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共15篇)由网友“guoquan”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试论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试论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
试论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古典诗歌离我们年代较远,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地分析和指令包办,学生就会兴趣寡然,更谈不上去体味挖掘诗的音乐美、竟境美和语言美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主动性。
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正是因为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开拓想象,发展其创造性。
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我们常说的诗歌的意境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也便是诗的“意境”。
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因此,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是一幅落寂单调的悲凉秋景,而它要表现的则是作者远在天涯、愁肠欲断的情怀。这个意境是通过枯藤、老树等九个事物所感悟到的,这种感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启发学生想象,即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加工,展现一幅立体的画面,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诗中的想象当然也需通过学生的诵读来实现,教师大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读中译出诗文,对诗中的情与景进行初步理解,然后,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对诗文不加限制的改写、描摹。那时那物那人那景那情就会跃然纸上,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当堂竟说。如《钱塘湖春行》一诗,有的学生这样描绘:春水初平的堤岸,春云舒展,贴近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鸣,轻巧的燕子衔泥喃喃而舞,是春花初绽令人眼花t乱,是绿茵的草长得可没马蹄……当学生能够当堂联想、想象到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时便
[1] [2]
篇2:试论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
试论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古典诗歌离我们年代较远,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地分析和指令包办,学生就会兴趣寡然,更谈不上去体味挖掘诗的音乐美、竟境美和语言美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主动性。 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正是因为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开拓想象,发展其创造性。 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我们常说的诗歌的意境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也便是诗的“意境”。 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因此,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是一幅落寂单调的.悲凉秋景,而它要表现的则是作者远在天涯、愁肠欲断的情怀。这个意境是通过枯藤、老树等九个事物所感悟到的,这种感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启发学生想象,即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加工,展现一幅立体的画面,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诗中的想象当然也需通过学生的诵读来实现,教师大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读中译出诗文,对诗中的情与景进行初步理解,然后,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对诗文不加限制的改写、描摹。那时那物那人那景那情就会跃然纸上,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当堂竟说。如《钱塘湖春行》一诗,有的学生这样描绘:春水初平的堤岸,春云舒展,贴近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鸣,轻巧的燕子衔泥喃喃而舞,是春花初绽令人眼花t乱,是绿茵的草长得可没马蹄……当学生能够当堂联想、想象到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时便是入情入境了。如此诵读,学生既读出了画意,脑中展现了立体的图景,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的意境,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其创造意识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把握诗歌的语言美、让学生背诵积累,增添其文化底蕴。 古典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钧、震人心灵,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鉴赏诗歌的语言,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开”等精妙含蓄的词语永远值得学生去揣摩、体味。 而更多诗句则以其丰厚的情感和精邃的哲理启迪后人、流传千古。如:激励人们乐观开朗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寓意顽强拼搏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有表达英雄气概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许多陶冶文化情操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学生学习背诵这些诗句,对学生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他们往往通过诵读很快受其感染,势必会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从而达到心物交融、心领神会。这样不仅增添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形成了他们健全的人格。 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在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前提下,把握诗的音乐美、意境美的同时,让他们熟读精背以至默记在心,最终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 当然,古诗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鉴赏诗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始终是我们古诗教学的目标,诗的诵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尤其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篇3:新课标指导下的音乐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的音乐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新的教育理念,这不仅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展示平台,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现就近几年来的学习与实践,淡几点教学体会.
