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思维实施语文教学(整理19篇)由网友“nmq5986”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用创新思维实施语文教学,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用创新思维实施语文教学
用创新思维实施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教学中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用创新思维实施语文教学,从而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作 者:薛姗 作者单位:沙河市第二高级中学,河北,邢台,054100 刊 名:教育实践与研究 英文刊名:EDUCATIONAL PRACTICE &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3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材 课堂 创新篇2: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论文
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现状;措施
论文摘要: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为振兴中华之本。小学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因此以基础为本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切入创新思维很有必要。本文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创新思维为研究对象,在对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中出现的弊病简单列举后,阐释了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本文给出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措施。
一、前言
国际上科技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创新能力强国,作为不竭的动力对推动国家综合实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时期,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有义务把创新思维意识纳入到实际教学中,使小学生在教育的基础阶段就萌芽强烈的创新冲动。知识的增长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空间范围的.拓展,而创新思维的能力形成亦有助于知识的掌握。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传统化比较严重,存在较多问题,很多方面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背道而驰,而创新思维不是先天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创新的活跃气氛,让创新思维之花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灿烂绽放。
二、现状及必要性
从目前实施新课程教学、探究教学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容易出现以下的几种问题状况,一是自主学习度把握不到位。在有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这样让学生自主学习多了,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在没有什么目的情况下,比较盲目。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指导,学生学习的层次和质量效果可想而知,自主学习度没有把握好。二是小组探讨流于形式,从外表看来探讨学习形式好似效果很好,也很“热闹”,但是仔细一看,小组之间的交流也很少,小组内部也就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好,勇于发言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就只能是停留在听的份上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半成品,难以囊括大家思维,难以产生思维碰撞,久而久之两级分化了。三是课外探究学习也趋于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但是由于课外,教师就难以对学生收集信息进行指导了,学生难以把握资料和课文相关关系,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为了在课堂展示资料而收集资料,形式主义氛围比较浓。四是课堂气氛比较压抑,教师为主导下的课堂,学生发言不积极。这些与创新教学格格不入,很有必要实施创新思维教育模式,以改变现状。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创新思维模式教育的措施
1.立足课堂挖掘创新思维意识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作用不言自明,改变传统教学的鄙陋,实施创新思维教学,在本质上就应该改变。语言方面的创新更能够促进其他方面的进步。那么以课堂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创新思维教育模式怎么落实和实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是疑问是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了疑问才能够促进思维思考。疑问也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质疑问难,以为创新教学铺设道路或者途径。比如讲《惊弓之鸟》这一课时,教师以故事形式导入课堂,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从这个有趣的故事中能够发现什么问题呢?”二是鼓励及激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小学生的逻辑能力在此阶段不如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比如讲故事、设置情景等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因为创新思维少不了想象。
2.在课堂导入中激发创新意识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和冲突,引出紧扣学生心弦的教学情境,打破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课堂的导入还应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去设计。课堂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恰当的想象空间,以达到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思维的功效。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探求新知的内在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导入创新思维的途径或者方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针对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情况,就可以利用这一状况,以讲故事的模式介入创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想象力。二是利用小学生爱玩的特征,可以用游戏的模式来导入创新思维,教师就应该从相关课文中寻找题材,再加以设计游戏模式,再导入创新思维。三是针对人的好奇特性,设置悬念导入创新思维意识,激发求知欲。四是有条件情况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图、声、文、像的意境条件下,增强学生学习的情绪。
参考文献:
[1]王培勤,许红琴.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张晓梅.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法[J].湖南教育,,(23)
[3]李本华.新课改“变异”现象探析[J].小学语文教学,,(1).
篇3: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探索
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探索
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探索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 卢锡齐
创新思维包含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教学中在分析、综合、联想、想像等常规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要适时进行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训练,不断开辟思维路径,丰富思维内容,优化思维成果,培养创新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民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探索的。
一、挖掘训练重点,进行发散训练探索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挖掘教材中发散思维训练点,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人文内涵与价值探索
人教版第一册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六《小白兔运南瓜》课后问题“想一想,说说小兔可以用哪些办法把南瓜运回家。”我以小组合作讨论形式进行,启发学生从人力方面考虑:小兔独立运,或是请小猴、小熊、小猫、小狗等帮忙;从路线角度考虑:空运、陆运、或水运;从工具层面考虑:车载、木杠、扛或手推滚。这样,运用分类发散思维可以让学生思维路径尽量开阔。同学们讨论活跃,发散思维处于高涨,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得到调动和挖掘。在这个基础上,我话题一转,引导学生从经济价值思维发展,一个南瓜价值多少钱;以上“请朋友帮忙,水运、陆运、空运,杠、扛、滚”几种运输方法,哪种方法最省钱,价钱最便宜?同学们又一次发散思维,很快就从经济价值方面选择。你认为小兔运南瓜哪种方法最好?都能正确选择了。
2、人文内涵与情感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在教第一册语文《我多想去看看》这首小诗,我着重抓住了“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中的“多想”这两个词为挖掘点,通过一个山区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表达了山区孩子对北京的向往,对首都的爱,在内心油然产生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自然地在情感上受到爱首都的感染。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和人文渗透。《大纲》要求:“学生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以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因此,我在教看图读拼音中把学生引入情景后,适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如:抓住重点观察、有序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此同时,恰到好处地进行了分层次达标的说话训练,使训练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教学中,我首先出示画面并以形象的声音效果,将学生引入情景,让学生整体感知画面,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说出自己都看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图画,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最后,让学生完整观察图画,概括说出图意。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在边观察边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三次不同要求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把观察到的用完整的话说出来。这样使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练习说话,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启迪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人文内涵与自强探索
第一册语文教材内容具有时代特点,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蕴含着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自主自立等多方面的思想情感因素。例如《自己去吧》一课,小鸭子要游泳,妈妈让它自己去游,小鸭子学会了游泳。小鹰要妈妈带它去山那边看看,妈妈启发让它自己去,小鹰学会了飞翔。我启发学生从自强自立方面合作探索、讨论:最近自己学会了什么?是怎
[1] [2]
篇4: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江西 信丰 ●朱善英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突出研究性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如果说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形式,人文性则是它的内容,是语文课程的价值判断。因而学习语文,除了要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外,更应广泛吸收人类先进文化,培养寻求变异, 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因为过分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提高,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把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就成功了一半。要改革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渠道,改变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一个好老师,应当学识渊博,他永远都像海绵吸水一样地学习着,汲取社会的、人文的、科学的新鲜知识为自己“充电”。所谓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教育要创新,要促使人的现代化,教师就必须先实现自身个性品质的现代化。教师要求学生要有开拓精神,首先自己要有进取意识,而不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教师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性,首先自己要有独立意识,而不是唯书唯上,人云亦云;教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首先自己要有主人翁态度,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二、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质疑创新
