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忆散文

时间:2023-10-02 07:50:2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散忆散文(精选9篇)由网友“鸡翅”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散忆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散忆散文

篇1:散忆散文

散忆散文

十多年前,我们还住在老家的土墙瓦房里 ,每到冬天村后的高山顶尖上,时不时会盖上白皑皑的雪。有时候天特别冷,屋旁的地里,青菜叶上会结上一层凌子,不会很厚浅浅的一层,像玻璃碎渣,那时极爱用小瓶子装了这些凌子玩,扒拉凌子片的手冻得通红,却不觉得手冷。凌子在瓶里不一会儿的功夫也就化掉了,变成了有些浑浊的水。有种叫凌条子的东西,比菜叶上的凌子经得住玩,只是不怎么好遇见。

一年冬天,家里杀了猪,给了块肉让我送到坡坎下坝子里的大爹家去,也是请他们来家里吃饭。每户人家只要是冬天杀了年猪,都会请上亲戚邻里吃上一顿新鲜肉,一是庆贺年猪膘肥,二也是感谢亲朋照顾帮忙。那天,天特别冷,送了肉回来,踩得白亮的泥路两旁都是枯黄的野草,干断掉的草秸落在荒草里,路旁的小溪哗哗淌着水,水里也夹了枯草挂在石坎上,只是那顺着草杆流的水,竟然没有滴落下去,不禁好奇,原来是水已经结成了凌条,草杆裹在冰里边,黑黑的颜色。心里十分欢喜,把凌条全都掰了下来,带回家。还记得那天是上学的日子,学校里的同学都从各自的家附近,寻着了很多凌条带来,有的竟然包了冰到教室里,自然是让老师叫清理了出去。

大爹的一家在家里吃的是下午饭,桌上少不了一大盆猪血汤,在里面也得煮些白菜,不然会让人觉得汤色寡淡,一般也要配个蘸水的,醋加上葱、辣椒油、花椒面、盐巴,再滴上点酱油,把猪血在里边一蘸,嚼嘴里味道咸辣酸爽。芹菜炒猪肝,小葱炒肉片,蒜苗回锅肉,这些菜也是必备,猪肝、肉片要炒得嫩,回锅肉要咸香,母亲是炒菜做饭的好手,亲朋邻里每次饭桌上免不了一阵夸赞。

杀猪能吃好吃的,也是家里特别忙累的时候,外婆每年都会来帮忙的,切肉装香肠,剁肉蒸炸蛋果圆。这些精细的吃食,母亲也不是很上手,就说这个蛋果圆的做法,选肉要肥瘦适宜,剁肉要细,佐料里的姜也得剁很细,掺和在一起的洋芋粉要比例适当,用手搓捏成鹅蛋形状,在表面抹上蛋清,入锅蒸熟,最后放铁锅油炸入坛存放。外婆做事细致,有耐心,那些年的蛋果圆都是她做的,一到过年吃饭,母亲都会做一碗萝卜蒸蛋果圆,切成椭圆的肉片覆盖在白萝卜上,肉香,菜香,有荤有素,吃着也不觉油腻。

外婆做得一手好菜,也做得一手好布艺,小孩的棉衣、棉裤、布围裙、棉布鞋子……尤其是棉布鞋子,家里的大人小孩都穿过,从鞋底、鞋帮的剪样、缝合,都是一丝不苟,针脚细密,没有松散。外婆还很会搭配鞋面花色,红黑色搭配,红色前帮,黑色后帮;花色前帮,净色后帮;再用白线缝合鞋底鞋帮,鞋子看起来整洁干净,小孩穿的鞋底子还会用红线拉鞋底,在鞋底上拉出菊花图案或是疏密纹路,看起来是乖巧可爱。80多岁的外婆现在也能做出各种漂亮花色的鞋子,虽然戴上老花镜不是很方便,鞋子的'针脚仍然是平紧匀实,只是她的手艺没有人学下去,也许手工鞋子以后就只能是人们回忆时的一张张旧照片了

物质不富余的孩童时代,如今却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温情回忆,有时候总会想起老家屋旁的李树,在这个季节已经是挂满了透着青黄的李子,桃树上的桃子也慢慢褪青,泛着红色,早早就摘完了果实的樱桃树,树干上滴淌着透亮的树油。水沟里的那株开满花儿的铃铛花,把花枝伸到了水里,溪水从叶子上、花朵上哗哗地流过。再到秋冬季节,柑橘成熟了,地边的甘蔗也可以砍藏起来,坡坎下的姑父家网了河里的小鱼,叫卖到家附近,也要送几斤到家里。这些闲闲散散的记忆,就好像是些松散的小石头,一颗颗都装在一个叫“从前”的瓶子里,时不时从瓶子里翻捡一下石头,将从前回味一番。

老家的竹林青翠

沁染了梦里的落叶

沟渠里的溪水淙淙

摇响一串串的铃铛

春天的花儿铺满了树顶

泥墙灰瓦有了彩色

回忆是一枚书签

永远嵌在故乡的那一页

篇2:清秋散忆散文随笔

清秋散忆散文随笔

最喜欢十月的清秋季节,暄气初消,阳光不燥,花未凋败,树未凋零,一切都还有美好的姿态。秋来得轻轻的,不惊扰,不喧闹,安安静静,素素然然,让一颗心蓦然变得清明、丰盈起来。在这样的时光中,一切回忆都会慢慢地沉淀,归于静寂,又不失暖意。

