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的 课堂教学实录((精选20篇))由网友“vivid”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钱塘湖春行》的 课堂教学实录,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钱塘湖春行》的 课堂教学实录
《钱塘湖春行》的 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品读诗歌音律之美,品析诗歌的语言之美,品味诗歌的情感之美,并能当堂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品析诗歌的情感之美
一、导入课文
师: 大家一定很好奇今天老师会带给大家一段怎样的语文之旅呢?那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像的翅膀随着老师的声音一起开始我们的这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旅程吧!
教师朗读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师: 请问同学们能猜得出这是写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吗?
生:西湖的春季
师:中国历史上,在杭州当刺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宋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西湖美景的诗文。所以又有人称他们为“风流太守”。其中苏东坡写过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名诗,大家小学时学过的,能回忆一下吗?
生:《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那白居易笔下的西湖究竟是浓妆还是淡抹的呢?现在请大家拿出笔来,再跟着老师的声音,把我们听到的文字投影在纸上。老师读一句你写一句。你认为这个字怎么写就怎么写。提个小小的要求大家千万不要翻书。
(学生随时老师的朗读开始默写活动)
师: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书本打开到68页,看看自己写的完全和原诗吻合吗?请问全对的同学举个手。那么接下来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一下,为你什么你会将此字写成彼字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白居易不用你想的这个字呢?读完之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二、作者简介
师:那我现在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师:请问你了解白居易吗?在哪得知的?
生: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是唐代大诗人,代表作有《白氏长庆集》。
师:那请问你是从哪了解到这些信息的呢?
生:语文书68页下文注解1那里有介绍。
师:说得很好,老师还告诉大家对一个作家的了解我们往往可以从以下五个字入手:名、时、地、作、评。现在请看屏幕我们一起将白居易的相关简介一起朗读一下。
(学生齐读)
三、重点品析语言
师:那请一位同学说说刚才的默写你写错了字吗?是哪个?为什么?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类似刚才那位同学的误会?
(师下堂巡视,关注学生易错字。)
师:我刚才看了一下,大家主要错了这几个字上,“脚”、“渐”、“没”、“浅”字。我们有同学把“脚”,写成了“角”,为什么呢?
生:是因为它不理解“云脚”的含义。下文注解有说到“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师:是的,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的雨丝的下部叫“雨”
师:那还有“渐”字有同学把它写成了“溅”。你们能分析下为什么不能用“溅”字来替换?
生:因为“溅”往往是用来描述水花的,而这里说的是乱花。所以不能用。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准确。我们看到“乱花”这个词,眼前会浮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我们又想到了之前学过的一篇文章中的哪段文字呢?
生(齐背):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那大家再想想看诗人游西湖是用什么方式呢?步行、乘船、还是……?
生:是骑马,因为后面说的“没马蹄”。
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了。我们可以想像诗人在西湖边上信马由缰,眼前的乱花景象让诗人渐渐地眼花缭乱了。所以这个“渐”字无法用别的词语取代。
师:那还有同学把“浅草”的“浅”字写错的,大家说“浅草”一词
又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同样之前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又有相关的描写,是哪一段呀?
生(齐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师:除了这一段之外,老师还给大家补充一首诗,那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师范读全诗)。请大家说说哪句话是写出了浅草的特点的?
生:草色遥看近却无
师:还有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把“绿杨”的“杨”写成了“阳”,那为什么诗人要写成这个“杨”呢?
生:因为这里写的是绿绿的杨柳。
师:我们来看看这一句里的“绿”和“白”字的妙处。白居易是一个把弄色彩的高手,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擅长混搭。其实我们小学时就学过他的一首诗,在里面他大胆的运用表现色彩的词去描摹了一幅春色图。同学们还记得吗?
引导学生背诵《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四、品读出作品的情感美
师:诗歌之美按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叫做“戴着镣铐跳舞”。因为中国的诗歌讲究平仄,讲格律,而正因为这样诗吟诵之时才会有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音律美。那怎样才能读出那种音律美呢?老师教大家在读格律诗中的七言诗句的一个小技巧。首先七言诗句的节拍通常是“二二二一”或是“二二一二”。我们要根据诗意加以判断。其次在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就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了。
师:那下面咱们同学能不能试着用老师教的方法大声地自由朗读呢。
师:请个同学给我们示范一下吧。
共请了三位同学
师:大家评价一下他们读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我觉得还可以。主要是没有读出情感。
师:那你觉得应该读出了什么情感呢?
生: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师:为什么你们会认为应该是喜悦之情呢?你是从诗句中的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
生:“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最爱”
师:确实一个“最”字看得出白居易对春天到来的喜悦。那这首诗能不能做这样的处理呢?(教师读)“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生:摇头说“不好”
师:那大家说不好,我认为挺好的呀,简洁明了。也交待了行踪。不是也点出了“最爱”了吗?那你们说说为什么不好?
生:那这样就缺少了对春天美景的具体描绘了。
师:对!那请大家说说哪些词体现出了春天的美,而又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生:早莺、新燕、争、啄
师:如果我是诗人我会这样写的:处处早莺争暖树,家家新燕吸春泥。同学们觉得是老师的好还是白居易写的好呢?
生齐声:白居易
师:那为什么呢?
下面的学生陷入了沉思中
师:正因为是“几处”而不是“处处”,是“谁家”而不是“家家”我们才能感受到初春到来时诗人那种欣喜之情。也正因为是“几处”所以才会在乍暖还寒时争着攀上暖树。而燕子是春天的信使,一个“啄”字则将燕子辛勤忙碌的兴奋之情生动的再现了。想想看动物都在早春到来之际这么快乐,更何况是诗人呢?再试问问我们大家如果在早春时间来到西湖,只看到的只是“几处早莺”、“谁家新燕”会有欣喜之情吗?所以“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六、小结
今天我们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语文之旅就此告一段落了。请问大家能把这首诗给背诵下来了吗?
