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育渗透作用策略思考论文

时间:2022-11-14 07:33:59 数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中数学教育渗透作用策略思考论文(共16篇)由网友“circle”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高中数学教育渗透作用策略思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教育渗透作用策略思考论文

篇1:高中数学教育渗透作用策略思考论文

高中数学教育渗透作用策略思考论文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而抽象,学生学习与理解的难度较大,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数学文化教育,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将目光放在重点知识上,还应注重数学学科的文化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由来及魅力所在,使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

一、高中数学思想及文化

高中数学包括较多思想方法,可帮助学生顺利的解答出相关题目,如归纳与演绎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高中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应注重数学思想相关的文化融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例如,在讲解数列求和知识点时,教师往往会讲解“错位相减法”,为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的来源,教师不妨讲解《几何原本》中有关该公式的推导。同时,在讲解导数、积分知识点时,教师应为学生讲解极限思想的历史,尤其讲解我国古代的“割圆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热情。另外,考虑到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并不陌生,而且时常应用到解题中,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讲解解析几何的发展历史,以及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更加积极的学习数形结合思想,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与技巧。

二、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1.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

在高中教学实践中注重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学文化对人的观念、思维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数学知识的诞生是人们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注重数学文化的讲解,尤其一些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研究方式,有助于给学生的思维造成启发,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数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其能促进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尽管一些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少,但其给人们思维方式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开展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对与学习相关的知识充满好奇。同时,教师多为大学毕业,对数学文化知识了解较多,加上高中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文化教育成为可能。

(1)高中生心理特点适合开展文化教育

高中生求知欲旺盛,尤其对未来充满希望,朝气蓬勃、热情奔放,尤其具有较为活跃的思想,兴趣广泛,渴望从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因此,当教师开展文化教育时,学生会积极配合,希望从中学习到一些知识。高中生存有的这一学习的主动性,为教师开展文化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中教师为文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高中教师自身素质较高,为教学实践中文化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众所周知,当前,高中教师多为本科毕业,其对当前最新的科研成果有所了解,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入。同时,一些教师对有关数学文化了解较深,可在教学活动中穿插一些数学文化故事,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

(3)高中学校开展文化教育设施较完善

高中阶段开展文化教育,为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作支撑,而当前很多高中学校具备资料室、图书馆等,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可方便的查阅资料,为数学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方便。尤其部分高中学校建设有多媒体教室,学生可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接触到与数学相关的文化知识,激发其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与热情。

三、高中数学体现教学文化的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为更好的体现文化教育,需要教师改变数学教学观念,将数学学科当做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数学教育当做数学文化教育看待,一方面,教学实践中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在单纯的数学知识讲解上,如此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应注意延伸,联系其他学科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非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在数学知识的考查中也应注重涉及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原理,更要知道一些数学原理的由来,不断扩充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另外,既要注重数学文化与教材内容的融合,又要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购买或上网查询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文化内容。

1.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中,在讲解数形结合思想时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为学生先讲解解析几何的由来及产生,而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讲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在了解数学文化的基础上,掌握数形结合解题技巧,不断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例如,在讲解解析几何知识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课时安排,教师为学生讲解创建解析几何两个重要的人物,笛卡尔与费马。笛卡尔思想的核心在于:将几何学的问题转化为代数形式的问题,利用代数数学方法进行求解,为现代解析几何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费马因对欧氏几何不仅抽象,而且对图形的依赖程度较大深表不满。他与笛卡尔均认识到代数可推理抽象未知量,因此,将其与几何知识几何起来,可达到取长补短的良好效果。

解析几何的出现将对空间的研究转化为对数量关系的研究。例如,两点A、B坐标分别为(x1,y1)、(x2、y2),那么两点间的距离可用S=■表示,从而巧妙的将几何中两点间的距离转化为代数求值问题。

教师通过讲解与解析几何相关的文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产生有所了解,增强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讲解数形结合思想便顺理成章。教师应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优势,养成数形结合解答数学题目的习惯。

例如,在讲解函数根的知识点后,可为学生列出以下例题:方程x2+2kx+3k=0的两根落在(-1,3)区间,求k的取值范围。此道类型的数学题目学生较为常见,使用传统的方法需进行繁琐的计算,而且计算容易出错。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求解,即:令f(x)=x2+2kx+3k,图像与x轴的交点即为f(x)=0的根,如图1所示。

2.在集合教学中的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为加深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在集合教学中体现文化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学生学习集合相关知识后,教师可通过讲解数学的第三次危机,使学生对集合知识的发展有所了解。数学的第三次危机由著名的罗素悖论引起,并以多种形式通俗化,其中较为知名的为理发师的困境:理发师挂出招牌宣称:村里人所有不能给自己刮胡子的男人都有其给他们刮胡子。于是有人便詢问他,他自己的胡子由谁来刮。结果理发师不知如何回答。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不管怎样分析理发师说的话均是矛盾的。这一悖论用数学语言怎样进行描述呢?此时罗素将不包括自身在内的集合用集合S进行表示,即,S={A:A?埸A},那么S是否包括它自己呢?

当S∈S时,由上述集合定义知S并不是A,因此,S∈S,出现矛盾;当S?埸S时,那么S即为A,显然S∈S,得出矛盾,即,不管S是否属于其自身均会得出矛盾,而解决这一危机需要数学家加深对数学基础的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发展给数学学科产生重要影响。

集合知识是高中阶段的基础上,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对集合知识理解不深入,表现出对数学的畏惧,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集合知识的重要性,逐渐激发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3.在课内外读物中的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文化教育应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在课内外读物中注重文化教育的体现,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或订阅相关的阅读材料,要求读物中包括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科学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史等内容。同时,在选择读物时教师应注重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内容简洁而明确,甚至配一些有趣的例题与习题供学生思考等,如此,让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因融入文化教育而变得有趣。

另外,教师为学生推荐书籍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如《中国古算解趣》、《数学与哲学》、《漫画数学》、《新概念几何》等,既要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如条件允许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举行数学文化趣味知识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关的奖品,颁发给表现优秀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数学文化的氛围。

四、结论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开展文化教育的意义以及可行性,认识到数学知识点多而枯燥的特点,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在解析几何、集合教学内容中融入数学文化教育,并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使学生不仅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对发生在数学背后的故事有所了解,不断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奠定基础。

