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时间:2023-09-08 08:36:1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精选13篇)由网友“罗文姬女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 要:“学习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作出的具体规定。由此,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阅读理念,指导学生选取适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成为当下之需。

关键词:课外阅读 方法指导 能力提高

一、转变思想,确立正确的阅读理念

师生必须弄清课外阅读对于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个人语文素养、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辩证地看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加强课外阅读教学,不仅符合新课标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精神落实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拉近距离,熟悉课外阅读的'具体特征

1、自由灵活性。时间上,不受课内一节45分钟的限制,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地点上,不受教室课桌的限制,可以在家中、在宿舍、在乡间的小路上;内容上,可读文学作品,也可读自然、社会科学作品等。

2、自主探究性。在课外阅读时间里,读者对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形式等拥有自主选择权。

3、合作交流性。阅读既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又颇具合作性。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合作交流的形式共同解答存在的疑难问题。

三、因人而宜,指导学生选取适合的阅读方法

一篇文章,涉及到的读点不外乎标题、作者、体裁、内容、结构、语言、写作手法及表现手法等,教师可帮助学生设置相应的阅读方法,供学生课外阅读时选用。这儿,试举笔者运用的“五‘读’俱全品文章”法略作说明。此方法的环节进展顺序为:初读——细读——品读——归读——反读。整体环节的第一个为“初读”,又称速读,指刚刚接触一篇文章时的浏览阅读环节。此环节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结构,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大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是“细读”,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学生弄清文章的体裁,掌握字词,明晰文章段落以及各段落主要内容,基本弄清文章行文思路。

接下来是“品读”环节,此环节又叫做“研读”,是指对文章中涉及的具体要点知识,尤其是中考试题中出题频率较高的“考点”,进行系统梳理,认真研讨,掌握结论。阅读的第四步叫“归读”,要求学生一边读文章,一边总结所了解的知识,归纳整体阅读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形成个案。最后一个环节是“反读”,指学生通过思考、质疑、交流、反思等程序,对文中涉及的人物、事理、情感等进行拓展分析,从多个角度回扣文章主题,加深对阅读文章的印象,最后做好读书笔记。此种方法独立性很强,非常适合学生课外阅读。

四、广开渠道,拓宽课外读物来源

1、在购买上动脑筋。学校发出倡议,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发动学生利用双休时间,或去县城新华书店购买,或到学校驻地的小书店购买,或利用大集日选派学生代表到集市书报地摊上选购。

2、在租借上作文章。我们倡导“书非借不能读”精神,班主任老师带领全班同学采取积极的形式,向学校领导提出要求,以最大量从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或到学校驻地小书店租赁图书,或到当地政府机关部门筹借闲置图书。

3、在图书制作上下功夫。学生写作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这方面派上了用场。可以做出规定:每学期每名学生整理、结集属于自己的作品,内容为本学期写作训练以外的作品;班级每个小组每周出版传阅手抄报;结合综合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改研发,按类别分类整理相关材料;发动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定期回家上网查资料,返校后由创作兴趣小组整理编辑结集。

五、建章立制,讲求课外阅读的实效

1、将课外阅读活动纳入正常教学计划中,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和目标,将课外阅读课固定于课程表中,规定课外阅读活动时间的周课时数。

2、开放图书室,建立流动书吧,及时从书店购买新鲜图书充实学生的阅读书库,达到班级学生人手课外读物掌握的最低标准数。

3、班级建立课外阅读图书站,每班推选自己的课外阅读指导小组,各小组制定自己的活动计划,学生人人有课外读书笔记。

4、给学生留足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考虑学生在时间、地点、心情等方面的实际,或竞赛、或开例会、或办壁报等,采用不同形式,调集各种方法,运作活动形成气候。

伴随着华夏大地素质教育之风的爱抚、神州八方能力培养之雨的滋润,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状况有了良好的改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同样会变得很好,到时,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思考、分析、探究、赏析等能力便会得到迅速、全面的提升。

