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勒功的典故

时间:2023-12-14 07:44:3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燕然勒功的典故(共5篇)由网友“benladengwt”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燕然勒功的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燕然勒功的典故

篇1:燕然勒功的典故

窦宪自知忤怒太后,恐难保全,于是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正好南匈奴请求汉朝出兵讨伐北匈奴。 第二年,窦宪与耿秉各率四千骑、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率万骑从朔方鸡鹿塞(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哈萨格峡谷口)出兵;南单于屯屠河率领万余骑从满夷谷(今内蒙占固阳县)出兵;度辽将军邓鸿和边境地区归附朝廷的羌胡八干骑、左贤王安国万骑从翩阳塞(固阳县境)出兵。三路大军在涿邪山(今蒙占西部、阿尔泰山东脉)会师。 窦宪命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等率精兵一万多,与北单于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作战,大破敌军。敌众溃散,单于逃走。窦宪整军追击,直到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此役,共斩杀名王以下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来降者八十一部,前后二十多万人。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功,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亦称为“燕然勒石”。

篇2:燕然勒功的典故

【词语】:燕然勒功

【拼音】yān rán lè gōng

【释义】古诗有云“燕然未勒归无计”,意即未平定边疆的战乱,“燕然”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望高手指正)

篇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翻译、赏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翻译、赏析

原文: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

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

“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

“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下面三句,写的就是“雁去”后的情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李陵《答苏武书》中的“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可作注释。然而,范仲淹在这里却更有一层深意,那就是“连角起”。角,是古代军队里吹的乐器。“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千嶂”,是写山势,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长烟”,是炊烟和暮霭所形成的一片雾气。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然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军。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向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所谓合理,就是正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因为只有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因此,接下来的“燕[yān烟]然未勒归无计”七个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了。

“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勒”,刻的意思。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这个“计”字很重要,它是计议、打算的意思,可见边防军人不回家是主动地、自觉的。若是把它理解为计策的“计”,那边防军人的不能回家就成为被动的、无奈的了。这样理解,对边防军人的形象,对全词的意境就都有损害。

“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启下,进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而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从《渔家傲》全词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1040年(宋康定元年)至1043年(庆历三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点评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现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山名,即杭爱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后汉书。和帝纪》)。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更为不易。“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范仲淹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篇4:那些年我们追的梦百合 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

柯洁的第三个世界冠军

新浪体育讯 从1988年第一项围棋世界大赛创立至今,世界棋坛已经风起云涌了近30年,涌现了无数大棋士、胜负师,有些奖杯还在传递,有些已经成为历史……新浪体育《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世界大赛》系列稿件,带您回顾发生在围棋世界大赛上的种种。第14期带您回顾激情澎湃的梦百合杯。

篇5:那些年我们追的梦百合 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

两届梦百合杯,冠军得主分别是时年17岁的芈昱廷和时年18岁的柯洁,梦百合好像就是属于年轻人的舞台,曾经统治过一个时代的两位大国手,古力和李世石,分别在年轻了太多的后辈面前倒下,目送他们拿到桂冠,隐隐然之间,似乎也有些许时代传承的意味。

16强战 王磊胜赵汉乘

其实第一届梦百合杯在战至16强的时候,尚且称得上是大龄棋手的战场,16位棋手,年龄最大的是日本名将结城聪九段,当年已经足足45岁。30岁之上的,还有王磊,赵汉乘和昔年的“国少三剑客”,如今都已经而立之年的胡耀宇,古力和孔杰。如果再算上“准而立”的王檄和崔哲瀚,可以称为“老将”的棋手,足足占据了首届梦百合杯16强的半壁江山。20岁之下的小将,不过是连笑,党毅飞和芈昱廷三人,结果却偏偏是其中年龄最小的芈昱廷最终折桂,让人不得不感概纹枰黑白之间胜负的无可预测。

