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题目

时间:2024-02-22 07:32:0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题目(共9篇)由网友“xddisney”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题目,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题目

篇1: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题目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题目

一、填空题。

1、一油重( )千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年____月____日成立的,到现在成立_____周年了。

3、按规律在( )里填数或图形。

(1)5、6、11、17、28、( )、( )。

(2) 有一串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序1.2.3.2.3.4.3.4.5.4.5.6……第36个数是( )

4、一个数加上8,乘以8,减去8,除以8,结果还是8,这个数是( )。

5、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分别所需的时间

用洗衣机洗衣服(20分钟) 扫地(5分钟) 擦家具(10分钟) 晾衣服(5分钟)

他至少要花( )分钟才能把这些事情全部做完。

6、海关大钟,一点钟敲一下,二点钟敲二下……6点钟时,小红听到钟共敲了30秒,那么到12点钟时,敲钟的时间需要( )秒。

7、三年级组同学参加六一节团体操表演,每横排人数同样多,每竖排人数也同样多。王菁的位置是从左数第10人,从右数第8人,从前数第9人,从后数是第7人。参加表演的同学有( )人。

8、□□□□-□□□ = B,B最大是_____,最小是_____。

□□□÷9 = □……C,C最大是_____。

9、一只蜗牛沿着10米高的竹竿往上爬,白天向上爬3米,到夜里往下滑2米,蜗牛第( )天能爬到竹竿的顶端。

10、弟弟有钱14元,哥哥有钱10元。哥哥要给弟弟( )元,弟弟的钱才比哥哥多2倍。

二、推理题。

1、元旦是星期四,再过100天是星期______。

2、21×9 = 189 请你根据这些算式的`特点继续往下写3道题。

321×9=2889 _________

4321×9=38889 _________

3、假如20只兔子可换2只羊,9只羊可换3头猪,8头猪可换2头牛,那么用5头牛可换______只兔子。

三、解决问题。

1、三年一班27人乘车去大佛寺旅游,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甲种车可乘8人,乙种车可乘4人。

⑴请你写出3种以上的租车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甲种车的租金是每天300元,乙种车的租金是每天200元,怎样租车费用最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欢欢家住在第5层楼,她每上一层楼大约要用14秒,欢欢在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两筐桔子共重120千克,大筐比小筐重30千克,两筐桔子各重多少千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1)班有49人,三(2)班有47人,每6人植一棵树,一共可以植多少棵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1)班有49人,三(2)班有47人,每人植4棵树,一共可以植多少棵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3)班有32人,每人要做8朵;三(4)班有35人,要做240朵,一共要做多少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每台VCD250元。每台电磁炉480元,

(1)我买了3台VCD和2台电磁炉,一共用了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带了1100元买5台VCD,钱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题目

学习速算不仅能简化计算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又会提高计算效率。所以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然后看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三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技巧

“凑整”先计算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则先计算。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2+88=100,35+65=100,21+79=100,44+56=100,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79叫21的“补数”,44也叫56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例题1.计算下列等式:

53+55+47 23+39+61

解:式=(53+47)+55

=155

式=23+(39+61)

=23+100

=123

对于不能直接凑整的,可以把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再凑整。

例题2.计算下列等式:

87+15 54+79 65+18+27

解:式=87+13+2

=(87+13)+2

=100+2

=102

式=33+21+79

=33+(21+79)

=33+100

=133

式=60+2+3+18+27

=60+(2+18)+(3+27)

=60+20+30

=110

对于没有直接凑整的数的,可以先凑整,最后再减去凑整的数。

例题3.计算:38+29+19

解:原式

=(38+2)+(29+1)+(19+1)-4

=40+30+20-4

=90-4

=86

计算等差连续数(等差数列)的

和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1,3,5,7,9

2,4,6,8,10

3,6,9,12,15

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

1,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

例题4.计算1+2+3+4+5+6+7+8+9

解:原式=5×9(中间数是5,共9个数)

=45

计算1+3+5+7+9+11+13

解:原式=7×7(中间数是7,共7个数)

=49

计算2+4+6+8+10

解:原式=6×5(中间数是6,共5个数)

