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谈职场:成功到底是什么?

时间:2023-09-28 07:43:2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开复谈职场:成功到底是什么?(共4篇)由网友“q792684”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开复谈职场:成功到底是什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李开复谈职场:成功到底是什么?

篇1:李开复谈职场:成功到底是什么?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财富的追求首当其冲,各行各业,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凌志军在其《成长》一书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也就是说,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的人

当网友问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我是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我回答这个问题时丝毫不需要思考,因为我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对我来说,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帮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我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是因为我觉得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我的人生目标更加吻合。此外,当我收到一封封迷茫学生的来信,给他们写回信时,我也会想:“如何让回信有更大的影响力?”我先后公开的三封“给中国学生的信”都是如此诞生的。

马加爵也悟出了他的人生目标,只可惜他是在案发被捕后才悟出的。他说:“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如果马加爵能早几个月悟出人生目标,他在做傻事前就会问问自己,充满真情的父母、姐姐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这样,他可能就不会走上歧途了。

所以,无论是为了真情,为了影响力,还是为了快乐、家人、道德、宁静、求知、创新……一旦确定了目标,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果断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每个人的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你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崇高”,或为了模仿他人而随便确定自己的目标。

那么,该怎么去发现自己的目标呢?许多同学问我他们的目标该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因为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

我建议你闭上眼睛,把第一个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理想记录下来,因为不经过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诚的。或者,你也可以回顾过去,在你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里,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点?它们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励你的人生目标了。再者,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十五年后,当你达到完美的人生状态时,你将会处在何种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当然,你也不妨多和亲友谈谈,听听他们的意见。

成功的第二步:尝试新的领域、发掘你的兴趣

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的,你将会从此得到成功。

相对来说,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无成。即便你靠着资质或才华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绝对没有释放出所有的潜力。因此,我不赞同每个学生都追逐最热门的专业,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说的“自觉”),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你醒来的时候,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他对软件技术的兴趣和激情。1977年,因为对软件的热爱,比尔・盖茨放弃了数学专业。如果他留在哈佛继续读数学,并成为数学教授,你能想象他的潜力将被压抑到什么程度吗?,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却又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爱的工作――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虽然比尔・盖茨曾是一个出色的首席执行官,但当他改任首席软件架构师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乐了,这也鼓舞了所有员工的士气。

篇2:李开复:成功到底是什么?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财富的追求首当其冲,各行各业,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凌志军在其《成长》一书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也就是说,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的人

当网友问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我是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我回答这个问题时丝毫不需要思考,因为我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对我来说,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帮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我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是因为我觉得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我的人生目标更加吻合。此外,当我收到一封封迷茫学生的来信,给他们写回信时,我也会想:“如何让回信有更大的影响力?”我先后公开的三封“给中国学生的信”都是如此诞生的。

马加爵也悟出了他的人生目标,只可惜他是在案发被捕后才悟出的。他说:“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如果马加爵能早几个月悟出人生目标,他在做傻事前就会问问自己,充满真情的父母、姐姐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这样,他可能就不会走上歧途了。

所以,无论是为了真情,为了影响力,还是为了快乐、家人、道德、宁静、求知、创新……一旦确定了目标,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果断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每个人的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你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崇高”,或为了模仿他人而随便确定自己的目标,

管理资料

那么,该怎么去发现自己的目标呢?许多同学问我他们的目标该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因为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

我建议你闭上眼睛,把第一个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理想记录下来,因为不经过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诚的。或者,你也可以回顾过去,在你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里,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点?它们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励你的人生目标了。再者,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十五年后,当你达到完美的人生状态时,你将会处在何种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当然,你也不妨多和亲友谈谈,听听他们的意见。

成功的第二步:尝试新的领域、发掘你的兴趣

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的,你将会从此得到成功。

相对来说,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无成。即便你靠着资质或才华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绝对没有释放出所有的潜力。因此,我不赞同每个学生都追逐最热门的专业,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说的“自觉”),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你醒来的时候,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他对软件技术的兴趣和激情。1977年,因为对软件的热爱,比尔·盖茨放弃了数学专业。如果他留在哈佛继续读数学,并成为数学教授,你能想象他的潜力将被压抑到什么程度吗?20,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却又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爱的工作——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虽然比尔·盖茨曾是一个出色的首席执行官,但当他改任首席软件架构师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乐了,这也鼓舞了所有员工的士气。

比尔·盖茨的好朋友,美国最优秀的投资家,华伦·巴菲特也同样认可激情的重要性。当学生请他指示方向时,他总这么回答:“我和你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差别,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机会做我最爱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给你忠告,这这是我能给你的最好忠告了。”

比尔·盖茨和华伦·巴菲特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他们热爱的并不是庸俗的、一元化的名利,他们的名利是他们的理想和激情带来的。美国一所著名的经管学院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都想追逐名利,但在拥有最多名利的校友中,有90%是入学时追逐理想、而非追逐名利的人。

篇3:李开复谈成功经验:学习要多想想为什么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出席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的间隙对金融界网站表示,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会创新和成功的关键一点是,“学习的时候不要只想学到什么知识,还要多想想为什么。”

李开复当天作为特别嘉宾出席“打造未来”分论坛,并重点谈到了“微创新”的概念。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传统上强调记忆,因此,中国的学生很容易记住非常多的“what”,但对“why”往往不甚了了。因此,与美国式的教育方式相比,中国培养出来的人才相对来说创新能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微创新就可以很好的帮助中国在无法短时间大幅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去创造很大的价值。“而且与传统创新相比,它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是没什么门槛,”李开复告诉金融界。所谓微创新,他定义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发的优势,尽快的、直接的针对市场,针对用户,不断的开发满足实际需求的功能。

