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我珍爱的财富经典散文(共4篇)由网友“saili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藏书,我珍爱的财富经典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藏书,我珍爱的财富经典散文
藏书,我珍爱的财富经典散文
一直以来,我自认为我有两大财富:第一个是我儿子,他是我的“金不换”,第二个就是我的藏书,他是我的“不换金”。如果说家中有什么我钟爱的家具的话,那么书柜则当仁不让勇夺魁首。我非常喜欢我的书柜,因为他的肚肚里面包容了很多我爱不释手的藏书。我的书柜简单大方,从上至下共分六层,我把藏书按类别分层收纳,可以说每一层都饱含了我的喜爱与回忆。
我的藏书并不多,大至算来有300多本。我所谓的藏书并非是什么装帧考究或身价不菲的古籍,而仅仅是指我个人收藏并且喜爱的图书。因为我看书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固定,所以我的藏书大都不是硬皮封面的,这样携带起来比较方便。我的藏书中,一般文史类的图书都是正版,而纯小说类的图书则被盗版大军充斥,当然我反对不劳而获窃取他人成果的行径,但无奈囊中羞涩,又禁不住美文的诱惑,故而做了他人帮凶。
藏书虽不多却很杂,上至史记、汉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下至花鸟鱼虫的养殖及各系菜谱均陈列于柜中。因为兴趣爱好广泛,所以闲杂书等都有一席之地。我喜欢变换不同的书来看,上一本或许正捧着古文观止咬文嚼字的品读,下一本没准则换成齐白石的花鸟鱼虫养养眼静静神;刚读完了福尔摩斯探案集,紧随其后的也许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感觉这样变换着阅读,一来可以歇歇有些紧张的神经(本人看书入戏很深),二来可以延长对不同事物持续的喜爱,所以我看书都是随性而发,毫无规律且不受任何束缚。
我的藏书雅俗共赏,既有颇具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修身养性的菜根谭,又有缠绵悱恻的琼瑶式爱情;既有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檀香的刑等有深度有内涵的`小说,又有充分展现江湖豪情,集中国侠义小说精髓的无冕之王——金庸式武侠小说;既有内心坚强高尚、历经磨难终于收获爱情的简爱,又有充斥着阴谋贪婪、及复仇火焰的基督山伯爵。我始终认为一本书好与不好,并不在于某一个人的评价,甚至某一些人的评价,而在于时间的检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如若百年之后仍有读者品读玩味,那么写这本书的人无疑就是成功的。
若是将我的藏书按类别来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八类:第一类历史性书籍,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这类书比较有收藏价值,值得多次的阅读鉴赏,开卷有益,除了增长知识还能教会人如何思考。第二类古典名著,除了众所周知的四大名著之外,还包括隋唐演义、说岳全传、薛刚反唐等,这类书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不但增加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可以作为历史性书籍有益的补充,还能将我们的眼界扩大,博古而通今。第三类现代小说,如白鹿原、秦腔、尘埃落定、将军吟、鬼吹灯、玉观音、武侠小说等,这是我常看的一类,因为都是白话文,看着轻松惬意,只要循着故事情节追下去即可,不必因为某些生僻字而绞尽脑汁的冥想,遇到精彩桥段废寝忘食也是有的,吸引人是喜爱他们的重要理由。第四类散文集,如梁实秋散文、沈从文散文、林语堂散文、朱自清散文等,这些书都是根据散文名家若干短小精干的散文名篇整理收录的,这些散文或隽永或幽默或清新或朴实,读之犹如品茗,沁人心脾。第五类人物传记,如曾国藩、胡雪岩转、林徽因传、巴乔自传等,我看人物传记只凭喜好绝不跟风,不会因为时下谁最炙手可热而一拥而上,所以经常是某本传记过了时,我才想起应该买来一读。