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精选9篇)由网友“TsunamiAisl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计划篇三
想要提高语文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总结的学习习惯。
首先积累的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聚沙成塔,就是靠得积累。对于语文学习尤其重要,正如有的历史系的教授对学生说,你如果能积累0张历史卡片,那么你将成为史学界的权威。所以,有四分之一(当然不是说四分之一的孩子研究历史)的孩子要好好准备了。
具体来说:
第一记,还要会记,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第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看看那些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人,读的书,或者受某一个人的影响,都是一些小事情。欲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
第三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吧。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可能对于今天没有挨过饿的孩子来说,是有点难理解了。看看高考的满分作文,多少在用旧的材料,所谓新瓶装老酒。
其次动手的习惯:
可不是打架啊,而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巧妇有米不会“炊”,这不是找饿吗?
语文学习的几大好习惯
动什么手,写的习惯。平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真正的文章不是比技巧,看看那些历史上的状元,留下了几篇让你记住的文章啊,可能在中小学的时候特别羡慕文章语言等方面的技巧,不要一味追求那个。
应试指导:可以写写带有哲理性的话语啊,这个对现在的学生很简单了,谁没有个思想啊,尤其是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以前叫“代沟“,现在叫“愤青”,其实这正是我们的“优点”啊,正如毛主席说的,恰同学少年。可不要贪玩啊,呵呵,狗尾续貂了。其次,固定的八股文章格式,相信你练练,也会熟能生巧的。
篇2: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一、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这一语文教学活动,是学生接受新知识,学成新技能的最重要的学习环节。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表现在专心听讲,大胆质疑,并善于发表己见,积极联想,分析探究,用心听记。概括而言,就是养成听、思、议、记的好习惯。
(1)怎样才能促进学生重“听”呢?要促进课堂上学生重“听”,教师一定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努力驾驭语言文字,运用优美的教学艺术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粘住学生的心灵,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设疑释疑,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2)怎样才能促进学生深“思”呢?要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深刻地思考问题,语文教师一定要锐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文采的感染,在分析文学形象的入微处结合人生哲理的分析,施教中议论最精辟的地方.应插入不离弦的轶闻小故事。这样加之以联想比较,启迪学生思考,认鼻调动课堂双边活动的情趣性和科学的积极性.课堂上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索。
(3)如何激发课堂上学生善“议”呢?教师一定妥善于发扬民主,调动学生反馈语文学习信息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发问,对“出言尤规有章”的学生给予美的评价。营造在课堂上师生平等,相辅相成。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囤,形成充满活力的课堂整体。形成一种祥和亲切,平易大方的师生关系,防止那些以各种借口变相打击学生积极性的紧张局面。
(4)如何诱导课堂上学生勤“记”呢?老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板书。板书应该提炼得少而精,醒目、科学、完整,使之能启发学生,为学生作笔记提供良好条件,从而培养出学生做笔记的兴趣和会作笔记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复习习惯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中学生要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地完成旧知识的重温工作。使知识在记忆里的痕迹得到强化,防止由于时间过久了,积累下来的知识痕迹逐渐消退。尤其是中学生兴趣广泛。自我控制力较弱,“见异思迁”的心理活动较强,记忆容易放松,所以,注意加强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根据心理学研究:记忆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分布记忆比集中记忆效果好;“超额学习,报酬递减”等。教师应该勤于教育中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培养中学生有层次的自主的复习习惯,要求中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记忆复习,要求中学生在方式方法上懂得如何更换和更新,在复习的内容上增加新意,创新求实,避开简单的千篇 一律的机械重复。为提高复习概率和效果,要把平时的复习、尝试、记忆、审美和阅读、背诵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复习、自觉扮演求知角色的作用。
三、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作业习惯
为了巩固中学生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培养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组织复习所学的知识后,应完成一定的作业。这是教学的常规,这一常规的操作包括复习后理解课文的内涵,联系作业的目的要求,运用语文的基础技能,打开思路,表达正确的答案,按时、足量、优质地完成作业。语文作业的答案非常灵活而又极为严格,语文教师要正确和仔细地指导学生复习,训练、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作业习惯。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而时习之”的愉悦,获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首先老师要教给学生复习和作业的科学方法,并及时优质地检查、批改。其次针对不同的情况。善于就学生作业的现象进行“开源导流”。教师要抓住学生作业批改的机会,与学生交流,对作业一向优质的同学要热情地给他们“开源”,把他们引入无底的书源。让他们更深一层地去探索.使之认识到语文科的深造并不容易,要有“迎难而上”的准备;对作业较差的同学给予耐心的“导流”,把他导向广阔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动玩墨练笔,使之感到入门并不太难,应大胆前行。
篇3:语文学习习惯应该怎么培养
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
1、培养学生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自主学习、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先预习,能更好地在学习新课时理解新知识。要让学生养成在学习新课之前先预习新课内容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如新华字典、汉语词典等)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查找出其正确的读音和意义。然后疏通文意。同时,不能让学生的预习工作流于形式。为此,我们可以在上新课的前一天布置相应的预习题目,形成书面作业,第二天上新课前检查,以达到一定的预习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要多启发、多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使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进行合作式地对问题进行探究,以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应起到引导的作用,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不能让学生只充当收音机和“书记员”,死记老师的答案而没办法真正进行独立的思考。教师则应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功夫,让问题尽量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复习学过的知识大有益处。学生当天学的新知识要尽量让他们记在脑海里,这样,知识日积月累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起先教师要养成第二天上新课前先对旧知识进行提问,以检查学生是否有复习。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一种习惯,就会养成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写一手好字的习惯
