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融,送崔融杜审言,送崔融的意思,送崔融赏析(合集8篇)由网友“s754727571”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送崔融,送崔融杜审言,送崔融的意思,送崔融赏析,欢迎阅读!
篇1:送崔融,送崔融杜审言,送崔融的意思,送崔融赏析
送崔融,送崔融杜审言,送崔融的意思,送崔融赏析 -诗词大全
送崔融作者:杜审言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篇2:杜审言《送崔融》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审言《送崔融》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
[注]①崔融: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③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1.“笳吹夜边声”与范仲淹《渔冢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了“边声”,二者各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5分)
2.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前者悲凉,后者豪壮。作用:前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与忧国的悲慨之情作铺垫;后者渲染了军营整肃的氛围,衬托出士气的高昂。(特点2分,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
2.表达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和祝愿。(或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对友人军事才华的赞美)颔联描绘饯行的隆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颈联想象军营行军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示战斗必将胜利,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展望荡平敌寇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思想感情2分,结合全诗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二
1.颔联中加点的“连”、“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请结合下面两句诗以及本诗的尾联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连”、“动”两个动词,(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饯别的帐蓬连绵不断、从宫阙直伸延到河边,军旗在风中猎猎飘舞的情景,(1分)表现了出征时饯别场面的热烈隆重和军容的威严雄壮(或:出征和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1分)
2.诗句一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句二表达对友人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可见一般的送别诗往往抒发离愁别绪,表达依依惜别之情。(2分)本诗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和展望荡平敌寇的情景,表达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与祝愿(或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对友人军事才华的赞美),毫无惜别不舍之意,可见“别具一格”。(2分)
注
①行:将要。
②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
③祖帐:为送别设的酒宴帷帐。
④河阙:河,黄河。阙,宫殿。指京城。
⑤军麾:军旗。
⑥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烟尘:这里指战事。
⑦古北:指北方边境。
赏析
此诗是杜审言为好友崔融而作,崔融时任唐代节度使掌书记之官。一二句以叙事方式,写友人奉命随行远征,交代送别的原因。三四句写送别的场面气魄宏大、阵势壮观。后四句写诗人设想大军到达边境后的情境,并推想此去必然扫平叛军,清除烟氛,表达了诗人对崔融的鼓励与祝愿。
全诗虚实相照,机趣盎然,格调古朴苍劲,音韵铿锵流转,在写作上善于运用衬托的手法,特别是颈联用“朔气”和“边声”来反衬唐军的威严和警觉,显得十分传神,是初唐五律中不可多得的送别佳品。
篇3:杜审言《送崔融》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审言《送崔融》全诗翻译及赏析
送崔融
(唐)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旗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少,秋风古北平。
注释
崔(cuī)融(róng):杜审言的友人,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历城)人,唐文学家,时任节度使书记官,与杜审言有深交。
行出将:将要派遣大将出征。
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
祖帐(zhàng):为送别行人在路上设的酒宴帷帐。
连河阙(quē):从京城连续到黄河边。阙,宫殿。指京城。
军麾(huī):军旗,这里代指军队。
洛(luò)城:洛阳城。