提及秋,多数人认为秋是空寂的、萧瑟的,我却觉得,四季轮回中,唯有秋是饱满的、丰硕的。这样的季节,花生、大豆、玉米、谷子、地瓜,还有拾了一茬儿又一茬儿的棉花,摘了一拨儿又一拨儿的红豆、绿豆,红得发紫的高粱,花开没完没了的芝麻,插补在田边地头的南瓜、豆角儿,全都脚赶脚地相继成熟,收秋抢秋成了农家人的头等大事。我想起了阔别多年的农家小院,这季节,小院里往往色彩斑斓。黄灿灿的玉米堆满了大半个院落,细细长长的辣椒个个羞红了脸,种在墙角的菊花丛丛淡淡、簇簇幽幽,有淡紫的,浅黄的,洁白的,朵朵馥馥散发着幽香。看着秋阳下的`小院,我的心里常常有一种安静的喜悦。

白天,一家人在地里忙活,晚上,月光如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就着一盏油灯,一边闲聊,一边剥玉米皮,一会就堆满了脚边。干活时间久了,母亲就会到冬暖夏凉的老瓦房里,摸出几个柿子来给我们吃。红彤彤的柿子躺在手掌里,又甜滋滋地入了口,所有的疲劳顿时无影无踪。年复一年地听着母亲唠叨以前的苦日子,说那时玉米是全村人的主食,煮嫩玉米棒子,炒玉米粒粒,蒸发面黄黄馍,吃玉米面窝窝,喝玉米面糊糊……餐餐顿顿玉米垫底,吃得人胃里泛酸,人们爱着玉米又愁吃玉米。父亲见玉米堆越来越高,会选一些个大又饱满的玉米棒子,系在一起,吊在院子里搭好的架上,一架架的,串起了农人一年的期冀和喜悦。

初秋的小院,夜晚风清,月朗,星繁。有虫鸣声从院角菊花丛中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似无章法,又似有矩可循。每每,此声起,复落,定有彼声回应;彼声落下,此声再起,一唱一和,循环往复。你想走近一探究竟,凑上前,声音却骤然停止,只好退后,它们便又欢欢地唱着,长一声,短两声,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门外秋收后,空旷田野在静穆地沉睡中,那潺潺流动的河流,那弯曲伸展在黑夜中的土路,那散发着馨香气味的野花,那浓郁而又清新的空气,构成清秋这迷人的夜色,若是能伴着秋虫的浅吟低唱,闲闲地翻会儿书,那真是一种无比美妙的体验。

如今,蜗居在城市高层建筑中的我们,只能隔着纱窗,听得几声微弱的、湮没在城市嘈杂喧嚣中的虫鸣声,而“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真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离我们远去的除了秋草虫鸣,还有夏夜蛙唱、南归雁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等,每每想来令人惆怅不已。还好,眼下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柿子红遍,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篇3: 忆散文

忆散文

行走多年,一方水土总是让人牵魂,那是儿时梦启航的地方。

老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隐映在一片青纱帐里,一条小河弯蜒从我家门前淌过,河水清洌,水草肥美,游鱼若隐若现。夏季有一种我们当地叫做水拖车的小生物浮在水面上,总是倒着行走,自由自在,犹若在它们的水上溜冰场翩翩起舞。

这条小河伴随着我无忧无虑的岁月。河里欢畅的鱼儿是最大的诱惑,穿肚兜的时候就拿着姥奶给特意准备的篮子,在河里欢蹦乱跳的捉鱼。水很浅,因为挡有土堰,无数小鲫鱼举着头张着嘴,浮在水面上,只要看准了,用力去舀下去,多少都会有收获,最多的是鲫鱼,还有白鲢鱼、小虾 ,泥鳅、河蚌之类是看不在眼里的`,最后自己弄一身泥水,和泥鳅倒是差不多了。上学以后每逢放学或者农闲的时候,自己总要抽空去视察视察鱼情,哪儿水草里藏的鱼多,哪儿水浅,有时忘记回家吃饭,等到母亲喊我回去吃饭的时候,只有挨揍的份了,但是这个痴情依然不改。

那时是跟着姥奶长大的,很小就跟着姥奶一起睡。姥奶出身大户,秉性素雅谦和,从不计较什么,脸上总带温雅的微笑,看我的眼神也是那么的慈祥。因为家里人多,晚上捂脚的时候总是会从被窝里递过来一些糖果或点心,那些都是姥奶为我的私藏。记得有一次姥奶身体不好,父亲去买了那种中药的糖丸,味道很甜,老奶还专门为我留了一颗,晚上偷偷的递到我手里。农忙的时候她总是闲不住,拄着拐棍挪动小脚来帮忙,等你忙好了她的饭也做好了,母亲因为这个也时常怀念她老人家。可惜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姥奶走了,留下我。本来想长大了报答她老人家的,却没有给我机会,有时候梦到她,醒来总是会落泪,老人家只给我留下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我若飘荡的风筝,总是被您牵引着。无论走多远,岁月境迁,寸草之心时常萦绕于胸。家乡的泥土,家乡的一草一木总是让人神往,有着深深的眷恋,因为那一方水土有少时的梦想,有欢笑有汗水,有养育我们的亲人。

