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畲族民间艺术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共7篇)由网友“lengu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浅谈畲族民间艺术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浅谈畲族民间艺术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
浅谈畲族民间艺术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
民族民间艺术是基础美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畲族民间艺术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把畲族民族民间艺术引进中学美术课堂,在造型理论教学、意象造型教学、色彩教学方面作了融合的尝试,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民间美术文化精湛的技艺、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精神内涵为我们今天所用.并以此为媒介,改进美术课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作 者:王省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浙江,瑞安,3252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 关键词:民间艺术 畲族服饰图案 造型教学 色彩教学 传承篇2: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美术教学中的传承论文
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美术教学中的传承论文
摘要: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所创造的艺术,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民间美术的内容丰富、直观、易于学生们接受,是朴素鲜活的美术教材。将优秀的民间艺术与美术课堂相融合,让学生们在体验学习乐趣时逐渐体会认识到民族艺术的价值,并通过探究创新,主动地在生活中发挥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作用,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活传承。因此将民间艺术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去,这不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艺术;美术教学;传承;运用
如今,传统民间艺术是当代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拓展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造就具有文化素养的实用型人才,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传统民间艺术创作平民化与自由化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
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生活的智慧结晶,它与人们群众的劳动生产息息相关,并通过手工艺术品的形态,表达出人们的内心情感并且满足他们对美的追求,体现着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美化生活的实用目的.。然而艺术创作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民间艺术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优势在于对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同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实践。民间艺术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很好的引导出学生研究与探究的热情,自主的进行观察与认知。因而,在当代美术课堂中,利用民间艺术特点与魅力,能充分挖掘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们自信大胆的进行艺术创作的探究,这无疑是对学生们艺术创造力和艺术发展最好的开拓。
二、民间艺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民间艺术涵盖着广泛而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故事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传统的民族文化,有利于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发展,于此同时能够激发学生们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无处不体现着古老东方艺术的特点,在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面塑课上,我引导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整理面塑手工艺的发展历史和优秀作品集,从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去自主地了解和体会传统民间艺术中的文化,学生们从中总结发现,面塑手工艺的选材多来自于神话传说和古典文学名著,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体现着当时劳动人民对生活和民族的热爱,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将中国传统手工艺面塑与西方雕塑进行对比,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手工艺面塑的艺术形式,感受了中国民间手工艺造型特色和用色特点,体会了其中的艺术情趣。在分析和体会的基础上再而进行创作,这个过程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面塑制作的兴趣和意义,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们真切体会到民间手工艺的乐趣和美好,加深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知和体会。学生们欣赏、探究和动手制作的过程,也就是传承和发展祖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行动。
三、重视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实现民间艺术有效的传承与创新
在当代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民间艺术,感悟传统美,还要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体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将影响他们一生的文化修养。例如一次课堂上我以“年味”为主题,让学生们以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为基础,开拓思维大胆创新,进行创意思维风暴。其中就有一组学生在启发下运用民间手工艺面塑技法,结合新时代的元素,制作出了新年团圆为主题的平面浮雕挂画,这组作品中既运用了传统民间手工艺的材料和技法,又融入了当下生活中的场景,并且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做出了平面浮雕的作品,真正的将传统民间手工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艺术创作的题材来自于日常生活,为了使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更具备艺术魅力,就需要将民间艺术的内容更好的和当代美术教学相融合,在教学中让学生们接触并热爱民间艺术,不断去创新,以此来传承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秀的民间手工艺,推广传统民间艺术的美学价值。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出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技艺和道德理念。现如今,很多民间艺术已经被列入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我们有义务将这样优秀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学校作为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机构,为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民间艺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并且能够更好地完善当代美术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寸悟.虚实范畴的美学价值[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2).
[2]董春雷.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J].文艺研究,(5).
[3]涂朝娟.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J].大舞台,(9).
