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地方叫远方散文

时间:2023-10-10 07:47:3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有个地方叫远方散文(锦集12篇)由网友“wuxiantong”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有个地方叫远方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个地方叫远方散文

篇1:有个地方叫远方散文

它包罗万象,它无声无息。

那是我一生执着的追求。

我在彼岸,眺望远方

它是那么的神秘与幻想

它充满了无尽的思绪万千

开始萦绕在我发烫的心房

我在起点,注望远方

它是那么的多彩飒爽

那么的温暖芬芳

我便开始慢慢的向往

篇2:有个地方叫远方散文

它如诗如梦,静然等候。

那便是我尽到全力的.地方。

我在梦乡,描画远方

它是那么的精美绝伦

激荡着炫美的歌笛

于是我日夜把他盼望

我在终点凝眸这远方

它闪烁的明亮的心声

充满温煦的思意与安详

我倾尽心声重温它的心跳

远方,什么模样?

就算奋不顾身,跌倒再起,够不到又怎样。

篇3:有一个地方叫做远方散文

有一个地方叫做远方散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还没有多少人如此迷恋大理,更没有多少人想到,大理会在某年某天就成为国人心中的旅游渡假胜地。

那时的大理于我的家人而言除了山高水远,就只是我姐工作的地方,她医校毕业被分配到千里之外的大理。在家人眼里,此举和古代充军发配相差无几。由于姐姐从此远离家乡,大理就成了从天而降的线,日夜扯着家人牵挂的心。对大理的惦念,是因为惦念我姐。在姐姐“发配”到大理工作时,我应该还挺小,对于大理这两字可能连说出来都吐不清字音。

因此,在我小时候,大理不但是耳熟能详的两个字,又是邻里相传的一个神呼其神的传说。在我们老家有这样的传说,说已经逝去的亲人,能在遥远的大理国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三月三的街上找到。

话说一对夫妻中年得子,自是喜出望外,视其为宝贝万分宠爱。不幸的是,儿子十六岁年轻轻就生了顽症,有一天儿子对父亲说,想吃家中那匹白马的肉,老父亲为了心爱的儿子,就把家中唯一的那匹白马杀了。然而,当白马被杀死时,儿子也永远闭上了眼睛。老年丧子的父亲悲痛万分,沉浸于丧子之痛不能自拔。有高人不忍,于是指点这位老人,可去大理三月街找他念念不忘的儿子。思子心切的老人变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收拾准备一番,提前半年就出发前往大理。

老人历经艰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赶在三月三来到南昭国——大理。一打听,果然有人见到了在三月街骑着白马游玩的儿子。老人自是喜出望外,赶紧找个旅店住下,并让人给儿子带话,说自己在旅店里等他。

晚上,老人按照高人所示,把一袋子猪血放在被子里,假扮成自己熟在床上的样子,然后跑到窗帘后面躲起来,眼巴巴地等着儿子。午夜,月亮明明晃晃地照着,心心念念的儿子果然骑着那匹白马来了,还是生前的样子。店主告诉儿子,你父亲千里迢迢来看你了,就在房间里睡着。老人激动得浑身颤抖老泪纵横,正欲出门上前抱住儿子,诉说自己的悲痛和切切思念。不料,年轻的儿子怒气冲冲推开房门,拔出腰上的大刀,朝着床上一阵猛砍,直看到鲜血流到了地上,才收起刀骂骂咧咧地走了。躲在窗帘后的老父亲吓得两股战战,失望得伤心不已。原来儿子竟然如此对待父亲,亏得自己这么巴心巴肝地惦记着他,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大理找他,得到的却是这般下场。

老人悲愤地回到了家,一病不起。高人来看望老人,听老人一番痛诉之后安慰道:这下你总算知道了吧?儿子不过是你前世的债主,这一世降生于你家是为了让你还债。债还完了,这一世的父子情缘也就完了。老人如梦初醒,从此放下死去的儿子,好好生活。

原来,那些我们认为的美好,那些我们已认在某个地方的美好、真相不过如此,或许还有几分残忍。

老辈人口中的传说 ,应该是我对大理两字最早的'知情。当金庸的《天龙八部》红遍大江南北,他笔下描述的南昭国更是美不胜收,就这一本书,让大理在无意之中征服了国人的心。美丽而古老的南昭国,就在我们云南。大理,从此让我更加向往。

春节后,我和大姐坐上了开往大理的班车。我是为了圆那个美丽神秘的南昭之梦,而已经调到昆明工作多年的大姐侧是故地重游。那年楚大路正在修建,那一路车坐得好不辛苦。大巴在尘土飞扬中摇晃了七八个小时,我们终于灰头土脸来到大理。两姐妹已累成了贼,拖着行李住进了大姐认为比较安全的下关宾馆。

第二天,在大姐这位免费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洱海转悠了一天。其间坐了洱海上漂亮的观光船杜鹃号,见到了漂亮的金花,给我们上的三道茶。一路之上还看了已经诱惑我无数年的蝴蝶泉,还有我一直视为神圣之地的崇胜三塔寺。

当我们转悠到大理古城时天色已晚,街道上行人很少。一条条安静的石板小巷,还有穿街而过的小小溪水,青一色的瓦房因挂上了灯笼显得有些远古的味道。在此之前,这种古朴而又梦幻的小镇我从未见过,脑海中也从未有过一个幻想的模式。我激动得无以伦比,直呼不虚此行。那时还没有随手可拍的手机,我几近贪婪地抚摸着街道两旁的树和花坛里的花,细心而又认真地走过光滑的石板路。

大理冬天的风吹得我鼻子通红,走在古城的石板路上,感觉时光都为我停止了流转,四季之中的寒冷似乎只是大理友好的欢迎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冷,但心却有久别重逢般的温暖。

我和大姐跑到一旁的店铺里,在那买了白族扎染的帽子、双肩包把自己装扮一番,然后一路来到大理古城的南门。那时南门城墙正在修建,已建好的那一部份城墙花两元钱就可以在上面行走拍照。

背着大理白族的扎染布包,站在城墙上看着古城里繁华而古老的小巷,店铺的灯光照着泛着光的石板路,不多的人三三两两。现代和古老,熟悉和陌生,已分不清到底身处哪朝哪代,只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我想起老家那个传说,想起那个骑着白马的“不孝儿子”,想起大理无数文字描述过的“风花雪月”。

我告诉大姐,我想哭。

古城原来并非金庸笔下富甲一方、争名夺利的南昭国,这儿既没有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段誉,更没有老家传说中,那些过逝的灵魂在身边游荡。我在这儿看到的所有,都不是梦里见过,或是心里想像到的景象。杨丽坤饰演的那个美丽又痴情的白族女子金花,也非到处都是她们身着漂亮白族服饰的身影,金花和阿鹏唱情歌的蝴蝶泉边,也没有成群的蝴蝶如童话故事般满天飞舞。而苍山十六峰上,也非白雪皑皑,犹如北国冰峰,雪花飘飘。古城也非一个神话,梦幻多彩的世外之地。

我所有想象都在大理古城的街灯下,变成了另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我从未到过的远方,却全然不是想象的样子。走了近千公里来到这儿,依然还是原来的我,大理也还是属于它自己的大理,真实而鲜活的大理,在时代的发展中一样向前走着。时装、高楼、现代都市,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

