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哲理散文(合集8篇)由网友“躞璇永”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经典哲理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哲理散文
一个童话,一个俄国的古老童话,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童话。
俄国的12月,冰天雪地,冷的沉重。
玛莎被狠心的继母赶出家门,让她替她的亲生女儿去采集鲜花过生日。
哲理散文800字3篇哲理散文800字3篇风雪中一个黑点沉沦着,死神在一路撒着棒棒糖,玛莎没有俯身去拾,她踩着哭声走向森林。
12个月份是12个神仙,他们能变换季节,玛莎终于采到了鲜花。
这是个童话,但离现实不远。
是的,当你在生命的极点,在客观完全无望的悬崖边,主观是否愿意一搏?是否那么垂死挣扎一下? 或许,天地就会被你颠覆,或许,希腊神山的诸神都会为你振臂欢呼。
遗憾的`是,世上又有几人能解其义?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些不值一提的琐碎,一次父母的重责,一次考试的失利,一个朋友的离弃,一个物品的丢失。你是否哭过?掏心窝说,你哭过吗?哭过了也就算了。但是,在你的意识里,山崩了,地裂了,海枯了,你只是坐在忧伤的祭坛上,举着泪花编织的招魂幡,在呼唤人类的末日到来。
你明白吗?这时候,我们的精神,就先于我们的身躯垮下去了。
有句佛语叫:“掬水月在手”。苍天的月太高,凡尘的力难以企及,但开启智慧,掬一捧水,月亮美丽的脸就会笑在你的掌心。朋友,你不想试试吗?
再说一个中国古代的寓言,一个具有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沉淀下来的,沉甸甸的寓言。
有人路经两山间的独木桥,突然,桥断了。他没有跌下去,而是悬在半空中。脚下是深渊,湍急的涧水张开了血盆大口。他抬起头,一架天梯荡在云端。望上去,天梯遥不可及。倘若在悬崖边,他或许会乱抓一气,哪怕抓到一根救命小草。可是在这种境地,他绝望了,吓瘫了。这时天梯就缩回了云中。云中传来的声音说:“这叫障眼法,其实你踮起脚尖儿就可以够到天梯,是你自己放弃了求生的愿望,那么只好下地狱了。”
踮起脚尖儿,多么简单的动作。而且,踮起脚尖儿,就是另一条生路,另一种活法,另一番境界。你为什么就不踮呢?
因为,这可不是凭肉眼,靠直觉,就能做到的呀。而是要靠一种勇气,一种求生的愿望,一种探索精神,一种不屈的意志,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那么,今天,你听了这个故事,又会怎么想呢?
不是吗?我们都还小,我们的路都很长,前程的风雨雷电,都是个未知数。你能携着眼泪成长?你能牵着忧伤启程?
“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句话听起来平凡,却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
篇2:关于哲理散文精选
中国有两个让人难以忘记的人,一个是先念,一个是李瑞环,他们曾做过木匠,是木匠的骄傲,也是木匠的楷模。两人后来都当过全国政协主席,先念还当过国家主席。两人的正直作为,显示出领导人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这大概与以前做木匠经历有关,或许是木匠使用的工具——墨线盒给他们的教育、使用的材料——树木给他们的启迪吧。
弯树直木匠,木匠手里无废料。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在一所普通的学校,校长别出心裁地让全校40多位教师从一堆木料中每个人找出有用的木头。经过反复挑选,只有5位老师找出有用的木头,其余都空手归,说“一堆废木,没有一块有用”。校长当即请来做工的木匠,让木匠进行挑选。木匠说:“这用挑吗?在我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可以做椅面,较长的可以做椅腿,短的可以做横档,连一块木头都可以做加固用的木楔塞儿。一句话,只要你用得恰当,所有木头都是有用的。”这话我体会更深,因我也曾做过木匠,知道曲直取材的道理。一块木材好不好,能不能用,并不在木材本身,而是在木匠的眼光和头脑,大料大用,料用。
是人皆为才,教育行里无废人。作为学校领导、教师,也要有木匠的眼光、处事哲学。我想,木匠至少有三种行为很值得领导在学校管理中学习:
一是凡事预则立。木匠做任何一件东西时,首先有一个整体构思,即使不画出设计图,也会在脑中有一个详细的轮廓。学校领导做事也讲究调查、分析、研究,现在还流行叫“策划”,如果没有事先这些周密准备活动,到决策时只能盲目地“拍板”。这些道理大部分领导都懂,不少人实践中也比较注意,但注意观察一下你周围的领导与其行为,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做法,有些领导与木匠的事先构思来比都应自愧不如。
二是最佳的资源配置。木匠很会用材,在木匠眼中几乎没有没用的材料,即使一块木片也可用来做楔子。没人能否认恰当地用才和有效地配置资源不是领导的重要职责,但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多领导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在用人上,一方面选人时首先关注的不是其长处,而是其缺点或过去的错误,这样就可能将一人才埋没;另一方面,往往不能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结果只能是喜好的错位、技能的错位,最终导致工作热情的不足和创造动力不大。