学生点头,齐声背诵全诗。
七、布置作业
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以下两个作业。请看大屏幕。
1、背诵默写《钱塘湖春行》
2、学习本诗景物描写的写法,将《钱塘湖春行》改写成一篇字数不少于200字的小散文。
教学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多读、精读、美读中对诗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诗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读,进一步品味诗的好词妙句,感受诗中的优美意境,最后达到诗词教学的目的,熟读成诵。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能力
赏析诗中的好词妙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在合作小组中讨论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趣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音乐,有关的春的图片,有关的课件,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篇2:《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
有关《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
导入
师: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唐诗,板书《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说说课题的意思,“行”是“走”的意思,那题目是钱塘湖在春天行走吗?
生:“行”是“游”的意思,题目应该是“春天游钱塘湖”
师:看课本注释“钱塘湖”指的是哪里?学过写西湖的诗吗?
生: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对,苏东坡把西湖比作西施,说明西湖很美,但具体有什么景物你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是啊,苏轼写的是西湖给人的整体感觉,咱们看一下白居易是如何具体描写西湖的?
师:读诗,自由读
师:指明读
生:读
师:(指导“谁家新燕啄春泥。”句末虽然是句号,但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这位同学读的很好。
师:再自由读诗,读完后结合注释翻译古诗
生:译诗
师:(5分钟过后)有不理解的字词吗?
学生没有说话
师:问“乱花”什么意思?
生:五颜六色的花
师:也可以理解为“各种各样的野花”“渐欲”呢?
生:渐渐要
师:“迷人眼”呢?
生:使人眼花缭乱
师:谁翻译第一句
生:经过孤山寺的背面,贾亭的西面,看到水面略与堤平,远处天水相接
师:第一句应该是点明旅游出发的地点“我从孤山寺的背面,贾公亭的西面开始游览”,第二句谁翻译一下
生: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生:各种颜色的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附录:拓展知识
相关简介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6分、东经120度12分。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深处有2.8米,最浅处不到1米。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岸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其它景点还有保俶挺秀、长桥旧月、古塔多情、湖滨绿廊、花圃烂漫、金沙风情、九里云松、梅坞茶景、西山荟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国、中山遗址、灵隐佛国、岳王墓庙。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的水面面积约4.37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处在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西湖古称“钱塘湖”,又名“西子湖”,古代诗人苏轼就对它评价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造成各湖区水质差异,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5.593平方公里;,总容积1.1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97米;西湖底质是一种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湖沼相沉积,属于粉砂质粘土或粉砂质亚粘土,最上层皆为藻骸腐泥层(黑色有机质粘土),中层泥炭层或沼泽土,最下层为基底粉砂层;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涧,主要补水河流为金沙涧、龙泓涧和长桥溪泄流。
【有关《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
篇3: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
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
师: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现在,请同学们读《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并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写什么时候的景色?
(学生大声朗读诗。)
生:春天,而且是初春。
师: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
生:“水面初平”,初春的雨水还不大。
生:“几处早莺”,并不是处处,初春的鸟儿还不多。
生:老师,还有“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莺争着栖集在朝阳的树枝上。
师:不要给老师说,直接给大家说就行。
生:“谁家新燕”,并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几家,说明春天刚开始,从南方飞回的燕子为数不多。
生:“啄春泥”,燕子才回来筑巢。
生:“浅草才能”,小草刚刚出土。
生:“没马蹄”,草还没有长高。
生:“乱花渐欲”,“乱”,“渐”,说明花儿有开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初春的花星星点点,也不是很多。
师:说地真好,画面已经立体化了。下面,我们听录音读,闭着眼,用心灵去聆听西湖迷人春景的花香鸟语。
(学生听录音,并且模仿朗读。)
师:我们听出春天的什么景色?你体会到春天的什么意境?想好了你就说。
生:我听见了和尚撞钟的声音,那么庄严、肃穆,那么辽远、空旷,使我心旷神怡。我在西湖边上耳听着这天籁之音,眼看着美丽的西湖胜景,真是人生一大乐事。(笑)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迎春的人儿在西湖边轻歌曼舞,或细语呢喃,或那勤劳的妇女用那清澈的西湖水洗衣浣纱,木杵捣衣声,击水声清脆的、悠扬的`此起彼落;而孩子们则在嫩嫩地,绿绿的草地上欢快的叫跑着,估计他们欢呼天上的风筝,或者是在地上打着滚儿。
生:我听出了春天鸟叫声,那轻盈、活泼的黑头莺唱出美妙的歌声,“自在娇莺恰恰啼”。(此时,已看出学生已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里)
生:我听出风声,是带着一丝丝凉意的清风。
生:我能听出小草从泥土中钻出来的嘶嘶的声音。
生:我听出了马蹄轻快的脚步声,叭嗒,叭嗒……由远及近,而又渐渐远去。
生:我听见了白居易正在那吟《钱塘湖春行》,清风传送着那优美的诗句,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学生争先恐后,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气势。学生妙语连珠,老师一副惋惜地表情)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想像,又有意境,同学们的诗歌感悟能力非常强啊!老师还想听听大家精彩发言,但因时间问题,进行下一个环节,不知谁能用耳朵听出色彩来?(学生笑)我们从诗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
生:绿,绿柳青青。
生:“花”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也是色彩。
生:“水”应是碧绿色或青绿色。
生:寺庙是红砖绿瓦的,凉亭是古色古香的。
生:云是白的,蓝天白云。
生:草是嫩绿的,树是刚抽芽的,也是嫩绿的。
生:白居易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悠闲自得的在西湖岸边踏青。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愿你们用美丽的画笔去描绘多姿多彩的西湖的春天吧!在作文课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
篇4:《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
《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 人教版
导入
师: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唐诗,板书《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说说课题的意思,“行”是“走”的意思,那题目是钱塘湖在春天行走吗?
