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身个人资料(整理7篇)由网友“xiaoane”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王润身个人资料,供大家阅读。
篇1:王润身个人资料
王润身
姓名:王润身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4年
籍贯:河北雄县
职务:演员
王润身,1924生人,河北雄县人。1947年加入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北进”文工队。1949年调河北军区文工团。1952年调华北军区文工团。1955年调入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1956年调入八一厂,先后在《激战前夜》、《长空比翼》、《战上海》、《回民支队》等影片中扮演了主要角色。1960年他在故事片《林海雪原》中扮演了侦察英雄杨子荣,给观众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接着他又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演起义将领关敬陶。1978年他调入长影,接拍了《北斗》、《春眠不觉晓》、《明天回答你》、《不该发生的故事》、《鞘中之剑》、《黑太阳731》等影片。在此期间,他还参与了珠影、峨影、西影、广西厂的影片拍摄,并参加了30多部电视剧的演出
1949年保定刚刚解放时,一位英姿勃发的文工团员,在街头看到举着“灵机妙算”招牌的算命先生,他在卦摊前停下,正思疑间,算命先生拉过他的手,又看了看他的面相,问了他的生辰八字,然后对他说:你的命会是一个马鞍型!这句话不幸而言中,这位文工团员就是如今年近八旬的著名电影演员王润身。
人生历程
在茫茫白洋淀东北,在缓缓东流的大清河畔,有一个昝岗镇。这里是冀中大平原的腹地,人们戏称这里是“中国的粮仓乌克兰!”这里水草丰美,物产富饶,人杰地灵。虽属乡野,却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西河大鼓在当地就广为流传。著名西河大鼓北口“王派”创始人王振元,在雄县和书界都久负盛名。他说唱的中长篇书目,多达数十个,武书《呼延庆打擂》《杨家将》《薛仁贵征东》,是西河大鼓中的经典书目。北口“王派”第二代传人、王振元之子王魁武,不仅能说传统书目,而且创作编演了反映抗日斗争的著名书目《昝岗惨案》和反映土地改革的书目《减租减息》,影响深远,在中国戏曲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1924年6月,王魁武在刚过而立之年喜得娇子,这就是王润身。王润身小时,就被公认“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一脸福像,王魁武暗喜孩子一定有会更大的发展。王润身出生在这样一个西河大鼓的世家,从小受到家庭艺术熏陶,自然喜爱这种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本可跟父学艺,成为北口王派的第三代传人。可父亲却执意不让他学习大鼓,而要他读书,希冀将来能出门做大事。尊从父命,王润身8岁时便入学,先在镇上的官学后入私人学校学习。私人学校,除学习国文、算术、历史等课程,重点学习古文。从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龙文鞭影》等学起,还学习了四书中的《孟子》。这种基本正规的教育,虽只学习四五年时间,但使王润身获益良多,达到了相当初中的文化水平,这在当时就算有文化的了。这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父亲明确表示不让王润身学唱西河大鼓,而要另图发展,可王润身从小还是受到家庭的感染,在几乎人人都会唱几段鼓词的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不学自然也会哼上几段,再说王润身心灵口快也喜爱这种艺术形式,私下偷偷跟父辈学唱,很快便能唱数个段子。开头随便哼唱没人注意,可不久人们发现,这个10多岁的王家男孩,哼唱的西河大鼓词非同一般,乡亲们听了无不称赞说:“唉,真有点味儿!”有人说:“是一颗好苗子,定成为王家的第三代传人。”王润身的父亲,觉得孩子会唱鼓词也不是什么坏事,既然他是一块艺术坯子,就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默认了王润身学唱西河大鼓,并让其学习弹拨三弦拉二胡。王润身跟随父亲走乡串巷,四处演出。王润身在台上一面弹拉,一面说唱,很快,便成为家庭戏班里一个多面手,成为西河大鼓的民间艺人。
昝岗镇是著名的西河大鼓之乡,与其相距9公里的开口镇却是个武术重镇,那里各派武林高手云集,每当举行武术比赛,热闹异常。青年人爱听大鼓也爱习武,昝岗镇上也有不少习武人,王润身在学习间隙,也常与同伴学习武术,11岁时,曾正式拜武林名家高振东为师,学习“形意门派”武术,几近学完了全套功夫。挥枪舞棒,架式十足,颇有一点“形意门”的味道。这种当初无意间的活动,为后来从事表演带来很大益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人开进了雄县昝岗镇,王润身既不能学习,又不练武,更无心说唱大鼓。那段日子很苦闷。这是王润身痛苦难忘的一段日子。