篇2: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作者/ 钱文佳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激发兴趣,打开通道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小学生模仿力强,具有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所以,我常肯利用课前5分钟和周五的阅读课给他们讲一些古今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显然是不能低估的。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首先要做热衷读书的表率。每周五的阅读课,我都会提前做好准备,把想推荐给孩子读的书带到班上,先有声有色地读上一段,并从中挑一个有趣的能较好地激起他们阅读期待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觉得老师读的书很有趣,再水到渠成地把书推荐给他们。这时,很多孩子便会争相跟我借阅,并以借到老师的书为荣。

其次,因为深知儿童好胜心较强,我还采用向学生借书的做法,让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书借给老师读。这时孩子们往往表现得非常踊跃,就连班上语文成绩一向落后、少言寡语的同学也争着把书借给老师。一旦我借了他的书,孩子脸上就会写满自豪。当然,借了学生的书后,我必定会认真阅读,并挑其中精彩的章节在班上朗读,讲讲自己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其实,这也是在无形中为孩子们做好榜样,因为孩子们会渐渐感觉到,老师借我的书读得那么认真,我借别人的书也要认真读。

二、指导方法,由辅到放

在组织课外阅读时,我十分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是教会学生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例如阅读童话寓言时,如何抓住情节道理;阅读神话故事时,如何透过那些充满神奇色彩的情节去感受神的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阅读写人文章时,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情及内心理解人物形象;阅读写事文章时,如何把握前因后果,弄清事情的经过,并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等等。

其次是对选文方法的指导。读一本好书,等于和高尚的人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对所读图书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孩子的阅读方向及阅读品位。我主要从六个方面来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一是选择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报,特别是利用好人手一份的《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二是选择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三是选择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四是根据节选的课文选择原文;五是选择与习作练笔有关的`文章;六是选择内容健康、深浅适度的其他读物。

最后是对阅读习惯的指导,结合我班实际,我主要进行四种习惯的培养:一是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阅读时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二是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边读边作记号、批语或写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三是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读书计划,每天的课外阅读不少于多少时间。最后是讲究阅读习惯,如注意姿势、与书本的距离等。

三、衔接课堂,厚积薄发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阅读的东西越多,则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的智力背景就越广阔。”因此,课外阅读最终要与课堂衔接,才能巩固阅读成果,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那么,如何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链接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引导学生围绕单元课文编排的主题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 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走进名著”为主题,我们在带领学生开展本单元课文内容学习的同时,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阅读诸如《西游记》《水浒传》《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等课外读物,向教材中同类文章扩展或向相关联的内容延伸。如学习《嫦娥奔月》之后,我就向学生推荐《希腊神话故事》。在教完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就给学生推荐了《呼兰河传》,教完了施耐庵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就向学生推荐了原著《水浒传》。这样做既延伸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更全面透彻地把握了节选课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促进,使课内外和谐衔接。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充分发挥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互补作用。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培源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篇3:探析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探析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 能力 培养

摘要: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的一种重要能力,这种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获取知识的速度和广度,因此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和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培养其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我认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通过名人名言激发阅读兴趣

名言能起到激励作用,名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平时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如高尔基、鲁迅、冰心等,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文学名著激发阅读兴趣

人类文明几千年的长河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作品。在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一批中外名著,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的载体。

3.通过活动体验激发阅读兴趣

如经常举办“读书心得征文评选”,选出佳作在校园橱窗中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

二、做好课外阅读的引导

如今的课外读物包罗万象,如何选择优秀且适合自己的书籍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主动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推荐。

1.课程参考书目类

这类书对学生的课内学习有直接的帮助,如各科学习指导书、学习方法指导书等。

2.科普读物类

科普读物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可以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它们可以激起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如《十万个为什么》《大自然探索》等等。

3.名人传记类

这些读物可以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知识读物

这类读物可以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实,如《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等。

5.经典名著类

古今中外的名著佳作,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其文学修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会课外阅读的方法

阅读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除了阅读实践以外,还要靠阅读技巧的准确把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抓好教材范文的学习借鉴,从范文中获得阅读的方法技巧。朗读、精读、略读、跳读等多种方法都必须有序地教给学生。学生可在阅读实践中自由选择、灵活运用。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一篇课外文章,摘抄出所读文章的妙句、佳段,写出读后的收获、感想。学生要合理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控制好自己的阅读时间,以免影响休息和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四、进行课外阅读检查和评价

有布置,就要有落实。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扬。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取书中的思想和知识营养,从而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王斌.提高课外阅读实效的几种方法,.