我恍然大悟,世上哪会有一个我们能够到达却又未知的神秘世界?是我们的心太大了,世界才如此之大。是我们心中有着太多梦想,身外的世界才如此五彩斑斓。是我们把心安放在一个从没有到过的地方,世界上才有了一个地方叫做——远方。

原来,我们心中所谓的远方,只是人们诗意的梦境,是人们心中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是春暖花开时人们笔下最美好的词语和歌谣。远方或者还是一种距离,它是自然轮回中的生与死。远方也许还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在滚滚红尘游走,远方也许还是世间永远无法跨越的一条河。

回想曾经,远方也许是我们永远回不去的地方。也许那还有诗,还有我们从未见过的景物,以及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也许,远方就是逝去的岁月,那有人们再也找不回来的容颜和情怀。那儿还有我们不变的心,就如昨天寄出的信件,却永远不会退回来。远方或许还有无数爱与恨,以及无需兑现的誓言。那是我们年少无知时随口而出的话,只不过寄给了远方,从此变成心中的诗。

从大理回来十多年后,再回首当年心中神秘而遥远的大理,它就是我曾经的远方。

有人说:活着,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的,时间推动着我们,让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步,变成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人生注定是一条无可回头的漫漫逃离之路。当我们靠近某些东西的同时,其实正在远离这些事物。

也许,爱与恨都很近,思想却那么遥远……

篇4: 有个地方叫远方励志文章

有个地方叫远方励志文章

有那么一个地方,它叫远方。它包罗万象,它无声无息。那是我一生执着的追求。

我在彼岸,眺望远方

它是那么的神秘与幻想

它充满了无尽的思绪万千

开始萦绕在我发烫的心房

/

我在起点,注望远方

它是那么的多彩飒爽

那么的温暖芬芳

我便开始慢慢的向往

/

有那么一个地方,他叫远方。它如诗如梦,静然等候。那便是我尽到全力的地方。

我在梦乡,描画远方

它是那么的精美绝伦

激荡着炫美的歌笛

于是我日夜把他盼望

/

我在终点凝眸这远方

它闪烁的明亮的`心声

充满温煦的思意与安详

我倾尽心声重温它的心跳

/

远方,什么模样?

就算奋不顾身,跌倒再起,够不到又怎样。

有那么一个地方,它叫做远方。那是我最初的梦想。

篇5:有个地方叫峰峰散文

有个地方叫峰峰散文

在北方名城邯郸,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她,既有北国珍稀的浸墨山水,也有传承千年的厚重文化,这个地方叫峰峰。——题记

与峰峰之缘,源于我的小妹。

峰峰是小妹的家乡,这话并不夸张,因为她不到三岁的时候,就跟随大姨去了黄河的对岸。河北、河南,被黄河阻隔着,看似遥远,却也相近,因为我们的心始终相连。以前种种,被光阴的故事不停地打磨、润泽,只剩下了挂牵。

小妹相约,趁着国庆长假,让我们再一次去领略峰峰的人文景观。

峰峰属于河北省邯郸市的一个区,离我居住的河南省巩义市也不过三百公里路程,走高速,要途径五个服务区,看似不远,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辛苦跋涉在红尘中的普通人来说,见一面,也并不是说走就走那样的简单,准备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早晨踏上了旅途。

峰峰的山水故事,是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大著,滏阳河从境内流过,把一湾碧波洒在那片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地方。

峰峰,从满目疮痍的矿区,到今日的绿色景区,从繁忙的工业重镇,到现在的旅游胜地,所有种种,都让我有一种一探究竟的欲望。

高速路上的车比平时多了几倍,目的'地虽然不同,但是,追求美和闲适的心情都是一样,在路上,很少见到有拼命赶路的人,服务区里的热闹也可想而知,短暂的休整不但让旅人精神百倍,也杜绝了安全隐患。

雨还在飘,丝丝缕缕地抚上心头,有种欲说还休的况味,陌上秋意更浓,因为亲人间的一个约定,层层暖围护着身心,竟是感觉不到萧瑟风冷。

与小妹的故事里,包含着那个年代父母对于贫穷的抗争和无奈,也融进了家人间的那种血脉亲情,亲切随和的大姨早已作古,没有她的峰峰,无形中总是让人有遗憾滋生。

在豫冀交界处,我感觉到了另一种旷达,并触摸到了一种柔软,过不了多久,就能和小妹一家见面了。她刚搬的新居是她和妹夫这些年同甘共苦,始终不离不弃的一个见证,一个里程。

和几年前相比,峰峰真的变了,街道清洁,树木葱茏,点缀在树上的红灯笼和道旁猎猎旗声,把节日气氛渲染的淋漓尽致。妹妹居住的新区,高楼林立,环境清幽,随处可见的花卉点缀在道旁,有种暗香在空气中氤氲着,升腾着,久久不散……

美丽、宜居峰峰正在迎面走来。

篇6:有个地方叫文井散文

有个地方叫文井散文

空气里满是燥热和各种植物混杂在一起的青汁气味,七月底的天气里似乎一切都在泛滥,在无量山之间这一马平川坝子中充满活力的泛滥。可能是今年早春的风横行得肆无忌惮,才催开了初秋这一幅景观。天非常的高,几朵白云静静地停在天空,大片大片的水田泛出金黄的微光,烤烟露出成熟的气味,而蔗林和桑田却还在阳光下绿油油的直撩人眼,远处的村庄被绿树包围着。眼前之貌,如同是一件被折叠的物事,一件黏稠、融为一体年轮。

文井,原称蛮井,系傣语,蛮为寨,井(景)为集镇。蛮井,即小集镇。这小镇却也不小,有八万人,够气派的。文井够古老的,就像折叠的年轮。文井很美,但对于过客,很难体会其中之意,因为真正的美,是在爱的关注之中,只有充满爱意的内心,才能看懂真正的美。

开南故城

也不知是多少次与南诏国的开南城擦肩而过,而我每次都以匍匐大地的方式,在这短暂的时空中聆听祖先的声音。面对一块旧城砖,那璀璨的模样依旧如同一千多年以前一样,浩瀚壮美,似乎是祖先的灵魂集于自然的精气之中。

傍晚,有几丝淡淡的秋雨,来凉爽我们的这次文井采风之行。我从者孟村蛮蛙人新居外的道路旁向远处再次仔细地端详这曾经名震一方的开南城,暮色中的它如同是启示哲人灵思,灌注诗人情怀的物语。近处,是小组长杨明刚家几棵端庄的玉米树,暮色悄悄地擦着玉米叶片滑落下来,在虫吟与蛙唱组成的宁静里,川河坝佩戴着珍珠的庄稼的香味弥散开来。我仰头长望,就像穿透辽远的时空一般,一会儿就见满天钻石般晶亮的星空缀满了头顶那湛蓝并有些青灰的天幕。星光的凸现使我心静神凝,脑海里充满了天问。一种透明的灵魂深处荡漾出来的美丽盈满胸怀。这一刻对开南古城的`深望,让我觉着似乎有灵魂的生长和思想与智慧的萌生。

