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课堂实录(锦集9篇)由网友“langzisz”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观潮课堂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观潮课堂实录
观潮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计说明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们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课堂上查字典的练习,听课文写词语的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我们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这堂课中“人声鼎沸”和“闷雷滚动”两个词语的教学设计就力求体现出让学生会“运用”的思想。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们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事实说明,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最大收获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
二、教学实录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云南有好几千里。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生:(分组比赛读)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王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生: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跃跃欲试)
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生:人声鼎沸。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
生:风平浪静。
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生: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生:山崩地裂。
师:形容气势很大——
生:(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学生纷纷举手)
师: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生:领读,师跟读。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个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师:“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有问题吗
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附板书:
潮来前 雄伟壮观
观潮 潮来时 如临其境 (钱塘江大潮)有声有色
潮过后 天下奇观
篇2:四年级《观潮》课堂实录
教材说明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篇3:四年级《观潮》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云南有好几千里。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生:(分组比赛读)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王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生: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跃跃欲试)
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生:人声鼎沸。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
生:风平浪静。
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生: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生:山崩地裂。
师:形容气势很大——
生:(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学生纷纷举手)
师: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生:领读,师跟读。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个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师:“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有问题吗?
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篇4:《观潮》的课堂实录
关于《观潮》的课堂实录
导入谈话:
师:看看老师跟昨天有什么不同。
生:头发长了。
师:还有什么?
生:老师昨天的头发是盘起来的,今天放下来了。
师:上课。我生长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天津,我常常在海边看潮起潮落。你们想不想看看我们天津渤海潮。
多媒体演示天津渤海潮。
师:这是咱们美丽的北海。今天我们要一起走出海的故乡,一起去看举世闻名的潮。
多媒体出示课题观潮。
师:我们是站在钱塘江海宁镇观看钱塘江大潮,以小组学习,学得好可以得到一滴水,可以滴水成渊。我们见面后你们预习了吗?谁读课文了?那老师把指导检查的权力交给你们,两个人两个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正确,读对的人数最多。
小组读。
师:你在读的时候,同伴都读对的举手。
师:不太多,看来。好,看来这四组读对的比较多,各加一滴水。你们想不想再比个高低。通过预习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生:先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师:你答得非常好,给他们组再加一滴水。课文先写了,课文读对了,我相信文中的词语一定不会难倒你们,看谁抢读得快。
多媒体出示词语,让学生抢读。
犹如 霎时 笼罩 薄雾 闷雷 踮着脚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师纠正读音
师:能自己改正读音,真好。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
师:预习的时候,你有没有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么多。先在小组里解决,其他的问题通过查资料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提出来大家一块解决。
小组讨论。
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谁来说说?
生:为什么农历八月十八日观潮日,其他日子不行?
师:哪一组还有问题?
生:潮是怎么形成的?
师:噢,钱潮是怎么形成的,他善于发现问题。
生:什么是潮汐?
师:有相同的问题吗?噢,那个女同学也有。你们打算怎么解决问题。
生:去图书馆
生:查资料,上网
生:同学讨论。
师:好办法。现场每一个老师都是你们的学习资源。老师给每一组提供了一些文字资料,你们自己选择,关键看你能不能静下心来通过查询资料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小组讨论。
师: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都解决了吗?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生:有,潮汐。
师:这有电脑,看电脑能不能帮助你。
电脑演示潮汐的形成。
师: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潮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明白了,你们想不想看看钱塘江大潮的恢宏气势。
生:想。
多媒体展示大潮画面。
师:恢宏不恢宏。
生:恢宏。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生:因为八月十八地球和月亮在同一条线上,月球有吸引力,在这一天看潮是最大的。
师:还有东南风,起什么作用?
生:不知道。
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电脑,我们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看录像了解了自然神奇的.景观。帮助我们把课文读懂,下面每一位学生默读课文。
生默读。
师:读完了,读懂了吗?
生:懂了。
师:看看哪一组能够通顺的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可以小组读,两个人对读,还可以自己读,只要能把课文读通顺,小组自己决定读的方式。
小组读。
师:小组选一段读,看看哪组读得最好!
生读。
师:读得很好,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么用劲?
生:因为声音很大。
师:噢,因为声音大,你们才读得那么用劲。加一滴水。还有哪个组想挑战?
