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职场还是要有点主人翁精神(精选9篇)由网友“扭腰房地产巨鳄”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身处职场还是要有点主人翁精神,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员工还是要有主人翁精神
04月09日 来源:《管理学家》
这个题目一定会招致很多人的质疑:企业真正的主人是老板,员工都是打工者,凭什么能做主人翁?
从传统意义上,在民营企业,员工是不可能做主人翁的,真正的企业主人当然是老板。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很多人抱有严重的打工心态:工作都是为老板做的,自己就是为了挣点工资。因此,只要不影响工资奖金,工作上投入越少越好。更严重的,工作上拈轻怕重,报酬上斤斤计较,在态度上消极被动,甚至偷奸耍滑。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对临时性的额外工作,更是想方设法推脱。这就是让老板和管理者困惑不已的打工心态。这种心态从民营企业发端,已经深深侵入国有企业、甚至国家机关。
其实,这种心态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等组织,更直接影响的是员工本人的职业发展。
客观上讲,付出劳动,就要有劳动报酬,这一点天经地义。所以,当员工“斤斤计较”自己的工作报酬时,也不应该受到过多指责。但是,工作本身的回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果员工紧盯工资报酬这一种回报的话,可能会忽略另一个更重要、更具有战略性的回报:那就是人力资本的积累。
员工的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经验、技能。实际上,知识、经验、技能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用来劳动,一个是用来投资。
把知识、经验、技能的功能定位为“劳动”,必然产生打工心理。因为,劳动就要有劳动报酬,劳动报酬通常表现为工资、奖金。因此,仅仅关注自己的工资奖金就是把自己定位为劳动者,劳动者在民营企业就是打工者。打工者自然就会产生打工心态。一旦打工心态成为主流心态,管理者就会陷入前文所说的尴尬。
其实,知识、经验、技能还有另一个功能,那就是投资。我们所说的人力资本正是强调的知识、经验、技能的资本属性和投资功能。按照人力资本的属性分析岗位,会得出另外一个重要结论:
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股份制公司,员工与老板都是岗位股份制公司的股东,只不过,员工投入的不是货币资本,而是人力资本,具体形式是知识、经验、技能。员工要求的回报也不表现为利润,而是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也就是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这种把知识、经验、技能当作自己的资本的员工,关注的首先不是工作之后的工资回报,而是工作之后的知识、经验、技能是否有所增长。就像企业老板一样,老板投资创建了公司,同时也参加公司的工作和劳动,但是,没有几个老板真正关心自己的工资奖金是多少,而是关心自己的投资回报―利润的高低。因此,关注投资回报是典型的老板心态。当员工关注的焦点从工资奖金转移到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时,员工的心态也就从打工心态转移到了老板心态,只不过他不是企业的老板,而是岗位股份制公司的老板,或者简称岗位老板。
我们把这个理论称为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职业观、利益观或价值观,它的最大功能就是扭转员工的打工心态为主人翁心态。使员工在打工心态下认为是吃亏而不愿意做的事,变为不怕吃亏而积极做,甚至是主动做别人不愿意做的“吃亏”事;甚至可以把以打工心态精于“算计”的“精”员工改造成企业需要的不太算计的“傻”员工。