[2]王笃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002.

[3]李瑞芳.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究,.

篇4: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临泽县鸭暖学区华强小学   马艳玲

[摘要]:课外阅读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相当贫乏。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条件,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关键字]:课外阅读  现状  兴趣  方法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养成阅读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教学从教到不教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一旦形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了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它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丰富、规范语言,在广收博采中汲取养份;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见,课外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大语文教育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

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1、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2、没有时间读。教师、家长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3、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三、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面对这些现象学校、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1、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1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1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2、让学生有兴趣读。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3)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4)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讲、续写比赛;给童话添上插图。每学期期末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学生的兴趣。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2)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5:浅谈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贵州省瓮安县铜锣中学 徐国进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它可以增加人的知识积累、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情感,使人更能懂得求真、为善和求美。《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过分地侧重于一种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加上农村家长文化水平相对偏低,不知道看书的重要性,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对敌视的态度,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视为是浪费时间,使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课外阅读量少,从而导致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低,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动力,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而且,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能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有时,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有时让同学们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诵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想,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

三、教师要转变思想,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面世,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过去全堂讲的现象,教学设计要向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文、有利于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发挥更大的效果,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着眼全局,筛选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难点,教师要设置好坡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起指导和点拨作用,讲授的东西少了,学生占有的时间就更多了,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四、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进步,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因此,学生要广泛阅读一些他们本来应涉猎的好书,扩大阅读量,以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其阅读能力。当然,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中外名著、科幻读物、作文选、现当代少儿文学作品等,体裁多样,内容全面。授完新课,教师可以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文章给学生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环境等读物、安全防范知识、卫生保健知识。一句话,教师所推荐的读物要尽可能有多种类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总之,教师要处处让学生体验到阅读能力提高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时,会更坚持大量而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加上教师能够高度重视并努力探索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农村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篇6: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贵州省瓮安县铜锣中学 朱 玉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和运用性较强的学科。《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会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和写的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英语、说英语和用英语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呢?我认为,应结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常常盲目地追求课堂纪律。这样,就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和阻碍,打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农村学生的口语表达存在着心理障碍:他们怕自己说错而被人笑话,不敢开口或不愿开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尊重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保护好学生口语交际和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真正达到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效应,使学生将心里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在教学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涉及到学生熟悉的内容和生活,教师要把课堂作为学生口语表达的活动场所,让他们大胆地进行表达,从而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开辟英语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英语第二课堂的开辟,对农村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村英语教学的重大难题,一是没有语音室,二是没有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在校园内组织学生开辟英语角,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多种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用英语口语进行活动、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多接触、多领会英语口语表达,尽可能地把学生置于真实的英语交际情景中。教师可选择接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活动和会话题材(如问候、道别、祝贺、过生日、打电话、买东西等),不断改变英语口语表达的活动形式,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所见所闻进行自由交谈,展开交际活动。当学生积极参与口语训练时,教师要给予鼓励的目光;(教学论文 )如此,当英语交流取得成功或取得成效时,学生们的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开辟英语课外活动,能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三、转变教学模式,增强学习英语的趣味性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在组织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用英语来进行教学,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诱惑与悬念的语言进行教学,同时利用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把英语课堂带到英语表达的情景中。英语教师的责任是教英语,总是把汉语挂在嘴边,会使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先在脑海中把它转化为汉语,再去理解它的意思――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口语的发展。因此,英语教师要有很好的'能力素养、精湛的专业水平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用英语组织教学,创设用英语思维的环境,营造用英语交流的氛围。这样,经过英语教师的潜移默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让学生有开口实践的机会,并通过训练不断消化、吸收、运用和发展,彻底杜绝“哑巴英语”的现象。教师要以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推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创建一个适合其发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口语表达平台。

篇7: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他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当前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我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从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连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寻找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效绩的途径。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一)本次调查工选择了我所带的八年级三班四班的学生共计100人,,以确保抽样调查结果的合理、准确、科学、可信。

(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确定了“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调查表详见附件1),在问卷调查里,我主要从阅读内容、阅读范围、阅读时间、阅读目的、阅读途径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100名农村初中八年级学生接受调查,通过本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我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我对问卷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