篇2:高中数学认知策略论文

高中数学认知策略论文

一、学生角度的高中数学认知策略概述

认知策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但因为其专业性较强且在高中数学领域进行过专题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因此可谓是“藏在深闺无人知”,或者是只知其名,但却没有知道它的全貌。笔者几经梳理,试图用浅显的语言来对其进行描述。简单一点说,认知策略就是研究怎样学习的策略。因为在心理学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就是研究怎样学习的心理学。我们还可以结合数学解题说得通俗一点: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解题,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解题。后者即为认知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才能学好数学知识。而这正是认知策略的最终目标。一般认为,认知策略研究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怎样让自己的学习注意力更集中,让自己的记忆更有效,让自己的思维更活跃,让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更强大等。这其中既涉及普通心理学中的注意、记忆等概念,也涉及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等范式。例如,在“统计”知识的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有效记住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要让学生理解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首先就需要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此类问题上来,而这就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极大的关系;然后我们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新的统计概念与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起来,而这就需要教师寻找恰当的教学素材,使得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联系。当学生通过这些方法获得了知识之后,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我们是怎样获得新知识的,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通过这种回顾式的教学思考,就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认知策略对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

二、认知策略的形成

根据我们的尝试与探究,我们认为要想让学生形成显性的认知策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施,其分别是:自主和他主。这里所说的“自主”,不仅是指自主学习,更指学生在经历了学习过程之后,自主思考知识发生的过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在认知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赋予学生时间与空间并且引导得当,学生就有可能通过自主的方式形成更高水平的认知策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在这一块,我们特别强调每一个数学概念或规律,都要“首尾兼顾”,不能“掐头去尾烧中间”。以“算法案例”教学为例,教材设计的是以“韩信点兵”和“孙子问题”等几个数学问题引入的,这些数学问题怎么用?用后怎么引导学生反思?应当成为必须思考的两个问题。在笔者看来,首先要跟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算法设计水平”;在学生明确了这两个目标之后,向学生提供教材上的两个数学问题(其中以分析“孙子问题”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大概有这样几种情形:一是无法下手,本质上是算法设计思想不成熟;二是列出了不定方程组之后不知如何求解,本质上是对计算流程不熟练。在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我们引导学生反思这样几个问题:遇到问题时感觉是什么困难?这个困难是怎样得到解决的?教师的思路和我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应当怎样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一问题还会有哪些变形?这一类问题有没有什么共同的解题思维?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可以提高学生认知策略的水平。而“他主”则是指教师引导下学生认知策略的生成。由于高中数学的复杂性,并不是所有的认知策略都可以由学生自主生成,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借助一些良好的载体(组织学习材料)对学生的认知策略进行提高。这一点不仅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问题,首先是教师教学意识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一个复杂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必须引导学生去反思,去建立问题解决的模型。比如说在“几何概型”的知识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就必须先理解d与D的测度这两个基本概念。但仅有此还是不够的,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注意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取一根长度为3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的两段长度都不小于1m的概率有多大”等问题的理解存在问题,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要把绳子“三等分”,而这是理解几何概型中事件A概率计算公式的基础,而帮学生理解的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好机会。笔者的做法是进行变式:将问题变换成不小于0。5m等,让学生意识到对于本类题目而言,其概率的计算取决于剪断模型的建立,即通过作图的方法理解所剪之处位于绳子的哪一段。对于几何面和几何体上的概率计算,我们同样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由于变式思维的丰富性,学生对测度概念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对几何概型中的概率计算就有了相应的认识。在学生形成了相应的认识之后,我们再对建立几何概型概念及概率计算公式的过程进行“回顾”,特别强调通过例子及其变式来加深对测度的理解这一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建立一个数学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反思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而反思的过程正是强化认知策略的过程。必须认识到的是,对于认知策略的形成,自主与他主的方式是互补的,起初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知识点类似或学生相对熟练之后可多采取自主的方式,但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展示反馈工作。因为认知策略不经过语言的表达,往往是难以摸准学生的真实水平的,而也有研究表明,认知策略是一种可以言传的策略,其特点显性多于隐性;甚至有专家明确指出,那种不能说出来的认知策略还不能称作真正的认知策略。

三、语言表达,生成认知策略的有效方式

上面已经提到“说”即语言表达对认知策略形成的作用,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说是一种信息的输出。由于说必须借助于语言,因此说认知策略的过程就是将认知策略显性化的过程。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都存在一种可以意会但难以言传的解题能力,这种能力常常是以隐性的形式存在的,但如果听任这种隐形能力隐藏于解题行为之后,那有时这种能力就处于模糊的状态。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想办法将其显性化,那就可以形成属于不同学生个体的认知策略,这种认知策略一旦形成,对于数学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被提到了我们面前,这就是合作学习。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合作学习可以体现为讨论交流,可以体现为课堂展示。如果我们只从形式创新的`角度来认识它们,那这样的认识就是肤浅的。如果我们从认知策略的培养与提高方面来看待合作学习,我们就会发现其对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的作用是巨大的。众所周知,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语言交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重点交流自己的思路:一个数学问题如何解决?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会的学生是怎样想到思路的?想错思路的学生是怎么错的?等等,我们都要求学生要用语言“说”出来,因为说的过程本身就是加工自己思路的过程,如果自己的思路是对的,则“说”会强化自己的思路;如果自己的思路是有误的,那“说”会将自己带到一种“愤悱”的状态,从而正确思路的启发就有了基础,同时还会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巨大的冲突,使得新知识的加工更为高效。正因为此,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了一种“说数学”的教学方式,有兴趣的教师不妨研究借鉴。总的来说,认知策略相对于数学知识的形成而言,有很丰富的研究空间。高中数学是思维的学科,我们要结合高中学生的固有特点,努力培养他们形成自我认知策略的意识与能力,这不仅能提高当下学生数学的应试水平,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3:高中数学德育教育的渗透论文

首先,高中数学规律认知过程中的辩证思想内涵领悟.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其本身是运动的、变化的,甚至矛盾的,其中的很多数学方法都体现出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例如,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待定系数,体现的就是已知、未知之间的相互矛盾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再如,数形结合所反映的是直观、抽象之间的关系,而数学归纳法则对事物从特殊到一般发展规律的认知.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理念培养,这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次,高中数学图形感受过程中的人文情怀体验.高中数学中的美,在于其和谐性、对称性以及逻辑性.例如,正四面体顶点的射影在底面中心位置,而且其所有的面都为标准的正三角形,四心合一的美感是无与伦比的.正四面体的任何面都可以是底面,而且无论怎么变化,都是一个标准的三棱锥结构;再如,反证法由于其探究的特点,无中生有、否定假设以及制造矛盾等等,都是其魅力的一种体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此进行延伸,从另一侧面教育学生应当保持人民内部的安定与团结,不要无中生有地制造矛盾、或者扩大离心率,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体现.最后,利用数学定理的论证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的定理,这些都是前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引导学生应当先对这些定理彻底的理解,经反复练习后完全掌握.然而要做好这一点并非易事,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而且要求学生要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有科学的态度、自律的心志以及自强不息的自主探索精神,而这正是德育教育的要求.