1947年国民党部队到了昝岗位镇,王润身不愿在家呆下去,听说大清河以南共产党正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部队还有文艺演出队,便与几个年轻伙伴,通过封锁线,偷偷跑到大清河以南,投奔了八路军,参加了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北进文艺工作队。经过两个多月的短期培训,1947年10月正式参军 ,成为文工团的队员。因为他能拉善唱,会蹦会跳,而且还会耍枪弄棒,很快便成为团里的艺术骨干分子。那时,文工团没有细致分工,提倡的是“一专”“三会”“八能”,团员要什么都干。王润身很快成为团里名附其实的多面手。1949年三级军区文工团取消,王润身所在的文工团整编,全团百多人只留下11个人。王润身有幸被留下,被编入新成立的河北军区文工团,王润身到了省城保定。1952年文工团再次整编,王润身被编到华北军区文工团,与田华、张良、李炎等同在一个团。在这两个团先后参加演出了话剧《赤叶河》、《为谁打天下》、《白毛女》、《刘胡兰》和《战线南移》及《在战斗里成长》等。在后两个戏中,分别扮演侦察参谋和一个普通战士,后来两剧参加全国话剧汇演,《战线南移》荣获了一等奖。王润身荣立三等功,《战斗里成长》荣获了二等奖,王润身再次荣立三等功。1955年夏,文工团再次整编,王润身与田华、王心刚、张良、李炎等人一起被编入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
银幕初试
1956年夏,王润身与田华、王心刚、张良、李炎等人一起,被抽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不久,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成立,王润身成为专业电影演员。从此步入影坛。
王润身到八一厂后,拍摄的第一部戏是王冰与冯毅夫执导的《激战前夜》,他在片中主演侦察科长鲁维智,他机智敏锐,侦察出暗藏的特务,他化妆打入敌特内部,最后将特务一网打尽。王润身第一次在水银灯下拍戏,开头很不适应,有些紧张。导演对他说:“王润身,我看过你的戏,你是演员的料。你要舒展开,该怎么演就怎么演。不要顾虑灯光场面等,大胆放开。”王润身拘紧心理消除,表演自如,凭他多年舞台实践的经验,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开头顺利。 1958年导演王冰又邀请王润身出演空战片《长空比翼》,扮演片中的飞行师长。按着要求,剧中有师长两场滑冰的戏,开拍前,导演问王润身:“你会滑冰吗?”王润身摇头。导演说:“片中有你滑冰的戏,不找替身,你要自己干,你要学会滑冰。”王润身问:“给多长时间?”“一个月时间。”王问:“好学吗?”导演说:“你试试吧。”这年,王润身已经34岁,按说已不是滑冰的年龄。既然戏里需要,他决心要滑出一个样子来。这时,摄制组到了丹东浪头机场。机场有滑冰场,正好长影演员杨光在摄制组扮演飞行员的爱人护士长,她滑冰滑得好,主动教王润身滑冰。王润身每天天亮早早爬起来,先偷偷个人练习,杨光发现后,赶到冰场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刚滑几步摔倒了,倒了又爬起来,滚得满身冰雪。那时正值十冬腊月,东北天气正冷,10多天下来,不只手被冻得红肿难受,大腿屁骨都摔得疼痛难挨,肿得不敢碰。开拍前,导演检查,问王润身:“你滑得怎样了?”王润身说:“你看看吧。”说着滑了几圈,导演高兴地说:“好了,还有那么点意思,合格了。”接着开始拍摄。影片拍完后,由空军最高首长刘亚楼审查,刘亚楼司令员对影片给予赞赏。导演很高兴。导演见到王润身说:“首长对影片评价很好,你的戏首长很满意,功夫不负有心人。以后要多下功夫。”
同年王润身接连上了王冰导演执导的另一部戏《战上海》,影片反映1947年我军解放上海时,在苏州河同国民党军队的激战,王润身扮演老班长赵永生(胡朋扮演赵妈)。当时正是七月流火的季节,上海高温多达40度,行人只穿一个裤头,撑一把洋伞还热得汗流浃背,演员个个要全付武装,头戴钢盔,荷枪弹实弹投入拍摄。摄制组在苏州河一带摆开战场,封锁交通,戒严行人,敌我双方数百名兵力,真刀真枪打起巷战来。为了追求影片真实,冲杀一次又一次,每次下来,汗水把衣裳打个响透。王润身回忆当时情景时说:“我是班长,每次冲杀我必在前,一冲数十米,敌人枪弹射来,我先倒下,折腾最利害的就是我了。我没有丝毫的怨言,真是不厌其烦。一连拍了四天,个个累得不行了。”一天,一对老年夫妇,拎着两个大西瓜来到摄制组,说:“我就住在附近一座楼房的三楼,每天着你们拍戏。我们原以为演员最清闲了,这几天看到你们太苦了,要不是为了表现当年解放上海时的战斗情景,谁来受这个罪!没有别的,买个西瓜,送你们吃了凉快凉快吧。”王润身回忆当年情景,感触颇深地说:“我们拍戏的艰苦情景感动了老年夫妇,老年夫妇的举动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影片拍完,剪接送审,当年指挥上海战役的陈毅元帅审查了影片,认为影片拍得不错,但对影片提出了意见。据王润身回忆说:“当时,导演王冰送审回来,向摄制组传达了陈毅元帅的审查意见,主要意思是:影片表现了解放上海的艰苦,但战争场面过于残酷:到处是摞成摞的尸体,血水染红了苏州河的河水,使人看了受到剌激,这样谁还敢送儿子参军?现在修正主义正在宣扬“战争残酷论”,你们这样表现战争,正给修正主义作了例证。你们想想是否作些修改?”据说,根据领导审查意见,这部影片作了较大修改。修改的结果将王润身的戏大量被删减,由原来在战场上英勇牺牲,成为战斗英雄,改成没有死,英姿勃勃回来见到了他的妈妈胡朋。王润身说:“原来我在战场上死掉了,后面就没戏了。战场拼杀的戏大量删减后,又增加了一场新的戏----战场回来同妈妈胡朋见面。这倒是好事:我没死,活了过来。但白遭了四天罪。”
