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锦集13篇)由网友“tutuhedongha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浅谈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欢迎大家分享。
篇1:浅谈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探究教学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具有明显的不同。本文结合实际,谈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杰斯捉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牛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了一种教学民主气氛,建立了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问的人际天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刊的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保留自己的空问,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瑚空问。
2、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探究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猜想假设——获取信息——建设模型一一解释交流——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哭注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牛克服机械记忆概念、原理、公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例如、用火柴棒按下图方式搭三角形:
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可以得出搭一个三角形需3根火柴,搭两个三角形需5根火柴,……让学生感受随着图形的变化而引起火柴棒数的数量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探究n个三角形所需火柴棒数,充分肯定学生用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得出相同结果。
A)每一个三角形要3根,n个需3n根,其中n-1个三角形有一根共用,所以需要3n-(n-1)=2n+1
B)从第二个三角形开始需要2根,共要2(n-1),加上第一个三角形的3根,共3+2(n-1)=2n+1
C)每一个三角形都要2根,n个要2n根,其中第一个多一根,故需要2n+1根。
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3、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其形成的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促使探究结果的提升,它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但学生又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很好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的组建,一般需要教师的参与。如粜让学生自由组合,往往会形成同质分组,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一组,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在一组。教师参与质分组时要均衡学生的成就、能力、性别和家庭背景,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有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有思维比较深刻的学生等;同一小组内有男有女,有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成员,可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共同努力,积极的.相互依靠,促进性的相互作用,承担个人责任和学会社交技能和评价反思。同时,保持小组的小规模。小组的规模越小,个人责任就越大,一般以3-6人为一组合适。问题的难易分为A、B、C三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层次低的同学通过合作交流得到成功。开展知识教学分层次递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篇2:浅谈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导入教学策略www.mathssky.com -3-28 数学教师驿站
【摘 要】
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的一环。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学生活动,建构新知;3.联系实际,灵活运用;4.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 导入教学 创设情景 建构新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万事开头难”,这一关把握得当,那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下面,笔者就初一代数课的导入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课堂实录一:正数与负数
授课时间:9月16日
师:时间:冬天的一个早晨
地点:哈尔滨的一个村落
事件: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生2:零下15摄氏度
……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二、学生活动,建构新知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实录二:初一代数 同类项
授课时间:月22日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三分钟后。
生1:一共8.3元
(还有学生在举手)
(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二分钟后。
生2:一共8.3元
(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一分二十秒。
生3:8.3元。
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
课堂实录三:初一代数 有理数的加法
授课时间:年9月25日
出示投影:“(-3)+(+2)=?能否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结果?”
(学生讨论)
生1:(-3)+(+2)=-1。如:以正东为正。向西走3米,记作-3,再向东走2米,记作+2米。整个过程向西走了1米,记作-1。因此,(-3)+(+2)= -1。
生2:我欠小王3元钱,记作-3。第二天,小王向我借了2元钱,记作+2。结果我还欠小王1元钱,记作-1。因此,(-3)+(+2)= -1。
师:刚才两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探索出(-3)+(+2)= -1。同理,我们也可以探索其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结果。
由此枯燥的法则引出课题,一则学生有兴趣,二则让学生觉得数学公式也是有来历的,三则让学生自信,因为自己也可以推导法则,过一把探索、创新的瘾。
四、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实录四:初一代数 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2日
师:我们初一(5)班一共有3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有多少同学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
“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个同学呢?增加几次?
“增加2次。”
师:再增加1个,是4个呢?增加几次?