3利用创设教学情境来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渗透德育教育,也要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来实现.比如,概率中随机事件、小概率事件教学过程中,可引入学生们都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的故事,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显示,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宋国那位农民的“傻行为”更多的是讥笑.此时,可引导学生从概率的视角,对该故事进行重新审视,随后学生陷入了沉思状态.借此机会,可以向学生发问:“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若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会像农民那样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再教育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是不能靠运气的,也许一次可以成功,但却不能每次都能成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儿,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实践中,人们更多地认为文科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对于理科,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思维缜密、严谨.但德育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实践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方式方法创新,这是一个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来自于《高中数理化》杂志。《高中数理化》杂志简介详见.)

篇4:高中数学德育教育的渗透论文

1以教学内容为根本,渗透德育教育

对于高中数学教材而言,其中通常会配有很多的应用题、插图以及图表等,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从中选出一些较有意义的插图、说服力较强的统计材料或者数学资料等,作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开展爱祖国教育.例如,在“函数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建模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情怀和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远大目标与理想;在“直线与圆”“二项式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介绍一下祖冲之的故事,他在刘徽割圆术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方法,最终求出了圆周率分数值,其中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要向祖冲之学习,为国争光.因为祖冲之的这项工作,使中国圆周率计算技术大幅度提升,甚至比西方早一千年;祖冲之还解决了刘徽未能解决的球体积计算公式等问题.通过这些史实的解说,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树立为国做贡献的.远大抱负.同时,这也是德育教育工作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的表现.

篇5:高中数学教学注重渗透思想方法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注重渗透思想方法论文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还要在此基础上对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进行了解,还要对这些知识产生的背景进行研究,再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必须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教学。本文主要从渗透思想方法的作用、教学策略、教学具体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析,希望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渗透思想;方法

渗透思想方法在高中的教学中十分重要。首先,教师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渗透思想方法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将这样的思维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来提高解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提升数学学习的质量。

1教师要提高高中数学渗透思想方法的自觉性和可行性

1.1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数学思想方法是无“形”的,因此它就是数学学习的一个“软任务”,但是这个“软任务”很重要,教师对其进行的重视程度,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在思想对这样的“软任务”进行重视。教师要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进行合理的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将其纳入教学目标,将教学的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每章每节的内容的特点,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要考虑在渗透思想方法的过程中对其内容、渗透方式、渗透程度的把握,教师要在总体设计上,提出不同教学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形成阶段性的教学设计。

1.2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依附于具体的教学过程。因此,在高中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可以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在结论推导的过程也可以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在方法思考的过程也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探析;在思路探索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最后,在规律揭示的过程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同时,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要遵循数学教学的实际。要注意将知识点与思维有机结合,达到自然渗透的目的。要有意识、有计划、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数学思想方法才能被学生正确的掌握和灵活地运用。

2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策略

2.1把握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具备基础的数学知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具备一定的水平,有一定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来对实际的材料和例子进行分析和综合,以此提升数学能力。鉴于高中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的发展特征,在传授基础知识,教师还要加大力度引导学生进行能力的提升。比如:实践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探究中和创造中来对理论进行检验,从而让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形象而具体,学生的.思维也因此变得更加开阔,形成更加全面的能力。

2.2在高中数学知识的总结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高中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中都蕴含了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很多,因此同一个知识内容也可能蕴含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由于它的隐形特征,需要教师深度挖掘,将这些思想化为教师的观点,教师要进行总结和归纳。在高中数学复习小结中,可渗透数学思想,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数学思想的渗透侧重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统筹全局的方式促进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当学生学会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时,就可以迅速解决问题,找到相应的结题思路。不同的知识体系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巧妙渗透数学思想,使复习效果事半功倍。教师首先必须对将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列入教学计划中。在复习时,将本具体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并将其一一列举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案例与这些知识点结合,通过不断的归纳和总结,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思想的应用意识进行提升,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们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独立分析和运用能力。

2.3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十分关键,在这一期间加强对数学思想的渗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要学的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公式、概念和基础知识,并且还要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而这些内容均要渗透数学思想,方可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本公式和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答数学问题,融入数学思想可以使学生形成成熟的解题思路,促进答案正确。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至关重要。

3高中数学渗透思想方法在课堂上的具体措施

3.1教师要转换观念,加强高中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才能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每章小节中,定理、公式、概念等的学习必须要结合渗透思想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经过思考,理解知识点的本质,独立地对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都要进行数学渗透思想方法的教学。

3.2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必须达到的要求层次。高中数学教学阶段,转化思想、函数和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以上内容,不仅要求高中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要求他们灵活掌握并运用。要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目标就不能随意降低或是提升要求层次,这样,我们才能促进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此外,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必须建立在教师的反复讲解的基础上。经过逐渐积累,循序渐进,使学生由浅入深,形成知识积淀,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使用。

4高中学生要运用数学思维对知识进行巩固

4.1注重课后巩固的效果。做题就是对知识点的内涵进行挖掘,才能对这个知识进行运用。要巩固这个知识,拓展这个知识,高中学生就必须去做练习,但是,做练习的重点是要把这个练习中的知识点串起来,对知识运用技巧进行考察和分析,促进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点是重点和难易进行把握,发现知识的本质。

4.2学会选做题。重视做练习不等于是大题海战术。高中学生的数学资料多,但是必须将其进行合理的利用。促进知识的掌握,扩展知识是学习的关键目的。多看、多想,看资料中的解题方法,将数学思维进行运用。因此,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将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在思考和探索中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不仅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更加巧妙地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

5结语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达到数学知识点的有效的传授,就必须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成果,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从而全面地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叶红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与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11):100.

[2]魏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51):164.

[3]胡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与方法[J].现代交际,2017(13):166.

篇6: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探讨论文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探讨论文

高中数学是高中的基础性学科,数学科目的学习对于培养我们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仅是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高中数学重在培养我们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学会应用数学。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注重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生,怎么才能学好高中数学,并在高考中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呢?