篇4:柳忆散文

柳忆散文

久未写字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友说我的文字总是在回忆过去,事实也确如友之所语:每每写点什么我总是从回忆开始。人总是徜徉在回忆中是有诸多的不好的,至少老了自己此刻的心态,也淡了自己对未来的渴望。我知道不好,然而这世上的好多事是不由自主的。此时的我,便是这样的状态去忆柳。

说忆柳,那便是说于每日的匆匆里难见柳色了,间或有柳色进入视野,也因着过去的熟视而有些无睹了。

最初的柳应该是在儿时的岁月里。

那会儿的柳大多不是如今所见的那种:半粗不细的腰身似减肥不是很成功的女人,看似显出些婀娜的不是很多的枝条,却似那刚刚长成的女孩模仿着成年女性中搔首弄姿的那种。那会儿的柳树,大多也不似现在柳树,生长在费了很多钱的穿越或依偎着城市的'河堤的旁边,生长在公园里面。她们一般生长在乡间略宽的路旁沟边,护着路,也护着沟,此刻能清晰忆起的是那田边路旁的柳,大多有着极粗的腰杆,说极粗,是相对于儿时的我的手臂而言的。可能因为生长过程中的某些个原因,比方说风雨雷电,有的干成一种扭曲状向上生长,显示出一种求生的欲望,让人心有不忍。干上那树皮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如农人粗糙的手,亦似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那纵横的皱纹。我不忍触摸她,她总是让我把她和我的祖母联系起来。及至春回,这粗干上便生出蓬勃的枝条来,而后叶子仿佛一下子便缀了上去,枝丰叶茂的柳便出现在你的眼前。每每给田里劳作的母亲和祖母送些早饭或安茶(音近,下午近晚那会儿,劳作的人有些饿时吃的一顿饭,多是家里中午时剩下的饭菜)歇在这柳下,便是最惬意的事情了。现如今因老家离县城很近,城市的扩张使农田已不多,更别说记忆中的这些柳树了。

让我生出些柳忆来的起因,是居住着的县城的繁华处,也在路边,也在水旁,有一棵看似如记忆里的柳树在。只是路是平整宽阔的街道,水却因着其上游的菜场污水日渐混浊起来。城里人总是聪明的,将路加宽,把水覆盖。然后于加宽的是路又是桥的应是栏杆的所在,弄些不高不矮的植物挡着,于是行在路上的人们便见不着污浊的水了。于是便可以生出些愉快的心情去路边的店里去购物。即便如此,日日于乡间上班回来,由柳下过,能觉着些亲切在。及至某一年的冬天来临,我突然注意到她依旧春意盎然,这才恍然,这根本不是我记忆中的柳!当其时,我心中冒出一句话来:这是个不晓得春夏秋冬的东西!

后来,自我释然了:大可不必如此忿然。人家所处的地方不同,自然有着不同的姿态。以上权作柳忆吧。

篇5:中秋月饼忆散文

中秋月饼忆散文

怀念那种月饼,透明的条形塑料袋装着,一摞八个手掌大小的。每个月饼被油浸透明的方纸包着,包装纸上印着暗一红的桂影圆月。剥一开纸端在手心,脆皮一层层随时要掉下了。馅是砂糖色的,里面冰糖、青的红的丝,还有啥就不知道了。

月饼上市很早,差不多阴历七月过半都有了。农村夏季有歇暑挂锄走亲戚的习俗,走贵重的亲戚的常拿些白糖、月饼和瓶酒。来而不往非礼路,会过日子的就这样你提来我提去,也有讲究的年轻爹妈等客人走后撕一开包装分给孩子吃,因为这鲜物不能久放,怕传递日子长了霉变,再拿去走亲友遭人说道。

农村人家孩子多,一般的不走亲友就不会太早买月饼。若提前给孩子们买嘴吃往往被婆婆背后戳脊梁骨骂败家的娘们儿。八月十五前夕,父亲上街总会买包月饼托街上遇到河对岸的熟人捎给外婆。自家吃的月饼都在八月十五那天去供销社买,买早了怕没出息的孩子们眼馋惦记。买也只买斤把重的一包,爹妈一人半个,我们一人一个半,还得给西邻独居的李奶奶端碗菜送一个月饼。因为李奶奶照看过幼时的我们,人不管在啥时候都不能忘恩。饭后,我们坐在老枣树下斑驳的月光里吃月饼,小心拆开包装纸后一点一点地吃,唯恐那一层层的脆皮掉到地面,唯恐没吃出味道就没了。

有一年的中秋节,父母在场里忙打稻谷,一抽一不出时间上街,傍晚赶到供销社时月饼已经卖空了。母亲晚饭后一揉一一坨撒白糖粒和芝麻的面一团一,揪一疙瘩一疙瘩的一团一圆擀成薄薄的一张张饼。一直擀了十几张放在桃秆葶的锅拍上,再点火一张张放进烧麦糠的圆铁锅里炕,母亲右手抡铲左手捏住饼子边缘旋转。炕好后双手捏出干饼放案板上放凉。哥哥往灶里添麦糠,我和弟妹围着锅台看。屋子里弥漫着香甜的气息,我们吃在嘴里看着锅里。有甜的也有不加糖撒盐粒的咸干饼。甜的管当现吃,母亲会把咸的掰成小块放进密封口的大坛子里,这种又香又脆管我们吃好几天。母亲说,没有月饼有干饼的中秋节也过得一样好。不过,我们没吃到月饼,父母的心里也遗憾缺点啥。毕竟,一年只有一次月饼节。