古人云,“字如其人”。因此,教学生写一手好字,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学生写好字要注意方法。学习书法时,学生临摹的字帖,应选择收笔明显、平稳的字体,宜学习柳体、颜体和欧体等。先教学生书法方面的基本结构和规则,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书写。
3、养成积累优美词语的习惯
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教材不论改换多少篇目,有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必须通过语文教学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句话很精辟地说出了要培养孩子们积累语言习惯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你就很难领略李白、杜甫的诗、辛弃疾、李清照的词;领略不到朱自清散文的魅力、鲁迅杂文的锐利。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学生能不能表达好,关键在于脑子里有没有可供表达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们平时积累优美词语的习惯,要在听说中积累词语、要在诵读、背诵中短语、要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句子、要在写作中积累段落。学生经过长期不懈的语言的积累一定会积少成多,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4、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提出:“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语言的积累和铸炼,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酵、沉淀、生成”的过程,需要耐心、毅力和长期的坚持不懈。学生只有在阅读足够多的作品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只有积累足够丰厚的语言材料,才能达到“下笔成文”的境界。的确,要想学好语文,仅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才能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古今中外的名著应让学生多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把校外的读书和校内读书结合起来。在校内给学生提供读书时间,自由阅读,互相交流;在课外自由读书,以一定的形式在校内外展示交流。 另外,“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所以,我还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精彩的段落反复诵读,心领神会,有的还要背下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以备随时调用。此外,尽量多组织丰富有趣的读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通过交流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读书活动,提高了阅读兴趣,培养了读书习惯。
5、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
俗话说:习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这充分说明了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多次提到“要求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写作之中”。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读写并重”的原则,有效地促进阅读和写作的互相融合。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 有的学生往往想到一点就写,写了几句写不下去了,又涂掉重写,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想一想这篇作文重点写了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从头到尾都想清楚了再动笔。良好的习作习惯主要包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等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就要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去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并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养成认真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若要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写作,教师就得改进作文的命题,侧重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训练,多写日记、书信、随想等。 此外,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也至关重要。有不少学生写好作文后,往往一交了之。没有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这或许是学生习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学生的作文写好了,要让他们把初稿念一念,一边念一边改。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家尚且如此重视修改,中学生更应该养成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写作的好习惯。
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2.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3.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4.质疑发问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5.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一的体现,为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背诵的习惯。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笔者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
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教育心理学家赫尔则认为,如若缺乏驱力,则习惯不巩固;习惯不巩固,则学习等于零。把一切的学习都归结于习惯的形成和习惯的巩固。可见习惯的巨大作用。
有一次,大哲学家柏拉图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儿,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你经常这样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语文学习习惯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它就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对学习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另一方面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这种习惯或方法,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具有自动化的作用,不需要别人的提醒,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就能去做。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科学的学习方法自然而然的得到运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与他们的学习习惯呈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凡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也是习惯不好的学生。所以,成绩的好坏与学生学习习惯是直接相关的。所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篇4: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此言甚之。那个人都有你学习的地方,而且一般语文好的同学都有点才,其实大家回忆一下自己从语文老师那里学来了什么。到底思考一下,学到了什么?你是不是突然发现没有啊,其实在语文老师当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语文好的同学不是教出来的。虽然这句话值得商榷,但是也说明了语文学习不像数理化那样过多的依赖老师,可是当我们会过头来看看的时候,还真有几分道理。但是别忘记了本段中的第一句话。水平再凹(音wa,山东方言,低的意思),也有比你高的地方。最起码他能给你一个指导啊。