简单来说,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数学来说具有关键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学习模式,合作学习对于高中数学来说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明确详细的分工,对某项共同任务完成的过程。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为了彼此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结合到一起的学习,为一致目标而努力奋斗。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学习差异与互动,互相促进彼此的学习,最后以学习小组的成绩为评价依据,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在高中数学科目的学习中,如果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就要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以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高中数学学习合作的基础前提就是学生合理的分组情况。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分得好,可以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小组内部,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建立起互助、互帮、互教、互学、互补的关系,通过组内合作,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众所周知,与其他课程不同,高中数学课程对学生思辨性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若人数过多,很容易造成学习效率下降,学习质量不高的情况,无法凸显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质性效果。涉及到具体分组时,教师应把握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实际能力和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这样分组更有利于小组成员互相之间的取长补短。

另外,可以将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和学习成绩比较一般的同学分在一组,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挥带动作用,一来可以形成友爱的学习气氛,二者能有效弥补成绩一般的同学的知识缺陷。还有,性格相似的学生也应被分在一起,这样他们合作学习需要磨合的时间比较短短,每个成员会很快融入这个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发挥互助性的作用。

2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人人参与,个个动脑”

在合作学习中,要保证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给每个学生一定的,适合他完成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有事做。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独立学习、独立探究时间。比如:在数学课学习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时,教师可先给5~10分钟时间,让全班学生各自独立学习,并把学习成果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共同探究。这样,由于个人是否参与、是否积极动脑,关系到个人的成绩,从而能够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如果不预先给每个学生设置学习任务,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优秀学生、勤奋好学的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回答。而那些学习相对较差的,不够勤奋的学生一般没有发言机会。等积极参与的学生把问题解决了,其他同学再从他们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结论。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实际上是在进行接受式学习。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所以,合作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要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给差生更多的发言机会。

3合理选择合作学习内容和任务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要契合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如果内容太过简单,就起不到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效果。学习的内容应该适于我们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交流总结,避免学生为了讨论而讨论,合作而合作。在教师提出此问题后,每个学生都应仔细思考,写出自己的表达式,然后以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讨论正确与否,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性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看似简单,但需要每位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完善。通过合作学习,让我们有了更深层次地感悟和体会。

4在教学中合理实施合作学习策略

我们知道,高中数学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在学科差异上,它具有极高的灵活性、特殊性和逻辑性。合作学习模式虽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效果往往不高。因为每个同学对数学知识的接受方式和接受时间都有大大的不同,学习情况也因人而异,十分个人化。这时候,就需要发挥老师们的指导辅助作用。结合实际背景,教师要拓展思维,在讲授知识后给予我们学生一部分合作学习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来让学生回答,让他们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结合每个人不同的观点,解题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就变得清晰起来。

5客观科学地评价合作学习成果

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客观科学地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增强。对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也应特别注意。一般地,我们在对此进行评价总结时,要结合团体和个人的两种表现来进行。具体来说,应该侧重于整个小组的评价,由此可以表现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合作学习小组评价之后,还要详细地对每位小组成员地表现做一个总结,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个小组内组员互评的环节,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实际表现情况,增强评价结果的可行性和真实性。在这里我提出两个具体的评价方法:根据小组工作的共同成果进行评价,对于每一个布置给团体的任务,学生都要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交出一份解答,成绩的公布也都要以小组为单位;或者根据小组个人测验分数和成员平时表现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这两种方法能确保合作学习的真实存在和有效实行。总的来说,要把评价内容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紧密结合。如果把合作小组成员与小组集体分隔开来,那样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它使我们每位高中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从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分享成果的意识,也培养了我们高中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同时,它还培养了我们的合作精神、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交往能力、承受能力、主动学习精神。我们不能让这一方法流于形式,应该切切实实让它成为有效课堂的重要学习形式,这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我们都应该积极地提倡和应用。

篇7: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论文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论文

1、引言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问题的设置、引导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文以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2、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

2、1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视程度不够

以提问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每一位教师都认可的,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把课堂问题提问的多少作为衡量课堂教学形式是否丰富的一个标准。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提问,那么学生就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就能丰富课堂教学,而不注重如何以恰当的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因此,一些教师就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出许多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烦,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讲正弦、余弦诱导公式一节时,有的教师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习完了诱导公式可以用于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过于集中,不利于学生思考,而且学生是在教师设计好的问题下思考的,对于整个内容的把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说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视程度不够。

2、2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总是舍不得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而是留出三两分钟思考的时间后就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缺少学生的有效思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讨论,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tanA=2,求8cosA+10sinA/3cosA—14sinA的值。面对这样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演算的时间,但是有的教师在多数学生还在思考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在黑板上演示自己的思路和过程了。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也就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自主学习性。

2、3不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

许多教师虽然在课前备课时准备了一些问题,但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或者将学生晾在一边,或者一个学生回答完之后就直接往下讲。教师的这种做法会使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还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不利于思维的拓展和延伸。例如,教师在讲函数y=|x—2|+1的时,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由于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到y=|x|这个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因此很容易画错。一旦学生画错,教师就直接继续讲而不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3、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3、1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提问后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为了使讨论更具有成效,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例如,若0<x<1,证明|loga(1—x)|>|loga(1+x)|(a>0,且a不等于0)。这道题可以有两种方法证明,一种是通过作差法比较证明,另一种是直接作差,利用对数的性质绝对值符号求得。无论采取何种证明方法都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可以对问题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思考。在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参与其中,对于学生仍有疑惑的问题可以适当给予指点和引导。

3、2以探究式的问题为主

探究式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发散思维进行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提出一些探究式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到空间与直线的距离时,教材中的例题:已知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求证: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这个几何习题仅从空间想象是无从解答的,需要学生结合图形思考。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如何作图、如何分情况证明等。这种探究式的问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3问题的设计和提出要与学生的已有水平相符合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针对性,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难,而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使提出的问题有思考的价值。如果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受阻,教师就要及时地给予指导。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1+2+3+4+5+6+7+8+9”讲起,让学生先尝试用等差数列的公式算出该组数列的和,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篇8: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论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论文

摘要: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要实现创新教学,教师必须注重在解读教材中培养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以及积极评价中鼓励创新。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创新;教育现状

一、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现状

由于高中学习任务较重,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加之自身学习能力较差,常常在数学学习上力不从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课前要准备把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知心朋友,让这部分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并用有效的方法积极引导他们,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对于课堂生成问题和更多的实际问题仍然需要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改变