哥哥在襄阳上班后,那年临近八月十五时,他托回乡的同学给家里带了两盒月饼,一盒只有四个,有着漂亮花样的铁盒子包装,大个儿松一软的`。八月十五那晚,母亲给前头大伯家送了一盒。因为我们三个孩子都在外校读书,父母舍不得拆开享用。可等我们周末回去拆开后,月饼发霉变味了。白白浪费了好东西,母亲叹息了好久。乡下的父母谁不是,有好东西总给孩子们留着,留着留着就吃不成了。那发霉的松一软月饼在我记忆里最甜,虽然我们都没吃到。

一晃几十年过去,我南下广东也整整十年了。每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学校发家长送的月饼总有好几盒。自然全是广式的,各种水果的,豆沙系列的,莲蓉蛋黄的......精美大包装里套小包装,精雕细琢得似乎不是用来吃的。最吃不惯的是莲蓉蛋黄月饼,豆沙、水果系列的也似乎太甜太油腻了。那种掌心大的,脆皮一层层往下掉有着冰糖青红丝的月饼是我最爱,可惜好多年没吃到了。一种思念的滋味漫至心头啊!

篇6:残忆--散文

残忆--散文

快尽午夜了,读完这几页心乱了许多。灯光愈加明亮,四周也已经沉寂了,不知道再过几时清霜便会俏然而至,触落那几片残存的枯叶。这些日子身休一直适,雨露沁寒,只在傍晚才出在近处走走,什么山间迷蒙自然跟我没什么关系了。家乡的初春或许就是这样,天色幽暗昏黑,暮色沉抑困闷,没有夕阳落霞数归鸟,只有远近炊烟几缕,枯草凋木一野,荷锄暗影几点。总希望有机会出去转转,暮色中绕进林间,踩着枯叶一个人静静地走着。想一想近些日子的寂寞。这寂寞有遗憾有苦楚有失落,惊落了一片片记忆,飘旋之间或碰出脆响。而这些记忆大约很远很远了,似梦似忆,或只在昨日或已逾十年,如这景象的残败。

十年?我似乎什么也记不得了。或许还是这样走在山间,想的是云的形状似乎有什么深意;梦的是这几颗星或许另藏柔情。那时的世界总是闲不下来,只有梦里才是安静着的。十年,的确是很长的一段时光,长的.连身边曾有些什么人都模糊了。惊雷电雨,愕然痛失亲友;激流巨浪,褪尽傲骨风芒。近些日子的宁静仿佛又让我触及了什么:记忆像一沟清彻见底的溪水,逝水不回,苔草徒增。

时间还让我忘记了多少不舍和美好?窗外悄悄地飘起了雨,静静地,我听到了枯叶坠地之音。记忆还是那样残缺。

听雨,听雨静静地下。我想明早应该会早起。或许,梦里能拾起这初春的枯叶,等到阳光灿烂的时候,面向着夕阳生起一堆星火。但愿能随烟升出几缕遗忘了的思念。

篇7:忆母亲散文

思念带着淡淡的忧伤,思念带着甜甜的味道,思念永远封存在记忆中。又是一个飘雪的日子,我忽然想起母亲离开我们时也是一的飘雪的日子。

那一天我正在上课,电话的铃声响了,传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我匆忙登上了去哈的列车,一路上我心中揣着许多的疑问,心里一个劲地对自己说,没事昨天还和她通过电话,一定没有事儿。

怀着复杂的心情到了哈市,下了车来到医院,没有想到母亲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我们母亲去世的消息让我措手不及。眼前一片模糊,一下子就瘫在地上。昨天还和我通过电话的她,此时静静地躺在那里。是那样的安详,她真的离我而去了。我当时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只知道心在痛,好像被掏空了一样。

母亲离开我们到现在已经是七个年头了。回忆起母亲去世的那年夏天,我和母亲的一次谈话,她对我说,她要是死就一下子过去,省着连累别人。我当时没有当回事。可是现在看来是母亲的遗愿,她如愿的离开了我们,去了天堂。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坚强,豁达的女人。她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把我们姊妹八个培养成人,人人身体健康,品德高尚,有文化,有修养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人,我们小的时候总是用她的巧手给我们做衣服,织毛衣,做棉鞋。无论是颜色还是样式都是最流行的。她还能用四个人做裤子的布料,裁出五人的裤子。

在我的心目中母亲很了不起。母亲是个坚强的女人,无论遇到什么时她都能想办法解决,父亲常年有病,家里的活都是母亲自己打理。男人能干的她都会,刷墙,扒炕,打烟囱,抹墙,她都会从不求人。现在想想母亲她当时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压力。她那弱小的身躯,为什么有如此巨大力量,到了现在我终于理解了。

母亲的心胸也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别人。对待素不相识的人也是同样,记得我小时候,一天家里来了一个老头,母亲让我们叫他爷爷,后来才知道爸爸表弟远房的表亲,没儿没女,母亲决定收留他,并给他上了户口,成了家里的一员,一直到去世。母亲又发送了他。

母亲的坚强是令我们钦佩的。记得那一年父亲去世,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没有成家。家里生活特别困难,只靠二弟的工资维持生活,小弟弟还没有考上大学。小弟不想读书了,想挣钱养家,可是母亲坚决反对,在母亲的坚持下,弟弟他终于考上了大学。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现在想想母亲是多么有眼光呀。

