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时间:2023-09-22 08:09:3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锦集6篇)由网友“蛀牙的人不伤心”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篇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时间—960年;人物—赵匡胤(宋太祖);事件—陈桥兵变;都城—东京(今开封)。(2)统一: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消灭南唐等政权,统一中原地区和南方。但是,当时仍处于北宋、辽、西夏等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稳定;宋太祖通过兵变夺取政权,需要防止兵变重演。

(2)措施:①军事: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各地强壮士兵,组成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②政治: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③经济: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④文化: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⑤其他措施:君臣礼仪的变化。大臣上朝由坐到站,实质上说明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3)积极影响:将地方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官员的权力得到分割和制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宠大,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3、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从历史上看,这种观念反映了北宋初年“崇文抑武”的策略,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快速发展。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4、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2)目的:为了实现“富国强兵”。(3)内容:“富国”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强兵”措施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4)积极影响: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5)失败原因:由于用人不当,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损害百姓的情况;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6)变法失败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变法(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用人,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篇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2、辽的统治(1)政治:设北面官(一般用契丹人),南面官(杂用汉人、契丹人)。(2)经济:注意减轻赋税,奖励垦荒;冶铁、丝织、制瓷等手工业得到高度发展。(3)思想文化:建立孔庙,春秋祭祀(重视儒家思想);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仿效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制定成文法。

3、西夏的统治(1)经济:党项族与汉族杂居地区,农业相当发达;西夏的冶铁、印刷、制瓷、毛纺织等相当发达。(西夏掌握了先进的竖式风箱鼓风技术,西夏兵器被誉为“天下第一”。)(2)思想文化: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用汉文铸造钱币;西夏文印刷品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

4、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仿效中原开设科举,选拔人才;重视儒家思想;仿效汉字创造本民族的文字。

5、宋辽和战:(1)战:10,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发生了“澶州之战”。宰相寇准主战,宋真宗亲征,宋军射杀辽军统帅,辽军遭受重挫。(2)和:10,宋辽议和,签署“澶渊之盟”。内容: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史称“岁币”)评价:是一个屈辱的盟约。(是在有利形势之下接受议和,是妥协政策的产物;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是一个不失为有远见的盟约。(宋辽之间出现了长期的相对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宋辽统治地区的发展。)

6、宋、西夏的和战:(1)西夏连年与宋交战,破坏了双方正常的贸易。(2)北宋和西夏议和:元昊对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银、绢、茶叶等。议和后,边境贸易重新开放,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发展。

7、契丹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饮食(乳酪传入中原);服饰(契丹服饰传入中原,仿效者甚多);汉族和契丹人经常通婚;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

8、女真族的崛起(1)生活区域: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2)特产:貂皮、黄金、珍珠、人参、猎鹰(海东青)。(3)生产:10世纪末,一部分女真人从事农业;学会冶铁,能制造铁工具和铁兵器;畜牧业比较兴旺,以养猪闻名。(4)生活:睡火炕的习俗。(5)统一:11世纪,女真完颜部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9、“靖康之耻”:1126年(靖康元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1127年(靖康二年),宋徽宗、宋钦宗和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被金军掳获,宫廷仪仗、典籍和大批珍宝器物也被掠走,北宋灭亡。

10、岳飞抗金:(1)岳家军: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作战勇敢(“撼山易,撼岳家军难”)。(2)多次打败金军,收复北方部分失地。1140年岳家军在河南郾城取得大捷。(3)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以所谓“谋反”(即“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杀害。(4)岳飞抗金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①抗金斗争符合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支持。②岳家军作战勇敢,军纪严明。③其他抗金将领的配合和支持。(5)岳飞为什么深受爱戴?(抗金有功;军纪严明;蒙冤而死)。

篇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1、蒙古族的崛起(1)生活区域:蒙古族长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高原。生活方式:游牧和狩猎。(2)统一:12,“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被尊称为“成吉思汗”。(3)蒙古帝国的建立: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发动了扩张战争,对金、西夏和南宋作战,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

2、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都城:大都(今北京)。

3、元朝的统一: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继秦朝、西晋、隋朝以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元朝的疆域比以往的任何朝代都辽阔。)

4、元朝的统治:

(1)政治: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地方设立10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现在的省级行政区最早开始于元朝。)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在西藏委派官吏、派驻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时,台湾叫“琉球”,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篇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重点复习提纲

3、官渡之战中曹操获胜的原因:(联系课本P75资料和所学知识)

①资料1: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不肯听人建议;曹操精于谋略,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②资料3:曹操以诚心待人,能宽容人。③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拥有袁绍所没有的政治优势。

4、“隆中对”(刘备“三顾茅庐”):

(1)刘备“三顾”的原因: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吸引人才的诚意。(2)诸葛亮“二拒”的原因:当时政权分立,形势严峻。(3)诸葛亮的策略: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援而不可图”;对刘备:控制西南少数民族,结盟江东,内修政治。总的策略:孙刘结盟,共同抵抗曹操。

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2,曹操之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3)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6、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国修建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明显恢复和发展。(2)蜀国丝织业发展,蜀锦非常有名。(3)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7、对“三国鼎立”的评价:

(1)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是历史的退步。因为:秦汉时期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而三国鼎立后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加剧了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2)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属于大规模的分裂,不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三国鼎立是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8、西晋的建立、统一与灭亡:(266-280-316)

(1)建立:263年,司马昭灭蜀;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国,统一全国。(3)灭亡: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力处理政事,西晋皇族起兵争夺皇位,严重动摇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也为周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提供了契机。3,匈奴人攻陷长安,西晋灭亡 。

