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的运用 分析论文(精选10篇)由网友“淼海北部”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的运用 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的运用 分析论文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的加快,但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片面性,对水环境地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通过对我国水环境地质状况进行分析,导致水环境地质被污染的原因众多,导致水环境地质污染问题频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降低水污染环境地质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应该将水文勘测技术应用在地质工程中,将污染场地转化成具有居住价值、商业价值的良性土地。因此,文章针对水污染环境地质中水文勘测技术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导致水环境地质污染的原因分析
(1)金属井管腐蚀导致的污染。一些建设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的金属井管不符合相关规定,这些金属井管很容易受氧浓差、缝隙、电偶以及细菌等的影响被腐蚀,产生大量的铁瘤、硫化亚铁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对水环境地质造成金属污染。
(2)水源井不止水导致的污染。一些施工单位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增加水源井的回灌量与出水量,取消了水泥止水环节,将地下深水层与地表水进行了简单的联通,造成水环境地质的污染。
(3)管道破坏导致的污染。城市基础设施扩建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施工设计与工作人员工作不严谨,会对地下管道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管道内的污染物质进入到地质水层中,对地下深层的暗河造成严重的污染。
(4)地面夏蝉导致的污染。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并且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开土建房的速度不断的加快,对地面基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真是由于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导致地表水被截断或者掩埋,对地下水的水循环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又进一步的增加了地面下沉,造成水环境地质污染。
三、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的应用分析
(1)充分的认识到水文勘测技术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环境地质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为了防止水污染环境地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相关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水文勘测技术的重要性,不断的增大水水污染环境场地的研究与勘测技术的研发,将水污染环境地质转变成具有居住、商业价值的健康用地。
(2)明确水文勘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水文勘测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地质中的应用,重点在于对水环境污染场地的历史变迁、生产现状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明确历史活动与生产现状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对污染现状、污染途径以及污染来源等进行全面的勘测,分析包括地下水分布、排泄、径流、动态变化、水位、埋藏等水污染环境地质信息的具体状况。想要提高地质工程的工作效率,就应该对水污染环境地质的水文勘测进行科学的管理,采用先进的勘测技术,培养专业的工程设计人才,增加对水文勘测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快水文勘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断的扩大水文勘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好的适应水污染环境地质勘察工作的实际需求。目前,我国水文勘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明确,水文网站、水文泥沙检测技术、水文雨量流量监测技术快速的发展,首先,对于水文站网,水文站网在水文勘测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采集水文资料、提高水文计算精度以及满足水文勘测工作需求等作用,许多地区对现有的水文站网进行了调整与改进,采用了更加科学、高效的水文勘测技术以及水文测试方法,创建了更加科学、完善的现代水文监测网络系统;其次,对于水文泥沙监测技术,水文泥沙检测技术在采样器的基础上,研发了全新的分析仪器设备,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不仅降低了测量的工作量,还增加了勘测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更加快速、准确的对水文泥沙进行测试;再者,对于水文雨量流量监测技术,水文雨量流量监测技术研发和使用了自动化的雨量监测技术和仪器,实现勘测水文信息的自动采集、记录、传输、测报以及储存等,同时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监测仪器对水文雨量流量进行在线监控与管理,逐渐的实现水文雨量流量监测的自动化。
(3)水污染环境地质中水文勘测工作的实施步骤。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对水污染场地环境地质的特征进行采样、现场勘察,并在实验室内进行样本检测与分析,通常采用模拟污染计算分析的方式,进行资料、数据的采集,根据样本的检测、分析结果,确定试验场地的水文地质状况、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然后通过风险评估系统,对试验场地的水污染环境地质进行整体的分析与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与改进措施,尽可能快的解决水环境地质污染问题,避免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危害。此外,因为水污染环境地质具有流动性与扩散性的特点,在实际应用水文勘测技术时,应该采用加密布点与均匀网络布点的方式,对水污染环境地质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测,以此明确污染场地的实际分部状况以及污染程度,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选择科学、合理的勘测方案与改进措施,将污染土质改变成具有居住价值、商用价值的健康用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将水文勘测技术应用在水环境污染地质中,不仅能够对环境、社会建设进行保护,同时还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水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对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充分的荣事达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重要作用,相关的研究技术人员应该加快勘测技术、仪器设备的研究,显着的提高水文地质环境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以此保证水文勘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更好的进行水环境地质的治理。
篇2: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的运用 分析论文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的加快,但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片面性,对水环境地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通过对我国水环境地质状况进行分析,导致水环境地质被污染的原因众多,导致水环境地质污染问题频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降低水污染环境地质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应该将水文勘测技术应用在地质工程中,将污染场地转化成具有居住价值、商业价值的良性土地。因此,文章针对水污染环境地质中水文勘测技术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导致水环境地质污染的原因分析
(1)金属井管腐蚀导致的污染。一些建设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的金属井管不符合相关规定,这些金属井管很容易受氧浓差、缝隙、电偶以及细菌等的影响被腐蚀,产生大量的铁瘤、硫化亚铁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对水环境地质造成金属污染。
(2)水源井不止水导致的污染。一些施工单位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增加水源井的回灌量与出水量,取消了水泥止水环节,将地下深水层与地表水进行了简单的联通,造成水环境地质的污染。
(3)管道破坏导致的污染。城市基础设施扩建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施工设计与工作人员工作不严谨,会对地下管道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管道内的污染物质进入到地质水层中,对地下深层的暗河造成严重的污染。
(4)地面夏蝉导致的污染。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并且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开土建房的速度不断的加快,对地面基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真是由于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导致地表水被截断或者掩埋,对地下水的水循环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又进一步的增加了地面下沉,造成水环境地质污染。
三、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的应用分析
(1)充分的认识到水文勘测技术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环境地质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为了防止水污染环境地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相关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水文勘测技术的重要性,不断的增大水水污染环境场地的研究与勘测技术的研发,将水污染环境地质转变成具有居住、商业价值的健康用地。