母亲用她那弱小的肩膀,担当了多少困难,可是她从来不说苦。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是伟大的。她为了我们能和别人孩子一样,幸福的生活付去了她的所有一切。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去母亲,她时时提醒我,教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

她的善良、勤劳、开朗、豁达、勤俭的品质成了我人生的一面镜子,折射我的人生。母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篇8:忆母亲散文

一晃,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快八年了。虽然我们对母亲无限热爱、无限留恋,但我们没能最后留住母亲,终于她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亲,而母亲的伟大又无法形容。什么“山高水深”啊,什么“阳光雨露”啊,什么“碧海青天”啊都不足以比喻和形容。“一个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属于一个人只有一次”,母亲不仅仅给了我们最可宝贵的东西,更无法报答母亲的是她爱我们是那么无私,她哺育我们是那么无怨无悔,他抚养我们是那么无微不至和尽心尽意。

母亲总计生我们姐弟十一人,二个姐姐早夭。剩下我们兄妹九人,母亲都把我们抚养大。父亲五十三岁去世后,母亲一个人挑起家庭的重担,那时我大学刚毕业,母亲那年已经五十岁了,除了大哥和我及三弟、四弟大了之外,尚有五个弟妹尚小。那时历经了怎样的艰难,历尽了怎样的坎坷啊?

我生于一九四四年,那时,东北处于伪满洲国的统治之下,张维屯车站只有一个日本人,叫大翟。剩下就是什么“王上士、吴上士、秦警官”一类狗腿子。一九四五年光复那年,父亲被抓了劳工,虽然父亲后来因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幸免于难,但在父亲被抓了劳工后,母亲抱着我,领着哥哥,不光是要解决吃饭问题,还要东藏西躲。因为那年很乱,先是兵匪,后来是跑“毛子”,人言沸沸,母亲担惊受怕,他的亲老姑父因母亲带着我们躲到他家,十分不满。他当时是一个乡绅一类人物,还曾当过伪街长。母亲一气之下带着我俩又躲到别人家去。

转过年,到我三岁时,就闹上了大病,最后我已经奄奄一息了,父亲找来了稻草,把我放上去,要扔掉。是母亲苦苦阻拦,央求父亲不要扔。那时哪有什么大夫呀,也没有药。母亲抱着我出门去找一个姓周的老奶奶。这老奶奶会扎针治病,可人家一见我那样了,不给治了,说怕坏了名声。母亲又苦苦哀求人家,说:“大娘,你就发发善心吧!”老周奶奶的儿子叫周子兰,和我父亲认识,后来禁不住我母亲的苦苦哀求,便说:“这样吧,我试试,要是救过来了,你不用谢我;要是救不过来你也别怨我,更不能说我没救过来”。母亲同意了。周奶奶说:“我就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拿出了三根二寸长的钢针,她想了想又放回去二根,留下一根用灯火烧了烧便在我的胸口扎下去。针扎下去后,周奶奶捻了几下,稍一会,我竟然喘出气来了,就这样,是母亲、也是周奶奶救了我一命。就是那年的年底,我和哥哥又遇上了伤寒病。那时叫“窝子病”母亲又是给我们熬“蒲公英”水喝,又是用“萝卜缨子”搓身上,又是搓耳头,什么招都用尽了。好在我们是头一茬,轻,我们俩都好了。好了后不能走,母亲就一手拽一个,让我和哥哥比赛,看谁走得远。就是那年的年底,刚刚身体缓过来,又开始闹肚子。拉水,接连几天,拉的脑袋丢当的,又不行了。母亲又东奔西走,找这个找那个,给我喝“鬼子红”,我拉“鬼子红”,给我熬榆树皮喝也不行,熬“包米糊子”喝还是不行。最后,有人送给母亲一块膏,说肯定行,母亲壮着胆给我放嘴里一块,我咽了下去,又奇迹般地好了。是母亲把我从“三灾八难”中救了出来。所以,我的母亲不是给了我一次生命,那时多少次啊!

在那个年代里,养育儿女那要付出多大的辛劳啊?光是吃穿,就相当的艰难了。以做鞋为例,首先要把线麻熟了,就是要用木锤把麻砸一遍,为的是把麻丝上扒麻所带下来的麻茎砸碎,把硬的麻丝砸软,再抖落干净了。再把麻喷上水、阴好,再用线锤纺成绳。很少看见母亲有闲下来的功夫。除每日三餐外,母亲永远在忙。弄好了绳,还要打袼布。先要把苞米饭汤烧开,再把胶块煮好,和苞米馇子汤再加上些土豆粉,熬好。再把一块块布角一层层地贴在板上,大约得3、4层。有了袼布先开底,再纳鞋底,纳底很不容易。用鎚子先扎上眼,再把针线穿过去,还得勒紧。母亲的手常常是肿的。一针针、一线线地,纳稀了不行,鞋底不抗磨好坏,那是密密麻麻啊。然后裁鞋帮,也得纳上。最后缝到鞋底上,那工程虽不浩大,可麻烦透了。后来生了我的二个弟弟,以后弟弟妹妹越来越多。母亲就这么一个个地抚养。四季的衣服、鞋都没有买的'。只是后来为了在冬天我们大哥仨出去干活,给我们买了副皮靰鞡。没有别的灯,晚上做活,只是用豆油放在小碟里,捻个棉花捻,点着照亮。母亲半宿半夜地在昏暗的灯光下干活,有时我们都睡了一大觉了,母亲还在忙针线。为了怕困,母亲边做着活,嘴里边哼着歌,我们心里既感到安全,也特别心疼母亲。有时劝几句,让母亲休息,母亲总是告诉我们先睡吧。我常常也是半天睡不着,听着母亲哼的歌,觉得幸福和安慰。