走向巅峰
人们常说:干什么事都是“头三脚难踢”。王润身的头三脚可以说是一脚比一脚踢得好。这与他自小学艺后来又从事多年舞台表演不无关系。他拍摄了3部影片后,不仅自己增加了自信,而且外界对他的评价越来越好。刚刚拍完《战上海》,导演刘沛然正在筹备八一厂1960年重点影片《林海雪原》的拍摄。
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据说9个月销售50万册,是当时最畅销的图书。侦察英雄杨子荣一时成为家喻户晓 人物。王润身在看了小说后,就想:如果把小说搬上银幕,能饰演杨子荣这个人物那将是最过瘾的了。他得悉刘沛然导演筹拍这部影片的消息之后,暗暗注视着他的“动向”,这时刘沛然导演正为选择扮演杨子荣的演员,伤透了脑筋。这时全国许多剧种——从话剧、评剧、京剧直到曲艺,都在演出《智取威虎山》。导演刘沛然什么也不说,拉上王润身观看各剧种的演出,看了几个剧种的演出,看了多个不同的杨子荣,之后才问王润身:“你认为哪个杨子荣演得好?”王润身把几天来看戏的感受直告导演:“感到这些杨子荣都缺了点什么。”导演问:“此话怎讲?”王润身说:“我们已听了曲波的几次报告,如果把这个人物演成胆大心细,群众关系好,天不怕,地不怕,乐观、老实、正派的一位老侦察员,当然可以。不过这与小说的风格有些不太统一了。”导演问:“你打算怎么演?”王润身说:“应该在他身上悄悄地抹上一笔中国武侠的色彩。如果这个人物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带点武侠味儿,这个人物会更加丰满。”导演认真地问:“如果你演这个人物怎样?”王润身掩饰内心的喜悦,平静静地说:“我倒有这个条件:小时,我看过不少武侠小说,学过武术,也会跳舞,又在戏剧舞台上演过多个角色,演起来不会有什么问题。好像画家手里拿着笔,看着景物,心里想画什么,手自然就画了出来。”导演见王润身这样充满了自信,就说:“这样吧:你先准备两段戏----一是舌战群匪,一是进山献图。”这样,王润身找化妆师造了型,准备了两天戏,找到导演刘沛然,将准备好的两段戏表演给他看。导演看后非常满意,一板敲定:“就这么演!杨子荣就是你了!”就这样,王润身在导演几经筛选之后,接演了《林海雪原》中杨子荣这个人物。
影片故事背景本来发生在小兴安岭的牡丹江,原来想在那里选择外景地。当时,吉林通化军分区对拍这部影片有着特别的热情,说什么要摄制组到通化拍摄。盛情难却,摄制组到了通化,住在通化军分区安排的一个离山林较近的小招待所,在长白山的深山老林选择了一处外景地。当时正是东北最冷的季节,气温总是在零下30--40度。出门就是没膝深的大雪,步行几千米才能到达拍摄地点。追剿土匪,雪地行军,以至同当地老百姓的接触,都在山里。总之每天拍戏,都在雪地跋涉。拍起戏来,一遍又一遍,人在大雪壳里走上几趟,就会累得跋不动腿。再加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吃的很差,摄制组是在一个工人吃饭的大棚子里吃饭,尽管当地军分区多方照顾,但营养还是跟不上去。那种艰辛可想而知。王润身回忆说:“那年冬天,东北雪特别大,头一天走过的路,第二天就被雪覆盖上,进山常常迷路。一次我化妆晚了,单独进山,觉得是这个方向,走了半天,不见景地,不顾沟壑,低头往前走,被一伐木工人喊住,狠狠地训斥我一顿:‘你不要命啦?’我不解地问:‘怎么啦?’工人用嘴呶呶指着前面的一处林子说:‘你没看着?前面有牌子:行人止步,前面危险。那里的石头是风化石,松动得很。一脚踩下,跌到万丈深渊,就会粉身碎骨!前不久,这里还死过人呢。’”王润身吓得忙停住脚步,心里更感到发冷。后来工人将他送上景地,才免生意外。这样在长白山密林深处,连续拍摄百多天,北京街头的树都长出了绿叶时,摄制组才回到了北京。
拍摄内景正是7到8月份,这时北京灼热如火。摄制组在长白山几个月冻得不行,现在又热得难挨。好多戏都身穿冬衣,一动满身汗。王润身咬牙坚持,好在拍完能冲冷水澡,比山区还是好多了。看来当演员冷的罪能遭,热的罪也能遭才行。王润身按着自己的设想,紧紧把握住导演定下的基调,克服寒冷炎热等各种困难,认真拍摄每一个镜头。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润身将我军侦察英雄杨子荣的飒爽英姿,胆大心细,临危不慌,威武不屈,豪侠仗义的非凡气质,生动地表现出来。影片上映后,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欢迎。这使“王润身”三字顿时耀眼,为人熟知,从此跻身明星的行列。八一厂这时将王润身与王晓棠和王心刚并称“三王”,王润身的事业走到了一个巅峰。
一度息影 重返影坛