所谓“拳怕少壮”,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棋坛表现的愈发明显,尤其是在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位位年轻棋手如同雏鹰振翅,乳虎啸谷,让整个世界感受着他们的绝艳风华,2013年应氏杯上,十七岁的范廷钰击败朴廷桓夺冠,好似是一个历史节点,自此以来,“95后”棋手们,正式登上了世界围棋的巅峰舞台。

芈昱廷和范廷钰,还有今年农心杯将要为国出征的范蕴若,作为95后上海棋界素来并称的“两饭一米”,如今都已经成为中国围棋的`中坚力量。少年弱冠,对战的是世界上最难的智力运动,细细想来,大概是非常让人感动的画面吧。

芈昱廷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击败古力夺冠

16进8的一役,堪称是中国棋坛几十年来最为吐气扬眉的一战。古书里讲,前汉之后,为将之功无过于卫霍,其实细细想来,窦宪凯旋塞北燕然勒功,才是最让人心驰神醉的场景吧。出塞三千里,远上燕然山,浩浩草原滚滚烟尘,凛冽入刀的风沙掠过眼眸的刹那,是多少个千年来中国士大夫们中心藏之未敢忘之的“平天下”啊。五百年之后的盛唐,面对出征的大军,看着泼洒的美酒,戎昱还写下了“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那是图腾一样的物事吧,鼓荡激昂的,是中华民族血脉里从未消隐的七分血气三分傲骨,从二十四史的竹简从抗日战争的硝烟从女排胜利时解说的嘶吼从我们生活的每一日每一年里走出,如战鼓,似旌旗。

八强战变成中国棋手内战

而如果在围棋史上选择一场类似“燕然勒功”的战役,也就是首届梦百合杯的16进8一战了吧,70后的王磊,80后的古力和王檄,90后的邬光亚、周睿羊、党毅飞、连笑、95后的芈昱廷,龙虎豹狼四代棋手合力铭刻下了包揽八强的辉煌壮举,而这一年,离陈祖德先生受先击败杉内雅男九段,成为第一个就击败日本九段的中国人,正好五十年。

其实这不是韩国棋手第一次缺席八强战,当年6月份的LG杯上,同样是16进8,五名中国棋手和五名韩国棋手捉对厮杀,结果是中国棋手五战五捷,再算上被井山裕太击败的李映九,韩国六位棋手全军覆没。不过当年八强中尚有井山裕太和高尾绅路两位日本棋手,中国棋手未能完成对于八强的包揽。仅仅两个月后,随着崔哲瀚,赵汉乘,结城聪的出局,这一奇迹终究还是在梦百合杯上完成。

连笑胜崔哲瀚

两盘中韩对决,两盘300手的超级大战,中国新锐连笑决战韩国老牌世界冠军崔哲瀚,“龙一辈”的老将王磊迎战韩国在位国手赵汉乘,赛前恐怕都是不被看好的一方。结果连笑报了12年LG杯八强战因病弃权送对方不战而胜的仇,已经当上教练的王磊一场棋战生生挑起五个大劫争,在目不暇接的泼天战火中送强敌出局,再加上早早击败日本老将结城聪的王檄,见证那一刻的每一个中国棋迷,想必都是幸福的吧。

不同年龄段的中国棋手,在八强中聚首会面,熠熠星光里,是95后的又一位世界冠军登基,邵震中曾经说,芈昱廷是下一个古力,而这一次决赛,芈昱廷正是在古力的注视下登顶。前辈和晚辈之间的传承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完成,那一年古力的鬓角,已经隐隐然有了星点白发。

古力鬓角隐现白发

第二届梦百合杯上,情形则远没有首届那么乐观,八强仍占五人,可四强战之中却三战三败,送李世石、朴永训、安成浚“三英战吕布”,围剿柯洁一人。结果单骑冲阵的柯洁再度让梦百合杯变成了国人欢呼雀跃的画面。朔风狼烟之中的匹马出塞,这样的画面,大概是极富美感的史诗镜头。

