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①

时间:2023-12-25 07:29:5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①(精选9篇)由网友“sunny29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①

篇1: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①

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①<?XML:NAMESPACE PREFIX =O />

吴组缃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使读者对空中国古代小说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要认真研读课文,做到融会贯通。

积累下列词语:

翰藻  应运而生  枯索  妍媸毕露  鉴戒

课文  注释  练习

课文: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②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③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④”一类;《山海经》⑤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⑥,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注释: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

在这里还可以发现我国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

其一是: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①”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②等,既粗糙又不准确,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

①〔稗(bài)官〕小官。后也称野史小说或小说家。稗,比喻微小、琐碎的。

②〔《三国志平话》〕讲史话本。分上、中、下三卷,起于司马仲相阴间断狱,终于诸葛亮病亡,具有《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是研究《三国演义》形成和演变的重要资料。)

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还有一条规律,就是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唐代刘知几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其中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就是说,爱它而要晓得它有缺点,恨它而要晓得它有长处。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能有纯粹的东西。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另一方面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长处。这完全符合辩证法。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

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便没有坏处。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②”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

再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任何神话都产生于现实,由于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小说创作也是如此。

    ①〔刘知几(661—721)〕唐代史学家,字子玄,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所著《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的专书,对历代史书及其体例的评论尤详。

②〔妍媸(yánchī)毕露〕意思是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妍,美;媸,丑。

举《西游记》为例,书中写的虽多是神怪奇幻的境界,但唐僧“八十一难”中遇到的所有魔怪、各种磨难都是现实生活中有的。明代没有宰相,大臣地位很低,主要的政治权力落在太监手里。太监大多没有文化,只要权力与财物;而他们作为皇帝的代表,驻守全国各地收税纳捐,权力极大。福建有一个太监高寀①,权倾一时。他身边的卫生顾问说,如果吃一千个小孩脑子,他的生理就能恢复正常。吓得民间小孩心惊胆战。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写要吃小儿心肝的“小子国”,便不是没有现实根据的。再如明代危害最大的政治势力之一锦衣卫,也遍布全国,朝野恐怖。《西游记》中所写的魔怪总是从神佛那里来,而在被孙悟空打得快死时又总被神佛收去使用,都不是没有现实根据的。一部《西游记》,孙悟空先是大闹天宫,而后陪唐僧取经,降魔伏怪,实际仍是继续同统治势力作斗争。孙悟空的胜利总是大快人心,正是辛辣地挖苦与讽刺了神佛即现实统治势力。吴承恩在他的志怪小说《禹鼎志》序中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正是因为《西游记》这样立足于现实,才引起当时的轰动并得到广泛流传。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表现了民族感情,正是立足于现实的民族矛盾的表现。书中以汉、宋为正统,这不是历史观,而是现实的反映,不能以历史的标准来要求。正是作者立足于现实的创作精神,才使作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极为艰难。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也更可以感觉到那些古典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①〔寀〕念cǎi。

练习

一  本文从纵横两方面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使读者对中国古代小说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朝代发展阶段体裁特点规律
魏晋南北朝以前起源神话传说

二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并说明它们在阐明课文观点上的作用。

1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2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3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4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三作者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为例说明第三条规律,其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例的说明较为简略。试从这两例中任选一例作具体说明。

四试把读过的《林黛玉进贾府》《智取生辰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范进中举》等小说联系起来理解,想想它们体现了课文中提到的哪些规律,并写成一二百字的短文。

什么是小说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桓谭在其所著《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篇2:5.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5.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吴组缃

教学目的:

1.       积累词语并掌握成语的用法。

2.       理解作者是如何认识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

3.       作者采用大量例子来阐明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是如何处理详略关系的。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2、3。

教学难点:综述文章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研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讲一个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逐日》等,引入:这就是最早的小说。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二.词语积累:

1.         注音加点字:

A.翰藻(han)  记载(zai)  概括(gai)

B. 脉络(mai)  稗官(bai)  粗糙(cao)

C.意蕴(yun)  纯粹(cui)  妍媸(chi)

D.       高u(cai)  神佛(fo)  敷衍(yan)

2.         解释成语:

应运而生  千锤百炼  有血有肉  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心惊胆战  大快人心  权倾一时

3.         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本文纵横交织,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

三.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后回答问题,然后填表。

1.作者是按照什么来给古代小说分段的?分几个阶段?