篇3: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传承论文
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传承论文
一、研究意义
“民间艺术”的领域很宽广,不乏“绝活”,如皮影、剪纸、编织、绣花、舞狮、糖人,等等,都是著名的手工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物质丰富而重视高品质生活的今天,受到更多的青睐,为海内外人士所喜爱。政府和民间组织都以各种形式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各地民艺展示场所层出不穷,当代美术教育教学中也出现了更多相关民间艺术的内容,但由于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强、系统性差、组织形式繁多等特点,较少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系统呈现和传承,其应用与保护也鲜见于课程体系范围之内。研究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传承和发展,其意义首先在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瑰宝,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发挥着陶冶个人品格、修身养性的功能,如何在各类纷杂的现代艺术中得以保护和传承,是对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的挑战。其次,对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发展较早,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专门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画院。19世纪末,由于中国社会转型、西方思潮冲击,中国美术教育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不断融合,民间艺术的内容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地位岌岌可危。研究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传承和发展,能促进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最后,应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民间艺术源于民间,是中华民族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艺术创作,研究民间艺术,合理设置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比例,使其在教学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丰富民众的艺术生活。
二、民间艺术的表现形态
“民间艺术”起源于民间,与乡间生活、风俗民情、地域特色相辅相成,表现形态随民间生活百态多变,智慧的民间人士在寻求生活的过程中总结创作出各色民间艺术,使其在历史的进程中凸显灿烂。民间艺术的样式因其功能性可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民间美术、民间建造、民间表演等形式,本文主要针对民间手工艺及民间美术进行探讨,追寻其起源发展及对当代美术教育课程中的继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容中,涉及很多内容与本文研究相关,如: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10)、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10)、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10)、热贡艺术(2009.10)、中国书法(2009.10)、中国篆刻(2009.10)、中国剪纸(2009.10)、中国雕版印刷技艺(2009.10)、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10)等,另外还有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如浙江青田的石雕、江苏的苏绣、江西的陶瓷、山东潍坊的风筝等,都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以下列举几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
1.以热贡唐卡为代表的手工绘画类
“唐卡”一词是藏文音译,《藏汉大词典》中的释义:画有图像的布或纸,可用轴卷成一束者。唐卡的绘制复杂,用料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物和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最小的唐卡仅有巴掌般大小,画在纸上、布上或羊皮上;而大的唐卡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热贡唐卡以笔法细腻、匀净协调著称,画面给人以雄浑、博大之感,艺术效果非同凡响,画法上一般采用单线平涂略加烘染和色块填勾的手法,构图上都采用散点透视。画面上的神、佛、山水、花草、楼台亭阁、各种鸟兽等都绘得很细致、生动而色彩鲜艳,特别是一些被夸张变形的密宗造像,性格鲜明、形态各异,不同身份的神形态千变,姿态各异,各尽其妙。热贡唐卡在取景布局上视野广阔,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把同一主题而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一幅作品犹如一本连环画,使画面有咫尺千里之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热贡唐卡的这种独到之处,使其在同类艺术中别具一格,成为藏画艺术的一种风范,也为美术教育的各类课程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2.以中国陶瓷为代表的手工制造类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器这一造物形式从诞生之日起,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地区、民族的差异,无论受其他何种条件的影响,无论其器形、装饰风格等有怎样的变化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它都始终反映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质。随着人类生活的改善,以及宗教、风俗、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在陶制器具的造型及修饰上,增加了许多使用功能以外的装饰处理,于是陶制器具除了实用的'功能外,更表现出美观与抚慰精神的作用。美源自于生活,也反映了生活,陶工们正是从表现生活、表达美的观念的角度,直接描绘现实生活的风俗风貌,或间接地富有寓意地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陶瓷艺术文明。近年来,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各高等艺术院校纷纷开设陶艺相关专业或课程,陶艺人才大量涌现,陶瓷艺术成为发展传承较好的民间艺术之一。
3.以皮影戏为代表的大众娱乐类
皮影造型是中国最古老的动漫角色造型,它集绘画、雕塑、文学于一身,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玩具与游戏之一,现在的皮影已不仅局限于用于影戏操作的影人,更成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皮影戏,古时称为“傀儡戏”,也可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动漫”,是现今动画片的前身,这一传统形式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悲欢离合调,人间真美善恶”―皮影戏几乎集尽其能。
4.篆刻技艺、剪纸艺术、传统木结构营造等技艺类
篆刻以刻刀为工具,汉字为表象,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能够表现书法的笔法和结构,还强调刻法的酣畅自由,在方寸间表现技艺,抒发感情。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发展至今,篆刻技艺已有3700多年历史,印石、拓纸、刻法多变,集历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形成全国10余派别。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这种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至今。代表作有苏州园林、北京四合院、西递宏村、蔡氏古民居等。
三、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体现、传承和发展
