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时间:2023-09-14 08:50:4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精选7篇)由网友“小熊苏打饼干”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篇1: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边沁的理论是从这样一个公理出发,即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主宰――苦与乐――的统治之下,只有它们才能指出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所以,边沁说,要“根据每一种行为本身是能够增加还是减少与其利益相关的当事人的幸福这样一种趋向,来决定赞成还是反对这种行为”。在边沁看来,善就是能够造成最大数量的最大的快乐的东西,政府的责任就是给社会带来最多的快乐。这里,快乐的数量或者说大小是重要的,里面隐藏的意思似乎是,多数人的快乐必然多于或者是大于少数人的快乐,因此前者要优于后者。传统的民主坚持的也正是这个原则,所以少数要服从多数。

边沁理论的一个问题是,快乐仅仅有数量和大小的差异吗?少数人的意志凭什么要服从于多数人呢?多数人的暴政一再证明,多数并不是天然优越的。穆勒指出,快乐与痛苦有层次上的差别,对快乐除了数量上的度量之外,还有质量上的考虑,并且更重要的是后者,所以,他说,“宁愿做一个不被满足的苏格拉底,也不作一个被满足的猪”。基于对快乐的量与质的不同重视,在边沁的价值系列里,安全是第一位的,因为它关系“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必要的时候,自由应当服从安全的需要;而在穆勒看来,自由是质的快乐,具有更高的价值。真正的自由,就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种自由的努力。每个人是其自身健康的适当监护者,不论是身体的健康,或者是智力的健康,或者是精神的健康。人若彼此容忍按照自己所认为好的样子在生活,比强迫每人都按照其余的人们所认为好的样子去生活所获是要较多的”。自由是应该优越的,个人自由只在为保障他人同等的自由的时候才受到制约。按功利主义原则,所谓好和善就是使人趋乐避苦。真正的快乐,优质的快乐,是个人的事,只有每个人对自己的利益关切最深,了解最深,因而个人有支配自己的意志和行动的绝对的自由是天经地义的。“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需对社会负责,在仅涉及本人的那部分,它的独立性在权利上是绝对的”。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行动的自由,不必向社会负责,其他人不得对他的行为进行干涉,至多只能忠告、规劝或避而不理;只有当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的利益时,各人才应该接受社会或者法律的惩罚。个人的自由不受干涉,集团或政府干涉个人自由的唯一理由只应当是保障自由本身。

穆勒的观点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按一般的逻辑,人先要活着(安全),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自由),所以安全比自由重要。然而,如果没有自由,生命的质量将是低下的,安全也只是暂时的和脆弱的 。我们不是生活在原始的、自然的状态之中,而是深深嵌在这个世界里面,“枷锁无所不在”。权力的扩张本性决定,它往往会在保护生命、安全和保障秩序的名义下侵蚀人们的自由空间,进而演变成对生命和安全本身的剥夺;社会也会以一种人们不易觉察的方式“悄悄”侵蚀个人的.自由,特别是以社会和公共舆论的名义压制和剥夺少数人的自由,形成社会对于个人的压制。自由的载体是单个的人,而个人除了自由以外,别无其他可以凭籍来对抗那些剥夺和压制的工具了。所以,有人说,“不自由,毋宁死!”

然而,当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穆勒的理论有一个前置的条件,即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人格完全健全的人,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快乐,什么是自己的利益,能够按照趋乐避苦的原则作出主观上的判断,能够进行自主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尽管现代法学、经济学等理论都以理性人为基点,但关于对理性人的怀疑是很有力的。这里不去深究,但即便从这个基础出发,也仍然存在着另外的困惑。我们知道自己当下的快乐或者利益是什么,并不意味着过一段时间后还是这样。时间会改变人们的认识,人们的兴趣、爱好等也会不断发展变化。当我们作出一个选择的时候,时间的不可逆性给我们以压力:如果这个选择错误或者不适当,就意味着不可挽回的悔恨,这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很残酷的。并且,自由选择意味着你面对的是多种不同的可能性,很多时候从中权衡决断是很困难的,或者是因为对自己的快乐的模糊认识而无从下手,或者是顾虑于选择其中之一就意味着舍弃其他的惋惜,或者是惮于自己选择的失误、不当造成的后

[1] [2]

篇2: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边沁的理论是从这样一个公理出发,即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主宰――苦与乐――的统治之下,只有它们才能指出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所以,边沁说,要“根据每一种行为本身是能够增加还是减少与其利益相关的当事人的幸福这样一种趋向,来决定赞成还是反对这种行为”。