我上小学,是建国后了。人们生活有了提高。但由于我家孩子多,不仅仅困难,母亲的负担更大。母亲做饭在前,吃饭在后,有时刚上桌,饭已被我们吃完了。后来我们就在母亲没上桌之前,先把母亲那份盛出来。到了过年过节,更是要命。包饺子包好几大蓋帘。剁馅子剁一大盆。擀面条一擀好半天,母亲却没说过一句累。由于孩子多,母亲往往是从春夏开始就给我们做鞋、棉衣之类,以便冷了好穿。还要领我们去种园田地。到了秋天,母亲更忙,要晾菜,那有豆角丝、茄子干、角瓜干、窝瓜干、辣椒片、萝卜片、黄瓜片。还要穿辣椒、腌酸菜。总之,在我们看来,秋天简直就是母亲的灾难。可母亲总是那么从容,那么乐观。常常是边干活嘴里边哼歌。有许多歌,就是听母亲哼才学会的。不仅如此,常常是第一茬还没做完,先穿上的就有穿坏的了,还得补衣服,而且母亲还要洗衣被,浆被褥,特别辛苦。那时,我家还有猪、鸡、鸭、鹅之类的。母亲常年负担着饲养它们的活。虽然,饲料是我们到野外去采,有时我们也剁也烀,但喂是必须母亲亲办的。因为母亲怕我们喂不好,糟损了他们,得她掌握。

我的母亲是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她那一代他是大姐。身下有二个妹妹,三个弟弟。母亲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在他看来,人必须节俭。从小她就给我们讲了许许多多节俭的例子。她本人总是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做事。我们穿破的衣服,母亲总是把那能用的部分剪下来洗干净,一叠叠地弄好,再包起来。以便补衣服,做鞋用。我们搂回来的豆叶中有豆枝、豆荚,他一点点把它扒出来。攒多了好留做大酱,或换豆腐吃。平时吃菜的芹菜叶、芹菜根,母亲把它集中起来,再煮好,用干净布包起来,放在大酱缸里,腌成咸菜。吃大头菜,把菜心中的嫩心弄好,腌起来。

到了一九五八年开始吃供应粮了,母亲总是每顿做饭必须称好,顿顿一秤,计划用粮。那时许多人家不够吃,找领导找工会,领导和工会就拿母亲做榜样,教育大家。爸爸发下来的工资,妈妈总是千方百计地计划安排,不多花一分钱。而且母亲总是要留一点积蓄,以备不时之需。后来又实行了布票,妈妈绞尽了脑汁,不让一个孩子冻着。所以母亲成了远近闻名的节俭模范。到了一九六一年经济困难时期,我已经上了高中,那时粮食缺得很。母亲怕我在外边挨饿,把省出来的苞米馇子炒好,压成面,用一个小兜装上给我,让我在实在饿了时弄一点用开水冲了喝,好解解饿。小时候我们捡回来的柴里有麻杆,母亲都把那杆上的麻扒下来,留着使。小时候我们睡的炕席坏了,母亲就找来高粱杆,刮出片来,修补上。家里的褥子坏了,母亲总是补了又补,说补补丁,看不见也不碍皮肤。他的这种品质被我们看在眼里,记到了心上,形成了我们节俭性格的一部分。

哥哥小时候在玩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脚砸了,后来感染了,以至不得不手术。那时在绥化有了铁路医院。手术后伤口不仅不愈合,而且流脓淌水。妈妈就千方百计地为哥哥找偏方治脚。什么蛇胆啊,什么鱼鳔啊,什么虎肉、鹿肉全给哥哥吃过。每次妈妈给哥哥换药,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打开纱布,小心擦拭。为了哥哥的脚,母亲不知流了多少泪。后来,老三、老四都闹过毛病、母亲也是千方百计地操心,想办法调理。

母亲不仅对我好,对大哥好,对自己孩子好,对别人也好。早些年,左邻右舍的孩子惹了事,不敢回家,都来找我母亲。母亲总是留下吃完饭,再领孩子到他家,和大人讲明原委,说明利害,批评孩子的错处,让家大人消了气,把事情弄妥后才回来。邻里们有事,都愿找母亲商量。记得那时邻居有个李婶。他先前的丈夫在解放前抛弃了她。因为有钱有势找了小老婆。解放后由于没有儿子跑来找儿子。李婶问母亲怎么办。母亲告诉他,孩子万万不能给。因为他已经抛弃你们那么多年。但母亲告诉李婶,他要看孩子一眼是可以的,让他和孩子都明白没啥不好,因为孩子也早就怀疑自己的身世了,正好可以借机把事情挑明。李婶照办了,她的前夫也无可奈何。但又不得不佩服李婶做得对。