(2)明确水文勘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水文勘测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地质中的应用,重点在于对水环境污染场地的历史变迁、生产现状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明确历史活动与生产现状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对污染现状、污染途径以及污染来源等进行全面的勘测,分析包括地下水分布、排泄、径流、动态变化、水位、埋藏等水污染环境地质信息的具体状况。想要提高地质工程的工作效率,就应该对水污染环境地质的水文勘测进行科学的管理,采用先进的勘测技术,培养专业的工程设计人才,增加对水文勘测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快水文勘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断的扩大水文勘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好的适应水污染环境地质勘察工作的实际需求。目前,我国水文勘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明确,水文网站、水文泥沙检测技术、水文雨量流量监测技术快速的发展,首先,对于水文站网,水文站网在水文勘测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采集水文资料、提高水文计算精度以及满足水文勘测工作需求等作用,许多地区对现有的水文站网进行了调整与改进,采用了更加科学、高效的水文勘测技术以及水文测试方法,创建了更加科学、完善的现代水文监测网络系统;其次,对于水文泥沙监测技术,水文泥沙检测技术在采样器的基础上,研发了全新的分析仪器设备,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不仅降低了测量的工作量,还增加了勘测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更加快速、准确的对水文泥沙进行测试;再者,对于水文雨量流量监测技术,水文雨量流量监测技术研发和使用了自动化的雨量监测技术和仪器,实现勘测水文信息的自动采集、记录、传输、测报以及储存等,同时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监测仪器对水文雨量流量进行在线监控与管理,逐渐的实现水文雨量流量监测的自动化。
(3)水污染环境地质中水文勘测工作的实施步骤。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对水污染场地环境地质的特征进行采样、现场勘察,并在实验室内进行样本检测与分析,通常采用模拟污染计算分析的方式,进行资料、数据的采集,根据样本的检测、分析结果,确定试验场地的水文地质状况、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然后通过风险评估系统,对试验场地的水污染环境地质进行整体的分析与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与改进措施,尽可能快的解决水环境地质污染问题,避免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危害。此外,因为水污染环境地质具有流动性与扩散性的特点,在实际应用水文勘测技术时,应该采用加密布点与均匀网络布点的方式,对水污染环境地质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测,以此明确污染场地的实际分部状况以及污染程度,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选择科学、合理的勘测方案与改进措施,将污染土质改变成具有居住价值、商用价值的健康用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将水文勘测技术应用在水环境污染地质中,不仅能够对环境、社会建设进行保护,同时还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水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对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充分的荣事达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重要作用,相关的研究技术人员应该加快勘测技术、仪器设备的研究,显着的提高水文地质环境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以此保证水文勘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更好的进行水环境地质的治理。
水污染治理新型技术的应用
1 我国城镇污水治理技术现状
1.1 城镇污水来源及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和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大量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也导致了包括水污染现象在内的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水污染现象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阶段,许多河流和水资源遭遇到非常严重的污染,水污染已经从对环境污染开始向对人的饮用水源进行污染,间接地损害着人的健康。反观我国目前污染水的治理现状,治理规模小、产量低、设备工艺落后、而且好多城市的水污染治理项目缺乏配套的政策和资金协助,还有一些城市未经充分论证上马的污水处理设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符合,这些都是导致目前我国在污水治理方面效果不佳的因素。
分析造成水污染的根源,农业方面与近年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富集化,大量的农药残留伴随着雨水等汇集到河流有很大的关系,城镇生产方面,许多企业生产方式还较为粗放、单一,虽然大型企业都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之下配备了污染水处理设备,但在利益最大化思想驱使下,后续维护资金量不够。一些易损的耗材更换也及时,使得设备很难维持正常的运转,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再加之大量的中小企业没有环保意识,对待生产污水肆意偷排,这些都致使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
1.2 目前我国污水治理所采用的水污染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污染水治理方面常采取 SBR(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 技术,SBR 工艺是通过时间上的交替运行实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运行全过程。SBR 技术是将活性污泥、污水等污染物质经过一些列如沉淀,然后再排水排泥的周期性污水处理工艺,完成所有这些过程通过综合自动化控制设备控制,这套间歇循环处理过程以应用成本低、污染物质沉淀速度快的特性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SBR 技术可以很好的融合新技术,也因此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也正是为了这个原因,这项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增长。但在使用工艺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工艺复杂、操作繁琐、操作成本高。另一种污染治理技术是氧化沟工艺,技术可以说是 SBR 工艺的一个延伸,原理和悬浮生物处理技术是相似的,是一种延时曝气技术。根据多年的发展经验、技术理论和实践,由于低成本、高回报,也成为国内广泛使用的技术。效率较高,广泛使用在许多中小型国家的污水处理工程中。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废水出水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氮、磷等物质有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SBR 工艺和其延伸出的新工艺作为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工艺,无论在城市污水还是在工业废水的处理中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也不断涌现了许多经济高效,操作灵活的新型污染水处理工艺。
2 水污染治理新型技术的应用
针对目前水污染在中国的现状,除了上文提及的 SBR 工艺和其延伸出的新工艺之外,符合低成本、低管理和高效的新型生态污染水处理技术近年来也不断被投入营运,如人工湿地、生物浮岛技术等新型的城市污染水治理系统。
2.1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水资源污染治理技术
人工湿地是人为建造的干预性生态系统,目的是通过人工湿地将污染水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它对污染水的处理分为前期的预处理,在通过湿地土壤、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的共同作用。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净化处理是有效的,在自然生态中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有效地实现了污水处理的效果。这种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对污染水中的氮、磷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同时,该技术还具有其他优点,如工程建设和运营成本低,强负载适应性,相比其他水污染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由于其低成本,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等优势目前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水以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三种形式存在。在这三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过程中,对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治理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主要由治理水污染几点措施和操作控制决策影响的。在目前阶段,由于人工湿地的建设趋势改变,人工湿地应用的类型也相应作出了调整形成了复合应用形态,也被称为复合流人工湿地系统。该系统有效地改变了原有的污水处理单一结构,实现高效净化。
2.2 生物浮岛技术水资源污染治理技术
如前所述,流经城市的河流和其他水体污染一般,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促进了周围生态环境的恶化,也给城市水污染治理带来困难。出现在国内外各种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处理技术,如生物浮岛技术、人工水草净化技术。在应对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生物浮岛技术以及人工水净化技术可以用于净化水质。生物浮岛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利用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它的生产过程是:建立浮体-依靠根部吸附-去除污染物-净化水质。应用这种水污染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污染物,净化水质,并且投入少可以反复应用,而且生存和繁殖的水生生物还可以为城市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2.3 悬浮填料移动床技术
这种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对污染河流的治理中,将悬浮填料直接加入到曝气池。悬浮料在曝气池中的比重和水基本相似,让它作为微生物活动的区域来和流经曝气池的水流互相作用,将活性淤泥和生物膜法结合使用,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3 结束语