在边沁看来,善就是能够造成最大数量的最大的快乐的东西,政府的责任就是给社会带来最多的快乐。这里,快乐的数量或者说大小是重要的,里面隐藏的意思似乎是,多数人的快乐必然多于或者是大于少数人的快乐,因此前者要优于后者。传统的民主坚持的也正是这个原则,所以少数要服从多数。

边沁理论的一个问题是,快乐仅仅有数量和大小的差异吗?少数人的意志凭什么要服从于多数人呢?多数人的暴政一再证明,多数并不是天然优越的。穆勒指出,快乐与痛苦有层次上的差别,对快乐除了数量上的度量之外,还有质量上的考虑,并且更重要的是后者,所以,他说,“宁愿做一个不被满足的苏格拉底,也不作一个被满足的猪”。基于对快乐的量与质的不同重视,在边沁的价值系列里,安全是第一位的,因为它关系“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必要的时候,自由应当服从安全的需要;而在穆勒看来,自由是质的快乐,具有更高的价值。真正的自由,就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种自由的努力。每个人是其自身健康的适当监护者,不论是身体的健康,或者是智力的健康,或者是精神的健康。人若彼此容忍按照自己所认为好的样子在生活,比强迫每人都按照其余的人们所认为好的样子去生活所获是要较多的”。自由是应该优越的,个人自由只在为保障他人同等的自由的时候才受到制约。按功利主义原则,所谓好和善就是使人趋乐避苦。真正的快乐,优质的快乐,是个人的事,只有每个人对自己的利益关切最深,了解最深,因而个人有支配自己的意志和行动的绝对的自由是天经地义的。“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需对社会负责,在仅涉及本人的那部分,它的独立性在权利上是绝对的”。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行动的自由,不必向社会负责,其他人不得对他的行为进行干涉,至多只能忠告、规劝或避而不理;只有当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的利益时,各人才应该接受社会或者法律的惩罚。个人的自由不受干涉,集团或政府干涉个人自由的`唯一理由只应当是保障自由本身。

穆勒的观点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按一般的逻辑,人先要活着(安全),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自由),所以安全比自由重要。然而,如果没有自由,生命的质量将是低下的,安全也只是暂时的和脆弱的 。我们不是生活在原始的、自然的状态之中,而是深深嵌在这个世界里面,“枷锁无所不在”。权力的扩张本性决定,它往往会在保护生命、安全和保障秩序的名义下侵蚀人们的自由空间,进而演变成对生命和安全本身的剥夺;社会也会以一种人们不易觉察的方式“悄悄”侵蚀个人的自由,特别是以社会和公共舆论的名义压制和剥夺少数人的自由,形成社会对于个人的压制。自由的载体是单个的人,而个人除了自由以外,别无其他可以凭籍来对抗那些剥夺和压制的工具了。所以,有人说,“不自由,毋宁死!”

篇3:探讨人生随笔: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说实话,我看书的契机是因为整个一年我都很迷茫。

甚至酗酒,失眠,嗜睡,轻度抑郁。

看书是我唯一一件想干的事。看到有一作家说 “我创作的目的就是可以成为某一个人的避难港。” 书当时是唯一我可以完全放下自我的避难港。因为投身于一个故事,可以让我忘记现状。

结果,就是因为一年的持续不断的看书,我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成为一名作家。我一直以为我想当一个很牛逼的翻译,或者一个叱咤风云的职场女性,或者一个心理咨询师。其实都不是,这些都是我想找个稳定工作的表象,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

篇4:探讨人生随笔: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有一个人跑到你面前,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困惑?不,你的人生需要你自己想清楚,我知道,会很痛苦,弄明白自己真实的想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过程需要你否定你对自己一直以来说的谎话;需要你承认自己胆小 不够成熟 奢求稳定 在乎别人的看法 现实 势利;需要你活生生把自己剥开,直面真实的自己,一个非常不完美的自己;需要摧毁几十年你拼命打造的人设。

那我们需要什么?

一本万能的鸡汤书或者公众号里的鸡汤文,教会你走出人生危机的办法?不,这就是很多鸡汤被称为毒鸡汤的原因。鸡汤会让你一时得看见自己的问题,当你关上书,你就会发现你还是那个迷茫的你,你还是什么都做不到的那个你。我迷茫时期就看了很多鸡汤书,这也是我整理出这些书的要点,却不建议你们看的原因。鸡汤里的文字不科学,它会告诉你,你的现状是因为你不优秀你懒你自己不努力,根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还可能让你更厌恶自己。

那到底需要什么?