某小组读。
师:每一个同学都读得那么好,加一滴水。浪潮越来越近了,怎么读。
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好,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读,可以吗?
师生齐读那条白线……
师:读得真好,这就是祖国自然神奇的自然景观。大家想,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生:不知道?
师: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生读。
师:中间这部分潮来时形象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生:水天相接。
师: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
生:白线。
师:很好,接着说。
生:横贯江面。
生:风号浪吼。
生:浩浩荡荡。
生:飞奔而来。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生: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师:你找着了什么词?
生:山崩地裂。
师:刚才同学找的非常准。下面我们分头准备,你可以根据老师准备的资料说,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说,把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讲一讲,先准备一下,开始。你们组准备好了吗?
师:今天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导游前的准备,今天回家把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讲给你的爸妈听,这是今天的作业。你或许还有新的问题,老师为你们提供两篇文章,几个网址,三张钱塘江潮的光盘,一本书,这对你们学习新的内容一定是有帮助的。再见!
结束。
课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篇5:八年级观潮课堂实录
八年级观潮课堂实录
老师:看看老师跟昨天有什么不同。
学生:头发长了。
老师:还有什么?
学生:老师昨天的头发是盘起来的,今天放下来了。
老师:上课。我生长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天津,我常常在海边看潮起潮落。你们想不想看看我们天津渤海潮。
多媒体演示天津渤海潮。
老师:这是咱们美丽的北海。今天我们要一起走出海的故乡,一起去看举世闻名的潮。
多媒体出示课题观潮。
老师:我们是站在钱塘江海宁镇观看钱塘江大潮,以小组学习,学得好可以得到一滴水,可以滴水成渊。我们见面后你们预习了吗?谁读课文了?那老师把指导检查的权力交给你们,两个人两个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正确,读对的人数最多。
小组读。
老师:你在读的时候,同伴都读对的举手。
老师:不太多,看来。好,看来这四组读对的比较多,各加一滴水。你们想不想再比个高低。通过预习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先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老师:你答得非常好,给他们组再加一滴水。课文先写了,课文读对了,我相信文中的词语一定不会难倒你们,看谁抢读得快。
多媒体出示词语,让学生抢读。
犹如霎时笼罩薄雾闷雷踮着脚人声鼎沸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老师纠正读音
老师:能自己改正读音,真好。请大家齐读。
学生齐读。
老师:预习的时候,你有没有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么多。先在小组里解决,其他的问题通过查资料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提出来大家一块解决。
小组讨论。
老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谁来说说?
学生:为什么农历八月十八日观潮日,其他日子不行?
老师:哪一组还有问题?
学生:潮是怎么形成的?
老师:噢,钱潮是怎么形成的,他善于发现问题。
学生:什么是潮汐?
老师:有相同的问题吗?噢,那个女同学也有。你们打算怎么解决问题。
学生:去图书馆
学生:查资料,上网
学生:同学讨论。
老师:好办法。现场每一个老师都是你们的学习资源。老师给每一组提供了一些文字资料,你们自己选择,关键看你能不能静下心来通过查询资料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小组讨论。
老师: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都解决了吗?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有,潮汐。
老师:这有电脑,看电脑能不能帮助你。
电脑演示潮汐的形成。
老师:看明白了吗?
学生:明白。
老师:潮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明白了,你们想不想看看钱塘江大潮的恢宏气势。
学生:想。
多媒体展示大潮画面。
老师:恢宏不恢宏。
学生:恢宏。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学生:因为八月十八地球和月亮在同一条线上,月球有吸引力,在这一天看潮是最大的。
老师:还有东南风,起什么作用?
学生:不知道。
老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电脑,我们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看录像了解了自然神奇的景观。帮助我们把课文读懂,下面每一位学生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
老师:读完了,读懂了吗?
学生:懂了。
老师:看看哪一组能够通顺的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可以小组读,两个人对读,还可以自己读,只要能把课文读通顺,小组自己决定读的方式。
小组读。
老师:小组选一段读,看看哪组读得最好!
学生读。
老师:读得很好,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么用劲?
学生:因为声音很大。
老师:噢,因为声音大,你们才读得那么用劲。加一滴水。还有哪个组想挑战?
某小组读。
老师:每一个同学都读得那么好,加一滴水。浪潮越来越近了,怎么读。
学生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好,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读,可以吗?
