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题目

时间:2023-02-10 07:55:2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题目(推荐12篇)由网友“Sheir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题目,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题目

篇1: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题目

一、填一填。(34分)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3、1米=()厘米400厘米=()米

这支回形针长()厘米这支铅笔长()厘米。

4、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本书厚1()

②手掌的宽约8()

③操场长约60()

④课桌的高65()

⑤一条跳绳长2()

⑥哥哥的身高1()28()

5、30米+8米=()米12厘米-7厘米=()厘米27厘米+6厘米=()厘米54米-4米=()米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下面三条线中,

()

是线段。

【①②③】

2、要知道学校的操场有多长,应该用()来量。【①三角尺②米尺③卷尺】

3、你的椅子大约高()。【①45厘米②45米】

4、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①厘米②米】

三、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5分)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2、一块橡皮擦的厚10厘米。………………………()

3、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4、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0米。…………………()

5、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四、量一量。(24分)

1、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第一条

()厘米

第二条()厘米①两条一共有()厘米。②第二条比第一条长()厘米。

2、估一估,量一量,填一填。估计长()厘米估计长()厘米实际长()厘米实际长()厘米

3.量出下面图形每边的长度

五、画一画。(10分)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六、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你能举出三个例子吗?(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应用题(每道小题6分共24分)

1.大生和小明从一条路的两头面对面走来,两人相遇时,大生走了45米,小明走了42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2.两条绳子一共长38米,其中一条长18米,另一条长多少米?

3.工人叔叔修一条长60米的路,已经修了40米,还差多少米没修?

篇2: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题目

一、填空: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是字母()表示;量较长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2、在测量物体时,尺子要与()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端对着几。

3、线段是()的,可以量出(),它()个端点。

4、量语文书用()作单位,大约长15(),一扇门高2()。

5、35厘米+57厘米=()厘米1米-46厘米=()厘

500厘米-2米=()厘米4米+300厘米=()米

2米+30厘米=()米()厘米86米-69米=()米

6、三角形有()线段组成,一个正方形是由()线段组成。正方形和长方形都由()条线段。

7、明明的身高是125(),姚明的身高是227()。

8、张阿姨测量土地,如果用2米刻度线作起点,量到一块地的尽头正好是皮尺的14米刻度线,这块地长()米。

二、判断:

1、100厘米比1米长。()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比50厘米长49厘米的线段比1米长。()4、爸爸的身高是180米。()

5、黑板边和桌子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6、小强一步能走65厘米。()

7、测量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三、选择题:

1、从尺子的刻度2到刻度9是()厘米。A、7B、5C、9

2、测量学校的操场用()作单位。A、厘米B、米C、尺

3、米和厘米都是()单位。A、时间B、长度C、重量

四、比较大小。

5米()50厘米1米()99厘米3米+4米()7厘米

80厘米+20厘米()2米56米()560厘米30米()3米

45厘米+55厘米()1米

五、按从大到小排列顺序。

1、60厘米6米6厘米60米

2、240厘米20米2厘米20厘米2米

按从小到大排列顺序。

3、4米40厘米2米4厘米40米

4、9米9厘米90厘米90米

六、画图:

1、画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2、画两条线段,它们的和是9厘米。

3、画一条比8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4、画一条比2厘米长的线段。

七、解决实际问题。

1、用一根长18米的木棍量水深,木棍插到底后露出水面的部分是6米,水深多少米?

2、小丽的身高是75厘米,小红比她矮17厘米,小红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3、小明的身高是85厘米,他站在凳子上高99厘米,凳子高多少厘米?

4、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7米,小燕子从第1棵树飞到第9棵树,小燕子飞了多少米?