我觉得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你们这个表达太佛性,那就换个通俗点的词。跟随着你的直觉。

没有什么祝福比得上“做你自己”这句话。

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做你想做的。

想吃油条豆浆的时候,不要逼着自己吃稀饭泡菜。

想画画的时候,不要逼着自己背单词。

想唱歌的时候,不要逼着自己带上耳机听歌。

想剪短发的时候,不要逼着自己留着别人认为好看的长发。

想颓废的时候,不要逼着自己假装很努力。

想做一件不现实的事的时候,不要逼着自己现实。

不是有很多人告诉我,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你没有梦想吗?当你做了所有你想做的,你就会知道你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了。

今天的名句,“一生中只有两天是最重要的。一天是你出生的那天,一天是你知道为什么的那天。”

所以,现在你告诉我,你为什么出生?

作者:木恩

公众号: 木恩说

篇5:我们到底需要什么?/秦旭东

秦旭东

边沁的理论是从这样一个公理出发,即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主宰――苦与乐――的统治之下,只有它们才能指出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所以,边沁说,要“根据每一种行为本身是能够增加还是减少与其利益相关的当事人的幸福这样一种趋向,来决定赞成还是反对这种行为”。在边沁看来,善就是能够造成最大数量的最大的快乐的东西,政府的责任就是给社会带来最多的快乐。这里,快乐的数量或者说大小是重要的,里面隐藏的意思似乎是,多数人的快乐必然多于或者是大于少数人的快乐,因此前者要优于后者。传统的民主坚持的也正是这个原则,所以少数要服从多数。

边沁理论的一个问题是,快乐仅仅有数量和大小的差异吗?少数人的意志凭什么要服从于多数人呢?多数人的暴政一再证明,多数并不是天然优越的。穆勒指出,快乐与痛苦有层次上的差别,对快乐除了数量上的度量之外,还有质量上的考虑,并且更重要的是后者,所以,他说,“宁愿做一个不被满足的苏格拉底,也不作一个被满足的猪”。基于对快乐的量与质的不同重视,在边沁的价值系列里,安全是第一位的,因为它关系“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必要的时候,自由应当服从安全的需要;而在穆勒看来,自由是质的快乐,具有更高的价值。真正的自由,就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种自由的努力。每个人是其自身健康的适当监护者,不论是身体的健康,或者是智力的健康,或者是精神的健康。人若彼此容忍按照自己所认为好的样子在生活,比强迫每人都按照其余的人们所认为好的样子去生活所获是要较多的”。自由是应该优越的,个人自由只在为保障他人同等的自由的时候才受到制约。按功利主义原则,所谓好和善就是使人趋乐避苦。真正的快乐,优质的快乐,是个人的事,只有每个人对自己的利益关切最深,了解最深,因而个人有支配自己的意志和行动的绝对的自由是天经地义的。“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需对社会负责,在仅涉及本人的那部分,它的独立性在权利上是绝对的”。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行动的自由,不必向社会负责,其他人不得对他的行为进行干涉,至多只能忠告、规劝或避而不理;只有当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的利益时,各人才应该接受社会或者法律的惩罚。个人的自由不受干涉,集团或政府干涉个人自由的唯一理由只应当是保障自由本身。

穆勒的.观点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按一般的逻辑,人先要活着(安全),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自由),所以安全比自由重要。然而,如果没有自由,生命的质量将是低下的,安全也只是暂时的和脆弱的 。我们不是生活在原始的、自然的状态之中,而是深深嵌在这个世界里面,“枷锁无所不在”。权力的扩张本性决定,它往往会在保护生命、安全和保障秩序的名义下侵蚀人们的自由空间,进而演变成对生命和安全本身的剥夺;社会也会以一种人们不易觉察的方式“悄悄”侵蚀个人的自由,特别是以社会和公共舆论的名义压制和剥夺少数人的自由,形成社会对于个人的压制。自由的载体是单个的人,而个人除了自由以外,别无其他可以凭籍来对抗那些剥夺和压制的工具了。所以,有人说,“不自由,毋宁死!”