三是富有成效的行动。木匠不仅有“预”,而且会有效地“配置资源”,更重要的是不空谈,会通过努力将“预”变成现实,这也是我们任何一个领导要好好学习的,不仅要会“拍板”,而且要利用资源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决策。
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确实也存在不大会“选木头”的教师,一说起自己的班级和学生,常常是只有抱怨“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在他们眼里没有几个可以派得上用处。隔行如隔山,教师不是木匠,“选木头”不是他们的专业,选不出“有用”的木头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对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要有平等的眼光。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纪律散漫,时而会有顶撞老师的现象;有的学生不爱学习,完成作业或考试成绩都很差。自然他们无疑都是老师眼里的“废木”,歧视、讽刺或体罚学生的方式便被某些教师们采用,久而久之师生间的不和谐以至抵触的情绪就会逐渐加深。木匠眼中无废木,按照木匠式的眼光,学生之间肯定会有差异,但教师的施教理念不该有差异,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尤其对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更应该以“平等”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给予他们善意的、积极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即使是用批评的方式,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平和地、自愿地去接受批评。
第二,要有赏识的眼光。每一块木料都有它的用处,哪怕材料再劣。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哪怕成绩再差。我们想方设法去发现和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潜在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就不会像我们说的那样“不是那块料”。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愿望。”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但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自己的有为之处。
第三,要有因材施教的眼光。在木匠的工作中,没有一块木料是可以直接用的,即使再好的木料也需要精心打造,通过锯、刨、凿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加工成理想的木料。教师面对的是有情感的学生,学生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那堆参差不齐的木料,要想使他们都能成为你的可用之才,就要下工夫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引导他们逐渐成熟,逐渐完善,使学生个个“成材”,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比如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的教育要从日常的行为训练中入手,帮助他们逐步养成注重个人仪表、言谈举止文明、学习一丝不苟的习惯和态度,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一个良好的自主发展的基础。
所以,在提倡人本教育的今天,在某些方面我们是否应该努力做一个“木匠式的老师”,以平等、发展、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有用的“木头”。
篇3:关于哲理散文
过二十,我觉得时间不够用,生命列车好像一下子就上高速。
是的,是上高速。朋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有忙赚钱的,生命的底色映的灼灼生辉;有忙着工作的,像田野里蹦来跳去的蚂蚱;有忙着组建家庭的;生儿育女穿宗接代成他们全部。
曾经那么多人,一起说说笑笑这么多年。我总觉得人生就这样吧,我看看你,你笑笑我,彼此搀扶着一生也许就这么过,不会在有什么大变动。谁能想到生命的列车刚驶过二十的转角,彼此间就有这么大反差:你在上学,他在打工,她已经再接送儿女上学,而我还是和曾经一样,走出家门便一程一程的浪着,没有目标没有归期,像水中的浮萍。
记得有一段时间看着别人脚步匆忙,我一下子便失去生活方向。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什么,又要到哪里去。我跑到湖边听风,想从风里听到点什么,只是愚钝的我只看到飘落的树叶和孤零零的扁舟;我去江边看别人钓鱼,想着自己能否也像周文王遇到一个贵人,从此人生风调雨顺。最后天黑梦也碎我只好拖着一身疲惫回宿舍。甚至我曾躺在石头上听湖水拍打大堤看能否悟到点什么后来不知不觉尽睡着,醒来才发现眼前的湖水还是如之前那般沉默。