第六类外国文学,如呼啸山庄、飘、傲慢与偏见、荆棘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读高中的时候曾一度痴迷上了外国名著,他让我接触了不同的思想与思维模式,更将我的眼界扩大至南半球与大西洋,使我顿悟,原来在地球的那一头还有这样奇妙的事情发生,他总能给我带来惊喜。第七类少儿文学,如窗边的小豆豆、小王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及一些精美的童话绘本,可以说这类书纯粹是因为有了儿子才添置的,可当我真正看进去的时候却发现他竟然也魅力无穷,尤其是那些精美的绘本,不仅有优美的文字,更有充满想象力与艺术感染力的绘画,使人看着赏心悦目。难得的是儿子也喜欢这些绘本,这才是让我欣慰的事情。第八类生活类图书,如家常菜菜谱、绘画入门、化妆技巧、鲜花养殖、地图手册等,这类书我一般不常读,只在需要时拿来一用,他们却始终占据书柜的一隅,默默无闻又毫无怨言,让我想起来有些惭愧,好像对他们少了一些关怀。好在他们都知道我是一个喜新不厌旧的人,即使书柜增加了新的伙伴,他们的位置仍旧悍然不动。
我喜欢看书,也喜欢购书。如果说看书是一种享受,那么购书就是一个发现“财宝”的过程,尤其在不起眼的书摊,发现了一本心仪已久的图书,那真如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般惊喜,将其拿下必然是不二的选择。不知何时我忽然发现自己购书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看书的速度,一些让人心痒难耐的书购买后却苦于无暇翻看,这让我时常感叹为什么一天才有24小时?!鲁迅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为遵循先人足迹,我的提包里总是安放一本书,候车时等人时总会拿来翻看,我的很多藏书都是在这散碎的时间里阅读完的,粗粗算来一年的时间,我能阅读的书籍也就十几本,书柜里仍有三分之一的藏书尚未开启,我感觉这个比例有扩大的趋势,这让我颇感无奈。
我书柜的容量已是捉襟见肘,早已横看成岭侧成峰,餐厅和卧室成了备选之地,每次买来新书之时,少不得一番东挪西藏,整理书籍也是一件头疼之事。知识就是财富,财富多了竟也发愁如何安放,但无论如何局促,我是舍不得散财的。想想自己百年之后,能留给儿子什么呢?除了可怜的一点现金,恐怕就是这无处安放的藏书了,或许再加上一句遗嘱:这是我的全部藏书,希望你喜欢并且发扬光大!
篇2:我的财富散文
我的财富散文
我家住在一个偏远的山村,而这个山村又是家乡赶集赴会的中心。我高中毕业在家门口开了一个酿皮小饭馆,每天除了成本费还能挣三四块钱,这对于一个山村女孩来说已相当不错了。
每年重阳节,家乡举办传统的跑马会,邻近乡镇的人们早早地聚在村中的赛场上,也引来了爱热闹的城里人,我的小酿皮馆生意可热闹了。有一天拾掇饭馆时,我捡到被不知名顾客遗忘的一本《读者文摘》,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书,于是便好奇地翻起来。
书中的《一碗清汤荞麦面》深深地吸引了我。第一遍读完了,脑海中出现了娘儿仨由共吃一碗饭到后来一人一碗的画面;第二遍读完了,读出了老板的慈善和老板每次多加一把荞麦面给那位母亲还清债的勇气和动力,文章太吸引人了;我又读了一遍,然而这次的感觉和前两次的完全不同,我读懂了老板生意兴隆和回头顾客不绝的生意经。
我拜《一碗清汤荞麦面》中的“老板”为师,改变了我的经营方式。
酿皮是西北的特有小吃,酿皮的风味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有的人顿顿吃酿皮,久吃不愿换口味。山里人家的生活困难,酿皮是孩子最馋的食物,父母难得给五角钱尝个鲜,我由原来一个大碟改为两小碟,价格由五毛变为二毛五,或一个鸡蛋一碟,这样招来了小顾客,有的小孩隔三见五就来一回,一个月下来,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那本《读者文摘》被识字的顾客翻成稀巴烂。