1963年,长影导演王炎筹备拍摄《独立大队》时,曾邀王润身扮演片中从“天、地、人”三不管的绿林好汉成长为革命战士的马龙,这时八一厂的严济洲导演正在物色《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人选。一下把王润身拉住,请他扮演了片中的伪治安军团长,后被我争取,在关键时刻率部起义的关敬陶,这是王润身创作的第五个银幕形象。当我请他谈谈这个形象时,王润身首先连连说:“遗憾,遗憾。”我问:“怎么回事?”他向我介绍了片中最后一场戏自己没有把握准。他说:“就是在年三十晚上,两口子在屋里喝酒,这时有人敲门,从门缝捅进来一封信,打开一看,是共产党送来的。内容是:劝我要做好事,不要帮助敌人,祝新年快乐。我当时表现得很惊慌,没有一点自恃,可以说那不是关敬陶,而是我本人王润身。看完了标准拷贝后,我非常后悔,可这时不能再修改重拍了,这是我终生的遗憾。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真是使人遗憾终生。”王润身的这番话,使我感受到了一位老演员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瑕不掩瑜,一处表演失当,对一部影片的整体效果,影响并不很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我国60年代一部优秀的军事题材影片,王晓棠一人扮演金环银环姐妹俩。她把金环演得有如“写意水墨画”,而将妹妹银环演得像“工笔画”,姐妹两个截然不同的地下交通员的性格,都表演出色,影片受到广大观众的交口称赞。
在拍摄完《野火春风斗古城》之后,正当王润身名望越来越高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前夕,厄运降临到他的身上:他回到了原籍河北省雄县昝岗镇。从此开始了如算命先生所说的他的命运马鞍型的低谷期。整个“文革”期间,他都是在昝岗镇上度过的。这也倒好:没人为“名星”而揪斗他,没人批判他“为文艺黑线卖力”,也没人授予他“文艺黑干将”之类的头衔,过得安静,但劳累而艰难。十多年后,当王润身再与八一厂的老友田华、王晓棠和王心刚等人聚首时,他感慨万端,田华和王晓棠也感触颇深地说:“这些年我们也没少受折腾,谁也没有拍戏。”
1978年长影筹拍反映陕北民间艺人生活的故事片《北斗》(上下集),导演周予曾在华北军区文工团任戏剧队长,与王润身共事,知王有说书人的经历,经多方打听,1978年4月,找到了远在昝岗镇的已息影十多年的王润身,邀他扮演片中两个人物:一是老实的喇叭匠后被地主逼疯的农民申多余,一个是以说书为掩护的刘志丹秘密交通员盲人安兆祥。王润身喜出望外,收拾行装,随周到了北京,见到编剧胡苏。周予胡苏为王安排好住处,要他看剧本及阅读有关材料,休整一个月后,王润身来到了长春。老朋友听说长影邀请他拍戏,都高兴地对他说:“你可要好好珍视这次机会,要卯足了劲,把戏演好,争取重返影界。”王润身暗下决心,一定不负导演和朋友们的厚望,把戏演好。他看了看剧本,饰演农民说唱艺人,从化妆造型到人物气质,都不是问题,用不着什么准备,剧中人物要说唱“陕北说书”(一种书体),与他所熟悉的另一种书体“西河大鼓”却是两码子事。导演当然知此区别,派王润身去陕西找著名“陕北说书”盲艺人韩起祥学习。王润身来到延安,找到韩家,进门先哼唱几句西河大鼓,表达前来拜师学习之意:“俺本是西河大鼓一艺人,为学‘陕北说书’走进韩家门,学书为了拍电影,不学出味来不能回长春。但请老师多指教,学生王润身这厢有礼了……”说着对师行礼。韩老师马上高声说:“打住,打住。”接着他也即席哼几句“陕北说书”回应:“同行见面莫客气,有事请您说仔细。学书学唱都容易,请坐唱茶慢慢提……”并连说:“请坐,请坐!”原来两人都是书界同行。王润身细说来意,韩老师热情表示一定真诚相助。王润身在陕西学习一个月,韩老师热心施教,王润身不仅很快掌握了“陕北说书”的韵味腔调,而且对陕北的风土人情也有了一定了解。王谢过恩师,胸有成竹地返回长春。又经准备,随摄制组陕西外景地,投入紧张的外景拍摄。王润身虽然十多年没进摄影棚,但他的一举一动,都具有农民的纯朴气质。他扮演的老一代农民申多余,在旧社会苦难中绝望地挣扎,他满腔仇恨无处伸诉,喜怒无常心理变态,他痛苦不能自拔时,面对苍天质问:“老天爷,要到多咱才能有穷苦人的好日月呀……!”他扮演的安兆祥,身背单弦,云游四方,宣传红军,诙谐幽默,当他的真实身份被军阀甘文戎发现,一枪击中他的胸膛时,他还乐观地弹起三弦,说唱歌颂刘志丹的鼓词,两个人物形象都演得鲜活生动,特别是较好地刻画了刘志丹地下交通员安兆祥的形象。该片由黄中秋和李元华分别扮演男女主角,由于影片编导演摄在整体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荣获了当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这部影片为王润身重返影界铺平了道路。1979年10月王润身正式调入长影演员剧团。这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再攀高峰
1980年,他又在苏里导演《春眠不觉晓》中饰演了农垦局副局长刘广厚,后在王亚彪导演的《明天回答你》中饰演了角色。连续拍摄几部戏之后,使王润身很快从低谷走出来,而找到了演员的感觉。使他的表演更加从容流畅。
1982年长影决定将描写某生产队划分作业组时,五名党员全遭冷落的报告文学《三门李轶闻》改编成电影,导演张辉邀请王润身饰演片中前任党支书现任党小组长梁财。有人听说要王润身饰演一个落伍的不受群众欢迎的老党员,好心提醒说:“你可要考虑好,别出什么岔子……”当时,好些人对这部“尖端”题材的影片都有些担心。王仔细地想了想,认为这个人物并不坏,导演敢拍,就爽快答应下来。演职人员集中后,摄制组开到了吉林省桦甸市一个叫苏密沟的山乡,王与饰演现任党支书的杜德夫等四人睡在老乡的一铺火炕上。戏还没有开拍,他发现杜德夫走路“跑偏”,有时身体摇晃,就问杜:“你走路跑偏,是不身体不舒服?”杜不在意。并说:“我是老东影人,我要为长影拍最后一部戏。”刚刚开始拍摄一两个镜头:王与杜在捡粪的路上相遇,杜觉得不行了,回来偷对王润身说:“我的梦怕是做不成了,你们做吧。”一天杜突然晕倒,急送医院抢救,后不治谢世。摄制组只好另换演员。真是出师不利。