例如,老板雇用了20个员工,就相当于成立了20个股份制公司,雇用了20个总经理。但是,这些总经理有“精”的,有“傻”的。老板给他们各布置了三个工作,“精”员工只做了一个,老板没有考核,照发工资600元,“傻”员工做5个,也照发工资600元。按照打工心态,当然是做一个工作挣600 元的员工“赚”了,属于“精”员工;做5个工作挣600元的员工“赔了”,属于“傻”员工。但是,当按照“员工是人力资本投资者”的理念分析时正好相反:老板给他们各自三个工作,就相当于给他们三次积累知识、经验、技能的机会,也就是三次分红的机会,“精”员工分红了一次,而“傻”员工分红了5次。“傻” 员工相当于“精”员工分红的5倍。按照同比例分红的原则,老板在“傻”员工岗位的分红相当于在“精”员工岗位分红的5倍。在下一步追加投资时,当然是追加给投资回报率高的“傻”员工,
结果,“傻”员工工资越来越高,职位也越来越高,职业生涯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精”员工长期得不到老板的投资,最后,越来越萎缩,最后倒闭了。也就是下岗了。
因此,同一个事情,按照劳动者定位、打工心态是一个判断,按照投资者定位和主人翁心态又是另一个判断。显然,第一个判断既不利于企业,也不利于员工;第二种判断,不仅是企业需要的,更是员工需要的。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树立主人翁的精神,主人翁的意识和心态从事岗位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员工还是要有主人翁精神。
员工要有主人翁精神,这不仅是理论推导的结果,更是职业生涯成功者的经验总结。
事实证明,在所有成功人士的身上,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出这种主人翁的精神:把工作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甚至比关心家事更关心工作;主动、积极、负责、奉献、坚持、追求成功、永不言败。他们不贪图名利、不计较得失,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以“怎样才能更好、怎样才能更快”的标准处理每一个工作细节。他们这样做时,可能没有刻意地想得到什么,但是,只要长期、坚持这样做了,该得到的,基本都能得到。
例如,王进喜,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工作艰苦,始终以主人翁的心态工作,不仅把1205钻井队的日进尺业绩保持全国第一,为大庆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自己成长为中央委员;张秉贵热爱岗位,苦练技术,热心服务,不仅练就了“一抓准”、“一口清”的绝技,还创造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经验,最后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人大代表和常委;汤彬作为残疾人,在叉车司机的岗位苦练技术,最终成长为优秀的叉车司机,在中央电视台《状元360》表演时,仅用 3秒钟,就用叉车完成了穿针引线的绝活;臧勤作为出租车司机,用心钻研,掌握行车和交通规律、研究乘客心理、学习沟通技巧、精于成本核算,竟然连续七年月收入8000元以上,最后,被请到微软的讲台给中层干部讲课;许三多尽管能力被很多人瞧不起,但是,凭着执着的拼搏、专注的努力,发扬不放弃的职业意识,不抛弃的团队精神,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征服了全国观众。
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现实的还是虚构的,事例都举不胜举。而他们表现出的精神,就是我们所说的主人翁精神。
当然,也会有人不以为然:这种精神更现代的概念应该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自动人假设理论。主人翁概念早就过时了,现在提主人翁精神,不是冷饭热炒吗?
其实,我们认为,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实现和“自动人”假设固然是更现代的、很权威的西方概念,但是,它与我们说的主人翁理论还是有区别。人本主义完全站在自我的角度,强调人在本性上的需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符合自动人的特征。但是,毕竟,人都在集体之中,有时候,不可能完全自我地追求价值实现,总是需要一些妥协,需要一些服从,甚至需要一些奉献。这时,自我实现的理论可能就会遇到挑战。连马斯洛自己也承认,真正能够自我实现的人只有 1%。而我们需要的是,所有员工都具有主人翁精神。那么怎么解决这个矛盾?