有好几次,我看见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一进门先望一望桌上,然后疑惑地望望我后才坐下来吃酿皮。我感到奇怪,终于发问了:“还有什么事吗?”他才怯怯地说:“大姐,你还有《读者文摘》吗?我为了看书才来吃酿皮的。”我呆住了,虽然我很喜欢那本《读者文摘》,但没奢望过再得到一本,因为在这近乎封闭且邮路不通的山村里是根本买不到它的',想不到他是为了看书才来吃酿皮的!我不忍心让他失望,说:“再过一星期你来吧,到那时会有的。”
我决定走一趟县城,多买几本《读者文摘》过过书瘾。翻山越岭,走了整整五个小时的山路才见到公路,又坐了一个小时的班车终于到了县城。算我走运,在一个小邮亭买到了上个月仅剩的一本和刚到的当月的一本,我怯怯地问:“有以前的《读者文摘》吗?”他瞪了我一眼后说:“这是抢手货,书一到很快就卖完了,要买,到旧书摊上看去。”我环视四周,那些妖艳的书皮里包着的没有我中意的书,于是我又不辞辛苦,去找旧书摊了。
在一个商店门口旁的旮旯里我看见了旧书摊,快步地走了过去。卖书的老者喊道:“要书吗?姑娘,这是最流行的《几度夕阳红》,琼瑶的。”我没理会,突然,我发现了几本捋了角的《读者文摘》,一本是八五年的,两本是八六年的,还有四本是八八年的,我不假思索地全装进包内付了钱就走了。”“我把买来的书全摆在酿皮馆的小桌上,我的顾客越来越多,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兴隆。
我听人说,抽烟上瘾后,一天不抽便茶饭不思,像丢了魂似的。我不知道抽烟上瘾是什么滋味,但我知道不看《读者文摘》是什么滋味。
为了月月能得到《读者文摘》,我不怕翻山越岭,不怕满身疲惫满身灰尘,不怕脚起泡腿发软,五小时的山路算得了什么?我得到了它就得到了有形和无形的财富。
篇3:在书摊上看到了我的藏书散文
在书摊上看到了我的藏书散文
今天休息,本不想写什么,到医院看看病人,回家看会儿书,再去接放学的儿子。
吃过早饭便到医院去看病人,见病人没什么事儿,我就往回来。还没到书摊,我就迈不动步了,鼻端似乎有种书香的气息在萦绕。我急急忙忙地躲过车流,穿过马路直奔书摊,就连脚脖子的疼也忘记了。
好久没买书了,先看看有没有我喜欢的书。两个书摊并排摆着,只是书皮儿就看得我眼花缭乱。仔细看来,没有我想看的。再仔细收索了半晌,我的眼睛一亮,一本书上的几个字映进了我的眼里――《雍正皇帝》(中),是二月河先生的作品,王瑞人先生改写的。我心中大喜,这不就是我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的书吗!
这是一套上、中、下三本的长篇巨著,全套定价58.00元。是11月,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发行的。一发现,我就买了回来,现在已经有些年了。买回后,我还没来得及看,就被人借走了,可还回来的只是上、下两册,中册――不见了。剩下的两册保存的还算可以,没有破损,但让人一看就是旧书了。我保管书可不这样,看书时都是小心翼翼的,很怕弄破哪儿。旧了还不算什么,不管咋地,还有玩意儿在这。可只有两头没有中间我怎么看?既看不下去,也看不明白。没办法,我只好将剩下这两本书放到书箱子的底部,只有耐心地等待借我书的那位先生,把书的中册给我送回来了。可到现在,我也想不起是那位先生借了我的书了。
我的眼里,这本书在书摊上无疑就是一颗明珠。很怕别人跟我抢,急不可耐地伸手就把书抓在手中。一看,心中咯噔一下,这还叫书吗。书封皮伤痕累累,纸条、胶布、透明胶布横七竖八地捆绑在书皮的四处。翻开再看,每页的边缘都卷了起来,有的有缺口,有的角儿被撕掉。内页传出一股油腻混气味儿,只见书页上有很多油渍,把书页染成了褐色。这褐色的图案,就像是婴儿尿在尿布上的“地图”,很不规则。难道看这本书的人是掂大马勺的,在不就是磨剪子戗菜刀的。要不这书怎会被弄成这样呢。
“这书怎么弄成这样?”看书被弄成这样,我心疼地问书摊主人。
“不知道。”书摊主人不情愿地回道。
“这书不是你的吗?”我又问。
“不是我的,是别人到这来卖给我,我说不要,他就白给我了。”书摊主人虽然不太愿意,但看在我是他的老顾客,也就回答了我。
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有着非常大的贡献。我认为,不爱护书,就等于亵渎圣人,亵渎文化,亵渎知识。
看着书被弄成这样,我的心感觉在抽动。
“怎么能把书给弄成这样呢?”我生气地自言自语着。
“又不是我整的,你看看,扉页上有名章。”见我埋怨,书摊主人也有些生气地对我说。
我急忙翻开书的`扉页仔细一看,果然有一个暗红色的名章。怎么这么眼熟?啊!这不是我的篆刻名章吗?