敢于求异,这本身就是创新。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组织教学过程中, 提问式必不可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善于思考,为学生提供释疑解难的机会; “传道、授业、解惑”自古以来,都强调教师解惑的能力,教师应多提供学生善问的机会,如朱自清的《春》里有一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本来“嫩嫩的、绿绿的”是用来修饰“小草”,作定语放在“小草”前,怎么放在后边?当我们从母语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解释是强调定语体现春的特征时,相信学生也会释然。因而要多思考,多提问,引导释疑。《学记》中有“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循序渐进”等,语文教师应充分掌握这一特点,借助语文教科书充分发挥和挖掘这一长处。毕竟,“授人以鱼”远不如“授人以渔”。善于质疑,思考是必备的能力。
三、进行课外实践教育,拓展创新教育资源
实践是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参加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思维能力,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可创办学生文学社,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育学生有多种载体,但教师人格力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生命融入事业之中,生命与使命同行,人格就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信丰县第四中学)
篇5:用创新思维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用创新思维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新是孙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的确,教育创新着眼于人,不是庸人,而是你超越前人的人,敢于批判前人的人.数学教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如何在数学中运用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我从三个方面来谈我的看法(一)与学生主动性结合,充分调动积极性.(二)体现数学思想,培养创新意识(三)重视思维过程
作 者:刘波 作者单位:商丘市粱园区双八镇第一中学,河南,商丘,4760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8) 分类号:G623.5 关键词:创新 鼓励 思维篇6:创新思维下的语文教学论文
创新思维下的语文教学论文
一、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
情境教学正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我提前做好准备,购买了各种月球模型,在导入新课时,我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遥远星球的朋友,留给学生一个悬念,然后出示月球模型,把它们放在讲台上,学生被这些陌生的模型吸引住了,他们很想了解这些事物。我抓住机会,讲解课文。这样的教学,学生从眼前的景象联想到远古时代的地球,比起一味不停的讲述更保护学生富有灵性的思维,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无论是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结果,还是学习实践经验都说明:只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用脑子去想;动员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信息大量地、潜移默化地存贮进学生的大脑之中,使信息从多方面形成联系,以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春》一课时,简单讲解后,我让学生围绕课文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用笔记下的问题答案,不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暂时放在一边。老师做简单的提示,让学生交流讨论,在交流中相互激发兴趣,发挥出活力。通过针对不同感官地训练,能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掌握应该知道的知识,形成有用的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活动,巧妙组织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语文课堂生动有趣。
三、打破常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想马上知道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这是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消除学生的疑惑方法,令学生赞叹老师的学问。但这样只会使学生不愿意动脑筋,总想依靠教师。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考虑学生的情况,不询问他们的困难,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没有头绪的、毫无意义的思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的目的,同时学生也会觉得没有什么收获。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打消顾虑,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展开他们自己的想象去解决问题。我们应注意给他们说明白道理,教给他们办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进步,以培养创新精神。如在教学《伤仲永》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一些学生认为对老师有礼貌,要尊重老师。有的学生认为学本领要有耐心,不能骄傲。有的学生认为学本领不能不懂装懂,自以为是。有的学生认为学本领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他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我将他们的意见归纳概括为,我们都应该以小燕子为榜样,无论干什么事要有耐心,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这样才会把事情办好。这样做,打破了学生常规的单一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换位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会辨别是非曲直,学会在批判中接受,在接受中批判。
五、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
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能有所偏爱,只关心某一部分学生,忽视另一部分学生。不能单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水平。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身为教师。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外在表现,进而推测其内心想法,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优点,发现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如果教师不关心他们,忽视他们的存在,稍微出一点错就责怪他们、批评他们的不足之处,往往都会给学生造成无形的伤害,留下心理上的阴影,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更加不想学习,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没有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给每一个同学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让爱的阳光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绝不留下阴影,使整个课堂热闹起来。
六、结语
总之,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机会给学生说话,让他们交流,共同探究,在交流中增长知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使语文课堂成为温馨的精神家园。
篇7: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全国级二等奖) 317031 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中心小学 刘彩琴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前不久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强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可见,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小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创新思维的火花,积极引导,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莫大的好处。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以下一些做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鼓励质疑,发挥创新潜能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创新的潜能。 在学完《冬眠》时,学生提出“气温降到 7 摄氏度,刺猬才进入冬眠,后来又说刺猬冬眠时地窖里温度总是在8至10摄氏度之间,这不是相矛盾的吗”;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学生提出“战士离敌人这么近,而邱少云身上燃烧发出的浓重的棉布焦味,不会使敌人起疑心吗”;还提出“火势这么猛,作者与邱少云又这么近,这火为什么只烧在邱少云身上呢”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但表扬提问的同学,还让他们自已通过思考、理解、讨论等方法,去寻求答案。在质疑-明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还点燃了智慧的火花。 二、引导求异,培养创新精神 求异思维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好方法为基础,从不同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这就必须涉及推测、想象、创造等方法。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往往不习惯于深入思考问题,强化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引导求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问多解、一题多议,发展创新思维。 如在《丰碑》一课中写道,在老军需处长死后,“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当我要求学生回答“这个手势表示什么意思”时,有的同学就从原文中找到了“好像要向战士们借火”,这时,我让同学们再想想这手势还有没有表现其他意思的可能。学生就讨论开了,有的说是老军需处长要战士们不要管他,继续前进;有的说是军需处长鼓励战士们不要怕困难,勇往直前……这些不同的答案,既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又赋予文章以新的内容。 三、提倡争辩,发展创新思维 争辩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因为争辩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争斗,它必然会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去探求不同见解的各自的依据,这就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宽松的环境,创设良好的'氛围,提倡学生之间的争辩。 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学生对“刘备三人第三次到隆中时,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这一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这样做很不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诸葛亮是不会知道的,何必走那么多的冤枉路;有的认为这样做很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并不一定要诸葛亮知道,他们是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学生经过一番争辩,最后认为第一种做法符合现代人讲究办事效率,在现在这样的时代,这种做法也未尝不可;但结合当时的年代,第二种做法也并非不值得,这恰恰是刘备求贤若渴的表现。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既深刻领会了文章的中心,又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四、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 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丰碑》一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老军需处长死后的样子,想象军需处长临死前的情景,同学们就从老军需处长“倚靠一棵枯树坐着”,想到他可能是太冷,走不动了,又不想连累其他战士而这样做的;从他“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手中”想到他也许想靠旱烟那微弱的热量来温暖自己寒冷的身体;从他“神情十分镇定,自然”,想到他可能对自己把棉衣让给战士穿,尽到一个军需处长的职责,内心觉得很坦然……又因为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本文的中心,于是我又让学生想象他让棉衣的事,学生的想象很丰富,发言很热烈。在想象的过程中,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地明确了文章的中心,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锐利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加以正确的引导、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独创性,为造就21世纪的新型人才打好基础。篇8: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素质的核心又在于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转变,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其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性思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深入分析,探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初中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通过创造性思维,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教师做起,创新教学