岗位股份制理论巧妙科学地把中国传统的主人翁理论与西方自我实现理论进行了结合,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传统主人翁理论是基于集体主义哲学,西方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是基于个人主义的哲学。能够把集体主义精神与个人主义精神连结在一起的枢纽,就是岗位。岗位向上连结着集体,向下连结着个人。集体主义精神下的主人翁要求为集体做贡献,但是贡献的着力点是岗位;个人主义精神下的主人翁要求实现自我价值,但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也在岗位。所以,无论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都要求员工以主人的心态做好岗位工作。换句话说,只要员工树立了岗位主人翁精神,以主人翁的心态做好岗位工作,就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符合了传统意义的主人翁的要求。
因此,哪怕是打工的,也还要有主人翁精神。即使不是企业主人,也是岗位主人。
篇2:身处职场要学会拓宽自己的眼界
在职场中打拼,不要总局限于整天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了想要有更多的收获 ,我们必须得学会去做一些能够令我们成长的事情。
一、在领导的眼里工作没有分内分外
对员工来说,工作似乎都有分内分外之分,但在领导那里,所有工作是不分分内和分外的。优秀而最好的员工在优质高效地做完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后,总能自觉地协助同事和上司做好属于团队、属于公司的工作。他们总能跟上司或跟同事结成一个视角,抱定一个目标,坚守一个信念。为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或都是与自己有关的。正是这种顾全大局、豁达大方的姿态和品质让他们闪闪发光、与众不同。
有些人也许分内的工作做得还比较扎实,分外的工作就淡然处之,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工作态度肯定得不到上司的赏识。而那些对分内工作尽职尽责,分外的工作只要有益于人、有益于单位、有益于社会的事情也会热心去做,且尽力而为的人,不仅从中获得了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补充,增强了个人的工作能力,也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受到领导的器重和组织的重用。
二、规定动作是基本分,自选动作才能加分
有的体育比赛项目,比如跳台跳水设置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比赛规则与评判标准。“规定动作”考察的是一个运动员的基本水平和能力,而“自选动作”则是考察运动员的卓越水平与能力。
所以,一个运动员要想脱颖而出,取得奖牌,除了做好基本的“规定动作”之外,关键地是要把“自选动作”做精,做出彩来。“基本动作”做好只能得到基本分,而“自选动作”做好则能拿到高分,得到冠军。
其实,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分内的事情相当于“规定动作”,分外的事情相当于“自选动作”。完成公司规定的业绩目标和布置的工作任务,应该说是每一个员工的本份,如果你做完了“规定动作”,完成了既定的目标,获得工资报酬是没有问题了;
如果你“规定动作”做得好,超额完成了任务,你会得到表扬和奖励;如果你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还能够站在公司的角度、领导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做了不少“自选动作”,帮助公司获得更大的绩效,那么,加薪、重用和晋升的机会也在等着你。
三、做好分内兼顾分外让他走进了微软总部
好几年前,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微软公司上海技术中心当了一名统计员。上岗伊始,他发现公司业绩统计表按月上报,经理月末才能看到,这不仅影响经理对公司业绩的及时研判,也不利于员工个人业绩的改善。
于是他就动起了心思:如果改为每天上报一次,从经理的角度看,岂不是可以更及时有效地协调督促工作?也有利于每位员工自我检查对照,提高工作绩效?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经理,并利用业余时间改造系统,成功地变月报为日报。
此后,在受命组建微软亚洲现场支持中心和担任亚洲区业务经理期间,他又从总部角度考虑,提出开展成本控制和财务预算分析,并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使中心赢利能力大为提高。他的付出受到了公司高层的关注。两年后,这名青年走入微软总部,成为最年轻的业务主管,他就是微软高级财务分析师邱伯毓。
有些人只求分内的工作尽职尽责,老板、领导没有安排的工作或者是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就不会主动地去做了,更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开创性地工作。那么,这些人的工作往往也只是平淡、平庸,不会有突破,更不会有建树。
四、分内的事保饭碗,分外的事保晋升
身处兵的位置,在当好兵的同时,却善谋将、帅之事。作为普通员工,能主动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分内的事保饭碗,分外的事保晋升”――这正是邱伯毓的特质和成功之道。
邱伯毓的职业经历告诉我们,仅仅做好份内的“规定动作”是不够的,只能保住自己的饭碗而已。要想有所作为,担当重任,还要积极做一些公司里急需解决的分外“自选动作”。
许多人总是抱着上司安排什么干什么,工作说明书上怎么要求就怎么做,反正把份内的工作和事情干好,不出差错,对得起工资就行了。按说,能够坚持做到这些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看看自己的工作还有没有改进的地方,看看公司的其它业务自己能不能出把力,看看自己还能给团队或公司做些什么贡献,如果坚持这样自动自发地想,坚持这样自动自发地做,我们的职业价值和职业生涯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
篇3:白领身处职场的处世之道
在狼的身上,我们发现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
在狼的身上,我们发现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正如英国动物学家绍。艾利斯所说:“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有情感者,莫过于狼;最具韧性者,莫过于狼;最有成就者,还是莫过于狼。”
一、自知之明
狼也很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贯穿一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确立的人生目标。
二、卧薪尝胆
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
令人羡慕的白领丽人,亦有生活的烦恼,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我”又“失去尊严”是知识女性的一道人生题目。
三、众狼一心
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
一个令人愉快的工作氛围是高效率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快乐而尊重的气氛对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在工作的每一天都要身处毫无生气、气氛压抑的工作环境之中,那么员工怎么可能会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呢?