或许是近年来与地方史的学习这种不解之缘,开南古城早就进入了我的视线。也是从这一天起,我又为有开南古城而倍感骄傲和为之珍惜。

开南,傣语,意思是迁到有水之地。傣族是景东的世居民族,居《蛮书》等史料记载,古代的川河坝即是傣民族重要的繁衍圣地。德宏、保山、楚雄、临沧、普洱各地,以及四川省大渡河及金沙江河谷、湖南乃至缅甸、泰国各地都居住有开南傣族为其先祖的傣族后裔。当晚风把这些沉睡多年的往事掀开,撞出川河坝这块沉睡的心墙的时候,我真的无法去想象这块古老土地曾有过的辉煌。古老的开南,是一个比景东的古名银生还要古老一直沿用至今的名字。南诏建国时,先成立了开南节度,到第29年后,开南节度神秘失踪了,在无量山迤南地区出现了南诏国最大的节度——银生节度,取代了由傣族地方人士任节度使的开南节度。而银生节度的节度使则是由南诏国朝廷派来的。其实,南诏是一个从金戈铁马中走出来的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由彝族地方首领建立的王国,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南诏还未统一六诏时,就与统治开南的傣族封建领主关系十分融洽。可能是山水相依之故,两地往来频繁,通婚通商。南诏建国后,不但这种关系进一步增强,大批川河坝盛产的粮食和银生茶(普洱茶前身)也由此走向西北,进入吐蕃,换回皮张、藏刀。南诏王室的贵族弟子也喜欢婚娶开南白夷(傣族时称)为妻。著名的南诏与唐朝的天宝大战之前,从开南嫁到南诏的王妃彩娥王妃曾率三百开南奇女子迎战唐兵,之后全部因唐军用火攻死于今祥云。据说,烧死女兵的火焰如祥云绕于空中,三日不灭,此城之后即被更名为祥云。但时隔没几年,开南这位名叫龙细利的傣族节度使,虽为南诏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也随着开南节度的撤销而销声匿迹。而开南的地名,却永远无法从这块热土中抹去,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各个朝代频频出现。

有些青黛的天空以及偶尔飞过的夜鸟,特别是远处松树上传来七月的蝉鸣,我把从辽远的开南拉了回来。如今的开南,已经听不到了那些冲天的金鼓战角、街巷市井的噪杂声以及茶马古道的马蹄之声。迎而扑来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蚕桑园,一眼看不到边的甘蔗林。

其实,从农村长大的人,从出生的那天起,田园的事就牵动着他们。每个事物的生灭,都会牵动人们最敏感的神经。虽然我今天所看到的一切,的确是与现代无关的一些事件,但我实在无法把这两者看得互不相关。

今日之开南,虽田园中的一切仍春来秋去,而它却仿佛一夜之间改了容貌。

断肠人与古宅

这是两位身体蜗居于他乡,而精神却回到那个部落式的田园的苦命人。

三十多岁的时候,举人戴家政身心愉悦的离开家乡戴家营,到湖南做县官,可仅是十年光景,却弃官不做,在祖国各地流荡了起来。几年后,又无法割舍地回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诗人的出征和归乡相同之处都是身负重重的行囊,行囊里尽是书。所不同的是出去做官时地方豪绅敲锣打鼓,紫马金鞍,一路迎送。而回乡时仅有几位穷诗友在孔雀山孔雀寺里喝了一壶用霉玉米烤制的小锅酒,算是对号称清代云南著名五大诗人之一的戴诗人的荣归的接风和洗尘。准确的说,更像为清王朝唱的挽歌。

另一个无奈之人则是生于近代。清凉响水的激情似乎对他倾注了一种思想。在著名的梁家大院深宅高院长大的梁星楼,从小焕发着强烈的爱国思想,跟着马帮翻越哀牢山,违背了“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祖训,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从些陷入戒马倥偬的不归路。梁星楼的军中职位,大部分是在抗日战场中提升起来的,是用命换来的,抗日结束却误了一世英名,虽悔然醒悟,却也留下了不少骂名。

两位无奈人都远去了,留下一座宅院,一座让后人议论的宅院,戴家政平生信奉男儿传世有文章,而他的文章除已被收录在《酉蜓诗集》的诗外,晚期作品因无钱刊印,原稿后因解放初期景东假解放时被镇沅洪启智部下一把火烧光。而梁星楼自小生于富庶之家,是家中独子,从家人自小对他溺爱有加,希望他饱读诗书后能捞一官半职光宗耀祖,而他却弃文从武,也真让后人不解。从文从武都是人一生的志向,而人生能遂心之愿的十之不到其一。两座古宅尤如两本厚厚的书,用无数的日子在书页中寻找一种历史。有位文学作者曾说,县文联数度组织文学艺术爱好者走进文井,走进古宅,是让我们在这神秘的深宅中忘了自己是谁,让时空无度的跌落在他的深度中,去感受生命的延续和历史的变迁,以枯荣和生长的形态体验生与死的真实。

戴家政,是我们钟爱的诗人。少年的他在这片土地和这座古宅中,总被一些香气缠绕,花香铺满了他从宿舍通往私塾的石板路,火红的石榴,晶莹剔透的翠李,像一颗颗未被尘世污染的心。最终,戴家政被时光雕塑成一个白发老者,他只好在那些书卷里长叹,一声酸楚,太多迷惘。日子如水一般流过我们的身旁,只有那些陈旧的纸页里,才能嗅到几许逝去的岁月气息。在黑暗浮动的夜里,一切都经典得如同叹息。

梁家大院,是一座妙笔之作。当这个春天的第一枚花瓣飘落我的衣襟的时候,目光抵达并停留在这上面。一个陌生的人家,一座静静地院子,七扭八歪的砖墙压在枯黄的菊花躯干上,没有人理睬。我的心里忽然觉得,这个时代的有些什么事情就要结束了。而眼前却见人们依然从这个大院出出进进,奔忙于生存,奔忙于欢喜与忧愁。

大镇

文井堪称景东第一大镇,八万余人,八百四十八平方公里土地,烤烟、蚕桑、甘蔗,这些老的新的产业,都名垂一方。

早在汉代,在祖先的砍刀和锄头下,荒草萋萋的坝子一块一块消失,新垦出的土地散发出处女般纯粹的气息。播种季节到来时,祖先们把去年才收藏起来的川河河滩中野生野长的水稻和玉米种籽,一粒粒种进了这新垦出的土地,到金灿灿的稻子和玉米成熟时,杀上一头被驯化出来的野猪,把丛林里的家迁移并重新建在河畔的草丛中。在一个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日子,让炊烟从茅草屋中冒出来,这个叫做文井的小村落便真真切切的开始存在下来。尽管祖先们是英雄,但他们无法预测被割下的第一丛茅草能在屋顶放置多久,那些种子闪烁着青绿气息是否就能成熟?静静的川河水,又有谁能知道它流向了何方,被逼走的野曾们,会不会卷土重来,这块土地对人类今生后世有些什么影响。当然,祖先那时认识不了几个汉字,无法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但他们为生存而战的壮举,却为后世成为了拓荒者。