提示:按照小说的体裁特点。分五个阶段: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演义小说。

2.这些小说形式现在已经消失了吗?

提示:古代小说的原有传统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失,这些形式自然还存在,特别是民间。

填表:

篇3: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邓浩

吴组缃

教学目的:

1.积累词语并掌握成语的用法。

2.理解作者是如何认识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

3.作者采用大量例子来阐明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是如何处理详略关系的。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2、3。

教学难点:综述文章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研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讲一个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逐日》等,引入,这就是最早的小说。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二.词语积累:

1.注音加点字:

A.翰藻(han) 记载(zai) 概括(gai)

B.脉络(mai) 稗官(bai) 粗糙(cao)

C.意蕴(yun) 纯粹(cui) 妍媸(chi)

D.高u(cai) 神佛(fo) 敷衍(yan)

2.解释成语:

应运而生 千锤百炼 有血有肉 明镜照物 妍媸毕露 心惊胆战 大快人心 权倾一时

3.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篇4: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三.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后回答问题,然后填表。

1.作者是按照什么来给古代小说分段的?分几个阶段?

提示:按照小说的体裁特点。分五个阶段: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演义小说。

2.这些小说形式现在已经消失了吗?

提示:古代小说的原有传统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失,这些形式自然还存在,特别是民间。

填表:

朝代发展阶段体裁特点例子

魏晋南北朝以前起源神话传说《穆天子传》《山海经》

魏晋南北朝发展志怪志人

唐成熟传奇小说《长恨歌传》《李娃传》

宋元继续发展话本小说《三国志平话》

明清顶峰演义小说、创作小说四大名著

四.阅读第二部分。

1.作者一共.总结出几条规律?是怎样阐释的?

提示:四条规律,即中国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影响很大;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受封建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对每一条规律作者都有例子分析阐明。

2.作者为什么对第三个规律要做更详细的阐释?

提示:古代小说立足于现实进行创作,对一般小说尤其是历史小说而言,读者不难理解。但神话小说怎么就立足于现实,这却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所以作者举《西游记》为例进行更详细透彻的分析阐释,以表明自己的'看法并不失之偏颇。

3.最后一条规律,作者何以寥寥几笔就写完了呢?你能帮助举几个例子吗?

提示:读者结合读过的历史和文学资料不难理解,所以略写;例子如《水浒传》《金瓶梅》遭禁,曹雪芹的遭遇等。

4.你还能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总结一点规律吗?(思考)

五.理解课文中的引用的句子,完成课后练习二。

1.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提示:意思是,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其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安排,都经过作者深沉的构思、想象,其辞藻、音律、用典等艺术形式都比较讲究。课文引用萧统之言是为了说明萧统对文学与历史等学术著作的区别已经有所认识,到唐代,我国的古代小说终于脱离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

2.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提示:爱它而要知道它有缺点,恨它要晓得它有长处。缺点、长处必须都写下来,这才是真实的记录。课文引用《史通》此言,是为了生命我国古代小说对史传文学的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能够辨证地认识人和描写人。

3.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提示:意思是,明亮的镜子照物体,物体的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课文引用此言,是为了说明《水浒传》写人艺术的高明。

4.虽然吾书名为志怪,也不专写鬼神,却时时写人间的变异,也略微含有鉴戒。课文引用吴承恩的话,是为了说明《西游记》是立足于现实的。

六.上学期我们学过《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他们都体现了本文提到的哪些规律?请详细分析说明。(讨论)

[1]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

李清照

篇6:《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南华一中:卞育能

魏名宝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规律;

2、举一反三,用课文中阐述的道理来解释古代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研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以时间为序,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我国古代小说作一次“大盘点”,有东晋《搜神志》中的《宋定伯捉鬼》,南朝宋《世说新语》中的《周处》,唐传奇《柳毅传》,明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节选,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清代《聊斋志异》中的《狼》和《促织》,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节选。这一篇篇魅力无穷的文学精品,展示着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及其民族的风格。今天就让我们好好地梳理回顾一下其发展史,认识和.总结一下其发展的规律。

