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4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精选18篇)由网友“汐柘”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4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4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复习(四)(教材第103-104页第15-18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数的组成、加与减等知识进行综合实际运用。
2、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知识
1、讲故事:从前一直聪明的猴子,要上山去学艺,走了一天又一天,终于见到了师傅,可师傅想考考他:你要来我这里学艺,可以,你只要把这些长方形的树皮卷成圆筒,罩在树苗上保护好树苗就好了。猴子想了想,该怎么卷呢?你能帮一帮小猴子吗?
2、思考问题,长方形树皮可以怎样卷成圆筒呢?
用身边的长方形纸来卷一卷。
3、对,很正确。谢谢你们帮助了小猴子!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练习。
二、进行练习
1、第16题。
(1)课件先出示第16题第一组图。
(2)提问引导:第一个小朋友说“我后面有8人”,数一数,这个小朋友后面只有5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有几个人被树挡住了)
(3)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怎样算呢?
学生独立在书填写后汇报交流。8+1=9
(4)课件先出示第16题第二组图。
思考:“我前面有几人?”应该怎样算?
刚才算出小朋友一共是9人,所以用9-1=8。
2、第17题。
(1)小朋友们已经挖了7个树坑,可是小明说,“不够,还差很多!”还差很多呢,那你想一想,一共大概要挖多少个树坑?
(2)想一想,“还差很多”是什么意思。
(3)学生选一个答案,并说说理由。
3、第18题。
(1)幼儿园一共有15人,每个人发一个面包,需要多少个面包?
(2)数出每盒的面包数,看哪两盒合起来是15就选哪两盒。
(3)想一想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自己完成19题目。相互交流意见。
三、总结评价
学生讨论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对以后学习有什么作用,学习这节课后的感受。
篇2: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复习(二)(教材第101-102页第6-10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数10以内各数的加减法,能口算简单的加减法,体会进位制的概念。
2、以多种练习形式使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加减法计算练习,提高计算的技能,重视学生的思考、分析、交流能力。
3、结合本班情况有针对地组织复习,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10以内各数的加减及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中十进制的体会。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知识
1、请同学们拿出算珠和小棒,两个同学一组,会议演算一下10以内各数的加法和减法。
2、你们算一算9+6=?你是怎样想的?
3、我们是怎样学习加减法的?(是利用数的分与合的规律)
所以我们做减法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减数与哪一个数合起来后是被减数,那这个数就是所求的数。
二、进行练习
1、每两个人一组,从众多的数字卡片抽出一张卡片,由一个同学持着,另一个同学找出两张卡片,使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与这张卡片上的数相等,并根据这三张卡片写出4个算式。例如抽的是:3、5、2三张卡片,怎么写算式?
2、继续做游戏,写算式,看谁算得快写得快。并交流抽卡片的方法。
3、再做一个游戏,由我出一张卡,另外的同学出一张卡片,其他同学思考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4、出示第7题,限时间完成,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将自己的答案与同桌对照,讨论一下对错。
5、第8题。
(1)课件出示第8题图。
(2)观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交流。
第一幅图:要求一共有多少条丝瓜,用加法计算,3+6=9。
第二幅图:要求篮子里有多少个萝卜,用减法计算,10-2=8。
6、第9题。
课件出示图后,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再汇报交流想法。
7、第10题。
(1)课件出示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填写书上表格。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算出来的?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3: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1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期末复习(一)(教材第97-98页第1-5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整理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加深对位置、几和第几的认识,巩固对钟面时间的认识,和对四种形体的认识。
2、使学生能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其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本班情况有针对地组织复习,使全班学生都有收获,增强学生学习地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复习数学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知识。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
1、我们学过哪些数,你能说出来吗?你是按什么顺序说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按顺序说20以内的数。
2、谁排在第一个?谁排在第六个?从左向右数,5排在第几?从右向左数呢?