我此时此刻的感觉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时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我在脑子里极力地搜着,到底是那位先生借了我的书,又送给了书摊主人?没有结果。
“这本书是谁给你的?”我又问书摊主人。
“这你就别问了。”书摊主人冷着脸说。
“多少钱?我买。”我问。
“十五。”书摊主人回答。
“这书都破这样了,能不能便宜点儿?”我又问。
“就十块了,少了不卖。”
“再少点儿不行吗?”
“这就够少的了,要买就买,你不买别人还买呢。”
我掏出十元钱,把我收藏的书给买回来。脑子里一片乱七八糟的,怎么到的家,我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我翻了好半天,找出了另两本书。把刚买回来书往两本书中一夹,我的鼻子差点没给气歪了。谁会看得出这三本书是一套的呢?简直是“一朵牛粪,插在了鲜花上”。
我的脑子什么也想不起来,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找到借我的书,再把我的书送给书摊的那位先生。然后请他到饭店喝一顿儿,感谢他把我的书保留了下来。虽然我再次买回来的这本书,受到了应有的磨砺与历练,但它们总算是团圆了。
篇4:我家的财富散文
我家的财富散文
我们家宽敞的走廊上放着几盆不起眼的花草,母亲细心地养护它们,宛如自己的孩子。我每每看到母亲把它们搬来搬去,心里暖暖的;又每每看到这些普通的生命熬过严寒酷暑,终于枝繁叶茂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母亲其人,对母亲的感叹便油然而生。
1997年的阳春三月陪姐姐从医院回家的路上,看到一株桂花树光秃秃地兀立着,而它周围的同伴早已披上新装,绿叶成荫了。我很伤感地伸出手去抚摸它。“呀!”我惊喜地叫出来,“多么不可思议!”连病弱的姐姐也被感染,露出会心的笑。我们看到,在它黑黝黝的枝干上正探头探脑地钻出无数的芽!于是,我想到母亲,母亲的善良,母亲的坚忍,母亲对生活的信心,母亲面临灾难时的大无畏,它们第一次撞击了我的心灵。
母亲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
母亲年少时,在离家很远的学校读书,常常饥肠辘辘。尽管这样,有一次母亲还是毫不吝啬地把身上仅有的一块钱给了比她更困难的同乡学长。多年后,早已儿女成行老学长对着我们一群小儿女讲起“一块钱”时,依然情深意长。在我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候,对这“一块钱”是不屑的,然而,随着年岁渐长,世情渐薄,我不再轻视它所包含的友情。
母亲自幼父母双亡,上高中时和她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母亲的“大学梦”随之破灭,孤苦零丁、无依无靠的母亲嫁给了父亲,天南地北的两个孤儿走到一起,白手营造走一个家。在乡间简陋的蜗居里,我们兄弟姐妹四从相继出世,父亲在外地工作,照顾不到家里,四个年幼的孩子,全靠母亲一个人呵护,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
1969年,我们举家回到巢北老家,我对老家最深刻的记忆是:老家发大水,父亲挑着一担稻箩,一只里面坐着我,一只里面坐着弟弟,好多好多的水,我害怕得一直在哭。在老家,父亲继续当他的穷教师,母亲当起了挣工份的代课教师,父亲一个人微薄的工资根本维持不了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亲心一横将家里唯一的一床像样的被絮拆了,重新弹过,用来纺纱织布卖钱。母亲不会纺纱,白天怕人家看了笑话,就晚上偷着学,纺得胳膊都肿了。母亲用纺纱织布卖的`钱买了一架旧缝纫机、一本裁剪书,学着做衣服。我们家的这台缝纫机也不知有多少年头了,一转起来,就像开着一台拖拉机一样响,那年头,我们家的拖拉机一响,就有人来“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了,母亲只好晚上做。母亲好强,要面子,宁愿关起门来带着我们在家喝米糊,吃咸菜也不肯开口向别人借,我们四个孩子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穿过补补挂挂的衣服,母亲总是忙着将大衣服改小,旧衣服翻新。我们的衣服和鞋子及我姑姑家三个孩子的鞋子都是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制的,每天晚上母亲都要在灯下忙到鸡叫才去睡觉。即便是这样,母亲也没有忘记对我们的品德教育。