后来听到有个人他说:人的一生应该活的像长江黄河,长江从源头出发,漫过田野,流过平原,遇到高山他破山开路,碰见低谷他也不慌不忙,最后终于东流入海。黄河她没有长江那么钢劲,可她也有入海的梦,最终凭借毅力和智慧九曲十八湾也实现梦想,但你不能活的像泥沙,泥沙虽然有时也会随着水流翻腾一阵子,可它最终是会沉淀的。
听到这,我似乎看清眼前的一些薄雾。人生不也是这样吗,最初,我们不过是一群孩子,吵着闹着被生命的大手推着走着,我们不愿也没有选择。后来,黄河流入平原泥沙开始沉淀,生命也陷入迷茫徘徊不前。有人他经受住考验,在生命的黄金阶段做最该做的事,比如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最后他成大写之人;有人做该做之事,如上学考学结婚生子,最后他也成社会中普通的一员。可有人他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需要什么,他就像生长在世上的少数植物,只是空长一场,不开花也不结果,悄悄的来又悄悄的去,没有眼泪,没有梦想。
这些,我不害怕。因为人生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在需要长身体的时候没有粮食,在需要学习知识的时候没有条件,在寒冷的时候没有感受到温暖,在需要点燃梦想的时候没有人给予火种。这些人她们不知道人生还有其他的选择,于是她一生活的就好似风中的落叶,烧过的灰迹。这,我们不能怪她。
但我也有害怕———例如我们。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生长在幸福中,成长在知识下,二十岁前,我们念着理想说着梦想怀揣激情,我们意气风发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我们像黄河进入山区,说着笑着打闹着翻腾着前行着。但泥沙总是要沉淀的,二十岁是一个标志。此时我们刚踏入社会,连社会全貌都没看清,可有些人就开始抱怨,有些人开始随波逐流,有些人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有些人在流水线上做着重复动作,把自己麻木的如同生产线上的产品。这些时,我满脑子问号,我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有时,我看到他们会想到父辈中那些搬砖的登三轮的穷苦人。这些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可在他们眼里我看不到一丝抱怨,或许是他们奋斗过努力过,只是命运多舛。那我们呢,等到我们90后在社会上找到自己位置那天;等到我们都白发苍苍那天;等到我们都走到人生尽头那天。你能摸着良心给自己说给自己的儿女们说:我的人生很充实,我的今天我很满意吗?
或许你能,但我不能。所以直到今天我还一直在行走,一直在流浪。因为我看不清自己,看不见明天,看不到未来,我只能在行走中寻找出路,因为我知道停下来,生命就这样,我想给生命一点希望。
篇4:经典哲理散文
有的人心态好,大事小事不放心上,一心做好手上的任务。也有的人心态不好,周围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他。心态为什么重要,答案很简单,人活一世,不是成就最重要,而是人活着,活的就是个心态。
众所周知,成语故事杞人忧天,讲的就是一个人心态不好,整天担心天会不会塌之类的事情,整日吃不好睡不好,别人劝他也没用。
其实,有些事情远没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我们还是要学会拥有良好的心态,譬如对事多一份耐心,对人多一份友善。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急于求成就能有所收获的。譬如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我们长期坚持才能有收获。
心态好的人,总是一脸淡然,因为他知道,遇事着急或是生气上火都没用。着急只会给自己添乱,生气损害的还是自己的健康。心态不好的人,总是一脸愤怒或不安,因为他总是悲观的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事实是,生活没我们想象的那般复杂,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遇事淡然面对才是好心态。
心态与健康息息相关,心态好的人,往往健康长寿,因为他看得开,放得下。没有隔夜的烦恼,故没有隔夜的病。心态不好的人,心里烦恼多,小事也会困扰他,所以他很难拥有健康的身心。
生活是心灵历练的过程,心态好的人也不是生来就心态好的。所以,如果你心态不好,开始改变吧,改掉为小事小人斤斤计较的习惯,学会放宽自己的心,学会拿得起也放得下。
篇5:经典哲理散文
公园里有几条弯弯曲曲的小径,上面长满了杂草,却被人踩出了一条条路。路是人走出来的,真的如此。
鲁迅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的确如此,一条新路的诞生,往往凝聚着很多人的汗水与脚步。
首先,如果这里本没有路,那么第一个走出这条路的人定是有独到的眼光,他看出了这条路可以走,并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后面走的人越多,这条路越清晰,越像一条真正的路,哪怕两边都是树和杂草。