二、词语积累:

1. 加点字注音:

A. 翰藻(han) 记载(zai) 概括(gai)

B. 脉络(mai) 稗官(bai) 粗糙(cao)

C. 意蕴(yun) 纯粹(cui) 妍媸(chi)

D. 高u(cai) 神佛(fo) 敷衍(yan)

2. 解释成语:

应运而生 千锤百炼 有血有肉 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心惊胆战 大快人心 权倾一时

3. 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篇7:《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三、阅读分析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后回答问题,然后填表。

1.作者是按照什么来给古代小说分段的?分几个阶段?

提示:按照小说的体裁特点。分五个阶段: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演义小说。

2.这些小说形式现在已经消失了吗?

提示:古代小说的原有传统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失,这些形式自然还存在,特别是民间。

填表:

朝代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例子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穆天子传》《山海经》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志人

唐 成熟 传奇小说 《长恨歌传》《李娃传》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小说 《三国志平话》

明清 顶峰 演义小说、创作小说 四大名著

(二)阅读第二部分。

1. 作者一共.总结出几条规律?是怎样阐释的?

提示:四条规律,即中国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影响很大;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受封建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对每一条规律作者都有例子分析阐明。

2. 作者为什么对第三个规律要做更详细的阐释?

提示:古代小说立足于现实进行创作,对一般小说尤其是历史小说而言,读者不难理解。但神话小说怎么就立足于现实,这却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所以作者举《西游记》为例进行更详细透彻的分析阐释,以表明自己的看法并不失之偏颇。

3. 最后一条规律,作者何以寥寥几笔就写完了呢?你能帮助举几个例子吗?

提示:读者结合读过的历史和文学资料不难理解,所以略写;例子如《水浒传》《金瓶梅》遭禁,曹雪芹的遭遇等。

4. 你还能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总结一点规律吗?(思考)

四、析 完成课后练习二。

1、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提示:意思是,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其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安排,都经过作者深沉的构思、想象,其辞藻、音律、用典等艺术形式都比较讲究。课文引用萧统之言是为了说明萧统对文学与历史等学术著作的区别已经有所认识,到唐代,我国的古代小说终于脱离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

2、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提示:爱它而要知道它有缺点,恨它要晓得它有长处。缺点、长处必须都写下来,这才是真实的记录。课文引用《史通》此言,是为了生命我国古代小说对史传文学的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能够辨证地认识人和描写人。

3、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提示:意思是,明亮的镜子照物体,物体的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课文引用此言,是为了说明《水浒传》写人艺术的高明。

4、虽然吾书名为志怪,也不专写鬼神,却时时写人间的变异,也略微含有鉴戒。课文引用吴承恩的话,是为了说明《西游记》是立足于现实的。

五、迁移训练:

参照《林黛玉进贾府》《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简析王熙凤、贾宝玉、杨志、林冲的性格特征,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的写人技巧。

(提示:王熙凤虚伪圆滑、贪婪鄙俗、谄上压下,但精明泼辣。贾宝玉率真多情但纨绔习气太重。杨志狠毒但精明能干。林冲正直善良,疾恶如仇但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四、布置作业。

中国现代小说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的传统,一般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通过人物的言行暗示心理活动。以学过的作品为例说明这一特点,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艺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运用课文的观点阐明一些文学现象

教学设想

1、课文中有两段引文十分重要,教学中应围绕这两段话,讲清重要的概念,把握作者的观点。

2、既粹且全,虚实相生,舞蹈精神,这些观点是全文的精粹。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观点,透视课文列举出的种种艺术现象,并进一步观察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文学中的运用,搞好迁移训练。

3、理解艺术表现里虚与实的关系是一个重难点,对课文中的三段引文的理解是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

4、这篇课文虽是从“艺术”上来讲,但用在古诗中却很恰当,可作一次古诗中虚实关系研究的探究性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从《军港之夜》中有人对“年轻的水兵,睡梦中露出甜蜜的微笑”的责难DD“都睡觉却了,那谁来守卫军港呢?”引入:艺术不可也不可能太“实”,否则就呆板,DD这是自然层次。