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然先从教师自身开始,做好一个创造型的老师。创造型体现在教育观、性格特征、教育艺术和知识结构等各个方面。对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当前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束缚,教学模式仍较单一,照书念书,不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些陈旧的教学方式,都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因此,在更新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创新方面有着亟需改进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修养,同时加强教师团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精诚合作,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才能培养和开发好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打破定势,培养多向思维
教师在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和解疑,激发学生的个性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定势,从独特的角度出发,进行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许多新的发明和发现都是从批判性思考开始:质疑旧的,才能发现新的。对于学生否定质疑课本或老师讲解的情况,不要进行责备,要与学生共同商榷解决。真正打破常规敢于实践质疑的,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都是创新型学生必须具备的要求和素质。
三、突破课堂,创新实践空间
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联接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传统的'概念化教学是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应当变为实践性教学。例如在上《孔乙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实况演习,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把自己当做剧中人,过足“演员”瘾,同时能够培养起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多方面的能力,突破现有的局限课堂空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开创了新的实践空间。同时在置身其中的实践之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很好的拓展,为培养创新型学生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激励学生探索,培养独特思维能力
独特的思维要求在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与前人、众人的想法不同,独具卓识,有新解、有新知,体现出科学的首创性。这样的首创性往往来自思维中的质疑分子,对中规中矩的怀疑,对真理定理的质疑,对教本的质疑,对老师的质疑,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一性。质疑通常是创新的源头。当一个学生养成了勤于发问善于质疑的习惯,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思维发展平台。这时需要老师解放畏首畏尾的思想,引导学生怀疑所谓的定论,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即使是荒唐的不可理解的错误想法也千万不能挖苦学生。尊重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就是要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方案,要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养成善于质疑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课文的语言、表达、结构和主题思想等角度去发现问题,避免不着边际的滥问。要以学生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体现出独立思考的精神为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培养起学生独特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求知欲激发过程的重要角色。我们要在创设认知环境和轻松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积极的心态和热情感染吸引学生去思考、探析、创新。
参考文献:
[1]孙宪法.在话题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作文教学研究,,(04)
[2]褚凤继.创新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05)
[3]江洪.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09,(15)
[4]叶淑容.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9,(29)
篇9: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培育开发创新能力,只有从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盛存亡这个高度来认识,才能把握培育创新能力的深刻意义和重要性,激励我们不断开发个人的创新能力、个人所在企业或单位的创新能力,以至我们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创造力是智力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正常人,从儿童期开始,都具有创造的能力,只是具有大小之分。但是创造力和别的智力成分不同,它属于一种潜在的能力,如果不注意提供宽松、自主的环境来激发的话,就很容易扼杀一个人的创造力,而一个缺乏创造力的人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培养孩子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或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思考。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特别是小学的基础教育,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语文教学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说艰巨,是因为农村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没有城市儿童那种视角广、内容多的创造性思维。说前景广阔,是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带动各种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按照这一概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要打破“教师万能”及“唯我独尊”的观念,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各种不同意见,放弃权威式的发号施令,让学生能够依其能力与兴趣学习。教师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因为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接纳其意见,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无批判性的学习气氛。另外,实现教育观念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就必须树立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必须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转变,进而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教师用课改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尽快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只有当观念自觉地体现在教学行动中,变成教师的精神追求时,才能发挥其指导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按照课程的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利用创造性思维的策略,配合课程,让学生有应用想象力的机会,培养其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及周密的思维能力。而且教师应该知道,创新性思维教学并非特殊的或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其次,教师要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能主动地、愉快地、成功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和能力,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第三,教师应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多媒体的应用技术,掌握一些创造学、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信息科学及脑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质量。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应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水平。”
三、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应当讲究有主有次,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必须在培养学生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是因为“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样地,课堂教学也是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环境,构建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注重积累”、“注重语文实践”为目的新型课堂,倡导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新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感到语文教学中“创新”无处不在。
例如,多年来的中、高考话题作文,平时的改写、续写、缩写、仿写及想象作文等,就是课文与日常阅读的文章,没有“创新”
几乎是不存在的。
(二)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创新思维,教会方法也很重要。让学生丢掉过去的思考“习惯”,摆脱思维单向的干扰,进行“反向”、“多向”、“发散”、“超前”、“综合”、“变异”、“变通”思维。
例如,在初中学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安排了“要不要注意生活细节”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杜绝“非此即彼”想法。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写作内容,以“想象与联想”为题。在弄清“想象”与“联想”概念的基础上,可以举《天上的街市》与《“零”的联系》作例子,使学生加深认识。
(三)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
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传统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强化能力训练。如在改写《木兰诗》、改写《曹刿论战》、改写《十五从军征》、续写《清兵卫与葫芦》等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五、开展各种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展适量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尝试新的体验,对于有兴趣的事物作进一步的探究。学校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置身其中,去看、听、尝试、探索及操作,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使创新思维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
总之,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篇10: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江苏 徐州 ●刘玉云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具激发想象、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科。《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拓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语文教学多培养一点学生的创新思维,未来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因此,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