3、完成第1题。
指名说说后面2 幅图是怎样看的。
4、完成第2题。
(1)独立在书上完成后汇报交流。
(2)观察:5离1近还是离11近?你怎么看出来的?10离8近还是离18近?
(3)从直线上你能看出几比几大,几比几小吗?说给同桌听听。
5、你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1吗?左边是什么位,右边是什么位?十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什么意思?
想着计数器说16的1是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6是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16是怎么组成的?
6、完成第3题。
二、复习钟面
1、出示钟面,你看到了什么?
2、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你会说说时间吗?
3、说出第4题的时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它们的分针有什么特点?
三、复习形体方位和统计
1、课件出示第5题,观察,说说分别有些什么形体?
2、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别进行统计,把统计的结果填在书上。
3、汇报交流,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有几个?然后相互交流一下你的统计步骤与方法,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按颜色分
四、总结
我们经过独立完成这些作业以后,每个同学都复习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并认识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篇4: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复习(三)(教材第102-103页第11-14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以一定的运算速度完成进位加法的运算。
2、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运用知识的技巧。
3、结合本班情况有针对地组织复习,培养学生的数感,巩固和复习加减法内容。
教学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在进位的过程中对十位上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知识
1、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来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下面我们先练习一道题14-5=?
2、板书:5+8=
说说这道题我们可以怎样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思考过程。
板书:凑十法
二、进行练习
1、第11题。
小组两人合作:一人从卡片中拿出两张,另一人将卡片上的两个数字加起来,算出结果是多少。交换练习。
2、第12题。
规定时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3、第13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每题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4、第14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学生说说图意后独立列式计算。
(3)说说你是怎样算出现在有多少辆的?
三、总结评价
让学生讨论“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巡视教室答疑。
篇5:期末复习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在学生复习了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进行相应的计算练习,加以巩固强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试卷形式)
计算练习
1、在( )里填数。
9+( )=12 10-( )=0
5+( )=15 ( )+( )=17
2、在○里填上“>”、“<”或“=”。
8+4 ○ 14 17-10 ○ 3+4 7 ○ 13-10
7+4 ○ 7-4 9 ○ 9+3 10-6 ○ 6-6
3、用 6 、 9 、15 组成四个算式。
( )○( )=( ) ( )○( )=( )
( )○( )=( ) ( )○( )=( )
4、填数。
7 +8 → □ – 5 → □ 10 – 3 → □ +0 → □
15 – 9 → □ – 6 → □ 15 – 5 → □+6 → □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 + □ < 14 11 – □ > 7
二、算一算。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7 - 9 = 14 - 5 = 5 + 7 = 14 - 8 =
4 + 8 = 10 + 5 = 9 + 8 = 7 + 9 =
11 - 6 = 13 - 6 = 9+5 = 6 + 7 =
2、每组题里得数大的算式后面□打“√”。
9 - 3 □ 9 + 3 □ 8 - 3 □
〈 〈 〈
9 - 4 □ 9 + 4 □ 8 + 3 □
3、连线。
8 – 6 3 + 7 19 – 9
4 + 6 10 – 7 12 – 10
8 – 5 7 – 5 0 + 3
4、看图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篇6:课题:期末复习(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的第10-14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20以内的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使学生乍得计算技能更加巩固,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复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
1、学生自己整理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
2、做期末复习的第10-11题。
这两题着重复习进位加和退位减。让学生在练习中整理、复习,这时可分组活动,让学生合作练习,使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复习退位减时可让学生像图中那样根据被减数拿出两张卡片,说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可以同时说出两道减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以加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三、计算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9 + 2 = 16 – 9 = 13 – 4 = 5 + 7 =