中国自20世纪初开始,一直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冲击,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网络化、交通的日益快捷使得全世界越来越像一个村落,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交织、冲突对抗在21世纪变得越来越难以分割且又越来越激烈。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多模仿西方,以学年制、学分制为主要体制,以分类课程为基础,其中贯穿教学实践。民间艺术因其地域性、系统性差、组织形式不系统等特点,较少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系统呈现和传承,其应用与保护也鲜见于课程体系范围之内。但随着人们对民间文化保护和继承的重视,目前各类艺术院校已逐渐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相关内容或专业。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分析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传承和发展。
1.作为单独专业方向或课程在美术教育中体现
中国书法、篆刻等一直以来深受国内外文人墨客的喜爱,因此也成为民间艺术中保护和传承较好的一类。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作为全国重点美术类高校,肩负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注重理念传承,艺术创新。所设书法系是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唯一独立设置的书法系科,其前身是创设于1963年的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正式成立书法系,目前已设立书法理论、书法与篆刻、书法与教育等多个专业方向。该系坚持弘扬传统精神,以“固本培元、借古开今”为方针,强调国学基础,重视文化修养,突出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个性、综合与专精相结合,以培养具有较高书法篆刻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富有学院特色的高等书法教育教学体系。以独立的专业设立,体现了美术教育对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视,也说明民间艺术本身在科技发展信息爆炸的当今,仍具有精神层面的重要意义。
2.在中西融合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代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深受西方影响,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而民间艺术中大部分艺术形式缺乏组织系统,讲究随性而为,师徒授受。两者一张一弛,互为影响,在现代美术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熟知的中国画,作为典型的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古代的美术教育中,并非正规的学校教育,即使曾出现专门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画院,其主要教育仍主要由民间自发进行。所以,古代中国画教育的评价标准、艺术理论、美术思潮、教育教学方法也是散落于从先秦到明清的画论、书论、印论及有关历史古籍中,以“评”“品”“断”“议”“赞”“录”“谱”“序”“跋”“记”“随笔”等形式记录下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中国画教育逐步由民间的非正规教育发展到以学校为中心的正规教育。相似情况在现代美术教育各专业或课程中都有体现,如传统印染技术、壁画艺术等。这类民间艺术在各美术教育院校既要求课程的系统性延续性,又强调传统教育中模仿、自学、领悟的教育方法,让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不仅内容得以传承,其涵盖的教育特性也发展延续;不仅自身得以传承,也为现代美术教育增色。
3.在新技术支持下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画龙点睛
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五千年历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多种多样,民间流传许多经典的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现在技术发展迅猛,世界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流量和流速,国内外各种传播媒介中糅合了大量本土内容的优秀产品,基本都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之上的。不仅产生了属于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而且还让我们更直观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近年来,因人们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出现了许多源于民艺的生活用品或艺术形式。陶瓷艺术最具代表,陶瓷本是源于民间生活中使用的器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陶瓷不仅可以制作碗碟器皿,亦可应用于室内装饰、汽车工业、精密仪器、甚至医学等领域。在现代技术引领的美术教育课程中,将民间艺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似乎小题大做,但其在课程中画龙点睛的一笔不容小觑。我们在利用新技术制作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时,不仅是对民俗艺术或者文学作品等丰富资源的利用,更多的是在内容上体现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民族文化、道德品质。要想让美术教育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统观全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技术引领下的美术教育课程。
四、结语
民间艺术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存在,同样有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过程。但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艺术精髓是值得延续和继承的,一种艺术形式的消逝并不代表其精神的泯灭,保护民间艺术也不单单是保存它的形式和表现,真正值得我们深思和继承的是它的艺术精神和内容精髓。美术教育作为培养艺术类人才的重要教育途径,在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在美术课程中合理运用和传承需要开拓思路、放宽眼界,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涵盖民间艺术内容或形式,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兼顾中国传统文化含义,以传承并弘扬民间艺术。
篇4:传统美术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传承研究
摘要:中国传统美术理论体现了中国文化、美学思想、哲学观念.由于时代的发展与艺术观念的挑战.使传统美术文化面临丢失的危机 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体系必须承担抢救、保护和继承的重任。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融入传统美术理论。让学生感受、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把民族文化观念与造型表现语言进行融合.使传统美术文化理论在美术学体系中得到全面重视.弘扬出民族个性关健词:美术教育 传统文化 教学改革一美术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问题分析美术学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西方美术教育的输入导致我们用西方人的眼光来审视东方的事物 这所谓“科学”的观察方法.导致美术文化归属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淡漠 问题之二是片面地注重艺术上非理性观念.认为美术作品是一种注重天赋灵感的自然创作.无需美术文化理论。这种理念忽略了艺术是以理性为主导的 美术创作不仅强调个性与激情.还应在规律、准则方面表达人的精神理想 问题之三是当今美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法而忽略传统理论 .忽视了美术理论是区别美术高等教育与美术工匠的关键所在.没有美术理论的介入就不能称之为高等教育。