文井是一块人类休生养息之地,也历尽了太多的苦难,我听同事讲,他的祖先为躲避战乱、瘟疫、匪祸,数度从平坝里搬进山中的土洞居住,随后又离开土洞到那个叫做蛮蛙的寨子居住,而今方搬回到原先祖宗开疆立土的故地。对于我们这些荒郊野外的边锤小地,祖先其实留给我们后人的只是一个符号,历史习惯忽略掉不该忽略或遗忘的事物,我遍查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住在大都市的锦衣玉食手指白皙细长的那些读书人书写的东西,他们小气得不可能为我们村庄的缔造者留出半页篇幅。文井所有的历史,我们只好用这些祖宗遗下的地名,在地名的含义中去搜寻。蛮蛙,傣语意思是泉水寨;者孟是水淹过的坝子;蛮窝,芦苇寨……

而今的文井,不再是昔日之小集镇,她是一个大镇,在景东占有重要地位。这块祖先为寻求繁衍而延生下来的热土,后代子民正争先恐后为她的更加大气磅礴的美倾注精力和榜样。后代们正把一个丰富的文井、一个充满魅力的文井推向世界。让人们深深地感到,在这片沉淀着古老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土地上,流逝的只是岁月的沧桑,延续和诞生的却是时代的华彩和乐章,还有川河奔流不息的涛声以及古开南物华天宝的神韵。是新世纪的赞歌和时代在文井这块热土奏响的世纪最强音。

美是生活,无处不美。建设者把一个正在崛起,走向现代的力量演义成一种人民的盛典,更是大美。

篇7:地方人文散文:有个村子叫芳地

芳地,位于双溪源口左边。百年前叫左溪口,现名芳地。村子狭长,二三百户人家,前傍水,后依山,一字排开,蔚为壮观。

村口有长廊一条,池塘一口,塘中红鲤数十尾。塘与廊日日相偎,朝迎旭日,目送夕阳。日历翻转,他俩依旧。

过长廊可见一平一拱两座桥。拱者是古桥,由石块石柱砌成,在岁月更替中低吟一阕“小桥流水人家”。平者乃新桥,几年前由村人集资建成,平坦,宽广,富含时代气息。车子在桥上进进出出,天堑变通途。托“美丽乡村建设”之福,桥边有一生态步行道,一头通往岩头蜈蚣桥,一头通往书画之乡礼张。

若有闲情,进村前,可进入拱桥头的左溪亭一坐。这里,目可见似不磨之镜面的水,耳可听时缓时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流水声,还有不远处山上的松涛阵阵,与村里隐隐传来的呼儿唤女声,村人招呼声,让人恍若置身水云间。黄梅时节若有暴雨,则又是另一番景观。温柔之水开始咆哮,似千军万马奔腾而来,那气势,让人有水要把人与桥踩于马蹄下之感。雨越大,浪越高,后浪压前浪,汹涌壮观,叹为观止。

过桥,两株五六百年的古樟迎风而立。这古樟,虽曾于寒冬被冻坏部分枝条,但剩下的枝干,在年轮的兜兜转转中仍是倔强,在绿叶上书写生命的乐章。与古樟相伴的是溪边一排红枫和满目花草。它们时绿时红,用伟岸和妩媚歌唱着乡村的美丽。因溪塍太高,红枫下,溪水边,又加一小溪塍,供渔人垂钓。遂又成一景。

顺着路走,两旁是高高低低的房子。左溪黄氏家庙就坐落在这些房子中。这家庙,曾为小学四十余年,现为老年协会,也是村养老中心与村两委工作之处。里面布置大气,树与房相映,厅与台相对,屋与山相依。夕阳斜照之时,星月俯瞰之际,老年人其乐融融,共奏一曲夕阳红。

村子最美之处在村中一口大水塘。昔日,这里鱼虾成群,螺蛳结对。除夕之前,村人放水捉鱼,每家每户总能分到几条肥美鲜嫩的鲤鱼白鱼,红火了整个新年。如今,水塘进行了一番休整,旁边多了公园廊道,铁索晃桥,还有石堤石路。塘依旧,景更美,成了村人纳凉休憩之所。

若逢夏日,晚饭之后,必定凉风习习。明月高照之日,出来走走,既可享大自然这天然空调之凉爽,又可观水与月共舞之奇观,实乃人生一大乐事。兴之所至,可加入跳舞人群,感受一回率性肆意之趣。

芳地,说是村子不假,但也是一果园。早春樱桃成熟,小红灯笼满树,惹人喜爱;晚春之后观音叶绿意葱茏,化身观音豆腐清凉千万家。八九月葡萄招摇上市,青绿红紫,分外妖娆。还有,黄桃个大味甜,野生蓝莓鲜红欲滴,品种多达数十种,名闻遐迩。

芳地,受双溪泉水滋养,人杰地灵,是浦江大地上的一颗明珠,一颗闪亮的明珠。

作者:潘永超

公众号:笔阅世界

篇8: 有一个地方叫家网络散文

有一个地方叫家网络散文

《有一个地方》

有一个地方,可能小的不起眼,却时常让人牵挂;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坎坷不平,走过了就在心里常住下。

这个地方她不是太热闹,也不是很繁华,却从不寂寞,让人难以放下。她就静静地流淌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想起就激动万分,想起就泪洒天涯。这个地方,她就是温暖的家。

是我们曾经出生的地方,承载着童年的欢乐与忧愁,承载着漫漫的思念和期盼,承载着泪水与欢笑,承载着爱和默默地关怀。

这个地方,对于我们每个人,意义不同,不同凡响,会让我们浮想联翩,不能忘怀。因为这个地方,是我们永远的根,有我们爱着的爸爸妈妈。

无论我们在哪里,漂泊流浪,天南地北;不管我们走的多高,多远。在我们的心里,都装有一个归家的梦幻。梦的天边,就是那个熟悉的小屋,还有门前开着的槐花。

我们在外打拼,不管多累多苦,多么艰难,人前欢笑,人后伤心。可是,只要想到那个地方,听到乡音,接到家里的电话,心就会柔软,就会热乎乎的。我们一生念念不忘的就是,回家!回家!

童年长长的小路,是儿时记忆最美的风景;路旁等待的妈妈,是游子心中最温暖的一幅画。还有父亲的叮咛,乡亲的微笑;雨中的油伞,袅袅的炊烟。就那样铭刻在心头,成了岁月里,一幅抹不去的,美丽的彩霞……

《有一个纺车》

我见过火车,汽车,电动车,自行车。可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妈妈手摇的那个纺车。尽管现代的车,变了很多,很多,可吱吱呀呀的声音,一直回响在心窝。

妈妈就那样坐在屋里,一边微笑,一边轻轻地摇着纺车。轮子不停地旋转着,手中的线长长的,就像岁月,一段接着一段。妈妈摇过了青春,摇走了日月;摇来了晨曦,摇去了小河;摇去了妈妈一头的黑发,摇给妈妈满脸的皱褶。

童年的日子真难忘,留下深情的一首歌。回忆勤劳的妈妈,炕前的纺车。她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柔,成了生命里,长长的车辙。