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此外,学会怀疑,好问,老师几乎都特别喜欢好问的学生,而这恰恰是一些同学的“坏习惯”啊,不要担心你给他难堪。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这些习惯很授用,记住以后按着做。会有很多收获。
篇5: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拓展学校的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结合本校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篇6:浅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感和价值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因此,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
在人生长河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而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则是终生所需要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路,总归是由他们自己去走的。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自觉地去读书,去学习,从而服务于社会。学生时代播下了良种,便可赢得未来的丰收。诚如一位名人所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由于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近些年来,虽然语文教学已探索出了一些成功有效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但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例如考完试往往听到这样的批评声音“这道题讲过多少遍了,怎么还错”、“为什么不看要求,上面不是写得很清楚吗”、“你怎么那么马虎”但下次考试还照样。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学生马虎?还是笨?都不是。是学习习惯不好。归根到底教师平时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教“学”法,学生自然“学不得法”,同理,教师不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当然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若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习惯问题,语文教学高效发展的新局面就会应运而生。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培养目标也应有所侧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自己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经历,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力培养。
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比如语文课上,学生要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要教给学生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参加讨论和辩论,要听明白各人的主要观点,看法有分歧的要能听得出分歧在哪里。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才能使学生“耳聪”起来,学生筛选储存有用信息的能力也会显著提高。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靠口语表达来完成,虽然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口语表达能力,但有些学生语言并不规范,回答问题语无伦次,说半句话等。要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质量,首先要说普通话,回答问题要响亮,把话说完整,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其次,把读和说有机结合起来。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学生的愿望,使学生敢于表达,愿意表达。
“读”书,在于理解,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遇到不懂的字词,不要轻易放过,要认认真真地查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要读懂课文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出课文以外的画面、内容等。读而不谙其义,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口到了,心却溜了号,更是读书的大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还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精彩的段落应该反复诵读,心领神会,必要的还要背下来,印在脑子里,以备随时调用。除此以外,还要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不运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做记号,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写读后感。
良好的“写”作习惯,主要包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通过观察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不仅为提高作文质量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想一想这篇作文写作的重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从头到尾都想清楚了再动笔。有的学生往往想一点写一点,写了几句写不下去了,又涂掉重写,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有的学生作文写好后,一交了之,没有认真修改的习惯,这或许是学生习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学生的作文写好了,要让他们把初稿念一念,或自己一边念一边改,或听取大家的建议后自己再改。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家尚且如此,小学生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教师思想上要重视,不要因为短期内未见成效就放弃努力,持之以恒,定有收获。其次,教师的工作要细致,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启发、引导、帮助,使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然后,教师评价要及时,哪怕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去感受自己的变化与进步,从而增强信心。另外,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等特点,教师的良好习惯,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影响。身教重于言教,因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总之,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且当这种习惯趋于稳定而形成性格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并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浅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7: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怎么培养
(一)养成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是前提
态度是个人对一定对象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对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发动、维持、强化、调节的心理功能。语文学习态度是语文学习习惯形成的动力性的心理因素。学生只有具备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进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第一,老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要有足够的宽容,在学生阅读中,一直都存在着成人爱好与学生喜欢的差距。其实我们对学生的阅读心理还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对孩子的阅读选择足够尊重。比如说卡通和通俗小说,一般我们都认为是垃圾书,但这却是引起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品种,而且对孩子提高阅读能力也未尝没有帮助。有一个事例可以表明:1990年和1991年来自32个国家的二十多万名儿童,参加了“国际教育成果评估协会”的测试,结果芬兰儿童的阅读分数最高,而芬兰儿童最普遍的阅读书刊是什么呢?就是59%的芬兰儿童几乎每天看一本漫画书。