“增加3次。”
师:能找出规律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
……
由同学们的书写速度可以知道,他们逐渐接受了将一道“难题”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思维方式,化难为易,效果很好。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揭示了整个思维过程。如果仅仅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学生当时掌握的程度可能没有区别。但下次遇上同类的问题,设置障碍再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会让学生回忆此时的情景,这样解答自然不在话下,思维能力由此也逐步提高。
类似地,还可由天平的平衡问题导入等式性质的教学,由对温度计构造的观察导入数轴的教学,由银行存款、借贷问题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等。总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因此,导入教学不是“孤立”的,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
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还应注意: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 参考文献 ◇
1.[美]梅里尔・哈明:《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
2.鲁彬:《注重主体性教学的一个案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1、2期。
3.杨麦秀:《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学数学教学》,20第4期。
4.孙宇翔:《运用“比喻”使教学生动的一例》,《数学教学》,年第4期。
篇3:浅谈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www.mathssky.com 2004-3-28 数学教师驿站
【摘 要】
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的一环。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学生活动,建构新知;3.联系实际,灵活运用;4.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 导入教学 创设情景 建构新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万事开头难”,这一关把握得当,那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下面,笔者就初一代数课的导入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课堂实录一:正数与负数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6日
师:时间:2001年冬天的一个早晨
地点:哈尔滨的一个村落
事件: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生2:零下15摄氏度
……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二、学生活动,建构新知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实录二:初一代数 同类项
授课时间:2002年10月22日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三分钟后。
生1:一共8.3元
(还有学生在举手)
(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二分钟后。
生2:一共8.3元
(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一分二十秒。
生3:8.3元。
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
课堂实录三:初一代数 有理数的加法
授课时间:2002年9月25日
出示投影:“(-3)+(+2)=?能否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结果?”
(学生讨论)
生1:(-3)+(+2)=-1。如:以正东为正。向西走3米,记作-3,再向东走2米,记作+2米。整个过程向西走了1米,记作-1。因此,(-3)+(+2)= -1。
生2:我欠小王3元钱,记作-3。第二天,小王向我借了2元钱,记作+2。结果我还欠小王1元钱,记作-1。因此,(-3)+(+2)= -1。
师
[1] [2]
篇4: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听一位老师上的“与11相乘的速算”,这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找出规律,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在获得与11相乘的速算技能的同时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
(二)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笔者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数学第一册第91-92)。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整节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笔者建议授课的老师把第92页的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小策略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
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篇5: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
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出现低效的、重复的提问,以问代讲的形成满堂问现象还经常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减少问题的量,努力提高问题的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有效地小组合作必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二是小组成员中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参与面广;三是合作效果的延展性明显。学生能从合作中学会学习、养成习惯、提升思维等这才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应用题的练习》(四年级)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如:“你的思维真活跃,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真不错。“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增添面对挫折、失败的勇气,从而激发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当然,偶尔的批评错误,及时纠正也是应该的。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的有效性。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在把从书本上学得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时,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从而把数学学习从书本拓展到了生活中。如:我们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时,应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教学。像教室中的课桌、粉笔盒等,联系身边的物体给学生讲课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除了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去摆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篇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万尹净
最近我又详读了张丹教授所着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在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理念下,对小学数学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做了细致分析,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主线、具体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建议。对每一课程主线的教学策略的描述还有具体的案例跟以说明和分析,既有面上的宏观把握,又有点上的具体分析,对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可谓是一本教学宝典。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的阅读学习,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这些对于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反思自己和学生之间的
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有了很大帮助。
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由于善于与人合作和交流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之间不仅仅依靠个人的自主建构,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不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实现的。
1、在交流中要给学生思考和做出判断的时间,正如杜威所说:“许多儿童由于缓慢,由于不能迅速作出回答而受到指责,其实,他们那时正花费时间积聚力量以便有效地迅速处理他们面临的问题,在这种场合下,若并提供给他们时间和闲暇,从而不能做出真正的判断,那就是鼓励迅速的但却是仓促的浅薄的习惯。”
2、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捕捉价值。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学会倾听,特别是当学生的想法和教师不一致的时候,首先要尊重,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想法,其次就是捕捉学生想法中的`价值。
3、促进生生交流要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有价值的想法,老师可以通过追问等方式激发生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做法进行比较,在交流中突出不同做法的价值之处。()另外还要鼓励学生亲自实践,让精彩的做法每个人都能试一试,在做一做中加深学生的认识。