其次,从这条路附近走的人多了,这条路被人发现的几率也高。有的人会选择走这条路,也有的人看看这条路,犹豫后走开了。人生路也是,有的路真的是走的人多了,知名度提高了,才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也才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这条路。
再次,第一个走这条路的人是勇敢的,如果这条路是崎岖或是临近危险地带的。后面走这条路的人内心可能也是忐忑的,但如果这条路是捷径,他们可能明知冒险也想走这条路。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走这条捷径的人也是如此。
最后,这条路通向哪里,决定了有多少人会走这条路。如果这条路通向的目的地是未知的,那么又有多少人会走这条路呢?人生中,我们有很多次这样的选择,有些前路是未知的,我们只能边走边看。也有些路是人走出来的,谁走过这条路对我们而言是有借鉴意义的。
篇6:经典哲理散文
在科学上有一个关于分寸的定律叫黄金分割,德国科学家刻卜勒称之为神圣分割,就是最具有美学价值的比例,也是人类的视觉感到最舒服的造型。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
一位叫迈克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壮,他的母亲害怕他会成为学校的“小霸王”,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叫他与人为善,学习忍耐。结果很多孩子欺负他,推他,甚至打他。迈克对父亲说:“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们,但我知道这样做,妈妈会生气。”父亲静静地对他说:“你不必揍他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不能再忍受他们的欺负。比如争取自尊,比如树立自信。”
有一天,迈克与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打球,那几个经常欺负他的孩子便设法戏弄他,但迈克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忍受,而是叫他们停止,但他们不听,迈克只好把其中两个紧紧地摁倒在篮球场上,但没有打他俩。后来,迈克班上再也没有发生过那种恃强凌弱的事件,迈克也成了班上最受欢迎的人。后来,迈克还成为了无数球迷崇拜的英雄,他就是迈克?乔丹。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与人为善,也应该学会维护尊严和权利。要做到二者兼顾,就需要像迈克?乔丹那样把握好分寸,这样才能使自己更有力量,而这种力量将会是我们走向成功人生的开始。
1.伤感散文三篇
2.经典哲理散文
3.备好行囊散文三篇
4.人生感悟的散文三篇
5.余秋雨散文三篇
6.哲理美文摘抄_哲理散文大全
7.哲理散文
8.有哲理的优美散文段落
9.周国平散文哲理片段
10.林清玄哲理散文
篇7: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4则
1、守候你回家的那盏灯
盛夏,骄阳似火,他坐了两小时汽车,急匆匆赶到省城的灯饰城。看见妻子那一刻,他又心疼,又想发火。
妻子穿着一身粉色长裙,脸色惨白,怀抱一个包装盒,里面是一盏莲花台灯。看见他走过来,她有气无力地冲他摆摆手,如烈火炙烤中蔫掉的木槿花。
钱包被偷了,没钱坐车了。她难过地说。
回去的路上,他终于忍不住批评她:你身体不好,不好好在医院呆着!就为了买盏台灯,大老远来省城,你让我怎么说你好呢?
她紧搂着台灯盒子,宝贝似的说:这种台灯很独特,我们那儿没有。
不就是一盏普通的台灯嘛!他觉得她大惊小怪。
她不解释,只说:老房已动工拆迁了,估计一年后,我们就要搬到新家,那时候用得着台灯。
他无言以对,心忽然沉落到万丈深渊。医生说,她的病已到晚期,也许活不过一年,他一直瞒着她。
为了挣钱给她看病,他工作异常卖力,时常加班到深夜,节假日就做些兼职。每天下夜班后,他踩着淡淡的月光往家走,很远就看见自家窗口亮着灯,淡淡的,昏黄的灯光,照亮了他疲惫的身心,带给他暖暖的温馨。
推开门,是她欣喜的清瘦的笑脸,她在灯下等他。看见他回来,她立即去厨房端出热腾腾的饭菜。
多少次,他偷偷地哭泣,他不能没有她,不能没有那盏等他回家的灯。结婚十二年,他上了十二年夜班,她和这灯光等候了他十二年。
以前,她没有生病的时候,有次回娘家住了一个多月。每晚,他结束了夜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看到窗口漆黑,心里便十分失落。踩着咯吱咯吱响的木地板上楼,四周黑乎乎一片,他觉得自己好像被世界遗忘了,没有了归宿。
她从娘家回来后,他把感受讲给她听。她咯咯地笑,有些得意地说:没想到那盏灯对你如此重要。
白天,她在医院吃药,打针,输液,各种治疗把她折磨得形容枯槁。晚上,她说医院太吵,休息不好,要回家睡。他便依了她。
现在,他夜里常常失眠,听着妻子沉沉的呼吸声,他的泪水悄悄滑落。难以想象,妻子走后,他该怎样面对一个人的生活。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那么快。一年后,他们乔迁新家,她将那盏新买的台灯放在卧室。然而,不到一个月,她就走了。这样的打击,于他来说,是致命的。他突然间沉默了,几乎一言不发,每天麻木地上班,吃饭,睡觉。
那晚,他下夜班回来。偌大的新楼群,搬进来的住户还很少,到处黑暗一片。远远地,他却惊讶地发现家里亮着灯!一束淡黄的灯光透过窗帘,散发着温柔的光芒,犹如妻子在时的光景。
他几乎是跑着上楼,打开门,大声叫她的名字。四周空寂无语,只有她买的那盏莲花台灯静静地亮着,洒下一片柔和的光。
他沮丧地想,大概是自己早上走时忘记关灯了。