当被问到大学生要如何学会创新,并且利用创新来帮助自己成功时,李开复强调说,“建议大家学习的时候不要只想着学到什么知识,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比如别人让你背公式的时候,你要想想公式从哪来的。”

篇4:李开复谈成功经验:给毕业生的建议

“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这是当时苹果公司的副总裁戴夫•耐格尔举着一杯透亮的自酿葡萄酒向他发出加入邀请。正是这句话点燃了李开复心中多年“世界因你不同”的梦想。他放弃了对终身教授职位的追求,做出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重要选择。这次选择也奠定了他今后的道路,直到后来加入微软、Google世界顶级公司。因为他相信在每一个选择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

他曾经有过想在中国创建一流私立大学的梦想,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而最后却用另一种方式实践了。从谷歌前大中华区总裁离职后,他创立了创新工场,为年轻人创业提供天使投资。怎么算成功呢?拥有金钱、名利吗?在李开复眼中,你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关键在于你留下多少。今次重温李开复经典语录,感受这位青年导师的激情与智慧。

以下为李开复的部分经典语录:

1、有关毕业生高科技创业,我的建议:(1)创业需要理解趋势、汇集精英、实践经验,因此大学毕业不要主导创业,只能参加创业公司;(2)最好远在毕业前就寻找创业公司实习机会(无偿亦可),因为也许创业并不适合你或你想象那样;(3)毕业时若想学习创业,最好到创业公司。到大公司学习能学技术但不够针对性。

2、毕业生择业应多方面考虑:(1)这份工作是否你有兴趣和天赋?(2)你是否认可并尊敬企业文化?(3)你是否尊敬领导,并认为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4)公司是否提供培训,学的是否你最想要需要的?(5)你的工作是否公司里面的核心业务?(6)待遇、公司品牌等。

3、很多毕业生择业只看薪水高低,和同学攀比,受父母压力。但是最“热门”的选择不一定能够适合你。最“高薪”的工作不见得学习最多。如果乔布斯“从众”, 也许会成为惠普的销售员。如果比尔盖茨“听父母的”,也许会成为一个律师。扎克伯格如果“向钱看”,也许会成为谷歌工程师。

4、什么职位是未来创业做CEO最好的“预科”?我的回答是:产品经理,因为产品经理扮演着产品、技术、市场、客户、运营、设计中的核心角色。建议那些有意成为CEO的同学,如果先就业(无论在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可以考虑走产品经理这条路。

5、机会永远不会消失,因为你错过的机会都被别人捡去了。

6、我眼中的乔布斯精神:(1)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2)專注完美,近乎苛求;(3)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4)勇敢打破常规思维,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7、乔布斯能够:(1)预测业界趋势;(2)大胆使用最先进的技术;(3)打造崭新的商业模式;(4)凝聚一流人才;(5)憧憬用户尚不自觉的需求;(6)永不停息的自我超越;(7)设计每个细节都近乎完美的产品;(8)口若悬河地说服用户情不自禁地爱他的产品。一般能驾驭两三个上述点就可能很成功,但是乔布斯能做到8点。

8、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同的乔布斯。我眼中的乔布斯:(1)有魅力,表达能力强,善于展示和演讲;(2)独到的前瞻能力和影响力,一眼就看到问题本质;(3)重视人才,鄙视笨蛋;(4)激情无人能比;(5)在屡次失败后,懂得改变或抑制自己的坏习惯,能从失败中走出来。

9、有网友问我为什么否定成功学?我的回答:(1)有些作者自己除了写书没做过实业,他们写的成功学纸上谈兵,无可借鉴;(2)做过实业的人的书,他们如果教你复制他们的成功,那也不可取,因为每个人应该走自己的路,何况成功通常不可复制;(3)建议读名人自传,但是别抱着复制心态,学习值得学习并学得会的。

10、我分享的几点夫妻相处之道:(1)契约精神:大小事情(例如何时洗澡)婚前协商好。(2)夫妻平等:意见相同听丈夫,意见不同听老婆。(3)感动记忆:记得对方一件特别让你感动的事,动怒时多想想。(4)爱的语言:理解每个人表达爱的语言不同,有些人挂在口上,有些人用照顾、烧菜等方式。

11、一个聪明的人会说话,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何时说话。

12、思想家思想;实干家实干。当思想家开始实干,或实干家开始思想,改变世界的事情就会发生!

13、你可以经常失败,但是唯有在放弃的时候,你才成为失败者。

14、每人都有两个时光机器,回到过去的叫做:“回忆”,能到未來的叫做:“梦想”。

15、年过半百五不:(1)不等:对愿望和梦想,别“等退休再说”,那时可能做不动了,快去实现。(2)不管:孩子上了大学,就别管了,他们需要自己磨练。(3)不给:让孩子独立,给孩子越少,孩子越贤。(4)不看:烦心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太计较反而自找苦吃。(5)不做:做不来的不做,适可而止,量力而为。

经典的职场励志书籍有哪些

提高职场情商的书籍排名推荐

关于职场励志书籍6本

大学生励志书籍推荐

年度十大职场励志书籍

读《与大数据同行》有感

精选校园励志书籍排行

《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

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

躲在成功背后的9个职场细节

李开复谈职场:成功到底是什么?
《李开复谈职场:成功到底是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开复谈职场:成功到底是什么?(共4篇)】相关文章:

拼搏奋斗的励志文章900字2022-08-14

如何正确评估自己的创业方案2022-04-30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2022-10-16

十大青春励志书籍2023-07-18

教你巧妙自我提高职场情商2022-12-31

企业青年员工晨读的励志故事2022-09-15

面试时怎么回答自己的职业规划2024-04-18

关于职场晨读的励志的故事推荐2023-11-24

励志书籍排行2023-11-15

面试如何介绍个人优缺点2023-10-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