4、对学生出现的困难提供有效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不希望看到学生出现困难和错误,实际上学生的困难和错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关注,并在课堂中巧妙利用,同样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推动和深化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回避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要正确面对,不但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还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灵活反应能力。
篇7: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论文
高中化学这一学科,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自己探究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也让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中与科学研究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全方面、和谐的发展。探究式教学无疑就成为了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通过探究式教学,实现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学会合作讨论,依照客观规律,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毫无疑问,学生需要有对问题解答的好奇心与兴趣,才会愿意去进行探索。问题是探索的第一步,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索式教学的开端,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实验、观察等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之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问,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而创设情境的具体方法,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毕竟化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化学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当中的运用作为切入点,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这个过程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进行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一知识的研究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食物在夏天会比冬天更容易腐烂,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一现象能得出怎样的结论?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与探索,学生最终可以得出结论: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将会越快。当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之后,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最终达到他们主动学习的目的,让学生更乐意逐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
课程内容被转变为问题,是将本来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进行转化,变成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当然,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一种“认知冲突”,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对所要探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又令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已有知识与眼前的事实发生了冲突,对这些情况感到困惑,才能使学生产生很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对问题的本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比如,在“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有关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在初中曾经学过的有关碱的性质,学生都能一下子回忆起碱可以与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那就是白色胶状沉淀消失。接下来可以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氢氧化铝这种碱能否与碱发生反应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肯定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两种碱是不可能发生反应的。之后教师布置实验的任务,提出探究内容,即“氢氧化铝能否与碱发生反应?”然后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让学生们非常困惑,白色的氢氧化铝沉淀居然最终消失了。这与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是相矛盾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各种趣味性,以及科学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一定要严谨,不断进行对真理的探索。
三、构建民主范围,鼓励大胆质疑
科学探究活动不适合在严肃的氛围中进行,一个自由而轻快的气氛无疑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奠定一个好的基础。所以,在探究活动中,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以及活动的自由,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不敢发言、害怕出错和失败的心理,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来。并且,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平等、协作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也是学生的探索合作者、指引者,教师要充分肯定和赞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与热情,对学生的研究行为和结论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在研究与大气污染有关的问题时,就可以将探究问题提前公布给学生,让他们去进行相关的研究,具体可以是“酸雨的形成与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当学生对这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之后,要鼓励学生提出内心的疑问,对酸雨形成的原因提出更多的疑问。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究性学习的乐趣,更加愿意主动地进行探究。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与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帮助与指导,让学生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互联网上寻找信息和材料为探究学习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某些计算机软件对探究的数据进行处理。为了鼓励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还可以鼓励他们到专门的探究性站进行注册,选择感兴趣的探究课题,促使学生利用资源投入到探究式学习中。
篇8: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探讨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类型
1.
定向探究
定向探究是指教师确定探究的主题,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之下完成探究的活动.
2.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指的是学生对物理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少有教师的帮助,大部分都是学生独立完成的.
教师仅仅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数据资料,起到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地发现物理问题,大胆假设问题、收取相关数据、进行假设检验,从而得出物理结论,自主探究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大多是在物理课外探究中使用.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
掌握探究式教学法的步骤
第一,示标引题.
在开展物理课堂探究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导入,导入的效果直接对学生的探究兴趣及探究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通常利用课堂开始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口头表达或者是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掌握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明确探究的任务.
第二,自学探究.
学生在自学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学探究首先是进行学前指导,花费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指导书,明确探究的任务,进行情感的熏陶.
教师不用担心学生的自学能力,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权利.
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做好引导作用.
第三,实践探究.
通过物理实验操作对现有的探究结果进行合理的验证,让学生明确此次探究是否正确,掌握探究式教学的正确方法.
在实践探究中,要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归纳要点,让学生清楚地明白物理探究的意义及物理探究的成果,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实践探究也是消化现有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这个阶段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创新方法,因此,实践探究的形式要多样,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提高,增强物理创新水平.