一、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与想象几乎是人类所具有的潜能。孩子们的思维之所以格外富有创新性,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活跃。可是,现在的不少孩子,在枯燥、呆板、严格、规范等各种规则的束缚下,在机械重复地训练下,在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下,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制约。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走出教育观念的误区,把创新和想象的乐趣还给孩子们。
教师要关心学生,赏识学生,在尊重学生独立性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激情,使学生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温暖和学习的快乐。在爱的阳光下,消除一切烦恼、困惑、胆怯,引发其内心深处的天真无邪的本性。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的创新心灵才能被唤醒,才能诱发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唯有如此,孩子那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闪烁。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创新的首要备件,是学生的积极参与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发掘潜能,激活思维。这样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发现问题,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之后的无限乐趣,激活自身学习的潜能。当学生有了积极性,主动投入时,即使是重复别人的活动,也必然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因素。
我们语文老师要创造条件,解放孩子,还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真正体现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期望: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之能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有了这些,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尽情地发挥出来。如在学习《拔苗助长》一课时,组织学生学习,鼓励他们发现。学生提出“秧苗很小,拔高一节,早就翻倒了。”“家里人赶快跑去,时间很短,秧苗可能萎了,不可能枯死。”孩子们凭着已有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2. 凭借语文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我们的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创新资源,如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等,这些充满创新品质的人,必将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在教学《九色鹿》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假如你就是调达,你会怎样做呢?”大家激情飞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都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真正懂得“要知恩图报”的道理。
3.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奇思妙想,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阵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习作练习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学习了《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后,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葬礼是在1986年举行的,那塞凯达斯瀑布现在怎么样了呢?问题一提出,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想象:“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瀑布应该怎样?”学生经过思索之后,有的说瀑布可能消失了,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有的却说葬礼唤醒了人们,人们积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瀑布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气势。通过续想,尽管学生的答案不一,但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意境,进一步增强了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的意识。
学生在平时已读过不少的科普、科幻作品。习作课上,我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大胆地展开想象,撰写了《美好的未来》,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想象的海洋里:五十年后,孩子们驾驶着宇宙飞船到太空自由自在地游玩,以光速飞来飞去……通过幻想、联想,激发学生想象,开拓想象空间,以读写实践为载体,切实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 将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
课内的阅读、作文训练固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然而仅凭借40分钟的小小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向课外拓展,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大量阅读、学习课外书籍,边读边想,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同样,课外的语文活动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学生爱看新闻、听新闻,每周收集新闻成了孩子们的乐趣。从收集到编辑直到召开新闻发布活动,都由学生“一手操办”。开展课外语文活动,让学生当主角,给孩子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如利用班队活动课举行诗歌朗诵会,小记者采访活动等,从提出整体设想到推选主持人,都由学生提出方案,教师只是从旁指点、协助。这样,从策划、组织到具体操作都由学生自己商讨决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便能充分得到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示。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可见,每个人只要具有创新精神,都能成功。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激活,创新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如果这样,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
(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乡西大吴小学)
篇11: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一直是教育知识体系中的课程,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在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以多种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采取自由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于学生,更主要的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策制定出多种教学方案,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教学,增加学生间的互动,以此带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而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课堂上依旧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得到发展。如果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那就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根据书本内容进行知识讲解,教学模式太过单一,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同时更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以多种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简单的课本知识讲解也无法适应学生对学习的更高要求,所以,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自主分析能力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其中自主阅读、自主观察以及自主学习等都是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进行教学,拓展学生的认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一切创新的可能都来自于教师的引导方式,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呈现新鲜有趣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积极学习,创新思维。
(二)采取自由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动爱玩的特征,设置自由式教学活动,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游戏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思想就永远得不到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创新式教学。例如,在《乌鸦喝水》一文教学中,先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如果不用小石头增加水的高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乌鸦喝到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积极作用。
(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疑问,所以对很多语文知识并不能真正理解。其实,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不是不尊重教师,也不是一件不好的事,相反,不断提出质疑是培养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品质。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提问。事实证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索语文的奥秘,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三、结语
语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与创新密不可分,俗话说:“教育是知识不断创新以及传播的主要根源,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使人类接触更多的新知识,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而要进行创新教育就要消除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育界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利用课堂的优势,以多样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此来达到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月冉.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学周刊,,(21):144.
[2]谷卫茹.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11):79.
[3]姜琪,王学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12):54-55.
篇12:浅淡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浅淡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结合语文阅读教学,挖掘教材中所蕴合的.创造性因素,探讨如何通过恰到好处地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作 者:韩冰 作者单位:沈阳政法学校,辽宁・沈阳,110014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29) 分类号:H09 关键词: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像力篇1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另辟思维蹊径 在理解课文内容及主题中,允许学生“存异”,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允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最大限度地发展民主教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能大胆发言,敢于说,敢于辩,敢于否定权威论,提出新见解.例如我们以前弘扬“小草”精神,因为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满足于“无人知道”表现出安分守己、知足常乐的传统意识.