15 – 5 = 6 + 8 = 11 – 3 = 8 + 8 =
13 – 6 = 12 – 7 = 9 + 6 = 10 +7 =
17 – 8 = 14 – 8 = 7 + 7 = 18 – 9 =
4 + 8 = 13 – 5 = 8 + 3 = 3 + 9 =
这里对进位加和退位减法也提出了速度要求,可用2分半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这些题,但仍要把计算正确放在首位。
四、综合实践运用。
1、做期末复习的第13题。(看谁先跑到终点)可以分小组比赛,看哪一组做的对,做的快。比赛一次,每组做一条跑道上的题。经过四次,则每组可全部练完。
2、做期末复习的第14题。(不计算,比一比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这题通过比较确定得数的大小,可以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体会每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和估算的方法。练习时要强调“不计算”,只是通过已知数的比较得出结论。
五、课堂总结。 (略)
篇7: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4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练习五(教材第46-47页第1-5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卡片练习: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第1题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每题要说清楚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2)让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3)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2、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引导学生弄懂题目的意思。提问:怎样可以知道小鸡的家在哪里呢?让学生理解:先要算出小鸡口衔的算式的得数,再把这些算式与相应的房子连起来。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集体反馈,课件进行演示。
3、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写出结果。
(2)比较,说说每组中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重点体会:一个数加0和一个数减0都得原来的数。
第二组重点体会:看清运算符号并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第三组重点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
4、第4题。
(1)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2)教师示范提问:有三个小朋友在跳绳,又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
(3)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后进行交流。
(4)根据图上画的,你还能提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5)学习第二幅主题图。可以直接让学生提问。
5、第5题。
让学生先在书上描一描,并写出结果。再在写字本上独立写一写。时间不够,可安排作业。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8:认识>、<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篇9:第九单元: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统计(教材第76~77页)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初步学会
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
用,体会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教学难点
有效组织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具准备
教师:媒体课件、挂图、三种小动物头像、水果图的练习纸。
学生:每组一张统计花的朵数的纸和两组信封。(一个信封里装花的纸片,另一个信封里装水果的纸片)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到森林里去看一些动物。(课件出示森林里的大象图)大家看,这是谁呀?
大象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是它的生日。(课件出示给大象过生日的动物)你看,它的好朋友都来了。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观察场景图。
师:大家看看,大象的好朋友有哪些呀?
指名说出大象的好朋友有猴子、小猪和小狗。
引导说说小动物在哪里。(小猴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地上,还有一只小狗在妈妈的口袋里。)
2、分一分。
师:大象看到来了这么多客人,心里非常高兴,想给它们准备一些吃的,可是,它一下子搞不清楚每家来了哪些,来了几个。咱们想想办法好不好?
我们想办法把它们分分好不好?(板书:分一分)
提问:我们刚才看了,一共有几家呀?
引导学生说出有3家,分别是小猴家、小猪家和小狗家。
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大象一看就来了几个?
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
3、排一排。
出示挂图,从挂图上取下小动物的头像,师:现在我想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把这些小动物的头像分一分,然后排排队。(板书:排一排)
指名在黑板上操作,先分一分,再排一排。
排好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排分别排了什么小动物。
师:你们认为这两个小朋友排得怎么样?谁来给他们提提建议?
引导学生把小动物排整齐。
4、观察统计图。
师:刚才,请两位小朋友把大象家来的客人先分了一分,分成了小狗家、小猪家和小猴家,然后再排了一排。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每家人家到底来了多少只呀?