篇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题目

一、填一填。

1、( )个十是一百,一千里面有( )个百,十个一千是( )。

2、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和十位上都是6,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3、用3、0、7组成的最大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它们的和是( ),差是( )。

4、5420读作( )

读作( )

七千八百零二写作( )

八千八百四十八写作( )

5、3456=( )+( )+( )+( )

5020=( )+( )

4308是一个( )位数,它是由4个( ),( )个百和( )个( )组成的。

6、妈妈用30元买7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 )条,还剩( )元。

7、与12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8、一个数除以3,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 )或( )。

9、( )÷5=8………3

64÷7=( )……( )

10、校园里的红旗向东南方向飘扬,说明刮的是( )风。

11、○○□※○○□※……第35个图形是( ),第20个是( )。

12、3dm=( )cm

3m20cm=( )cm

2dm-3cm=( )cm

40mm=( )cm

36mm=( )cm( )mm

6km=( )m

1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 )

(2)课桌高约7( )

(3)《新华字典》厚约4( )

(4)做深呼吸用时5( )

(5)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6( )

(6)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20( )

二、判断题。

1、3个千,4个一组成的数是3041。( )

2、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

3、一壶水倒3杯,倒满23杯至少需要7壶水。( )

4、由7、0、3、9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9370。( )

5、锐角一定比直角小,钝角一定比直角大。( )

三、选择题。

1、一个数加上1,就得到最小的四位数,这个数是

① 99 ② 900 ③ 999

2、用一个8、一个3和两个0,组成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是( )

① 8003 ② 8030 ③ 8300

3、在164□ < 2645中,□里可以填( )。

① 0~4 ② 6~9 ③ 任何数

4、在一幅地图上,新疆在九江的左上方,说明新疆在九江的( )。

① 东南方 ② 西北方 ③西南方

5、要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板中裁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纸板,则这个正方形纸板的边长为( )。

① 2厘米 ② 6厘米 ③ 4厘米

四、计算题。

1、口算下列各题。

170-80 1200-500 23÷4 300-70 52÷6 580+70 72÷8 320+8 1000-56 420+390

2、用竖式计算。

500-198 268+732 58÷7 986-178

五、解决问题。

1、有56个桃子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几个,还剩几个桃子?

2、米奇玩具厂一天共生产了54只玩具熊,如果每7只装一箱,至少需要几个箱子才能装完?

篇4: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试题苏教版

一、知识宫里任我行。

1、一亿二千零四万七千零八十写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

2、如果A是B的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它们的最大分因数是( )。

3、4.25小时=( )时( )分

2公顷40平方米=( )公顷

4、一根木料长1.6米,现在将它锯成同样长的小段,七次锯完,每小段占这根木料的( ),每小段长( )米。

5、六(1)班第一组同学的体重是45千克、50千克、45千克、51千克、47千克、45千克。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6、现有3厘米、4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请你再选1根长度是整厘米的小棒,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大是( )厘米,最小是( )厘米。

7、有三把锁和三把钥匙,现在用三把钥匙去打开三把锁,最多要试( )次。

8、一个正方体,其中4个面涂红色,一个面涂绿色,一个面涂蓝色,小丁任意抛10次,落下后红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等底等高,如果它们的体积相差32立方分米,那么圆锥体的体积为( )立方分米。

10、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5,如果甲数增加20,则甲数是乙数的2倍。原来甲数是( )。

11、一个高10厘米的圆柱体,如果把它的高截短3厘米,它的表面积减少94.2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

12、用火柴棒搭一个三角形,搭1个三角形用3根火柴棒,搭2个三角形用5根火柴棒,搭3个三角形用7根火柴棒,照这样的规律搭50个这样的三角形要( )根火柴棒。

二、反复比较,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在自然数中,凡是5的倍数( )。

①一定是质数 ②一定是合数③可能是质数,也可能是合数

2、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3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的距离是4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①1∶80 ②1∶8000 ③1∶8000000

3、如果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比例的两个内项( )

①成反比例 ②成正比例 ③不成比例

三、我是计算小能手。

1、口算

7.4+6 5-1.4-0.6 10-0.09

2、解方程

X+50%X=7.5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0.25×3.2×1.25 18.15-(3.5-1.75)

四、解决问题我能行。

1、只列式(或方程)不计算。

(1)一食品厂九月份生产的牛奶饼干比果汁饼干少 吨,果汁饼干生产的吨数比牛奶饼干多 ,牛奶饼干生产了多少吨? 。

(2)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植的柳树的棵树比杉树的3倍少20棵,柳树植了190棵,杉树植了多少棵? 。

(3)叔叔3月把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为5.22%,到期时应交5%的利息所得税,问叔叔在取款时应得利息是多少元? 。

2、甲乙两地相距40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驶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多少小时,这辆汽车就可以到达乙地?