柯洁与李世石的一战竟是如此荡气回肠

在梦百

合杯的最终决战前,柯洁已经连续拿下百灵杯和三星杯,执白三十七连胜,顺便两个月三杀李世石,“柯洁大帝”用他自己特立独行的姿态,震惊着整个世界棋坛。其实,本届梦百合本来是无需看柯洁力挽狂澜的――周睿羊让朴廷桓饮恨十六强,丁浩早早送赵汉乘出局,00后小将谢科更是赢下“牛犊三人帮”之一的元晟溱,上演下克上的爆冷好戏,“太子金志锡则首轮就被王泽锦淘汰。8强占据5席,也算是不错的成绩。可是这两年来中国棋手对阵韩国棋手,“厚度”固然彰显无遗,在高端战力的直接比拼时,却常常有乏力之感,应氏杯中韩对弈仅有一胜,来自于唐韦星,朴廷桓今年对战中国棋手的战绩,更是全线飘红。应该看到,韩国棋坛目前已经形成了朴廷桓担纲,老一辈的李世石和新一辈的李东勋,申真传承初现,金志锡和“牛犊三人帮”掠阵的格局,中方“群狼”固然在数量上有绝对优势,但在顶级战力的一对一比拼上,却有些不那么让人放心。

从这个意义上讲,柯洁所说的“到头来还是得靠我”,大概还真有那么些意思。在击败了朴永训后,面对韩国天王李世石,柯洁说出了那句到现在还被经常拿出来翻来覆去的话,当记者问到柯洁,说李世石说自己五成胜算时,柯洁的回答是“我想如果一共是一百成的话,他有五成”。

一度以为自己输了的柯洁

比赛的过程当然远远没有这么轻松,前四局双方各自拿下两局,最后一局也是直到最后才分出胜负,靠的是“粘劫收后”,中国规则。甚至到了终局,柯洁都不知道自己拿下了比赛。看到裁判长刘菁走过来的一刻,柯洁问的是“我输了吧?”。大概正因为此,赛后柯洁才会表达出另外一重态度,赛后他说,如果李世石在巅峰的状态,觉得自己应该是赢不下来的。

赛后无奈困惑的李世石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名士气度吧,正如曾经连续放话傲视前辈的李世石在被李昌镐逆转后,对后者言必称老师一样。一直觉得,柯洁与李世石的对话,更像是两代名士的宿命相逢。李世石对柯洁评价的那句“他毕竟还年轻”,在我心里,总觉得是,曾经桀骜不羁的李世石,终于在后辈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那个自己。

两届梦百合,一直都是中国棋手的舞台,燕然勒功单骑出塞,各有各的美好风华。张潮说读史宜夏,其时久也;吴从先却说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大概各有各的道理,但在我看来,读这些尘封的棋史,不如就伴着黄昏寒凉的天光,来饮三两杯淡酒吧,杯酒入喉,自有三分豪情侠意,来看这些史诗一样的故事,总是好的。

历届梦百合杯前四名

2013 第一届 芈昱廷 古力 周睿羊、王檄

2015 第二届 柯洁 李世石 朴永训、安成浚

(谢天舒)

送魏大从军原文及赏析

诗人范仲淹渔家傲的阅读答案

范仲淹《渔家傲》注释及译文

送魏大从军阅读训练及答案

送魏十六还苏州原文及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诗词大意

《渔家傲》的原文注释

《渔家傲》教学设计

《感遇第三十五》陈子昂唐诗全诗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朗诵

燕然勒功的典故
《燕然勒功的典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燕然勒功的典故(共5篇)】相关文章:

渔家傲教学设计2023-01-27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2023-01-13

《使至塞上》的诗意2022-10-07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2022-09-11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资料2023-09-15

白马读后感2023-04-18

使至塞上诗歌鉴赏题2023-03-18

发宜兴原文及赏析2022-08-24

使至塞上古诗翻译及鉴赏2023-08-26

使至塞上翻译和原文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