指名回答:小狗家来了4只,小猴家来了5只,小猪家来了3只。
根据学生的回答划线,完成统计图。(板书4只,3只,5只)
如果学生不象书上竖着排的,也可以,就竖着划线。
师小结:刚才我们先分了一分,再排了一排,最后又数了一数(板书:数一数)很快就知道大象家来的客人分别有几只。
现在请小朋友再看一看刚才我们排的结果,你还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哪种小动物多哪种小动物少,小猴比小狗多几只,小猪比小猴少几只等。
5、填写课本。
课本第76页,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6、小结: 小朋友,大象家来的客人原来是杂乱的排的。后来,我们把它先分一分,然后再排一排,最后再数了一数。象这样的活动,就叫做统计。(板书:统计)
7、过渡:通过统计,我们就可以知道大象家来的客人的一些情况。用这些统计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来统计统计客人们给大象送的花。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1)师:你能不能把客人们送给大象的花先分一分,看看有几种颜色的花,再排一排,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排排整齐,再数一数每种颜色的花有几朵。
(2)学生活动。组长从1号信封里拿出老师准备的花。小组分工把这些花先按颜色分一分,再排一排,贴在纸上,最后再数一数,在( )里写上每种花的朵数。
学生剪贴,老师巡视指导。
(3)展示每组统计的情况。说说统计的结果。
(4) 组织全班交流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花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 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大象想准备一些水果感谢大家。(实物投影出示大象想准备的水果)
(2)统计学生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每人只能选一种,喜欢吃苹果、梨、西瓜、桃子和草莓的分别排成一排。
(3)全班一起统计,把统计的数字写在纸上。
(4)组织学生交流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3.想一想,说一说。
(1)同学们,今天学了统计的本领,你觉得你课后可以去统计些什么?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2)回家后用今天学的本领进行一下统计。
篇10: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 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 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这些事物的个数。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篇11:第二单元:比一比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教科书第4-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主题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篇12:期末复习(4)教科书第104页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一张纸、小黑板、挂图、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做期末复习的第15题。用一张纸你能卷出一个圆柱形纸筒吗?可以怎样卷?(这纸可以横着卷,也可以竖着卷,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做期末复习的第16题。(可以根据树苗大约有多少来估计,也可以按“还差很多”来估计,从而知道选“16个”比较合适。这里重视的不只是估计的结果,更在于估计的过程和估计时的思考。)
四、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做期末复习的第17-19题。
第17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是否放得下的问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尽量发表意见,说得在理就要鼓励。
第18题可以先讨论,再交流,要突出“每人发一个面包”。所以买第一、三盒最好,买第二、三盒也是可以的。
第19题的答案不只能填一个数。让学生讨论□里的数在什么范围内,体会答案不惟一。
五、课堂总结(略)
篇13:认数(二)4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练习十(教材第83页第1-6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快速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
二、进行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和自己的同桌比赛,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2)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4题。
(1)教师幻灯片出示10+4○10,让学生说说填写什么符号?
(2)问:你怎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秘诀吗?
(3)介绍经验:不用算,10加上4,肯定比10大。
(4)根据这个经验,请学生回答其他题目,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好?
(5)让学生根据这条经验,完成书上的题目。
3、完成第5题。
(1)教师读题目要求,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2)集体订正。
4、完成第6题。
(1)教师幻灯片演示,找学生示范。
(2)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3)将所填写的数读一读。
(4)集体订正。
5、完成第7题。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一个人心里先想好一个数,然后让其他四个小朋友猜,根据其他小朋友猜的情况,这个人进行说明。
如:教师心里先想好一个数12,让学生猜,如果学生说10,教师要说“小了”,如果学生说16,教师要说“大了”,这样让学生慢慢猜到。
(2)可以首先师生之间进行游戏。
(3)小朋友之间游戏。
6、完成第8题。
(1)教师出示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问:哪两个队进行比赛?各队各是多少分?哪一队领先? 领先多少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3)在书上填写。
7、完成第9题。
(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2)在书上填写得数。
8、完成第10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随便填写,只要学生填写的正确就可以了,不要求全部写出来。要表扬写出很多答案的小朋友。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14:第七单元:分与合4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8和9的分与合(教科书第35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6页“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继续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和对立与统一观点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8和9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和9。
教学难点
正确把8和9进行分与合。
教学环节
一、复习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2-7的分与合,谁能说一说7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7?(指名回答)
大家再回想一下,我们在研究7的分与合时是用什么办法研究的?
今天我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8和9的分与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8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8个圆片,老师想把他们分开,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如:8个圆片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6个。
(3)教师板书:
也就是说8可以分成2和6。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
(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
(7)齐读8的组成。
2、教学9的组成。
(1)教师启发学生如果没有圆片,你能够说出9的分成吗?
(2)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3)发表意见,能否一次多说几个呢?