从分析来看,经济、节能以及高效的水污染治理方式将会是我国以后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发展的主流趋势,我们只有向着这一目标坚定的进发,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和环境相协调的污染水治理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水污染治理的高效、节能、环保,才可以真正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玲玲。对工业企业水污染治理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4)。
[2]田立江,姚志彬。SBR 工艺与 CASS 工艺的比较[J].江苏环境科技,(2)。
[3]李璐倩。我国城镇水污染治理技术探析[J].科技传播,2013(7)。
[4]熊红权,李文彬。CASS 工艺在国内的应用现状[J].中国给水排水,2003(2)。
工业废水氯离子去除技术探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的需求量在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我国水污染情况又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水环境情况下,人们对水污染处理技术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COD、BOD、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工业废水中氯离子由于其不被微生物所利用,其去除技术相对较少。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中并没对氯化物排放进行限定,大量的氯化物进入环境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研究氯离子的去除技术对保护环境和生物都很有意义。
1 氯离子的来源及危害
Cl-可与 Na+、Ca2+、Mg2+、K+等的离子形成氯化物。地表水中氯化物的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类。自然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水源流过含氯化物地层,导致食盐矿床和其他含氯沉积物溶解于水;二是接近海洋的河流或江水受到潮水和海水吹来的风的影响,导致水中氯化物含量增加。人为源主要有采矿、石油化工、食品、冶金、制革(鞣革)、化学制药、造纸、纺织、油漆、颜料和机械制造等行业所排放的工业废水以及人类生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其中工业排放是最主要来源。
工业废水中氯化物含量较高,如泡菜行业腌渍废水氯离子浓度可达 1153000mg/L[2],如不加控制直接排入水体,将严重危害水环境、破坏水平衡,影响水质,对渔业生产、农业灌溉、淡水资源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污染地下水和引用水源。比如,水中氯化物含量过高时,会腐蚀金属管道和构筑物、妨碍植物生长、影响土壤铜的活性、引起土壤盐碱化(特别是四川地区)、使人类及生物中毒。当水中阳离子为镁,氯化物浓度为 100mg/L 时,即可使人致毒。
2 工业废水氯离子去除技术
氯离子是氯最为稳定的形态,一方面,由于微生物不能利用Cl-,所以不能通过生物法来去除 Cl-,并且废水中氯离子含量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阻碍生物法处理废水效率,许多研究表明,当废水含盐质量分数在 3%以上时,废水的生物处理效率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因为水中氯离子会对金属产生腐蚀作用,因此废水回用时必须去除过量的'氯离子,达到循环水氯化物标准。
目前专门为了去除氯离子使其达标排放而研发的技术是很少的,去除氯离子的目的大致有两种:一是为了使废水能满足后续生物处理生物活性要求;二是为了达到废水回用氯化物含量标准。氯离子去除原理主要有两种:要么被其它阴离子替代;要么同其它阳离子一起去除。根据不同性质大体归类为四种方式:沉淀盐方式、分离拦截方式、离子交换方式、氧化还原方式。
2.1 沉淀盐方式
采用 Ag+或 Hg+等与 Cl-生成沉淀,再将沉降过滤,从而去除 Cl-.沉淀盐方式主要有化学沉淀法,关于该方法研究也很多。金艳等[3]发明了处理一种氯碱行业高氯含汞废水的系统,由于废水中含氯离子浓度高达 50000-60000mg/L,由于配合作用,汞主要以 HgCl3+与 Hg-Cl2-的非汞离子形态存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出水汞浓度可达1.5ppb,Cl-也得到了一定的去除。李文歆等[4]利用化学沉淀法做了专业特征废液中氯离子的处理的研究,氯离子去除率高达 90%以上。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污染小、去除率高等特点。
化学沉淀法由于要加入沉淀试剂,如硝酸银、硝酸汞等,这些沉淀剂的价格往往较高,导致其工业成本很高,应用不广泛,基本仅限于实验室使用。如果开发价格低廉的沉淀剂,由于化学沉淀法反应过程简单、易操作,所以还是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的。
2.2 分离拦截方式
主要采用蒸发浓缩、电吸附、膜过滤、溶剂萃取和复合絮凝剂絮凝等方法将 Cl-分离去除。
2.2.1 蒸发浓缩法
对废水升温,由于无机盐类氯化物沸点高于水,最后被浓缩结晶;氯化氢沸点相对较低,同水蒸气等易挥发物质一同被去除。从而实现了氯离子与废水的分离。
江西理工大学材化学院科研人员[5]发明了含铵含氯废水处理并回收利用铵和氯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使得铵盐和氯不仅得到有效分离,还能回收利用。该法有效去除了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含铵含氯废水中氯离子,并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统一。泡菜生产过程主要产生的废水类型有腌渍废水、脱盐废水及脱盐水、清洗水、冲洗水等,其中以腌渍废水氯离子浓度可达153000mg/L,对部分量少的废水可采用蒸发法。丁文军等[6]采用三效浓缩设备将盐渍水浓缩至饱和状态,再经结晶、离心分离等工序制得食盐并回用于泡菜腌制。
蒸发浓缩法适合于小水量高浓度的废水,其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在泡菜等行业应用较多;但对于水量较大废水,其成本很高,相比其他处理方法不实用。
2.2.2 电吸附法
电吸附技术结合了电化学理论和吸附分离技术,通过对水溶液施加静电场作用,在电极上加上直流电压,在两电级表面形成双电层,由于双电层具有电容的特性,因而能够进行充电和放电过程,且溶液中离子不发生化学反应。在充电过程中吸附并保存溶液中离子,在放电过程中释放能量和离子,使双电层再生。其目前应用也比较多。
魏鸿礼[7]做了电吸附工艺去除再生水中氯离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含氯离子平均为 307mg/L 的原水,产水平均为 91mg/L,氯离子平均去除率为 70.4%.电吸附法相比电解法,由于不发生化学反应,相对成本较低,且处理效果良好,而在回用水净化中,其相对常规石灰软化法工艺去除氯离子等盐类效果更明显,所以其回用水净化中应用很广。
2.2.3 絮凝沉淀、溶剂萃取法
絮凝沉淀主要利用絮凝剂作用氯离子,将其絮凝以至沉淀去除,如复合絮凝剂;溶剂萃取是利用萃取剂将含氯离子的化合物萃取去除。
汪巍[8]发明了一种用聚合硫酸亚铁对含氯废水进行絮凝沉淀的方法,该方法可把进水为 500~1000mg/L 含氯废水,降低到 0.4mg/L以下。雷春生等[9]发明了一种由有机酸和无机盐复配而成的复合除氯剂,实验表明,该法可去除 99.9%以上的氯离子。
絮凝沉淀和溶剂萃取受试剂的影响,溶剂萃取仅适用于小水量情况,更多应用于实验室;絮凝沉淀法在其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可能可应用于较大水量氯离子的去除,但目前应用并不广泛。
2.3 离子交换方式
采用离子交换剂与氯离子进行交换替代氯离子,利用该方式的方法有离子交换树脂法、水滑石法等。值得说明的是水滑石法,由于水滑石(LDHs)的结构特点使其层间阴离子可与各种阴离子,包括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同种离子、杂多酸离子以及配位化合物的阴离子进行交换。
胡静等[10]也研究了焙烧镁铝碳酸根水滑石(CLDH)对废水中氯离子的去除效果。实验表明,Cl-的去除率可达 97%.水滑石法目前研究较多,其对氯离子的去除效果也较好,但多停留在实验阶段,工程应用很少。离子交换树脂法用复床或混床,将氯离子去除,属传统工艺,设备投资较低,但阴离子交换树脂容易饱和,需要再生。
2.4 氧化还原方式
采用电解或电渗析、还原方式将 Cl-去除。应用方法有电解、电渗析、加氧化剂等。电解是当污水通电后,电解槽的阴阳级之间产生电位差,趋使污水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发生氧化反应,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发生还原反应,从而使得废水中的污染物在阳极被氧化,在阴极被还原,或者与电极反应产物作用,转化为无害成分被分离除去。
2.4.1 电渗析法
电渗析以离子交换膜为渗析膜,以电能为动力。电渗析过程是电解和渗析扩散过程的组合。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阴、阳离子分别往阳极和阴极移动,由于阳离子膜理论上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如果膜的固定电荷与离子电荷相反,则离子可以通过,反之则被排斥。由此来实现氯离子的去除。
钱学玲等[11]采用味精废水-预处理-电渗析-厌氧-好氧工艺流程,整个工艺流程既保证了 COD 等的去除,又可使 Cl-浓度从进水16.776g/L 降至 6g/L 以下,从而达到了很好的综合去除效果。电渗析法适合处理低浓度含氯废水,水耗和电耗较大,成本较高,其对小水量的处理还是比较实用的。
2.4.2 电解、氧化剂法
电解是当污水通电后,电解槽的阴阳级之间产生电位差,趋势污水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发生氧化反应,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发生还原反应,从而使得废水中的污染物在阳极被氧化,在阴极被还原,或者与电极反应产物作用,转化为无害成分被分离除去;氧化剂法是通过与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氯离子去除的方法。
李长俊等[12]采用混凝絮凝-电解法联用技术,实验表明,Cl-浓度能从原水的 136698.2mg/L 降低到 54205.5mg/L,能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电解法去除氯离子同样存在成本高的问题,对小水量废水应用有较好效果,相对于电渗析法其不存在膜堵塞问题,但运行费用相对较高,一般在废水预处理后采用。氧化剂法目前应用也较少。
3 结束语
氯离子的去除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方法,生物法不能去除氯离子。目前工业废水去除氯离子主要是为了实现后续废水生物处理和达到回用水氯化物标准,单独为了去除氯离子而实现达标排放的做法很少,这也是人们对氯离子危害不重视的一种表现。
总的来看,氯离子的去除技术多适用于小水量和中水量情况,电吸附和电渗析由于操作简单,对较大水量可能将是氯离子去除技术的趋势和热点,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多更经济更环保的氯离子去除技术。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
[2]赵希锦,常明庆,王敏。四川泡菜行业高浓含盐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Z].2013,4.
[3]金艳,黄义忠,翟军。一种处理氯碱行业高氯含汞废水的系统:中国,CN99146U[P]..
[4]李文歆,熊祥祖,向明明。专业特征废液中氯离子的处理[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8(10):71-71.
[5]江西理工大学材化学院。有色金属冶炼废水处理有新法[Z].2009:37-37.
[6]丁文军,陈功,兰恒超,等。盐渍泡菜盐水回收技术:中国,CN101391844[P].2009.
