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文章

时间:2024-01-19 08:11:5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故乡的文章(合集6篇)由网友“漪守i”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故乡的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故乡的文章

篇1: 故乡的文章

关于故乡的文章

故乡的秋是美丽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是飘满了烤红薯、煮玉米的香味的季节。

在我的记忆里,秋的开始并不是源自于树叶的枯黄,也不是节气的变化,而是父亲推进家门的自行车。自行车的后座上横架着一条细长的鼓鼓囊囊的帆布口袋。帆布口袋里装满了鲜红的柿子。每当我看见父亲推着载有鼓鼓囊囊的口袋进家门的时候,我的大脑里就会浮现出令人馋涎欲滴的软甜的蛋柿和甜脆的温柿子。

每到初秋的时候,父亲都会外出且带一口袋柿子回来。分给别家一些,剩下的把软和的挑出来给我们吃;再挑一些没有创伤的,让母亲给我们温了,脱了涩味,给我们吃;再乘下的,母亲就会洗干净了放在瓷坛子里酿醋,酿的醋够我们一家人吃大半年。

每当父亲把柿子带回家的当天晚上,母亲就会把柿子放进放进温水锅里,闷一晚上,等到第二天上学的时候,我和弟弟妹妹就会一人拿上几个,嘴里咬一个,书包里揣几个慢慢吃。那种糯甜的感觉只要一想起温柿子,还会在齿颊间萦绕的,勾引着人的馋虫。

每当吃柿子的时候,就是生产队挖红薯的季节。那时候,生产队会把红薯地按人口分到家庭,以家庭为单位挖运,交给生产队统一收藏。等到生产队的红薯窖都藏满了,就把剩下的红薯按人口的多寡分配给家庭。每当挖红薯的时候,学校都会放假,于是,满红薯地里都是老人孩子,非常热闹,到处都洋溢着快乐的气氛。父亲在前面用粪耙挖,母亲、我和弟弟在后面整理。先把红薯从红薯蔓上摘下来,然后清理了上面的泥土,掰掉多余的根须,把红薯一小堆一小堆码好,等到天晚时就装进竹笼里运回生产队上缴。

整理红薯是很快乐的,尤其是看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红薯的时候。有的很大,足以和篮球媲美,我们就叫它红薯王;有的像小鸟,有的像乌龟,有的像牛头……我望着手里的红薯展开想象,心里充满了无穷的快乐,往往因此而忘记了整理红薯,被父亲痛骂,但我还是乐此不疲。在整理红薯的时候,我能够通过红薯的皮判断红薯水不水,甜不甜,面不面。有一种红薯的皮很奇特,掰开来,瓤子是粉红色的,我们叫它做北京梨,削了皮生吃很甜很脆。一旦发现了这种红薯,我都会和弟弟争着吃的。有一次,我因为激动,拿铅笔刀削红薯皮的时候,竟然削掉了左手食指指尖的皮,鲜血伴着钻心的疼痛涌了出来。我赶紧捏起土块,捻碎,洒在伤口上。虽然鲜血一再重开土屑,但我一再往伤口上撒土屑,直到鲜血被土屑糊住为止。等到血不再流的时候,我还是会继续削红薯并甜甜地把红薯吃掉的。往往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在吃红薯的时候吃柿子,否则,红薯会在肚子里变成石头的。吓得我们再也不敢同时吃红薯和柿子了。

红薯运回家了,顿时,整个村庄便飘满了红薯的味道。蒸红薯软糯香甜;在灶膛里边做饭边烤出来的红薯外焦里嫩,是另一种粘糯的奇香;用红薯混合面粉做的鱼鱼,调上葱花臊子,再调一点油泼辣子,更是味道鲜美;我更喜欢的是红薯面,尤其是凉的,用开水一淘,调上油泼辣子和葱花臊子,有一种特别的鲜美。

红薯收完了,玉米也成熟了。父母收完了集体的玉米就带着我们兄弟利用周末收获我们家自留地里的玉米。我们钻进玉米行子里,把壮硕的玉米棒子掰下来,扔进随身携带的粪笼里。等到粪笼满了,就把粪笼提出去,倒进地头两头都插上了柳枝编成的笆子的架子车车厢里。每当这时,只要遇见村里的伯伯或者爷爷路过,父亲就会给他们打招呼,互发旱烟或香烟,点燃了蹲在地头闲聊,而把活扔给我们去干,直到架子车装满了为止。