=30

2,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

例题5.计算1+2+3+4+5+6+7+8+9+10

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1,末数是10。

解:原式=(1+10)×5

=11×5

=55

计算1+3+5+7+9+11+13+15

共8个数,个数的一半是4,首数是1,末数是15。

解:原式=(1+15)×4

=16×4

=64

计算2+4+6+8+10+12

共6个数,个数的一半是3,首数是2,末数是12。

解:原式=(2+12)×3

=14×3

=42

基准数法

先观察各个加数的大小接近什么数字,再把每个加数先按接近的数字相加,然后再把少算的加上,把多算的减去。

例题6.计算23+22+24+18+19+17

通过观察发现所有的加项比较接近20

解:原式=20×6+3+2+4-2-1-3

=120+9-6

=123

计算103+102+101+99+98

所有加项比较接近100

解:原式=100×5+3+2+1-1-2

=500+3

=503

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题7.计算 400-63-37

式= 400-(63+37)

=400-100

=300

1000-90-80-10-20

式=1000-(90+80+10+20)

=1000-200

=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题8.计算4622-(622+149)

=4000-149

=3851

=3100-359

=2841

3,利用“补数”先凑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题9.计算505-397

523-289

358+997

解:式=500+5-400+3(把多减的 3再加上)

=108

式=523-3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223+11

=234

式=358+1000-3(把多加的3再减去)

=1355

式=789-(178+122)-390

=99

加减混合式的运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

例题10.计算下列等式

200-20-10-30

100-40+30

解:式=200-(10+20+30)

=200-60

=140

式=100-(40-30)

=100-10

=90

2,带符号“搬家”

例题11.计算 545+47-145+53

解:原式=545-145+47+53

=(545-145)+(47+53)

=400+100

=500

注意: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7,-145,+53。而54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545。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

例题12.计算18+2-18+4

解:原式=18-18+2+4=6

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法笔算一

309+175=

907+986=

505+897=

549+121=

815+226=

695+150=

124+594=

860+485=

315+848=

131+328=

409+137=

298+202=

188+834=

873+190=

398+163=

954+874=

972+656=

712+593=

919+289=

929+35=

488+251=

536+532=

856+591=

335+352=

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法笔算二

221+416=

669+199=

187+129=

175+250=

506+326=

231+289=

271+111=

986+201=

236+164=

819+327=

389+719=

872+694=

868+593=

744十213=

132+757=

832+172=

994+402=

879+467=

327+150=

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法笔算三

386+147=

700+638=

397+920=

623+125=

301+282=

247+692=

478+807=

867+350=

667+427=

713+122=

906+743=

613+160=

869+122=

381+342=

318+156=

960+467=

315+134=

702+188=

920+717=

880+634=

251+793=

215+172=

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法笔算四

163+134=

274+146=

841+600=

636+236=

486+238=

850+704=

358+527=

973+890=

879+653=

508+755=

751+172=

772+919=

939+792=

862+713=

242+349=

599+272=

171+374=

744+399=

178+108=

143+816=

833+682=

880+367=

802+867=

823+614=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题目

篇3: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练习题目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练习题目

一、精心选一选!

1.如图1,□中,,为垂足.如果∠A=125°,则∠BCE=60°( B )

A.55°B.35°C.25°D.30°

2.如图2,四边形是菱形,过点作的平行线交的延长线于点,则下列式子不成立的是(B)

A.DA=DEB.BD=CEC.∠EAC=90°D.∠ABC=2∠E

3.(广州市)如图3,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把阴影部分剪下来,用剪下来的阴影部分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新正方形的边长是(C)

A.B.2C.D.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则下面条件能判定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的是(B)

A.AC⊥BDB.AC=BDC.AC=BD且AC⊥BDD.AB=AD

5.如图4,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D)

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

C、当∠ABC=90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

6.如图5,菱形ABCD中,∠B=60°,AB=2,E、F分别是BC、CD的中点,连接AE、EF、AF,则△AEF的周长为(B)

A.B.C.D.3

7.如图6,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CD=AD,AC,BD相交于O点,∠BCD=6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梯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B.梯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C.BC=2ADD.AC平分∠DCB

8.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则这个多边形是(C)

A.六边形B.七边形C.八边形D.九边形

9.下列图形(图5)中,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B )

10.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7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D)

A.1 B.2C.D.

二、细心填一填!

1.将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沿着一边上的高剪开,可以拼成不同形状的四边形.试写出其中一种四边形的名称.

2.如图8,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OB=60°AB=4cm,则AC的长为__cm.