水污染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生物监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监测水环境污染的动态变化,从而直接、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与传统的监测手段相比,生物监测技术能够直接反映各种有毒物质对生物和环境的综合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监测技术,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1 生物监测技术
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管理领域都离不开水污染监测,水污染监测要为这些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并科学地分析、评价水资源,治理、预报和预测水污染。
生物监测,是指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评价和监测环境质量,充分利用生物的群落、种群、个体和组分对环境变化和环境污染产生的反应。生物监测技术涉及到生态系统,生物的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和生物分子。当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后,就会影响水环境中的生态系统。
与理化检测相比,生物监测能够长期反映污染效果。一些生物能够对微量污染物产生反应,使生物监测效果更加敏感。
生物监测能够富集污染物,这是因为生物系统中的食物链能够富集微量的有毒物质,从而提高污染物的浓度。生物监测具有更加多样化的检测功能,不同的污染物会对同一种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由此可见,生物监测有利于综合评价水环境的污染状况。理化检测只能监测特定水环境中污染的含量和类别,而生物监测能够综合反映水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
2 具体应用
2.1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根据重组优势基因或基因工程菌处理污染物。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将目的基因构建出来,高效表达代谢通路中的目的和意义,具有效率高、环保、清洁的优点,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2 电泳分离纯化技术
在电泳分离纯化技术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是比较常见的电泳。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分析自然环境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动态性和多样性。
2.3 DNA 探针技术和 PCR 技术
将这两种技术的联合使用,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
2.4 酶蛋白标志物
酶蛋白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水体污染的监测中,它具有广泛性、警示性和特异性,能够真实地反映污染物的累积作用。
2.5 免疫检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反应,在反应物上标志相应的示踪物,用定量测定或定性测定的方式快速检测抗体或抗原。
2.6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主要是使用生物传感器转化生物反应,使其成为电信号。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核是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基础,当前常用的生物传感器有免疫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微生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酶传感器和细胞膜电位传感器等。
2.7 生物毒性实验
由于大量使用各种外来化学制剂,这些外来化学制剂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性的特性,会在生物体内富集,而常规的化学检测方法并不能直接反应其毒害性。在生物毒性试验法中,使用最多的检测手法就是利用细菌,它具有反应快、费用低、保存方便和生长繁殖快的特点。
3 存在的问题
3.1 生物监测指标体系尚未形成
由于我国生物监测技术起步比较晚,虽然在一些重要环节设置了相应的指标,例如许可证发放、排污收费和环境质量定量考核等,但是,尚未形成法定化的生物监测指标体系。这就意味着,不能合法地应用一些生物监测指标监测水环境污染。
3.2 缺少统一的生物监测方法标准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国家级的生物监测环境标准,制约了我国生物监测适用的解释和使用,严重影响了生物监测技术的推广。
3.3 生物监测过于复杂
在不同地域,同类生态系统中的同种生物具有不同的污染物耐受性,即使同一生物,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也有不同的污染物耐受性。因此,要想做好水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不仅要充分考虑水体特征,还要制订合理的生物监测方案。这就涉及到了样本数量、测试样本和测试频率的选择。
4 前景展望
尽管在应用生物监测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但是,这项技术在水环境污染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表现为以下 2 点:①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监测技术的精确性、快速性和灵敏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单一的理化检测并不能客观评价水环境污染,而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并非全部都是快速的,有一些污染物还需要多种物质的结合和长期累积。这时,就需要发挥生物监测的作用,客观评价水环境污染的情况。②制订环境标准。生物监测技术通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不断累积,产生遗传效应和生物机能变化,进而制订水质标准制。在此过程中,监测技术可以选择合适的检测条件和受试生物,制订更符合人类健康标准的污染无排放标准和水质标准,从而进一步推动水环境污染监测工作的发展。
5 结束语
单一的理化检测并不能全面反映水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这时,就需要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能够连续监测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从而综合反映水环境的质量状况。生物监测能够充分利用生命有机体污染物的反映直接表征水环境质量和受污染程度,杜绝二次污染的产生,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整个水环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春,周启星。金属硫蛋白作为重金属污染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03)。
[2]王芳,杨季芳,谢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海洋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中的应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02)。
有机磷水处理剂生产废水的治理技术
目前, 工业循环水系统主要采用有机类缓蚀剂,包括有机磷、有机胺类等,其中以有机磷类化合物为主导,如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2-膦酰基丁烷-1,2,4-三羧酸(PBTC)、聚氧乙烯醚丙三醇磷酸酯等。 在有机磷类缓蚀剂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若将其直接排放,会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到目前为止,对废水中磷的处理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化学法、生物法、化学辅助生物法及近年来开发的吸附法、电解法等〔1-2〕。 化学法主要适用于无机态含磷废水的处理,同时可去除水中不溶性有机磷酸盐,但对溶解态有机磷酸盐几乎无去除能力;生物法主要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态含磷废水,其处理效果不佳,难以实现磷的达标排放;吸附法由于本身的特点,只适用于较低浓度的含磷废水的处理;电解法则对溶解态有机磷的去除能力有限。
由于单一除磷工艺的局限性,组合工艺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以光催化与其他工艺的组合研究为多〔3-4〕。 研究表明,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可导致光催化效率偏低。 而光电催化技术通过施加偏电压,将催化剂表面的光生电子移至外电路,减少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从而使空穴在光催化剂表面累积,解决了光催化应用的瓶颈问题,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有机氯化物、农药、表面活性剂、染料等有机废水的处理〔5〕。
本研究采用光电催化氧化与化学法的组合工艺,即“一级化学除磷—光电催化—二级化学除磷”处理有机磷水处理剂生产废水,实现了废水的达标排放。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用水
天津某水处理药剂生产厂主要生产有机磷类缓蚀剂、阻垢剂,实验用水为该厂外排污水,主要以洗桶洗釜水为主, 其水质:COD 420~500 mg/L,TP17 ~20 mg/L, 正 磷酸盐 ( 以 P 计 )3.6 ~4.2 mg/L,pH6.0~6.5,SS 100~150 mg/L。
1.2 工艺流程与实验方法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
光电催化氧化装置装填〔6〕催化剂于反应器底部及极板中央,催化剂采用 α-氧化铝或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为载体,表面负荷二氧化钛、硫化镉、氧化铁、二氧化锰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电极材料采用钛基材表面固载贵金属物质制备而成,贵金属物质由铂、钌、铱、铷、锆等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构成。【图1】
有机磷水处理药剂生产废水经过调节池均质后,经供水泵进入一级化学除磷池,于池前端加入石灰,池中部加入聚合氯化铝,池尾部加入聚丙烯酰胺类物质。 一级化学除磷池主要去除部分 COD 和 TP。
一级化学除磷池出水经泵打入光电催化氧化反应池,在该装置中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被氧化,有机磷类化合物转化为正磷酸盐。 光电催化氧化反应池出水经泵流入二级化学除磷池,其加药同一级除磷池。
二级化学除磷池对光电催化氧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除磷。二级化学除磷池出水流入斜板沉淀池中,沉淀后的上清液即可排放。
1.3 分析方法
COD、TP、正 磷 酸 盐 均 采 用 国 家 标 准 方 法 测定〔7〕。
2 结果与讨论
2.1 化学法的处理效果
研究表明,石灰和聚合氯化铝(PAC)均可作为化学法除磷药剂〔8〕。 在石灰投加量为 1 200 mg/L,PAC 投加量为 500 mg/L,PAM 投加量为 2 mg/L 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除磷药剂的处理效果,结果见表 1。【表1】
化学法主要是通过化学药剂去除水中的正磷酸盐。 实验结果表明,与 PAC+PAM、石灰+ PAM 相比,以石灰+PAC+PAM 作为除磷药剂的处理效果更好一些。 投加石灰反应一段时间后, 再加入 PAC 和PAM,可强化混凝和除磷效果。在 PAC、PAM 投加量分别为 500、2 mg/L 的条件下,考察了石灰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如表 2 所示。【表2】
随着石灰投加量的增加, 水中 pH 升高, 反应5Ca2++3PO43-+OH-=Ca5(OH)(PO4)3向右进行,磷酸盐与钙离子反应趋于完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灰投加量的增加,出水磷酸盐含量显着降低,总磷含量也逐步降低。 此外,由于 Ca(OH)2还有良好的凝聚作用,随着石灰投加量的增加,COD 去除率增大。 当石灰投加量增加至 1 200 mg/L 后, 继续增大石灰投加量,处理效果基本不变。 综合考虑,一级化学除磷池石灰投加量保持在 1 200 mg/L 左右即可。
2.2 光电催化体系的处理效果
由于化学法只能去除废水中的磷酸盐和部分有机磷化合物,出水 COD、TP 仍超标严重,因此采用光电催化氧化技术对化学除磷出水进行处理。 实验条件:向光电催化反应装置内投加适量电解质,电流密度控制为 10 mA/cm2。 光电催化体系的处理效果如图 2 所示。【图2】
由图 2 可知,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 水中正磷酸盐含量大幅增加,总磷含量则无明显变化,表明反应过程中,C—P 键逐步断裂, 水中的磷逐渐从有机态转化为正磷酸盐的形式。实验结果表明,当停留时间为 180 min 时, 水中总磷几乎全部以正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出水 COD 降至 70 mg/L 以下。 确定最佳停留时间为 180 min。
2.3 二次化学除磷的处理效果
尽管经光电催化体系处理后, 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及有机磷化合物被氧化,出水 COD 较低,水质较好, 但磷依然以正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因此,在光电催化体系后加一级化学除磷。由于水中有机物含量较低,几乎无悬浮物与胶体,减少 PAC 投加量至 300 mg/L,PAM 投加量仍为 2 mg/L。 石灰投加量对二次化学除磷效果的影响如表 3 所示。【表3】
实验结果表明,当石灰投加量达 1 200 mg/L 时,出水 COD<50 mg/L,TP<0.5 mg/L,满足《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12/356—)的一级排放标准。 确定二次除磷石灰的最佳投加量为 1 200 mg/L。
2.4 不同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对比
在进水 COD 为 480 mg/L,TP 为 18.76 mg/L,正磷酸盐(以 P 计)为 4.01 mg/L 的条件下,考察了光电催化氧化—化学除磷、一级化学除磷—光电催化氧化—二级化学除磷 2 种工艺对有机磷水处理药剂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保持总加药量相同(石灰投加量为 2 400 mg/L,PAC 投加量为 800 mg/L,PAM 投加量为 4 mg/L),光电催化单元停留时间为 180 min。
2 种工艺的处理效果如表 4 所示。【表4】
由表 4 可知, 一级化学除磷—光电催化氧化—二级化学除磷组合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光电催化氧化—化学除磷组合工艺。
2.5 连续运行效果
在上述最佳实验条件下, 考察了一级化学除磷—光电催化氧化—二级化学除磷工艺的连续运行效果,结果如图 3、图 4 所示。【图3-4】
由图 3 和图 4 可以看出, 该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稳定, 最终出水 COD<50 mg/L、TP<0.5 mg/L, 达到《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 12/356—2008)的一级排放标准。
3 结论
一级化学除磷—光电催化氧化—二级化学除磷组合工艺可有效处理有机磷水处理药剂生产废水,在一级化学除磷石灰、PAC、PAM 投加量分别为1 200、500、2 mg/L, 光 电 催 化 单 元 停 留 时 间 为180 min,二级化学除磷石灰、PAC、PAM 投加量分别为 1 200、300、2 mg/L 的条件下, 最终出水 COD<50mg/L、TP<0.5 mg/L, 满 足 《 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12/356—2008)的一级排放标准。
参考文献
[1] 游俊仁,林木兰,汪惠阳. 高浓度含磷废水处理方法综述[J]. 化学工程与装备,(8):143-146.