作 者:孙秀莹 作者单位: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桃花小学,山东,枣庄,277100 刊 名:语文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篇14: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和创新欲望,为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笔着从两方面进行了浅议。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教学创设情景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的培养,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充分发挥好课堂的时效性,把思维活动的内容,思维活动的方法以及思维活动的途径传授于学生,让学生灵活掌握,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和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教师在课堂内特意设下空白,让学生自我构造和完善,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了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形状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或空白”,使之趋向完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愉悦的感受。
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把某些语文教材中具有创新教育的知识点有意识的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设计鞫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引起学生思维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求知的过程中能动的去探索、去思考,并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在知识的自补、迁移、完形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活动的方法和途径;在课堂中教师不能以个人的知识体系来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因为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要求学生马上发言或回答,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种不注重要求学生认真思维就回答或发言的教学方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阻碍并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内授课时应特意设下空白,让学生以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并正确的去构建和完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老师在课堂内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课堂内要有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缩短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和主动的心理状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质疑发问的兴趣和热情。课堂内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要向横向和纵向拓展,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校园文化、现代多媒体设备等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帮助学生仔细、认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教材知识或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在巩固已学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良好情境的引领下让学生的想象力向未知领域飞跃,从中拓宽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从而增加学生思维创新的情趣;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形式单调,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习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更进一步的去研究知识、思考问题、体会知识的内涵,并逐渐进行思维创新。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是教学过程生动形象的体现,能够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活动,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的思维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内,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为学生开拓思维提供了直观的物质基础,为学生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增强了联想想象力的能力,引导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在授课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15: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一词是创立与创造的意思。朱棣文讲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因此,创新思维又具有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潜在的创新求异思维,还保证他们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如果将它们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去,更是学生具备求异的创新心理品质的前提和条件。如何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首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其次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两个重要领域。一、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教学设计过于细密,一堂课有哪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有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提问都设计得非常细密,甚至连学生该用怎样的句式,用哪几个词语来回答都预先替学生设计好了,简直称得上是天衣无缝。而在教学流程中,执行得又过于死板,每一分每一秒都有预先安排。教学变成了教师一厢情愿地演示自己设计的教案,千方百计地牵着学生往那一条道上走,来不得一点变通,容不下一丝意外。学生的思维稍有越常规,回答稍有偏差,教师就急不及待地进行点拨引导,根本没有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也没有学生主动创新的余地。于是课堂教学在平淡中一帆风顺,但是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和灵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该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气氛,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我们教师就是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二、结合学生实际,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思维的智力品质之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动态结构过程,它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按照知识――能力――创造这样一个程序进行,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思维还很肤浅,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都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不断加强。我们应抓住思维发展的这个“过渡”时期,大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使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奠定基础。 现行的小学六年制语文教材,有三百多篇课文,其体裁以记叙文为主,还有说明文、诗歌、小说等,内容丰富多彩。有用来教育学生确立革命理想和创造志向的革命故事。如《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有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敢于怀疑、不断探求新知识的说明文、童话。如《太阳》、《小壁虎借尾巴》等。有感染力极强,能启发学生想象 思维能力的文艺作品如《林海》、《鸟的天堂》等。还有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皮球浮上来了》、《小交通员》等。而《蝙蝠和雷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课文,则全面地介绍了创造发明的过程。由此看来,语文教材中蕴藏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很多很多,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关,都可以作为创新思维训练的材料。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敞开思维的大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是基础,表达是目的,而思维是核心。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大纲》规定小学阶段作文的要求是“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密切结合,而良好的观察能力又是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形成的前提,看图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的指导,既要注意以图画的直观性、形象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在观察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的看与思紧密结合起来,在看的同时,积极思考,也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了解事物的一般特征,发现事物间的联系,获得新知。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插上思维的翅膀 。想象是在人头脑中把记忆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所见到的景物、人物、事物、通过语言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所想象的意境中去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成份,不仅依赖于过去的感知,依靠记忆表象,同时还要抽象思维的参与。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一定要多方面的训练,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其想象力。 1、通过看图写话,让学生想象。 根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是写好看图作文的重要一环。作文时,要求学生边看边想,把“我”摆进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想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想象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想象画面中没有画出来的而又和故事有关的情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图为基础,思前想后经过正确、严密而又活跃的思维过程,写出各种画面。由于学生积极性高,全身心投入,所以能沿着不同角度,顺着不同方向去思考,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悬念可以促进想象。 为了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我们要训练学生学写童话,充实想象空间,让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学会把不会说话的事物,通过观察、思考、创意,想象成有生命、有语言、有动作的活的生命来写。有时教师故意把引人入胜的故事讲个开头,嘎然而止,让学生去想象、分析、推理这个故事应如何发展下去,结局如何。学生面对这样的习作,充满了好奇心和写作欲望,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执着地去思考,他们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使思考的问题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这种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是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将来创造性地工作必不可少的。 3、扩写可以丰富想象。 加强扩写训练,能使学生更加自主、活泼地锻炼。我们要运用扩写这种形式,把着眼点放在对积极思维的诱导与培养上。扩写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供大概内容,扩写成具体。其次,扩写时又必须以客观事物为基础,想象必须合理。所描述的具体内容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更新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篇16: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提 要:创新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精髓,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否养成,能否提高,与教师教育观念能否更新,与教育手段是否合理是有直接的关系的。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出自己个人的一些看法: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教师创新教育观念的培养,以及如何在课堂上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中主题是教育手段的变化。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学生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他旗帜鲜明地向我们指出:发展科技以及科技创新是21世纪中国所面临的迫切使命。促进经济的腾飞,祖国的繁荣,要靠科学技术,更要靠具有创新思维素养的人才予以实施,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靠创新教育。因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核心内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师资素质不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普遍重视不够,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创新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学、会学、创新地学。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首先,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