美术学专业教学体系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导致学生偏重技法的学习.而忽视民族文化的培养 :偏重于造型元素的认知.而忽视民族美术元素的继承:偏真实写生.而忽视感性理解与理性分析的结合 所有这些对美术基本理论体系的忽略.将无法使美术教学接近认识和全面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将导致我们丢失民族美术的记忆 教师只有充分尊重民族美术传统理论和传统美术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增加广泛的美术系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理论的课程.重视领悟民族艺术的神髓.才能构成美术学教学新体系二、美术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开展中国传统美术理论的对策研究(一)建立美术文化的教学理念.培养完美人格中国传统绘画十分重视艺术审美认识 、人文启示的作用。对人格的崇尚是中国传统美术所追求的重要人文内容 中国传统美术描绘 自然的同时注重理想、情感 、志向等主观因素的表现。“抒情言志”“借物咏情 ‘言志喻德”构成了中国传统美术表现的主要内涵 因此.衡量美术作品的优劣.常常不在作品本身,而是在于画家的品格与修养 纵观中国传统画家,以雅人高士、英雄豪杰、读书明理者张 强 (石家庄学院 050000)居多.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能够达到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的目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感与人文情结 教育的终极 目标是达到人格的完善.中国传统美术教学就已经明确了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格、心性 、品德 、人文等重要方面。以传统儒、释、道哲学为主体的文化体系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美术精华在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品高逸的境界、超拔的精神、隽永的意味、精妙的笔墨是审视和衡量艺术品质高下的完整标准.缺失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就相当于缺失了中国传统美术特有的艺术精髓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中国传统美术观念审美认识和启示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审美趋向,引导其对真、善、美的完整追求。因此.教师决不能只培养学生掌握某些单纯技能.而是要在技法的训练中使学生领悟中国传统美术特有的人品与画品、心境与画境的内涵.并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养、品格、气质和心性,使他们对形象的刻画、笔墨的运用忠实于自己的真挚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这也是当代艺术教育的方向。
(二)优化课程结构,强调文化传承美术学专业的学生虽然经过两年的普修美术理论.但传统艺术文化修养还是非常欠缺的 学校艺术教育应当是一种艺术文化教育和情操教育 一个人不懂得本国的艺术史和世界艺术史.就不能说他懂得艺术。我们要通过加强传统美术文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论研究能力.只有丰富广博的理论学识.才能激发艺术创造的灵性及胆略;只有正确深厚的思想修养.才能使艺术创造获得深刻的意蕴及不朽的内涵:只有纯真、高尚的人品.才能使艺术品具有高雅、脱俗的品格。
课程结构方面在于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宽与介入.教师要把美术传统理论合理地安排在课程体系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解决重技法,轻文化的教学模式强化教育的意识 .避免将技能技巧作为唯一教育目标 建立以精品与经典为师的课程观.以历代精品名画作为摹写鉴赏之本.提高学生的眼力品味.教学的重点指向更为广泛的文化层面.教学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通过对中国传统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中国传统美术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综合学习.包括中国传统美术方面的思维、表现、审美、评鉴、情感等品质。
(四)解决单一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以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富于创新精神与自由表现的意识 .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启发学生的艺术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作多方面的美术文化信息传达.形成以传授艺术为重点的课程设计 美术理论的教学应从理论讲述中解脱出来.融人课堂教学活动实践.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更多的美术文化知识,受到传统美术文化的陶冶。
(五 建立合理的作业评价体系
不同学生.在艺术表现上也有不同的能力,因而作业效果会有较大差别。教师在评价作业时要注重作业的内在处理与美学理解有些表现能力欠缺的学生.但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会好些 他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较多.但是由于技法不够成熟.所以无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但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要鼓励学生对美术理论的思考.使他们增加学习美术文化的兴趣和自信.而不应以作业效果作为唯一标准来磨灭他们对美术思考和钻研的兴趣 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美术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们美术教师要将它与现代艺术教育融合.以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支撑美术教学体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学生人格。这是当代美术教育的大方向.是艺术教育的新理念和探索。
篇5: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论文
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论文
一、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高校传统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我国的传统绘画已有数千年历史。传统绘画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品质,是民族思想的外在表现。我国传统绘画是一种生命精髓的再现,因为它已将精神和绘画融为一体。传统绘画所体现出的品质是陶冶当代大学生情操、提升其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教材。以教育的眼光并运用现代美学仔细审视我国的传统绘画,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民族文化元素。
2.高校工艺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传统民族工艺不仅制作程序比较繁琐,而且材料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传统工艺逐渐被人们淡忘,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继承与发展传统民族工艺,不仅能够弘扬民族精神,还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继承与发展传统民族手工艺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而且需要大学生建立对民间手工艺的保护意识。高校美术教学为丰富民族工艺文化资源提供了可能,以民族工艺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能够强化各民族间的交流。
3.高校民间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民间美术就地取材,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性,而且还能为人们所用。数千年的农耕文化和多
民族的多元化环境让我国的民间艺术更加异彩纷呈。因此它是内涵最丰富、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的文化形态。深入挖掘民间美术是高校美术教学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桥梁。
二、结语
当代社会,本民族文化已经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传承民族文化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高校是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重要领地,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作者:方嫱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篇6: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及融合论文
摘要:美术是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而传承至今的艺术瑰宝。目前,美术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对于具有丰富民族文化的中国而言,高校美术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随着时代的变迁,美术蕴含着越来越丰富的艺术与精神内涵,多元化已经成为美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将其与高校美术有机融合,可以促使学生感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形成美术创新意识。文章从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入手,研究民族文化对高校美术教学产生的重要作用,提出二者融合的相关建议与措施。