首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积极接受和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和服务观,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改变课堂教学中单纯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让学生动起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教师不但要搞好数学教学活动,把传统的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实践活动的场所,还要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无数的数学问题,只要学生善于观察,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就能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此外,要想法设法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大意义,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真正体验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

三、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具备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作为学生的引领者,教师自身要深入研究教材,准确领悟新课程标准精神,并以新课程标准思想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提供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在解释和理解数学问题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利保障。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在高中阶段,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很强的理解和领会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新旧教材的有效衔接,明白新旧教材的变化的地方,了解教材改革的要求,进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整合和创新教材。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教材,运用教材,提高探索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并具备反思能力。课堂教学目标有没有完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有没有掌握教学内容、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是否还有遗留问题等。只有不断总结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有效解决方法,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提升教学水平。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确并树立教育目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因此,教师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前做到认真研究教材,并形成知识框架,总结出教学重难点,选择和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预设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以及掌握不灵活的内容,并设想好为学生疏导知识的有效方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制定不同的教学阶段。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难度适宜的习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并熟练掌握。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难题,促进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再通过阶段性的测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对症下药。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想达到这种学习境界,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构建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模型,并把这种模型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并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再次,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师的职责不单单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面对难题能用积极的心态想办法解决。对一些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自信心缺乏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并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使其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能提出和其他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只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哪怕是一种误区也要给他们机会,然后给予指导和点拨,鼓励学生改正错误,提高自我。最后,实际案例分析总结。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案能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马上就能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数学模型。比如,一位学生在遇到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当手中有4把钥匙和4把锁时,他就不能准确地说出哪一把钥匙开哪一把锁,最多试几次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时大脑的构建过程:用其中一把钥匙来试着开所有的锁子,试四次就能产生结果了,然后在第二次的时候可以试三次,用这样的计算方法,所有试的结果累加就是10次。这位学生没有思考全面,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点拨,助其重新找到思路:在此一次的时候,只用一把钥匙试三次,如果这几次都不行的话,那就是剩下的那把锁就与之匹配了,这样累加的结果就是6次。成功的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构建良性的互动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就要经常反思,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谢义华.关于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5).

[2]杨要飞.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2).

[3]吴佩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J].新校园旬刊,(7).

[4]覃月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从“被教”到“我学”的转变[J].读写算:教师版,(25).

篇9:高中数学效率提升策略论文

高中数学效率提升策略论文

一、教师思想的转变是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的前提

教育理念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作用,体现了教育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影响着教师对待教育的态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教育中的各种矛盾的方法,教育理念是一种稳定的精神力量.一个优秀教师要有明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了打破传统教育的模式,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和健全的个性,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需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育课程体系.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时代的学生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精神和生活经验,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思考、体验,参与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时代精神呼吁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主体精神,课堂教学要以培养人的发展为目标,立足于人的本性,学生是能动发展的生命个体,教育要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把学生看做独立的个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者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控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生命观,要把学生看成实现自我生命的独立个体,教育所要完成的是唤醒生命,展示激扬生命的力量.把学生看成是具有历史性和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发展方式,了解、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友爱、依靠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二、将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念,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沟通学生生活各个环节的重要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切身的感受和认知,完成学校与社会沟通,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沟通.同时,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情感的参与,也是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情感获得的过程.通过情感的获得,学生的认识和行为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任何书本学习所无法得到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是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的重点从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转化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转被动地接授为主动地探究.例如,在讲“求函数的解析式”时,教师可以列出一组相互关联题型,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求解,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然后每小组派出代表发言,或到黑板上演示解题过程.全班同学对发言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给予相应的评价,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思路、活动时间和空间,以达到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安排的目的.学生组织学习活动时,教师要打破课堂教学的程序规则,给学生创造机会.学生面对综合复杂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分工协作,协作不仅是学习的手段,同时也是学习的目的.协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合作探究,学生学会相互交流和沟通,提高了协作精神与交流能力,学会了表达和倾听,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课堂提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的纽带,是“主导”和“主体”沟通的桥梁,课堂提问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提问要紧扣课堂教授的内容来设计.例如,在讲“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1)什么是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3)依据函数式怎样画出图象?

(4)通过指数函数的图象反映出什么性质?

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开阔了思路,调动了各种思维方式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难易适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做到“跳一跳就能抓得住”,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思考价值.在讲授重点、难点、关键处适时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及时指点,疏通学生的思路,教师的课堂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性和开放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回答,点拨思考方向,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同时课堂提问要照顾到全体学生,问题应有层次,课堂上要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变化,捕捉灵感火花,通过信息反馈,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四、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便捷.比起传统的粉笔黑板的上课方式,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教学时间,加大了课容量,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复杂的数学数据有效排序,对繁杂的数学资源整理记载.例如,课本中模糊的高中数学几何图形,利用多媒体信息化设备,不仅可以将图形立体化地展现在屏幕上,还能进行动态演示.学生获得的信息更直观、更形象,抽象的知识经过转化,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培养学生的数学专业素质能力,拓宽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融合中,信息技术成为获取数学知识的工具.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视听和完美的图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抽象概念变得更形象.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课程的文化内涵,提高数学文化价值.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学习方式.采取多样化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是时代赋予基础教育课程的要求.高中数学老师要更新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将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10:高中数学有效性提问策略论文

高中数学有效性提问策略论文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教师之所以要采用提问这一教学方式,主要是想去学生进行充分交流,获得教学的反馈效果,并对过去的知识进行温习,以便帮助学生日后的学习。为了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需要依照以下几个原则来提问。

1.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提问时需要时刻注意到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这一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问,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习惯,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和精炼的语言来提问,另一方面教师在提问时需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感受,并做到统一对待,不能有所偏差。在提问时,只有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

2.提问必须有序

在提问的时候要分清主次,要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到先后有序,使得提出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所学的知识。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还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问时先问学生比较简单、浅显的问题,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而后再提升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实现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知识的迁移

知识的迁移也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要根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适时提问,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还需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让学生在创新的思维情境中思考和学习,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主动探索数学中的奥秘。

4.难度适中

在提问时,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必须要有的依据,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有难有易,不过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容易的问题上,以减少提问过程中的重复工作,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同时对于较难的问题也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避免出现冷场的情况。