我小时候交的大朋友魏颖,家住农村,家里是农民,母亲总说农村孩子上大学容易吗?所以每当他和他对象来了,母亲总是要留他们住个三、五日。还有我的一个朋友吴连耕,没了双腿,给别人修鞋,我总觉得丢面子,母亲告诉我不应该。他说,你跟他做朋友对他是个鼓励,何况人家身残志不残,有手艺,你要同情他才对。我的一个朋友吴大正,很有才。但他出身不好。小学五年级时老师找我谈,不让我总和他接触。后来他到我家,我就往外赶他。母亲问明白后,对我说,出身好不好的,他是个孩子。老师即使不让你跟他好,到咱们家来也不该往外赶。我觉得母亲说得对,以后就不那么做了。所以吴大正以后总管我母亲叫妈。解放初,要饭的挺多。每当要饭的到我家门口,母亲不是给粮,就是给干粮。母亲总说,自己少吃一口不算啥,但却救了要饭的。到六一年后,南方许多省的人流入北大荒谋生。我们叫他们“盲流”,就是在那么缺粮的情况下,有盲流来要饭,母亲还是给,宁可自己不吃。

母亲小时候没上过学,不认字。后来母亲自己学了六个字。就是爸爸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母亲姓“胥”叫胥淑芝,对这个字母亲能说明白,说的是“伍子胥”的胥。所以母亲很早就给我讲了伍子胥的事。什么“一夜白发过韶关”啊,什么“开棺报仇鞭挞楚王尸”啊,使我很小就记住了。可母亲特别灵巧。母亲扎花刺绣样样精通,针织手工什么都难不倒他。他口算能力非常强。我都上三年级了,有时我笔算没完,母亲已经算出了数,和我一对,我就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了。母亲的记忆力也非常好,无论从哪里听来的故事都能讲给我们听。什么《三头墓》啊、《打狗劝夫》啊、《梅兰芳留须罢戏》啊,能讲的头头是道。她编编织织一看就会,而且妈妈的歌唱的特别好,虽然从未唱过,可他哼歌曲却是字正腔圆音色美,非常动听。

母亲的一生克服了那么多的艰难和困苦,是由于她有着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他很勇敢。听母亲讲,他和父亲结婚时才十六岁。那时,父亲常常一干活就半宿半夜的,有时一直到天亮才回家。同寅的家属都找做伴的女孩子,妈妈不找。她说,怕有坏人惊吓着人家孩子。所以,自己有时成宿成夜地不睡。那时车站附近人家稀少,母亲在深夜有时也发毛,她就把门和窗都打开,心里核计有坏人来,从门来她从窗户跑,从窗户来就从门跑。后来,婶子大娘们告诉她,那不行,还是得把门窗关好才安全。母亲才改变原来的想法。母亲很小时,有一次胡子进了姥爷的家,他们把姥爷扒光了衣服,把灶台上的铁锅拔出来,要把姥爷放在灶上用火烤。姥姥和姑姥们都被胡子看住了,他们到处翻找钱。母亲机警巧妙地溜了出去,找到正在拿枪看菜园子的叔伯哥哥,我的叔伯舅舅不敢惊动胡子,妈妈就去抢他的枪,一下子枪走火响了。妈妈就大喊抓胡子啊,舅舅这时也大喊,胡子一听到响枪还有人喊,吓得屁滚尿流地逃跑,鞋子和帽子都丢了。这样,母亲救了全家人。还有一次,那是母亲和父亲结婚之后。一天午间,妈妈一个人在屋,听见后倒厦子有响动,妈妈就悄悄走过去。

从小窗一看,有个烟鬼正蹲在地上打开包袱。那是几把旱烟,妈妈给爸爸买的。妈妈转过身来从门出去到房后,拿起一块砖头,大喝一声“好你个贼”,小偷拔腿就跑,妈妈就一个劲的追,路上没有人,那小偷一下子跑到了一个死胡同,他见只有妈妈一个人,窝头又往回跑,边跑边嘿嘿笑。母亲一下子追了二里地,那小偷跑远母亲才回来。后来爸爸告诉母亲,以后不能这么干。母亲不怕事的性格还表现在她爱打抱不平。记得那个李婶后来的丈夫李文治,有一次被同事打了,搧了好几个嘴巴。而且是因为工作,李叔窝囊病了。母亲听李婶说了后,就去看李叔。妈妈说,这可不行,便和李婶去站上找站长和工会主席,最后站长和工会主席都表示,一定公平处理。后来召开了职工和家属会,狠狠批评了那个打人的工人之后,还让他公开地向李叔道了歉。

母亲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伴随了她的一声。母亲很干净,讲究卫生,我们家总是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切都是井井有条。她从来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过,我从未听见过母亲有过唉声叹气的时候。特别是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个人撑持家庭时,从未有过悲观失望的情绪。那时,我和大哥都在外地工作,三弟在铁路上班没功夫顾家,四弟当兵在远方。母亲就自己挑水,冬天的井沿又光又滑,母亲自己摇辘轳把水挑回去,有一次跌了一跤,连人带水全摔了。母亲腿摔肿了,但母亲既没难过,又没灰心,返回去又挑了一挑。为了抚养几个小的弟妹,母亲参加了家属服务队,干力工活,扛着甜菜筐上跳板装车,往车上扛大谷草梱,那一大梱是几十个小梱压缩成的,每梱一百多斤,还要登跳板上高,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母亲来说,一干一天那谈何容易。有一次,母亲从跳板上掉了下去,又把腿摔坏了,母亲回家用红花泡酒揉了揉又回去干活,没歇一个工。后来,家属服务队让母亲在货场看货,母亲在夜里戴上帽子,穿上破大衣,一看一宿。和她一班的另一个大婶,有一天听到有人偷货的声音,害怕得不得了,她从货场老远那头绕过来找我母亲,我母亲就和她过去了。到了跟前,母亲说你把东西偷走,明天我们俩就得包。后来那个人把东西放下走了。就这样,母亲终于含辛茹苦地把五个年龄小的弟妹抚养大。