2、从画《深山古寺》一事中说明:只有虚实结合,才会有美感,是为艺术,DD为美的层次。

3、从“唐伯虎画牡丹”一事中说明:虚实结合中的“虚”如果具有文化背景,就会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虚实相生,有文化底蕴,DD为“大”的层次。

作家反映现实描绘生活时,对对象本身时而采取正面描写,在形似的基础上传神地写出事物的形象特征;时而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的写法,藏头露尾、若隐若现地描绘出那些难以描绘的、富于动态变化的对象特征,这两种写法,前者称之为“实写”,后者称之为“虚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虚实,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条基本原理,而且是美学原理中的一个基本命题。虚与实互根互存,对立存在,因相辅相成而统一。

就拿一个圆来说,“○”的外框是可见的,实实在在,而圆框内部是空且虚的,“○”的存在就是一种虚实的结合。如果没有外框,那也就没有了圆,这就叫互根互存,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正如庄子所说:“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中国艺术表现,是虚和实辩证的统一。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论述的重点在“虚”,即“虚灵的空间”、“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这种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把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了,是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对人类艺术的特殊贡献。本文的思路是从“全”和“粹”说起,引出“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最后讲到中国艺术的'共同特点在于贯穿舞蹈精神,从高度概括的美学原则出发,结合各种艺术门类,一一加以具体阐述,最后从各种艺术的关系上,说明舞蹈动作对各种艺术表现的影响,把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称为舞蹈精神。

二、理清全文结构

1、(1-6)全粹虚实统一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提出问题)

2、(7-12)阐述中国绘画、戏曲空间表现方法:虚实结全、相生。(怎样做到“相生”)

3、(13-14)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中延伸出来的。

三、分析《谈龙录》《画筌》两段引文,把握作者的观点。

1、翻译两段文字。

2、课文所引赵执信《谈艺录》中的一段文字,指出了对诗歌艺术性的三种看法。试简析这三种看法,并指出他们的根本分歧点在什么地方。

洪N要求完整,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它的首尾鳞爪都不能忽略。王渔洋则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只在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只要把最精粹的部分画出来就行了。赵执信则认为,完整和精粹两者是不可分的,要在全体中求精粹,离开了完整就谈不上精粹。他们的根本分歧点就在于如何理解和处理完整(即课文所谓“全”)与精粹(即课文所谓“粹”)的辩证关系。洪N强调“全”,王渔洋强调“粹”,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赵执信能够不失偏颇,兼顾“全”“粹”,正好体现了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3、“真境逼而神境生”,试以戏剧表演中的动作为例,谈谈你的理解。

如京剧表演中的“过门”动作,就是通过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行动,逼真地表现出来的,达到“真境逼”,如身临其境,使人忘掉对戏剧布景的要求,以致“神境生”的。再如,在京剧舞台上,演员手执一马鞭,上下摆晃,做出的姿态便给人以骑马前行的感觉,若真的将一匹马牵到台上,岂不弄巧成拙。这样一来,

篇8:《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教学计划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规律;

2、举一反三,用课文中阐述的道理来解释古代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2。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读研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以时间为序,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我国古代小说作一次“大盘点”,有东晋《搜神志》中的'《宋定伯捉鬼》,南朝宋《世说新语》中的《周处》,唐传奇《柳毅传》,明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节选,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清代《聊斋志异》中的《狼》和《促织》,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节选。这一篇篇魅力无穷的文学精品,展示着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及其民族的风格。今天就让我们好好地梳理回顾一下其发展史,认识和.总结一下其发展的规律。

二、词语积累:

1. 加点字注音:

A. 翰藻(han) 记载(zai) 概括(gai)

B. 脉络(mai) 稗官(bai) 粗糙(cao)

C. 意蕴(yun) 纯粹(cui) 妍媸(chi)

D. 高寀(cai) 神佛(fo) 敷衍(yan)

2. 解释成语:

应运而生 千锤百炼 有血有肉 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心惊胆战 大快人心 权倾一时

3. 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本文纵横交织,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

三、阅读分析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后回答问题,然后填表。

1.作者是按照什么来给古代小说分段的?分几个阶段?