是啊,现在的车,有很多很多,各式各样,可我还是最难忘妈妈的纺车。妈妈的歌声,仍在耳边飘荡;记忆里的纺车,让我们刻成了神话里的传说。

家乡的路啊,爸爸妈妈走过,我也走过;还有门前的白杨,小屋的灯火,在回忆里闪烁。姊妹的祝福,田野的瓜果,乡邻们的快乐。那一幅幅画面,是梦中远方的辽阔。

大雁啊,慢点飞,请带去我轻轻的诉说;小船啊,慢点跑,请划走我的寂寞。我的亲人,可爱的家乡,温暖的纺车,村头的大树,是我心中永远的歌……

《有一个小院》

灰色的旧木门,玉米杆的围墙,落了一地的瓜蒌花,高大挺白拔的白杨。厨房边上,一棵壮实的梧桐树,树旁挖有一个圆圆的地窖,用来存放蔬菜和红薯瓜果。

记忆里的小院,常常被妈妈打扫得一尘不染。爸爸在城里上班,只要一有空闲,就忙着收拾房顶,垒瓦砌砖。圈里的小猪哼哼起来,它们饿了。散养的小鸡嘎嘎叫着,有的需要喂食,有的提醒自己下了蛋。

母亲拌好了猪食,鸡饲料。这边,爸爸一使劲,把桶提起,倒进猪槽,小猪开始一边吃着,一边欢唱;那边,妈妈用旧瓷碗,一边咯咯地唤着鸡,一边往里面倒饲料。鸡也是一边点头,一边冲妈妈微笑。

洗完手,换上围裙,就看到妈妈厨房炉灶里,开始升起了火,风箱在扑哧扑哧地响着,一股袅袅的炊烟,从屋顶悠然升起,冉冉飘向了天空。

院子里,一张摆好的小方桌,几只小木凳。桌上一只老茶壶,一个旧茶碗。妈妈从厨房喜滋滋地走出来,为茶壶放进茶叶,续进水,回到了厨房。过一会儿,爸爸端起茶壶,将泡好的.茶水倒进茶碗,一口接一口地品起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袅袅的炊烟》

那个袅袅升起炊烟的地方,是家吗?四姐把灶火烧得通红,风箱一声接一声的高声欢叫着。

帅气的哥哥,抱来一大捆木柴,堆在了房后。高大的父亲,举起了手中斧子,一下又一下使劲地砍,我在一旁拍着手,喊着加油。

大姐,二姐,三姐,都要回家过年了。就把一路的寒风,留在门外,让家的温暖,溢满每人的心怀。

母亲开心地往锅里,倒进去一大碗切好的肉片,滋啦啦的声音,在院子飘荡。父亲笑了,哥哥笑了,我也笑了。不一会,肉的香味,惹得我和哥哥口水直流。

过年了,过年了,穿上新衣,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真好。父亲把玉米杆院墙扎得更牢固,我和哥哥在堂屋摆好了桌子凳子。窗花上的剪纸喜庆地闪耀着,墙上的年画金鱼想要跳下来,门上的对联笑红了脸。

大门响了,三个姐姐回来了,我和哥哥打开了门。姐姐笑盈盈地站在门前,手中的兜兜,不知又会变出什么好吃的,新衣服,我和哥哥,兴奋地直扑向姐姐。

厨房里,雾气缭绕,四姐帮妈妈揭开了蒸笼,两个人的手,被轻轻烫了一下,直往手上吹气。一个个炫白的馒头,裂开了嘴角。顿时,馒头的香,菜的香,肉的香,还有亲情的馨香,就这样缠绕在心头,挥之不起。 让我的眼里起了雾,不肯散去。这时,欢笑声直冲房顶,直达心间,此起彼伏……

《真的很想你》

真的好想你,在这漫长的冬天。想你在厨房做饭的身影,想你举起手想打我,却不忍我的情景。想你笑着骂我丑女子,想你坐在灯下帮我学习画画。

真的好想你,伤心的泪悄然落下;想你坐在院里洗衣服,想你拿着铁锹种花;想你慈祥的目光和微笑,想你温柔地帮我把眼泪擦。

三十年的时光过去了,我又怎能把你忘怀。你给过我的爱,你承诺过的话。你说秋天要带我去看菊花,给我买新衣,伴着我长大,希望我能考大学,参加工作。然后,再看着我,漂漂亮亮的出嫁。

可冬天刚一来,花儿还未开,树上的叶子没落完,你说走就走了。为什么说话不算话,为什么不看着我长大,想想心里就好痛,写写我又哭啦。

妈妈我好想你,想的你夜里睡不下。想着你声声叫着我乳名,想着你站在门前等我回家;想你着为我缝新衣裳,想着你为我梳头发;我好想牵住你的手,把那个“爱”字说出口。

真的很想你,在这美丽的冬季。写下的字字句句都是思念,也表达不完女儿对母亲的情感;今天的阳光好温暖,多像妈妈你温柔的笑脸。

妈妈我想你,你能听见吗?你看窗外的花已开,小河的水流淌,我们过的都很好,请你放心吧!

篇9:有个女孩叫小溪散文

有个女孩叫小溪散文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有双大大的眼睛,喜欢眨呀眨就像天上的星星,明亮的放眼美丽的世界,天空的澄净,黑夜的纯墨,虹霞的赤亮。她说,这双眼睛真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溪的眼睛!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有一头长长的秀发,从头顶垂至腰间,像极了一弯美丽的瀑布,如墨一般倾泻下来,在身后轻盈盈随风而舞。她说,喜欢这随风而舞的如墨秀发,因为这是小溪的。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有一双平凡的手却是她一生的自豪,因为这双手,无论快乐或者悲伤,都以文字的形式,陪她走过,九年的光阴,似乎都在那张印满青春的纸上,光彩鲜丽。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总是喜欢一个人在静静的夜里唱自己的歌,那是生命的吟唱,浅浅的,淡淡的,飞在苍茫间如诗的倾诉。这样的快乐是多么美好,她说,这样就够了。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不漂亮,她缺少自信和勇气,她做事总是没有耐心,她喜欢写美丽的爱情故事,她写出的文字里总是有些淡淡的忧伤,这是小溪,喜欢文字的小溪,她说喜欢小溪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溪。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不喜欢寂寞却总是逃避热闹,她喜欢微笑不要装是淑女,却时常让眼泪化成水晶,从她眼角滑落。总说天空有双眼睛,能够看到所有的心情,是哪天,它听见小溪在哭?

有个女孩叫小溪,总是对未来充满着迷茫,也总是把世界想得很美,那么美的世界不属于现实,而是她华丽丽的孤单世界。她的心里有很多奇怪的想法,总是让人猜不透,猜不透她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说不喜欢太多的喧闹,但更讨厌孤单,她说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待着,但又怕被忽视,她的思想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她说我是小溪,和别人都不同的小溪。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喜欢写许多美丽的文,她笔下的女孩都很善良,她笔下的男孩都很英俊,她说喜欢完美的结局,却总是把悲伤嵌进主角们的心底,是悲剧,还是闹剧?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总是很懒,爱睡懒觉,爱看电视,她喜欢有一堆知心的朋友,她有一个手机,却因为懒,不喜欢打电话,她有很多好姐妹,同学邻居或者同舍的,还有许多网上认识的。小溪说,其实我很想你们,虽然我很懒,很少用电话联系,但是,这辈子我都不会忘,是你们,走过我的生命,留下一生的印记。

有个女孩叫小溪,有时会笑有时爱哭,她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瞬间难忘一辈子,也会因为许多感动的伤心的刻骨的往事回忆一生。她会莫名的心痛,单纯的心动,她的心里永远都留着一个美好的故事,主角是她自己,情节却在不断变化。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不会用华丽的词藻写出动人的爱情神话,她写的文很朴实,即使是虚构的小说,也是她心里最真实的写照,那些历经刻骨深爱的人儿,那些个个青春动人的故事,都是她的最爱。