3、张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完成的个数与零件的总个数的比是1:3。如果再加工15个,就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一半。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4、学校买发甲、乙两种型号的电视机10台,正好用了19200元钱。已知甲种电视机的价格是1500元,乙种电视机的价格是2200元。甲、乙两种型号的电视机各买了多少台?

5、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一半多3页,第二天读了剩下的一半少3页,第三天读完余下的4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篇5: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认识万以内的数)

1、数位顺序: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相邻两个数位之间是十进率: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百是1000,10个千是10000。

(3)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2、万以内数的读写:

(1)写数时从最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哪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写数用阿拉伯数字1,2,3,……

(2)万以内数的读法: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从高位读到低位,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读数时用语文汉字:一、二、三……,十,百,千,万

3、认识算盘上的数:在算盘上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4、比较数的大小:

(1)数位不同的: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少的数就小。

(2)数位相同的: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那么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5、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一个数接近几百或几千就近似于几百或几千。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1)一般接近几百看十位: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就直接写百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就要把百位上的数字再加1。

(2)一般接近几千看百位:如果百位上的数小于5,就直接写千位上的数,如果百位上的数大于5,就要把千位上的数字再加1。

6、用几个数字组数:可以把数字依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组合排列。要组成最大的数,就把数字按照由大到小排列;要组成最小的数,就把数字按照由小到大排列。如果有0,0不能排在最高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分米和毫米)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米(m)、分米(d m)、厘米(c m)、毫米(mm)。

2、长度单位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长度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4、长度单位的加、减或比较: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数量进行加、减或比较大小时,必须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

5、物体实际测量方法:

(1)依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一般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如教室、操场、旗杆、大树……

比较短的物体依据实际情况和显示的数字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如:大拇指到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分米,我们的手指甲长约1厘米,教室门高约2米,数学书长约20厘米,书桌高约7分米……

(2)在进行物体测量时,先要把直尺或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直尺或米尺上的什么数字,长度就是这个数字。如果是一把断尺测量物体,同样要将断尺左边与物体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断尺什么数字,然后用另一端的数字减去左边的数字,就是物体的实际长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口算两位数的加法:

(1)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再把两个结果加起来;

(2)一个两位数加另一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用它们的结果加上剩下的一位数。

2、口算两位数的减法:

(1)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减,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减,再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

(2)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被减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3)把减数凑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用它们的差再加上多凑的数或减 去少凑的数。

3、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计算时,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

4、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

(1)计算时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加法验算方法: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后再加一遍,两次得到的结果相等就说明计算结果正确,不相等,则说明计算结果不正确,需要重新计算。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笔算方法:

(1)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2)当个位不够减需要退位时,如果十位上是0,无1可退,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成10个十先传递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当成10个一再计算。

(3)减法验算方法:差+减数=被减数(最常用的);被减数﹣差=减数

篇6: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试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试题

一、填空30%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和它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位和( )位。

2、最高是千位的是( )位数。4083最高位是( )。

3、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相差( )。

4、880这个数左边的8在( )位上,表示( ),右边的8在( )位上表示( )

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 )<21 ( )×8<66

70>( )×8   67>( )×7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一棵大树高12( ) 课桌的高大约是8( )

铅笔长大约是18( ) 字典厚大约是20( )

7、下面的图形,请你按形状分类整理填表。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期终考试试题预览部分内容的图片、分数形式等无法完整显示,到试卷预览底部下载完整的.试卷WORD格式

试卷内容预览:

个数

二、计算 33%

1. 口算12%

70×4= 9×60= 12×4= 110-60=

32÷8= 80+60= 50+300= 28÷7=

120-50= 140-90= 41×2= 30×6=

2、竖式计算(第②、③、④题要验算)。12%+9%

① 52÷7= ②436+298= ③724-165=

④1000-462= ⑤28×5= ⑥89×9=

三、列式计算。10%

1、被除数是69,除数是8,商是几?余几?