生:“行”是“游”的意思,题目应该是“春天游钱塘湖”
师:看课本注释“钱塘湖”指的是哪里?学过写西湖的诗吗?
生: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对,苏东坡把西湖比作西施,说明西湖很美,但具体有什么景物你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是啊,苏轼写的是西湖给人的整体感觉,咱们看一下白居易是如何具体描写西湖的?
师:读诗,自由读
师:指明读
生:读
师:(指导“谁家新燕啄春泥。”句末虽然是句号,但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这位同学读的很好。
师:再自由读诗,读完后结合注释翻译古诗
生:译诗
师:(5分钟过后)有不理解的字词吗?
学生没有说话
师:问“乱花”什么意思?
生:五颜六色的花
师:也可以理解为“各种各样的野花”“渐欲”呢?
生:渐渐要
师:“迷人眼”呢?
生:使人眼花缭乱
师:谁翻译第一句
生:经过孤山寺的背面,贾亭的西面,看到水面略与堤平,远处天水相接
师:第一句应该是点明旅游出发的地点“我从孤山寺的背面,贾公亭的西面开始游览”,第二句谁翻译一下
生: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生:各种颜色的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附录:拓展知识
相关简介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6分、东经120度12分。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深处有2.8米,最浅处不到1米。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 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岸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其它景点还有保俶挺秀、长桥旧月、古塔多情、湖滨绿廊、花圃烂漫、金沙风情、九里云松、梅坞茶景、西山荟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国、中山遗址、灵隐佛国、岳王墓庙。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的水面面积约4.37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处在 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西湖古称“钱塘湖”,又名“西子湖”,古代诗人苏轼就对它评价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造成各湖区水质差异,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5.593平方公里;,总容积1.1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97 米;西湖底质是一种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湖沼相沉积,属于粉砂质粘土或粉砂质亚粘土,最上层皆为藻骸腐泥层(黑色有机质粘土),中层泥炭层或沼泽土,最下层为基底粉砂层;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涧,主要补水河流为金沙涧、龙泓涧和长桥溪泄流。
篇5: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作文一】
各位旅客们,你们好,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钱塘江大潮。
旅客们,你们知道吗?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你们有谁去看过”有一个旅客说:“我们没有看过,请你讲给我们听吧!”“好”。据说海宁市的盐官镇是观潮最好的地方。只要登上了海塘大堤,就能看到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非常平静,越往东越宽。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想想,江边的风景是多么的美啊!
当潮水来临之时,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流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当时的场面可热闹了!
那条白线很快又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旅客们,你看,这是多么壮观啊!
女士们,先生们,听完了我的介绍,你们喜欢上钱塘江吗?
【作文二】
今天,我和外婆去钱塘江旅行。其实,是陈叔叔单位杭报搞得活动。我们今天起了个大早,太阳都没出来呢!后来,我爸爸开车把我们送到杭报,自己就回去了。我们等了一会儿,洲洲也来了,我们准备了一下,就上车了。
车上一点声音也没有。于是,我和洲洲讲起话来,整个车上充满我们的欢声和笑语,大家当然有点儿忍不住喽!车上说的说,笑的笑,我和洲洲当然很起劲喽。过了好一会儿,到钱塘江啦!然后我们就到码头去坐船了。
在船上,我听到专家讲,钱江一桥是茅以升爷爷建的.,日本鬼子来过以后,钱江一桥曾被炸过依次,后来又修好了。所以,我们最恨日本鬼子了。接着,我们在船上比赛画画,主题是:画出钱塘江各种桥的风格。我们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各自的一招,就开始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栩栩如生。结果是: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没获奖的人有参与奖文具一系列。虽然没有获奖,但是我依然倍感珍惜。
【作文三】
去年7月我和外婆去了一次钱塘江,那一次玩的可真痛快。抓螃蟹、挖竹蛏,玩沙泥,真是不亦乐乎。
可惜因为时间关系,大家都没有玩尽兴,所以想趁着寒假再去一次。这一次带上的是爷爷奶奶和小妹妹。车子开了足足4个小时,接近大堤时,又一路颠簸,走了不少回头路,终于到了!可是眼前的景象,顿时让我们由兴奋转为了失望。原来春节前几天不停地下雨,江岸的潮水很大,连礁石都看不到,更不用说海泥了。因为路上耽误了不少时间,也错过了下午的潮信。不过,这一切都没有让我失落太久,草草吃过午饭,我马上找到了好玩的事儿做。一堆滩火!噼噼啪啪着得厉害!原来是烧海岸边的垃圾用的。我和妹妹也加入了除害大军,往火堆里扔了不少垃圾。最后还成功把火熄灭了,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作文四】
行走在彼岸,让我我懂得,生命永远充满着张扬,行走在彼岸,我领悟,进取永远不会被埋葬。
——题记
犹记十一长假那周,我跟父母一同去浙江旅行,对我梦中日思夜想的钱塘江一睹为快。
漫长的旅途并没有磨灭我的兴趣,一下车,便直奔钱塘江景区,还没到景点便远远听见了那波天撼地的声响,那声响铿锵有力,豪迈奔放。
买了门票跟随着大批游客进入景区内,视线所及之处便是人潮。”哇!”随着尖叫声望去,一层巨大的白浪冲起了几米高,像雄狮般的嚎叫着,”啪!”浪花开始朝堤坝打去,”轰!”溅起无数的水滴。这时节正是钱塘江时,不到几秒,剧烈的风便掀起几层铺天盖地的大浪,那气势仿佛要吞噬了天地,冲破了堤防。
而这时一只小东西吸引了我,那是一只鸟,棕色的羽毛密密麻麻的盖在身上,好奇的我走进了它一些。那只鸟抖了抖翅膀开始要飞翔,我注视着它,只见它的双翅在天空中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弧度,凭借着风吃力的向江上飞去。巨浪还在嚎叫,狂风还在咆哮,它是想穿过钱塘江吗?不!不可能!那几米高的浪花足可以将它拍打下来,葬身在江中,它又不是海鸥,这样做,只是自取灭亡!