在接下来的拍摄中,王润身的表演,倒也得心应手,举镐甩锹,刨粪担水,言谈举止,都与东北农民极其相像,他将过去曾为革命做过很多工作,现在生活好了,想当社会主义的老太爷子的梁财,演得心安理得。对工作和群众都漠不关心。人物气质和戏的基调都把握得很准。不过接下来的拍摄,却“故事”不断:一天到离住地10多公里外的村子拍戏,拍完已到深夜,全组人坐一辆大空调车返回住地,人们正昏昏欲睡,突然感到身子被倒了过来——原来车子翻到了沟里。大家从车窗爬出来,万幸无人受伤。大家死劲将车翻过来,设法往外曳,弄了一两个小时,无济于事。后来谁提议到附近林场借来一台“爬山虎”拖拉机,总算将车子从沟下拖了上来。这时天也快亮了。无独有偶,一次因发电车的司机喝多了酒,回来路上又将车开到了沟里。王润身等演员刚到住地还未及卸妆,不顾荣累,又返回出事地点往出推车,一折腾又是两小时。在拍生产队开大会划分作业组那场大群众场面时,屋里挤满了人,屋檐下挂着一串串干苞米和红辣椒,王润身饰演的梁财刚要发言,一大串干苞米突然落了下来,砸在一位群众演员的头上,好在没有砸破头,群众一场虚惊。静了静后,才又重拍梁财的发言。就是在这个分组会上他与另外四名党员全被群众所冷落,使他从惊愕尴尬中觉醒,重新振作起来,不顾年老体弱,同年轻人比赛刨粪,关心群众,为群众让水送肥等,用自身的行动,重新赢得群众的信任,恢复了党员的自身形象。有力地反映了农村不仅有端正和恢复党风的必要性。而且证明我们党有能力克服自身的缺点,领导群众前进。王润身所塑造的梁财的艺术形象,是他重返影坛后所塑造的最具光彩的艺术形象。他所以能成功塑造这一形象,一是因他有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和较深的艺术功底,同时,也与他长时期的在农村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农村活计,他不用现学,做起来就像农民。因此,他的表演纯朴真实,富有感染力。导演张辉长期在东北农村深入生活,熟悉东北农村的各种类型的人物,看了影片,使人仿佛触摸到北国雪天的寒气,闻到东北泥土的芳香,呛到了关东烟的辣味儿。影片拍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着很强的观赏性。由于影片提出了当时极其尖锐的问题,有人担心这部影片会捅了“漏子”,据说有人还准备写批判文章。可影片还未送审,就引起了文化部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胡乔木在长春审看了这部影片,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称赞,认为影片是一部好影片,“可以作为整党教材”,“在全国农村放映”。并亲自给导演张辉写信,对影片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影片修改后,在全国放映,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文汇报》《大众电影》等报刊都召集了座谈会,以大量篇幅作了评介。1984年,该片连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四届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和第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当年,在金鸡奖颁奖大会上,当王润身上台兴奋地接过奖杯时,八一厂的老友为他高兴,在台下高喊:“王润身,把奖杯举高点!”王润身,在重返影坛后仅五年时间,用自己的切身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又攀上了一座新的高峰。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真是厚积薄发,宝刀未老。这可视为王润身命运马鞍型的后一个鞍峰吧。
幸福晚年
王润身拍完《不该发生的故事》后,身价倍增,片约不断,接连在影片《瓜熟蒂落》《我不是猎人》《点燃朝霞的人》《舞狮人传奇》《男性公民》《鞘中之剑》等饰演不同角色。在拍片方面,王润身很忙火。可他个人生活,却形支影单,他只身住一间单身宿舍,生活很不方便。这时,原来与王在一起工作过的女同事,有人给王写信,告知王自己或离异或失偶,表示愿共度晚年。王觉得现身在长春,只能在长春落脚,外地朋友不能考虑,都一一婉言谢绝。当时湖北一戏剧团正在长影拍戏,有人给王润身介绍团里某某人,王润身也没有考虑。
1980年初,王润身偶给导演尹一青客串拍一两个镜头,在组里与带小孙女在组里拍戏的厂一位女医生相识。医生了解到王润身的经历和当前处境,深为同情,一下想到现单身而居的她过去的一位女邻居。她从中撮合,这位女邻哈尔滨人,长得白胖富态,漂亮大方,虽年逾半百,可风姿不减。王润身一见钟情。王的发妻早在1968年病逝,一双儿女都有自己的工作,无后顾之忧。这位女士虽有婚史,也有儿女,但儿女不反对两人相处。这位女士又请她的好友“妞姐”高参,“妞姐”一板敲定。这样双方都相当满意,颇有相见恨晚之感。1980年4月,俩人旅行结婚,回到女方老家哈尔滨,请来兄弟姐妹一大家人热闹一番,命运将两位天南地北的陌生人结合在一起。女士究竟为何人?原是长影剧场广播员王苹。当年她51岁,王润身57岁。20多年来,两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现在王润身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王苹虽年过古稀,看起来要比她的实际年龄年轻10多岁。王润身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王苹热情活分,处事周到,二人相得益彰。他们居住100米的住房,室内整洁高雅。王润身时常外出拍戏或拍广告,家事甩手不问,王苹主持家政,内务外交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我戏问王润身:“您有如此贤内助,有何感想?”王润身高兴得一时不知如何表达,只说:“命运安排的吧。”人们常以为这是一对原配夫妻,祝愿二人白头偕老,共度百年。