四、顺水行舟
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处于30岁~40岁的白领女性,一般都在工作中小有成就,期望做事尽善尽美,满负荷的工作使神经绷得紧紧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矛盾、对自己过高的期望与这一期望难以实现的矛盾,构成了白领丽人们严重的心理压力。
[白领身处职场的处世之道]
篇4:身处职场,你无权沉默
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遵守规则比具体的结果更重要,除非一把手授意,否则在会议中保持沉默或者谈谈天气永远是不犯错误的最佳保障,
□谁谁谁(上海)
在时下的一本畅销书《硬球》中,一名美国政治家写道:永远要对原则问题说“是”。正是因为充满了这类职场智慧,这本书如今理所当然成了职业人士的“红宝书”。
工作中对原则问题说是,对具体问题保持缄默,道理其实和两个人初次见面不妨畅谈天气一样浅显易懂,不过道理虽然简单,但放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却不免产生千奇百怪的具体形态。
事实上,在国企中,这样的问题往往不成为问题。因为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遵守规则比具体的结果更重要。除非一把手授意,否则在会议中保持沉默或者谈谈天气永远是不犯错误的最佳保障。中国人世世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只要付给我薪水,要我说梵高的画是垃圾也行。
坏事就往往坏在认真上。在一个广告公司中,一次,因为一个电视广告需要一位女模特演绎,两位经理竟然上演了一出 :两位女主角候选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市场部经理欣赏眼睛小的那个,认为她长得比较国际化,眼神很性感;销售部经理认为另一个的眼睛更妩媚,富有女人味。
这个始于个人偏好的差异演绎成业务的争执,最终导致了一场你死我亡的战争,
小眼睛获得了最终胜利,妩媚眼睛辞了职,离开了公司。后者在战争当中,也曾争取过民心,希望获得支持。无奈大多数职员并没有明显地感觉到两种选择间的差异,皆是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大概连大老板也是这样的意见,因此在战争中一直保持缄默,任凭麾下两员大将刀锋剑影干戈不断。胜利者市场部经理不久获得了提升,兼任销售部经理。
总有异数,让人心底涌起莫名的感动。就在那个会议上,除了这两员大将各执一辞之外,会场上死一般寂静。这时,大老板的秘书拿着一叠传真走进来,看着两幅巨大的照片爽朗地笑起来:“就是她们呀。都很一般呀。”我想起《皇帝的新衣》里那个童音“他什么也没穿呀”。
职场中类似的事真是俯拾皆是。常看“宫廷”电视连续剧的人一定明白臣子的苦楚,有些事情,比如主子失误造成的损失,比如派系间明争暗斗产生的恶果,是不便说出来的。所谓枪打出头鸟,即使大家想的都一样,谁先说出来谁倒霉。
记得有一次我的老板顶风作案,把已经被他的直接上司否定了的项目拿回来,让我们暗箱操作。大老板来督查业务时,窥出蛛丝蚂迹,却苦无证据。于是把我们叫过来一个个询问。在没有沉默权的情况下,所有的人都昧着良心说了“没有”。大老板只好悻悻而归。
好在这个项目最终获得了胜利。被蒙昧的良心终于换来了些许价值,我突然想起孔乙己的逻辑“读书人窃书不能算偷”,以此类推,职场中的良心,也不算是良心吧。如此这般,也就艰难地重新获取了心理平衡。
来源:全景网络
篇5:职场新人要高薪还是要高兴
近日,网上有两个帖子转得火热,引发职场新人要高薪还是要高兴的争论,
一网友发帖称,“入职××公司一个多月,每天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没有出现任何纰漏和生产事故,唯一就是每天准时9点上班,18点下班。结果前天领导找我谈话,说工作态度有问题,不敬业太懒散。不符合公司企业文化,让我主动离职。”网易就此话题展开投票调查,22656人参与,67%的人认为可笑,不加班不能作为被辞理由。
另一网名为“卖女孩的小火柴棒”的网友发帖,称自己的表姐在一家跨国企业上班,收入很高,表面上也很风光,但由于经常加班,工作很累,致使耽搁了找对象的时间,好不容易结婚了,又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流产。这名网友感慨,找工作不应该只看到钱,尤其是年轻人,不要用自己的幸福作为代价。此帖一出,天涯、网易、凤凰网论坛等短短一两天点击次数过百万,回复数千条。
要高薪还是要高兴?难道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选择?