篇5: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

一、朝代更替、主要事件等

1、定都长安、洛阳和南京的朝代

定都长安:西周(当时称镐京);秦朝(时称咸阳);西汉(定都长安);隋朝(长安);唐朝(长安);

定都洛阳:东汉、魏国、西晋

定都南京:吴国(时称建业)、东晋(时称建康)、宋齐梁陈(时称建康)、明朝前期。

定都北京:金(会宁,后迁到燕京,现北京)元朝(时称大都)明朝、清朝

其它:蜀国(成都)、北魏(平城,现大同)、北宋(开封,也称东京)、辽(上京)、西夏(兴庆,现银川)、南宋(临安,现杭州)、

2、请说出秦朝、唐朝和元朝的疆域

(秦朝)东到大海、西抵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带;

(唐朝)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南及南海,北抵蒙古高原。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行省比现在的省范围大,西藏和台湾是中国领土。

3、同时期的世界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希腊城邦国家;

西汉、东汉---罗马帝国(大秦)、安息(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身毒(印度)、朝鲜、日本;

唐朝---阿拉伯帝国(大食)、波斯、天竺(印度半岛)、日本;

宋元---西欧中世纪、意大利、阿拉伯、波斯。

4、时期特征:

夏商周:先秦时期,“三代”。 西周:封邦建国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秦:中央集权大一统;西汉:大一统、开疆拓土、对外交流。)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民族汇聚(融合); 隋唐:社会开放、制度革新

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两宋: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农牧文化交融、经济繁荣、世俗生活元朝:疆域辽阔,开放,中外交流频繁。

5、四次大统一:▲

秦朝(BC2)结束了战国七雄割据局面; 西晋(280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

隋朝(589年)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 元朝(1276年)灭南宋统一全国。

7、列举历史上的争霸和战乱局面: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汉战争、七国之乱、安史之乱。

8、列举秦朝和隋朝灭亡原因:

秦朝灭亡原因:秦朝暴政,即穷奢极欲、大兴土木、赋税徭役繁重;严刑酷法。

隋朝灭亡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发动战争,百姓徭役沉重。

(汉朝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唐朝吸取隋亡教训,减轻农民负担,出现“贞观之治”。)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二、社会繁荣、政策调整、政治制度、用人制度、重要改革

1、社会繁荣景象:历史上出现的盛世及共同的原因

盛世: 文景之治(西汉)、光武中兴(东汉)、开皇之治(隋朝)、贞观之治(唐太宗)、

开元盛世(唐玄宗)

共同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改革,重视人才;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君民关系的改善,轻徭薄赋, 提倡节俭;注重吏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等。

启示:重视农业,重视民生,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社会稳定,国富民强。

2、统一措施、政策调整、中央集权加强

(1)秦朝统一: (中考考点)

①主要原因: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实力增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秦朝统一措施:

▲政治上,自称始皇帝,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交通上,大修驰道、统一车轨。(意义:使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经济上,统一货币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意义: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重要纽带,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思想上,焚书坑儒。(意义: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统治;但也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边疆治理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影响: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大帝国。21·世纪*教育网

(2)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①原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恢复经济。②措施:(汉高祖)士兵复原从事生产,十五税一;(汉文帝)连续免除田税,废除肉刑;(汉景帝)三十税一,农耕是天下的根本。③结果:文景之治。

(3)汉武帝大一统措施:(中考考点)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设立司隶校尉。(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各地官员的监督)

②经济上: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五铢钱”),盐铁官营。

③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的建议,独尊儒术。

④文化上: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从此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⑤边疆治理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北部边患;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与西域各国的联系;重视对南方的经营、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联系。

影响: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大一统”格局。

备注:汉唐时期,中原王朝曾设西域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直接管理西域,治所在龟兹王城。

(4)曹操统一北方:

①事件:官渡之战后;②条件(原因):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袁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优势,广招人才,唯才是举;经济上,屯田制度,奖励农耕。③意义:符合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的愿望;有利于北方的社会安定和经济恢复与发展。

(5)唐太宗调整措施:(中考考点)

▲君民关系上,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臣关系上,善于用人,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

▲政治体制上,完善三省六部制。用人上,完善科举考试制度。

意义:完善三省六部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完善科举制度,改变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了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

▲民族关系上,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称为“天可汗”。

影响(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增强,出现了“贞观之治”。

(6)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中考考点)

▲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兵权,编制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意义: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但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的局面。

▲ 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

▲ 崇文抑武,重视文人。(由此,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 (其他)增设机构、大量养兵。

②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7)忽必烈改革措施:(中考考点)

▲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意义: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在中央设立了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意义: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重视发展农业,禁止圈占农田作为牧场;推广棉花的种植

篇6: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为纪年方法。在首都天安门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它诞生于抗战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朱德为总司令,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齐鸣28响(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意义)(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意义)

4、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达成和平解放西藏协议,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5、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1953年7月,美国被迫《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抗美援朝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主要原因);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①英雄事迹见课本P10;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和平环境。

(4)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6、土地改革(1950年冬至1953年春)(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过程:①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1953年春,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祖国大陆最晚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西藏。

(3)土地改革的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巩固了新生政权,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地理提纲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资料有哪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有哪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生物提纲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锦集6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句子复习提纲2023-01-13

七年级下册语文提纲苏教版2023-06-30

八年级下册政治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2022-11-09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复习计划2024-03-3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2-10-0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4-1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3-01-30

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二册18单元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说课)2023-06-02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2022-11-14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