然而,当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穆勒的理论有一个前置的条件,即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人格完全健全的人,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快乐,什么是自己的利益,能够按照趋乐避苦的原则作出主观上的判断,能够进行自主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尽管现代法学、经济学等理论都以理性人为基点,但关于对理性人的怀疑是很有力的。这里不去深究,但即便从这个基础出发,也仍然存在着另外的困惑。我们知道自己当下的快乐或者利益是什么,并不意味着过一段时间后还是这样。时间会改变人们的认识,人们的兴趣、爱好等也会不断发展变化。当我们作出一个选择的时候,时间的不可逆性给我们以压力:如果这个选择错误或者不适当,就意味着不可挽回的悔恨,这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很残酷的。并且,自由选择意味着你面对的是多种不同的可能性,很多时候从中权衡决断是很困难的,或者是因为对自己的快乐的模糊认识而无从下手,或者是顾虑于选择其中之一就意味着舍弃其他的惋惜,或者是惮于自己选择的失误、不当造成的后果。总之,自由绝不是那么轻松的事,它意味着压力、意味着责任,对不是那么坚强的人来说,这是人生不能承受之重,这是人性的众多弱点之一。那么,人是否有选择不自由的自由(权利)呢?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它可以以某种对价让渡自己的部分自由,但这一般是不涉及人身的,也不能是全部,因为全部的让渡就意味着不可挽回地失去自由,而且这种自由还不能扩展及全体――自由最终导致自由的毁灭是令人恐怖的,纳粹德国的教训已是前车之鉴,对人性逃避自由的放任只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另外要考虑的是,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种自由的努力,我们就有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我们的自由的界限如何具体确定呢?现实中个人的自由往往是会发生重叠、发生冲突的,我们如何来梳理这种冲突?或者说谁来作为裁判者?在现代社会,国家或者说政府可以出面,它以法律为圭臬,所以人们的自由被划定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如果一个人的“自由”突破了界限,侵犯了他人的自由,或者造成了对公众必要的安全的威胁,他将成为法律惩罚的对象。但由于法律通常是由政府来执行的,人们对利维坦的不信任决定人们必须掌握立法权,同时用法律来驯服这个怪兽,发展至今日臻完善的现代法治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但冲突并不是没有,在安全与自由的面前,人们的任何倾向都意味着巨大的代价。

在有着深厚自由主义传统的美国,人们一般更为珍视自由。美国法律对程序价值或者说自然正义的珍爱,从“米兰达警告”和“毒树之果”等等美国特色的制度可见一斑;美国人对“宁可错放一千不可冤枉一人”的理念,从辛普森案这一典型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如果你追求阳光,你就躲不过身后的阴影,美国人在追求自由的时候,容忍了巨大的代价。代价留下的伤痛并不是可以忽视,美国各界对这一矛盾的思考和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事实上,建国两百多年来,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不断增长,而且每每战争、**或者其他灾难出现的时候,政府权力扩张的步伐就迈出几大步,南北战争、二战等既是例子。

最近,9.11恐怖事件的发生,使事情又在起变化。政府为反恐怖、保障国内安全,须有更大的作为,国会也已经通过了好几个授权法案,加大了政府的一系列对自由来说构成很大限制的调查权。对这一切变化,美国人民用其创历史记录的高支持率表明了态度,而只有少数人表达了担忧。对此,我们的问题是,这次对美国来说旷世未有过的恐怖灾难是否引起了美国人对他们一直来孜孜追求的

价值的颠覆性反思?是大众因为猝然而来的冲击暴露了人性固有的恐惧的弱点,还

是那些所谓的“清醒的少数者”不知因时而化固守底线?相对来说,现代化的发展惯性似乎已经把人类推上了一条不归路,我们无法抗拒潮流,但却不能不反思现代化带来到的负面影响――并且这个负面已经日益在我们面前表现得张狂。除了从上世纪的核蘑菇云飘来的不散的阴影,恐怕最震撼人们灵魂的就是那飞向美国人骄傲的标志和安全的象征的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的飞机了。但是,反思应当是多方面的,恐怖分子可以用他们的生命去表达他们对自己的自由的追求,固然是太过极端、太过残忍了,可是,当多数人忽视了甚至是压制了那些可怜的少数人的声音的时候,弱者的极端反抗往往是不可思议的。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致命的自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没有真正的、更为普适的自由,不可能去妄想什么安全,航空母舰、隐性飞机、TMD和NMD保障不了绝对的安全。所以,在反思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去追问我们人类――而不是某个国家、民族、阶层或者团体――的灵魂最深处,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参考书目:

(1).穆勒:《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王哲:《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刘放桐等:《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篇6: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研究生教育反思

在就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那些高学历人才就业更是难上加难。相关统计表明,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现象明显,硕士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这也提醒我们反思: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研究生?