第二,老师可以围绕课外阅读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小书虫啃书活动,为孩子设计课外阅读表格,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程度,如二十本,四十本或者八十本后,就授予相关的“阅读学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邀请文学作家到校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第三,不要把所有的课外阅读都寄托在课外进行,课堂上老师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或者以一定的时间向孩子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作品,我个人认为所有孩子天生对阅读是充满兴趣的,做过父母的人都有小时候被孩子缠着讲故事的情况,上学以后之所以有的孩子沉迷于电视或电子游戏,首先是由于家长和学校没有提供一个相应的阅读环境,对孩子潜在的阅读兴趣没有加以诱导。
(三)形成运用文笔来观注社会的爱好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辅导学生做好好词好句、科学小知识、名人名言等内容的摘抄。然后,引导学生拿起笔,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认识现实生活。这时,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最忠实的读者,及时作出反应。教师不仅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更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示范。对于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的进步,要及时表扬。
从心理学角度来认识,任何一种心理品质的养成都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但是,只要做到师生的共同努力,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定能有不小的收获。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篇8: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nbs p;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我总是带头倾听,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发言,能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在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那就是表扬鼓励。哪些学生特别认真倾听的,我总是及时鼓励,会用最温柔的表情、最动听的声音表扬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最特别的爱。同时,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让这些学生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 一、学会完整说话 我认为要使学生说话完整,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说话完整、清楚、有条理,才能起示范作用。因此,我总是说完整的话给儿童听,如,我叫学生板演或是叫他们做什么工作时,总是这样说,“我请×××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字。”“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字?”“这里有一幅图,请同学们用心看,看清了,先举手,等老师请谁说,谁就站起来说。”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认真思考,问的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说半截话。对于说话完整清楚,声音响亮的同学常常加以表扬,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对于那些胆小怕说的同学,我注意创造机会让他们说,有了进步就加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上课时尽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长期坚持训练,相信各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学会正确读书 正确朗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的姿势正确:二是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不读破句。练习朗读可我以下三点做起: 1、初读。首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接着标出自然段,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通顺、读正确。 2、精读。让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也可以围绕问题找句子读。如教《北京的春节》时,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用“△”标出课文介绍了北京过春节时的哪些习俗;用“~”画出你认为最美的词语和句子。3、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学会课前预习习惯有好的习惯,也有坏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在学新课文前,必须先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再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次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点划记的习惯,使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所问的问题。然后分成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理解课文,最后各小组在进行朗读比赛。通过读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是老师以往的直接传授,而是他们的自主获取,老师只是点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所以,如果学生每天都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在今后的阅读中就会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好习惯会一辈子受用不尽。 四、学会背诵课文 我特别重视学生背诵好句、好段,并在课外让学生专门积累好词好句。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能自然地把学过的好词好句运用到文章中来。写出来的作文不在是生搬硬套,而是语言流畅,内容充实,具有感召力。除此之外,还让学生在作文课上互读,让他们听完后自己评价。写得好的就随时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我相信这样的好习惯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有更大是收获。 以上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出来的一点肤浅的认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磨练自己,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任务来抓。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9: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疆叶城县第四小学 潘卫华
【摘 要】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关键。
【浅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精选9篇)】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2023-01-12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论文2023-04-10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论文2023-01-03
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2023-11-26
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化学认知论文2022-11-21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2022-04-30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策略2023-07-30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论文2022-11-09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书心得2023-05-12
班主任工作计划习惯培养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