电影:
《激战前夜》、《长空比翼》、《战上海》、《回民支队》、《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北斗》、《春眠不觉晓》、《明天回答你》、《不该发生的故事》、《鞘中之剑》、《黑太阳731》等等
篇2:王邦彦个人资料
王邦彦
姓名:王邦彦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月
民族:汉族
王邦彦,男,汉族,擅山水画,所作笔墨浑厚酣畅,质朴自然。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春风》、《仙人开花》、《农村女电工》、《山谷声声》等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或编入画集,其中有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委员,郑州书画院顾问,河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副会长。
主要事迹:
1921年3月生于河北完县,自幼酷爱绘画。
1938年入伍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创办《冲锋画报》,主办《兵画兵画报》,发表木刻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牧羊人》、《月夜送粮》、《铁路大翻身》、《参军光荣》、《舍衣救穷人》和连环画《一个战士的转变》等。
1950年在朝鲜战场创作肖像画《战斗英雄郭恩志》、连环画《独胆英雄杨胃良》、获朝鲜“三级国旗勋章”。在晋察冀工作期间,曾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国画系学习,受业于齐白石、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毕业后,先后任河南郑州艺术学院和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副主任。
1980年调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任。
1980年调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春风》、《仙人开花》、《农村女电工》、《山谷声声》等
篇3:王华南个人资料
王华南
姓名:王华南
性别:男
籍贯:中国山东烟台
职业:画家
王华南自幼喜爱绘画,师承当地画家李程九先生,并临摹荆浩、石涛、吴石仙等人之作。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南征北战仍画许多速写。1956年从部队转业,历任前北京中国画院院委、秘书长,中国美术馆负责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中国画研究会顾问、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他擅长山水画,兼作花鸟。多年来不倦地深入山区,体验生活,搜集素材,试图创造新的中国画。画风严谨,讲究笔墨情趣,质朴苍润,意境清新,尤精于雪景山水,苍茫浑厚,独具一格。
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重大画展,并赴日本、美国、加拿大、罗马尼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在各报刊画集发表,深得好评。
篇4:王莘个人资料
王莘:一生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55年前的9月15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首次刊登了《歌唱祖国》的歌谱,并全文发表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从此,这首歌在海内外迅速传播,伴随着中国各族人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这首歌曲的创作者,就是年近九旬的慈祥老人王莘。
在音乐声中走上革命道路
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王莘,因贫穷上不起中学,14岁那年,他到上海当店员。虽然工作劳累,但每天一回到住所,从小酷爱音乐的他总会拿起笛子,吹奏一段家乡的小曲。