课堂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最重要的场所,它既是最能展示教师的知识功底、文化底蕴、能力才华的地方,又是最能暴露教师教育观念的新与旧、教学手段的优与劣、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的场所。然而,笔者认为,就显示的状况而言,在构成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影响最大、最急需解决的是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问题。
首先要解决所谓“人才观”的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在课堂教学中的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涉及到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笔者曾在很多场合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他在客观上却能体现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成材,教师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而片面的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走自己的路。如果用狭隘的一种智力模式去对具有各不相同智力倾向的所有学生做好与坏、优与差的评价,只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意识,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就是要尊重和激活每个学生的个性,要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创造性的学习享受成功的愉悦,使每一个学生都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而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最适合他自己走的路!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后面再议,这里只涉及观念,即指导思想的问题。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根本上扭转“单向灌输知识”的观念:一是不能“单向”,即在创新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倡导师生互动;二是切不可再搞满堂灌,即使是知识的教学,也应着眼于让学生掌握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三是关于“知识”的内涵也要有新观念,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知识既包括教材提供的知识,也应包括教师和学生所了解的与教材知识有关的新知识,以及在教学教材知识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第三个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以知识经济的产生为背景而呼唤出来的创新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创新教育是要研究如何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包括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素质,适合于他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才是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的。
其次,有了创新的教育观念,就等于拥有了先进的教学武器,但是不等于学生就拥有了创造性的思维。如何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创造性的利用这些武器,还得看老师如何把握课堂上的教学,对此,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培养质疑求异的能力。
⑴培养质疑能力。学贵有疑,学则需疑,是我国古代教学的宝贵传统。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主张,反映了一种批判的学习态度,实际上揭示了疑问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和诱引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因素。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情绪激昂,课堂气氛热烈,往往能够掀起教学高潮。教学过程中,教者要能正确处理好教材,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捕捉蕴含在教材中的合理性因素,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作巧妙地设计,借机实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的目的。我在教学中通过实物演示,利用远教资源创设情景等手段努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激趣中启发学生主动质疑,带着问题思考、探究、辨别,问中求知。这样,使课堂教学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充分的发挥。如《山的那一边》的教学,就从题目设疑;《中国石拱桥》的教学就让学生从身边的石拱桥谈起。并让学生阅读思考,在情景中产生疑问,并在疑问的驱使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最终弄懂了文章说明的主要事理,
⑵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 求异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一件事或一个问题不直接作出准确的结论,让学生多加思维,进行讨论,敢于质疑,善于求异,探究事情和问题的多个答案,并选出最佳答案,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的发挥。如对战争的正义与邪恶的讨论,克隆技术为人类造福和给社会伦理带来的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学生言之成理都应该给予表扬鼓励,并指出时代背景不同,人们的观念也就不同。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教学中一定要发挥教育的民主性,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而不是机械的灌输式活动,或者是学生的模仿过程,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课堂上,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师生要平等相处,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想敢说敢否敢做,切莫让学生望而生畏。评价时教师要常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真棒”、“这个见解很新颖”等,或是“不要紧张,慢慢说”,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不仅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对激发学生高涨的创造研究的欲望,也大有裨益。少了束缚,少了限制,孩子们彻底地舒展自己的个性,大胆地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产生了标新立异的思想。创新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象是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其开放、发散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师生角色的构成,突破教师中心论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敢于想象,积极思维。突破课堂界限,将学科课堂教学、学科课外活动和学科课外教学结合起来,跨越课堂、跨越校门,开放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发散、创新思考问题的潜能。如《你一定会听见的》的教学,让学生听音乐,并根据音乐来进行描写就是对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最好方式。想象是丰富的,创新就是丰富想象的宠儿。通过想象能力的培养,就达到了开掘学生科学的创新潜能的目的。
四、资源整合、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如今,远教资源极为丰富,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古语曰: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远教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即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图片、范读和影象资料等。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这既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有力方式。比如《中国石拱桥》的教学,我利用“模式三”教学,我用“网络影院”范读中国石拱桥的片段,让学生结合文本“联机讨论”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并运用“电子抢答”、“语音对讲”的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数据,再通过“学生演示”,供同学们相互交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个环节,让各小组分组讨论,积极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并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从培养质疑求异的能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引导开放、发散的思维,鼓励积极、大胆的创造等角度出发,对学生实施了创新教育。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在中学语文学科中实施科学教育,要坚持有机、合理、渗透性原则,切不可空洞说教,盲目灌输。
以上所言,尚有不足之处,恳请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游 杰 罗成胜《关于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考》,《涪陵教育科研所》编辑部出版,年第二期
[2]中国学习科学会会刊《创新学习》,20第一期
[3]杨成章 谢贤扬 李 丽《语文创造教育学》重庆出版社出版。
篇17:试析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试析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时代的要求。只有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要创新就要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进训练方式等,融入创新,激发学生兴趣,发扬民主,注重实践。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思维;激发兴趣;发扬民主;多疑;多发现;多探究;渗透;拓展;素质教育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因此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颇有感触、深感欣慰。
1.改进自身教育方法、渗透创新、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要让学生的思维创新,首先要在教育上创新,教育上创新关键在于教师的方式方法上创新。在传统教学中,可以说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毫无关系,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思维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装却“雾里看花”,这样的教育几乎是抹杀了所有的创新思维,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语文教学只有渗透创新,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一个教育专家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
学习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首要条件,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点滴创造的火花,点燃他们创新思维之火,尽可能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提供能激起新异感的情境,让他们去尝试创造性思维的学习,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并从中品味到创造成功的喜悦。例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在学生自读体会,初步了解这首曲子的构思后,提问“枯藤老树昏鸦”这句诗中你知道了哪些内容?学生就会有许多答案:知道了当时的季节,知道了当时作者的苦闷心情,知道了当时环境的凄凉……,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的兴趣激起了,其思维闸门也打开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又让其掌握课文内容,又领略一些学法。可见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发扬民主,开辟思维空间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这样的教育千篇 一律、循规蹈矩。这样的教学,教师都没创新,何从谈培养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发扬民主,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超出教师设计圈子的问题。因为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有时会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扩展学生的思路,不局一隅,不拘一格,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发扬民主,由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例如马克。土温的《竞选州长》一文教学中,讨论:“交代信的内容这一情节,有何作用?”学生的答案就会异彩纷呈,见仁见智:
衔接过度作用,衔接“我”参加竞选与被攻击两个情节。
佐证作用,祖母的话佐证了我对我自己的评价,以及对对方的看法是正确的。
辩驳作用,祖母的回信虽短,但无疑是一切不实之词的有力辩驳。
铺垫作用,为最后我退出竞选作铺垫。
引领下文作用,引领了下文一连串在我意料之外而在祖母意料之中的事。
照应作用……
对比作用……
这样的展开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思维如“银瓶乍破水浆迸”,课堂氛围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教育难道不会得到事半功倍吗?