第二天下班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他撑着妻子生前用的碎花伞,慢慢往家走。到了小区门口,蒙蒙雨幕中,他又看到家中亮着灯。他不禁呆愣在那儿,任雨水打湿他的头发和思绪。
神情恍惚地走到家门口,打开房门,他喊着妻子的小名,还是没有回应。只有那盏寂寞的莲花台灯,亮着沉默的光辉。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
翻开储物柜,他找到那盏莲花台灯的包装盒,打开说明书,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最新定时节能开关灯,为你的爱人亮一盏回家的灯。
瞬间,他泪如雨下。
2、像竹子一样生长
记得在省院出差培训的日子里,时值春暖花开,满眼或苍翠,或新绿,或姹紫,或嫣红,然而最能勾起我回忆和沉思的,却是那默默生长的一片竹林。
这个叫石景山庄的培训中心,名字听起来特别的雅致,四周被一片葱绿包裹着,由于南京四周山地环抱,少不了形形色色的山丘,这也自然成为风景的最好点缀。课闲之时,我喜欢沿着青石路,顺着台阶拾级而上。阳光明媚和煦的日子里,站在顶端,多情的暖风会把竹的清香送入鼻息、沁人心脾,儿时村后茂密的翠竹也和我的童年一样,在记忆之中泛起。
那是块成片的竹林,把普通的里下河村庄妆扮成绿的世界,袅袅婷婷的竹子齐齐伸向天际,似我童年那高不可攀的梦想。一般清明刚过,母亲便背着竹篓带着我钻进竹林,用小铁锹来挖笋。在那个贫瘠的年代,雪白的春笋配上农家风干的腊肉,是我记忆里挥之不去的念想。我的家族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名儒富商,外公在当地却是位很有名望的教书匠,他一生清苦,但一手秀美的毛笔字以至于让我现在也受益匪浅。他总是喜欢把那粗糙泛黄的竹笔筒拿在手里端详,那上面凌乱的刀法刻着几个大腹便便的人物,东倒西歪的样子,在儿时的我看来,总是莫名其妙。
竹是母亲身上的背篓,是农家难得的美味,是外公紧握的笔杆,也是他手中把玩的物件竹是难得的'好物什,至少给我的童年带来了生趣。后来读书识字多了,才得知外公手中的竹笔筒上雕刻的竟然是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这才让我领悟到老人家的深意。
记得刚考上大学的那年,一时心血来潮,再三与母亲商量在屋后靠河边腾出块空地,撒上点种子,算是移植块竹园过来,一来为盛夏纳凉,二来也可附庸风雅。刚开始那新奇劲,总盼望能齐刷刷的长出一片竹林来,可总是未能如愿。后来,离家念书工作,竟也没有那耐性,渐渐把这事给淡忘了。
母亲年前打电话过来说,你捯饬的那块竹林长开了,可喜人嘞!仿佛家中有了大喜事一般,我从沙发上腾地跳起,竟兴奋地手舞足蹈。今年清明回家祭祖,十分挂念这片竹林,自己一个人窜进去,婆娑的阳光渗在竹叶的缝隙间,晃得让人刺眼。高高矮矮的竹子,有的箭一般地冲向天空,有的刚从土里钻出头,一簇簇地站立着。
我问母亲,为何前几年它不见长势?母亲说,你不了解它,前四五年它几乎是不生长的,是用来扎根的,它的根系可长哩,等吸收了足够的养分后,根上部分便会迅速成长。
我一时陷入了沉思,竹子不急于生长,先把自己的根扎得很牢、很深、很广,到了一定的生长期,它积蓄的能量和养分就会厚积薄发,成为它持续向上的不竭动力。
向下扎根,才能向上攀登,这的确是让人佩服的生灵!我们的检察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这块肥沃的土地之中,不断地汲取养分、不断地积蓄动力,才能迎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光。
当代保尔、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南郏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马俊欣,虽重度残疾,但26年如一日,怀为民之心、思为民之责、行为民之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下践行自己的忠实诺言;全国模范检察官江苏南京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局长林志梅,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耐得住清贫、捱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预防职务犯罪能出生产力受到了总书记的高度肯定;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原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白云,在30年的工作中提炼做法、总结经验,倾心推出白云民生服务热线,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成为享誉全国的服务品牌
这些检察先锋、时代楷模,不正是检察事业春天里的一棵棵翠竹吗?他们扎根群众、虚而有节、不慕荣华、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不正是代表着检察队伍的一流品质和光辉形象吗?
晚上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屋后的竹林伴着微风竟也清晰的飒飒作响,衙斋卧听萧萧竹,从这声音中,我听到的并不是郑板桥笔下的民间疾苦声,而是一棵棵检察翠竹竞相成长欢快跳动的音符
我想,我便是检察事业的春天里中一粒幸运的种子,浅浅地撒在土壤里,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扎下深根,拔节而生!
