘禅能说什么又敢说什么呢?不重用忠臣良将,不遵从先帝遗命,性质可严重了。多么的老奸巨猾,多么的专横跋扈!能把政治玩到了这样高的水平,差不多就是艺术了。
刘阿斗名为君,实际上,不过是任诸葛亮摆布的一个木偶而已。如果这个木偶稍不服从,诸葛亮就把先帝遗命抬出来,又是哭又是闹。弦外之音不言而喻:不听我诸葛亮的话就是不听先帝的话。阿斗不能不考虑后果。违背先帝遗命,就会被置于道德的.被告席上,陷入非常不利和危险的境地。从伦理上讲,不听老子的遗命,就是不孝顺。反对诸葛亮“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主张,就会失去牢固的政治基楚。这样,诸葛亮就有了充足的法理废阿斗另立甚而取而代之。我发觉,中国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政治人物在玩弄政治手腕时,总会冠冕堂皇地利用正义之名、道义之名、神圣之名,以满足自己的贪欲。而且,还让你找不出更好的理由来反对。相比较而言,诸葛亮不过是贪得巧,贪得含蓄,贪得高明。他贪的是名,贪的是名垂千古。阿斗也真怪可怜的。诸葛亮所作所为,从表面上看,无不是为他着想,为老刘家着想,明知不对头,却也只能哑巴吃黄连。老实说,比起汉献帝,刘禅也不过就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关系而已,好不到哪里去。
蜀国偏安西南,地狭民贫,国力薄弱。按常理而言,为政者应该抓经济建设,兴办教育,蓄养国力。诸葛亮却偏要推行先军政治,以弱击强,出兵伐魏。道理其实很简单,不伐魏,诸葛亮一手遮天的地位就无法巩固,自己名垂青史的美梦就会破灭。不是没有人反对他这样做,谯周就说过,却被他“汝忘了赤壁之战乎”大加斥责。诸葛亮权倾朝野,党羽众多,哪个不想建功立业,加官进爵?没有诸葛亮给他们提供北伐的舞台,他们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吗?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还愿自讨没趣?
就是在这种私欲的驱使下,蜀国文臣武将,可谓一拍即合。因此,不顾蜀国国力,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发动了注定失败的北伐。结果呢,诸葛亮自己倒是风光,后世为他建祠堂,永续香火。歌功颂德,溢美之词,不绝入耳。一将功成万骨枯,蜀国却从此人才凋零,国更弱,民更贫,一蹶不振,加速衰亡。”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可见一斑。可恨的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不反思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不知权变,继续顽固地推行诸葛亮的那一套,终于亲手埋葬了蜀国。
政治上,诸葛亮推行“一言谈”,排斥异己,无情打击。李严就是一例。至于马谡,不过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已。倒是可惜了魏延,智勇双全,只因不识时务,爱和诸葛亮唱反调,结果身首异处,死于非命,叫人扼腕叹息。
难怪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只说”诸葛多智而近妖“,对于其”忠“,只字不提。对诸葛亮的看法,鲁迅是有保留的。
政治领袖,如果心里不真正装着百姓,不以人为本,不依法治国,含有私心杂念,沽名钓誉,政治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诸葛亮如此,拿破仑、希特勒又何尝不是这样?
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诸葛亮平南之后,大力兴办教育,发展蜀国经济,健全蜀国法制,推行民主政治,结果又会如何呢?
回到开篇的话题上来,诸葛亮是忠臣吗?尽管他特别会作秀,但历史是无情的,事实就摆在那里,无论怎样粉饰,都掩盖不了真相。
篇14:杂论散文
杂论散文
我们谈谈人生,谈谈感情,谈谈生活,谈谈理想,谈谈未来,谈谈老年,谈谈儿女。
每个人都有遗憾,即使是游戏中的一个误差,或者是曾做错的一件事,也可以是你错过的人错过的感情。
人越逃避就越容易,在生活中,请不要逃避,那样只是一时的安心,以后会有大把的机会让你去后悔,每个人都有权利,每个人都有承担,所有你的义务,你不要去逃避。
感情,没有感情的人是个空壳。但有的时候,要理智的去感情办事,该控制的感情,也要去控制,不能胡来,不能用所谓的“感情用事”!
每个人都有梦想,你梦想你的未来幸福美好,你梦想你的未来幸福安定,你梦想……对呀,这是你的梦想,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让你的.未来更加光明。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所以不可能全部是优点,所以你在看待别人的不好时,也同样在你身上找找不足,不要去嘲笑他人,总有一天你看不起的人是你瞧不起的神!