作 者:易新华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实验小学 刊 名:江西教育 英文刊名:JIANGXI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2 关键词:篇4:新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
新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似乎已成为古诗教学的万能钥匙,习惯于古诗教学模式化的教师们在备课时自觉轻松,不假思索地套用这三步曲,娴熟用之。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古诗教学最终被简化成会背诵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置古诗词文学营养和民族情结于不顾,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以一灌之。因此多年来的古诗教学课堂上缺乏对古诗词热爱的情感,课下没有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延伸,缺乏对诗人、诗情的激情共鸣,缺乏对古诗词语言文字的拍案叫绝,学生们似乎只是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教材中虽编入了许多令人叫绝、千古传诵的经典诗词,然而在学生眼中却如过眼云烟。因为他们没有从古诗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从教师那里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何谈滋养?优秀文化遗产又如何继承和发展?因此笔者呼吁古诗教学必须站在大语文的角度,高屋建瓴,探出一条新路来。一、情感引领,架起文学桥梁,教师是关键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架起这道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厚实的语文功底,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口评、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理解、运用,就要靠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是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可以实际的课堂中,教师总是以理性俯视学生,以漠然试图激起学生的情感,这如何做到新理念要求下,教师应做“平等中的首席”呢?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如《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赠汪伦》是挚友篇;《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这一首首诗作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起到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二、立足诗词,放眼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里有量的积累,“课标”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240篇诗文,九年课外阅读量达以400万字以上。学生是最可塑的诗人,教师要着力发现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夏丐尊先生曾指出:“在语感锐敏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功、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感。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应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他不一定像林黛玉那样望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由于古诗短小精悍,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如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活动;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大加褒扬;采用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以诗文诵读为学校特色,请诗人、作家来校开赏析会,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训练学生记忆力,还积累了众多的佳句、绝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心魄相系的古诗文的独特美质,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三、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表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四、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如有表现诗人才情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美感,这和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分不开的。也有体现诗人字字推敲、锲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五、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当学生已水到渠成之时,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篇5:新课标指导下的《鸬鹚》一课的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的《鸬鹚》一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七册第21课《鸬鹚》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课文。它描绘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幽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出没在湖面捕鱼。
二、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有四个: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难点: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展示鸬鹚,简介鸬鹚,揭示课题。
二、指导自读。
1、那么渔人是怎么用鸬鹚捕鱼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
2、检查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
1、一面读一面想,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填表。
湖面的变化鸬鹚的`活动渔人的活动
2、检查交流,现在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3、那么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哪些部分写捕鱼后?
四、再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课文哪个部分,把这个部分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
2、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你所喜欢的课文段落。
五、研读课文。
第一段
(1)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
(2)好!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我请一个同学来根据课文内容带领同学们看图。
(3)还有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那我们这些喜欢的同学一起来读。
(4)那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5)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悠然”是什么意思?
(6)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这分宁静、这分温馨。
第二段
(1)教师也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你们同意让老师来
[1] [2] [3]
篇6:新课标指导下的《鸬鹚》一课的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的《鸬鹚》一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七册第21课《鸬鹚》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课文。它描绘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幽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出没在湖面捕鱼。
二、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有四个: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难点: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展示鸬鹚,简介鸬鹚,揭示课题。
二、指导自读。
1、那么渔人是怎么用鸬鹚捕鱼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
2、检查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
1、一面读一面想,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填表。
湖面的变化
鸬鹚的活动
渔人的活动
2、检查交流,现在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3、那么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哪些部分写捕鱼后?
四、再读课文。
1、 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课文哪个部分,把这个部分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
2、 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你所喜欢的课文段落。
五、研读课文。
第一段
(1)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
(2)好!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我请一个同学来根据课文内容带领同学们看图。
(3)还有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那我们这些喜欢的同学一起来读。
(4)那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5)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悠然”是什么意思?
(6)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这分宁静、这分温馨。
第二段
(1)教师也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你们同意让老师来读读这段内容吗?我在读的时候,你们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刚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3)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1、辨析“一抹”,体会内涵意。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这个命令是怎样的?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觉得用“一抹”好在哪里?
(4)四人一组合作研究“课文为什么用‘一抹’”。
(5)交流研读成果: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
(1)同学们对“一抹”的研究真是精彩,但老师相信好戏还在后头,你想渔人这“轻轻一抹”,会抹出些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至第4自然段,同桌讨论研究。
(2)同桌合作学习第2至第4自然段,研读“会抹出些什么。”
(3)交流研读成果:
(4)交流:
(5)真了不起,同学们对渔人这“轻轻一抹”的研究成果真多,如此丰富地体会到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让我们也一起来享受这种快乐,请大家一起读2至4自然段。
第三段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捕鱼了……”,这时湖面又(生接:渐渐恢复了平静)。
2.是啊,湖面又恢复了平静。(教师出示课件:捕鱼后湖面平静图。并在图上映出“湖面又恢复了平静”,其中恢复为不同色。)
3.为什么要用“恢复”?对,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又像原来那样平静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复”。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上“恢复”?(师边说边整理板书)
4.但请再研究一下,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师在两个“静”间连线并设问)这时的静是怎样的静?
