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在己内酰胺生产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5-06 22:11:2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膜分离技术在己内酰胺生产废水中的应用研究((集锦5篇))由网友“七个右右”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膜分离技术在己内酰胺生产废水中的应用研究,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膜分离技术在己内酰胺生产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篇1:膜分离技术在己内酰胺生产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膜分离技术在己内酰胺生产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介绍了超滤及反渗透联合处理技术用于己内酰胺装置部分废水的'试验结果,给出了不同回收率下的出水水质,对处理后出水的回用提出了建议.试验结果表明,当回收率为70%时,处理后的硫铵冷凝水电导率平均降低92.6%;如果对硫铵中和池的排放水进行一级反渗透处理后继续采用二级反渗透处理,其NH3 -N可降低到0.70mg/L,COD也相应降低.二级反渗透出水水质较好,可以作为中压锅炉补给水使用.

作 者:胡跃华 于萍 朱泽华 卢世健 罗运柏  作者单位:胡跃华,朱泽华,卢世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岳阳 414003)

于萍,罗运柏(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武汉,430072)

刊 名:化工进展  ISTIC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年,卷(期): 23(10)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超滤   反渗透   废水回用  

篇2:气体膜分离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气体膜分离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气体膜分离作为新兴的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电子、医药、食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特别在环保和资源回收方面显现了新的`应用趋势.在此综述了气体膜分离技术在资源环境方面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有机蒸汽(VOCs)的分离及酸性气体的分离,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与展望.作 者:张静    李光明    贺文智    冯仓    周仰源    Zhang Jing    Li Guangming    He Wenzhi    Feng Cang    Zhou Yangyuan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92 期 刊:环境工程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年,卷(期):, (z1) 分类号:X7 关键词:气体膜分离    VOCs    CO2    分离   

篇3: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及其特点,对膜分离技术进行了分类,同时阐述了反渗透、超滤、纳滤、微滤、电渗析这些常规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在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膜分离技术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作 者:马海峰 刘志刚 陈玉龙  作者单位:大庆石化公司水气厂,163714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4) 分类号:X7 关键词:反渗透   超滤   纳滤   微滤   电渗析  

篇4:论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使用

论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使用

摘 要: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医药用纯水、饮用蒸流水、生物、环保、化工等领域,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膜分离技术具有在常温下进行、无化学变化、选择性好、无相态变化、适应性强、能耗低等特点。由发酵法生产的微生物药物的分离和纯化正面临着含量低、易失活、收率低等问题,膜分离过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本文对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膜;分离;制药

1、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氨基酸和酶类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1.1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工艺,膜分离具有简化工艺流程、产品质量高、操作简单、能耗低、收率高、环保、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1.2 分离原理

根据截留组分的不同,可以将膜过程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渗透蒸发、渗析、电渗析、气体分离等。用于发酵液后处理的膜技术主要是超滤,其次是纳滤、微滤、反渗透以及液膜分离等。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抗生素、氨基酸和酶类分离纯化主要应用超滤膜。

1.2.1 微滤膜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分离截留直径0.01~10?滋m以上的粒子。液固分离等方面,常作超滤的预处理过程,如发酵液中的菌体、细胞、不溶物等。

1.2.2 超滤膜属于非对称多孔膜,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孔径在2~50nm。超滤膜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超滤膜常用于处理发酵液可以截留病毒、蛋白质、酶、多糖等大分子物质。

1.2.3 反渗透的分离基本原理是溶解扩散学说,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和热敏感性物质的浓缩,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生物医药、生物发酵、医药行业工艺用水、制剂用水、注射用水、无菌无热源纯水等。

1.2.4 纳滤膜平均孔径2nm左右,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80~1000的范围内,处理发酵液时截留组分可小到抗生素,合成药、染料、双糖等,具有对小分子有机物有较高的截留性等特点。

1.3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氨基酸和酶类微生物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B一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以及氨基酸和酶类微生物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李春艳、方富林等采用Ultra-flo超滤系统提纯未经任何预处理的头孢菌素 C发酵液,过滤收率由原工艺的 78%提高到 83.8%。梁万秋、何建勇等比较连续板式超滤与间歇板式超滤在头孢菌素C发酵液过滤提纯中的效果,结果连续板式超滤适应头孢菌素C的过滤分离及与后续提取工艺的整合。冯建立,许振良,王学军等采用自制的三种中空纤维超滤膜(U F-1、U F-2和U F-3)对红霉素发酵液去除乳化现象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超滤法可达到去除乳化的目的,同时提高了萃取的收率和质量。张治国,王世展等采用蓬莱反渗透设备厂生产的NFB系列板式反渗透装置已成功地应用于济宁抗生素厂的链霉素生产中,收率明显提高,能耗和物耗大幅度降低。叶榕等采用超滤-纳滤集成膜分离技术代替传统的薄膜蒸发法提纯浓缩卡那霉素树脂解吸液,实验结果表明浓缩倍数、浓缩收率、损失率、平均膜通量等指标均优化。

2 、分离纯化的方式方法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膜分离纯化微生物药物的方式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

2.1 分离方式

对于纳滤,可以将萃取液用疏水性纳滤膜处理进行浓缩或用亲水性纳滤膜对未经萃取的抗生素发酵滤液进行浓缩,减少萃取剂的用量。

2.2 多层液膜分离

例如红霉素在水/油乳状液滴中的`渗透,乳状液滴中一旦形成的浓团,会使分离性能降低。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料液和乳状液应分别为分散相和连续相进行分离。