[2] 崔丽娜,李继,吕小梅. 污水除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 环境保护科学,,37(2):10-13.
[3] 梁 艳菊. 废水中磷的去 除方法与工艺技术研究 [J]. 广 东化工 ,2011,38(6):132-133.
[4] 张 进. 光催化和微滤处 理有机磷农药废水 [J]. 安 徽农业科学 ,2011,39(12):7422-7424.
[5] 陈佩仪,李彦旭,孙楹煌,等. 光电催化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5(12):13-17.
[6] 谢陈鑫,滕厚开,郑书忠,等. 一种有机磷水处理药剂废水的处理方法:中国, 201210452793.1[P]. 2013-02-27.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 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10-247.
[8] 洪荷芳, 徐家栋. 铁炭微电解-光催化氧化-生化处理有机磷废水[J]. 水处理信息报导,2012(6):12-14.
LNG接收站水回用的工艺设计及关键技术选择
前言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属世界上 13 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据 2013 年统计,深圳这座人口超千万的全国特大城市,本地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12。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为从根本上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水回用技术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对我国长远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在六五专项科技计划中最先列入了城市污水回用的课题,之后相继将污水回用课题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年~2005 年的攻关项目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标准、技术研究与示范”。之后相继出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 A 标准。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关于再生水回用方面的法律或法规,缺乏法律强制性条款作为保障,也没有与再生水生产、运营及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1、项目背景介绍
据调研,大部分 LNG 接收站认为中水回用没有经济意义,污水都是经过初步处理后外排,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本着“奉献清洁能源,共建低碳深圳”的企业理念和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某 LNG 接收站在项目设计之初就考虑要回用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的再生水。全厂设计定员约为160 人,按每人每天 0.25m3生活用水定额计算,间歇排放,排放高峰时段约 8 小时,因此本建设项目需要配备:一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计处理能力5m3/h;一套油水分离器,设计处理能力为 3m3/h。
根据相关环保规范及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本项目全厂污水(分为生活污水与含油污水)处理后需要达到厂区冲厕、绿化用水或道路清扫的回用要求,多余部分可达标排放。厂区内污水处理后必须符合 GB/T18920-2002 所要求的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同时还要达到广东省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允许排海。
因此设计要求处理后中水需达到如下标准:BOD5<20mg/l,动植物油<10mg/l,石油类<5mg/l,COD<90mg/l,悬浮物<60mg/l,氨氮<10mg/l
2、工艺设计及关键技术选择。
2.1 简要工艺流程
日常生活污水需要先经过化粪池,然后进入污水管网,根据污水处理量以及出水水质要求,结合国内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工艺,设计按照以下工艺路线:
含油废水:格栅井(细格栅)+含油污水调节池+油水分离器+污油罐。
生活污水:格栅井(细格栅)+生活污水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好氧池、缺氧池、污泥池 3 部分)+生物膜处理系统+回用水池。
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简要工艺图如图 1: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简要工艺图如图 2:
2.2 生物接触氧化法
其中,好氧池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又称“接触曝气法”、“固着式活性污泥法”,是由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和人工曝气系统构成的生物处理工艺。在鼓风曝气供氧的条件下,污水与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反复接触,使污水获得净化。
【图12】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2)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本项目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2.3 内置式 MBR 膜过滤器
MBR 按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组合方式分为外置式(分置式)和内置式(一体式),两种组合方式的比较见下表:其中外置式:需要压力泵加压过滤,动力消耗大,需要配套管道,膜更换方便,膜清洗需要系统停运,占地面积大。内置式:可以提高污泥浓度,有效去除COD,真空泵抽吸过滤,动力消耗小,无配套管道要求,膜更换不方便,膜清洗可以在线进行,占地面积小。根据本 LNG 接收站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内置式优质 MBR 膜过滤器,基本不需要定期更换膜组件,大大减少了运行期的维护费。
内置 MBR 膜过滤器为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的简称,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具体特点如下:
(1)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其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的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
(2)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完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分别控制,运行控制灵活稳定。
(3)由于 MBR 将传统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并取代了三级处理的全部工艺设施,因此可大幅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建投资。
(4)利于硝化细菌的截留和繁殖,系统硝化效率高。通过运行方式的改变亦可有脱氨和除磷功能。
(5)由于泥龄可以非常长,从而大大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6)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极低,由于泥龄可无限长,理论上可实现污泥零排放,减少排放费用。
(7)系统实现 PLC 控制,操作管理方便。
【表1】
3、经济效益估算
3.1 回用中水年节约水费
LNG 接收站中水可用于绿化浇花、冲厕、车辆冲洗、设备地面冲洗、道路清扫等,初步估算,基本可以有效利用全部中水。因此,按照中水全部回收利用来考虑分析中水回用的经济效益。生活污水 40m3/d,含油污水 72m3/d,正常情况下接收站一年 365天均正常运营。工业用水价格根据深圳市水务集团公布的价格算法包括取水、排水、垃圾处理三部分,用水单价为:3.35+90%*1.05+9%*0.27=4.3193(元/m3)。因此,年节约水费用为:(40+72)*365*4.3193=17.6573 万元。
3.2 系统运行成本
中水回用系统运行成本包括:动力费、消毒药剂费、人工费、检修费、工程排污费。
3.2.1 动力费(电费按 0.60 元/KW.h 计,年运行时间根据实际运行工况估算)(见表 1)中水回用系统年动力费=含油污水装置年动力费+生活污水装置年动力费=∑(P*T)*0.6=44577 元3.2.2 消毒药剂费用:次氯酸钠每吨污水处理费用 0.10(元/m3),按照满负荷运行计算(365 天),污水处理装置年药剂费用为 4088元。
3.2.3 人工费:维护人员为 LNG 接收站员工兼职,因此不另计费。
3.2.4 检修维护费:检修维护费主要为 MBR 膜更换费用,每 5年更换 1 次,每次更换一组膜的单价为 38000 元,因此折合每年7600 元。
3.2.5 工程排污费:主要是污油作为废物的外运处理费用,按接收站的实际情况,一年只需外运一次,费用为 1000 元/次,年费用为1000 元。
综上,中水回用系统年运行费用为:∑Q=44577+4088+7600+1000=57265 元。年经济收益=年节约取水费用-中水系统年运行费用=119308元整个中水回用系统工程总投资约 90 万,投资回收期=工程总投资÷年经济收益=7.54 年。
4、结束语
实践证明:从技术层面来讲,目前的水处理工艺可以将污水处理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中水回用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水资源节约技术。采用中水回用系统,将全部废水回收利用资源化,不仅减轻了工业用水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而且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水价的不断攀升,中水回用给企业还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中水回用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对我国长远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纯,孙艳艳等.国外再生水回用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12).
[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3]《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4]张泉.中水回用经济效益分析[J].北方环境,2011.8.