“一二·九”学生运动,把王莘引入了上海、宁波的抗日救亡队伍。1938年,王莘考入陕北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在作曲家冼星海先生的指引下,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
一天深夜,在村边山坡上站岗的王莘,面对夜晚宁静的山村,遥望银色月光笼罩的远山,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脱口而出:“晋察冀,晋察冀,模范抗日根据地。这里高山起伏、平原千里,都是我们祖国的好土地……”
这是王莘创作的第一首歌曲。鲁艺毕业后,他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任教员,在群众剧社从事革命文艺教育和创作工作,写出了《战斗生产》、《歌唱解放区》等大量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在长期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唤醒和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革命斗志。
“我一生虽然写了很多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但我认为自己只写了两首歌曲:一首是用音符谱写的《歌唱祖国》,另一首是我至今仍然在用心灵谱写着的‘歌唱祖国’。”
谱写出人民的心声
王老家的2楼,有一架古老的钢琴。它是《歌唱祖国》诞生的见证。
“当年《歌唱祖国》就是在这上面创作出来的。这可是老爷子的宝贝。”王老的夫人王慧芬手抚琴架,一脸深情。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走在游行队伍中的王莘激情澎湃。一年后,当他再次路过天安门广场时,节前的广场红旗飘扬、锣鼓喧天。城楼上,工人们正在悬挂大红灯笼,一队正在排练的少先队员打着腰鼓、举着花束走来。
傍晚,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这一幕幕情景不断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东去的列车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声,望着窗外的秀美河山,王莘的手指在五线谱上跳动。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列车到达天津后,王莘一口气跑回家中。他来不及喘口气,乒乒乓乓,在钢琴前连弹带写。天亮之时,《歌唱祖国》3段词曲创作完成。
这是全中国人民心声的真实写照。歌曲写成后,立刻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
1964年,《歌唱祖国》作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尾声,将史诗推向最高潮。周总理走上舞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此时,会场上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周总理又一次指挥全场高唱《歌唱祖国》。
55年来,《歌唱祖国》已经成为中国所有重大国务活动、各种会务活动、外事活动、检阅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和结束曲。江泽民主席在莫斯科留学期间,一想起祖国就情不自禁地唱起《歌唱祖国》。胡锦涛主席也多次在重大场合带领大家高唱《歌唱祖国》。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每当说起《歌唱祖国》,王老总是心潮澎湃。他说:“时代的步伐是节奏,祖国的脉搏是音符,人民的心声是旋律,这就是我的歌。”
心系革命老区的贫困学子
年近90高龄的王老如今仍然心系着当年边区的贫困农民。
“晋察冀是我和王老战斗过的地方。看到革命老区有些地方依然贫穷,孩子们一手抓着硬馍馍夹咸菜,一手拿着书,王老坐不住了。”王慧芬老人满怀激情地说:“当时我们就决定,从2002年开始,王莘音乐创作基金会要募捐资助贫困老区的孩子上大学。”
王莘拖着几乎瘫痪的身体,亲临曲阳等地监督每份爱心款的发放,将捐赠图书和磁带送到学子手中。多年来,坐在老伴推着的轮椅上,他们一起奔波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教青少年唱革命歌曲,为他们讲革命传统。
许文涛,那个来自河北易县贫困家庭的孩子,11年前,王莘发现9岁的她有很好的音乐天赋,就和老伴亲自辅导她,帮助她进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最终成了天津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学生。迄今王莘夫妇和音乐创作基金会已帮助450多名太行山区的贫困孩子走进了大学。
热心资助革命老区孩子的王莘,自己生活却十分简朴。在家里,王老最爱管的事情就是关灯。家人前脚走出房间,他马上就拄着拐杖去关灯。
“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怎么样了?希望工程助学款要在开学之前发给学生们……”即使在病床上,王老仍然这么念叨着。
王莘小传