3.如图9所示,根据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制作的边长均为15cm的可活动菱形衣架,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5cm,则∠1=_______.

4.如图10,正方形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cm2.

5.如图11,在梯形ABCD中,AD∥BC,E为BC上一点,DE∥AB,AD的长为1,BC的长为2,则CE的长为___________.

6.如图12所示,菱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若再补充一个条件能使菱形成为正方形,则这个条件是(只填一个条件即可).

篇4: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 2×3=6所以12×3=36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 15×3=45

10×3=30 2×3=6 10×3=30 5×3=15

30+6=36 30+15=45

篇5: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 )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 )千克,( )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大象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化聚(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 )千克。

(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5T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 )千克的车通过。

(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 )吨。

(4)(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么麻烦了。

(三)解决问题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10( )

(2)1头猪重约120( )

(3)1袋水泥重约50( ),1拖拉机水泥约重2( )

(4)中国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将160( )的杠铃举过了头顶。

2、课件出示情境图:“还记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马一同来到了一座小桥边想过桥的事吗?他们能同时过桥吗?怎么过桥?”

3、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大约多少天就能节约1吨水?

5、节水教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出示图片。倡导学生“节约用水。”

(四)课堂作业

篇6: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篇7: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58~60页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第61~62页教学周长的含义;第63~65页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66~69页是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首先是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教材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指出一些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引出本单元的研究对象。

教材希望学生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因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并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生拿几张(注意:不是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折、量、比,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第58页的几张照片,起启发和鼓励学生操作的作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对几个图形的操作后发现的,是在交流中呈现的。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无序、不系统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交流时经历“无序——有序”“零散——完整”的过程,两个小卡通的对话是众多学生的发现经过整理后的概括。在学生分别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后,教材要求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他们比较这两种图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并且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并且对边相等。教材组织学生进行比较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巩固对图形特点的初步认识,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两种图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在还不讲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想想做做”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设计安排。第1题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在钉子板上围过这两种图形,那时他们是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认识围的,现在再次围这些图形,要紧扣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思考和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围成的图形有什么特点。第3题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图示的方法折、剪,并问学生“剪出的是正方形吗?为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正方形的特点以及折、剪的过程作出解释。这道题再次让学生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第4题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大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点。其中用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答案是开放的,各有两种不同拼法,有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也是本节教材的知识。第59页先告诉学生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然后在“想想做做”中练习。第5、6题再现了什么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什么是正方形的边长,并结合度量和估计突出长、宽与边长都是线段的长度。第7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通过画图形并说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长、宽与边长等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这部分学习内容的认知结构。

2、联系实际事例教学周长的含义,初步建立周长概念。

围成的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教材中没有出现抽象的周长定义,只要求学生联系实物与图形理解周长的含义,能通过自己的操作表达对图形周长的理解。

第61页例题,先出现一个儿童游泳池,池的上口一圈边线用粗黑线表示,教材通过卡通说出“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这句话里的“池口黑色边线的长”直观形象地描述了周长的属性——图形一周的长度。例题中又画了一双手在用绳子沿树叶的边围一圈,并把绳子拉直放到直尺上量长度,其中前一幅图突出“一周”,后一幅图突出周长是长度。再次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同时还让他们看到可以“拉曲成直”,便于度量周长。

“试一试”引导学生继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和“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认知迁移,以对物体表面周长的认识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在说、量、算等活动中,理解平面图形一周所有边的长度的总和是图形的周长,这里面既有周长的概念,又有计算周长的基本方法,两者有机融合成一体。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什么是四边形的周长,明确这些图形一周的长是它们的周长。然后要学生说说怎样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可以用细线沿图形的边围一圈,拉直了量一量;也可以分别量出图形各条边的长,再相加。

“想想做做”第1~3题起巩固周长概念的作用,其中第2题通过描出各个图形的边线,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的长度总和。第4、5题测量或计算图形的周长,第4题特意在各个平面图形中设计了长度相同的边,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各图形的周长,为以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打下基础。第6题引导学生把对周长的认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是一道实践活动题。