篇3: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地质勘测中的运用的论文
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地质勘测中的运用的论文
近年来伴随着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不断发展,地质工程的基础组成情况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当中,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来说主要是对于地下工程以及工程地基进行研究,缔结工程根据所处位置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整个过程要重点进行关注和分析,另外岩土工程开始时有一些技术难题需要工作人员去进行解决,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1、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
1.1、地质测绘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当中测绘技术能够对整个过程起到保障作用,起到基础的提升意义,对于地址的测绘主要是根据每个工程的实际需要,对于所在地区的地形一截地址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然后根据其中的地址特点进行相应的观察和测量工作,为后期工程沈以及制定相应的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基础。
1.2、勘探和取样
地址测绘工作中对于岩土工程进行勘察和取样工作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去完成,对于工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地质信息进行采集,在岩头工程勘察一取样过程当中,主要是利用了钻探技术,对于所在地区的底层以及沿途的性质,以及土场的性质、厚度、岩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勘察。
对于取样工作来说,钻孔施工过程当中主要是对于室内的观测,通过水位已经声波来进行相应的测试,所以对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性判断,这种技术主要是应用在隧道或者是地铁过程当中,因此也需要保证勘探和取样工作的质量和技术性。
1.3、现场检查和监测
岩土工程进行现场的检查和测量工作或者是检查主要是对于工程所在场地的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在对现场进行检查和检测中,要根据地质测绘以及取样的相关结果进行综合性的风险,根据结果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隐患充分的认识到,变更写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岩土工程勘察中对现场进行监测以及检查工作是重要的技术数据和保障,能够让施工方案以及技术得到更加完善的调整和应用。
2、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的应用
2.1、野外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当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就是野外勘察,很多工程因为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野外勘察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的进行保障了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中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同时也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现场对于地形以及地貌和地址等情况的基本信息还能够对后期所查到的勘查报告以及相关数据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保障,提升了最终勘察工作的质量,另外通过对于野外勘察工作的控制和管理,也能够减少勘察中所形成的相关成本,保证了勘察整个队伍技术性的提升以及企业信誉的保障,整个勘察团队的竞争力都能够有所提升,在进行野外勘察工作时,要从技术以及质量上有所保障和加强,同时对于勘察工作要有计划地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实践野外勘察测量过程当中,对于勘察的时间要进行精确的`控制,保证整个勘察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避免出现其中的一些信息出现对不上或者是遗漏的情况,因此在勘察工作当中要从下面几个方向去进行保障,首先对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上要进行划分,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相关情况进行记录,同时保证记录结果的完整性,通过钻戒辅助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需要根据每个钻孔勘察的位置进行统一的编写,其次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原位测试的时候,严格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同时对于静力触探中进行定位时,根据温差具体情况,减少问题产生,同时避免外界因素影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于孔深以及相关情况进行校验,控制进行测试位置,从而保证勘察数据真实性。
2.2、原位测试
进行原位测试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从自身做起,将相关 标准和规范最大程度去要求和遵守,根据其中相关条件进行测试工作,同时为了避免发生随意更改情况,需要对于测试工作中相关方式进行改善,否则必然会导致出现一些问题和后果,通过对于以标准贯入测试为例,对于孔深以及杆长进行严格规范和调整,将可能出着呢在的缩孔或残留情况进行处理,保证标贯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将孔底残留情况进行明确,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将软弱位置所处环节明确,从而获得根伟准确数据,静力触探试验的设备为静力触探双桥探头,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或是收集,对其中触探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对相关情况进行识别,明确碎石土发生变化时间以及速度,保证以保证后期施工安全。
2.3、现场检测工作
具体来说,对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现场检测工作来说,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基础地质工程的现场检测工作能够最为有效控制工程预算,降低工程中产生的成本,同时对现场进行检测时,为了避免工程中出现更多安全事故,需要首先从安全角度入手进行控制和分析,这样,在基础地质施工现场能够对其中存在不合理环节进行调整和挂你,降低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高效率的保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和施工技术,从目前来看,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进行现场检测内容还有很多,因而必须要保证勘察任务准确性后,才能够实现岩土工程勘察实际的具体作用。
结束语
通过文章相关内容显示,在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对于各项理论和重视程度要不断加深,同时对于勘查中所使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最大程度规范,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勘查意识进行提升,从而保证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水平,从而为我国各项工程的建设提供保障,促进我国建筑工程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城,杨显斌.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的应用解析[J].环球人文地理,,(8):92-92,93.
[2]潘明.探析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3,(27):309-310.
篇4:GPS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GPS技术;地质勘查;发展方向
测绘工作是地质勘查工作进展的前提,可以帮助地质人员较好的了解当地的地形、位置、标高等实地特征,以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安排和顺利开展。从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的应用来看,目前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加强实地应用的研究,对提高地质勘查质量有很大帮助。
一、GPS与常规控制测量
勘查区的控制测量是对局部工作进行加密控制的测量方法,可以实现对勘查区地质勘查、地形测绘、工程施工、沉降观测等具体单位工程进行整体情况的质量控制,促进勘查工作的健康开展。从内容方面,可以将控制测量分为GPS控制测量与常规控制两种测量方式。以下就两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一)GPS控制测量
GPS技术以其独特的特点已经应用到各级平面控制中,其可全天候作业,不需通视,操作简单,精度高等特点得到从分体现。而在小区域的勘查区内,可采用GPS精化高程或拟合高程取代同等级的水准测量,使得效率更高。目前在勘查区开展首级控制时,均会应用到GPS静态观测技术,加密控制可采用GPS快速静态技术。控制网较多的采用图形强度较好的边连式,操作更加灵活,促进了观测任务的快速、顺利、高效、优质的完成。
(二)常规控制测量
经过上述对两种测绘手段的数据分析(见下表1),GPS数据精度在相同的点位能够更优于常规测量结果,但其受地形位置限制,在观测条件受限时,其高程精度会低于常规测绘结果: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达到地质勘查的预定目的.,要求测绘工作在实际指导施工时,有更可靠、更准确的测绘数据作为技术支撑,同时要求整个项目的高效、经济,这就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因地制宜,在满足相关技术及相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同时要高效率、准确、经济的完成工作任务,因此测绘技术的灵活应用、不同测绘手段的相互结合,会对实际野外工作的进展起到巨大的帮助,也能够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给后期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下扎实的基础。
二、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地形测图中的具体应用
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传统测量技术:应用传统测量方法,首先利用全站仪、测距仪或经纬仪对前期布置好的控制点位进行精密观测,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网点加密,及测设的图根点。然后根据控制点、加密控制点、图根点等已知测量点,进行逐步测量确定地貌点及地形点额相对位置,并根据地形点与地物点形成的位置规律,按照制图规范要求合理编辑绘制成平面图。常规地形测量主要应用全站仪、棱镜及塔尺等设备,对高密度控制点依赖性较大,容易受到控制点、图根点密度不足、测站通视不好等条件影响,而且劳动强度较大,系统误差会形成积累。其应用受到天气、地形、通视、人员等因素影响较大。但对于隐蔽地区仍为不可取代的测绘手段。
三、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每一次更新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测绘技术及测绘手段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以下就二方面的测绘技术的发展,可能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预测: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从地理信息系统当前的发展来看,在今后发展的几十年中,地理信息系统将向数据标准化、数据多维化、系统智能化、平台网络化、应用社会化等方面发展。于此同时,在处理地质勘查(普查、预查、详查、勘查)、矿山建设、矿山管理、矿区治理、勘查区环境保护等问题时,因项目用时较长、数据量复杂、信息量大、动态变换等特点也存在难题,为工作的有序、合理及避免重复性投资及信息的实时共享而困惑,因此可以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结合相关的软件平台,对地质勘查及矿山建设进行平台化管理、系统化设计等形式的研究引进,以避免地勘工作的夸年度性、资料的复杂性、认识的差异性等问题,以更好的、更合理的信息数据融合、对比、筛选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获得较好的勘查及探矿成果。
(二)遥感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其在新型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会更好的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不断更新的新型传感器,主要有全景、紫外、彩色、黑白摄影、多光谱等特性的辨识,其可用在对于大区域的物探和化探工作进行前期的靶区初判,对于地质勘查有更好的指导性。第二、目前已经出现了分辨率更好的影像图像,可提供各种精确的数据参考及地形参考,为具体的地质野外工作及工程施工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目前开展地质勘查时,主要是GPS技术及常规测绘。为了更加精确的反应地质情况,要求相关人员还要加强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研究,及时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地质勘查中,不断提高我国的地质勘查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小红.浅谈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地质工程测量的发展应用[J].低碳世界,,(27).
[2]郭伟伟.试析新时期地质测绘技术和发展的几点思考[J].西部探矿工程,2016,(03).
[3]潘勤俭.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探讨[J].低碳世界,,(11).