(4)、教师将9的分成板书。
(5)将9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第5题。
(1)让学生拿出圆片代替红花。
(2)每次移动一个,说说8可以分成几和几?边摆边说。要求说完整话:“8可以分成1和7,1和7组成8。”
(3)先找学生黑板示范。
(4)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摆说说。
(5)将分得的结果填写到书上。让学生体会有序的思考。
2、完成第6题。
(1)让学生拿出硬币代替贝壳。
(2)每次翻一个,说说9可以分成几和几?边摆边说。要求说完整话:“9可以分成2和7,2和7组成9。”
(3)先找学生黑板示范。
(4)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摆说说。
(5)将分得的结果填写到书上。让学生体会有序的思考。
3、完成第7题。
(1)这道题目可以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练习,如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 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
(2)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
(3)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4、完成第8题。
(1)先让学生想一想:中华结上面的一个数和下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2)教师进行说明:中华结下面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上面的数。
(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
(4)集体订正。
(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四、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15:第十二单元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册)
整理与复习(1)
上课时间:6月7日, 累计课时:61。
教学内容:p.109~112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学期的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2、复习轴对称、统计、平移和旋转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整体整理:
本学期我们一共学了11个单元,对照目录,说说有哪11个单元。
(我们前面每一次单元测试之后,我都会要求学生把本单元测试的分数写在目录上。)
可参考自己的测试分数,把这11个内容分成3类:我学得好的内容、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我觉得学习有困难的内容,把它们一一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老师简单摸底,了解学生的情况。
听听大家的意见,说说你喜欢老师怎样的安排复习?
二、分块复习:
(一)计算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
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也可能是几位数?
什么时候是三位数?什么时候两位数?
如果除数是6,要得到三位数的商,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哪几个数?其中最小的是多少?如果要得到的是两位数的商,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哪几个数?其中最大的是多少?
什么时候商中间会出现“0”?
还是以除数是6为例,要使商中间是0,它的百位上只能填几?十位上可能填几?
一起来计算914÷4
注意有三个步骤:计算、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算得结果是228……2
如果没有余数,那被除数应该是多少?(912)
把算式改成912÷4=228
问:要使商,减少1,被除数应该怎么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要使商多5,被除数又应该怎么改呢?为什么?
2、板书:□□×□□,接下来我们要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也可能是几位数?
你是怎么想到的?
(可以分别举例:10×10和99×99)
这类乘法中有一个特殊情况,就上乘数末尾有0
板书:40×50,请判断:
(1)这个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2)这个积的末尾只能有2个0
问:哪句话是对的?为什么?
估算:48×52。
算一算:(1)848÷4 283÷4 408÷4
32×30 40×27 40×30
(2)900÷3 545÷5 23×20
50×80 25×24 660÷6
复习一下25×24的口算方法。
(二)看第4题,请你说说这题复习的是哪一块的内容?
板书:轴对称图形
怎么样的图形可以称为“轴对称图形”?
判断书上的这几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不是的,要说出理由。
第2小题是什么方面的知识呢?
板书:统计
教师巡视,注意是否每个学生都能过关。
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三)平移和旋转:
分别用动作来表示平移、表示旋转
判断书上第5题,这4样运动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
第6题:这也是平移的内容
在做这类题的时候要注意看清楚移动的方向和格数。
移动的方向,可以通过箭头来判断。而移动的格数要通过对应点之间的格数来判断,注意在数的时候,开始的那个点不要数进去。
学习过程: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回答:
(①百位整除②十位上不够商1)
说说像这样的题目,你可以怎么估算一下它的结果?
笔算该题,并验算,注意书写的规范
学生按照书上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一边涂色,一边要求学生估计它的平均数可能是多少?说说估计理由。
学生数一数,完成书上的练习。交流。
整理与复习(2)
上课时间:6月8日, 累计课时:62。
教学内容:p.112~113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整理复习千米与吨的知识,了解这是两个比较大的单位。
2、整理与复习分数的一些知识,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3、整理与复习年月日的知识,掌握其中较多的知识点及计算。
教学过程:
一、千米和吨:
这学期我们认识了两个单位:千米和吨,谁来说说与它们相关的知识?