网友梁青怀留言,高薪是每个职场人士追求的目标,身在职场,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有一份令别人羡慕令自己充裕的高额薪水?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一位老板不会把一份轻松快乐收入又高的工作无端地奉送给你。高薪一定是有代价的。
今年即将硕士毕业的网友懒惰鼠留言,苦读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多挣点钱,好好享受生活吗?我没有过人的本领,也没有过高的期望,我希望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用耐心与认真,换取一份自己满意的薪水,
这样我就高兴了!
圈圈网一网友留言,每个人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选择,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在追逐高薪名利,希望能换来年老时的高兴。等年纪大了,发现神马都是浮云,只要高兴快乐就好,老了也经不起太多的折腾了,追求高薪也没多大意思了。
然而,也有很多90后网友不屑于这样的选择,他们认为高薪是为了高兴,如果没有高兴,高薪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认为,追求幸福与快乐正在成为90后们新的择业观念。同等条件下,他们可能更多的是看中企业的“软环境”,比如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培训与晋升机会等,追求的是幸福指数。这位学者同时指出,换一个角度,收入与付出总是成正比的,在你选择高薪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自己的代价或成本是什么。
篇6:职场维权:要社保还是要现金?
有的用人单位会给员工一个这样的选择:要社保还是要现金?很多职场人不懂得社保的重要性,以及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就会选择现金。事实上,国家规定企业是必须要给员工购买社保,不能用现金代替或者是不帮员工缴纳。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去应对呢?
社保全称社会保险,指一种社会保险或保障机制,帮助公民面对某些社会风险如:失业、疾病、事故、衰老、死亡等,或是保障基本得生存资源如:教育、医疗等。对职场人而言,社保即通常说的“五险”,具体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按理说,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是应尽的法律义务,而员工为自己争取应得的社保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行为。但是,我们在前程无忧论坛上一个案例讨论中却发现,愿意放弃自己的社保而选择拿现金。
案例回放:小A每月工资2400元,其中200缴纳社保等费用,同时,公司也会替他缴纳400的社保。小A觉得没有必要,反正自己不是当地人,有没有社保都没有关系,于是和公司谈条件,不需要公司为自己缴纳社保,并将缴纳社保的费用直接现金折算给他,并愿意和公司签下承诺书。
国家人口计生委之前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我国52%的就业流动人口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报告指出:我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中需要关注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难等六大问题。
异地求职如今已极为普遍,不少网友都认为,自己一直在各个城市间“漂着”,无所谓当地的社保有多少,反正等到自己退休后都不知道到底在哪个城市。虽然,在论坛中针对这个以上案例发起的调查显示,6成的网友都选择愿意放弃社保而拿现金,但是回帖的大多数网友还是坚持:社保是对自己的保障,不可以随便放弃。
社保到底是谁的权利?
首先要明白的是,缴纳社保是劳动者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只不过在其中,劳动者个人享有一定的保障权利。换句话说,劳动者和企业方都没有“舍弃自有权利,免除对方责任”的权力。这个和很多人认为“社保是我的权利”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那也有网友不禁要问:“如果我自愿签订承诺书,不追究企业未缴纳社保呢?”前程无忧论坛网友“小羽子”作为一名HR,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这样的承诺书是无效的,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即使你签了类似的承诺,一样也可以去告企业,而且在补缴时,劳动者个人还要需要承担个人应缴纳的那部分。
不要社保,到底有多大的损失?