篇5:大比例找矿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运用论文
大比例找矿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运用论文
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被广泛的运用于地质找矿工作。因为当前社会的发展对于矿产方面的资源有着较大的需求,而中小比例找矿技术不能够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所以,更多的地质研究人员,对大比例找矿技术进行研究,并合理的应用于地质找矿,为我国矿产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1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的基本概述
1.1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的工作任务分析
大比例找矿的技术中,相关的找矿人员可对矿产方面的资源,实行具体的定位。因为找矿前,相关的工作人员已完成对区域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的分析工作,同时做好储藏量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地质找矿企业的实际信息有明确的了解。此外,相关的企业在当前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找矿计划。所以,大比例找矿技术在应用的过程,需结合具体的比例,明确实际的范围,将采矿的区域逐渐缩小。若比例为1:50000的大比例,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对矿产的具体分布状况,加以进一步的勘察。实行大比例放大工作,具体来讲1:10000的比例尺寸最为理想,主要是由于这时候整体测矿的面积,低于10km2,进而可实现对深层次矿产资源的精准定位工作。此外,其还可以充分的掌握实际的储量情况。由此可见,大比例找矿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需对实际的工作任务进行充分的了解,可结合工作的实际任务实行技术方面的操作。
1.2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的使用地域分析
大比例找矿技术,对于地质环境有明确的要求,而并非任何地域均适合使用这方面的技术。大量地质找矿的研究显示,大比例找矿技术工作的程度、研究的程度,均较高且效果较好。主要由于这些地域均于不同的程度实行开采工作。此外,长期相关的开采人员对于当地地质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有效开展找矿工作。这一部分的地域,在应用大比例找矿技术的时候,可确保找矿的相关数据的精准度,并提高找矿的效率。
1.3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的分层次预测分析
大比例找矿技术合理的运用,可确保分层次实行预测工作。分层次预测,即为分次找矿。主要结合矿产的深度情况、矿区的类型。而分次找矿具有较好的效果和效率。对于找矿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实行大比例的找矿范围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可结合具体的层次实行划分工作。
客观来讲,以1:25000~1的比例进行划分。50000的比例尺寸可划分成4个层次,相关的找矿人员需针对具体的相应层次,实行矿产资源方面的分析,以便于更好的找矿,于最短的时间内确定矿产的部位。相关的工作人员应结合分层次的方式、预测的程度、实际地下的深度,获取准确的信息。
1.4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的特点分析
大比例找矿技术,属于交叉性的找矿技术,其涵盖较多的技术,如地质勘察技术,其属于预测技术之一,而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会对地质找矿情况造成直接的影响。大比例找矿技术在实际应用的阶段,应联合相关的技术进行辅助,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矿。大比例找矿技术应用的时候,需对环境实行具体的探析,并应做好勘察技术的辅助工作,以有效的将矿产位置进行定位。
1.5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在矿产开采中应用分析
大比例找矿技术需贯穿于用于整个矿产的开采工作,由于这方面的找矿技术在应用的过程,能够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加以合理的分析,以对找矿技术实际应用的情况实行针对性的指导,对矿产开采阶段实行安全方面的监测。找矿前,应对矿产资源加以普查,以创造找矿的有利渠道。
2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的应用探析
大比例找矿,属于矿产业广泛应用的找矿方式,采用的比例尺寸非常大,能够有效的扩大找矿的范围,同时还可对矿区实际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进行了解,并掌握实际地质的基本信息,以加强找矿的准确性,并保证找矿的效率。合理的运用这方面的找矿技术,可对矿产资料实行探测,进而保证矿产资源埋藏预测方面的精准度。
2.1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的应用原则
大比例找矿技术,可帮助工作人员找到准确的矿产资源,并掌握地质的信息。使用这方面找矿技术的过程,应对相关的信息实行全面的考核,以加强找矿的效率。可通过分布找矿工作的形式,开展大比例的找矿工作,可有效的`保障矿产信息的完整性。预测的阶段,应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更新,以保证找矿信息的准确性。选择适宜的地质勘查方法,如电法和磁法、重力法勘查,可对大范围的矿产信息实行综合性的预测,准确找到矿田,实现大范围、低成本、调查便捷的效果。
2.2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的应用流程分析
大比例找矿一般可分成:资料收集、模型构造两方面。相关的工作人员需对实际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并有效的利用地质勘查的方式,获得地质方面的信息,储存于数据库中,以利于工作人员查找资料。而模型建构应从对找矿工作进行合理的指导,结合具体的资料进行模型的构件,进而对矿床地质的构成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不断完善找矿工作。
2.3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的应用模式分析
只用成矿模式、找矿模型对矿产情况进行预测,为当前地质方面的工作人员最为常用的预测方式。主要由于其通过复杂地质、不同类型的找矿资料,对相关的特征、标志的资料进行有效的预测。成矿模式,属于矿床对地质环境、内外部的特征,以及成矿物质的来源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有效地将复杂的地质转化为地质方面的理论,通过图、表、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进而加强人们对于相同类型、类似矿床成矿情况的功效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成矿模式一般可划分成:成矿模式、矿床模式两种。其中区域成矿模式,属于区域成矿模式的基本写照,其主要以成矿的时间、地质环境、地质功效,以及物质的来源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探析,进而构成相对完善的成矿区带。对成矿带/矿田找矿工作,进行合理的指导,矿床成矿模式,在研究的过程,应对其成矿的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对成矿的效果、分布规律、成矿时间等进行探析。
最后,需要找出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矿溶液迁移富集的方式加以检查,并对其预测矿田、矿床进行正确的指导。
3总结
大比例找矿技术有效的应用于地质找矿中,对于金矿业有着关键的作用。我国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其会受到地域、地形、地势、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进而促使整体矿产存在较大的开发困难。所以,应合理的运用大比例找矿技术,以对矿产资源位置、范围进行测量,找到更多可利用的矿产。
参考文献:
[1]任海鹏,李墨。分析地质工程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J].科技与企业,,23(23):268.
[2]谢力云。分析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3,5(5):409.
[3]杨建岭。分析地质找矿中大比例找矿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9):106.
篇6:地质分析中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的运用论文
地质分析中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的运用论文
1 X 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原理
X 射线荧光是一种由于原子内部结构变化所导致的现象。众所周知,一个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若内层电子受到足够能量的 X 射线照射,会脱离原始运行轨道释放出电子,并在该电子壳层上产生电子空位,此时该电子空位会被处于高能量电子壳层的电子通过自发性跃迁填补。由于不同电子壳层之间存在着能量差并以荧光(二次 X 射线)的形式释放出来,而不同元素所释放出来的二次X 射线能量也不同,因此,只要测出荧光 X 射线的波长或者能量,就可以确定元素的种类,对元素进行定性分析;另外,荧光强度与元素在样品中的含量也有一定关系,从而可以进行对元素进行半定量或定量分析。
2 X 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仪器研究技术的发展,X 荧光光谱分析的应用领域范围不断拓展,可广泛应用于地质、有色、环保、冶金、商检、卫生、建材等各个领域,下面主要介绍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地质分析中的用途。
X 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是地质分析中一种比较成熟的分析技术,该方法对于各种基体成分分析非常有效,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较高,很好地满足了地质分析的要求。目前,XRF 已经成为地质样品分析的标准方法。
2.1 对区域化探和地球化学研究的贡献
沈阳综合岩矿测试中心等实验室利用 XRF 分析可以直接使用粉末样品压片制样进行多元素测定,具有经济、快速、淮确、精密度高等优点,采用 XRF 分析进行区域化探样品的多元素测定,并为区域化探的数据处理开发了专用软件。在区域化探要求测定的 39 种元素中,XRF 分析法可以测定其中的 24~26 种,占全部测定元素的60%以上。每台仪器每年完成近万件地质样品的测定。另外,地球化学样品的 XRF 法多元素测定的工作也已较好地开展。这套比较完整的以 XRF 测定多元素为主,结合其它测定方法的化探样品分析方案,已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2 岩石矿物中主微量元素的高精密度测定
岩石矿物中主微量元素的化学分析不仅工作量大、耗时长,而且操作十分繁重,而采用 XRF 法结合化学分析方法完成精密度要求很高的岩石全分析可以大大简化实验分析过程,并且效果很好。70年代初,人们试图利用当时的条件解决这个问题,试验过薄试样法、粉末压片法和熔融法,直到 70 年代中、后期,硼酸盐熔融制样、基体效应的数学校正及计算机的应用三项关键技术方法的相继解决,为X 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在岩石和矿物主微量元素分析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后,用熔融法制样进行硅酸盐岩石分析逐渐为国内岩矿分析工作者所重视。许多研究人员对此做了相关的`研究,先后用熔融法测定了硅酸盐岩石中 30 种元素,并对熔融制样的条件做了进一步试验。
总之,用 XRF 法测定主、次量元素,结合化学法测定 FeO、CO2、H2O+或烧失量等的岩石全分析方法,已在我国的地矿、冶金、建材、化工等部门广泛应用。经多批硅酸盐岩石国家标准物质定值分析的验证表明,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很好,符合有关部门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现正着手制订 XRF 测定硅酸盐岩石类物质化学成分的标准方法。
2.3 XRF 在矿石矿物分析中的应用
XRF 技术曾被引入于解决铌钽、锆石和稀土矿石矿物中 Nb、Ta、Zr、Hf 和 REE 的定量分析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XRF 分析技术在单矿物、有色、黑色、稀有以及非金属矿物的分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对于辉钼矿、锆英石、硅酸盐单矿物、闪锌矿和黄铜矿等矿物的快速测定。此外,采用 XRF 法对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等粉末状标准物质制备时进行均匀性检查,也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2.4 化学预富集与 XRF 测定痕量元素
采用全反射 XRF 分析技术进行痕量和超痕量元素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一般的波长色散型或能量色散型 XRF 光谱仪,欲进行痕量和超痕量元素的测定,通常需要将待测的痕量和超痕量元素分离富集到某种适当的载体上进行测量。
目前,XRF 分析中涉及的化学预富集手段有:共沉淀、活性炭吸附、活性炭纸吸附、电化学富集、溶剂萃取、离子交换树脂交换、离子交换树脂填充纸、纤维素酯萃取薄膜等。我国试制的离子交换树脂填充纸和纤维素酯微孔萃取膜已成功地应用于 XRF 分析中的预富集。活性炭吸附共沉淀富集,XRF 测定 Re,其检出限可达 0.3μg/g.银型活性炭吸附纸吸附,XRF 测定 Br,汞型活性炭纸吸附测定 I,均获得较低的检出限。
2.5 XRF 在野外现场中的应用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还可以用于野外现场分析,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如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在上世纪 70 年代研制了便携式XRF,此后便一直将其应用于野外的试验研究,并不断改进仪器与实验方法,获得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80 年代中期,北京矿冶总院将芬兰奥托昆普公司的新一代微机便携式 XRF 仪器用于矿山的现场分析,取得很大成功,从此在我国引发了研制和应用这类仪器的热潮。
参考文献:
[1]李国会,许力,张运国。化探样品中 25 个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 X 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J].岩矿测试,1987,6(1):15-23.