二、高中数学有效性提问的方法与对策

1.趣味性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证明,学习最好的教师是兴趣。高中数学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抽象性的知识,同时具备很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对于这种特点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更加重要。从表面看来,高中数学充满了定理与公式,显得非常枯燥乏味,没有很强的趣味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毫无趣味,自然也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还需要注意提问的趣味性,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举个例子来说,在讲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先为学生讲述“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他用了非常简便的方法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计算出了“1+2+3+……+100=?”的结果。教师会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让学生好奇他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呢?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对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好奇,进而去主动学习这一公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启发性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灌输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最主要的方式,也是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在所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好像是知识的接收容器,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而在思维启发方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不利。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主要理念,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需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启发学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这样提问:只有具备了哪些条件才能使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学生不仅可以从正面来思考这样问题,还可以从反面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记忆这一公式,并且灵活运用这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3.开放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教改中,其提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提问时也主要注意这一要求,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融合这一理念,不仅要提一些封闭性问题,同时也要做到开放性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与广阔,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会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比如,课堂教学时有一道这样的函数题: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论断:

①函数f(x)的值域为R;

②f(x)是单调递增函数;

③f(x)是奇函数;

④f(x)在任意区间〖ab上f(a)<f(b);

⑤f(x)有反函数。

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从其中的五个论断中选择一个为条件,并再选择一个为结论,以得出一个正确的命题。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来寻求不同的答案,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其他同学讨论与交流,以尽可能多地找出问题的多种答案。在求解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复习了函数的多种性质,并加深了学生对函数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越解决问题。采用开放性提问的方式,还能够让学生数学知识网络更加完善。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启发式教学中,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显得更加重要。采用提问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复习以前的旧知识,取得复习与预习的双重效果。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提问的有效性,则需要教师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提高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篇11:体育教育发展作用的渗透本科论文

体育教育发展作用的渗透本科论文

第1篇:试论大学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只利用课堂时间并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需要结合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才能帮助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轻松应对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再有,大学体育项目的多样性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锻炼兴趣,使其主动投入体育锻炼当中,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一、终身体育教育的概念

终身体育思想是继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而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体育思想,当前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普遍应用。终身体育就是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利用体育学习提高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其可以独立组织比赛与开展体育运动,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对自己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终身体育思想与开展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体育素质也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利用大学体育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和习惯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大学终身体育教育情况

(一)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成就

在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向着丰富多样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全部学生的满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设置了人们常见的羽毛球、篮球、长跑、乒乓球等,还增加了健美操、武术、网球等一些新兴项目。班级设置也应用新型方法,成立了体育运动兴趣小组,将兴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活动小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大学还在大学生提倡建立体育爱好社团,出现了跆拳道社团、拳击社团、滑板社团、街舞社团等,利用建立各种各样的体育社团,使学生可以大量应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技能。

(二)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存在的弊端

虽然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应用终身体育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还需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传授给学生一些体育运动技巧,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学生也认为体育锻炼没有意义,本身也不重视体育学习,思想上轻视体育锻炼。

2。体育设施不完善。很多高校因为缺少体育运动资金,因此不能及时购置先进的体育设施与设备,导致广大师生不能顺利开展体育锻炼,导致终身体育思想成为一句空话。

3。不具备考核制度。由于传统体育观众的影响,体育课考核形式化严重,体育教师不重视考核学生的体育技巧与专业知识,由于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体育教育与教学改革不相适应,因此更多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没有必要,终身体育思想引不起人们的重视。

三、大学生开展终身体育教育策略

(一)提高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在当前大学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还需认识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一旦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对自身身心健康具有重大影响时,才能积极投入体育锻炼当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教师还需放手让学生独立开展锻炼,保证学生独立完成各种体育学习任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做到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融合

在当前大学生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而且要发挥体育课外活动的作用,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达到开展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在利用课外时间开展锻炼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如可以利用組织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比赛、组建足球俱乐部、组建篮球爱好者协会等各种形式进行。教师利用上述丰富多样的体育课外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体育锻炼当中。

(三)利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在大学终身体育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还需针对学生创建一种浓厚的体育文化环境,可以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加强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当前,很多大学生面对着繁重的学习任务,本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身心健康令人担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意识到自身的职责,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如,高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体育文化内容,大力建设体育校园文化,定期宣传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利用校园文化宣传板刊登体育文化内容,使体育教育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大学生认识到当前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与作用。

总之,只有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才能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篇12:谈高中数学解题的规范性解题策略教育论文

谈高中数学解题的规范性解题策略教育论文

学数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要做数学题。 做题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 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抱怨,拿到一道题知道答案是什么,但就是不知道怎样把自己所想的用数学语言写下来。 批改作业时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只要解题结果正确,学生会绝对轻视甚至忽略作业中出现的不规范性问题,殊不知,知识上的错误纠正更简单,而解题规范性的养成往往难很多。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越多越好,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要想少做题却有效果,就必须养成解题的规范性,规范的解题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提升学习成绩。

通过对几届学生的分析,笔者发现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类不规范的解题行为。

■问题一:读题不仔细,审题错误

怎样才能审好题呢?笔者认为学生首先要把题目中每一个条件及条件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再根据条件逐一联想所学知识、方法、类似的题目及注意点。 这样才能发现题目中条件最集中的地方、条件相关的地方以及可以转化的地方,从而逐步入题,找到题目的关键点、突破口。 因此,联系所学知识对审题很重要。 通过有意识地联系与题目相关的知识、方法进而深入理解题目的本质,为下一步的展开做好准备。

如:若钝角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且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的比值为m,求m的取值范围。 解析中由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可以立即得到∠B的度数,∠B=60°。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为A,B,C,A为钝角,则A>B>C。设角A,B,C的对边依次为a,b,c,则m=■=■,但是如何判断m的取值范围呢?注意到,这里有一个隐含条件,即∠B=60°,∠A>90°,则∠C<30°。 m=“■=■”>■>2sinA。若使m>2sinA对所有钝角A恒成立,只需m>(2sinA)max=2。

■问题二:缺少衔接性语言,解题枯燥无味

这实际上是生活数学化的能力和学科综合的能力不具备的表现,这也是很多数学教师不屑一顾甚至反对的一点,更不用说学生了。 所谓“衔接性语言”是指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语言,在解题过程中上下句之间的逻辑连接语言,最常见的有因为、所以,但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对此最容易忽视。 如:在△ABC中,∠B=30°,AB=2■,AC=2,求△ABC的面积。 在求解过程中,有学生会不写下面括号内的文字,只有一些数学符号,如:(根据正弦定理知)■=■,(即)■=■,得sinC=■。