虽然,每月到手的工资会多一点点,但其实损失的却远远不止这些。
1、企业未能回避相关劳动风险,社保是社会责任而非单纯的劳动者权益,企业依旧会被追究;
2、员工因为未能参保而导致多种情况的未受保障,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甚至养老。;
3、如果有双方协议的情况,劳动者个人可能被追认为“侵害社会利益”;
4、企业承担部分并不是“劳动者个人”的,本来就属于统筹金,正常情况下不归个人所有,但这种统筹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而非“代为存储”。
如果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真的遇到这样逃避社保的企业,那还真得擦亮眼睛谨慎考虑了。因为企业这样做根本就不是为了劳动者着想,只不过是想避免社保以外因劳动关系而导致的成本(残障金等),而又把应承担部分作为“坏帐准备金”保存着,以回避社保补缴风险。对劳动者,没有任何好处。《社保法》已经出台,职场人可以详细去进行了解,事关大家的利益,值得我们去关注。
“三险”需要企业、个人共同承担
缴费基数分社保缴费基数及公积金缴费基数。公式: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应缴费用。
社保缴费基数是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依据。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总额的月平均数作为本年度月缴费基数,其中新进员工以职工本人起薪当月的足月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和社保缴费基数原则上是一样的。不过,社保缴费基数是在每年1―5月调整,最低标准是当地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的60%,上限是300%.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在每年7月调整,最低标准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上限同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社保和公积金的缴费基数和比例在各地可能有所不同,并且每个单位具体执行的标准和比例也可能有所不同。特别提醒:不少用人单位以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社保缴费基数来计算,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又低于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的60%,这就是对职工的权益是一种变相侵害。
1、养老保险:单位承担20%(17%划入统筹基金,3%划入个人帐户),个人承担8% (全部划入个人帐户);
2、医疗保险:个人与单位均需承担,但是各地不同;
3、失业保险:个人与单位均需承担,但是各地不同;
4、工伤保险:由单位承担,比例分0.5%、1%、2%三个档次,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和行业性质确定。服务业0.5%,制造业1%;采掘冶炼2%.
5、生育保险:由单位承担。
篇7:身处职场,如何与知识型老板周旋?
如果你碰上的是学识和修养都比较高的知识型老板,那么,你的幸运指数要比别人高出很多,因为你可以从知识型老板那里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相处会觉得比较容易,沟通起来也不会太难,但这并不表明你的饭碗就此捧稳了,面对不同上司的不同态度,你该如何处理?以下几个职场故事,或许对你能有所启迪和帮助。
严谨型老板
―――大会小会总是批评我
审计局的阿强上个月办一个案件,少了一道程序,差点被人家投诉。幸亏局长发现得及时,才没有造成重大失误。其实阿强心里很感激局长,但不明白局长怎么总是抓住自己的小辫子不放?动不动就提到这件事,有时候开大会也丝毫不给他留面子。阿强心里有点委屈:我不就是犯了一个小错误吗?
制胜绝招:洗耳恭听
要诀一:听得进―――失误总是难免的,身为普通职员,最忌讳的就是听不进上司的批评。在人才济济的大单位,能被上司留意不容易,如果你不能用蜚然的成绩吸引上司的青睐,那就应尽量减少失误。
要诀二:忍得住―――上司总是批评你,提醒你的过失,其实也是对你的留意和关心。要保护自己的自尊,先要培养自己的耐心。面对上司的批评,你应该有心理上的厚度和韧性。
要诀三:改得快―――防止伤害的最好办法是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争取好印象。你要学会保护自己,再见到局长时,你可以主动对局长说:“我现在做事已经用心多了,不信您看我现在做的几件事?”