有个女孩叫小溪,喜欢做梦喜欢胡思乱想,喜欢活在自己构思的小说情节里,她说如果可以穿越一回,她一定要回到古代,做一个行侠济世的侠女,然后遇到自己的真爱,幸福的隐居南山。

有个女孩叫小溪,其实她是个很好的女孩,虽然有时候也会小小嫉妒别人的幸福,她的心很脆弱,很容易就会受伤,所以,这样的小溪总是很戒备,现实让她锁起了自己的心门,从此忘记了心动。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说想要快乐想要单纯,但是许多事许多人都变了,生活变了,世界变了,长大了,人就没有单纯了,于是,躲在被窝里,她偷偷的哭了。

有个女孩叫小溪,有点挑食有点谗,她最喜欢吃的.水果是苹果,最喜欢吃的蔬菜是土豆。她喜欢听歌,喜欢在坐车的时候插上耳机,安静的把头偏向窗外,看外面的风景,听世界的歌声。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喜欢简单,不喜欢复杂。她只想简简单单过一个人的生活,她说不习惯两个人的世界,因为太麻烦,因为她已经习惯一个人笑,一个人哭,一个人闭着眼睛看世界,这样的小溪才是真正的小溪。

有个女孩叫小溪,没什么心思,没什么心机,她不喜欢八卦不会安慰人,她说很想很想幸福,她说原来时间久了,连心都能看淡,她的目的很简单,只要幸福就好,不要太多的累赘,简单就好!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说最喜欢的数字是八,她的生日是初八,常常考试排第八,她说喜欢八没有理由,单纯的喜欢单纯的爱。

有个女孩叫小溪,这是农历正月初七,她说明天就是我的生日,因为初八了。她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喜欢的就是那一天,她想过一个快乐的生日,想要朋友的祝福,想要一份礼物,她说永远会记得平生唯一一件生日礼物是那个叫陈宁的女孩送的,她想说一声,宁,谢谢你,的生日礼物。

有个女孩叫小溪,她想看到这篇日志的阅读数与评论数相同,她希望自己空间里的点击率越来越高,这是她明天生日的愿望,小溪的要求并不高,仅此而已!

有个女孩叫小溪,快乐的小溪,安静的小溪,随和的小溪,忧伤的小溪,孤独的小溪,一个人的小溪。这样的小溪是最美丽最独一无二的小溪!

这一夜,天终于黑,雪未停,却先化。她在听,听风起的声音,听芽萌的作响,这一夜,她在企盼,也在纪念,明天之后,告别20岁,迎接21岁。

这一夜,她对自己说,小溪,生日快乐!

零点之后,这是初八,小溪的生日,小溪说,她很快乐!

有个女孩叫小溪,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女孩,不漂亮,不可爱,但那是她自己,是小溪的小溪,她知道,谁都不是谁的谁,只有自己,才会是唯一…

有个女孩叫小溪,像个孩子一样的女孩,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做自己的事,也总是单纯的看所有事,无论真实或者虚假。有个女孩叫小溪,在九月的最后一天追忆八个月前那个飘雪的夜,想念依旧,想念不在。

有个女孩叫小溪,只身影单告别九月的烟雨,长安街上缥缈的空气,在唱着一曲单薄的离歌,九月不在,十月的想念,这是谁的…

篇10:有个知青叫桂珍散文

有个知青叫桂珍散文

桂珍是武钢知青,她是1973年下放到我们村子的,那年她才17岁。

当年的村子很是落后,村民们住的是布瓦房、茅草房,烧火用柴火灶,吃水靠挑水吃,照明用油灯。出门全是泥巴路,种地靠牛耕人拉。

同桂珍一批下放到我们村的还有二位男知青,生产队把桂珍的住处安排在与男知青隔开的同一队屋里,房间窄小,正好放得下一张木床。队屋靠通顺河的一头是烧火房,一口灶,一口水缸,没有橱柜,吃饭的桌子放在桂珍住处通道的西侧,当餐吃不完的饭菜用篾筲箕罩盖着。

三位知青说的是轮流做饭,而实际上每天都是桂珍把饭做好后,他俩收工回来吃现成的。饭后,他俩饭碗一丢,挑满一缸水就出去了,玩到半夜里才回来。桂珍一人洗碗、扫地、帮他们洗衣服,忙完后,躺在床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看书。

认识桂珍是在我毕业回乡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期间。那年的“五四”青年节的前几天,大队团支部办“五四”墙报,为了组织稿子,有一天晚上,我来到桂珍的住处,她坐在床沿上看书。上身着一件小花布衬衣,下身是深兰色喇叭裤,刚洗过的头发蓬着,飘逸着洗发水的香气,灯光映衬出她一脸的清纯,生动得像一朵含露乍开的栀子花。

她见我的突来,有些莫名其妙的,我即刻向她说明了来由,问起她读的是什么书。这时,她把煤油灯从房间端了出来,放在了吃饭的桌子上,叫我坐下,顺手把手里的小说《红旗谱》递给了我后,倒来一杯茶,放在了我面前饭桌上。

她给我讲起了她们家里的情况。桂珍家住青山区工人村,在武钢子弟学校高中毕业,喜欢看书、读诗。她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两个弟弟在念书。他们老家是湖南新化,爸妈都工作在武钢。

她答应写一首短诗交给我。

“啊!祖国的人民多么幸福,祖国的江山多么壮丽……”我平时喜欢摘录一些优秀诗文和短句,抄写在软面的日记本上,几年下来,都摘录整理出好几本,像宝物一样珍藏着。

第二天早晨,桂珍来到大队部,交给我她先一天晚上写的一首诗歌:“贫下中农是我的老师,邢燕子是我的榜样;艰难困苦算得了什么,生命要在这里发光。”我边读边夸奖她写得好。我把这首诗歌作为了墙报的第一篇,用毛笔抄写后,张贴在了“五四”墙报刊图的正下方。

桂珍在离开大队部时,我把一本扉页上写有:“没有发梳,自有清风来理;没有头巾,却有红霞披挂。”的摘录笔记送给了她。她双手捧在胸前走了。

桂珍与我劳动的是同一个生产小队,我们在一起扯秧、插秧,眺望无际田野;我们在一起割谷、打场,分享丰收的喜悦;我们在一起锄草、施肥,体验生命的意义;我们在一起给棉花打顶、打老叶,棉叶抱着各色的花蕾,有如情侣拥抱一般温馨。

每次下地劳动,桂珍总是跟随着我,叫我告诉她学做农活。我插秧比她快,总要去给她带插二行。当两双手不约而同地插向同一窝处时,她总是有意地摸一下我的手,隐隐有一种感觉在撞击着我的心扉。

暑天治棉虫时,几十斤的药箱背在身上,桂珍个子不高,走在棉林里就看不见她的人。操作喷雾器要两手不停,有时,遇棉田里的微沟,脚会塌空,人会摔在棉地里,爬不起来。药液流了出来,淋湿衣服。当我看到桂珍倒在棉田时,急忙放下身上的喷雾器去扶她起来。她那一双深潭一样的黑眼珠期盼着我的到来,当我叉开腿去抱起她,看到那深长的睫毛慢慢关闭时,就好像整个棉林里就只有我们两个人。那一刻,心脏砰砰直跳,我真想紧紧地把桂珍拥在怀里……