老师生齐读那条白线……
老师:读得真好,这就是祖国自然神奇的自然景观。大家想,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学生:不知道?
老师:打开字典查一查。
老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学生读。
老师:中间这部分潮来时形象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学生:水天相接。
老师: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
学生:白线。
老师:很好,接着说。
学生:横贯江面。
学生:风号浪吼。
学生:浩浩荡荡。
学生:飞奔而来。
老师: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学生: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老师:你找着了什么词?
学生:山崩地裂。
老师:刚才同学找的非常准。下面我们分头准备,你可以根据老师准备的资料说,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说,把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讲一讲,先准备一下,开始。你们组准备好了吗?
老师:今天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导游前的准备,今天回家把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讲给你的爸妈听,这是今天的作业。你或许还有新的问题,老师为你们提供两篇文章,几个网址,三张钱塘江潮的光盘,一本书,这对你们学习新的内容一定是有帮助的。再见!
篇6:文言文《观潮》课堂实录
文言文《观潮》课堂实录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用具:
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5分钟)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
生:潮来了!
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生:大潮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它的声音非常大,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大潮给我的印象是它气势非常的雄伟。
师:那你所说的气势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呢?
生:是我看到的.!
师:能看到气势吗?
生1:我觉得气势是想到的。
生2:我觉得气势是感觉到的。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真不错。
生:我不明白的地方是课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前面说白线很快地移来,后面又说它拉长变粗是逐渐的,我不明白这里前后是不是有点矛盾呢?
师:她真会动脑筋!
生:我不懂的地方是课文中为什么用白色战马,而不用别的什么马来形容大潮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来时这一部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勾画。)
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嗯,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师板书:闷雷滚动、白线)
师:那么大的潮为什么会是一条白线呢?
生: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就是人们在地平线上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所以这时的潮头看起来像一条白线。
师:原来是这个原因,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才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
生:喊!
师:怎么喊?
生:快看呀!大潮真的来了!
师: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就是“沸腾”的场面。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
生:我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写了“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这句话也就是在写潮来前,人们已是人声鼎沸,所以在这里他用了一个“又”字。
生:先听到隆隆的响声,人们就议论纷纷,现在既听到声音,又看到形状,所以是又沸腾了。
生:前面已经喊了一次“潮来了!”这里是真的潮来了,所以又喊了起来。
师:课文既写出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和样子,还写出了观潮人的情绪,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让我们带着观潮人的情绪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生齐读)
篇7:《观潮》的课堂实录
《观潮》的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生:(分组比赛读)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王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生: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跃跃欲试)
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生:人声鼎沸。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
生:风平浪静。
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生: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生:山崩地裂。
师:形容气势很大——
生:(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学生纷纷举手)
师: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生:领读,师跟读。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个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师:“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有问题吗?
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篇8:四年级上观潮课堂实录
四年级上观潮课堂实录
(导入谈话:)
师:看看老师跟昨天有什么不同。
生:头发长了。
师:还有什么?
生:老师昨天的头发是盘起来的,今天放下来了。
师:上课。我生长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天津,我常常在海边看潮起潮落。你们想不想看看我们天津渤海潮。
(多媒体演示天津渤海潮。)
师:这是咱们美丽的北海。今天我们要一起走出海的故乡,一起去看举世闻名的潮。
(多媒体出示课题观潮。)
师:我们是站在钱塘江海宁镇观看钱塘江大潮,以小组学习,学得好可以得到一滴水,可以滴水成渊。我们见面后你们预习了吗?谁读课文了?那老师把指导检查的权力交给你们,两个人两个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正确,读对的人数最多。
(小组读。)
师:你在读的时候,同伴都读对的举手。
师:不太多,看来。好,看来这四组读对的比较多,各加一滴水。你们想不想再比个高低。通过预习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生:先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师:你答得非常好,给他们组再加一滴水。课文先写了,课文读对了,我相信文中的词语一定不会难倒你们,看谁抢读得快。
(多媒体出示词语,让学生抢读。)
犹如 霎时 笼罩 薄雾 闷雷 踮着脚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师纠正读音。)
师:能自己改正读音,真好。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
师:预习的时候,你有没有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么多。先在小组里解决,其他的问题通过查资料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提出来大家一块解决。
(小组讨论。)
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谁来说说?
生:为什么农历八月十八日观潮日,其他日子不行?
师:哪一组还有问题?