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超过了其它类型的人数,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刊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或者为取得较好成绩,看一些教材辅导读物。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有55.08%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可见,学生阅读目的较为明确,对课外阅读持肯定态度,在“对自己的建议”一栏纷纷提出“希望自己多看课外书”。

(二)从阅读时间看

调查结果显示,42.1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5.02%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7.6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6.32%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老师的建议”一栏中提出要求老师少布置作业,多留些时间让他们看课外书,这一原因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有城市学生都是普遍存在的,虽是已实施了新教材,但新课程理念并未真正得以贯彻,学校为求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最终我们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

(三)从阅读途径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77.31%和77.81%,而通过租和网络获取阅读资源的仅仅占6.5%和6.31%。可见,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许多家庭很少给学生购买课外书籍,而城里学校都有阅览室、资料室、图书室,均有丰富的藏书,而农村初中虽也有这些设施但藏书很少,这造成学生的阅读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许多学生在“对家长的建议”一栏中希望家长能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能给自己多买课外书,对“学校的建议”则希望能购买一些名著或适合初中生阅读以及与时俱进的书籍。

(四)从阅读内容来看

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在师生交谈中,我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除童话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如罗曼.罗兰、海明威、莫泊桑,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四、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设良好阅读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校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全校师生会议上及家长会上,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黑板右侧或教室内写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在教室、走廊、楼梯等张贴古今中外的文学名家的画像;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团课,通过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书籍。

2、建立班级读书角,丰富阅读资源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较为滞后,许多学校图书室的藏书较少,学生家庭中的藏书量也极为有限,阅读资源匮乏,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读书角,图书的来源看可以让老师学生捐献,这样,创设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丰富了阅读资源。

3、组织系列活动,形成阅读浪潮

学校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励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浪潮。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拥有了想读书、爱读书的冲动,一旦拥有了这一课外阅读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真正体味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只有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欣赏性,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我们主要以单元为板块,在科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推荐同一主题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要想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能,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所谓“不懂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分门别类的记下来。

(2)建立学生阅读成长卡

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课内与课外阅读链接成长卡”,成长卡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档案”“课外书资料”“读书体会”三部分内容,在“读书体会”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本书中我认为最精彩的内容,2、最让我感动、最感兴趣的部分及原因,3、最让我喜欢的任务及原因,4、我的看法或感想等。

(3)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注重课外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必须把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实效。评价的内容极其方式都可以多种多样,并注重教师、学生自我及相互间评价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分削断目标达成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篇8: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一)本次调查工选择了我所带的八年级三班四班的学生共计100人,,以确保抽样调查结果的合理、准确、科学、可信。

(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确定了“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调查表详见附件1),在问卷调查里,我主要从阅读内容、阅读范围、阅读时间、阅读目的、阅读途径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100名农村初中八年级学生接受调查,通过本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我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我对问卷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

(二)从阅读时间看

调查结果显示,42.1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5.02%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7.6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6.32%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老师的建议”一栏中提出要求老师少布置作业,多留些时间让他们看课外书,这一原因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有城市学生都是普遍存在的,虽是已实施了新教材,但新课程理念并未真正得以贯彻,学校为求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最终我们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

(三)从阅读途径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77.31%和77.81%,而通过租和网络获取阅读资源的仅仅占6.5%和6.31%。可见,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许多家庭很少给学生购买课外书籍,而城里学校都有阅览室、资料室、图书室,均有丰富的藏书,而农村初中虽也有这些设施但藏书很少,这造成学生的阅读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许多学生在“对家长的建议”一栏中希望家长能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能给自己多买课外书,对“学校的建议”则希望能购买一些名著或适合初中生阅读以及与时俱进的书籍。

(四)从阅读内容来看

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在师生交谈中,我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除童话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如罗曼.罗兰、海明威、莫泊桑,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四、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设良好阅读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校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全校师生会议上及家长会上,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黑板右侧或教室内写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在教室、走廊、楼梯等张贴古今中外的文学名家的画像;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团课,通过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书籍。

2、建立班级读书角,丰富阅读资源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较为滞后,许多学校图书室的藏书较少,学生家庭中的藏书量也极为有限,阅读资源匮乏,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读书角,图书的来源看可以让老师学生捐献,这样,创设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丰富了阅读资源。