2、5个78 是多少?

3、减数是394,被减数是607,差是多少?

4、48的7倍是多少?

5、78与9 的积减去576是多少?

四、生活中的数学

1、有53个山楂,每6个串一串,能串成多少串,还剩多少个?

2、小明要浇8行花,每行36棵。已经浇了199棵,还有多少棵没有浇?

3、二⑴班有40人去扬州春游,每8人一辆汽车,每辆车35元。需要多少钱?

4、小华有8本故事书,小明的故事书是小华的7倍多些,8倍少些。小明最少有多少本故事书?小明最多有多少本故事书?

5、自行车504元、电扇198元、电水瓶102元。

(1)买1辆自行车和1个电水瓶大约需要几百元?

(2)1辆自行车的价钱比一台电讯约贵几百元?

(3)你还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并解答)

篇7: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3)转化以后的长方体图形和圆柱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5. 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学生交流

(1)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2)怎样转化成长方体呢?

(指名叙述:把圆柱体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

(3)教师说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4)教师:这个长方体与圆柱体比较一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形状变了,体积大小没变。)

(5)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讨论: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板书: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 S h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V=π r?h

三.尝试应用,拓展新知。

1.填表。

2.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是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让学生试做,集体反馈。

3.计算下面各圆柱体的体积。(练习五第1题)

4.李家庄挖了一口圆柱形水井,地面以下的井深10m,底面直径为1m。挖出的土有多少立方米?

5.学校建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形花坛。花坛的底面内直径为3m,高为0.8m。如果里面填土的高度是0.5m,两个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立方米?

6.一个圆柱的体积是px3,底面积是16 cm2。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如果你还有疑惑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板书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V=S h

V=π r?h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三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圆柱的体积(2)教案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2)

【教学目标】

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容积计算和体积计算的异同,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口头回答。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说么?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r2h

【新课讲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学生: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积:

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3)比较一下补充例题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

(2)指名学生回答下面问题: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③计算结果是什么?学生: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统一结果单位,方便比较。

(3)教师评讲本题。

【课堂作业】

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第28页练习五第3、4题。

第3题,其中的0.8m为多余条件,要注意指导学生审题,选择相关的条件解决问题。

第4题,是已知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求圆柱的高,可以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答案:“做一做”:

2. 3.14×(0.4÷2)2×5÷0.02=31.4≈31(张)

第3题: 3.14×(3÷2)2×0.5×2=7.065(m3)=7.065(立方米)

第4题:80÷16=5(cm)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圆柱的体积(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课后小结

本课时主要在讲解例题,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先分析题意,弄清楚求什么,再列式。

课后习题

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第28页练习五第3、4题。

第3题,其中的0.8m为多余条件,要注意指导学生审题,选择相关的条件解决问题。

第4题,是已知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求圆柱的高,可以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答案:“做一做”:

2. 3.14×(0.4÷2)2×5÷0.02=31.4≈31(张)

第3题: 3.14×(3÷2)2×0.5×2=7.065(m3)=7.065(立方米)

第4题:80÷16=5(cm)

板书

圆柱的体积(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篇8: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从具体情境中体会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必要性并进行大胆猜想。

2、在操作、观察、思考、探究等学习活动中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并能有条理的说出推导过程。

3、根据圆锥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看一个动画:一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到动物园,那里的风景可真美,就是天气有点热,他们决定买冰淇淋。大头儿子来到冷饮店,看见两种冰淇淋。一种圆柱形的,2元一支;一种圆锥形的1元一支。大头儿子转着眼睛,不知买哪一种既经济又实惠的冰淇淋,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师:同学们都很棒,为了帮助大头儿子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好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圆锥的体积

1、出示圆锥,引导学生说出圆锥的体积的意义。

课件出示: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锥的体积。

2、演示排水法求圆锥的体积。

引导学生回忆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说出排水法。

3、冰激淋不能用排水法求体积,要怎样求呢?

(二)教学例2. (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

1、引导学生猜想。

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同学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计算应该和哪一个立体图形有关?

师:同学们再大胆猜一猜,圆锥的体积计算应该和什么量有关?