玉米运回家,就倒在仅有一米五宽的窄窄的院子里,堆满了奶奶卧室窗下的檐台上,直至半个院厅。运完了地里所有的玉米,我们下午一放学回家,就被父亲安排着帮父母剥玉米皮。我们一家人就席地围坐在玉米堆旁,边说话便一层层从棒稍把皮撕开,扯到棒根,但不剥掉,然后扔到父亲的身前。父亲就把我们剥好了的玉米,顺手捋直玉米皮并攥紧,然后两根一对两根一对编结起来。有时候,串门子的叔叔婶婶们也会加入剥玉米皮的工作,我家的玉米堆旁就更加热闹了。因为玉米量大,每天都会剥到深夜,剥到我们兄妹都坐在玉米堆旁打瞌睡时才会停止。等到我们睡了,爸爸妈妈还没有睡,他们在睡觉前还要把编好的玉米有秩序地搭在竖起的木椽上或树干上。等到第二天早晨上厕所的时候,就会发现后院竖起了两个将近一米直径高达三米余的金黄的玉米柱子。就连树枝上也三三两两地架满了玉米棒子,异常壮观。第二天,走进村里,就会发现,整个村子都变成了丰收的金黄色。有的人就直接把玉米缠绕在门口的树干上,有的人则把玉米挂在门房屋檐下架起的横椽子上。没有门房的人家的玉米柱,则会伸出它们高高的头颅,从矮矮的土墙上方探头探脑,也随着人们看热闹。从此,这些玉米就要在露天里慢慢风干,等到冬天闲暇时,一家人再围坐在放在房间里的两米余直径的大蒲篮旁慢慢地剥玉米粒,那又是一个个繁忙的夜晚。

父老乡亲们在架玉米的同时也没有闲着,一直随着生产队长的安排收拾着田地,播种着小麦。等到架完了玉米,地里的小麦苗也探出了嫩绿的头颅,故乡的大部分土地都被绿油油的小麦苗覆盖了起来。因着土地的肥沃或者贫瘠,麦苗呈现出黑绿或嫩绿两种颜色,给予了渭北旱塬上贫穷的人们殷殷的期颐和希望。

麦苗高了,生产队的活路也就少了,人们把主要的精力就转到了为来年储备粮食上。那时候,我们的主粮不是小麦,甚至连玉米也是奢侈,而是红薯干。每天下了工回来,吃完饭,母亲就开始用专门的工具擦红薯,把一个个红薯擦成两毫米薄厚的红薯干。放学回来后,吃过饭,我也要加入擦红薯片的行列,直到瞌睡侵袭实在撑不住为止。第二天黎明时分,我和弟弟就会在爸爸的呵斥声里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帮父母把一竹笼一竹笼的红薯片装上架子车,并运到村西头的麦田里,把红薯片均匀地撒在麦苗上晾晒。等到旭日东升的时候,麦田里已经雪白一片。这时,我和弟弟也随着被冻得发红的双手彻底清醒过来。每当我们把架子车送回家里再跑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只好站在教室外面朗读课文。

经过几天的晾晒,前几天晾晒的红薯片已经干了。晚上放学回家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妈妈把红薯干收起来运回家储存起来。奶奶和妈妈也把一部分红薯干在村里的碾子上碾碎,再在石磨上磨成粉。从此,家里的餐桌上就有了红薯搅团、红薯面鱼鱼、红薯面等美食。

与此同时,父母挑选出有伤疤的或水分大的不易保存的.红薯,拉倒村西头庙里擦红薯沫。

西头庙说是庙其实并没有神像更不用说和尚了。只是三间窑洞,再紧贴窑洞门脸盖了三间瓦房而已。五保户张保住在里面兼看门。擦红薯的机器就安装在最里面的那孔窑洞里。乡亲们每家都分了许多红薯,来擦红薯的人很多,排起了好长的队,都延伸到庙门口了。我的任务就是排队等候。