这势力的社会,你也只能不断加强自己,让那些看不起你的人去撞墙。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你有优点,别人也有,是,别人有缺点,你难道就没有吗?记住你说的每句话,以后你会为你的不长眼付出代价。
你曾经的一切,你未来的所有,都只是你一念之间的差距。你没有资本,所以你必须勇敢去闯,你必须勇敢的去追逐你的梦想。
不要怪一个人为什么不陪你走到最后,很多原因,每件事,每个人,每次别离,每句道别,每个每个的每个。有些人教你怎么爱上,但没有教你如何遗忘。他也希望你的未来可以更美好,他也想要你的心情可以更灿烂,但他没有办法陪你最后,陪你长大没有办法陪你终老。
人的一生,有失有得,有离有合。我们也只能像苏轼那样豪爽的期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能做到比伟人伟大,我们可以学着伟人成长。
人越长大越孤单。这句话很经典,孤单是你内心的不相信,是你的多虑,是你的太在乎,是你的不理解。都说初中友谊最长久,嗯,小学时不懂事,高中太沉重,大学太多心计,工作的时候太势力。呵呵,我真的笑了,还能不能好好的爱了。
你有你坚信的未来,他有他自己的路要走,相遇不易,记得好好珍惜。分离很平常,毕竟一生那么多的坎坷;毕竟,有些人交错后就转身。
相信生活,相信未来,相信自己,相信感情。
未来很美,但你要勇敢去闯!
篇15:论老实话散文
论老实话散文
人与人是如此,国与国在这里却不一样。国与国虽然也讲友谊,和人与人的友谊却不相当,亲谊更简直是没有。这中间没有爱,说不上“真心”,也说不上“真话”“真心话”。倒是不缺少客气话,所谓外交辞令;那只是礼尚往来,彼此表示尊敬而已。还有,就是条约的语言,以利害为主,有些是互惠,更多是偏惠,自然是弱小吃亏。这种条约倒是“实话”,所以有时得有秘密条款,有时更全然是密约。条约总说是双方同意的,即使只有一方是“欣然同意”。不经双方同意而对一方有所直言,或彼此相对直言,那就往往是谴责,也就等于相骂。像去年联合国大会以后的美苏两强,就是如此。话越说得老实,也就越尖锐化,当然,翻脸倒是还不至于的。这种老实话一方面也是宣传。照一般的意见,宣传决不会是老实话。然而美苏两强互相谴责,其中的确有许多老实话,也的确有许多人信这一方或那一方,两大阵营对垒的形势因此也越见分明,世界也越见动荡。这正可见出宣传的力量。宣传也有各等各样。毫无事实的空头宣传,不用说没人信,有事实可也参点儿谎,就有信的人。因为有事实就有自信,有自信就能多多少少说出些真话,所以教人信。自然,事实越多越分明,信的人也就越多。但是有宣传,也就有反宣传,反宣传意在打消宣传。判断当然还得凭事实。不过正反错综,一般人眼花缭乱,不胜其麻烦,就索性一句话抹杀,说一切宣传都是谎!可是宣传果然都是谎,宣传也就不会存在了,所以还当分别而论。即如贝尔纳斯将他的书自题为《老实说》,或《老实话》,那位美国客人就怀疑他在自我宣传;但是那本书总不能够全是谎罢?一个人也决不能够全靠撒谎而活下去,因为那么着他就掉在虚无里,就没了。
篇16:论情散文
论情散文
问世问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
人世间,情难捉。就像那浩瀚的星空漫无边际;就像那碧蓝的大海没有尽头;就像那雄伟的山群气势磅礴。情琢磨不透,似浅非浅,似懂非懂。
古何为情?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椁。
古人共同一世,一世共生,续红尘,落因缘。爱情总是比想象比现实美丽,立山盟海誓,伴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有多少可歌可泣如彩虹般绚丽的爱情却终将毁灭了,罗蜜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此不平凡的爱情却不能到终成眷属,长相厮守。
今何为情。
海边拾贝,只顾去挑最美丽的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在财富与面包面前,多数人很难抉择,倒不如选择一个实在的面包,在物质下共同去创造财富,来成就自己的.辉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落花之约,看日落等日出的久伴之人!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常圆,天意如此,涟漪己起,倒不如静待,看花开花落。
从古至今,月圆了,晨曦知道!月缺了,繁星知道!芊芊莺语,折笔还念,愿春的花在秋里开出来,却不愿冬的雪在夏里飘起,情自古与月一样,此事古难全。
篇17:论情人散文
论情人散文
“情人”的概念是什么?“情人”,字典里的解释是,恋人或感情深厚的友人。可是现代人的解释是“见不得光的、家之外的、感情深厚的、什么都可以做的、男人或女人。”
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袁郊《甘泽谣·圆观》:“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韦应物《送汾城王主簿》诗:“芳草归时徧,情人故郡多。”《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吾兄生平可曾遇着一个知心情人么?”《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二》:“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赵令畤《商调蝶恋花份狠捍》:“击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汤显祖《牡敌凑妗罚骸耙灿忻廊俗约倚凑眨寄与情人。”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啊,河那边相对着的三颗星,顶上一颗青白色的大星不就是他的情人————织女吗?”