2、认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师课件演示怎样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两个容器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圆柱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圆锥的几倍?

板书:学生猜想。

3、实验验证猜想。

(1)明确实验方法、理解实验表和实验要求。

(2)学生实验

(3)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小组汇报,老师课件演示。

(4)得出结论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生1:等底等高的圆柱是圆锥体积的3倍。

生2:等底等高的圆锥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那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两个容器的容积存在这个倍数关系吗?

生:不存在。

明确哪个学生的猜想是对的。

4、推导圆锥的体积。

引导学生推导圆锥的体积

师:根据我们得出的结论,你能写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V圆锥 = 13 V圆柱 =13 Sh

强调:S是圆柱的底面积,也是圆锥的底面积;h是圆柱的高,也是圆锥的高,所以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13

师:想一想,根据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生:圆锥的体积等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为什么有三分之一?

生:因为实验时,圆锥向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里倒了三次。

师:我们知道了怎样求圆锥的体积,那么假如圆柱形冰淇淋和圆锥形的冰淇淋是等底等高,你们说大头儿子买哪种合算呢?(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答案)。

师:所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5、练一练(运用公式):

师: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34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二)教学例3.(运用公式拓展)

课件出示例3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规范做题格式。

(三)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那些情况?

引导学生梳理:

已知底面半径求体积;

已知底面直径求体积;

已知底面周长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填空(课件)

2、判断(课件)

3、34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篇9: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学生经历用切割拼合的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

的过程,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圆柱体的体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学生经历并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起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呢?你觉得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巧妙转化,探究新知。

1. 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它们都是直柱体,我们回忆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体积统一公式“底面积×高”,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2.出示圆柱体,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回忆一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课件演示。(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3.现在老师给这个圆柱体变个魔术,仔细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动画演示)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同学们自己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1)圆柱体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

(2)它是怎样转化成这个长方体的?

>>>下一页更多精彩“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0: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有余数的除法

除法竖式要记住:一商、二乘、三减、四看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篇1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小熊购物(混合运算(一))

知识点:

1、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买鲜花(混合运算(二))

知识点:

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过河(混合运算(三))

知识点:

1、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2、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二年级下册《方向与路线》知识点归纳

辨认方向

1、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用八个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三、认识方向

平面图上识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左上西北、右上东北、左下西南、右下东南。

认识路线

1、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辨认方向

知识点:

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地图中的其他七个方向。

认识路线

知识点:

1、学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二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大数》知识点归纳

认识新的数计数单位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3、万以内数位顺序表

万以内数的读写

1、会读万以内的数

2、会写万以内的数

3、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

1、想认数看数位:

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1个十是10、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1个百是100、10个百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百)、

1个千是1000、10个千是10000(10000里面有10个千)、

1个万是10000、10个千是10000(10000里面有10个千)、100个百是10000(10000里面有100个百)

2、读写数很容易

读数时:数字数位一起读,遇到0数位省,0在末尾不用读(1200读作:一千二百),0在中间读作零(1020读作:一千零二十、1002读作:一千零二)

写数时:省去数位写数字(一千二百三十四写作:1234),数位空用0补(一千二百三十写作:1230)

3、比较大小也容易:从高位先比起(3129、5430);千位相同比百位(3129、3965);

百位相同比十位(3129、3194);十位相同比个位(3129、3126);数位不同比数位,数位多这个数就大(324、3231)

4、小朋友要谨记:看到“大约”、“接近”用估算,(整百数100、200、300„„整千数1000、„„)多一点,舍其他,取高位(3012≈3000);多很多,高位头上要加1(3912≈4000)。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篇12: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

1、一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扎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公共汽车两站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苏教二年级教学计划

苏教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五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语文课文歌词教案

苏教下册《练习1》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练习》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练习十第一课时(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认识方向》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题目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题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题目(推荐12篇)】相关文章:

认识角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2022-06-20

小学三年级期末数学复习计划2022-05-15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2-12-18

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计划2023-04-17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复习卷2022-05-04

特辅班工作计划2022-08-31

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复习计划2023-01-23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2-12-29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苏教版)2022-12-19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计划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