5.你能把这种忙碌之后的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吗?
---------------------------
6.师生品读第5至第7自然段。
六、小结
五、教学新理念运用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初步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这里教师只要作适当点拨就可以了,要勇于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列一个表格来帮助学生理解。竖着看表格三行,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作者按事情的先后,分三段记叙渔人用鸬鹚捕鱼的经过,把表格
篇7: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体会与反思
课,又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有一些体会,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一、如何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
要想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就要求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寓教于乐。在讲“合作精神”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游戏----撑杆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一排抬起双手与胸齐平,手心相对,五指并拢,大拇指下放,把一根长杆放在所有人食指处撑好,要求大家把杆子下移至地面处,然后上移至原处。在这个过程中,若谁的食指离开杆子,便被罚下,若每组罚下三人,就是失败。其间同学们可以商议,看哪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游戏特别强调所有人的一致性,结果虽然每组学生都很用心,但大多数组在开始不久就把杆子举过了头顶,然后就相互埋怨。每组做完后老师借此告诉大家,合作要求有一个领导,步调要一致,不能只考虑自己;出现问题就相互埋怨,只会把问题越搞越乱,不会把问题解决好。只有在相互理解,共同探讨失败原因的前提下才能找到成功的出路。最后老师挑选几个同学做示范,告诉大家这个游戏是可以成功的,打消同学们认为老师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的疑虑。这个游戏很有教育意义,学生乐于参与,认识很明确,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精神,加深了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2、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间的相互教育功能。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让你感动的生命展示会”的作业,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报纸和听闻等,每人介绍一种让人感动的生命,并说明令人感动的原因。同学们找了很多,如深海动物要承受巨大的海压和漆黑的世界,南北极动物要经受极度的寒冷和刺眼的阳光,迎客松能在石缝间求得生存,小草能在柏油路的间隙求得生存,仙人掌能在极度缺水的沙漠求得生存,残疾人能参加各种运动会等等。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种生命,让学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从而鼓舞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做生命的强者。在讲“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时,学生讲出了许多人与动物相互关爱、母与子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敢于、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相互交流和影响,其教育效果远远胜于教师的一言堂。
3、利用现代媒体、影视作品进行教学。如在讲“成功者的品质”时,可以结合影视作品。如《阿甘正传》展现执著有助于成功。在讲“生命的脆弱”时播放交通事故、天灾人祸的影片,这都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在讲“关爱身边的环境”时,放《后天》的一些片断,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不关爱身边的环境,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还有一些歌曲也可拿来一用,如迈克·杰克逊的《地球之歌》等。
4、增进师生情感,师生共同成长。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每个学生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例如,通过课下聊天,笔者了解到一位学生爱看刘墉的书,便与他交流,产生共鸣。他先
篇8: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文 于 红
摘 要:随着国际化的趋势一再加强,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国家独立能够完成的事情。汉语虽然是世界上最多人应用的语言,但是英语却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无论是经济贸易,出国留学,还是旅行等等各个方面都会应用到英语。对于中学生来说,怎样学好英语成为他们初中学习中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英语阅读;初中英语教学;新课标
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对于初中生来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本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就会造成他们对学习英语形成一种屏障,就这样英语的阅读就成为中学生的困难。那么,到底该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面对新课标,相信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应运而生。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觉得阅读英语可以带来愉快感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国朗文出版公司联合出版编写的初中英语教材参考资料里面有很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英语阅读文章。比如,里面的语句“The dog and the pig”“The Linkin Park”,当学到关于林肯乐队的时候,笔者先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乐队的情况,然后在上课的时候会先放一些关于这个乐队的歌曲,放完歌曲之后会问学生“Do you like this music?”学生回答“Yes”。然后就跟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这个乐队的一些情况,告诉他们这个乐队叫做林肯公园,但不是那种可以去散步的公园,大家千万要记得。这样学生就哄堂大笑,以为这是一个公园。顺着这种热情问,大家还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关于这个乐队的情况,这样就拿出来英语阅读课文,让大家阅读学习,增加他们对阅读文章的印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内容
1.可以在上课的'时候介绍一些相关的英文动画片来播放给学生看。比如,学习“zoo”这个单词的时候,学生脑中想象的是不一样,这样就播放一段关于动物园的影片,还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别的动物词语,如tiger,giraffe,wolf等。接着组织小组讨论:What kind of animal do you like?Why?