有一年冬天,九岁的姐姐在水塘边淘米时捡到一个鹅蛋,一个鹅蛋在那个岁月里有多么的了不起,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出来的,小姑娘兴高采烈地拿回家给母亲,母亲见了很严肃让姐姐从哪儿捡来就送回哪儿去,姐姐很委屈,母亲的理由是:只要不是自家的东西就不能拿。姐姐只得把这只无主的鹅蛋送回原处。母亲的这一举动成为老家人的茶余饭后的笑话,也成为老家人夸母亲好的理由之一。母亲清高如此,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人生。
回老家的第二年,先后是我患肝炎、哥哥患肾炎、母亲患阑尾炎。父亲在离家较远的镇中学教书,不能天天回家,母亲拖着虚弱的身体料理四个孩子的饮食起居。为了不失去代课教师的工作,刀口还没有愈合的母亲就坐在教室里上课。母亲本来就柔弱的身体更加不好了,贫病交加的日子,接二连三的灾难没有打垮母亲,母亲挺直腰板,用她瘦削的肩膀为我们遮挡起一片没有塌陷的天空。
我和母亲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妈,那时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差一点得了神经病。总是不停地劝自己慢慢来,总会好起来的。”
是的,总会“好起来”的。母亲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度过了老家炼狱般的五年。
五年过去了,我们相继长大。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比较好的读书环境,父亲和母亲决定离开上学不便的老家,离开老家那天中午,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坐在船舱里,吃着美味的湖水煮湖鱼,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不知有多开心,哪里明白父母的无可奈何。我们这六口之家,就像一只小船,父亲母亲就是那劈波斩浪,抵挡八面风雨的摇橹人。
斗转星移,我们这条漂泊的小船终于有了自己宁静的港湾。退休后的母亲安详而知足,忙里忙外忙个不停,辛苦了大半辈子,是到了含饴弄孙,享清福的时候了,然而意想不到的是,97年,一向身体健康的姐姐回家看病,竟然被确诊为尿毒症,生命危在旦,这从天而降的打击一下子击得母亲摇摇欲坠。为了省钱,母亲绝然地坚持一个人在上海陪姐姐住院。在姐姐病危的五天五夜里,母亲独自一人经受着生离死别的痛苦;在姐姐昏迷不醒的日日夜夜,我们都不知道,年届花甲的母亲经受着怎样的煎熬,不眠不休的母亲又有着多少无处诉说的伤心。母亲回来后,我清洗她的衣物,忍不住伤心痛哭。母亲高度近视,从未出过远门,我不知道她是怎样上的长途夜班汽车;母亲一生清洁成性,我不知道同车的人吐了她从头到脚一身污秽时,她在怎样遭罪!
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伤心的母亲对父亲讲,他们要健康地活着,多活一天就能多照顾姐姐一天。从姐姐生病到姐姐去世的八年内,为了让姐姐有足够的营养,母亲总是想方设法地把菜做得可口,保证姐姐有胃口吃得好,吃得健康。听人说,鸡血、鸽子血吃了补血,从前从不敢杀生的母亲不知杀了多少只鸡闷了多少只鸽子,母亲说只要姐姐能活得更久些,她不怕死后下地狱。
母亲无限的爱没有能挽留住姐姐,白发人送黑发人,母亲的悲伤没有言语能表达,但是母亲没有倒下去,母亲再一次从痛苦中走出来,并把它踩在脚下。母亲说她不能倒下去,她要照顾父亲,她不能让孩子们的工作受影响。母亲有条不紊地生活,镇定自若地照顾父亲,关心我们,养花种草。
母亲的大无畏,母亲的坚强一次又一次地撞击了我们的心灵;母亲的镇定和对生活的信念给了我们一家人战胜一切的勇气。
我们有足够的信心面对未来的日子。
★ 读尽自藏书散文
★ 读书的总结报告
★ 书与我散文
【藏书,我珍爱的财富经典散文(共4篇)】相关文章:
《文化苦旅》读后心得体会短文2022-11-01
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演讲稿2022-04-30
书香校园活动策划2023-04-10
4.23世界读书日的活动方案2022-11-10
高三散文800字:远方,风雨兼程2022-09-18
关于感恩教师节文字素材2023-07-23
800字高中话题作文2022-04-29
生活的艺术初二作文2023-03-04
三国演义10000字读后感2024-02-07
书香校园教师读书计划20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