西头庙是我的乐园。它里面除了能擦红薯沫之外,还是其他生产队临时请来的匠人的工坊。有熟牛皮编牛皮绳的,有做马驴拥项(戴上它有利于劳作)的,有弹棉花的机器,还有做豆腐的,等等。只要有闲暇,我就会去西头庙参观,忘我地研究着匠人的工序、动作,虽然到头来只满足了好奇心而已,但却给我带来了难得的快乐和幸福。于是,在漫长的等待中,我回忆着在庙里曾经看到过的那些在我眼里稀奇古怪的事情,反而一点都不觉得时间的漫长了。

终于轮到我打红薯沫了。掌管机器的叔叔把红薯倒进机器的进口,用带把的木板顶住红薯,就听见红薯被擦轮使劲擦错时发出的痛苦的惨鸣。很快,散发着甜香味的红薯沫就从机器的出口慢慢地涌进了放置在出口下的水桶里。满满几笼红薯只打了三桶红薯沫。

回到家里,父亲已经在院子里做好了过滤淀粉的架子。他把一根椽子横架在界墙上和房檐下的椽缝里。再用绳子把一个用两根两米长的钢木做成的能活动的十字架吊起来。十字架的四端绑着一个本色的细沙布包的四角。布包下放置着一口巨大的粗陶水缸(我们那里人把大水缸叫做海瓮)。在海瓮的一旁,父亲已经放置了一大盆凉水还有满满的一担井水。盆子里飘着一只劈成了一半的葫芦做成的水瓢。他先把红薯沫倒进盆里,用木棍搅匀。然后就舀了几瓢红薯沫水,倒进布包里。双手摇动木架,使红薯沫水在布包里来回滚动。于是,奶白色的汁液就随着布包的滚动从布包下流淌进了布包下的海瓮里。等到布包下的水变得稍稀的时候,父亲就把布包里的红薯渣用瓢抠出来,倒进一旁的竹笼里,然后再从盆里舀出稀释了的红薯沫倒进布包里,继续他的工作。小时候要上学,需早早睡觉;大了就远离了家乡,我从来没有完整地看到过父亲过滤红薯沫。等到第二天我要上学时,就发现放在院子中间的水瓮里和檐台上的瓷盆里的水已经变得异常清澈,而在清澈的水底,就是雪白的红薯淀粉。而那些灰色的红薯渣,已经被母亲团成一个个烧饼大小的饼子,整齐地贴在厦房的墙壁上了,异常壮观。等到中午放学回家,家里的瓮盖上、木堆上、矮土墙上已经放上了或大或小的圆圆的半尺厚的雪白的淀粉饼了。那就是挂粉条、做凉粉的材料。

每当做了淀粉,母亲都会给我们做一次炒粉的。每当我放学或者在外面浪完回到家里,闻到一缕混合着蒜和葱花的特殊的香味的时候,就知道母亲做了炒粉,立马就会扔掉书包,飞跑进厨房,流着口水,看母亲用铁铲翻搅铁满满大半锅凉粉块,恨不得马上就能吃到炒粉。终于炒好了。我们兄弟争抢着摆好饭桌,把爸爸、妹妹们召唤到饭桌前。一坐下端起碗,我就急不可耐地往嘴里刨了,谁知道炒粉外温里烫,烫的我赶紧用舌头把炒粉在嘴里左右来回搅拌,直到不烫为止。

秋季的结束不仅仅因为树叶的飘落,还因为每家每户房门两旁挂着的串起来的红辣椒。故乡人利用空闲时间,把红鲜辣椒一针一线串了起来,然后挂在房门两旁慢慢风干,既做了装饰,预示着来年又是一个红红火火的丰收年;还为冬季做香喷喷的油泼辣子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它给予了故乡人以希望,也在故乡人的心里,燃起了快乐的火焰。

秋终于结束了,冬也即将到来。看到灰蒙蒙的天空,我想到了雪,想到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烤玉米面馒头夹油泼辣子,更想到了那香喷喷的炒凉粉。那是秋对我的馈赠,也是故乡深埋在我内心深处的美好的记忆。

篇2:文章故乡阅读答案

文章故乡阅读答案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也不忘却。现在我所谓的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阅读题:

1、本文的体裁是,这几段主要运用了描写方法。

2、上面第二段文字写了几种人的生活?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几种类型的人?请一一指出。

3、划出上面最后一段文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说说这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4、上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你有什么希望或理想,你又打算怎样去实现?