提示:按照小说的体裁特点。分五个阶段: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演义小说。

2.这些小说形式现在已经消失了吗?

提示:古代小说的原有传统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失,这些形式自然还存在,特别是民间。

填表:

朝代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例子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穆天子传》《山海经》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志人

唐 成熟 传奇小说 《长恨歌传》《李娃传》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小说 《三国志平话》

明清 顶峰 演义小说、创作小说 四大名著

(二)阅读第二部分。

1. 作者一共.总结出几条规律?是怎样阐释的?

提示:四条规律,即中国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影响很大;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受封建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对每一条规律作者都有例子分析阐明。

2. 作者为什么对第三个规律要做更详细的阐释?

提示:古代小说立足于现实进行创作,对一般小说尤其是历史小说而言,读者不难理解。但神话小说怎么就立足于现实,这却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所以作者举《西游记》为例进行更详细透彻的分析阐释,以表明自己的看法并不失之偏颇。

3. 最后一条规律,作者何以寥寥几笔就写完了呢?你能帮助举几个例子吗?

提示:读者结合读过的历史和文学资料不难理解,所以略写;例子如《水浒传》《金瓶梅》遭禁,曹雪芹的遭遇等。

4. 你还能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总结一点规律吗?(思考)

四、解析完成课后练习二。

1、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提示:意思是,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其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安排,都经过作者深沉的构思、想象,其辞藻、音律、用典等艺术形式都比较讲究。课文引用萧统之言是为了说明萧统对文学与历史等学术著作的区别已经有所认识,到唐代,我国的古代小说终于脱离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

2、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提示:爱它而要知道它有缺点,恨它要晓得它有长处。缺点、长处必须都写下来,这才是真实的记录。课文引用《史通》此言,是为了生命我国古代小说对史传文学的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能够辨证地认识人和描写人。

3、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提示:意思是,明亮的镜子照物体,物体的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课文引用此言,是为了说明《水浒传》写人艺术的高明。

4、虽然吾书名为志怪,也不专写鬼神,却时时写人间的变异,也略微含有鉴戒。课文引用吴承恩的话,是为了说明《西游记》是立足于现实的。

五、迁移训练:

参照《林黛玉进贾府》《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简析王熙凤、贾宝玉、杨志、林冲的性格特征,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的写人技巧。

篇9:《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设计1

[教学目标]

(一)了解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和线索。

(二)联系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系统归纳整理,复习巩固古代小说知识,这对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具有实际的意义。

[教学重点]

本文是怎样讲述小说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的?

历程:

第1段,论述小说的起源――神话传说;

第2段,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志怪、志人小说;

第3段,(含第4段)论述唐代传奇;

第5段,论述宋元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第6段,论述小说发展的顶峰――明清小说。

规律:

①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

②史传文学对小说有较大的影响。

③小说的创作是立足于现实的。

④小说由于受封建统治正统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尤为艰难。

朝代 小说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作品举例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志人” 《搜神记》《世说新语》

唐 成熟 唐传奇 《柳毅传》《李娃传》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小说、演义小说 “三言”、“二拍”《说岳全传》

明清 顶峰 文人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金瓶梅》《红楼梦》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小说发展的规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掌握大意。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第一部分(开头至“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并思考课后“思考和练习一”的表格填写。(这是一篇新教材,论述的是比较专门化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时间跨度大,让学生预习,了解大概,这既能节省课堂上的时间,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

(二)提问激趣,投石寻机。

议论文文体知识演讲的基本知识

游记作文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的教学反思

现当代散文鉴赏(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优秀教学设计

高一第二单元想象作文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促织》教学设计

《促织》 设计5

文学的繁荣历史备课教案优秀

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①
《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①(精选9篇)】相关文章:

小学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新版」2024-04-06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家庭女教师 教案教学设计2024-01-09

李白《送友人》教学案例及反思(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2-08-30

高二语文试卷作文2023-03-09

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真题2022023-04-28

晋灵公不君(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2-05-08

意大利蟋蟀(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11-07

“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的发展演变”阅读答案2022-08-09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2023-10-15

高一语文必修教案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