徘徊了一会了的它认准了一个方向,震起了那双并不坚固的翅膀,迎着风浪钻入了钱塘江上空。
我跟随着他行走在钱塘江边,它的身影却仍穿梭在掀起的浪花中,”啪啪啪……。”浪花怕打的声音和它扇动的翅膀此刻悄然震撼着我的心房,而那只鸟仍拼命的在上空遭受着危险的袭击,可那又算什么!那不停滑翔的双翼却是比危险更加强大的东西___生命的律动。
渐渐地,那顽强的身影消失在了钱塘江上空。行走在钱塘江的彼岸,我久久不能从那份震撼中挣脱出来:小小的身躯尽可以爆发出如此强大的能量,而那执着的精神最终奇迹般的支撑它渡到了江的另一边,完成了生命里应有的张扬!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身处在彼岸的我们总是因为河流的湍急而放弃,可谁又真正领悟到,渡过彼岸,看到的就是希望!此岸与彼岸之间也许只是一念之间,进取和把握会是助你扬帆起航的保障!
渡过彼岸吧,那尽头,将会是迎接你的万丈光芒!
篇6: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名家点评
胡以梅:何言乎上半首专写湖上?察他口气所重,只在“寺北”、“亭西”、“几处”、“谁家”,见其间佳丽不可胜纪,而初不在“水平”、“云低”、“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之种种布景设色也。何言乎下半首专写春行?察他口气所重,只在“渐欲迷”、“才能没”、“绿杨阴”之一路行来,细细较量春光之浅深,春色之浓淡,而初不在“湖东”、“白沙堤”几个印板上之衬贴字也。要之,轻重既已得宜,风情又复宕漾,最是中唐佳调。谁谓先生之诗近于俗哉!(《唐诗贯珠》)
金圣叹:前解先写湖上。横开则为寺北亭西,竖展则为低云平水,浓点则为早莺新燕,轻烘则为暖树春泥。写湖上,真如天开图画也。后解方写春行。花迷,草没,如以戥子称量此日春光之浅深也。“绿杨阴里白沙堤”者,言于如是浅深春光中,幅巾单裕款段闲行,即此杭州太守白居士也。(《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何焯:平平八句,自然清丽,小才不知费多少妆点。(《唐律偶评》)
杨逢春:首领笔,言自孤山北贾亭西行起,下五句历写绕湖行处春景,七、八以行不到之湖东结,遥望犹有余情。(《唐诗绎》)
宋宗元:娟秀无比。(《网师园唐诗笺》)
方东树:章法意匠,与前诗(按指《西湖留别》)相似,而此加变化。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昭昧詹言》)
高步瀛:方植之曰: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又曰:句句回旋,曲折顿挫,皆从意匠经营而出。(《唐宋诗举要》)
篇7:《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篇8:《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学实录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是我国杭州西湖的别名,自古以来钱塘湖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作于长庆三年(823年)春。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西湖充满了向往之情。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的七月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年底抵达杭州上任。第二年(823年)春天刚刚来临,大地稍露些许春的气息,早就仰慕杭州美景的白居易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边游赏,终于实现少年时的心愿。漫步西湖堤上,面对早春的西湖景色,白居易不禁为西湖的美景所感染,兴笔而作《钱塘湖春行》这首传颂千古的西湖名诗。这首诗一方面描绘了西湖美丽春光和勃勃生机,同时还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欣悦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唐诗,板书《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说说课题的意思,“行”是“走”的意思,那题目是钱塘湖在春天行走吗?
生:“行”是“游”的意思,题目应该是“春天游钱塘湖”
师:看课本注释“钱塘湖”指的是哪里?学过写西湖的诗吗?
生: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对,苏东坡把西湖比作西施,说明西湖很美,但具体有什么景物你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是啊,苏轼写的是西湖给人的整体感觉,咱们看一下白居易是如何具体描写西湖的? 师:读诗,自由读
师:指明读
生:读
师:(指导“谁家新燕啄春泥。”句末虽然是句号,但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这位同学读的很好。
师:再自由读诗,读完后结合注释翻译古诗
生:译诗
师:(5分钟过后)有不理解的字词吗?
学生没有说话
师:问“乱花”什么意思?
生:五颜六色的花
师:也可以理解为“各种各样的野花”“渐欲”呢?
生:渐渐要
师:“迷人眼”呢?
生:使人眼花缭乱
师:谁翻译第一句
生:经过孤山寺的背面,贾亭的西面,看到水面略与堤平,远处天水相接
师:第一句应该是点明旅游出发的地点“我从孤山寺的背面,贾公亭的西面开始游览”,第二句谁翻译一下
生: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生:各种颜色的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生: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那里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解诗”(主要看这首诗经过一千多年流传下来的原因。) 若从表达方式来说,看这八句诗,都用到了哪些表达方式?都有哪几种表达方式还记着吗?
生: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师:对,我们看第一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第一句是说明
生:是记叙
师:说明是教给人以知识的
生:是记叙
师:第2——6句呢?