参考答案:

1、小说。心理。

2、四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为生活奔波劳碌的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种是像“闰土”那样辛勤劳苦的农民;一种是像“杨二嫂”那样辛苦恣睢的小市民;一种是像宏儿和水生将要过新生活的下一代。(只要意思答对就行)

3、句子:“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圆月”。

作用:照应前文,也表明作者对美好故乡的留恋。

4、希望要靠实践才能实现。只要意思对就行。

围绕理想要靠行动去实现谈,言之成理即可。

篇3:赞美故乡的文章

赞美家乡赞美家乡我爱我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家乡。

春天,柳树姐姐脱掉了白连衣裙,换上了美丽的绿装。调皮的小草弟弟探出了小脑袋,小花妹妹露出了洁白的面颊。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耘、播种。

我们小孩子在草坪上玩耍。小鸟仿佛被吸引住了,也放声歌唱。

在那美丽的乡村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声。

夏天,溪水哗哗的流着。我们小孩子在河边玩耍嬉戏。

大人们在树阴下谈天说地。知了在叫着,好象在说:“热死了热死了!”小鸟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愉快飞翔。

在那美丽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秋天,枫树姐姐飘落着红叶,仿佛在迎接丰收的一年。

小花准备去和它的哥哥姐姐们告别了。

农民伯伯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在帮助农民伯伯干活儿。小鸟成群结队地在和这里的一切告别。在那充满欢笑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告别声。

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我们在小路上愉快地玩耍。所有的植物都屈服了,只有那冬青树在风雪中傲然屹立。动物们大多都冬眠了。

在这僻静的冬天里,留下了冬姐姐的足迹。

每次回家,我总能感觉到浓浓的乡意,总会勾起我对儿时种种美好的回忆,特别是看到家乡的变化,我感到更加的欣慰,我希望我的家乡明天会更好。

[赞美故乡的文章]

篇4:关于故乡的井水的文章:井水

父亲去世 ,母亲接来城里与我们一起居住后,我就没再回老家过春节,也没有回老家去的欲望。我于是认为:父母在那儿,凝聚力就在哪儿,家就在哪儿,根就在哪儿。

然而,几年不回老家,读着那些对故乡叙旧情怀的文章,看着那些假冒伪劣食品对人体危害的新闻报道,我禁不住要思念故乡,改变原有的观念,开始理解落叶归根的内涵。思念情结的与日俱浓,许是年岁的增长,许是离乡时间太久,抑或是故乡少有的纯朴民风。

对我来说,永远都无法理解“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这样的歌词。在我的记忆中,故乡的井水一直在我心里甜着。我对故乡的井水有着特别深厚的情感,无论现在什么牌子的矿泉水,山泉水,纯净水,绿茶、红茶、咖啡,都不能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美不美,家乡水,我对故乡的井水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唯有故乡的井水最值得我思念,因为我四十多岁的生命历程中,有一半的血肉之躯吸收了故乡山水的营养。

故乡的井水属沙地水,它从远处走来,通过了沙石的层层过滤,纵然降暴雨发山洪它也不易浑浊。即便浑浊也只是呈米汤颜色,而且最多一天两天又恢复清澈纯净。故乡的水冬天不需加热,夏天不需要制冷。它是纯天然的地温调节。冬天水面热气缭绕,温温的;夏天温度自然下降,凉爽甘甜。不要说过路人或是在附近干农活的人口渴了,趴在井沿上把嘴伸进池里,咕咚咕咚牛饮一气喝个饱,就是挑水的人,当把水桶舀满以后,即是不很渴,有时也不自觉的要把木瓢伸到最源头处舀来喝两口,觉得这样的水最新鲜最养人,那感受那滋味跟城里人喝鲜牛奶没有任何区别。