3、一粒沙
世界太大,宇宙更大,有时候,我们看不到边际,找不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当我们真实的去感受世界时,会感觉一切都是虚空。从过去到现在我们不停的寻找着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寻找自己来自何方,去自何处。我们发现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任何事物的秘密都是没有尽头的。
有一天我遇到一过人,他身着粗布上衣,脚上穿着草鞋,手持一杆木棍,在无尽的沙漠里行走,我告诉他,我如今一事无成,俯仰天地之间,自己就如灰尘一样随风起落,我是多么的渺小,自己又有什么用,自己的存在对于世界的发展又有何意义。
他回答了我,他说,你说你就如沙尘,可是你看这沙尘,虽然很细小,可它落入人眼睛时,在人们的心里是如此的大。在看那起落的沙丘,正因为每粒沙的位置不同,才有这美丽的景观,还有因为每粒沙的存在才构成了沙么。事物无论大小,能力强弱总有它的作用。后路不知,前路不尽,走好眼前,不就是路么!
说完,他看着远方,柱着木杖,渐渐远去,消失不见。
不曾去过,但我将来过。看天边的云彩起起落落。
4、学着修行
匆匆踏入尘世,一声啼哭悦耳的回荡在来时的路上,历经成长在人生的旅途里体悟各种风景,人事变故,岁岁年年如砂砾从指缝中流过,又在身边人的悲伤中匆忙离去。这一场人世修行,带不走任何东西,繁华物质之外,不过一具驱壳罢了。
有人说宿命是一个人生来就安排好的,有人贫困,有人富有,有人平淡,有人光辉。可始终改变不了的是死,那个归宿任凭你活着时多少荣耀,就算千金享乐也不过灰烟散尽。
生来孤独,离时寂寂,活着最真实的状态也许就是把自己当成一本书在写。序言的时候言辞绰约,多少词汇在其中。
进入主题,就是为了一日餐三奔波的多种方法,寻求活下去的希冀是金钱,为此不断努力奋斗,渐渐地,最初书写序言的乐趣亦不再了。
这是一场书写的耐力赛,想要将主角的光环书写的如影视剧里的剧情一般奈何现实做不到,渴望能有一段惊天动地的事迹反倒是矛盾重重。
难以抑制的欲望膨胀,忽略了最平静的愉悦,在浮华里徜徉,渴望将心内尘埃掸尽,又不知要怎么去做,总喊着心需要沉静下来,往往迷失在荒芜沙漠里。
既然对尘世纷繁没有定论,倒不如将一切都看的如云如雾一样的薄,将每一种体悟都当作修行,岂不是安然许多。
挫折,是一个具有深刻智慧的词,经历过后沉思,便会发觉最初的害怕,畏惧只是你一时的精神专注,淡却之后不仅增加了阅历,对人,事,物的看法也早已不同。
愤怒,总是牵扯不断遭遇事情的我们。上班、下班、途中、休假,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其中我们总会有诸多不顺,不乏是浮躁的社会和正在做的事情延伸出的影响。由此,我们不能平静,心绪难以平复,甚至破口大骂,动肝火以至于身心疲累。
谈恋爱,分手,结婚,离婚,从情感聚集到结束,过程里的美好令你找到了活着快乐的源泉,倏然失去有如心房一块空缺,没有新的情感来填满,顿时觉得了无生趣。
可纵观这些,也只是人生的修行,必须经历的经历了,早些醒悟早一些明了。就算做不到六祖慧能那四句偈语,也能在一点点修行中顿悟出来。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大多都有一颗浮躁的心。心里面承载太多东西,小船刚刚停泊在港湾又不甘心乘着邮轮继续上路,海面上波涛浪起,一面恐惧呼喊一面对未知充满了贪念。
终究难以放下,即使遁入空门,经文也不能使你平静。残念太多,专注的觉着困苦又放弃。其实,生活并不容易,这一点都已明白。不能说对人世看透,也只在阅历增加之下修持己身。
风浪于我未停,想要避开却一次次被拍下。在种种困境面前,我选择过绝路,可是当事情接连发生,万事万物不会因你一时逃避的心理而停止,才醒悟。
寻求寺庙慰藉,那是一种寄托,可若是荆棘满身,也难以走向那座庄严古刹。修持己身,努力做一个禅者,将生活的本质当做修行,不论工作,爱情,家庭,便不会再痴迷,执念少了,本心也就清净了。
篇8: 哲理散文
《什么是幸福》
青春匆匆,越过岁月的枝头,我想抓住它无形的翅膀,却倍感脚步的沉重。青春,本该是纯洁而青涩,斑斓而冲动的。在读书的年华里奋发,在友谊的默契中懂得,在甜蜜的初恋中沉浸。青春,其实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特定的年龄,特定的经历,都会让原来懵懂的心收获不一样的心情。或许,我们在青春的四季经历过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叶落飘零、白雪纷飞,而后又一次次循环。可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心态成就了不一样的人生。或者如春,繁花似锦;或者如夏,火热多雨;或者如秋,硕果累累;或者如冬,遭遇冰冻。平凡的四季里孕育着不一样人生色彩。
青春,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而我们始终在心底埋藏着一种希翼,期待一种幸福,跌跌撞撞走来,越长大,在寻寻觅觅中盼望着灯火阑珊处的幸福。对处于青春年华的我们,什么是幸福?一直在寻找。