篇7: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及融合论文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扩招趋势发展良好,有效地提升了国民的综合素质。审美素质是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高校美术教学可以实现提高国民审美素养的目标。当前,一些美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还有待提高,一部分原因是一些教师忽略了民族文化的渗透,民族文化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人才审美意识的提升。因此,加强对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提高美术人才的审美素养,还能够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
一、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高校美术教学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还能够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从某种层面上说,我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历史,具有丰富性、多元性等特点。高校美术教学能够兼容多种民族文化与不同地域的文化,为美术创作与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同时,民族文化的渗透还能够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促进民族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民族文化传承处于尴尬的境地中,无人可传成为阻碍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受多元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青年产生了拜金等不良的价值观,削弱了民族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加之一些高校美术教育职责缺失,民族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未形成对民族文化的全面性、系统性认知,民族文化与当今教育体系的联系日渐减少,违背了教育发展的初衷。民族文化承载着先人的智慧,无论是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还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美术教育深化民族文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还能够有效地继承与发挥民族文化,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为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搭建良好的平台。
二、传承与融合民族文化对于高校美术教学发展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
传统美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具有内容、形式多元的特点,并且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格。不仅如此,民族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现有的民间美术文化有印染艺术、剪纸艺术与民间刺绣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些美术源于人类的劳动,是生产与生活的真实反映。经过世代传承,民间美术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品德。如,在节假日与婚嫁等活动中,花灯、年画等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可见,民族文化兼顾实用与审美双重目标,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
2.提高文化实践性
新经济环境下,社会对美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美术教学改革要结合人文环境特点,充分利用本土文化,重新建构美术教学内容,调整并优化美术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渗透民族文化。融合民族文化能够为鉴赏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实地调研美术文化,并定期开展一些弘扬民间美术的活动,能够深化学生对美术文化、民族文化的认知。
3.深化民族文化的内涵
民族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民族美术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一些民间美术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民族美术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精美的美术作品。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元途径还原民族文化的立体形象,使学生全面掌握民族文化,梳理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教师可系统讲解民族文化的知识体系,或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馆等,通过比较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特点等,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内涵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物化价值观念。
三、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措施
1.革新教学观念,正视民族文化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驱动力,因此,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校美术教学和民族文化的整合,革新教学观念是必经之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重新审视民族文化与美术教学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在当前高校美术教学中,一些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较为片面,难以将其与美术设计融合在一起。因此,美术教师应加大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将正确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采取多元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民族文化,逐渐拉近民族文化与美术教学、学生之间的距离,传递民族文化精神,从本质上实现二者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创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融合民族文化,为日后深入学习美术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优化课程建设,为融合奠定基础
课程建设在整个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的目标之一是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其一,结合专业教学内容,设置民间美术赏析课程。赏析是普及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土民族文化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加容易使民族文化内化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为实践提供指导。其二,引导学生认识并感受民族文化内涵,丰富美术教学题材,为构建美术专业课程提供支持。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使其能够在实际学习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如,河南地区的高校可以将河南年画图案、开封汴绣图案作为教学素材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除了要借鉴和学习民族文化,教师还应明确民族文化与美术学习融合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民族文化,从而有效提升创作质量。其三,编写专门教材。高校带头,与民间美术创作者形成合力,组建教材编写团队,以此推广以当地民间艺术为核心的融合现代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的教材,使学生学会利用传统元素进行美术创作,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规律与文化脉络的认识。