2.拿出一些卡片,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模拟的表演。比如,一个学生模拟dolphin,老师进行提问:“Do you think the dolphins?”学生会说“Yes”。老师接着问:Why?学生回答:“Because the dolphins are very friendly。”
三、设计一些关于英语阅读的活动,让大家充分交流
在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应用在实际的交流中,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在新课标的初中英语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与学生的才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面对“zoo”的场景布置,笔者设置了一个辩论主题:Put the animal in the zoo is the best choice?老师布置主题,让学生自己来寻找问题的方法,以自由组合的方式来辩论。通过听、说、读、写、练来运用英语,并且掌握阅读的技能。不但可以学习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操。
综上所述,通过新课标理念的研究和指导,在教学方式上坚持以学生为本,能充分发挥学生英语阅读的自主能动性,并且实现逐步击破各个目标的原则,让英语阅读学习在初中阶段学习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先进化。
参考文献:
[1]仇兆怀。精选材,重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J]。中国校外教育,(03)。
[2]姚建英。高中英语阅读课的任务型教学[J]。广东教育:教研版,(04)。
(作者单位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石岭职业高中)
篇9: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自:《小学语文教育网》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到底怎么教?笔者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教师有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才能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学生要激趣。教学中教师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要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学习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和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在实践中感悟语言,教材无非是例子。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人言说的静态的课堂,而是一个捕捉生成资源、动态的课堂。与此同时,新课标下的教材无非是学习语文的一些例子,而不是过去那种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学本。
在教学《第一朵杏花》时,一位学生冷不丁地提出:“我觉得‘吹绿了小草’中的‘绿’字用错了。”
何错之有?我一惊,随即将球踢给学生:“错在哪儿呢?”
“和第一个‘绿’字重复了。我觉得用‘醒’好。春姑娘来了,睡了一冬的小草醒了,探出了小脑袋。”我心头一喜:这是个很好的发现。于是赞扬了这位同学,并引导他继续探究下去:“你敢于向教材挑战,我很佩服。大家有什么意见吗?”大家热烈争论后,最后竟形成了三大派:①“醒”好。一是可以避免与“吹绿了柳梢”中的`“绿”字重复;二是可以把小草写活,有动感,有诗意;三是用“绿”太俗了,明显是模仿“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②用“绿”好。因为课文写的不是初春,而是杏花开放的时节,小草早已睡醒了,变绿了;而且,“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读起来也挺顺口的。③用“醒”好。但句序要变,应改成:“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理由是:春天来,河水解冻,小草萌生,杨柳吐绿,杏树开花,用“皱―醒―绿―鼓”,不但写出了春天景物的特征,还可以展现出时间的推移和变化。
多妙的发现啊。学生的诠释真是慧眼独具,精彩至极!
3.在生活中感悟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是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三、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唤醒,学生对教材的感觉就会敏锐起来,时常会出现一些极富创意的问题,甚至可能是教师根本没有预料到的。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读到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从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足以看出他访求贤才的虔诚,如果当时你也跟随刘备去,你有何想法和疑惑?生:王老师,诸葛亮会不会是故意睡觉,这样才能考验刘备有没有诚心。因为我爸爸平时考验我时,也故意耍一些小花招。师: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同学们觉得呢?诸葛亮是特地考验刘备,还是确实不知道刘备在外等候呢?(学生讨论很激烈,有的说是故意,有的说是无意。)师: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分析应该有理有据呀。(马上,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
篇10:新课标下小学古诗教学略论
新课标下小学古诗教学略论
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语言实践能力,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标对小学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形象和语言的生动优美,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境.