读书是一种幸福。在城市的我们,有着一流的基础设施,椅子是新的,结实的,干净的;书包里装着父母沉重的教诲,载着他们满满的希望,也载着我们儿时的梦想;黑板上,点点粉灰沾满了老师辛勤的汗水。课堂上,语文老师是那么漂亮,穿着一身洁白的长裙,散发着淡淡的香水的气息,她的一颦一笑、一转身一回眸,令多少女生为之羡慕,让多少男生为之倾倒。在她清澈的眼睛里,我们学到了善良;在她优雅的举止中,我们懂得了礼貌;在她抑扬顿挫的朗诵中,我们深深陶醉。数学老师是那样的温文儒雅,配上金色边框的眼镜,高大笔挺的身段,令多少学生以之为榜样。在他锐利的眼光中,我们感染了那份过人的智慧;在他滔滔不绝的讲解中,我们增强了分析事物的能力;在他鼓励我们的微笑中,我们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老师,以身作则,教书育人,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鼓励着我们对待学习乃至工作的严谨态度。
友谊是一种幸福。于茫茫人海中相遇,这不是缘,是什么?青春的友谊,纯洁无暇、温暖润心。以前,以为越多朋友越好,在打打闹闹、熙熙攘攘中才发现,到了最后,剩下的几个人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有的朋友,给你物质的享受,请你喝酒吃肉,随便借钱给你,只为引你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朋友,打扮得花枝招展,无尽的挥霍,“邀请”你到她们贵族般一样华丽的舞宴,只为利用你的无知消遣她们的寂寞。人心,不是靠金钱和物质享受可以收买的。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心灵上的默契;是一种不求回报的帮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与鼓励。你伤心了,他递上一张纸巾;你摔倒了,他扶你去医院;有心事了,他愿意分享你的忧乐。这样的朋友,才是真的朋友。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世间没有永久的缘分,当彼此步入青春的尾班车,道别就成了我们最伤心的遗憾。多年以后,你我相隔两地,各自成家立业,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烦恼和精彩。翻开旧时的相片,那张脸依然在记忆深处清晰浮现,怎么会忘,虽然,谁也不属于谁,那份情谊和感动永藏于心。人生,有一知己,两三闺蜜足以,何苦纠缠过去的友谊不放,耿耿于怀友谊的离去和误会的结局,何必?珍惜现在的友谊,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爱情是一种幸福。当初恋的花朵静悄悄的绽放,当羞涩的心扉缓缓的敞开,你忽然发现,爱情真的到来了。初恋是甜,是蜜,是浪漫。谁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初恋,它如春天的小草一样,那样青涩,那鲜嫩翠绿,泛着纯洁的光泽。课堂上的小纸条;绿荫树下的相依相偎,月光下的彼此安慰;情人节的一朵玫瑰;星空下的牵手;角落里的初吻,仿佛,这个世界只有你们两个,彼此眼中,谁是谁的命中注定,仿佛已经胸有成竹。学习的压力、家长老师的反对、人生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多数初恋情人的爱情不能开花结果。上天注定了你们有缘无份,那就安心等待,等待一个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永久的爱情。不管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我们都不能坐着傻傻的观望,被动的等待,我们要未雨绸缪,将缘分紧紧抓住,不要顾及彼此身份地位的悬殊,不要害怕亲人好友的反对,不要让“面包”阻挡了爱情的欲望,属于爱情的幸福,毕竟于我们不多,伺机等待,“见好就收”凭情况定夺,是抓住还是放手,就在你的一念之间。萍水相逢,若能找到心灵上的知音,生活中的帮手,情感上的寄托,那么爱情的幸福就真的来临了。
亲情是一种幸福。年青时,我们不懂得父亲的严厉、“无情”、冷漠,母亲的唠叨、催促,好像这个世界上,最不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也许这就是代沟吧。可是,我们基本的生活起居,都是他们用眼泪和青春换来的。年轻的时候,我们想逃,逃出这个家,我们苦于他们对自己的不理解,苦于他们对自己管得太严,苦于他们对自己爱的方式的无法认同。我们没有真正摔过跤,即使跤了,也是摔得那么微不足道,当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渐渐才发现,原来父母的话都是有道理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我们真正遇到挫折,当我们痛得难以呼吸,当我们慌得手足无措时,才发现,陪在自己身边,为自己的疼痛买单,为自己的悲苦分忧,为自己的'心灵疗伤的,还是自己的父母。家,是我们最终的归宿,那里有父母永远在等待着漂泊的你,即使他们两鬓斑白,依然是你最坚强、最真诚的后盾,永远是你最依恋的地方,有亲人在的地方,就是你的故乡。