生:描写
师:最后两句
生:抒情
师:拿出笔,把2——6句所写的景物标出来
生: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马蹄
师:马蹄是吗?
篇9:《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品读诗歌音律之美,品析诗歌的语言之美,品味诗歌的情感之美,并能当堂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品析诗歌的情感之美
一、导入课文
师: 大家一定很好奇今天老师会带给大家一段怎样的语文之旅呢?那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像的翅膀随着老师的声音一起开始我们的这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旅程吧!
教师朗读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师: 请问同学们能猜得出这是写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吗?
生:西湖的春季
师:中国历史上,在杭州当刺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宋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西湖美景的诗文。所以又有人称他们为“风流太守”。其中苏东坡写过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名诗,大家小学时学过的,能回忆一下吗?
生:《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那白居易笔下的西湖究竟是浓妆还是淡抹的呢?现在请大家拿出笔来,再跟着老师的声音,把我们听到的文字投影在纸上。老师读一句你写一句。你认为这个字怎么写就怎么写。提个小小的要求大家千万不要翻书。
(学生随时老师的朗读开始默写活动)
师: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书本打开到68页,看看自己写的完全和原诗吻合吗?请问全对的同学举个手。那么接下来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一下,为你什么你会将此字写成彼字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白居易不用你想的这个字呢?读完之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二、作者简介
师:那我现在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师:请问你了解白居易吗?在哪得知的?
生: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是唐代大诗人,代表作有《白氏长庆集》。
师:那请问你是从哪了解到这些信息的呢?
生:语文书68页下文注解1那里有介绍。
师:说得很好,老师还告诉大家对一个作家的了解我们往往可以从以下五个字入手:名、时、地、作、评。现在请看屏幕我们一起将白居易的相关简介一起朗读一下。
(学生齐读)
三、重点品析语言
师:那请一位同学说说刚才的默写你写错了字吗?是哪个?为什么?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类似刚才那位同学的误会?
(师下堂巡视,关注学生易错字。)
师:我刚才看了一下,大家主要错了这几个字上,“脚”、“渐”、“没”、“浅”字。我们有同学把“脚”,写成了“角”,为什么呢?
生:是因为它不理解“云脚”的含义。下文注解有说到“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师:是的,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的雨丝的下部叫“雨”
师:那还有“渐”字有同学把它写成了“溅”。你们能分析下为什么不能用“溅”字来替换?
生:因为“溅”往往是用来描述水花的,而这里说的是乱花。所以不能用。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准确。我们看到“乱花”这个词,眼前会浮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我们又想到了之前学过的一篇文章中的哪段文字呢?
生(齐背):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那大家再想想看诗人游西湖是用什么方式呢?步行、乘船、还是……?
生:是骑马,因为后面说的“没马蹄”。
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了。我们可以想像诗人在西湖边上信马由缰,眼前的乱花景象让诗人渐渐地眼花缭乱了。所以这个“渐”字无法用别的词语取代。
师:那还有同学把“浅草”的“浅”字写错的,大家说“浅草”一词
又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同样之前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又有相关的描写,是哪一段呀?
生(齐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师:除了这一段之外,老师还给大家补充一首诗,那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师范读全诗)。请大家说说哪句话是写出了浅草的特点的?
生:草色遥看近却无
师:还有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把“绿杨”的“杨”写成了“阳”,那为什么诗人要写成这个“杨”呢?
生:因为这里写的是绿绿的杨柳。
师:我们来看看这一句里的“绿”和“白”字的妙处。白居易是一个把弄色彩的高手,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擅长混搭。其实我们小学时就学过他的一首诗,在里面他大胆的运用表现色彩的词去描摹了一幅春色图。同学们还记得吗?
引导学生背诵《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四、品读出作品的情感美
师:诗歌之美按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叫做“戴着镣铐跳舞”。因为中国的诗歌讲究平仄,讲格律,而正因为这样诗吟诵之时才会有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音律美。那怎样才能读出那种音律美呢?老师教大家在读格律诗中的七言诗句的一个小技巧。首先七言诗句的节拍通常是“二二二一”或是“二二一二”。我们要根据诗意加以判断。其次在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就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了。
师:那下面咱们同学能不能试着用老师教的方法大声地自由朗读呢。
师:请个同学给我们示范一下吧。
共请了三位同学
师:大家评价一下他们读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我觉得还可以。主要是没有读出情感。
师:那你觉得应该读出了什么情感呢?
生: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师:为什么你们会认为应该是喜悦之情呢?你是从诗句中的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
生:“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最爱”
师:确实一个“最”字看得出白居易对春天到来的喜悦。那这首诗能不能做这样的处理呢?(教师读)“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生:摇头说“不好”
师:那大家说不好,我认为挺好的呀,简洁明了。也交待了行踪。不是也点出了“最爱”了吗?那你们说说为什么不好?
生:那这样就缺少了对春天美景的具体描绘了。
师:对!那请大家说说哪些词体现出了春天的美,而又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生:早莺、新燕、争、啄
师:如果我是诗人我会这样写的:处处早莺争暖树,家家新燕吸春泥。同学们觉得是老师的好还是白居易写的好呢?
生齐声:白居易
师:那为什么呢?
下面的学生陷入了沉思中
师:正因为是“几处”而不是“处处”,是“谁家”而不是“家家”我们才能感受到初春到来时诗人那种欣喜之情。也正因为是“几处”所以才会在乍暖还寒时争着攀上暖树。而燕子是春天的信使,一个“啄”字则将燕子辛勤忙碌的兴奋之情生动的再现了。想想看动物都在早春到来之际这么快乐,更何况是诗人呢?再试问问我们大家如果在早春时间来到西湖,只看到的只是“几处早莺”、“谁家新燕”会有欣喜之情吗?所以“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语文之旅就此告一段落了。请问大家能把这首诗给背诵下来了吗?