第四,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教师最少要拿出十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此次探究的成果进行适当的反馈,重点放在学生在本次探究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物理能力及探究方法上面.
对于学生共性的问题要集中地解决,对于学生个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面对面地来探讨.
2.
营造民主的课堂探究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成功进行探究式教学的保证和前提,宽容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产生安全感,有被充分信任和理解的感觉,从而主动地探究物理知识.
教师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发展思维大胆质疑.
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提问,让学生不断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表达不够合理不够完善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理解,并且引导着学生来进行探究,对物理问题进行反思.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个性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要广泛地使用语言、动作、神态来鼓励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探究进程,适当地进行交流,及时地答疑解惑.
民主的课堂探究氛围对于学生提高探究效果有很好的作用,这是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应当注重的地方.
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电流和电压学习时,有的学生就会提出疑问,“在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关系,那么在电流一定时电阻和电压是否也成正比关系?”这个时候教师就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之后设计物理电流和电压的实验,通过变换不同的电阻,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下观察电压的情况.
从而得出了电阻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会随着电流或者电压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3.
创作丰富的物理探究情境
在探究式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丰富的物理情境,首先就要选择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探究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声的产生和传播”时,教师就为学生提供多种的乐器,让学生感受每一种乐器发声的特点,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在物理教学情境中多媒体教学方法有很好的优势,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物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胸口碎大石”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究学习.
还可以引入和生活相关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从生活引入的探究情境往往更具有吸引力.
在学习“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就这样询问,“从冰箱刚拿出来的饮料瓶外面为什么会有水珠呢?”这样学生就会仔细地观察,大胆地猜测,进行合理地探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掌握探究式教学法的开展方法,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探究式教学.
学生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会提升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作者:帅蓉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二附中
篇9: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探讨
一、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及特征
探究式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探索、研究、讨论交流,同时借助教师组织指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可以在课上、课下,也可以在校内、校外,可以单人进行,也可以多人合作,甚至可包含超越教材之外的课外内容,但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仍然是最为重要的途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其主要特征是创设物理情境,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或自主独立,或合作探讨,必要时再借助教师的帮助,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不断提高对问题的认识。
在探究过程中,探究活动无疑是主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涉及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比较、制订计划、实施、结果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和表达交流等要素。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最突出的是彻底转变了师生的角色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摆脱了以往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探寻知识,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针对初中物理学科的学科特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可分为理论探究以及实验探究,前者注重对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等能力的培养,适合于对物理学基础理论的教学,而后者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不管采用何种探究手段,为了实现新课标,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对探究式学习过程的设计策略尤为重要。
为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善于运用现实生活,巧妙创设情境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兴趣浓厚,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也最能激起学生的认同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学生创设鲜活生动的物理情境,从而激起他们对自己身边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的好奇,进而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2.
开展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渴望,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探究精神,真正实现“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境界。
而奇妙神秘的物理实验就可实现这一目的,让学生在神奇的物理现象中产生对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呈现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如教学“光的折射”时,将一根筷子插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让学生观察筷子的形状。
接着引导学生,要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就必须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他们对物理现象背后蕴含的物理规律也就会兴味盎然,探究的效果也就会事半功倍了。
3.