梦想是一种幸福。没有梦想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就没有目标。年青时,我们的梦想很单纯,做老师、做记者、做音乐家等等,只是离开校园以后,我们在追梦的路上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于是有的人越挫越勇,而有的人却一蹶不振。梦想,不一定要多么的巨大,多么的高尚,多么的耀眼,哪怕你的梦想是做一位清洁工、一名乡村教师、一名技术工人,只要是凭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踏踏实实的干,对得起天地良心,那么你将从事的职业也是一种平凡而光辉职业。职业没有贵贱之分,梦想却是一个人生活质量最基本的意志来源。试想一下,如没有了梦想,你同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动物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梦想,你同一个终日行尸走肉、醉生梦死的酒鬼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梦想,你的生活将会无趣孤独空虚?没有了梦想,希望将不复存在,没有梦想,你的灵魂将何去何从?拥有梦想,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要想从失败的困境中挣扎、重新站立起来,那重拾旧日梦想,或者竖立新的目标,就要靠你自己有没有坚持梦想的意志和恒心。我曾卧病多年,失去了自理能力,可是,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我要好好的活着,坚强的活着,将自己的对生活的感悟付诸于文字!梦想的力量,让我活了起来,重新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轻轻翻开一页页飘散着墨香的纸张,用虔诚的眼神注视着每个字每句话,将老师的指点与鞭策当做前进的动力,把学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并在生活和工作中灵活地运用,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就是对老师和知识的最大尊敬,这种踏实的自豪感就是你一直要找的幸福。
在一岁又一岁的年华里,遇见一个有一个陌生的熟悉的面孔,对随意伤害你的人,当做空气中的尘埃;对帮助过你的人,报以感激的微笑;对心有灵犀的人当做交流情感分享心情的知己,无论你如何选择自己的朋友,记住,以德报怨才是你收获友谊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爱情是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微妙感觉。初恋是甜,分手是苦,新婚是糖的浪漫滋味,相处的一辈子,是磕磕碰碰、吵吵闹闹、锅碗瓢盆的爱情交响曲,金婚之后,才发觉爱情是酸甜苦辣了一辈子的缘分,最后才明白,一生中最离不开的人就是自己的老伴。
世上最动人的情是母子之情;世上最伟岸的爱是父亲的爱;世上最亲密的情是祖孙之情。不要把亲人的爱看作是对自己的义务和理所当然的付出。你也有老的一天,若那一天儿孙弃你而去,那么就证明你对自己的父母从来没有珍惜并且感恩。如何才能从亲情中获得幸福,想想自己的后半生就知道。
一个人,可以没有高深的思想,可以没有许多的朋友,可以没有甜蜜的爱情,可以没有完整的亲情,但却不可以没有自己的梦想。当你什么都失去的时候,在醉生梦死的最后一刻清醒吧,即使什么都不可以重来,但梦想可以重新树立和打造。受伤的人们,请插上梦想的翅膀,振翅高飞吧,冲向云天之端,在那儿,你们可以找到生活的太阳,重生的自信和幸福的未来。
幸福其实无处不在,只要调整好心态,在生活中打捞幸福的点滴碎片,在春天里播撒,在秋季里收获,那么幸福将如影相随。
什么是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以一颗善良的心看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一颗珍惜的心对待学习、工作、友谊、爱情、亲情;以一颗执着的心追求梦想,那么,你就会感觉生活被这些美丽的东西填得满满的,自己好幸福,好幸福。
★ 关于哲理散文精选
★ 小学散文作文
★ 关于哲理散文
★ 赤壁赋说课稿
【经典哲理散文(合集8篇)】相关文章:
《诵读欣赏泰戈尔诗》的教学设计2022-04-30
读鲁迅《故乡》有感:无可告别的故乡2022-12-27
生活是道选择题经典散文2022-11-23
印象平凹老师的抒情散文2022-06-22
现代诗及散文诗作者2023-01-12
南来北往的秋哲理散文2022-08-01
人教版八年级庄子二则教学设计2022-08-15
水的精神人生哲理散文2022-12-09
贾平凹母亲的散文2022-05-06
杨振宁论科学与人文关系述评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