就是我们都成年之后,结了婚,生了孩子,由于工资低,日子都很紧,妈妈就教导我们说:“不怕穷,怕没志”,告诉我们要打起精神,不要怕艰苦,要永远保持“节俭节约,努力持家”的好传统,要抚养好子女,教育孩子求上进。他还常常用自己的切身经历教导我们。后来我们生活好转了,大哥和我们都很孝敬母亲。母亲常常地自豪,说我们很争气,和左右邻居比,和我童年的小朋友比,母亲说:“咱家的孩子都比他们强”。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我们都常常去看望母亲,母亲看着满堂的儿女孙子女,不胜感慨,感到十分欣慰和满足。

母亲在去世前七年就患上了偏瘫。我们都有工作,为了照顾母亲,除了有功夫必去看望母亲之外,我们为母亲雇了保姆。我们的原则是无论花多少钱雇都必须是全心全意照顾好母亲。为此,每天必须有一个人去看母亲,也好让保姆知道必须尽心尽意。由于各方面原因,保姆轮换的特别勤。七年间光保姆就雇了百十来个。到了去世前一年,因为母亲大小便失禁,我们便千方百计地挤时间轮班亲自照料母亲。我则要求担当双班的任务。在母亲病情加重时,索性我就不回家,干脆住在母亲那,全力照顾她老人家。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为母亲求医讨药,想尽千方百计为母亲治病,企盼着母亲病情能好转。她想吃什么我们就千方百计地去买,从不计较花钱。

在母亲弥留之际那段日子里,我总是躺在母亲身边,陪伴她,照料他。有时母亲清醒的时候,就和母亲唠唠嗑,母亲总是怕我们耽误工作,怕我们休息不好,让我们不要替他操心。那时,我就常想,有母亲真好。我感到母亲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的保护神。仿佛有了母亲,世上什么灾难,什么特别危险也不可怕。我白天坐在她身边,晚上躺在她身边,深怕母亲有事,我时刻不离她的身边。

可母亲到底还是走了,那一年母亲84岁。在送别母亲那一刻,我们万分悲痛。我总觉得我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做的还不够,有许许多多地方还是没有照顾好母亲。特别是最后看一眼母亲的那一刻,我抱着母亲的身体不撒手,是旁边好几个人把我拉开的。

母亲去世了,和我们永世离别了。她去世之后,我觉得我衰老的很快。心灵中总觉得没有了生命的靠山,没有了自己的守护神。

啊,母亲,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平凡的母亲,又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你的平凡之处就是全中国的母亲都是这么勤勤恳恳地培养着自己的儿女,抚育自己的后代;你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正是这种勤劳、节俭、善良、坚强和智慧造就了后代。造就了我们的民族那种生生不息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的精神,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越来越进步,越来越繁荣、富强。

啊,母亲们!愿你们的精神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身上,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留在每个人的故乡。

篇9:忆初-散文

忆初-散文

快乐有时候犹如一阵风,轻轻的吹来,淡淡的离开,也不曾留下丁点痕迹。

也谈辛苦,也谈悲愤,也谈生活中的坎坎坷坷,记忆渐行渐远,时间令我们淡忘了一切~~~

只有快乐,再怎么磨灭,总是记忆犹新!

也曾想回去,回到曾经那个年少轻狂的年代,傻傻的,愣愣的,什么都不怕,想着曾经总是商量好一起不去上早操,大冬天的一起去绥德的大道上就着冷风吃着擀面皮。然后一起嘻嘻哈哈的大笑,然后大谈生存之道!想着大冬天的被老高训的不让去上课,想着曾经我离开的时候,他们都张开双臂,唱着: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还有人,爬在阳台上,悄悄的看我离去....

他们流泪了没,我不曾知道,我只知道,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曾间断。

而后,那一封信,被他们斥责着我的吝啬,那些甜蜜的`校园回忆,也由此而划上句点.

因为我没有机会再去享受像他们一样的生活,我再也无法增加像他们一样,美好的回忆~ ~

悄然的步入社会,对那些饱经风霜的人来说,也许我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大风大浪,但是也曾几乎濒临绝境,几度返乡。刚从校园出来时的那些锋刃,那些锐气,终究被磨的平平如也。

有时,甚至会以老者的心态,来看待我曾经的那些闺蜜好友。

也许,并不喜欢他们把我称为女强人,抑或,我在他们心目中,就是这么一个形象。

有时候,也很遥望他们的那种幸福吧~

只是,在些许的时过境迁中,我们忘却的,将永远不会是快乐...快乐会永存吗?

散说定远散文

励志散文随笔:鱼之忆

五年级作文:回忆一百天的我

我的初中回忆

锁在回忆的我初中作文

我听到了花开声音作文

回首4年级作文

初中生活在回首作文

Plastic Surgery作文200字

随笔400字

散忆散文
《散忆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散忆散文(精选9篇)】相关文章:

400字随笔2023-09-17

有关回首的作文800字2022-04-30

精选作文随笔400字2022-10-16

随笔550字作文2022-06-29

听花开的声音九年级作文2023-11-23

初中考试散文写作基础知识2023-06-01

高中散文写作基础知识2023-04-28

散文教学论文2022-12-11

散文写作技巧2022-08-16

大班散文教案2022-11-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