2.3 组合分离

抗生素发酵液的分离有时候需要多个膜分离操作。通常先采用微滤或超滤,去除盐和水,再采用纳滤浓缩。

2.3.1 超滤和纳滤膜组合分离。何旭敏等用超滤膜处理6-APA的钾盐,经反应罐中裂解后,再经纳滤膜浓缩,裂解率为97.5%。

2.3.2 超滤和反渗透膜组合分离。李十中等先用截留分子量5万的超滤膜处理土霉素结晶母液,除去母液中的悬浮物和大分子物质,得到土霉素的纯度82.9%。

2.3.3 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结合。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结合,在不同程上吸取了膜分离和传统分离方法的优点而避免了两者原有的缺点。李十中等利用超滤/萃取法提取青霉素G、红霉素和麦迪霉素,发现新工艺收率高,静置分层快,不需要离心分离或活性炭脱色。

结束语:

目前的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应用研究非常活跃,广泛用于生物发酵液过滤除菌及下游分离纯化精制、结晶母液回收、氨基酸发酵液过滤澄清及精制、生物蛋白、多肽、酶制剂等酵液过滤澄清及精制等。膜分离技术突出的优点和其广阔的潜在市场使膜分离技术将在微生物制药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艳,方富林,何旭敏,夏海平,蓝伟光.超滤法提纯头孢菌素C的应用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3-30.

[2]梁万秋,何建勇,陈晓强.连续板式超滤系统在头孢菌素C发酵液过滤提纯中的应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

[3]冯建立,许振良,王学军,杨志和.超滤去除红霉素发酵液乳化现象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5.

篇5: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运用论文

1 概述

生物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吸附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沉淀法是传统的提取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是一般都具有工艺复杂繁琐、所需时间长、易变性失活、浪费大量原材料、耗能高、回收率低、废水污染不易处理等劣势。 而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浓缩、提纯及净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不破坏产品结构、节能、少污染和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可直接放大、可专一配膜等特点,且各种膜过程具有不同的分离机制,适于不同对象和要求。因其具有适于热敏物质的分离的特点,在生物制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涉及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液膜分离和反渗透的技术。

2 膜分离技术应用的概况

2.1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史

膜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但是对膜的认知、利用、研究及现在的人工合成却是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 1958 年,我国从 研究离子交换膜开始,20 世纪 60 年代是个开创的时期,1965 年开始反渗透的探索,1967 年开始全国海水淡化会战, 开启了我国膜技术的初期发展。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后,微滤、电渗析、反渗透和超滤等各种膜和组件都相继得到开发。 20 世纪 80 年代跨入推广阶段,膜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同时一些新的膜技术不断被开发利用。

2.2 膜分离技术的现状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膜分离技术跨入应用阶段 ,这项技术已从实验室过度到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应用,同时我国也建立了关于膜技术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使得新的膜技术在不断的被开发利用。 目前膜技术在生物制药、食品、环保、水处理、化工等领域内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 这一新兴的行业正在快速发展阶段,为各个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3.1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是通过人工材料( 膜)实现不同介质分离的技术,多以压力、浓度差、电位差等作为驱动力进行分离。

3.2 膜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相较于传统的提炼工艺,采用膜分离技术工艺可简化为:发酵液→超滤→。纳滤( 反渗透)→脱色→干燥→产品。 并以简化工艺、减少一次性投资、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节约资源,不破坏产品结构、分离效率高、产品收率和质量高及溶剂消耗大幅简单而减少废水处理难度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

根据截留组分直径的大小,将膜过程分为微滤、超滤、纳滤( 反渗透)、渗透蒸发、渗析、电渗析、气体分离等。

微滤膜是利用分子筛的原理,用以截留直径在 0.01- 10um 以上的粒子,主要用于细胞的收集,还可做为超滤的预处理对固液进行分离。

超滤膜是利用高分子膜选择渗透性,以一定的压力和流速作为驱动力,在常温下使小于膜孔径的.低分子透过膜而大分子物质被截留。 目前开发出的超滤膜可以按照截留分子的大小选择适合孔径的滤膜( 孔径一般在 2- 50nm),主要用于酶、病毒、蛋白质和多糖等大分子物质的截留,从而达到对目标产物进行纯化的目的。

反渗透是利用溶解扩散的原理,溶剂可通过,盐、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被截留,主要用于小分子有机物的浓缩。

纳滤膜表面具有负电性,具有抗水垢污染的优良特性,利用其对小分子有机物的较高截留性可用于对目标产物的浓缩,一般它的孔径为 2nm 左右。

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改性淀粉絮凝剂在工业废水处理的应用研究论文

污水处理方案

脱硫废水处理装置运行现状及建议论文

污水处理工作方案

水文干旱分析中游程理论的运用论文

甲醇生产废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的运用 分析论文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膜分离技术在处理酸性废液中的应用概述

膜分离技术在己内酰胺生产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膜分离技术在己内酰胺生产废水中的应用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膜分离技术在己内酰胺生产废水中的应用研究(集锦5篇)】相关文章:

化工厂的实习总结2022-07-30

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报告2023-02-26

高浓度抗生素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2023-04-11

食品业废水处理途径论文2023-06-12

生物传感器2022-06-10

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2022-05-05

污水检查井材料计划表2022-04-30

生物技术论文2023-11-29

环境工程污水治理论文2022-11-15

空气分离方法与工艺流程选择论文2023-09-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