生:潮是怎么形成的?
师:噢,钱潮是怎么形成的,他善于发现问题。
生:什么是潮汐?
师:有相同的问题吗?噢,那个女同学也有。你们打算怎么解决问题。
生:去图书馆。
生:查资料,上网。
生:同学讨论。
师:好办法。现场每一个老师都是你们的学习资源。老师给每一组提供了一些文字资料,你们自己选择,关键看你能不能静下心来通过查询资料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小组讨论。)
师: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都解决了吗?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生:有,潮汐。
师:这有电脑,看电脑能不能帮助你。
(电脑演示潮汐的形成。)
师: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潮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明白了,你们想不想看看钱塘江大潮的恢宏气势。
生:想。
(多媒体展示大潮画面。)
师:恢宏不恢宏。
生:恢宏。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生:因为八月十八地球和月亮在同一条线上,月球有吸引力,在这一天看潮是最大的。
师:还有东南风,起什么作用?
生:不知道。
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电脑,我们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看录像了解了自然神奇的景观。帮助我们把课文读懂,下面每一位学生默读课文。
(生默读。)
师:读完了,读懂了吗?
生:懂了。
师:看看哪一组能够通顺的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可以小组读,两个人对读,还可以自己读,只要能把课文读通顺,小组自己决定读的方式。
(小组读。)
师:小组选一段读,看看哪组读得最好!
(生读。)
师:读得很好,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么用劲?
生:因为声音很大。
师:噢,因为声音大,你们才读得那么用劲。加一滴水。还有哪个组想挑战?
(某小组读。)
师:每一个同学都读得那么好,加一滴水。浪潮越来越近了,怎么读。
(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好,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读,可以吗?
(师生齐读那条白线……)
师:读得真好,这就是祖国自然神奇的自然景观。大家想,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生:不知道?
师: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生读。)
师:中间这部分潮来时形象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生:水天相接。
师: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
生:白线。
师:很好,接着说。
生:横贯江面。
生:风号浪吼。
生:浩浩荡荡。
生:飞奔而来。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生: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师:你找着了什么词?
生:山崩地裂。
师:刚才同学找的非常准。下面我们分头准备,你可以根据老师准备的资料说,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说,把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讲一讲,先准备一下,开始。你们组准备好了吗?
师:今天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导游前的准备,今天回家把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讲给你的爸妈听,这是今天的作业。你或许还有新的问题,老师为你们提供两篇文章,几个网址,三张钱塘江潮的光盘,一本书,这对你们学习新的内容一定是有帮助的。再见!
篇9:窦桂梅《观潮》课堂实录(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 、调动感官,激趣导入
师: 一走进你们班就发现了咱们班的孩子学习习惯特别好,都坐得端端正正,书本摆放整齐,各个精神抖擞。让我没有理由不喜欢你们。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种声音。(播放潮声)听出是什么声音了吗?
师:你听得真仔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板书:观潮)“观”是什么意思?到了钱塘江,你最想看什么呢?
生:我想看涌起的波浪。,<你的想法不错。>
生:我想听涨潮的声音。<也行。>
生:我想观察,面对大潮人的活动。<你对当时热闹的场景感兴趣。>
师:你们想看的都在课文里,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在书中领略了钱塘江的盛景,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神奇了。(看来你用心感受了)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你有欣赏美的眼光)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师:(你很懂得用词,这个词用的非常贴切。)你和作者的感受一样。(板书:天下奇观
这儿也有一个“观”字,还是看的意思吗?老师查了字典,观有三种解释,看看哪种解释更合适。奇观呢!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奇就是(奇妙),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它究竟奇在哪?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奇特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三:借助媒体,品读文本
(一)体会潮来前的人山人海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农历八月十八,来到最佳观潮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吧!(播放人山人海的画面)
师(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是第一次来这儿观潮吗?就要见到大潮了,你的心情如何?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屏幕上的这句话。(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你急于想观潮,还有哪些同学也想去?
(二)感受潮来时的雷霆万钧
1、读中品
师:究竟是什么奇特景象使人如此焦急期待呢?请同学们马上找到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待会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哪位同学愿意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A、生: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这潮水还未出现,就能听见闷雷般的巨响,可见它的气势有多大了。
师:你真会读书,作者是用哪个词形容这潮声的呢?(闷雷滚动)闷雷滚动是什么样 的呢?(播放课件--闷雷声音)
生:隆隆的响声(你思考得真快)
师:一起来学学看。(轰隆隆)
师:再听听潮水声(播放课件),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这潮水隆隆的响声多像闷雷滚动的情景啊!