我提名她加入团支部,经团支部成员同意,桂珍成为了团组织委员,这样我们不仅劳动在一起,就连开大小团员生活会也在一起。我整日游弋在爱意绵绵的情海里,只是无法向她去表白。

后来,我和桂珍的`蛛丝马迹,终于被公社分管知青的父亲察觉,父亲批评了桂珍,也狗血淋头地痛骂了我一顿:“破坏上山下乡,是想坐牢,还是想枪毙!”我害怕极了,那几夜我是通宵失眠,最后,我还是立刻同桂珍断绝了关系,干活时遇见了她,连话也不敢说。再后来,父亲托人把我推荐到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去学习农业植保技术。

我永远难以忘怀那一幕。当我离开村子到县城去学习时,桂珍在村头来送我,塞给我十元钱,几斤省流通粮票,还有脸盆,是“双喜”牌的。她流着眼泪对我说:“你就好好学习吧,我再也不会拖累你了!”她扑在我的怀里不愿松开,我捋了捋她那乌黑的额发,对她说:“你回村子去吧!过几天我回来看你……”这时她才离我而去。我是三步一回头,看着她的背影渐渐消失……

1977年,随着武钢知青一批批的招工,桂珍也回城当了工人,而我却把惆怅的思念永远定格在了印满牛脚板的家乡。

桂珍刚回城的那几年,我当上了民办教师,她寄来了手织的毛衣和手套,让我好在寒冷的冬夜办公;是她寄来了零用钱,解除了我囊中的羞涩;是她鼓励我复习考大学,寄来学习资料。不争气的我,却总是名落孙山,只得娶妻生子。

多年以后,我住公司“汉办”,通过曾经和我要好的那二个男知青提供的地址,来到武钢工人村找到桂珍家时,她已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的母亲,而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我们在一起回忆过去,回忆起那火红的年代,彼此静静地微笑着,在拉起家常中一切从此结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我就知道那张窄窄的船票,风雨交加中,永远地错过了那艘客船。

篇11:有个叫丽莉的女孩散文

有个叫丽莉的女孩散文

那一年正月初七,有个陌生女孩指名道姓地来找我,说想认我作哥哥。心里很诧异,又不好意思问,她却很大方地自我介绍,她叫屠丽莉,22岁,喜欢读我的文章,通过报社打听到我的地址,问了好多人,费了两个多钟头,找到了我。

病了多年,关节拘挛,使得我整个身躯缩成一团,模样十分丑陋。初次见到我的人,大多不拿正眼相看,更不肯靠近我的身边。丽莉却老熟人似的,一到就坐在了我的近旁,大大方方面对面地与我说话。

丽莉是独生女儿,爸爸从部队转业后曾在国营企业干过,后来自己办了厂,效益不错。她在爸爸的厂里帮着打理,心里却觉得那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她从小的愿望是当作家,写自己喜欢的文章,过自己乐意的生活。

丽莉家条件不错,加上她是父母心头的宝贝,可以说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爸爸的想法很简单,希望有朝一日女儿能把自己的事业接替下来,做一个事业有成的实业家。

作为女儿,丽莉不是没有努力过,按照爸爸的要求,她学习并掌握了厂里所有的业务知识,始终勤勉地工作着;可她又不愿欺骗自己,从根本上说,她对办厂做生意没有丝毫兴趣。问题是她知道爸爸是为了她好,从理智上讲,她不可以违拗爸爸意愿,只一味地去做自己愿望中的事儿。

丽莉对我说,她很矛盾,也很苦恼,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对。

我很理解丽莉的想法,年轻人有自己的理想,应该得到尊重与支持。可是,我又觉得她爸爸的愿望也没什么错,况且,听丽莉的口气,她从没向爸爸坦陈过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劝丽莉,最好开诚布公地跟爸爸说说自己的向往,看他会怎么考虑。丽莉却摇摇头说,不行的,在爸爸眼里,我早已是他的接班人了。

看来丽莉自己并不想违背爸爸的意志。我想了想,觉得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顺其自然了,当务之急,先得让丽莉安定下来。于是我说,你有没有想过“两不误”?丽莉盯着我看,开头眼神里有些疑惑,突然似乎一亮,你是说……

对,我想丽莉已经猜到我的意思了,干脆明确地说,不要把爸爸的愿望与自己的理想对立起来,文学来源于生活,管理工厂与厂里发生的一切,不正是写作的极好素材吗。

我从丽莉的笑靥里看出了她的激动。

接下去我们谈的大多是读书。我介绍了几本我觉得对她有用的书,可她不肯拿,说等一下自己会去书店买。

这一天,丽莉待了有四五个钟头。

第二次见到丽莉是在半年之后的8月17号。她还是那么漂亮,只是看上去很憔悴,问其原因,她说是一直病着。我想起来了,上次她来时就在咳嗽,说是感冒了有一个多月,因她已经快好了,我当时也没多介意。可这天她还是频频咳嗽,这让我很是有些担心。她笑笑说没什么的,说着取出一个检查报告给我看,上面赫然写着,未见癌细胞。

我大大松了口气,那三个字,却直叫人触目惊心。

我们又聊了有两个多小时。丽莉告诉我,除了爸妈,她已经把我当作最亲的亲人了,只要她活着,她永远不会离开我。我很感激她这么说,我看得出她的真诚,可我也知道,我不可以对此太过认真,曾经有不少女孩对我说过类似的话。再说,我觉得丽莉与我,除了通过几封信,见了两次面之外,彼此间好像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丽莉像是看出了我的心思,突然说了一句不能不让我心动的话:有的人你只见过一面,可他却会影响你一辈子。

丽莉说会常给我写信的,又说过几天农历八月初八她生日那天,她一定会来看我。

然而,此后我并没再接到过丽莉的信;八月初八那天,从早等到晚,也没见她出现。

9月23号,收到了一封信,是丽莉爸爸写的,信中说丽莉病了,前几天经抢救已脱离危险;丽莉要他转告我,等痊愈了一定会来看我。我很紧张,什么病,为什么没在信上注明?我不敢往深处想,只在心底里暗暗祈求上苍,保佑丽莉千万平安!

我写了好几封信,希望能得到回复,哪怕只字片语也好。可惜,始终没有,始终没有。

我不敢想失望二字,以为只要心存侥幸,迟早会有平安消息飞来。

终于让我等到了。第二年清明时节,等来的是丽莉爸爸。

我想从丽莉爸爸的脸上捕捉到些什么,却让他那句“丽莉她……”吓住了。

丽莉因患肺癌早在4个月前的12月8号那天走完了二十一年三个月零四天的人生。

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回家以后,丽莉几乎天天都在念叨着我,可她又不许家人把她的真实情况告诉我。

我很愧疚,虽然我也一直在惦念着丽莉,后来却因得不到消息而怀疑起她的真诚以至没在她最需要关心的时候再写过信。我,是不是太自私太无情了?