学生点头,齐声背诵全诗。
六、置作业
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以下两个作业。请看大屏幕。
1、背诵默写《钱塘湖春行》
2、学习本诗景物描写的写法,将《钱塘湖春行》改写成一篇字数不少于200字的小散文。
篇10:《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最初选这首诗来上示范课,我的心里是直打鼓的。古代诗歌怎样教?我想很多一线的老师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困惑。如果只是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只要求会背会默则已,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钱塘湖春行》这样一首经典的七言律诗,如果想让从字词、意蕴、情感等等角度引导学生去细细品悟的'话,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还远远不够。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引领学生真正地走入白居易笔下钱塘湖的早春美景,引领学生体味到诗人内心的情愫,这是我在备课中首先考虑的因素。
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品读诗歌音律之美,品析诗歌的语言之美,品味诗歌的情感之美,并能当堂背诵全诗。而把品析诗歌的语言之美,品味诗歌的情感之美做为教学的重点来处理。从上完这堂课之后的反馈来看,我的这个教学目标还是基本完成了。
杨特说过:教师要用睿智的课堂谋略和手段吸引学生,这是引领学亲近诗歌的有效途径。于是我在课堂几个环节的处理上还是下了一定的功夫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我仅用了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有这样的语句“大家一定很好奇今天老师会带给大家一段怎样的语文之旅呢?那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像的翅膀随着老师的声音一起开始我们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旅程吧。”简洁明了而富有诗意带学生们进入情境。而接下来的环节处理上我先是教师自己范读一遍这首诗,但是不读诗题从而让学生去猜想,从而引出诗题。因为“听”诗,不仅仅是听觉方面的活动,而且是心灵感官的互动。这个“听”字是想像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还是一个“想诗的过程。因为大大地调到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好奇心。于是在大致对钱塘湖及与钱塘湖相关名人名诗做了一个简介之后,在学生没有翻看书本,没有预习的前提下,我用教师范读学生默写的方式来纠正学生易错易混的字。从而引出学生对诗中关键字词的品析。应该说这个环节的处理也着一定的新意,由学生提出问题,以学定教,而不是让课堂跟着既定的教案走。
杨特在她的《引领学生亲近现代诗歌》中说到:“诗歌是人类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感悟能力、审美体验,还要用研究的眼光解读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诗的世界里体验、熏陶……”她还说到:“诗歌是用语言搭建的房子,让灵魂在里面居住。诗歌中对情感的表现是最为重要的,但最终还要回归到语言上。学习语言,理解作品的诗意,教师要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所以最后在引导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上,我选择仍然是走进文本,采用了比较法,将本诗的颔联、颈联去掉,把七言律诗变成七言绝句,问学生这样的修改好不好。然后就引导学生细细地去品读这两联的 “几处”、“谁家”、“争”、“啄”等关键字词。应该说还是基本契合了走进文本的精神。
在反思本课的一些亮点之后,我更看到的这节课的缺憾。
一、部分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头无尾。第一环节以默写来纠错这种设计较新颖,但是却缺少了学生展示的环节,而是自己包办代替将易错的字加以提炼。如果此时教者能够在进行调查学生默写正确率之后,让错误率较高的学生上黑板来展示效果会更好。从而才能达到纠错的效果。
二、作者介绍这一环节的插入是一败笔,我不应该放在纠错环节之后,而是应该放在教师第一次范读之后,在介绍杭州的“风流太守”之一的苏轼之后就顺理成章地引出白居易的其人其事。
三、关于诗歌朗读的指导上,所教授的方法导致学生朗读机械化了。因此在指导朗读方法上是否还需要教授学生如何划分节秦,如何停顿。这是值得商榷的地方。其实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来看,在正确引导学生去品析语言和品味诗人的感情之后,学生自能体会出诗歌的音律美。此外,在朗读活动方面,学生的齐读过多,缺乏太多的变化。所以,在以后的朗读活动中除了齐读、男、女生读、个人读之外,还可以进行另样的组合,比如说戴眼镜的同学读、系白鞋带的同学读,还可以是短头发或是扎辫子的同学读……另外,在做教师示范朗读的时候应该选取一着合宜的音乐,这样更能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四、杨特说:“诗歌就像一幅国画,它是留白的。”同样,语文课堂也应该是留白的艺术。这堂课,做为教师的讲授还是过多,留给学生想像的时间和空间则相对少了。比如说最后一个品析词语进而品味作者感情的环节上,如果我只是示范性地指出“几处”这个词的妙处何在,剩下的就交给学生去讨论,去品读,效果会更好。这才是真正的让学生走进文本。
《钱塘湖春行》这一堂课虽然有一定的亮点,同时也充满了缺憾。其实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不管怎样,我理想中的课堂是审美的课堂,诗意的课堂。这是我的追求目标。
篇11:《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及课后练习
课前朗读苏轼诗歌,由苏轼诗导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指的是西施,我国四大美女之一。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可见西湖很美。美到什么程度呢?(图片展示)在苏轼之前也有一位伟大的诗人给我们做了很清晰的描述,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到一千多年前,和白居易一起游西湖,赏美景。课件出示课题。钱塘湖春行。钱塘湖就是西湖。
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速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仔仔细细的读四遍。要求:一二两遍读准字音,注意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三四两遍读通顺了,注意句中的停顿。 没马蹄 白沙堤
学生抽读。齐读。朗读指导。注意字音,停顿。
诗歌读到这儿,在你的脑袋里,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对西湖有什么感觉呢?