旌(jīng)旃(zhān):旗帜、军旗。
朔(shuò)气:北方寒冷的空气。
笳(jiā):即胡笳。一种管乐器,汉魏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军营中常用作号令。
边声:边界上的警报声。
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烟尘:古时边境有敌入侵,便举火焚烟报警,这里指战事。
古北:指北方边境。
译文
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你作为书记官也奉命随行。
饯别的酒宴规模十分盛大,雄壮的军威轰动整个洛城。
军旗在早晨的寒气中飘扬,胡笳在夜晚的边境上传鸣。
你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北方的边境秋天就能平定。
创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攻陷营州,七月朝廷命梁王武三思为榆吴道安抚大使,东征以防契丹。崔融也随军东征。崔融当时在武三思幕府掌书记。这首诗是作者送别他出征时所写。
赏析:
《送崔融》是唐代诗人杜审言的五言律诗。此诗是杜审言为好友崔融而作,崔融时任唐代节度使掌书记之官。一二句以叙事方式,写友人奉命随行远征,交代送别的原因。三四句写送别的场面气魄宏大、阵势壮观。后四句写诗人设想大军到达边境后的情境,并推想此去必然扫平叛军,清除烟氛,表达了诗人对崔融的鼓励与祝愿。
全诗虚实相照,机趣盎然,格调古朴苍劲,音韵铿锵流转,在写作上善于运用衬托的手法,特别是颈联用“朔气”和“边声”来反衬唐军的威严和警觉,显得十分传神,是初唐五律中不可多得的送别佳品。
清代画家方薰认为,用笔的神妙,就在于有虚有实,所谓“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诗画道理相同。此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别情,充满了军威,写出了胜利,取得了情景和谐,韵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以叙事的方式,交待友人远出的原因和形势,描绘出一幅君王为歼敌派将出征、书记随主帅即将远行的景致。友人从军远征,自然要说到行军战斗的事情,诗人却用烘托气氛的办法,从侧面来写出送别的题旨,升华主题,使得诗歌条理分明,富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君王”与“书记“、“行”与“远”的对举,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称赞和羡慕之情,也暗含诗人殷勤送别之情,也表现出诗人想建功立业的寄望。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以写景的方式,紧接上文,描绘出一幅饯别的帐蓬连绵不断、从宫阙直伸延到河边的景致。诗人以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使得结构显得严谨,写出征时热烈隆重的饯别场面和威严雄壮的军容。“连”、“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自然,可谓一字传神,觥筹交错中,使得出征和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
“旌旃朝朔气,茄吹夜边声”写诗人想象奔赴战场后的情景:旌旗在晨光下迎着朔风招展,笳声在月色里放声长鸣,响彻边城。“朝”、“朔气”、“吹”、“边声”,富有烘云托月之意,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豪气四溢、志兴翻飞的气势,流露出军营严肃、高昂的士气和战场的悲壮气氛,侧面夸赞行军和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寓出诗人对此次战争必胜信念的情愫。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描绘出一幅友人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待到北疆秋风劲吹之日传来平定的捷报的景致。诗人虽然没有把杀敌的情况加以叙述,却把友人那种飘逸豪放的气度、扬眉剑出鞘的神情,活灵活现,洋溢着诗人寄托着对朋友的希望和鼓励。诗人将饯行离别和抒怀融为一体,情意深长而又志气干云,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又衬写了包括友人在内的将士们的无畏精神。“坐觉”、“扫”、“平”,突显出诗人对友人的勉励,表现出对友人才华的信任和王师必胜的信心。
此诗借助驰骋想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沙场剪影。开头四句,诗人实写眼前的送别。后面四句,诗人超越空间的限制,写想象中的边塞恶劣的气候环境,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荒寒悲凉的景象,烘托出浓烈的战争气氛。此诗虚实相照,机趣盎然,格调古朴苍劲,音韵铿锵流转,写得言简意赅又不失笔调豪放,回肠荡气又不失痛快淋漓,没有悲悲切切的话语,而是充满着胜利的信心和令人鼓舞的力量。诗中着重描写友人到前线稳坐中军、运筹帷幄的威武风姿,祝颂之意即暗含其中,这样来写送别,生面别开。
篇4:送崔融,送崔融戴叔伦,送崔融的意思,送崔融赏析
送崔融,送崔融戴叔伦,送崔融的意思,送崔融赏析 -诗词大全
送崔融作者:戴叔伦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王者应无敌,天兵动远征。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
夜月边尘影,秋风陇水声。陈琳能草檄,含笑出长平。
篇5:送崔融原文及赏析
送崔融原文及赏析
原文: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你作为书记官也奉命随行。
饯别的酒宴规模十分盛大,雄壮的军威轰动整个洛城。
军旗在早晨的寒气中飘扬,胡笳在夜晚的边境上传鸣。
你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北方的边境秋天就能平定。