3、组织系列活动,形成阅读浪潮

学校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励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浪潮。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拥有了想读书、爱读书的冲动,一旦拥有了这一课外阅读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真正体味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只有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欣赏性,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我们主要以单元为板块,在科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推荐同一主题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要想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能,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所谓“不懂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分门别类的记下来。

(2)建立学生阅读成长卡

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课内与课外阅读链接成长卡”,成长卡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档案”“课外书资料”“读书体会”三部分内容,在“读书体会”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本书中我认为最精彩的内容,2、最让我感动、最感兴趣的部分及原因,3、最让我喜欢的任务及原因,4、我的看法或感想等。

(3)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注重课外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必须把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实效。评价的内容极其方式都可以多种多样,并注重教师、学生自我及相互间评价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分削断目标达成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篇9: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之浅见论文

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之浅见论文

新形势下的中考语文考试模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文能力的提升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息息相关的,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老师是分不开的。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感觉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魅力。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具有自己独有的教学魅力。而教师最重要的魅力就在于聪慧,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广泛涉猎。试想想,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把课上涉及的历史故事脱口而出,那么学生一定会非常敬佩自己的老师,有了崇拜之情自然就会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高。比如我在讲授《孔乙己》这课时提到了小说的主人公并不是当时社会中的真实人物,而是由一个叫“亦然先生”的人物原型加工而来的,学生对这个人物原型很感兴趣,都想知道究竟和孔乙己有何相似之处,于是我就开始给学生讲有关“亦然先生”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整节课没有一个学生溜号。从这以后学生经常希望我在课堂上多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涉及的越多,学生就越愿意听,对老师的崇拜感就越强,最后由不愿意上语文课到喜欢上语文课。

二、努力创建浓郁的读书氛围。

为了使课外阅读深入持久,使学生产生浓郁的阅读欲望,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读书环境,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1)创建班级读书角,让学生走进图书,与图书零距离接触。

(2)举行佳句美文的交流,欣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开展阅读手抄报比赛,把个人的读书心得反应在自办的报纸上,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的组织亲力亲为,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在自我参与中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积累课外阅读材料。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让学生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学生的'知识才会不断地“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但必须讲究方法,随心所欲的积累,好比随意捡起的散乱的珍珠,是串不成知识的项链的。

1.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按读书笔记的方法记录内容,如:记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词句、精彩的描写、好的开头和结尾;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等,尽量做到“百花齐放”。

2.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剪剪贴贴,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阅读过程中,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资料剪下来,然后贴在自己的课外积累本上,贴的方法形式不求统一。这样,学生在读读、剪剪、贴贴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3.读书要做到边读书边思考。学生在阅读时准备一支笔,养成边读边思边勾画的习惯。将重点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标示做记号,进而理解内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这是很有益处的。不过这种做法只限于自己的图书。

当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式很多,希望在此把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经验说出来,与诸同仁共享。

篇10:农村初中生化学的计算能力培养的论文

农村初中生化学的计算能力培养的论文

摘要: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影响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很多:如学生基础知识不牢、思维惰性、缺乏独立性等,基于这些问题,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题技巧、拓展学生解题思路等多方入手,为促进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计算能力;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对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单纯的数学计算不同,化学计算是学生对相关化学概念、原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过程,不是简单的方法技能复制。因此,化学计算可以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部分学生在面对化学计算时,往往有束手无策之感,进而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基于这样的学习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对于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而言,教师更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一、影响农村初中生化学计算能力因素分析

结合前面的分析可见:学生在化学计算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数学计算,而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过程。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影响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如下:

(一)相关基础知识、原理掌握不牢

化学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那将会严重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首先,充分掌握化学概念是提高化学计算能力的基础。如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都是学生计算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的,如果学生不了解,将难以进行有效的`化学计算;其次,对化学原理的掌握是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保障。在化学计算的过程中,各种化学原理如质量守恒定理、元素化合物等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原理掌握不够充分,则将难以有效地计算出相关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总体而言,学生对基础知识、原理等掌握不够牢固,是影响学生化学计算能力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二)学生存在思维惰性,对化学计算兴趣不浓,自主独立能力低下