月是故乡圆,水是家乡甜。在夏秋时节,暑热还未褪尽,农村人干活晚了、累了、渴了,就喜欢支使小孩用保温瓶去提新鲜的井水兑醪糟水喝,觉得这样喝起来既解喝又解乏。至今想起那时的味道,真不知比起今天城里人喝的鲜牛奶、鲜豆浆、鲜橙多等果汁要好多少倍。因为现在饮料喝起来总是心存顾虑,怕人加色素、加防腐剂,加甲醛 。故乡的井水绝对安全,那里面自然生活着少量自由自存,整天活泼好动,游来游去的小鱼儿,而且井水是活水,陈水在往外溢出,源头活水在不断补充,循环往复地进行新陈代谢。因而井水没有半点鱼腥味,即使有坏人下毒作乱,里面的鱼儿健康与否就可起到天然的保护作用。

写到这儿,我便想起儿时与井水有关的一些故事。儿时特别嘴馋的我们喜欢偷摘邻居娄婆婆家园子里的水果,这就免不了被她责骂、告状、追赶。有一天晚上,我们去井水边提凉水,邻居婆婆便嘱咐我们用桐梓叶给她包一包来。我们慷慨应允,认为报复的机会到了,于是在水里洒了几滴尿,谁知邻居婆婆一喝便说,怎么这水是咸的,我们强忍住笑,并矢口否认。农村把没有孝心要遭雷打说得活灵活现,有板有眼。事后想到娄婆婆经常骂我们“短寿”的诅咒,还真有些怕娄婆婆的话应验,后悔不该干这种欺侮老年人的缺德事,因为她毕竟只是嘴上讨嫌,多数时候,关键时刻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都是善良、慈爱。

故乡的井水还有一件事使我永生难忘。我们村有一位同学的父亲比较有商品意识,他在有一年的夏天看准赶场天人多天气热的优势,在公路边摆摊设点卖凉水。这凉水其实就是在井水里加点糖精、薄荷,喝起凉快,每杯两分钱。玻璃杯里那诱人的红的、绿的色彩,加上自编的顺口溜广告词:“薄荷水,两分钱一杯,喝迄喉咙管,凉讫肚脐眼。”过路的大人小孩图稀奇,纷纷掏钱消费。涓涓之水汇成江河,那可观的收入着时令我们很不容易得一分钱的小孩眼热。我也打算如法炮制卖凉水找点零花钱。这种生意的本钱少,只一个温水瓶、两根凳子、两个杯子、两包红蓝墨粉、一包糖精足矣。那时不知道薄荷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在哪儿有卖,于是在兑好的糖精水里滴几滴用墨粉勾兑的红墨水或蓝墨水,表面上与同学父亲卖的也没什么区别。不知是过路人口渴了,还是同情可怜我们人小经济困难,反正生意还不错。然而,好景不长,没卖到半天,穿工商制服的人路过发现后打招呼要我们把摊子收起。那时糖精是允许食用的,也没有质检、打假一类的行动,主要是不准经商,然而也是在制假。如今看了打不尽、禁不止的可怕制假、造假、贩假、售假、对消费者的危害的新闻报道,尽管过去工商人员不是在打我的假,但我如今已理解了他们,原谅了他们,并将恨转化成了爱。

我一直在想,故乡的井水为什么原汁原味就不值钱呢?非要添加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东西,身价反而还会上升呢?这就是人性的弱点,认为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生活始终单调乏味,非要寻点色彩、味道来迷惑自己、刺激自己。一旦迷失自己,再返回去寻找失去的东西,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距故乡越远,离故乡越久,思念故乡的情就越浓。我时时在想,要是能喝上一口故乡那清冽甘甜、卫生安全的井水,该有多么惬意啊!那才真正的叫做爽!

作者|张维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篇5:关于未来的故乡的文章

“喂,儿子,你什么时候回家看看呀,妈妈给你做了你喜欢吃的麻花,爸爸给你做了红烧肉呢!”听着电话里那苍老的声音,我不禁想起了家乡。是啊,如今我已是一位颇负盛名的科学家,忙于研究的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家了,今天也该回家看一下爸妈了!