注释
崔(cuī)融(róng):杜审言的友人,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历城)人,唐文学家,时任节度使书记官,与杜审言有深交。
行出将:将要派遣大将出征。
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
祖帐(zhàng):为送别行人在路上设的酒宴帷帐。
连河阙(quē):从京城连续到黄河边。阙,宫殿。指京城。
军麾(huī):军旗,这里代指军队。
洛(luò)城:洛阳城。
旌(jīng)旃(zhān):旗帜、军旗。
朔(shuò)气:北方寒冷的空气。
笳(jiā):即胡笳。一种管乐器,汉魏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军营中常用作号令。
边声:边界上的警报声。
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烟尘:古时边境有敌入侵,便举火焚烟报警,这里指战事。
古北:指北方边境。
鉴赏 清代画家方薰认为,用笔的神妙,就在于有虚有实,所谓“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诗画道理相同。此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别情,充满了军威,写出了胜利,取得了情景和谐,韵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以叙事的方式,交待友人远出的原因和形势,描绘出一幅君王为歼敌派将出征、书记随主帅即将远行的景致。友人从军远征,自然要说到行军战斗的事情,诗人却用烘托气氛的办法,从侧面来写出送别的题旨,升华主题,使得诗歌条理分明,富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君王”与“书记”、“行”与“远”的对举,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称赞和羡慕之情,也暗含诗人殷勤送别之情,也表现出诗人想建功立业的寄望。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以写景的方式,紧接上文,描绘出一幅饯别的帐蓬连绵不断、从宫阙直伸延到河边的景致。诗人以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使得结构显得严谨,写出征时热烈隆重的饯别场面和威严雄壮的军容。“连”、“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自然,可谓一字传神,觥筹交错中,使得出征和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
“旌旃朝朔气,茄吹夜边声”写诗人想象奔赴战场后的情景:旌旗在晨光下迎着朔风招展,笳声在月色里放声长鸣,响彻边城。“朝”、“朔气”、“吹”、“边声”,富有烘云托月之意,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豪气四溢、志兴翻飞的气势,流露出军营严肃、高昂的士气和战场的悲壮气氛,侧面夸赞行军和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寓出诗人对此次战争必胜信念的`情愫。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描绘出一幅友人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待到北疆秋风劲吹之日传来平定的捷报的景致。诗人虽然没有把杀敌的情况加以叙述,却把友人那种飘逸豪放的气度、扬眉剑出鞘的神情,活灵活现,洋溢着诗人寄托着对朋友的希望和鼓励。诗人将饯行离别和抒怀融为一体,情意深长而又志气干云,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又衬写了包括友人在内的将士们的无畏精神。“坐觉”、“扫”、“平”,突显出诗人对友人的勉励,表现出对友人才华的信任和王师必胜的信心。
此诗借助驰骋想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沙场剪影。开头四句,诗人实写眼前的送别。后面四句,诗人超越空间的限制,写想象中的边塞恶劣的气候环境,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荒寒悲凉的景象,烘托出浓烈的战争气氛。此诗虚实相照,机趣盎然,格调古朴苍劲,音韵铿锵流转,写得言简意赅又不失笔调豪放,回肠荡气又不失痛快淋漓,没有悲悲切切的话语,而是充满着胜利的信心和令人鼓舞的力量。诗中着重描写友人到前线稳坐中军、运筹帷幄的威武风姿,祝颂之意即暗含其中,这样来写送别,生面别开。
篇6:送崔融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翻译
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
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
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
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注释
金天:秋天。秋季于五行属金,金色白又为白帝,万物收藏主肃杀。
肃杀:使万物凋萎。
白露:节气名。是秋季中的第三个节气。
专征:指将帅受皇帝之命全权指挥军队进行讨伐。
王师:王者之师,对本国政府军的美称。
乐战:好战。
之子:指崔融。
佳兵:本指锐利的武器,这里指乐战好杀。
海气:指渤海的寒气。
南部:这里指东北契丹族叛乱南侵的部落。
边风:北方边境的寒风。
北平:北平郡,这里指北方边疆地区。
卢龙塞:即今河北省遵化县内的喜峰口,是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
归邀:回来后邀取、希图。麟(lín)