(比如: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米、分米、厘米、毫米;
其他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1千米很长,几千米的长度基本就是一种望不到边的感觉
……
吨是一个很大的重量单位,其他的重量单位还有千克和克
相邻的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
1辆小轿车差不多重1吨
一些很大的东西才会用吨做单位,比如集装箱等等
……)
练习:3千米=( )米
千克=( )吨
注意读的时候再次感受进率1000
二、分数复习:
1、12根小棒,每次分别拿出它的、、、、,每次各拿出多少根?
让学生分别说说每次的几分之几是怎么算的。
2、右边正方形中有16个相同的方格,请给方格总数的涂上颜色
问:方格总数的是什么意思?
老师巡视。
3、一杯饮料300毫升,小明喝了一杯饮料的方格总数的,小军喝了一杯饮料的,他们两人各喝了多少毫升?
看了图之后,你觉得你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三、复习年、月、日
板书年、月、日
这三个是时间单位,请说出关于它们的知识。
平年、闰年:
通常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年是闰年,但遇到整百的年份就应该是400的倍数
所以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一定是闰年。这句话是错误的。
季度:一年分4个季度,三个月一季度
1、2、3月为第一季度,4、5、6月为第二季度……
想一想,哪几个季度的天数是不变的?
而第一季度由于二月天数的变化,所以有两种情况:
平年:31+28+31=90天;闰年:31+29+31=91天
算:从7月17日开始到9月23日结束,一共经过了多少天?
指出:求这类问题主要要分清楚两
今天是几月几日?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这个月合几星期余几天?
这个月所在的季度是第几季度?这个季度一共有多少天?
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今年一共有多少星期余几天?
上半年指的是哪几个月或是哪几个季度?
分别算一算今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有多少天?
比一比,哪个多?多几天?
合起来呢?
三、练习
学习过程:
学生练习。
www.xkb1.com
学生涂色。
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算一算。
第二季度:30+31+30=91天
第三季度:31+31+30=92天
第四季度:31+30+31=92天
学生计算。
学生回答。
整理与复习(3)
上课时间:6月9日, 累计课时:63。
教学内容:p.110~114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观察物体,知道观察物体的时候一般可以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并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2、复习面积单元,进一步了解面积的有关知识。新课标第一网
3、复习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注意规范解答。
教学过程:
1、复习观察物体:
完成书上的第14题,提问:一个正方形有几个面?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一般是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的。
2、复习面积:
我们学过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说说它们分别怎么算的?
(1)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的花坛
(2)用一根20厘米的线,围长方形或正方形
问:20厘米是长方形的什么?(周长)
周长指的是2长加2宽,那也就是说1长加1宽是10厘米
所以在填写表格的时候,可以这样想:
10可以分成9(长)和1(宽),8(长)和2(宽),7(长)和3(宽),6(长)和4(宽),5(边长)和5(边长)
交流:这张表格告诉我们什么?
(周长一样,面积不一样,其中以正方形的面积为最大。)
3、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前几天,有谁吃过粽子?你知道吃粽子的由来吗?
(1) 有19条龙舟参加比赛,每条乘坐13人。“胜利号”3分划行了744米,“屈原号”2分划行了500米,哪条船划得快?
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要回答这个问题,请大家找到相关的信息:19条龙舟,每船坐13人
列竖式计算,得数为247,与估算的结果作比较,发现一致性。
商店为比赛特制了360个礼品粽,每2个装一袋,每3袋装一盒,一共装了多少盒?
问:这一盒究竟装了多少个粽子呢?
给“屈原号”每位队员买一盒礼品粽作奖品,160元够吗?
。
(2)(p.112第8题)观察画面,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这辆汽车每分行1千米,到粮库还要多少分?