3、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第63页例题计算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篮球场的形状是长方形,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是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鼓励学生想想算算,希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可能根据周长的含义,采用把各条边的长度连加的方法求得周长。有些学生可能联系长方形的特点,或者先分别算出两条长的和与两条宽的和,再相加得到周长;或者先算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教材要求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由于学生尚未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所以求长方形周长暂时应分步列式计算。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它的周长就是求什么,为寻找算法确定方向。第二,在交流算法时首先要抓住是怎样求各条边长度总和的,其次才是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因为各种算法的式子虽然不同,但本意是一致的,都是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列出来的。差异在于有没有利用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个特征。第三,能想到先算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这种方法的学生不会多,对这种算法的讲评要多一些,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这种方法。

教材第64页“试一试”通过求手帕的周长这个实际问题,继续让学生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预计学生不会有困难。无论是长方形周长还是正方形周长,教材中都没有出现计算公式,主要原因是鼓励学生探索、尊重学生的创造,逐步从算法多样到算法同一。至于计算公式,在以后的教材中会适时总结的。

“想想做做”共六道题,第1~3题以巩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方法为主要目的,学生或是利用题中给出的长、宽或边长的数据求周长,或是先量出长、宽与边长的长度后再算周长。第4、5题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题使学生明白,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仅仅是数学中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广泛的应用。第6题是答案开放的题,能使学生看到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

练习六是全单元的整理与综合,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等各个内容。练习设计避免过多的纯计算训练,注重周长的实际应用、估计图形的周长以及图形的拼合变化。第7题在方格纸上设计周长20米的花圃,教材举了一个长方形为例,学生的设计不要局限于长方形。什么形状的图形、画在方格纸的什么位置上都可以,只要图形是封闭的、周长是20米都是正确的设计。

4、实践活动富有基础性、操作性、开放性和合作性。

《周长是多少》这次实践活动的五个内容都是围绕周长的含义与计算设计的,这些内容中既有长方形、正方形,又不局限于这两种图形。分别让学生围、搭、拼、量、算、估,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线围自己喜欢的图形,用小棒搭、用小正方形拼自己想的图形,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效益。“量一量”要求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教材通过“你量了哪几条边?是怎样算的”启发学生寻找比较简单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实践活动中的各个内容都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要求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同时加强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互补。

篇8: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对全册课本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教材先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00以内)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然后复习两步混合运算的式题和应用题;再复习时间单位、角和直角的概念;最后是应用题的综合练习。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深化概念,正确计算,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00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数。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2.掌握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两步混合式题。

3.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解答以“求剩余”、“相差关系”、“和”等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

1.复习重点:万以内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以及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

2.复习难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并正确解答。

四、教学时间7课时。

(1)万以内的减法总复习(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正确地口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2.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减法,能用减数和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万以内减法的.笔算退位减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小黑板出示:

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3.掌握减法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4.能掌握减法验算方法,养成验算习惯。

2,复习口算。

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52+2670-5567+972-25

95-2145+1881-34.47+36

600+8001500-7005000+400

900-3007900+13-71

(1)检查校对。,

(2)同桌互说52+26、95-21、600+800、900-300的口算方法。

(3)指名说说口算方法。

3.复习笔算。

(1)请学生独立计算:4801-45641600-539

(2)整理:分页标题#e#

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②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c.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寻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在一起,再减。

(3)出示

9100-27969010-2796

9001-27964060-2805

①学生列竖式计算。

②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提出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a、认真书写,数字、符号、得数不要抄错;

b、认真计算,做一步查一步,计算退位减法时,千万不要忘记减去退去的数。

(4)检查减法计算是否正确,有哪些验算方法。

①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②验算9001-27964060-2805

4.综合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980910049475948

一427-7407一3456-325

56317035914513

(2)下面方框可以填几。

两次退位两次进位

51383246

-1口口4+2口3口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减法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对照复习目标,你能得几分?

6.课堂作业。

计算并验算:

6548-3127875+43195000-1284

1280-7951625+35783020-1456

篇9:三年级上册数学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三、教学难点

渗透学习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练习小篇子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

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订正

(3)全班交流

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

(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

(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

(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抢答争第一

(1)出示题目:

(2)学生抢答

2.认真观察填表格

(1)出示题目:

(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

(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小学三年级期末数学复习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与复习的复习计划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结

三年级数学上复习计划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乘与除之乘火车》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题目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题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题目(共9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总结2023-03-28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2023-06-07

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作文2023-11-16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苏教版2022-05-24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2022-12-20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工作总结2022-12-28

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计划的作文2024-01-17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含反思(第三单元 分数乘法)2022-09-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2023-03-19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2023-11-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