如,在专题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民间美术文化,还可以在艺术实践中组织学生针对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进行专项调查,掌握其起源、发展与特点等,为以后的创作积累充足的素材,提高创作质量与创作效率。民族文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单纯依靠课堂进行渗透远远不够,还需要向外延伸。教师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元的考察与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从而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3.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融合实效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校应明确认识到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对于民族文化与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如,多数高校美术专业教师都是专业的人才,学历较高,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一些教师在学习中并未充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具体创作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教师应不断优化和完善自我,积极学习民族文化并将之与创作实践整合,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学校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因此,学校应格外重视教师培训,要结合本校美术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鼓励美术教师“走出去”。如,认真、详细地考察某一项民族文化;到专业创作机构学习;等等。同时,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一些民族文化传承者到学校开展讲座,进行示范或者指导,从多个层面启发师生。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还能够确保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融合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重视实践研究,实现深度融合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美术教学,都具有实用性的特点,这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要想从根本上推进传统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的深层次融合,就应充分发挥自身宏观调控和辅助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方面,学校应适当增加资金、人力投入,构建校内美术基地。高校应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广泛收集优秀的民间资源,成立专门的工作室作为开展传统美术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可以借此初步认识传统文化。为了保持美术展览馆的生命力,学校还应展览学生的作品,在调动学生创作热情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在作品中渗透的重要意义。如,河南省的高校可以建立年画、雕塑等工作室,由美术教师管理工作室,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并通过美术创作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确保工作室持续运转。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可以与周边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考察的机会,推荐优秀的学生到基地实习,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越来越多的美术专业人才从事该行业,能够进一步扩大民族文化在美术创作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的融合。
5.融合成为国际化教育的趋势
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融合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传承的研究较晚,且缺少丰富的研究成果。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才是教育的发展趋势。民族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的特点,将其与高校美术进行融合势在必行。这不仅能够进一步细化现代美术教育的分支,还能够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并存的优势,为学生深入认识民族文化精髓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其在美术作品创作中突出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的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关教育者不能松懈,要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供后续保障。结语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这要求我们加大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力度。民族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重要的文化财富。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渗透民族文化,加强对学生的美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教师还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研究民族美术,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提高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浅析中西部高校美术教学引入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性――以苗族服饰图案研究为例谈其对高校美术课应用的意义.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2]皇甫娟.中原民间美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融合的宏观思考.艺术教育,2015(2).
[3]王艳艳.略论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美术教育研究,2015(8).
[4]黄谦.论花山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融合――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艺术科技,2014(1).
[5]王燕珍,包蓉.浅析云南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4(1).
[6]王怀儒.浅谈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7).
[7]包双梅.民族民间美术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1).
[8]张若晖.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3).
[9]巨沂平.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4).
★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 实习基础教育报告
★ 民族传统节日
【浅谈畲族民间艺术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共7篇)】相关文章:
上巳节三月三的由来2023-08-12
六一儿童节舞蹈节目 小学庆儿童节文艺汇演主持词2023-05-06
教师节庆祝会的主持词2023-01-03
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2024-03-10
企业文化工作述职报告2022-06-04
描写和赞颂柯尔克孜族诗句2023-09-09
龟峰作文300字2023-08-31
东西岩导游词2023-02-27
关节炎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论文2022-05-08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大全表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