作 者:张丹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县跳马乡丰田学校,湖南,长沙,410123 刊 名:大众文艺 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年,卷(期): “”(7) 分类号:G62 关键词:新课标 古诗 教学篇11:浅谈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四川省岳池县齐福小学 魏远宏
唐朝是我国古诗的黄金时代。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唐诗的内容丰富,意境高远,体裁多样,技巧纯熟。它最富有灵气与美感,它具有形象的鲜明性、用语的变异性、表意的含蓄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唐代二百八十九年间,不仅孕育了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负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而且还产生了陈子昂、王维、孟浩然等一大批优秀诗人,他们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教学中,要把古诗的意境、形象等特点与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在读课文时不只看到它的故事而要看到它有诗,就像看到花园里有奇花异草,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果就景说,杜甫的《绝句》和朱熹的《春日》之中可寻找出春天的美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小学四年级下册),里面都有景色。这两首诗的景物是那么简单,之所以成诗,主要不在里面的叙事,而是在叙事中的景色和感悟春天的美,以及抓住暖和的阳光、苏醒的万物、鸟语花香,这种简朴而隽永的色彩明快,动静结合的无限风光,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在生命发展存在多种可能的时候,能够发现生命亮色的诗人敏锐的目光。如果不能把握当下文化间中的其他生命现象,也可能会导致一种没有诗情画意的生命苦恼、迷茫、困惑……诗歌所具有的启蒙价值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就这两首诗里的景我们都会说是描写春天的景色,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都写得出的,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学懂一首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韵律,对仗等的佳妙之处。比如,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写过一首《桃花源诗》,配上一篇《桃花源记》,文传而诗不显。后来王维的`《桃源行》把那种田园生活写成了仙境,为他自己的田园诗服务。在宋代的王安石一个革新派,他借写《桃源诗》来讽刺当时的现实现象。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的《岳池农家》,寥寥几笔,勾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农业生产的收获和清新明快的自然风光……从这些就可以看出学诗必须要走进诗人善于观察,结合现实生活去理解、感触、感受事物的变化。
各人的天资不同,特别是五、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就能感悟到诗里趣味无穷,而低年级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就无法感悟诗里趣味。在教学古诗时给学生阐明一个观点:真正学好古诗,就得自己想象诗句所描绘的什么?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获得诗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记得我第一次读“孔雀东南飞”《乐府》时,对《乐府》茫然,根本不知道《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开始的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是古代叙事诗体的开始,它本身不但是文学宝库里的明珠,还给历代诗家以深远的启发,影响了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这个故事千百年来早已脍炙人口,全诗一千七百八十余字,是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里的杰出之作。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中说:“历述十许人口中语,各各肖其声情,神化之笔也。”全诗除前两句“入题”和尾声以外,可分十三节。按照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主要写了“诉虐”“遣归”“盟誓”“逼嫁”五个部分,反映出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一点体会到了要上好古诗课就得了解历史和走进现实的生活,也对于我在引导学生爱诗所征服的新思路。比如在教学浪漫诗人李白的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继承并发展了自《诗经》《乐府》以来的几条主线的,激愤于劳逸的不均;而杜甫则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质量兼胜,真挚感情充满诗句,这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诗中有一个不同的认识,达到不同的感悟,感悟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带着“晨的露珠,与兴趣的花朵上路。”对于某一种体裁的诗和某一个时代,从不能理解到理解,是一种新的收获;从不同审视角度和不同表达方式在学习上要以公平的评价来征服自己的“领土”筑上一层更坚固的壁垒。记得在起初教学南宋四大诗人之一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时,在解读“耘田”、“绩麻”之意中,我便发现学生无精打采,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理解能力所应有的透视距离。特别是三、四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是整首诗的转折,突出“童孙未解”和“学种瓜”。同时也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教师必须加强这一难点教学,培养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把学诗的热情逐渐伸延。
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和对古诗的意境、形象、趣味中,我把诗人的热情、思想用形象的方法饱和着激情和想象力用于课堂,让学生通过诗的艺术的特殊手法把感性具象和生动有趣的细节提炼成完整的趣味性,从而让诗艳丽多彩,亲切感人,这不仅要使学生内心深处领会诗意,还要把诗当形,如临其境,亦悲亦喜,感同身受。正如鲁迅所强调学诗“感得”和“领会”,这正是诗中的趣味的具体性。比如在教学唐朝诗人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我便极力解释诗题“鹿柴”是诗人居住的一个地方(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下)。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出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描写出鹿柴这个地方傍晚时分的幽静。使学生感悟到这首诗以诗、画、音乐相融合,具有“诗中有画”的山水诗之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和拓展他们视野。我便指导他们阅读王维的《桃源行》。前四句写清溪幽静,红桃盛开景色(也与陶潜的《桃花源记》相似)。以下六句叙述从“山口潜行”到“山开旷远”之后,便从山中景物写到居人。“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象散花竹”,由远到近,如入画图。宋代大诗人苏轼曾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乎如此。“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写月夜,写白昼,有静有动,十四个字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指导学生探究,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浓起来了。曾记得六年级有个学生在课外读物中读到鲁迅的《答客诮》,无法领悟诗题和诗意。我便耐心的讲:“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做父亲对自己孩子的爱,更是对下一代的关心和精神激励。诗境是论辩性的。“答客诮”这个诗题也是论辩性的,“未必”、“如何”、“知否”,这一串词语的运用,渲染了论辩的色彩,加强了情感的份量;最后的比喻更增强了感情的力度。此外,在教学中,教与学要有激情,又要把这种激情转化为诗的形象。因为诗讲究的是含蓄、蕴藉,忌讳的是太直、太实。在学习诗的过程中要品味、领略、揣摩诗人的情感,这是诗语中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兴发于此而意归于彼”。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表明了诗人热情正烈,创作高涨,尽吐为快,铸造形象,达到了诗美的效果。