■问题三:解题缺乏计划性

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解题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尤其在解与三角有关的化简和证明题时,拿起一个三角公式就代,至于用公式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怎样的目标,是否与要解决的问题更接近了,类似于这样的思考在他们的解题过程中是从未有过的。 导致的后果就是一堆公式代下来,做对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对,做错了更是不知错在哪里。 其实,解题的过程是充满思考的过程。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解题思路一直是正确的。 学生应该要学会根据已有的演算和推理结论去制定和调整下一步的解题计划。 这对于提高解题正确率意义重大。

■问题四:解题后不检验

很多学生都认为一道题只要算出结果,这道题就做好了。 事实上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使得不少学生在解题上功亏一篑。 在数学推演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前一步和后一步之间并非是充分必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等价。 这种时候就需要对解题的结果进行检验。 在解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时,有时候我们往往先假设某个情况是存在的,然后通过一些特殊条件去待定未知数。 这就需要检验解题结果,因为这个结果是在“假设存在”的前提条件下推导出的。 至于是否真的存在还需要验证。

就上面这些会出现的问题,你如果去问学生们,他们会说:我太粗心了!但事实是,真的是因为他们太粗心吗?笔者对导致学生解题不规范的原因做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初高中教材体系差异产生学生解题不规范。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个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数字,题型少而简单,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稍微有点复杂和抽象的内容,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中阶段去学习。 高中数学教材内涵丰富,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要注重分析,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趋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 同时,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从而产生学习困难,影响数学的学习。

二是学生数学语言障碍导致解题思维不清。 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类。 包括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式子、图形等,它成为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 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学习数学语言不够重视。缺少训练及意义理解,导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之间的互译。 解题中主要表现在读不懂题,看不懂图象和符号,即对数学语言的识别、理解、转换、构造、操作、组织、表达等有一定的困难。 如恒成立问题、含参数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问题,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集合这章中“并集”定义中的“或”字,可以包含两者同时发生的情况,不同于日常语言中的“或”字。 而学生理解混淆,产生解题误解;解答线性规划问题时,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译困难,又加上解此类问题费时、费事,平时练习中忽略步骤,导致学生考试作答时不知如何书写。

三是学生对于概念、定理和公式等理解不透彻,在学习时没有认真掌握定理、公式的条件、特点及注意点。 在解题时就无法把握试题的得分点,书写时思路不清晰、条件不完整,如立体几何证明中定理条件的缺失、“跳步”等,代数论证中的“以图代证”,基本不等式的等号成立的条件,圆锥曲线焦点位置等,都是学生经常导致丢分的.知识点。

四是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导致“懂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面对试题时觉得老师都讲过,但自己却无法表达出来。 写出来的内容条理混乱、分析法和综合法并用、条件和结论倒置等;要不就是写了一大堆,拖泥带水、主次不分却没有突出重点。

五是受数学老师上课板书的影响,高中教师总以为数学的教学是每一节课能够完成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完成拟定的知识目标;在解例题时,只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发散能力等,而解题的严谨和规范的情感目标被严重忽略,“行大礼,不拘小节”的现象普遍存在。

针对以上的现象和成因,笔者提出以下的对策。

首先,从语言方面打基础。数学问题的解决常常离不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 它们互译如何,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概括能力,而且能提高审题及规范书写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语言时,要善于利用概念教学,巧妙引导,讲清一些数学符号的意义及蕴涵的数学思想和背景,帮助学生把思维内部的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有形语言。 克服数学语言识别上的障碍;应当强化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语言复述和互译训练,提高各种语言之间互译的本领,促使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应用与简练表达,从而既避免思维不清、漏洞百出,又解决解题书写中拖泥带水、主次不分的情况。

其次,应指导并训练学生规范解题,为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做到解题的规范性。 师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从点滴做起,重在平时,坚持不懈,养成习惯。

坚持做好以下几点:

①课堂教学有示范,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以身作则,平时教学中每一细节“严谨、规范”,解题过程条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强,不丢任何步骤,即使是为了有效利用45分钟,有必要略去解题的某些环节,也应向学生特别说明。 课堂上也可请学生上去板书解答,结果请另一位学生点评或教师解答完后由学生点评(有时教师故意错一点),让学生有成功感和喜悦感。

②平时作业要落实,上好作业评讲课,注重纠错的落实;也可以经常进行作业“规范、整洁”比赛,最好的作业在学习园地中张贴,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

③测验考试看效果,考试中会答的考题一定要一次性成功,并且得该题的满分。 每次单元测试,对答题最规范的学生予以特别奖励几分加入总分,让他们意识到良好的答题习惯也能取得高分。

④评分标准做借鉴,学生应以参考答案为标准,对照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异同。解题过程应尽量减小跳步,衔接紧密,问题考虑要全,切忌思考问题丢三落四,想当然,麻痹大意,并且做好改错、反思工作,查缺补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数学赋予我们的“严谨、简洁、灵活”的优秀品质都应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之上,重视规范的建设,学生就会有长足的发展。

篇13: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的思维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更好的接收教师教学过程中传授的知识和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数学的自身性质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会是一个相当枯燥乏味的过程,无法保证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和专注度,就没有办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无法将教师教授的数学知识熟练运用。想要保证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专注性,帮助学生熟练运用高中数学知识,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大量的背诵公式和做训练题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言语思维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更多使用已经形成文字化的公式和定义,忽视了对视觉意向的敏锐反映,即视觉思维能力薄弱。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很关键的组成,让人眼花缭乱的图形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想方设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是每个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就要从高中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帮助学生找到适合提高自身视觉思维能力的方法。

同时,教师应该知道学生进行大量的视觉思维能力训练,通过向学生展现大量的数学视觉素材来让学生更好的认知图像,进而量变形成质变,有效地起到了提高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作用。无论是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都需要大量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小学生、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在萌芽阶段,高中则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大对高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地训练。足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留给学生发散思维、锻炼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进行大胆猜想和积极探索,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时刻把握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帮助学生高效、快速地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在数学教学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模具和多媒体设施等外界因素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对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也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以讲解异面直线成角为例,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熟知的立体图形着手,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帮助学生想象异面直线成角的立体图像,调动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再从描述平面图形直线关系的角度来让学生思考怎样表述异面直线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实行差异化教学,不能要求学生在同样的教学模式下就必须学到同等数量的知识,培养出一样高低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学生自身个性、性格特点、数学基础、生活环境的不同都将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千人一面”的教学理念非但不能培养全体学生较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反而会扼杀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成绩差异化,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必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男生和女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为例,可能成绩优异的男生和女生二者数学思维能力差距并不明显。