我带上助手小张坐上时空转移器,不到十秒就到了东工路,一下去,我就急切地向家奔去。小张神秘地拉住我说:“你能找到家吗?”“小张,你开的哪国玩笑,我怎么能不认识我家呢?”我笑着大声说。小张又说:“是吗?那你找找看,你绝对找不到家!”于是,我开始在一栋栋智能大楼里找,直到我转得头晕眼花,才找到我家,我按响门铃,开门的是一个机器人,还没等我说话,它就先开了口:“您好,您就是主人的儿子吧!我是智能机器人第五代,我叫‘007’,就是您发明的我……”这时,父母听到了我的声音,赶忙跑出来迎接我,说:“你来这么快,先进来看看电视!”我刚进家门,007就神秘兮兮地把我推到房间,它拿出一个小键盘,问道:“您想吃什么,就在这上面把字打出来!”我迫不及待地打上去我想吃的菜。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桌子上就摆满了我想吃的菜。我叫所有人开始吃饭,吃完饭后,爸爸妈妈去房间睡觉了,于是,我去探望舒老师了。

到了舒老师家,我敲了敲门,只见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为我开门,我想这一定是我的舒老师,我为老师送上一束鲜花,然后送上我的拥抱。老师连忙让我进来,我发现陈志远也来了,于是我们三个开始谈天说地。突然,我别在腰间的时间闹钟响了,我只好和老师还有爸爸妈妈道别,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乡。

现在,我又开始潜心工作,为国家,为故乡做出巨大的贡献,我爱我的故乡!

公众号:开心作文大课堂

篇6:鲁迅经典文章故乡读后感

鲁迅经典文章故乡读后感

看了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闰土了。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他那少年与中年两个年龄阶段的巨大差异和变化了。

首先,鲁迅先生在回忆少年闰土的时候,描绘了一个乡村孩子活泼可爱能干的形象,闰土知道乡下很多趣事,也使鲁迅先生对乡下产生了向往。在少年时代,鲁迅和闰土的意识中根本没有少爷和仆人之分,都是哥弟称呼。

而鲁迅在这次回乡途中所见到的二十年后的中年闰土,却没有一点儿时的活泼了,甚至从他身上看不到一丝少年闰土的影子。在鲁迅先生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中年的闰土十分贫穷,贫穷使他不像一个中年人,而更象一位老年人,生活的重担压得他抬不起头来。

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中年闰土的:“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从这几句话中,我看出他长大之后为自己的贫穷而非常自悲,他从心里自然地感受到自己与鲁迅的距离,完全没有了儿时与鲁迅先生的兄弟情谊,成年闰土的一个形象。

从闰土身上,我看出旧社会的黑暗和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我为我生活在一个新中国、一个新社会而感到幸福。

从鲁迅的《故乡》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尘封的大院。

童年的鲁迅,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天堂的魔鬼,丰衣足食却寸步难行;而闰土则是生活在地狱的天使,生活艰辛但充满快乐。闰土的童年必须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乐。鲁迅的童年虽丰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闰土还可以去做无穷无尽的新鲜事,看无边无际的海洋;而鲁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没有了自由,多少财富都是破铜烂铁。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

可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封建社会,离现在已经有那么漫长而浩瀚的一段历史。可是,到了现在的社会,大人们还是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地为我们打造一个标准童年:束缚。

我觉得束缚再加上比较再加上无穷无尽的学习,与监狱相比也已经只有毫厘之差了。作为社会未来的新动力,我们的生存状态难道没有理由受到关注吗?大人们总是以为吃饱穿暖学习好,就是一个孩子的全部,可这些却恰恰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忽略的。

我们需要自由,我们要亲身经历,我们也要知道许多新鲜事,我们要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要逃离束缚!

《我心归去》优秀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

《我心归去》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故乡》优秀说课稿

读鲁迅《故乡》有感:无可告别的故乡

《春酒》 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故乡的芦苇》教学反思

五年级《故乡的元宵》教学反思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

故乡的文章
《故乡的文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故乡的文章(合集6篇)】相关文章: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2023-02-26

故乡教学反思2022-10-06

春酒优质说课稿2023-07-09

《故乡的榕树》教学实录2022-07-30

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2022-11-06

《故乡》说课稿2023-09-11

故乡优秀教学设计2022-11-07

土地的誓言教案2023-04-09

故乡教学设计2023-10-13

去鲁迅故乡作文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