3.改进教学训练方式,融入创新,兼备神形,拓展思维灵性
传统教学训练方式: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抄;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老师在墙上贴答案,学生就急于照搬。特别是一些开放题目,教师也给一个固定答案就完事。这样的训练教师都没有创新,学生怎么会产生创新思维呢?其实创新教学训练应是丰富多彩的,它既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透视、挖掘;也可以是对作为的题材、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开拓与创新;它既可以面向课内,也可以面向课外。因此作为教师面对多彩的生活既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随意发挥,必须注重活动的整体性,尽量克服训练中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应从多角度。多层次剖析,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如教茅盾的《白杨礼赞》一课时结合本文教学重点——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便为学生设计了借物喻人“三部曲”的思维训练,使课文学习、写作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起来。
第一步: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了可用白杨比喻北方农民之外,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比喻人?并说说它们分别来比喻什么人?
第二步:教师继续启发讨论:生活中除了刚才列举的粉笔、钢笔、橡皮等可以比喻奉献精神以外,还有哪些事物可以比喻奉献精神?
第三步:教师再进一步启发思考:刚才同学们的练习只是用某一种事物比喻某一人,现在请你以“小草”为例,说说用这种事物的不同特征可以分别比喻哪几种人?
这样的创新教育既提高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又培养了创造美的思维。又拓展学生思维灵性。
4.延伸课外,开拓创新,注重创造性实践
传统教育就是将课文知识点梳理清楚,完成课内学习任务,即算达标。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在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的形成,一靠观察,二靠善于思考,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过多的追求求同认识,因为每个人的思考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路,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标准答案捆束学生。另外在培养创新思维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广泛涉猎社会百科知识,只有见多识广,发现创造才有源泉,才有助于思维过程的创造性活动。当然,这些思维都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有更大语文空间,文学底蕴。这样年深日久学生就会自然从容的走向社会这个大世界,自然会在其中诞生许多的灵性与感悟,甚至收到意料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化语文教学的创新,落实并推进好素质教育。
篇18: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网友来稿)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引发好奇、鼓励质疑、指导探索、丰富想象、启发求异、引发求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好奇--创新的使者
爱因斯坦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说,就是对好奇的不断摆脱。”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天性,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与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好奇往往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应该倍加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求知。如教学《古井》一课,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挂图,伴随着和谐的乐曲背诵了文中的相关段落,学生立刻进入了创设的情境中。随后教师又说道:“这是一篇回忆故乡的文章,写的是故乡的一口古井。作者远离家乡多年,对这口古井一直难以忘怀,这是什么原因呢?”此时,有位学生突然举起了小手,说:“老师,不就是这么一口古井吗?怎么会使作者一直难以忘怀?”教师的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鼓励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探索、去感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因为创新不仅指物质上的发明创造,也包括人们个人自身有新的经验或思想的产生和获得。所以,好奇是创新的使者。
二、质疑--创新的萌芽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也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地提出疑问。质疑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在学习“五壮士英勇跳崖”这部分内容时,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提问:“‘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为什么前面用‘眺望’,后面用‘望望’呢?”于是,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语言环境当中体会“眺望”、“望望”的含义,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理解“眺望”是向远处看,“望望”是向近处看。让学生在讨论辨析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寻求词语的内蕴,体会“眺望”一词流露出五壮士的喜悦心情,“望望”表达了五壮士对敌人的蔑视。由此,学生领悟到了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就会表达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的过程。因此,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三、探索--创新的源泉
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发现事情的“新联系”是创新思维的最本质的特征。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探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新兴玻璃》一课,重点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后问题: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是什么?每种新型玻璃的作用是什么?并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定能解答这三个问题。由于学生释疑的积极性倍增,通过自我阅读,相互讨论、交流,很快地获取了新知,有的学生还用列表的方式来归纳。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同步递升。这种强烈的探索知识的精神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四、想象--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重要途径便是丰富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多使用实物、图片、幻灯片及各种直观教具,以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参加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大脑提供更丰富的表象,使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有“悬念”的问题,为学生想象的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学习了“人们眼望灵车所想到的”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练习:
1、忆往昔,人们常常可以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今日,总理却静静地躺在灵车里,和我们永别了!假如你就是站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灵车的红领巾,你会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
2、你们又想到了什么呢?(出示练习):
我想到了 ;(联系学过的课文《温暖》)我想到了 ;(联系学过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我想到了 。(联系学过的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
通过这两个练习,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使学生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个升华。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五、求异--创新的灵魂
创新思维是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过于求同。求同过多,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的弊端,所以,训练学生思维,不止限于求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求异,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续写《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大部分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写了南郭先生“老病复发”,换一个地方继续“充数”混日子,但也有学生反其道而行之,写了南郭先生痛下决心,改邪归正,寻访名师,苦练成才,再度入宫吹竽,终成一代名家。这样的骨骺司,可谓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郭沫若语)这就是说要培养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善思多问,多一些“求异”,少一些求同,使学生有所顿悟,有所收获,有所创新。
六、求活--创新的钥匙