钱塘湖春行,诗人绕湖而行,都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诗歌,读的时候,注意看看课文下的注解,然后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意思。
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读懂了没有。
1、钱塘湖春行,诗人的身(身体、身躯)在哪儿?教会学生在诗文中找诗人的行踪。
在孤山寺,在贾亭,在湖边,在农舍,在草地,在花丛, 在绿杨边,在白沙堤。
小结:身在游览途中(板书“身行”)
这就是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时观看景色的立足点,现在,你也站到了这些地方,你最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最想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读到这里,同学们已经读进去了,已经在心中勾勒出西湖的轮廓了。
现在,请闭上你的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脑海里浮现出的西湖图景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伴乐范读,齐读。
学生交流,再读,读出湖青山绿,美如天堂。
此刻你就在西湖,看到了西湖的模样,看到了西湖早春的颜色,但这都是静态的美。我们现在跟着白居易,随着那哒哒的马蹄,让我们刚才所看到的模样和颜色像放电影一样动起来,我们一起寻找西湖早春动态的美。
随机抽一二生读,齐读。
诗读到此处,同学们已是身居西湖,已经入境了,诗也就读懂了一半了。要把另一半读懂,还要入情。老师接着问第二个问题。
2、钱塘湖春行,诗人的心又萦绕在哪儿?心在做什么?
眼随身行,见此美景,心牵美景
小结:心爱西湖春色(板书“心爱”)
身在游览途中,心爱西湖春色,诗人身心合在一处,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
诗人面对眼前之景,早已如痴如醉,与景色融为一体。
读出这样的陶醉。抽学生再读诗歌。
西湖之美,美的让人爱,美的令人陶醉,那么最爱西湖的仅仅是白居易么?
所有的人都爱西湖。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典故。相传白居易写完这首诗后,就吟诵给一位老婆婆听,老婆婆听后说道:“这诗好啊!”,之后提了一个建议,能否把“我爱湖东行不足”中的“我”字换成“最”,因为白沙堤不是只你一人最爱,这也是我们全杭州的最爱,这样就吟出了许多人的'心思了。
我们同学也同样感受到了西湖的美,就请你也写下你对西湖的爱
我爱西湖,我看到了 听到了 想到了
播放音乐。师旁白提示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交流。
音乐声中,学生个性朗读,读出你的爱。
白居易从早莺、新燕、浅草、乱花中感受到春天到来的脚步,感受到季节更替初见春色的喜悦,见草草绿,闻花花香,对西湖的喜爱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白居易对西湖的确是喜爱有加,他在另一首诗中也写出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出示课件,师读: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结语: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的确令我们魂牵梦萦,情不能自已。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再次品味这一次美妙的钱塘湖春行。入情入境读诗歌,钱塘湖春行。(诗歌吟诵声中下课)
篇12:《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及课后练习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 的情景。
答案:
1、初、早、新、渐、浅
2、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3、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提示:一要点出特点,二要写出具体的句子或词语并作适当分析。
(自制: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5、钱塘湖初春 在湖边骑马春行
篇13:《钱塘湖春行》的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备读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二、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
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六、悟读景中情语:
师:请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发言
师: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生:“最爱”
师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师:学了《春》、《钱塘江春行》我们对自然应该持什么态度?
生:自由发言(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师: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于谦和岳飞
师: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七、展读尽显春机:
师:同学们,现在请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春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刘丽同学主持展示活动。
刘丽:首先我们请王斌给我们用葫芦丝表演一曲春声妙韵。(王斌表演)
(同时)刘丽:请大家注意。1、美术作品请张贴在黑板上,由雪飘飘负责;
2、请胡洁同学抬出我们的文学作品展板;
(师生欣赏美术作品和展板)
刘丽:请同学朗诵自己搜集的诗文。
(学生朗诵诗文)
刘丽:由弓正小提琴伴奏,全班同学齐读全诗
(在小提琴声中,同学们齐读全诗,下课)。
板书设计:
篇14:《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及课后习题
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② 最爱湖东行不足( )
6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2分)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9、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10.全诗以“ ”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答案二】:1.《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唐 乐天 香山居士 2.诗人行踪 早春 喜悦 三 四 颈 对偶 3.D 4.C 5.①向阳的树 ②不够 6.D 8.C 10.行 孤山寺 白沙堤 早春 “行不足”。
篇15:《钱塘湖春行》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 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 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合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 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 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 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 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 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 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 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这首诗就像一篇 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事实上,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那种对于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与体验,在许多古代诗人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唯其 如此,他们才能像白居易一样,在春天刚刚来到人间时,就已经欣喜地发现,并为之感动不已,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写下动人的诗篇,留给后人以丰富的美学享受。