高学历敲门砖失灵 研究生求职不如本专科生

郑州某高校中文系研究生吴晓东最近极度焦虑,学校毕业典礼开完已经两个多星期了,但王晓东仍住在母校附近的一间出租房。每天晚上上网搜索招聘信息,白天就到处投递简历或是参加招聘会,但结果令他非常沮丧。他说:简历投了上百份,有回音的也就十来份,已经面试了几家,结果都不理想。

让吴晓东更为尴尬的是,他本科毕业时正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才不得已考的研究生,没想到研究生毕业后却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科毕业的时候就想,读研提升一下学历,求职的时候机会可能多一些。可现在看来,比别人多花了好几万元学费、生活费,耽误了3年工作机会,毕业后却依然找不到工作。他说。

在一些省市,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专科生的现象已经非常明显。重庆市教委统计显示,今年重庆市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高职)生就业率分别为74.28%、84.63%、88.81%。

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同样印证了倒挂现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0.09%、93.95%、95.65%。

学历越高期望值越高

记者采访发现,造成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的重要原因是,学历越高期望值越高,总希望依靠高学历获得用人单位高看一眼,而用人单位却认为高学历不代表高能力,很多岗位专科生已经够用,且性价比好,没有必要盲目高消费。研究生或本科生以高学历自居,而用人单位开出的却是专科生的待遇,供求双方存在一个档次差。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说,,我国大学进入扩招时代,也正是这届本科生毕业的,研究生教育也顺势开启了扩招通道。统计数据显示,20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26万人,至已增至58.4万人,十年增长了一倍多。

山东一所高校招生负责人说,高校招生规模扩张太快,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等人才培养的软硬件基础远远跟不上,结果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学历缩水。

我们班上不少同学,研究生三年就是在电脑旁边度过的,全宿舍全楼的人集体打游戏,这样也能照常毕业,专业能力并不比本科生强多少。吴晓东说。

武汉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小李告诉记者:我导师带的研究生有二三十个,和我一个研究方向的就有15个。第一年的时候导师几次都把我认成别人了,还经常叫错我的名字,这样还怎么指导学生搞好研究?

篇7: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研究生教育反思

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有人如是形容如今各类学生增多的状况。专家表示,我国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激增,并不是我国研究型人才队伍需求引起的,而是被本科生就业难逼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当年大学扩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高等教育作为就业蓄水池,研究生扩招亦是同理。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有关部门还明确将扩大研究生招生作为解决当年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之一,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就业缓冲区的意图十分明显。

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研究生吗?熊丙奇说,许多研究生参加工作后,根本就是学无所用,他们根本不从事研究工作,有一些机关,研究生就干着收发信件、传真等中专生也能干的活儿。

长期以来,研究生主要流向研究机构、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而近年来,我国正处在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体制内就业渠道对研究生的吸纳能力明显减弱。

山东省人社厅的统计资料显示,从近几年各学历毕业生需求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需求有逐年走低的趋势;对本专科的需求量比较大且稳定;对中专生的需求有逐年增长势头。

刘志业、熊丙奇等教育专家认为,如果大学生的供给超过了社会需求,教育体系就需要做适当调整,否则会造成整个国家的教育投资浪费。我国研究生教育,有必要缓一缓扩招的脚步,回到教育的理性上来,按照教育的规律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来思考研究生的培养,而不能完全从功利角度来发展研究生教育。

一站到底一年级作文

思考到底有多重要作文600字

关于要坚持到底500字作文

一站到底范文青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将爱进行到底有感影评

坚持到底初中优秀作文

到底该如何讲话美文

观《亲密敌人》有感

考研:努力奋斗 坚持到底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精选7篇)】相关文章:

坚持到底作文2022-08-18

坚持到底作文700字2023-02-25

将爱进行到底的作文850字2022-05-02

关于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心得体会2023-03-20

将青春进行到底初中作文2023-06-02

将拼搏进行到底作文2024-05-02

将改革进行到底 心得体会2023-03-08

央视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2023-08-13

坚持到底精选高分作文2023-10-05

坚持到底高二作文2022-05-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