师:你听得真仔细,很会欣赏美。试试看,能否读出大潮未见奇景,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
生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潮声,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了。我好像看见了人们面对江面有的喊,有的叫,有的跳,有的挥舞手臂!大堤上如一锅煮开的沸水。这真是…….
生:人声鼎沸。
B、
师:还有喜欢不同句子的吗?
生:我喜欢“过了 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这句话写出了大潮声音变化,样子变化,人群的变化。
师:这句话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潮水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看到了--(一条白线)。同学们,知道这白线是什么吗?(浪潮)在哪出线的?(水天相接)哦!是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地方。当人们看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时,都怎么样了?为什么说又沸腾了?
生:因为在刚开始听到潮声时,人们就已经沸腾了;现在不仅听到了潮声,还看到了如白线般的潮头,不由自主地又激动得沸腾起来了。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也就是第二次沸腾。现在我们就读出这种沸腾的气势来。(听了你的读,我感觉人群有一点点沸腾,谁能读得更沸腾些/?)
C、师:谁还想告诉我你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这句话让我们感觉到浪潮移动的速度(非常快),气势也(越来越大)。随之,你的心情也会(越来越激动)。
师:让我们把江面出线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的句子连起来读读,让我感受感受你们这种激动的心情,好吗?
D、师:还有喜欢的句子吗?
生:我喜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作者把白浪比作了水墙。
师:(播放画面)你们看两丈多高有多高?从中,你体会到?水墙让你想到了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
生:浪潮坚不可摧,势不可挡,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师: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大潮力量的风采吧!(播放录像)
从画面录像中,你想到了什么?
男同学,请你们把男子汉的力量展示出来,美美地读读这句吧!
E、师:还有谁来说说你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写出了浪潮的样子。(出示句子)
师:不仅写了它的样子,还描绘了它的声音。喜欢这句的请举手!(生举手)
师: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读好它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准备 一下,待会我们来比赛,看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读)
师:你为何把山崩地裂读得那么重呢?
生:因为这体现了潮声很大。
师: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战马。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读?(指名读)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壮观的景象吧!(生齐读)
师:你们入情入境的朗读让我仿佛(播)看见了这白浪翻滚飞奔而来的情景,听见了这千军万马奔腾的声音(播放声音)。那一浪推一浪的样子(播),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那气势活像千军万马发动进攻时,马不停蹄、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情景。
师:你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这里有俩句话,想一想哪句更好?课件出示句子)
生:更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声音和样子的气势,真是雄伟壮观!
2、品中悟
师:刚才大家品读了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观潮的顺序打乱了。其实作者是按一定顺序写的。看谁聪明,能把书中合适的词填进括号里。(生读)
师:发现了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呢?(生答,师板书:远--近)
师:潮水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呢?(生答,师点击课件)
师:潮水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呢?(生答,师点击课件)
师(小结):作者就是如此由远而近地观察,抓住了潮水的声音,形态变化特点,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了这壮观景象,使我们心潮澎湃。师板书:声音 形态
3、悟中记
师: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描绘这潮来时的景象吧!(播课件--配乐师引读,生跟背)
4、记中练
师:作者准确的用词,生动的描绘,把大潮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能象作者那样,说说雷电时的景象吗?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三、拓展延伸
1、 远景配解说
师:同学们活学活用,真是学习的有心人。今天我们欣赏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的奇观异景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你们看!(播放课件)
师:请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图片,配上解说词。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惜缘
[窦桂梅《观潮》课堂实录(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 观潮教学实录
★ 小学教学实录
★ 观潮的教学谈
★ 观潮教学过程
【观潮课堂实录(锦集9篇)】相关文章:
我们的“课堂实录作文2022-11-18
文言文《观潮》教案2022-07-26
《推敲》第一课时教学实录2023-08-01
人教版三下词语理解教学设计2022-05-28
《观潮》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5-07
《钱塘湖春行》的 课堂教学实录2022-05-04
教学课例2022-12-22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案干旱的宝地一2022-10-10
人教版四年级小山羊教学设计2022-09-29
《古诗》片断赏析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