像白居易那样,并不会因为只有几只黄莺在树上啼 唱,只有几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窝而感到遗憾,反而会因此感觉到春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而感到欣喜异常,从而写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这样动人的诗句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韩愈就有一篇描写早春的名诗,同样不是歌颂春光烂漫时的美景,而是为人们展示出一种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景象。诗的名字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一共写了两首,我们不妨向大家介绍第一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是写给他的朋友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中排行十八,所以被称为“张十八”,这种称呼在唐代十分流行。大家熟悉的有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杜甫),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更是家喻户晓了。韩愈这首诗最绝妙的一笔就是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在北方的早春时节,春寒料峭,在常人眼里,哪有一丝春的气息。可是一场无声的春雨过后,一切就不一样了,大地上,草儿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钻出了地面,冒出了 纤细的嫩芽,虽然它们是那样的不起眼,甚至连你弯下腰去仔细地观察时,都无法看到生命的绿色,但是,韩愈却捕捉到了这最早的报春者的形象,它们不是天上翻飞的柳絮,也不是树上闹眼的桃花,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小草,那样的不事张扬,却又齐心合力,大家一起冒出头来,使人们远远地望去,可以看出那一片充满生机的漫山遍野的绿色,这是一种多么激动人心的无处不在的春色呀!韩愈为之深有感触,所以他忍不住告诉朋友,这才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景色,也是一年中最可珍惜的时光呀,比起春色满园、烟花似锦来,更有一番动人的风韵与景致呀。这就是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最美好的春光却是在早春的道理,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情不自禁地吟出“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惜缘
[《钱塘湖春行》鉴赏]
篇16:钱塘湖春行改写
一座孤山,挺立在西湖岸边,似有似无的云雾缭绕于山峰间,更添了几分神秘。一座古寺隐在峭壁中,不时传来诵经声。霎时间,山谷中响起由远到近的马蹄声,一匹骏马从幽涧中奔出。马的嘶鸣声响彻云霄,慢慢地放缓了步伐。诗人坐在马背上,眺望着远处。
他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此刻的西湖如同仙境,仙雾飘散于湖面。诗人不由得迈步向前走去,眼前逐渐明朗。艳阳高照,波光鳞鳞的水面泛着银光;几只俏丽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那婉转动听的歌声带来一片春意;刚下完雨的潮湿泥士中,勤快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
微风吹过,藏着清爽的气息与扑鼻的花香。诗人走向那片花的海洋。花儿朝阳开放,花瓣上残留的雨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一块块缤纷色彩斑驳、交织,围绕在诗人身旁,让人恍惚仿佛来到了花的世界。浅浅的青草刚刚好没过马蹄,入眼处皆是一片生机勃勃。
抬眼望去,远处的自云重重叠叠,湖面衔接天空,与云朵交融成一片亮白。踏上白沙堤,翠绿的杨柳迎风舞动,洒下一片片细碎的阳光。诗人在这醉人景色中流连忘返,这般湖东美景,即使百游也不会厌倦。
篇17:钱塘湖春行改写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我骑马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面来到钱塘湖畔游玩。水面涨高了,云却变得很低,云气同湖面像是连成一片,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能听见黄莺婉转的叫声,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上飞。那里有几只燕子在一户人家的树上扎了窝。这些燕子在湖边进进出出地忙着衔泥筑巢。我漫步在湖畔,湖边繁花似锦,东一簇,西一丛,令人眼花缭乱。累了就在小草上休息一会儿。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正好能遮住马蹄。让我喜爱的是那被绿杨翠柳遮住的白堤,白堤上绿柳的枝条在微风中摆动,使人完全陶醉在当中,久久不肯离去。
篇18:钱塘湖春行改写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向下看去,刚好春天的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而向上看去,那天上的白云却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了一片,一眼看过去,好像浮云很低。我继续向前走去,发现在不远处的森林内,从几个地方飞来的黄莺,正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新来的燕子也飞到湖边去衔着春泥来搭窝筑巢。我正在这让人眼花缭乱的万花丛中慢慢向前行走,忽然,一辆马车飞奔而来,而那浅浅的绿草才刚刚能遮住马蹄。等我走到那西湖东面时,那里的美景真的是让人流连忘返,尤其是那绿树下的白沙堤。
篇19:钱塘湖春行改写
春天的西湖是美丽的,也是五彩缤纷的。
我漫游到孤山寺北面,偶尔山上会传来僧人诵经的声音,不远处还有几名小童在玩耍、欢笑,也应该是喜爱这春天的西湖吧。
春天的湖水看起来在一点点的往上涨,看着要和岸边一样平了。在远处望去,白云叠叠重重,跟这西子湖面连成了一片,真是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啊!
在这鸟语花香的孤山上面到处都是一簇一簇的野花,有好多花我都叫不上来名字。有的绚丽多彩;有的千姿百态;有的万紫千红;有的五彩缤纷。看得我都眼花缭乱,真是美不胜收啊!
在山的下面,有几匹农家的小马和小童在草地上嬉戏着。春天的浅草仿佛是为大自然准备的绿毯,柔软的,暖和的。看,它们多高兴呀!
我信步来到了山脚下,温和的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颊,在这西湖的东边我悠闲地行走着,眼前是望不到头的白沙堤。两边的杨树随风飘动着身体,树荫映照在这白沙堤上面,亦幻亦真的美景,真是让我心旷神怡。
篇20:钱塘湖春行改写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在孤山寺北边,贾亭西的钱塘湖也显得格外美丽。春天的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一样齐平,天上的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浪花连成了一片,看上去很低。几个地方早出的黄莺都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枝上,展示它们的美丽,还有新燕忙着筑巢。白堤的旁边长满了各色的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渐渐使人眼花缭乱。初生的草,刚刚能遮住马蹄,马儿弯下腰吃着草,仿佛在跟小草说悄悄话。那笼压绿色杨柳荫里的西湖白堤别有一番景色。这里实在是太美了,像人间仙境一般,让我总感觉走不完,看不够,就算走太多的路,也不会让我感到疲倦。
★ 观潮教学实录
★ 观潮课堂实录
★ 王君诗歌教学实录
★ 小学教学实录
★ 观潮的教学谈
【《钱塘湖春行》的 课堂教学实录(精选20篇)】相关文章:
《推敲》第一课时教学实录2023-08-01
观潮教学过程2023-10-02
我想优秀教学实录及反思2022-09-11
《古诗》片断赏析2023-10-09
《卖炭翁》获奖教学课件2023-09-02
《巧用废品学制作》教学实录及反思2022-12-10
教学课例2022-12-22
海水,海水韩愈,海水的意思,海水赏析2022-05-07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评析2022-04-29
黄庭坚的生平及诗词介绍20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