化学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但是,在当前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一些学生存在较强的思维惰性,不愿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留守的农村孩子而言,由于父母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处于长期缺位的状态,隔代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们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得他们不愿意思考和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进而影响了其在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化学计算的方法、技巧,从而使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由于对知识、原理和计算方法等掌握不够透彻,最终影响了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农村初中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影响农村初中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很多,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的因素。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一)夯实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提升计算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而言,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首先需要的就是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对相关的化学概念、基础知识、计算原理等烂熟于胸,这样,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才能够很好地审题,了解题目的意义,并懂得用相应的原理来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准确度,促进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培养,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二)找准问题关键,培养解题技巧

教师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原理、常规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找准问题的关键点,从关键处入手,快速有效地解决化学问题。例如,在一定温度下,有某种物质的溶液若干克,将其分成两等份,一份通过自然蒸发减少水分20克,溶液即变成饱和溶液;另一份通过加入6.8克该物质后,也变成了饱和溶液,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面对这道题,很多学生会感觉到束手无策,觉得问题很棘手。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巧妙地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这样就能快速轻松地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饱和溶液的相关概念;其次,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数据:同样的溶液,一份减少水分20克,一份加入6.8克溶质,两份都成为了饱和溶液,从这两个数据入手,问题马上迎刃而解。所以,面对棘手的化学问题,学生要掌握解题技巧,这样就能快速地解决化学问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学生解题思路

在化学计算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有一种类型的题让学生来解答。化学题目可谓是千变万化、各式各样的。因此,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面对不同的题目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不同的题目,学生都应当能够触类旁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影响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很多:如学生基础知识不牢、思维惰性、缺乏独立性等,基于这些问题,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题技巧、拓展学生解题思路等多方入手,为促进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琼琳.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命题[J].中学考试研究,1999(9):2-3.

[2]谢绍年.在初中化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成才,2000(8):54-55.

篇11: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发展、成功与他的.交际能力的关联度越来越大,作为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市面上流行的各种“成功学”读物中,教人如何说话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社会上兴起的各种人力资源培训班、素质拓展课程,很多都把“当众讲话”训练列为必修课.

作 者:傅爱仙  作者单位: 刊 名: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英文刊名: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 年,卷(期): “”(1) 分类号:H1 关键词: 

篇12: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论文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是对语文课程最主要的补充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智力、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考试的导向作用,致使课外阅读被“题海”的机械训练所取代;再加上学校、教师阅读观念的陈旧,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未曾真正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学生的阅读下了新的定义,并进一步阐明了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有鉴于此,笔者在扩大学生阅读面、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上做了些尝试:

一、提高阅读认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1.转变观念,还阅读以正当的地位

当前,除了家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错误的阅读观以外,部分学生对阅读的误解也不容小觑。他们认为课外阅读见效慢、没意思,再加上各科作业的压力、考试的压力致使他们无暇阅读,也不愿阅读。针对这种现状,首先必须让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摆正阅读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明确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学生的喜好自然也各不相同。要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必须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选取阅读方式,对作品的选择可以不受年龄段的限制,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愿。当然,学生的年龄有限,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也有限,在选择的'过程中老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经典名著与流行的快餐读物之间的本质区别,矫正学生浮躁的心理和行为,提高阅读品味。

二、家校配合,“悦”读无穷

中学生的自制能力也不是很强,在学校里常常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时间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老师应该寻求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学校加家庭的阅读氛围机制。要鼓励家长们配合,在家里规划建立一个阅读的小空间,这个小空间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商量设计布置,如包括书柜、花卉、贴图等等;鼓励家长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每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进行相互的听读,讲见闻,欣赏优美散文,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典范,这样,学生感觉“孤独、枯燥无味”的阅读也会变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了;而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也会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华。

三、指导阅读方法,做到读有所得

1.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克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至关重要。计划要细致,分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初一、二学习任务较轻,可利用在校和假期读完《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的篇目,寒暑假可自选篇目阅读。

2.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益,有助于学生将对文化经典名著及文学名著的阅读由随意性、消遣性提升到有品味的研究性、积累性阅读,让学生真正读有收获。