丽莉始终表现得很开朗,除了最后那一天她陷入昏迷之际。丽莉爸爸还告诉我,她并不知道患的什么病,她从不提及癌症或死亡等字眼。我的想法恰恰相反,丽莉的开朗只能说明她不希望父母为她难过,她之所以回避那几个字,只不过不想让父母担心……

在悲痛不已的丽莉爸爸面前,我强忍着;等他离去后,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泪如雨下。

我不想计算丽莉去了有多少年,却经常回忆起她在世时的点点滴滴。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幸亏丽莉除了那几封信外,还留下了一张照片。

丽莉,一个永远将年龄定格在22岁上的女孩,她的音容笑貌,宛若眼前。

篇12:有个小城叫墨江优美散文

有个小城叫墨江优美散文

在昆明西南方向大约3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个小城叫做墨江。这个小城,不偏不倚,正好坐落在北回归线上。

墨江本不是我云南之行的目的地之一,我以前甚至连她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我只是在由昆明去西双版纳的途中,路过这儿吃了顿午饭。没成想,就是这片刻的停留,让我有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

墨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哈尼族自治县,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原思茅市)。陪同我们吃饭的一位县领导,是个热情爽朗、幽默健谈的哈尼同胞。席间,他一再向我们推介自己家乡的种种看点,比如哈尼之乡、普洱之乡、烟草之乡、回归之乡、紫米之乡、桫椤之乡、日照之乡、双胞胎之乡,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总之,他到底说了墨江有多少个“之乡”的称号,我还真是记不全了。推介之余,他一再盛邀我们参观一下墨江的一些景点再走,说是不看会后悔的。

既来之则安之,主人如此盛情,却之有些不恭,那就看吧。于是,我们便去了县城附近的北回归线标志园。据说北回归线横贯的城市,在中国大陆、甚至全球唯墨江一家,别无分店。虽说这城市是小了一点,但小城也是城呵。因而,墨江自然便同纵贯子午线的格林威治、贴近赤道线的基多一样,把这当成了吸引游人眼球的卖点,修建起了有模有样的北回归线标志园。据介绍,这是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北回归线标志园。

从北回归线标志园所在的小山上,可以看到墨江县城是个群山环抱的小城。这儿山绿水清,景色宜人,有着南国少女特有的那种隽秀之气质。由于环境优越,县城里吸引了大量的燕子筑窝定居。因而,墨江县城又有“万燕之城”的美称。可惜的是,我虽然看到了一些燕子,但没能一睹万燕归巢时漫天飞舞、争相鸣叫的壮观景象。这景象,想必会给原本宁静祥和的小城,增添几分灵动、欢快的色彩。

据有关资料介绍,墨江史上曾经有过“恭顺”、“他郎”等名称,民国初年改称现名,因为境内有条阿墨江之故。但导游却给了我们另外一种解释,她说古代这儿的高考成绩不好,进士举人出的太少,状元就更别提了。于是,民众们早就想改名了。之所以称之为墨江,就是希望这里的墨水能像江水一样不尽流淌,人人都有文化,更多的人能够金榜题名、进士及第,从而光宗耀祖。比之于干巴巴的文字记载,我觉得还是导游的解释更加有趣一些。

尽管我的中学时代基本是玩,但地理课也让我知道了,北回归线只是一种虚拟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指的是太阳能够直射到地球赤道线以北最远的地方,也是地理学上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虚拟的东西,自然不会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比方说,我曾经多次从空中或地面越过北回归线甚至是子午线,但都没啥特别的感觉,因为没有具体的时间节点、明确方位让我真切地感受它。当虚拟的东西被实体化,带给人们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比如当我横跨一条标注出来的北回归线,或者说是热温两个气候带标志线站立的时候,就很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北回归线标志园,有一条东西走向、10公分左右宽窄的直线,这就是著名的、被人们实体化了的北回归线了。在每年农历夏至的正午时分,这里会出现颠覆我们北方人认识传统的“立竿不见影”奇观。当地老百姓认为,这是太阳转身的地方,是一条阴阳线。生活在阴阳线旁边的人们,久得阴阳两气滋养,双胞胎就生的格外多。因而,造就了墨江双胞胎之乡的独特人文景观。据统计,墨江县城周围一带,大约有1000多对双胞胎。墨江县只有不到40万人口,县城加上周围也就是10万人左右,这个比例足够让人咋舌。

国际双胞胎文化节,是墨江县招揽游人的一个重要卖点。节日期间,世界各地的双胞胎们,以及想生双胞胎的年轻夫妇们便会纷至沓来,唱民族歌、跳民族舞、尝哈尼长街宴,煞是热闹。并且请记住这一点,如果你是参加节日的双胞胎,可以去找县政府报销差旅费,包括飞机票哦。虽说我没能亲眼看到节日的实况,但是想想满街都是双胞胎晃来晃去的情景,能体会到那场面一定很热闹、也很有意思。

墨江县城附近有个叫做河西的小村,村里有口神奇的水井。据说这口井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好似也被北回归线穿过,它的名字叫做“双胞井”。按照当地人的说法,新婚夫妇住在阴阳线旁边,再喝了“双胞井”里的'水,肯定会生双胞胎的。因此,县城里有家酒店的205、305、405等几个房间就大受欢迎,很多新婚夫妇急欲定之而不得。为啥呢?那是因为,这几个房间恰好横跨北回归线。想生双胞胎的新婚夫妇们,想定这几个房间,可得早作打算哦,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了。

由于时间所限,参观完北回归线标志园之后,我们便想告辞赶路。但好客的主人一再真诚地挽留我们一行,说是不尝尝“双胞井”的水就走还是会有遗憾的。如果有可能,在那几个编号“05”的房间里住上一夜,体验一下,就更妙了。听了这话,我们几个都笑了,说遗憾就遗憾吧,反正我们早就过了想生双胞胎且能生双胞胎的年龄了。如此一说,主人也笑了,说不生双胞胎可以,但不要忘了我们墨江,有机会一定再来。方便的话,也请替我们宣传宣传墨江。我们齐声答应,一定一定。于是,便有了我的这篇小文。

我知道,因为墨江很小,所以她不会成为很多人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对北回归线、对双胞胎文化有兴趣的人,不妨去一趟墨江看看。如今通了高速公路,曾经山高路远的墨江,已不再偏僻闭塞。从昆明乘大巴去墨江,只要三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很方便的。因为这一点,相信墨江也会一天天地更加好起来。至于墨江其它那些“之乡”的标志物,都是些土特产,同旅游关系不是太大。但在观光游览的同时,顺便捎些当地生产的普洱茶、紫糯米之类给亲友尝尝,也是挺不错的一件事情。

七彩云南,名不虚传,好地方真是多。

抒情的散文:我在乡村,你在哪儿

花开的年纪,期许你在我的世界开花抒情散文

流浪的心情散文

流浪的大学生散文

遗失的音符-散文

等待,一生的旅程散文

那个叫林场的地方散文

我深情地向春天敬个礼散文

我在这样的时候,最想你抒情散文

故乡散文的范文

有个地方叫远方散文
《有个地方叫远方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有个地方叫远方散文(锦集12篇)】相关文章:

村里的小卖部散文2022-10-19

故乡一人散文2024-02-29

那个地方散文2023-12-11

流浪人生-情感散文2023-07-26

到海底去现代散文2023-09-11

背上行囊去旅行写景散文2022-04-30

村口有佛散文2023-02-26

寻找,诗和远方初二散文2023-11-07

抒情散文:踏秋旅途2023-04-04

想念的优美散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