[2]才书林,李洁,逯义。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区域化探中的应用[J].分析试验室,1986,5(12):5-13.
[3]陶光仪,卓尚军,吉昂。化学学报。,56:873.
[4]王占山,田振华,范品忠,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J].,19(6):875.
[5]张勤,樊守忠,潘宴山,等。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中主次痕量组分[J].岩矿测试,,23(1):19-24.
[6]马光祖,梁国立。地质样品的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J].岩矿测试,,11(1-2):37-43.
篇7:GPS-RTK技术在铁路勘测中的应用分析
GPS-RTK技术在铁路勘测中的应用分析
对GPS-RTK技术在铁路勘测设计项目中的`测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与传统测量方式的测量成果进行比对,论述CPS-RTK技术在实际勘测中的实时性、灵活性和高效性,以及成果的可靠性,可以广泛应用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到初测、定测各个勘测设计阶段.
作 者:张大春 赵峥 ZHANG Da-chun ZHAO Zheng 作者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20 刊 名:北京测绘 英文刊名: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 “”(3) 分类号:P228.4 关键词:RTK技术 中线放样 数据分析篇8:水文干旱分析中游程理论的运用论文
水文干旱分析中游程理论的运用论文
1 前言
干旱是对人类威胁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它是指“在长期无降水和少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的气候背景下,水分供求严重不平衡的现象[1-3].”根据学科的不同可将干旱大致分为四类: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4].干旱形式不同分析方法也多种多样,利用降雨量对地区干旱的分析属于水文干旱的范畴,通常用游程理论来研究分析干旱的程度及分布规律。本文用此方法对山东省 5 个气象站点(德州、东营、莱阳、石岛、菏泽)进 51a 的降雨资料进行计算分析,介绍游程理论在水文干旱中的具体应用。
2 游程理论
2.1 游程的期望长度【1】
3. 实例分析
此次采用山东省5个气象观测站点(德州、东营、莱阳、石岛、菏泽)1961- 年逐月降水资料,以气象干旱中月尺度下 Pa的划分标准为准则,对干旱过程进行识别。【2】
式中:p为某月的降水量, p为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
由式(5)计算各站点各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参考表 1 划分为相应的干旱烈度,统计不同干旱烈度下游程长度和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由公式 1 计算出德州、东营等 5 个站点在 4个干旱烈度情况下的'期望,在期望的基础上通过公式 2 得出 4 个干旱烈度下 5 个站点的迁移概率。
以德州站点为例,当 k=1 时,统计出最长干旱历时 5 个月出现 4 次,最短干旱历时 1 个月出现 73 次,干旱历时期望值为1.708 个月;k=2 时,最长干旱历时 3 个月出现 8 次,最短干旱历时 1 个月出现 69 次,期望值 1.408 个月;k=3 时,最长干旱历时 3 个月出现 3 次,最短干旱历时 1 个月出现 53 次,期望值1.275 个月;k=4 时,最长干旱历时 2 个月出现 7 次,最短干旱历时 1 个月出现 39 次,期望值 1.152 个月。
干旱烈度 k=1(轻旱及以上的干旱)时,石岛在各个烈度下的迁移概率最小,发生干旱的可能性最低,德州迁移概率最大,发生干旱的可能性最大。随着干旱烈度的增大,迁移概率随之减小。在干旱烈度 k=4 时,石岛的迁移概率为 0,从未发生过特旱及以上干旱。选取干旱烈度 k=3(重旱及以上的干旱)、k=4(特旱及以上的干旱),由公式(3)计算德州、东营等五个站点的概率分布。干旱连长为 1 时,各个站点概率分布值为 1,随着干旱连长的增大,概率分布值逐渐变小,当连长到 7 时,各个站点概率分布值为 0.由公式(4)计算各个站点的重现期。以德州为例,k=3 时,干旱持续 1 个月的重现期为 0.46 年,2 个月的重现期为2.3 年;k=4 时,干旱持续 1 个月重现期为 0.7 年,2 个月的重现期为 5.4 年,随着干旱持续时间增长,重现期越来越大。发生同等级干旱时,石岛的重现期较其他站点大,各站点未来不会发生连续大烈度干旱。
4 结语
通过对德州、莱阳等五个气象站点 51a 逐月降雨资料的分析,在五个站点中德州发生小烈度干旱概率最大,东营发生大烈度干旱概率最大,各地区未来不会发生连续大烈度干旱。
游程理论通过降雨量分析地区干旱程度简洁直观,本文仅采用五个气象站点,若想反映山东省整体干旱分布情况,需要加入更多站点资料分析。
参考文献:
[1]Wilhite D A.Drought planning.A process for state govenment[J].Water Resource Bulletin,1991,27(1):29-38.
[2] 冯平, 朱元 . 干旱灾害的识别途径 [J]. 自然灾害学报 ,.
[3]彭高辉,夏军等。黄河流域干旱频率分布及轮次数字特征分析[J].人民黄河 ,2011.
[4] 董前进 , 谢平. 水文干旱研究进展 [J]. 水文 ,.
篇9:导向钻进技术在淤泥地质中的运用
导向钻进技术在淤泥地质中的运用
在淤泥地质中铺设管道,明挖管沟很率控好地面沉降及邻近地下管线、构筑物的.位移;采用导向钻进技术的牵引管施工方案,具有铺管精度高、安全可靠等优点.
作 者:左小鹏 吴勇波 作者单位:左小鹏(华东国际珠宝城有限公司,浙江诸暨,311804)吴勇波(广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珠海分院,广东广州,510000)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9) 分类号:P634 关键词:牵引管 导向钻进 淤泥篇10: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不足,且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在此种情况下,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将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运用于水利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能够为水利工程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资料信息,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文水资源管理应用于水利工程中重要性,研究了现阶段水利工程中水文水资源管理的应用现状和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的应用。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应用现状;应用措施
1绪论
水利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所获取的相关资料信息的准确性。将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运用于水利工程中,能够为水利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资料,促进水利工程的平稳可靠运行。
★ 岩土工程论文
【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的运用 分析论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工程地质勘察合同2023-10-09
工程勘察中的困境及措施的论文2023-12-17
面向综合勘探方法决策支持的数据库技术2022-07-21
衡水地区水利建设工程岩土勘察工作探析论文2022-09-05
航道疏浚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分析论文2022-04-29
二级公路加宽工程设计分析论文2022-08-22
第二章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勘察2022-09-29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项目的优秀论文2023-03-25
Excel在水文要素计算中应用的论文2022-05-08
桥梁施工设计路径研讨论文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