求异讲的是答案结论不要唯一,求活则是讲得出答案结论的方法途径不要唯一。“条条道路通罗马”、“殊途同归”等都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很多的。求活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就是要鼓励学生善于“另辟蹊径。”如有位教师教学生记“鸿”字,多数学生的识记都是“左边一个‘江’,右边是一个‘鸟’,合起来是‘鸿’。”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位学生说:“江边一只鸟,鸟站江边上。”同样是识记“鸿”字,而且都是采用“部件组合分析”的方法,但前者是纯粹的字形分析,毫无创新思维;后者却是融合了想象、描述和意境的诠释,因而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求活,还指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维求活,不囿于思维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如教《火烧云》一课时,学生对“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一句中“烧”字能否换成“红”字产生了疑问。此时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语言环境中体会“烧”字用得就比“红”字独特得多。在比较品味的基础上,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这里用‘烧’字,点明了文章的题目。”有的说:“用‘烧’字,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不与‘红通通’重复。”有的说:“用‘烧’字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还有的说:“火烧云是燃烧的云,‘烧’显示出一种动感。”通过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致使学生对‘烧’字所隐含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地探索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求活,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创新的大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创新思维从小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并且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网友来稿)]
篇19: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创新思维。指导写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 扩展描述,创造新形象,培养创新思维的形象性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思维特性,称为创新思维的形象性。通过想象、联想进行扩展性描述,使文中单调干瘪的形象变得鲜活有生气。 1、改变诗词体裁,创造新形象 语文教材中诗词体裁的课文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象性,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诗词体裁的课文有其特殊的特点:语言的高度凝练性,结构上的跳跃性,艺术形象的富于想象性。教学此类体裁的课文时,让学生将其改写成记叙文的形式,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展开充分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加工、改造、创造艺术新形象,使形象丰富、生动、鲜活;补充、完善诗词中空缺的结构,使情节连贯、有序、具体。而这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无不浸透着学生的创作个性。如改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学生补叙了父子间亲切的对话,展现了父亲的谆谆教诲和儿子的悉心聆听,充满父子情深;改写《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学生细致描述了黄沙岭夏夜天气的微妙变化。其中有的联想到月亮姐姐吵醒了沉睡的鹊儿的美梦,要和它说悄悄话;青蛙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庆祝丰收的好年景;星星也为这迷人的夜景而感动的落泪……一个个新鲜奇妙的形象孕育而生,学生微妙神奇的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展现 。 2、扩充情节内容,创造新形象 将课文中简略或一笔带过的情节描写,发挥想象联想,增加内容,扩充成形象逼真、内容具体的新形象。如教学《游天然动物园》,我安排了情节扩充训练,将阿里三言两语介绍的动物趣闻,描写成详细具体有趣的动物活动,在描述动物活动的情节中,学生把狮子攻击犀牛的凶残以及被野狗追赶的狼狈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又如教学《友谊的航程》,我让学生结合插图,通过想象描写人们奔走相告,争睹中国军舰风采时的场面,学生们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出了不同人物的动作、神情、心境,感受了人们喜悦的激情。通过扩充情节,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崭新形象跃然纸上。 二、 学习写法,迁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迅速而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向另一类对象的思维特性,称为创造思维的灵活性。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都蕴含着可供借鉴学习的写作技法,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典型的写作技法,指导学生学习,积极灵活的运用于写作,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学习写作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正确精当地运用语言,准确具体地传达出事物的个性特征,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境界,作品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文中通过替换、比较、选择,让学生揣摩用词的准确美;抓住优美语句品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声响美,描绘的意境美,抒发的情感美,在熏陶感染中鼓励学生积累(赏读、背诵、摘抄)、恰当地运用于写作。如教学《望月》开头一段的月色描写时,,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用词的优美,感受月色的朦胧美。在训练环节上我安排了仿写训练,让学生仿写一段景色,恰当地选用优美词句,用上比喻或拟人的修辞语句,这样写出的文章才生动有灵气。 2、学习不同文学样式的写作手法 语文课文中安排了各种类型的文学样式。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学习此类作品的写法,巧妙灵活地运用于写作,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如教学《学会合作》这篇演讲稿时,我指导学生学习演讲稿的写法:以强有力的证据,分条屡析地阐明自己鲜明的观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在撰写演讲稿时,学生们写出了诸如《学会运动》、《树立自信》、《做时间的主人》等演讲稿。教学《埃及的金字塔》、《夹竹桃》等说明性的课文时,指导学生学习通过细致观察,写出事物鲜明特点来的写作手法;教学《鼎湖山听泉》,指导学生学习按顺序写游记的方法……为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游览、观赏等活动并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当然还可以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其他的写作手法:内容的详略得当、结构的总分式、典型环境中的心理刻画等,教师要细心挖掘,携取一点,以点带面,迁移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 寻找思维的发散点,变通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性 依据一定的知识和事实求得某一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的思维特性,称为创新思维的发散性。这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向着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和常规的自由发散的思维方式,是从已知信息中衍生出大量变化的、独特而新颖的新信息的思维。语文教学中隐藏着许多可供发散思维的信息源,教师要善于捕捉,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角度、新观念出发认识事物,变通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赋诸笔端。 1、 文尾续写法 依据课文故事结尾的发展情况,猜测、想象故事可能继续发展的趋势,进行续写。一些课文结尾给人以模糊的答案或造成悬念。如《狼和小羊》,狼向小羊扑去后结果怎样?可让学生猜测小羊的不同命运。即使没有明显的悬念结尾,教师也可故意设置续写的提示。如教学《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了续写弟子们第二次摘麦穗时的情景的训练,进行思维的扩散训练;教学《聂荣臻和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续写四十年后美穗子带着子女前来看望聂将军时的感人情景。总之,续写可突破思维的唯一性、集中性,让学生的思维生发开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写读后感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读后感应鼓励学生力求从问题的不同思考点出发,选取一点,抒发感慨,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让立意出新。如写《负荆请罪》的读后感,有学生从蔺相如出发写为人应宽容大度;有学生从廉颇出发写处事应知错就改;有学生从赵国的形势出发阐述了生活在集体中应顾全大局等,形成观点各异,百花齐放的局面。 3、 角色转换法 角色转换法是指依据课文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处境,根据个人的理解感受和知识经验,各抒己见,设想你如果是文中的角色将如何更好的处理问题。我教学《螳螂捕蝉》设置如下写作训练:你如果是文中的少年将用怎样的办法劝说吴王?同学们有引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劝说的,有引用“两败俱伤”的典故劝说的,有引用“喜鹊搬家”的故事劝说的等,表现出各人的勇气和智慧。 在新课程走向创新、走向综合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加强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密切统一,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挖掘两者的结合点、思维的创新点,指导学生写作,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意的创作,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创新思维能力。
【用创新思维实施语文教学(整理19篇)】相关文章:
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2022-06-11
新课程与创新教育2023-03-18
“活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2023-06-07
生理学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模式探索论文2023-05-19
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主动发展2022-08-27
美术教育论文2022-08-12
信息时代下素质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2023-09-26
改进兽医药理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022-09-20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3-01-11
如何理解和实施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教育论文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