总之,学好诗,不仅可以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和阅读、分析的能力,而且自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和拓展生命的活力。教好古诗是帮助学生了解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诗坛上名家辈出。认识到唐诗内容丰富,意境高远,体裁多样,技巧纯熟,句子佳美,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篇12:创设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创设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创设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佚名 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47 更新时间:-9-23 文章录入:fly ]
[摘要]:本文比较详细而具体地阐述了作者自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以来在自身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大胆改革和尝试,并用各种教学实例体现出良好的效果,力求创设出新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寻找到最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任务型”教学方式;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励性的评价方式。
随着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课程标准以来,在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新课标,创设新课堂”的教改热潮。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新一代综合性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需要,成了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改革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进行改革,例如:用创新的精神、先进的手段对教学方式加以倡导,推陈出新;在教学活动中重视“以人为本”,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马成果进行评价等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建立起开放的、民主的、活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愉悦的学习感受,消除学习的焦虑感和紧张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形势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月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作精神。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用他们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的模式辅助教学。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不轻易给学生压抑性的批评;在课堂实践中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语言表达上的错误,鼓励学生克服羞怯、恐惧的不良心理大胆开口。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于苛刻的要求,努力营造出轻松、合作、温暖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取得积极的学习成功的体验。
二、采取“任务型”的教学途径,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著名英国学者Andrew Littlejohn认为:任务型学月活动“是一种以完成任务(即目标为导向“goal-oriented”)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使用语言(use language to achievea real outcome)。就是说,学生要使用他们掌握的所有外语知识和一切手段进行交流,以达到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目的。任务的形式可以是列一个名单,猜一个谜,做一个游戏,进行一次简短采访,交流彼此的观点或经验,甚至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语法练习等。《新课标》提倡教师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来讲,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笔者尝试过将《灵通少儿英语》(Book4) 中几个单元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故事链任务,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美国,要求各个小组分工合作,发挥想象力,以老鼠先生到各国的旅途见闻为主线将它的旅游故事分别表演出来。结果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执行教学目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实践申,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的潜在因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课堂表演中,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为一个个原本简单的小故事添枝加叶,编排出丰富、生动、有趣的内容来。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稍加引导,便会有种种让人惊叹的奇思异想。《儿童智能英语》第七册第十一课原来是个很简单的小故事:汤姆是个懒孩子,天天上学都迟到,老师问他为什么,他的脸红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学生表演时,增加了许多脚本里没有的生活细节:例如汤姆马马虎虎地做完家庭作业,开始玩屯子游戏机;玩得太迟,早上起不了床而迟到。到学校后挨批评,老师找家长告状,回家后被父母训斥……其中的角色千姿百态:有宠溺孩子的家长,在老师面前为孩子推脱责任,将过错全部揽到自己身上;有严厉苛刻的父母,听到老师反映后二话不说揪着孩子耳朵就打;也有不懂“身教重于言教“的家长,把孩子从电脑面前赶走,自己则津津有味地继续着孩子没打完的游戏……¨整个表演幽默诙谐,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反映了当今家庭教育申一个个令人深思的现象。虽然语言不一定很规范地道,但在这个过程里,孩子们不但能大胆地开口说,更能对教材重新组织和处理,体现了他们可贵的创造精神。平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设计一些语言活动,如:看图片讲故事,故事接龙,单词接龙等,锻炼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灵活处理和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标》将”文化意识“列为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并提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觉得,人教版的《灵通少儿英语》是一套融语言学习的知识性、趣味性、世界性为一体的优秀少儿英语教材,其中适量地介绍了部分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节日, 各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等等,让孩子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到异国风情,体会到真实的语境。我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利用我校优越的网络资源环境,从”k12“教学资源库中搜索到有关的图片、影片等,自制成幻灯片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到有关西方各种节日的知识时,我尽量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境,抽时间让学生举行一些类似的活动,如画复活节彩蛋,过圣诞节,万圣节等等,让学生在各种节日氛围中感受到外语学习的乐趣,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五、建立公正合理、灵活多样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焦虑感和挫败感。