从这么多古诗词可以看出,“情人”古今中外无处不在,并且每个人都在渴望着“情人”的出现。
可是“情人”的感情到底有多深?“情人”到底该是什么样的人?又怎样去衡量“情人”对自己的爱呢?
也许每个现代人都很想知道,很希望那个在家之外迷恋自己身体、一直说爱自己的男人究竟有多爱自己?
他口口声声说爱你,搂你在怀里的时候,他会求你不要离开他,他说他不能没有你。
他说他对老婆已经厌倦透顶了,他现在只爱你。
可是他每月的工资呢?领了工资之后,他怎么不拿出来交给你呢?
这就是他的爱吗?既然不爱老婆了,为什么还要把工资交付那个已经十分厌倦的人呢?
你只是他的“情人”,“情人”怎么能和老婆比呢?
老婆是他花费巨资娶来的,而你,只是他没费吹灰之力就泡到的,你们的差距大着呢。
但是他说他只爱你,每次想见你时,他就会说:“我好想你,我爱你。”
那么你何不趁机问他说:“你拿什么爱我?给老婆的一切你能够给我吗?”他肯定会无语,或者转移话题。
如果你说:“亲爱的,我今天看中了某样东西你可以送我吗?”他肯定会打着哑谜或者装做没有听见。
如果晚上你发烧了给他打电话,假如他敢接的话也会在电话里乱说着什么搪塞你,然后马上挂掉,你再打时他已经关机。
为什么,老婆一个电话,他就屁颠屁颠的丢下一切往家跑呢?
你自己躲在自己的天地里,烧的昏天黑地,哭天抹泪,他却在家陪着老婆孩子吃海参大虾呢,你发烧,你病死,他也不会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的,因为那个时候他不需要你的身体。
这就是“情人”,就是那个说:“我爱你宝贝,求你不要离开我”的男人。就是那个说:“看见老婆就厌烦的男人。”
这样的男人真的爱你吗?答案很明显是根本不爱。你只是他寻欢作乐的工具而已,或者只是他拿来炫耀的一种私人物资而已。别人都有“情人”他没有,说明他的失败,他也找到了,他就可以耀武扬威了。“情人”只是他的'一个面子而已。
他可以给老婆一切,他能给你什么呢?他能带老婆参加一切的聚会,他能把你介绍给谁呢?除了他需要的肉体上的发泄之外,他还能给予你什么呢?他可以在“情人”身上试验各种他想要的姿势,无论你多疼他都敢做,他却不会忍心在老婆身上试验。这就是那个说爱你已经不爱老婆的“情人”。
似乎每个女人都知道这一切,可是依然割舍不下,那个所谓“情人”对你的根本不是爱的“爱”。
女人很傻,女人是感情动物,女人因为傻,因为容易动感情才容易受伤。
“情人”不可能给你什么,你一定记住,“情人”只是发情时需要你的那个不如xx的小人。
女人因为感性,所以一旦和某个男人经历过,哪怕一次就会割舍不下。可是男人不是,男人可以去找不同的小姐,一天换一个,他从来不会去怀念哪一个。这就是男人与女人对感情的不同之处。
所以女人们,不要相信“情人”的谎言,不要相信“情人”所谓的“爱”,除了老公,其余的男人都是假的。
可是女人依然不能够醒悟,依然傻傻的期待,依然为那个衣冠禽兽付出自己的青春,付出自己的一切。
你要知道,“情人”只是“情人”,他不可能给你名分,不可能给你一个家,不可能给你,他给予老婆的一切。
所以女人们醒醒吧,不要太投入,他只是在玩你的身体,在勒索你的感情。你为什么还不清醒呢?你也可以玩转他的花心,让他费劲心思就是得不到你,千万不要把感情和身体全部的交付与他。
即使真的做了他的“情人”了,也不要因为他的狼心狗肺而伤心,就当作一场游戏一场梦吧。
梦醒了,不要痛苦、不要伤心、不要落泪,前方还有路,路边还有你温馨的家,家里还有期待你的老公和孩子。
【名利论优秀散文(精选17篇)】相关文章:
蒙田随笔全集2023-04-23
古文观止读后感高三2022024-01-19
活给自己看五年级作文2023-10-06
古文观止读后感高三2023-05-05
一片冰心小学生作文2022-12-18
古文观止读后感2024-01-15
古文观止读后感作文2023-01-08
蒙田随笔殊途同归2023-05-21
高中生必读优秀作文2022-09-13
精选作文论生死之谈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