1918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荡口镇。1938年冬,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毕业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音乐系教员,并开始群众歌曲的创作。
解放后先后任天津市音工团团长、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1956年被选为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音乐家协会主席。1994年,在天津创办“王莘歌曲创作奖励基金会”。由他创作的《歌唱祖国》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金唱片”最高奖。
篇5:王路个人资料
王路
姓名;王路
性别:男
出生:1936年
籍贯:安徽省霍邱县
王路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吴作人、董希文、艾中信诸先生,1961年-1972年在北京市美术公司工作,1972年进北京画院为专业画家。现为一级美术师、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华美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
王路多年来一直潜心美术创作,他于1959-1961年创作的处女作“白洋淀上”和“北国风光”于大展中获好评。王路1963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此后参加全国性美展15次。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多次赴日本、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及香港、台湾等地展出,并多次获奖。他的百余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日本唐人馆等多处收藏。
篇6:王为政个人资料
王为政
姓名:王为政
出生:1944年
籍贯:江苏丰县
王为政自幼酷爱绘画,师承吴冠中、李苦禅,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即入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为政中西绘画兼能,以中国画创作为主,擅长人物、花鸟、走兽及山水。主张融合中国画意境之优势与西画强烈视觉感染力。他锐意创新,画风灵活多变,形成既具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个人风格。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并赴港、台地区及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瑞士、荷兰、法国等国家展出,曾在香港、新加坡、瑞士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88、1990年分别赴瑞士及新加坡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著作:《王为政画集》、《王为政画选》等
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泉水叮咚》
篇7:王伟个人资料
王伟
姓名:王伟
性别:男
出生:1957年
籍贯:北京
王伟自幼酷爱美术,到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展览办公室工作后,有机会参加壁画创作,对之产生浓厚兴趣,即向穆家麒教授及画家巩俊侠学习,并创作出多件玻璃镶嵌画及油画。他于1981年正式进入北京画院工作,现为北京画院画家、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伟多年来一直从事玻璃镶嵌画创作,经十余年之探索,现已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造型严谨、工艺精湛,画风秀雅。他创作的大型建筑壁画有:北京市戏曲学校室内壁画《日月同辉》、中国科技馆壁画《科技之光》、北京文艺干校壁画《黄河之流》等,在社会上已有一定影响。 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高原之春》
★ 别了我的奶奶作文
★ 别了,我的作文
★ 旁观者文读后感
★ 李吉甫简介
【王润身个人资料(整理7篇)】相关文章:
以喝彩为话题初三作文2023-02-13
教师入党考察报告范文2023-07-10
推荐《林海雪原》观后感500字2023-04-03
二中杯足球赛小学生作文2022-05-07
百家讲坛的观后感400字2022-06-03
小升初满分作文为自己喝彩2024-01-16
教师的考察报告2023-10-07
江城子赏析2022-04-30
为自己喝彩满分作文2023-03-30
石扬休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20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