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这里借指对功勋的表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这一年,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攻陷营州。唐王朝于是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以备契丹。崔融时任著作佐郎,以掌书记身份随武三思出征。陈子昂写下此诗,对崔融进行劝诫。
赏析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跃然纸上。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五、六两句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末二句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诗人用卢龙塞和麟阁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时,轻启战争。垂拱三年(687),凿山开道,袭击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眼下,孙、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大举叛乱,烧杀掳掠,贻害河北人民。因此,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气,后来自己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迎得武则天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实际上是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表现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
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词句铿锵,撼动人心,正如元方回《瀛奎律髓》评陈子昂的律诗:“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
篇7:送崔融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译文
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
朝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
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
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注释
著作佐郎:官名,属中书指,为编修国史之任。崔融:作者好友,当时崔融以著作佐郎的官衔掌书记,随军东征。梁王:即武三思,武则天之侄。
金天:秋天。秋季于五行属金,金色白又为白帝,万物收藏主肃杀。肃杀:使万物凋萎。
白露:节气名。是秋季中的第三个节气。专征:指将帅受皇帝之命全权指挥军队进行讨伐。
王师:王者之师,对本国政府军的美称。乐战:好战。
之子:指崔融。《诗经·小雅·鸿雁》:“之子于征”。佳兵:本指锐利的武器,这里指乐战好杀。
海气:指渤海的寒气。南时:这里指东北契丹族叛乱南侵的时落。
边风:北方边境的寒风。北平:北平郡,这里指北方边疆地区。
卢龙塞:即今河北指遵化县内的喜峰口,是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
归邀:回来后邀取、希图。麟(lín)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这里借指对功勋的表彰。
赏析: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这一年,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攻陷营州。唐王朝于是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以备契丹。崔融时任著作佐郎,以掌书记身份随武三思出征。陈子昂写下此诗,对崔融进行劝诫。
篇8:赠崔融二十韵,赠崔融二十韵杜审言,赠崔融二十韵的意思,赠崔融二十韵赏析
赠崔融二十韵,赠崔融二十韵杜审言,赠崔融二十韵的意思,赠崔融二十韵赏析 -诗词大全
赠崔融二十韵作者:杜审言 朝代:唐 体裁:五排 十年俱薄宦,万里各他方。
云天断书札,风土异炎凉。
太息幽兰紫,劳歌奇树黄。
日疑怀叔度,夜似忆真长。
北使从江表,东归在洛阳。
相逢慰畴昔,相对叙存亡。
草深穷巷毁,竹尽故园荒。
雅节君弥固,衰颜余自伤。
人事盈虚改,交游宠辱妨。
雀罗争去翟,鹤氅竞寻王。
思极欢娱至,朋情讵可忘。
琴樽横宴席,岩谷卧词场。
连骑追佳赏,城中及路旁。
三川宿雨霁,四月晚花芳。
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後堂。
兴酣鸲鹆舞,言洽凤凰翔。
高选俄迁职,严程已饬装。
抚躬衔道义,携手恋辉光。
玉振先推美,金铭旧所防。
勿嗟离别易,行役共时康。
★ 暗恋不得的诗句
★ 优美暗恋诗句
★ 沙漠的唯美句子
【送崔融,送崔融杜审言,送崔融的意思,送崔融赏析(合集8篇)】相关文章:
清明节的古诗文2022-08-09
表示离别伤感的诗句2024-03-27
描写沙漠的经典名言2023-04-09
表示爱情惆怅的诗句2022-11-24
表达失落惆怅的诗句2023-01-11
《登襄阳城》杜审言唐诗2022-04-29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作杜审言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作杜审言诗杜审言,和2022-05-08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原文翻译与赏析2023-01-11
李峤《风》诗歌赏析2023-02-19
答宋之问,答宋之问司马承祯,答宋之问的意思,答宋之问赏析202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