注意解答这题,先要把5000米改写成5千米
这辆汽车到粮库运35吨大米,要几次才能运完?
指出: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单要看文字信息,有的时候还要找到相关的图片信息。
(3)(p.113第12题)找到信息:8分米的蓝花布,1米4分米的红花布。
请你用小数来表示这两种布各买了多少米?
(注意关键字:小数、米)
买这两种布一共要付多少元?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习过程:
按照书上的样子,也用4个小正方体摆一摆,摆好后,分别说说从三个面观察能看到什么样子,用线连一连。
学生交流在设计的时候是怎么想的?设计成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学生完成表格,并写上图形名称、计算出面积。
xkb1.com
要求学生交流规范的解答格式:
胜利号:744÷3=248米
屈原号:500÷2=250米
屈原号划得快。
学生先估计一下,再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这道题可以把19看成20,20乘13等于260,得数接近260,但不会超过260。)
学生解答。
学生解答,全班交流。注意格式的规范
学生回答。
篇16: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九、期末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复习100以内的数。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统计,100以内加、减法口算;乘法意义、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用学到的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重点:1、100以内加、减法口算。
2、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用口诀求积。
关键:1、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
2、正确地解答加、减、乘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倍”的含义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本学期教学的基础知识。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表内乘法等计算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意识和思维的能力。
课时划分:(4课时)
复习100以内的数,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统计(1课时)
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课时)
复习乘法意义,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1课时)
用学到的加、减、乘法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100以内的数
第十七周 星期一 第一节 --.06-09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期末复习1~5。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数。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
1、复习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98页复习题1。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一共有多少本?
(3)完成98页复习题2。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①先圈出10个,再看一看图中的草莓大约有几个十,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十个?
②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
2、复习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复习题3,师生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复习100以内的数,你有哪些收获?
三、复习近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
1、出示第5图仔细观察并提问: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并从题中各指出一、两个。
2、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括号里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统计出上面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四、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好
篇17:期末复习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的第8~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掌握估算方法。
3、通过富有童趣的情境练习,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第8、9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教师说明题意“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
(2)学生独立估计,集体交流说说估计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比能很快地看出来?
3、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集体交流
4、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集体交流
5、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然后交流:先说一说题意,
(1)原来有足球35个,借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跳绳借出36根后还剩4根,跳绳原来有多少根?
(3)毽子有50个,借出一些后还剩8个,借出了多少个?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编制者 曹静洁)
教学后记:
篇18:第十二单元:加法9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复习(二)(教材第98-99页第6-11题)
课时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
计算。
2、加深学生对生活里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数学意识。
3、用开放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巩固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2、出示
你知道这张图什么意思吗?怎样列算式呢?
这张图告诉我们什么?你会列算式吗?
小组相互说说图意,再写出算式,反馈: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二、进行练习
1、第6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信息的?
(2)在书上列式计算。
(3)说说解题的思考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5=12
2、第7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直接让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写的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6=14
(3)追问:加的6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看的?
这题你这什么要用加法算?
3、第8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
(2)提问:“我们花坛的花和一班同样多。”你是怎样理解的?
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呢?
(3)独立看图思考图意,在小组中讨论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
(4)集体交流。
4、第9题。
(1)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能连起来说说图中的意思?
(2)指名汇报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名列式口答。
如学生提不全问题,可引导思考还能提什么问题。
5、第10题。
(1)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汇报交流: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6、第11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数一数每盒中各有几枝?
(2)讨论:有两盒是小明的是什么意思?
(3)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4)小明最多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 苏教版小学数学计划1-6年级全套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18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 复习(1)1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 5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 苏教语文教学计划
★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 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4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精选18篇)】相关文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2024-02-03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2022-05-07
苏教版上册教材分析(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2024-02-08
梯形面积计算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2022-05-07
关于数的认识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2022-08-02
第七单元:分与合5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2024-02-02
小数加减法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2022-09-04
可能性确定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2022-08-12
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册)2023-11-01
八、加和减(一)5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2022-10-10