《新课标》提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在这一点上,我采取了等级制的评价方式,相应的等级发给相应的小奖品,对学生的学习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例如,课文背诵流畅,错误较少或基本无错误的,听写全对的,均可得一个A+;满了三个A+的,可得到一个小红星;集满三个小红星后,可以得到一张较小的贴画;集满三个小苹果后,可以得到一张较大的贴画。到期末,按照孩子们得到的奖品再评选出各类先进和优秀。奖励的覆盖面广,注重培养每一位孩子的自信心。同时,我还给孩子们建立了自评表、家校互评表,及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消除学马中的焦虑感和挫败感。
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型的、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规律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当代教师一个重要的基本素质,也是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台阶。我们必须积极关注教学动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夏谷鸣 《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小学外语教学》第八期)
3、季红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少儿外语教学》(《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 第10期)
篇13:新课标理论指导下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新课标理论指导下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曾风靡一时.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充满美好的爱和关心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尤其希望爱能体现在我们平时的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新课标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英语课堂教学正是体现这一新教育理念的.一个平台.下面谈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好的情感教育.
作 者:李舸 作者单位:盐城多伦多国际学校,江苏,盐城,224002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3) 分类号:H3 关键词:篇14:创设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创设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创设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佚名 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47 更新时间:-9-23 文章录入:fly ]
[摘要]:本文比较详细而具体地阐述了作者自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以来在自身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大胆改革和尝试,并用各种教学实例体现出良好的效果,力求创设出新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寻找到最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任务型“教学方式;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励性的评价方式。
随着国家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颁发了新的课程标准以来,在我国广大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新课标,创设新课堂“的教改热潮。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新一代综合性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需要,成了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改革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对教师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念、教学思想进行改革,例如:用创新的精神、先进的手段对教学方式加以倡导,推陈出新;在教学活动中重视”以人为本“,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马成果进行评价等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建立起开放的、民主的、活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愉悦的`学习感受,消除学习的焦虑感和紧张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形势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月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作精神。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用他们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的模式辅助教学。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不轻易给学生压抑
[1] [2] [3] [4]
篇15: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古诗词鉴赏教学
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古诗词鉴赏教学
中国古诗词是浩瀚的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是古典文学里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士.
作 者:吴玲玲 Wu Lingling 作者单位:浙江省玉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H1 关键词:★ 教学论文的题目
★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共15篇)】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
关于拼音教学的论文题目2022-05-06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6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库2022-10-14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5-25
如何拟写教学论文标题2023-11-09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2022-05-06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2022-05-07
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2023-11-15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初探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