情境型老板
―――新官上任老要我泡茶
在报社工作的文丽近来一直很烦,她的前任主编于上个月退休,现在由一位30岁的年轻主编全权接管。文丽的工作本来是版面设计,但新主编却一天要与她会面五六次,有时候竟会对她说:“泡两杯茶,我们谈谈。”文丽觉得这样的事情令人尴尬,可又不想撕破脸拒绝,所以很烦恼。
制胜绝招:洒脱不羁
要诀一:谨慎点―――年轻貌美的女职员,难免会被同事和上司喜欢,但是并不是每一位上司都是这样,有时候他们也许只是因为感觉孤独,想找人聊聊。如果你一味用有色眼镜看人,说不定你的小肚鸡肠会令他也很尴尬,处理不好,或许会因此被调离或解职。新主编刚刚上任,对报社现状不太了解,自然渴望找一位熟悉这里的员工谈谈。
要诀二:洒脱点―――虽然你是女孩子,但也要像男子汉那样洒脱一点,用平常心对待上司的亲近,即使是一位花心的上司,在一位大大方方只谈公事的女职员面前,也会畏敬三分。
要诀三:正派点―――对异性上司的亲近,千万别往邪处想!你要除去心里的疑虑,借喝茶的机会,与新主编谈谈报社的从前和你对报社的期待,甚至可以谈谈报纸版面的更新或者工薪制度的改革。
稳重型老板
―――大功告成竟然不理我
上个星期,杨娟终于将公司那笔30万元的应收款收回了,这足以使她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沾沾自喜,
杨娟想,经理肯定会表扬我,甚至升职、加薪。可是,真奇怪,这个星期,经理非但没有夸奖杨娟,甚至连例行的办公室谈话也没叫她去。杨娟终于忍不住了,借着送文件的机会,想打探一下虚实。可是经理只是低头写文件,淡淡说了一声:“放下吧。”杨娟知趣地出门了,可心里那个火呀直往上冒。
制胜绝招:沉着冷静
要诀一:别急躁―――换你做经理,面对工作出色的下属,你会喜形于色地表现在脸上吗?一个人的升迁就意味着另外的人失去机会,而且也不是每件事都可以让你升职。经理需要时间仔细考虑这件事情。再说,你的出色表现已经够让同事们注意了,如果他也明显地表现出对你的喜爱,那岂不是帮你招惹嫉妒?从这个角度看,经理的冷遇也是在保护你。
要诀二:要冷静―――就算不能冷静,现在你也必须保持沉默,你应该与经理隔开一点距离,这距离可以展示你成熟的心理素质。
要诀三:多努力―――如果逾期两个月仍未见提升,或是经理把职位给了别人,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资格得到那个位置,你还得继续奋斗。
权威型老板
―――出国商谈突然器重我
商星辰做梦也没想到,她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会得到董事长的看重,竟点名要她陪同前往日本进行商务谈判。虽然那是人人都垂涎的机会,既可以展示才能,又可以接近老总,还可以顺便旅游看风景,但商星辰还是觉得不大可能,她心里有不少疑虑:董事长是不是开玩笑?这么好的事为什么轮到我?会不会临走前又换别人?
制胜绝招:缜密仔细
要诀一:别自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或许你的某方面潜质吸引了他,比如有无懈可击的口才和一口流利的外语。不论董事长出于什么原因对你委以重任,首先这是一件好事,你得给予相应的重视。相信经验和智慧都比你强得多的上司,不会心血来潮地决定某个人的工作,他一定有他的道理。
要诀二:要认真―――在这个时候,你要拿出最慎重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在短时间内精心做好准备。如果出错,丢丑的是你;如果成功,则人人有份。在整个谈判的过程中,你要展示你的才华和智慧,使出浑身解数,为老总赢得主动、赢得利益、赢得所有人的称赞。
要诀三:会暗示―――工作结束后,如果上司问你:“你在工作上还有什么理想?”你千万别直接说:“我想升职。”但可以不失时机地给上司一个暗示:“如果有更多的挑战,我会有更多的创造。”等待你的肯定是另有重用。
篇8:身处职场,你会与上司相处吗?