从群体来看,男生的大脑机制先天就比女生具有一定的优势,男生对于理科的认知力和接受力也强于女生,女生在数学直觉思维方面有着相对明显的劣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女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提高并进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女生更多问答的机会,帮助她们养成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做到男生女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共同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和提升,分析问题的过程则是重点考察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在解答数学题时,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自问自答,及时反思和解决做题时出现的错误,都会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所学高中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让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出现的问题,更重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培养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篇14: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指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将各种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等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目前,学界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还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定义,但是从其本质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它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情感认知工具。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的立体性、动态化的视听语言的结合来完善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内容

1.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动态性和直观性特点,不仅能够让平时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立体,而且能够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几何数学这方面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几何图形立体地展现出来,通过三维动画的立体化效果和空间透视性等特点,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几何图形中的直线、平面、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动态地展现球体的运动、旋转等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2.化抽象为形象,动态、直观地展示知识点

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动态表现力来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更直接、更具体地去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原理。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影音视频技术的直观展现,能够将知识点化抽象为形象,这样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同时,这种观摩式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寻找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立体几何内容中的异面直线概念时,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通过图加讲解的方式来对概念进行讲解,有些抽象思维能力不好的学生就很难通过平面教学弄清楚异面直线的概念。而通过三维动画的动态演示,再加上教师的口述讲解,就能够让学生比较清楚、直观地了解到异面直线的空间位置关系这一教学难点。

3.引入专业的教学课件,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建模思想以及数学运算处理能力等全方位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利用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为师生间的课堂交流构建一个稳定、专业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个教学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运用教学软件能够实现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实现的一些教学思想,如,可以通过教学软件设计一个动态的Flash动画来展示三角函数图象的平移和伸缩,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和认识三角函数伸缩的概念,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将教学课件引入数学教学中,可以改变过去那种教师直接讲解数学公式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地探寻问题的答案,最终得出结论。

4.化繁为简,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几乎要占80%以上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在黑板上画图、写解题板书,在讲解几何知识时,还要展示模型、小黑板等等。这些过程都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占用大量的时间来展示这些过程,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而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教师在课前就能够先做好课件,还可以通过动态的物体演示来取代实体展示。运用图、文、声、像的资源集合来简化数学教学步骤,不仅能够减少课堂板书的时间,同时还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让学生获得更多数学知识。总而言之,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信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篇15: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一、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

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数学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选择。

1.导学案教学方法。导学案是教师为了在课堂当中能够指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一套材料体系,通常都包括“学习目标、预习导学、自主探究、自学检验、小结与反思、当堂反馈、拓展延伸、总结反思”等不同的部分。导学案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的不同环节,学生在这一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来龙去脉”的清晰掌握。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通常比较多,通过导学案教学可以让学生思路清晰地去解决探究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同时还能够起到复习旧知识点的作用。

2.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路走向实际生活,强化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最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方法。教师在讲授应用题的解决方法中,常常会列举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基础,通过合作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

3.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实现在于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如果教学情境创设得当,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就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优势。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就是创设一个新颖且结合当堂数学知识的情境。第二个阶段,在情境中分层设置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自主探究问题。第三阶段,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探究活动反思。

二、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解题思路培养的几点建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教授学生掌握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无疑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难题,针对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1.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新课标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任务。为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首先,改编多解题。教师可以通过改编习题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养成一种多元思维的习惯。教师通过一题多解多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可以克服学生思维中固有的狭隘性。其次,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学生发散思维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要通过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来克服惰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情绪饱满地进行探究思考。再次,联想思维的培养。联想思维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思考方式,是发散思维的一种标志。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转化思考问题的思路,比如,有些应用题的叙述并不是工程类的问题,但是特点与其相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工程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去思考这一问题,这种转化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3.激发学生创新力。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又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要以师生关系的平等为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轻松的心理氛围之内,才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求知欲,进而才能谈到创新。其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新就是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教师要接纳学生所有的观点,正确的观点鼓励他们发扬,错误的观点引导他们继续探究,同时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除此之外,创新能力的激发还可以通过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等的培养来实现。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高中数学应用题常用的教学方法和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解题思路培养建议这两个大的方向进行了论述,其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培养方式有很多种,而教师应该选取怎样的方式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具体判断了。

篇16: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高中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教学课堂上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为此,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以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地提高,这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而言,需要注重知识的学习与完善,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了解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以不断地丰富与充实自己,推动个人综合素质的迅速提高。学校需要高度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跟一些高等学校加强合作和沟通,以不断地引进优秀的教师人才,且应从当地邀请一部分优秀的学者与专家教授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从而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有关环节的实践与探索,迅速地发现教学当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注重补充与完善教学知识,从而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说到底,学习属于学生自身的事情,而教师也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构建知识的过程,他们并非被动地接受,而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就是固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理解与加工新的知识信息,从而学会知识。为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不能够替代学生的思考,在教学课堂上需要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以使学生自由地驰骋在探究和学习知识的海洋当中,从而领悟到探究的方法和规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最终使得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而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是不是切实有效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而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属于教师的责任,以使学生加强思考。在以学生作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当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这是由于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质疑不但能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启发学生的智力与思维,而且还能够对教学评价进行反馈,这对于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与此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以使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视角提高。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设疑,增强学生的提问观念,从而启发学生从多个视角和层次理解问题,且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肯定和解答。当然,教师也应当激励和表扬经常提问的学生,以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变得更加高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立足点和落脚点,这项工程是非常系统和复杂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此同时,还应当具备评价机制和课程改革的支持,以及学生的努力和教师的有效引导,然而这要求探究比较多的课题。为此,教师应当跟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看过“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2.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3.高中数学教育论文

4.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论文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教学论文的题目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学业不良高中生物理教学应对策略探究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高中物理的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育渗透作用策略思考论文
《高中数学教育渗透作用策略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数学教育渗透作用策略思考论文(共16篇)】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6

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论文2023-10-06

ERP沙盘模拟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论文2022-11-16

高中思维培养下生物教学论文2022-04-30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题目2023-05-26

情感教育的渗透的论文2023-08-19

大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史的渗透分析论文2022-12-09

实习教研论文范文2022-05-12

高中数学小论文2023-01-27

优秀教研论文范文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