(1)让学生阅读作品前首先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了解,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2)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勤查字典,排除字词障碍,勤翻阅参考文献,以扩展视野,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3)多种阅读方式融合,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略读全文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选取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精彩部分和主要内容要精读。

(4)做好读书笔记,可采用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多种方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相机引导,解惑释疑。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老师切不可放手不管。因为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再加上以十二、三岁的孩子的阅历是无法完全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走入学生中间,搜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个别的指导,对于较为普遍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文学名著阅读指导。

四、建立阅读评价方案,促进健康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互相评价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是任重道远、责无旁贷。让我们摆脱陈旧的观念,丢掉考试的束缚,借着课改的东风,引领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让优秀的文学作品荡涤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只有学生心灵的沃土丰厚了,言语之树才会枝繁叶茂!

篇13:浅谈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论文

浅谈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对于阅读评价着重强调:“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是从目前现实情况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究其原因,有社会及教育观念的客观因素,但学生主观因素的缺失更是不容忽视。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因素?笔者认为兴趣是关键,方法是基础。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有了积极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既可以弥补课内选文的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引导学生脱离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各种诱惑,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又是写作的前提。如今,好多学生在写作文时,要么是无话可写,要么是缺少真情,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那么我们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到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里去体验真情、感受真爱。此时应以“趣”为切入点,首先抓住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设计阅读活动,在活动中给他们以成就感。

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有一个“感受自然”的写作综合性活动课,要求学生以大自然为朋友,感受四季的变化,抒写心中的美景。为了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我先让学生搜集描写四季自然风光的优美片段和古诗文,再让他们以组为单位,紧扣活动的三个环节展开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点评,再让每个学生写一篇融情于景的作文。活动自始至终,学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而搜集材料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参与课外阅读的过程。我还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每节课前安排了一个“三分钟小故事”,让学生自己搜集、小组整理,轮流讲述。有时老师还抓住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给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正确的`阅读导向

学生的阅读可以从“趣”入手,但也不能只读有趣的、有故事情节的作品。就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广泛阅读,学生才能达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目标。学了《贝壳》后,我让学生去找一找《席慕蓉诗选》读一读,然后在班级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学了《塞翁失马》后,我布置学生自己去寻找并阅读成语故事。这样由课内拉动课外,通过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寻找阅读材料,尽量避免了无效阅读。学生看多了好作品,自然就会形成辨识力,慢慢地他们自己也就能有选择地去读书了。

学生的课外阅读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浅显易懂的书应该采取浏览的方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内容;对文质兼美的作品,可用“品味法”细细揣摩,欣赏吟诵,变为自己的积累。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把读书心得、疑问写下来,共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个性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充分挖掘文本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读的欲望,才会去自主阅读。要引导学生随文阅读课外作品。教学名家名篇时,可故意设计一些拓展性作业题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寻求答案。

比如,在教学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后,布置一道作业: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创作的童话让人百看不厌,除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外,你还会讲哪些?准备好故事下节上课时讲给大家听。

又比如教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后设计如下作业:阿长虽是鲁迅家的一位保姆,但在鲁迅眼中“她却有伟大的神力”,直到后来鲁迅还一直追忆着她。他在散文《朝花夕拾》中还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社戏》中的阿发,《故乡》中的闰土、杨二嫂,《阿Q正传》中的阿Q,《**》中的七斤等,你知道这些人物吗?讲讲他们的故事。设计的问题既是作业,又带有一定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任务,又迫使学生去读,不读就无从回答。

四、加强交流,营造氛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活动是产生兴趣最直接的起因。因此我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走进唐诗”、“感恩故事会”、“珍爱生命、远离网吧”等。我还让学生互相阅读修改习作,然后将改好的习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版,做成手抄报粘贴在教室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他们展示才智提供了一个平台,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以激发兴趣为前提,以正确导向为方法,在丰富的活动中展示自我,必能更好地促进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激发农村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公共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体育教学智慧论文

课堂笔记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报告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语文科研课题计划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

初中地理交通运输教学论文2023-09-15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初探论文2024-04-29

教学生活化在科学教学的作用科学教学论文2024-05-09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2024-01-07

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的论文2022-12-30

农村体育教学论文2023-11-30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2023-07-21

浅谈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教育论文2022-11-12

体育理论课在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与对策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