每个人都有直接影响他前程、事业和情绪的上司,你能与上司和睦相处,对你的身心、前途有极大的影响,以下几点可供你参考。
专心聆听。有人与上司交往时,往往是注意他对自己的态度如何,构思自己应如何反应,而没有真正听清上司所谈的问题。你不仅要理解上司所谈的问题,还要理解他话里蕴含的暗示。上司讲话时,你不必紧张,要专心聆听。
办事简洁。办事简洁利索是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简洁并不是说把一大堆信息连珠炮似地抛出来,而是要有所选择,清楚地向上司报告。写一页备忘录是个好办法。
解决困难。解决好自己面临的困难,有助你提高工作技能,打开工作局面,同时也会提高你在上司心目中的地位。
讲求战术。如果你要提出一个方案,先要认真地整理你的论据和理由,摆出优势,让上司容易接受,
同时,不要直接否定上司提出的建议,可用提问的方式表示异议。
信守诺言。只要你的长处超过缺点,上司是会容忍你的。他们讨厌的是不可靠,没有信誉。如果你承诺的一项工作没兑现,他就会怀疑你是否守信用。
了解上司。对上司的背景、习惯及喜好等要了如指掌。一个精明强干的上司欣赏的是能深刻了解他,并知道他的愿望和情绪的下属。
维护上司。良好的形象是上司经营管理的核心。你应常向他介绍新信息,使他掌握自己工作领域的动态和现状。不过,这一切应在开会前向他汇报,让他在会上谈出来,而不是由你在开会时大声炫耀。
关系适度。关系不宜过度亲密,以致卷入他的私人生活之中。不同寻常的关系,会使上司过分地要求你,也会导致同事们的不信任,可能还有人暗中与你作对?
篇9:职场人要学数据挖掘还是数据分析好?
谈起数据分析,很多人往往合在一起说: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时下比较热门的微博都在八卦国内外最新的数据挖掘技术,晦涩高深的概念让咋们这些文科出身的菜鸟一头雾水。说实话,从事数据分析这几年,我真的不懂数据挖掘,也很少涉及到用最新的挖掘工具和技术去挖掘数据,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场人,根据工作要求,对数据进行自动化获取、按条件筛选统计、分类、再用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如XY矩阵、鱼骨图、柏拉图、点图、双层饼图、VSM、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进行分析和呈现。 数据挖掘,更多的侧重数据模型和数据平台如数据仓库的搭建,工作重点在于数据架构的搭建和底盘性工作。因此,需要具备理工科基础,具有深厚的数学和计算机理论知识,尤其要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如Cjava,更要对数据库的理论和技术有较深的积累。在此技术上,再熟练掌握某几种国内外数据建模和数据挖掘软件。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场人员,要掌握这些,难度不是一般的大,除非是专门研究数据挖掘技术的研发人员。 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有本质上的区别。数据挖掘侧重智能机器,数据分析侧重在日常工作中的数据实物的整理、分析和呈现。数据分析能力是一项专业技能,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是需要的,是衡量一个人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任何技能,重在普及和应用,对于大多数人,如果掌握起来很难,或者学会了难以致用,那么这项技能就失去了社会认同的意义。所以,作为职场人,欲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并不需要掌握高深的数据挖掘理论和技术,而应该从本职工作的业务实际出发,多掌握一些诸如excel函数、宏与专业图表、SPSS、Minitab、精益六西格玛理论和方法论、常见的数据分析统计工具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带有普适性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
[职场人要学数据挖掘还是数据分析好?]
★ 工作励志篇散文
【身处职场还是要有点主人翁精神(精选9篇)】相关文章:
实习生,你不得不懂的几个职场规则2022-08-27
你不知道的职场“黑话”2022-08-14
励志工作的励志文章2022-11-25
鼓励自己的经典文案2023-11-02
社交网络可用的签名2023-06-16
高中生处理人际关系调查报告2023-01-16
工作文章2023-06-18
八大心态之成就心态2022-04-30
路茫茫散文欣赏2022-11-15
沟通与礼仪选修心得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