巧妙质疑,将学生引入探究氛围中质疑是新知识学习的开始,问题是思维的钥匙,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思考,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巧妙切入,尤其是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和社会热点,给学生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
由于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上利用合适的机会呈现,可以触发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意识。
当然,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
恰当的策略设计对贯彻新课标、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本领、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大有裨益的。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
将探究方法与物理知识教学巧妙结合起来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应将物理知识的教学与探究方法有机融合,从而既促进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果我们在实施探究方法教学时,离开知识载体,或者为了追求所谓的探究形式,盲目搭建空中楼阁,则不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反而更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
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式教学时,应将其落实在具体知识上,找准切入点,这样,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探究式教学要针对学生实际,分层实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目标,因材施教,在选题、猜想、实验设计等阶段瞄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发现的快乐,感受自主探究后获取知识的乐趣,这样每一个学生才会热衷于探究活动,乐此不疲地参与。
总之,初中物理学科对学生来说是充满奥秘的学科,也是开展探究性教学的重要舞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深入探讨这种方式、方法,力求既提升物理教学的效果,更通过让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本领。
作者:冯春雷 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
篇10:论初中英语对话式教学策略
论初中英语对话式教学策略
论初中英语对话式教学策略江苏淮安●钱锋
对话教学是一种与传统的独白式的教学方式相区别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特点在于强调教学活动中双方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同时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比较符合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笔者在分析对话式教学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对话式教学方式。
一、对话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与传统的独白式的英语教学方式相比,对话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着其突出的作用,笔者对此作了总结,认为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 为学生口语的练习提供了机会
传统的独白式教学的特点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很难有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所以在初中出现了很多“哑巴英语”的现象。但是,语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于应用与交际,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跟上时代发展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要,毫无疑问,口语是学生总体外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对话,这无疑给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
2. 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英语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适应。当前初中英语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牛津版的英语教材,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对话,几乎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一个对话,对话式的教学方法无疑适应了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内容的要求,突出了教材内容的特点,适应了我国改革的要求。
3.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教与学相长才能够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教师则一直处于知识的权威者,教学的方式也一直是范读为主,教学方式缺乏生气,使学生很难将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对话式教学的方式在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沟通的基础上,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加,增多了学生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及时应用到交际中的机会。
二、在英语教学中贯彻对话式教学方式的策略探讨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对话式教学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相关的从业经验总结,认为要将对话式的教学方式贯彻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方法主要有:
1. 注意对英语对话教材的`组织和分析
对话式教学的方式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方法,随着对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视,发展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被提到了教学日程。而贯彻对话式教学方式的关键就在于话题的设计与组织,教材的对话材料是课堂对话教学重要的支撑,因此,一定要注意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相关的对话训练。如在学到“天气”相关的句法、词汇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将对话应用到生活当中,可以这样设计对话:A:It looks like it´s going tobe sunny (今天看来像是个晴天);B:Yes,it´smuch better than yesterday (是的,比昨天好多了);A:They say we´re going to get some rain later.(据说待会儿要下雨)B:Oh,let´s just hope it stayswarm(。 哦,我只希望一直暖和下去)教师可以只给出当中的A 句,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说出的句子进行对话,加强学生对对话的把握能力。
2. 教师要调整在对话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可以说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已由传统的单纯的“教”的角色向着多元化的角色方向发展,其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说具有多重的身份,可以是指导者(conductor)、组织者(organizer)、监管者(monitor),也可以是督促者(stimulator),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角色定位,以适应不同的对话需要。如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学生对新知识点把握不到位,尤其是在发音不准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扮演好指导的角色,在设定新的话题的时候要充当好组织者的角色。
3. 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
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同样在英语教学当中也不可能存在适合所有教学内容的方法,因此,在对话教学中必须还要融入其他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为教学的内容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使英语教学生活化,为对话提供了重要的情境支撑。而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在于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意识地训练,教师在进行对话训练的时候,可以先提出相关的话题,然后设置相关的任务,将话题设计的内容交给学生,两种方法结合,将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初中英语口语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也为中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机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的课题。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初级中学)
篇11: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哪些
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当导游,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负责租房子,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中午的午餐搭配。
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的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篇12: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哪些
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圆、正方形等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
篇1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哪些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浅谈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锦集13篇)】相关文章: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复习找次品》教学反思2022-04-30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8-26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2023-09-11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分析及解决策略2022-05-06
五年级《找次品》听课反思2023-04-09
小学数学田忌赛马教学设计2023-01-13
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促进学生主动发展2023-08-16
人教版找次品优质课教学设计2022-04-30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田忌赛马》的教学反思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